絕句的詩意范文

時間:2023-03-17 12:13:3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絕句的詩意,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1、《夏日絕句》詩意:作者通過描寫項羽的事跡表明人活著就要作人中的豪杰,為國家建功立業。死也要為國捐軀,成為鬼中的英雄。表達了自己對與國家的熱愛和諷刺南宋當權者的不思進取、茍且偷生的無恥行徑。

2、《夏日絕句》宋代-李清照,原文: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譯文:生時應當做人中豪杰,死后也要做鬼中英雄。到今天人們還在懷念項羽,因為他不肯茍且偷生,退回江東。

(來源:文章屋網 )

篇2

2、虛偽的朋友就像影子、當你處在明媚的陽光里就緊緊相隨寸步不離;當你處在無月的黑夜中就逃離的無影無蹤消聲匿跡。

3、我的真心以待,換來你的無情傷害,知道你的欺騙,背叛。卻選擇視而不見,不是我笨,只是你帶給我的傷太過沉重。

4、我曾經清楚的告訴你做不到可以告訴我我不會生氣,可是我最恨別人欺騙我!

篇3

電視劇創造強調的是.‘故事”:故事簡介、故事梗概、分集故事、全劇本。編劇們重點考慮的是如何把故事編得曲折離奇、扣人心弦,讓觀眾欲罷不能。另外,和“故事”處在同等重要地位的是人物性格的塑造,編劇們為此下的功夫有時會更大。而對于相聲來說,情節的曲折與否或人物’性格是否鮮明并不是最重要的,相聲最重要的是包袱,是語言的技巧。這種想法并不無道理。但正是因為有了這種想法,相聲創作者們往往就會對.‘故事情節”及“人物個性”等方面考慮較少,而是在粗粗寫出一個大概的情節之后(還有就是把已有的笑料、包袱串成一個段子),把重點放在了設計包袱上。在有可能出笑料的地方反復琢磨,看怎樣才能把觀眾逗樂。如果把電視劇的創作和相聲的創作加以比較就可以發現:電視劇需要非常多的故事,非常多的情節,寫著這段故事還需要去想另外一個故事,寫著這個情節,還需要去想著另外一個情節……編劇們需要天馬行空般的思維,所謂的發散思維。用這種思維很容易寫出好笑的情節和人物:不少電視劇里都有很多笑的元素,包括一些嚴肅題材的戰爭劇、諜戰劇等。而相聲創作者們則相反,他們需要在某一點上反反復復地考慮怎樣才能夠出笑料,怎樣去設置包袱—這比天馬行空般地編故事更難,而且難得多。如此“聚斂式”思維,久而久之,造成了相聲創作者們的思路越來越窄,越來越不開闊。(這不僅反映在作品里,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也有所體現。)相聲創作有發散性思維的成分,但大多數I清況下卻都是處在如此“聚斂式”思維的狀態當中。思維有先天的成分,但大多是后天形成的。相聲作者們是否可以借鑒一些影視劇編劇的思維方式—’‘發散思維”,利用’‘發散思維”去思考,去創作。

用電視劇編劇的發散思維去創作相聲

發散思維可以使人思維敏捷,想象力豐富,產生出許多讓人耳目一新的奇思妙想。提高相聲創作者的素質,提高創作水平,可以從培養自己的發散思維做起。那么如何培養發散性思維,提高相聲創作的能力呢,我們認為應該做到以下幾點:1、培養思維的流暢‘}生、靈活性和獨創性。流暢性、靈活性、獨創性是創造力的三個因素;流暢性是指能產生大量念頭的能力特征;變通性是指改變思維方向的能力特征;獨特性是指能夠產生不同尋常的新念頭的能力特征。2、培養想象力。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則可以觸及整個世界,它推動進步,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培養想象力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著手:(1)培養強烈的求知欲,博覽群書,廣泛觀摩學習其他藝術,從中激發自己的靈感,增加自己的想象力。(2)培養敏銳的觀察力。要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觀察社會,觀察生活,發現其中的點點滴滴,尋找問題、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從不同層面,不同視角去看待同一個問題,拓展自己的想象空間。3又打破常規、弱化思維定式。法國生物學家貝爾納說過:“妨礙學習的最大障礙,并不是未知的東西,而是已知的東西。”思維定勢能使相聲創作者們很容易用傳統產生笑料的手法設置包袱,相對于一般的新作者來說,他們顯得駕輕就熟,得心應手。但在“開拓創新”方面,定勢思維就變成了侄桔,阻礙新思維、新方法的構建,也阻礙新知識的吸收。‘’外行的介入本身就是一種創新”,新人介入,因為完全不受行規及舊思維的限制,雖然他們的作品可能會存在這樣或那樣的不足,但他們給人的感覺卻可能是全新的。4、淡化傳統套路,敢于提出質疑。質疑能力的培養對發散思維和創新意識具有重要作用。質疑常常是培養創新思維的突破口。美國名校招生時很看重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批判性思維也是創造性思維的一種體現。作為相聲創作者,也應該在繼承傳統的同時,敢于打破傳統套路,挑戰權威,挑戰傳統,大膽質疑,敢于提出與書本不同的觀念,與大師不同的觀念。5、學會逆向思維。逆向思維是朝著與認識事物相反的方向去思考問題。用這種思維方式思考問題所產生的想法往往能夠超出一般人的思維范疇,突破常規,標新立異。另外,一個人創造性思維、發散性思維的提高,除了自己的努力外,與之所處的環境有較大的關系。相聲大師,相聲名家及老一輩相聲從業者,應該為年輕人營造一個良好的環境,改變歷來偏重于傳授表演的方法,把教導年輕人的重心轉到培養他們的求知欲、創造性思維、發散思維上來。用博大的胸懷去包容那些“小荷才露尖尖角”的年輕人,也許他們頭上長角,身上長刺,缺點多多,但只要發現他們有一點點的創新思路,便用滿腔的熱情去鼓勵他們,正確地引導他們,以便造就出大量的創作人才,反之則有可能扼殺創造性人才的出現。

相聲與電視劇的商業屬性

篇4

本文以一工資、福利案粗說一二。

北峽市農村信用聯社是一個集體性質的老企業,退休職工多負擔重,在職職工的工資、福利水平比本縣一般國企要低許多,和省會城市的兄弟單位差得更遠。

尚芳的丈夫沈園原是北峽市農村信用聯社金井儲蓄所的攬儲員,51歲那年春天,提款折回儲蓄所的路上,被一醉酒司機碾死在車輪下。現場之慘無法言狀,血肉模糊的尸衣上滾爬的是已經癱匍的妻子,一陣撕心裂肺的嚎哭,一陣昏厥般的抽咽,灰蠟變形的臉上流著血淚,一對未成年的兒女跪在母親大腿兩側,小小的身軀篩糠般抖動,稚嫩的尖哭聲讓人潸然淚下。

沈園因公死亡,評定結果不久出來,屬于工傷死亡。根據《工傷保險條例》應一次性給付54個月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的工亡補助金。單位工會代表先行支付了喪葬費,把67890元工亡補助金帶到尚芳面前時遭拒絕。尚芳要求按照省會城市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即縣區標準的兩倍)支付,同樣也遭到單位工會代表的拒絕。從此雙方矛盾產生,且不斷升級,數月后,尚芳將北峽市農村信用聯社告上法庭,請求支付2×67890元以及依據《工傷保險條例》該付而未付拖延數月產生的利息按日5‰標準計算。

一審支持原告的訴訟主張,二審改判保護了被告的反駁主張。無論哪一種判決結果,其核心點無非是對“統籌地區”理解的不同而產生的分歧。為了更好地判明事實,列舉本案存在的幾個基本事實:第一,北峽市農村信用聯社全體員工88人全部在北峽市社會統籌中心辦理的各項社會保險;第二,北峽市歸屬的省會城市月平均工資是北峽市的兩倍;第三,省勞動和保障廳發文《關于省農村信用聯社工傷保險規定》文件,文件內容規定全省農村信用聯社系統職工參加省直工傷保險統籌;第四,省勞動和保障廳發文《省勞動和保障廳關于全省農村信用聯社參加基本養老保險若干問題的通知》文件,文件內容規定全省農村信用聯社系統職工參加所在縣基本養老保險;第五,二審判決前,因為爭執和審判時限造成工亡補助金的發放受領時間拖延幾十個月,當事人對利息損失該不該保護,如該保護又該如何保護爭議較大。

“統籌地區”與基本養老保險的標準提法不同,其實是一個問題兩種不同語境下的表達。判決如把省勞保廳的文件當做依據,無論結果對與否判決都不甚完美,司法裁判依據和行政裁判依據的適用范圍和法律效力不同,尤其是民事訴訟適用行政規章,特別是某級政府的文件是極不嚴肅,有可能會后患無窮的。

北峽市農村信用聯社全體職工已按當地統一標準繳納了統籌費用,生效判決勢必造成全體職工積極效范,將會爆發上百件勞動仲裁和訴訟,這份判決對全省各地市信用社來說就不僅僅是一個個案問題了,易引發群發事件造成社會不穩局面,多么可怕的判決!

信用社就低不就高,為職工繳納各項社會統籌費用先前形成的事實,它是合法還是違法,不能用民事判決方式來事后調整。假如用人單位存在勞動違法,可以通過勞動執法或者啟動行政訴訟,糾正具體違法行為。

篇5

我從報告中提煉出了一些有趣的新名詞和觀點,簡要解讀:

1)“Internet+”。中文翻譯為“互聯網+”,“+”后面是什么有足夠的想象空間。華為提出,互聯網的核心是“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連接”,成為電力一樣的基礎設施。這意味著,互聯網的革命會像電力革命一樣偉大。電力革命幾乎奠定了整個現代工業和人類現代生活的基礎。那么互聯網的革命呢?可能其影響真的不會次于電力革命。

2)互聯網正在由改變價值傳遞環節進入價值創造環節。以往我們談及互聯網,就會狹隘的默認為,互聯網就是社交、電子商務、游戲,尤其是電子商務,它用互聯網的方式大同了傳統的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但今天不一樣了,互聯網正在直接進入價值創造(更為直接的是產品創造)的過程中。最為典型的是產品研發設計過程中的眾包模式,以汽車制造為例,我曾經寫過的《汽車制造顛覆者》中德國StreetScooter就是這一模式的典型代表——他們讓所有供應商都利用互聯網平臺,參與到了最后產品的設計流程中來,這對傳統汽車制造商是怎樣的打擊啊?以往都是這些汽車品牌商們說了算的,供應商只有按要求供貨的份。

3)經營信息和數據對于企業發展無比重要。這是對大數據力量的充分支持。在互聯網環境下,一方面獲取信息變得無比容易,但另一方面,你可能獲得的數據可能永遠只是滄海一粟——只見樹木,不見森林,而對于企業來說,掌握足夠大量的數據,并對這些數據進行分析、挖掘,將直接影響企業戰略決策的正確與否。所以,在某種程度上,信息化的另一面是“信息壟斷”,也就是更高規格的“信息不對稱”。如果你還沒有把自己掌握的各種信息數據當回事,或者還沒有開始注重數據積累,那就要小心了,直覺能幫你做出多少正確的判斷?真的很難說。

4)互聯網思維的核心是用戶思維。這與華為倡導的“以客戶為中心”的理念似乎不謀而合。但在互聯網時代,這種圍繞客戶需求做創新的思維要求更高——從需求收集、產品構思到產品設計、研發、測試、生產、營銷和服務等,要的是全程參與、全程互動。擁有開放式創新的思維在互聯網時代尤其重要,這個時代不相信“一個諸葛亮”,更相信“三個臭皮匠”。感覺跟不上節拍了嗎?那就只能坐以待斃了。

5)未來,如果你不是一家互聯網“高科技企業”,就沒有生存空間。觀點很明確,未來必須全民“高科技”,否則就是死路一條。問一個最簡單的問題,今天你可以不用電嗎?如果不行,那么明天,你就不可以不用互聯網。

互聯網對于我們的經濟和生活的顛覆性改變不言自明。但是以我個人比較保守的觀點認為,互聯網的作用無須被過于放大——它是一個工具,一個基礎設施,它該改變什么,讓它改變好了。再給你一個選擇,空氣、面包和互聯網,你選擇什么?答案就像寓言故事里一樣簡單:你愿意守住一座金山,還是一塊農田?對于企業,敞開胸懷擁抱網絡時代,但同時把握好自己的節奏和生存之本。

以下是該趨勢報告的全文:

用趨勢贏未來,數字化重構新商業

人類社會和人類文明發展的歷史也是一部科學技術發展的歷史。半個多世紀以來,精彩紛呈的ICT技術,匯聚成了波瀾壯闊的互聯網,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把人類社會和人類文明帶入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今天,人類社會已經步入網絡時代和信息時代,但,這僅僅是一個起點,我們正在迎來信息社會的下一波浪潮。信息社會不可阻擋。

“Internet+”驅動數字世界和物理世界的融合,引領下一波信息化浪潮

今天,我們已經處在無處不在的網絡連接中,也處于各種各樣信息的包圍中,但,數字世界與物理世界基本上還是平行的,或者說耦合得還不夠緊密。信息時代,對任何傳統企業和傳統產業,“Internet+”都會成為創新焦點,或者說傳統企業和傳統產業要借助Internet來實現重構,驅動數字世界和物理世界的深度融合,呈現出新的發展趨勢。

互聯網不僅僅是基礎設施,更是全新的思維模式。

互聯網的核心是“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連接”,成為電力一樣的基礎設施,極大地提高了效率和降低了成本。但是,互聯網的價值遠不止于此,更大的變革和深遠影響來自思維方式的改變和變革,是一種全新的思維模式,其核心是以“全連接和零距離”來重構我們的思維模式,人和人之間、企業和客戶之間、商業伙伴之間,都是全連接和零距離的。

因此,企業的思維模式、商業模式、營銷模式、研發模式、運營模式、服務模式等,都必須以互聯網的時代特征為出發點進行重構,不是僅僅把互聯網作為工具疊加在傳統模式之上,其中,思維模式的重構是第一位的,因為思維模式是行動的指南。

從價值傳遞環節向價值創造環節滲透,互聯網將深度改造傳統產業。

商業過程紛繁復雜,概括起來包括價值創造和價值傳遞兩大環節。在價值傳遞環節,主要是我們常說的信息流、資金流和物流,而電子商務的蓬勃發展,則打通了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互聯網已經全面滲透并改造了價值傳遞環節,實現了數字世界和物理世界的融合,減少甚至消滅了中間環節,重構了商業鏈條。

當前,互聯網開始向價值創造環節進行滲透,特別是向產品研發和制造等領域滲透。而且這種滲透是全方位的,包括技術的滲透,如特斯拉用信息技術和互聯網重新定義汽車;也包括研發模式的改變,如用戶參與的研發、眾包模式的研發等等。制造領域也在發生同樣的事情,繼蒸汽機、電力、IT技術之后,互聯網技術和先進制造技術結合,互聯網正在引領工業4.0的發展,實現大規模制造的高效率和手工作坊個性化的融合,這將是又一次工業革命。互聯網和ICT技術向價值創造領域的滲透,就是數字世界和物理世界的深度融合。信息技術改造傳統產業才剛剛開始。

信息和數據經營成為核心競爭力,互聯網將形成更高層次的信息壟斷和不對稱。

互聯網使得信息的傳播和獲取非常便捷,打破了傳統企業壟斷知識和信息的局面,靠壟斷信息獲得高價值的企業和產業,將難以為繼。但,這只是硬幣的一面,硬幣的另一面是又在更高層次上形成了新的壟斷和不對稱,互聯網巨頭通過匯集海量的用戶信息和交易信息,借助大數據分析等技術,充分發掘用戶的行為信息,形成了新的信息壟斷,對其他的企業和服務商形成新的不對稱,從而形成了新的、更高層次的壟斷。信息社會,信息成為比基礎設施更為重要的基礎設施,信息和數據的經營已經并將繼續成為更加強大的核心競爭力。

權力向用戶轉移,用戶的全流程參與,匯集用戶的智慧構建新的制高點。

互聯網打破信息不對稱,使得信息更加透明化,用戶獲得更大的話語權。在新的形勢下,要求企業在更高層面上來實現“以客戶為中心”,不是簡單地聽取客戶需求、解決客戶的問題,更重要的是讓客戶參與到商業鏈條的每一個環節,從需求收集、產品構思到產品設計、研發、測試、生產、營銷和服務等,匯集用戶的智慧,企業才能和用戶共同贏得未來。

可以毫不夸張地說,互聯網思維的核心就是用戶思維,產品設計、極致用戶體驗和口碑傳播等,都離不開用戶的參與。但用戶參與并不是簡單的建設社區和論壇,而需要整個企業的管理模式、研發模式、技術架構等都適應這種新的模式。

借助ICT技術實現顛覆性創新,重新定義市場,ICT成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在信息時代,企業ICT系統已經不僅僅是提升效率和降低成本的支撐系統,更是面向客戶的業務系統、生產系統,從“管理數字化、IT資產化”向“產品數字化、數據資產化”的方向發展。借助ICT系統實現顛覆性創新,從而重新定義市場,ICT正在成為企業業務發展的引擎和核心競爭力。這樣的例子很多,大到汽車制造,小到路邊快餐店,都可以借助ICT技術和互聯網重新定義市場。未來的企業,無論從事的什么行業,也無論企業的規模大小,首先是一個“高科技企業”,不能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實現業務升華和改造的企業,在信息時代是沒有生存空間的,如同今天用馬車和高鐵來競爭一樣。

數字社會將迎來新一波發展浪潮,這個浪潮的標志是互聯網從商業的價值傳遞環節向價值創造環節滲透,數字社會和物理社會走向更加深入的融合,“Internet+”成為傳統行業創新的焦點,也是傳統產業數字化重構的起點。

數字化重構,用趨勢建立優勢,贏得信息時代的未來

面對不可阻擋的信息社會,順應行業的大勢,以互聯網思維,借助先進的ICT技術,以“Internet+傳統產業”進行數字化重構,用未來的趨勢建立現在和未來的競爭優勢,成為適應信息時代的必然選擇。而且,這種重構是全面的、深刻的變革,并不是簡單地把互聯網作為工具使用。

思維重構:以互聯網時代的全連接、零距離等為出發點,建立新的商業思維。

當互聯網隨處可得時,互聯網化就成為了最根本的商業思維。因此,互聯網必須是一種內生的商業思維,以互聯網的全連接和零距離的基本特征為起點,重構商業模式、營銷模式、服務模式等外在形態,并以此驅動管理模式、研發模式、運作模式等內在形態的重構,從而重構整個企業的觀念、組織和流程。

思維模式的轉變,對于處在新舊時代轉換過程中的行業和企業管理者是極其痛苦的,但恐怕別無選擇,因為當新時代來臨時,生存狀況與生存質量往往不取決于是否轉變,而是取決于轉變得有多快。

業務重構:沒有云服務就沒有未來,云服務是企業在信息時代的基本經營模式;借助云計算商業模式的變革,抓住ICT走向云服務的戰略機遇,再造一個電信業。

云服務首先是一種商業模式和商業思維,不同企業的業務范圍不同,云服務的表現形式也不同,有的是提品銷售,有的提供售后服務,有的提供在線的信息服務,有的提供在線游戲,有的提供電子商務和網絡銀行……;但是,云服務的根本是超越產品經營本身,在更高層面上經營用戶以及用戶的數據,這是云服務的本質。沒有云服務,就失去了經營用戶的基礎,無論是什么企業、生產什么產品,云服務都是未來的基礎,耐克的例子已經充分說明了這一點。

這樣的趨勢,給電信業帶來了巨大戰略機遇,因為企業云服務所需要的ICT基礎設施,也自然就成為了最基礎的云服務。回顧100年前,1900-1930年是企業拆除自己發電機、購買電廠的電力的30年,同時,企業開始建立打孔機和制表機等IT系統的前身。我們判斷,未來的30年,是企業拆除自己數據中心、購買ICT云服務的30年,歷史總是驚人地相似。借助云計算的商業模式變革,企業ICT走向公有云,給電信業帶來了數以萬億美元的戰略機遇,是再造一個電信業的基礎。

運營重構:互聯網化運營,實現All Online,On-Demand的自動化和智能化,從內部管控模式轉變成外部用戶服務的模式。

互聯網的全連接和零距離,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打破了信息不對稱,使權力向用戶轉移,這是不可逆轉的趨勢。企業的運營必須要適應時代的要求,實現互聯網化的運營。首先是給用戶以自由,讓用戶基于On-Demand的方式獲得服務,自由是用戶最高也是最基本的需求;其次,支撐用戶On-Demand的基礎是企業走向Online模式,但是,Online不僅僅只是客戶界面的Online,更重要的是以面向客戶的Online牽引企業內部運作的所有環節走向All Online,以及建立在All Online基礎上的智能化和自動化。

因此,面向互聯網時代的運營重構,并不是簡單地提供一個在線客服和在線銷售,而是面向用戶On-Demand需求的整個流程再造,其根本的變革是從內部管控的流程模式轉變成外部用戶服務的流程模式。

ICT基礎設施重構:建立以數據中心為中心的ICT基礎架構,適應信息時代的發展要求,發掘“數字石油”的價值。

無論是電信運營商還是其他企業,ICT基礎設施都是支撐業務轉型和數字化重構的基礎。在信息時代,信息和數據的經營成為企業核心競爭力之一。數據分析能力成為關鍵,為企業帶來新的智能和智慧。基于大數據分析,企業可以做到深入的洞察客戶、精確的產品研發、精準的市場營銷、精確的企業管理、科學的管理決策、節能環保等等。企業數據成為新時期的石油,即數字石油,而數據挖掘和數據治理能力則成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企業的所有商業活動都將數字化,而信息的存儲、處理和交換,業務的處理和商業的交易等都是發生在數據中心內,因此,數據中心成為ICT基礎設施的核心,成為“數字時代的電話交換機”。構建以數據中心為中心的網絡架構和ICT基礎架構,是信息時代的基本要求。

技術重構:軟件定義和Scale Out計算模式,重新定義IT和網絡的架構,引領下一波技術變革的潮流。

風光無限的商業創新的背后是技術創新的默默奉獻,商業和技術的雙輪驅動成就了互聯網。圖靈獎獲得者Jim Gray提出新摩爾定理:網絡環境下每18個月產生的數據量等于有史以來數據量之和。面對海量的信息和流量,并且流量的突發性和不可預測性越來越強,更為敏捷和可擴展性是ICT基礎的基本需求。傳統以硬件為主導的產品架構、基于預先規劃的建設模式,已經難以適應未來業務發展的要求,需要新的技術理念來支撐新的業務模式。

篇6

1、遲日:春天日漸長,所以說遲日。

2、原文: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

3、譯文:江山沐浴著春光,多么秀麗,春風送來花草的芳香。燕子銜著濕泥忙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著成雙成對的鴛鴦。江水碧波浩蕩,襯托水鳥雪白羽毛,山巒郁郁蒼蒼,紅花相映,便要燃燒。今年春天眼看就要過去,何年何月才是我歸鄉的日期?

(來源:文章屋網 )

篇7

【關鍵詞】 數據挖掘 洗錢交易 識別

一、前言

隨著加強打擊洗錢犯罪活動的力度,將金融機構推向了反洗錢工作前沿,更是反洗錢的主戰場。而數據挖掘能夠從海量信息中獲取有價值線索,把數據挖掘和金融領域知識有效結合,識別洗錢交易是反洗錢研究中重要的基礎性工作。因此,研究數據挖掘識別洗錢交易具有重要意義。

二、交易信息的層次分析和數據結構

要選擇合理的識別洗錢交易,就必須要深刻理解與準確把握金融領域的背景知識。通過分析大量的交易信息,結合反洗錢的知識與實踐經驗,可疑把金融交易信息劃分成四個層次,即為交易層、客戶層、賬戶層以及機構層。交易層就是整個交易信息之基礎,而交易層每一筆交易都包含了交易的主體、時間、賬戶以及交易性質等各種豐富信息。將賬戶作為主體,歸并交易層信息,從而形成了賬戶層。各個賬戶中所包含交易層的信息不存在交集,并且每一個賬戶信息都是按照發生交易時間進行順序排列。假如某個客戶擁有多個賬戶,并且將許多賬戶信息納入該客戶名下,和其他的單一客戶賬戶共同構成客戶層;客戶層里的賬戶大多按照交易性質進行區分,比如資本賬戶、結算賬戶以及經常賬戶,成為唯一客戶。

而客戶層中,例如客戶均為一家機構,則合并成客戶信息而形成了機構層。機構層中客戶幾乎都是按照機構組成進行區分,比如集團旗下的銷售、生產、財務以及物流等各種子公司。機構內部猶如一棵樹,所有機構層中機構信息形成了樹林,各種信息加之互相間的交易關系形成了整個交易整體。

交易信息基本組成單位就是每筆交易記錄,同一個交易賬戶交易記錄就形成交易賬戶信息,同一主體關聯賬戶信息組成了信息整體。

在交易中每一筆交易均相當一個數據點,基于記錄的賬戶信息就依照時間序列形成一條數據鏈,關聯賬戶的信息構成數據層,所有主體的信息就形成一個數據立方體。經過構建多維數據的立方體,就能夠從概括層次上分析可疑交易信息。

三、數據挖掘識別洗錢交易

為了探究利用數據挖掘識別洗錢交易,本文就采用真實的外匯交易數據,然后結合層次分析,選定數據挖掘方法識別洗錢交易。

3.1 準備數據

本文驗證案例中所用數據源是某企業2011年――2015年外匯賬戶的交易數據。針對企業的原始交易數據實施了數據預處理,在操作中就是結合了可疑交易行為的特征,將企業的代碼當成ID,檢查了交易數據的資金收付標志、企業代碼以及交易金額等各種重要字段,填充了一些錯誤與缺失值的使用經驗值或者背景資料,之后增加了一些分子字段,從而獲取原始特征集。對外匯賬戶的交易數據進行預處理后如表1所示。

3.2 驗證過程

首先要針對檢測孤立點在洗錢交易中的重要性,要發揮出聚類算法在分析金融交易過程中具有的優勢。分析聚類數據,將交易數據劃分成6類,1,2,3,4類的賬戶主體數據上有明顯行業特征,但是第5類所含企業具備了交易頻繁、交易金融大以及現金交易少等各種特征,分析此類客戶背景特征,就發現這一類中的賬戶主體大多規模大且屬于進出口業務。而第6類包含了企業的資金交易不活躍,交易金額與交易次數都低于其他積累,通過分析就能夠發現這類賬戶主體大多是一些經營不善的公司,而賬戶基本上都屬于睡眠戶,并且在第6類有53條數據是沒有合理解釋,只能夠歸并到異常交易的集合中去,聚類分析的結果如表2所示。

其次針對賬戶層面可疑特征,采用小波分析技術處理信息,然后結合背景信息選擇小波函數,對交易時間序列實施時域與頻域變換,建立適用在可疑洗錢交易挖掘小波模型,從而實現序列奇異性檢測。對于外匯賬戶的信息,依據每一個賬戶煤炭交易信息形成的交易時間序列,運用Matlab7.1軟件就能夠對交易時間序列進行小波分析。并對交易數據的序列進行Haar 與bior3.3小波變換,采用多尺度進行綜合分析判斷,從不同細節的信號高頻系數重新構建信號突變點位置,就能夠準確定位出交易發生異常的區域,從交易賬戶中獲取異常賬戶。

其三利用機構層面的交易來源、流向及性質或者用途的異常情形,運用數據挖掘技術對路徑異常進行識別。分析交易主體和交易流向、編碼間的鏈接,分析資金流向或者交易性質上存在異常現象,屬于一種可疑交易。采用SAS8.0統計軟件作為分析工具,分析數據挖掘模塊具(EM)的信息,在SAS/EM 中調用其他相關節點和Link節點對數據進行鏈接分析,獲取到鏈接分析的結果。

其四;通過多角度挖掘交易數據;采取不同的挖掘方法識別某方面特征具有絕對優勢,由此獲得多層次可疑的交易特征,將各類的可疑特征設置為輸入屬性,將各種可疑標識以集合屬性形成新數據集,并把新的數據集作為判定可疑度的數據源,采用貝葉斯準則進行推理判斷。

從而將多種可疑度轉化成單一指標,由此可定出最佳洗錢的可疑度指標,得出可疑度的判定閥值,就能夠給判定洗錢交易提供準確的參考。本文經過反洗錢的相關知識,就能夠確定出可疑度的閥值是0.49。

參 考 文 獻

[1]劉芳,伏峰.利用鏈接發現技術偵測可疑賬號交易信息[J].計算機工程與科學,2012(6).

[2]楊勝剛.基于數據挖掘技術的人民幣反洗錢系統設計[J].財經理

篇8

阿嬌是“艷照門”的鼻祖,無論什么原因參加了“艷照門”對社會的影響是及其惡劣的,她去災區賑災義演,情有可原,是可以理解的,心情是心情,但是一個有著爭議的去災區,難免讓人不理解和反對。

“艷照門”參與者不管怎么說,受害也好,情愿也好,必定是敗露之后才為大家所知的。說明“艷照門”里的參與者必定不是主動交代的,大有投機,隱瞞的事實存在。沒有誠實的可信度。

藝品和人品是掛鉤的,說法雖說也有點牽強,但是現實是明擺著的。大家在看到她的時候,不會因為她的愛心而感動,反到因為是“艷照門”的主角而引起好奇和嘲笑。

總要給人改正的機會才是。但是此時不合時宜。

大災面前人們需要的是動力,是幫助和鼓勵,不是靠稀奇來醫療心靈創傷的,更不是靠獵奇來減少痛苦的。物質家園沒有了,心靈的家園還在,同樣是千瘡百孔的。

篇9

關鍵詞:自動化測試;SilkTest;解決方法

中圖分類號:TP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13)01-0077-03

1 概述

軟件測試的目的就是監測和排除缺陷,以確保軟件產品在可用性、功能性以及可操作性等多方面滿足軟件需求[1]。自從軟件危機之后,軟件測試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現如今,軟件測試是軟件生命周期的一個重要階段,測試工作量會占整個開發周期的40%甚至于60%[2]。IEEE在1983年給軟件測試下的定義是:“使用人工或自動的手段來運行或測定某個軟件系統的過程,其目的在于檢驗它是否滿足規定的需求或弄清預期結果與實際結果之間的差別”[3]。軟件測試不等同于程序測試。需求說明、概要設計說明、詳細設計說明和源程序等都是軟件測試的對象[4],這就更進一步地保證了軟件質量。

軟件自動化測試是件測試的一個分支,顧名思義,就是通過測試工具或者其他的手段,按照軟件測試工程師的預定計劃,讓機器代替傳統的手工測試,并且能夠達到和手工測試一樣的最終效果[5]。自動化測試在過去的20年已經有了很大的發展[6],但保證軟件質量的重要使命始終沒有改變。自動化測試的實施,可以比手動化測試更快地執行測試,縮短測試時間,可以更快地將軟件推向市場[7],而對于企業的管理人員來說,他們也想通過自動測試來控制項目成本,提高軟件質量,達到客戶的滿意度[8]。此外,自動化測試還具有可以參數化、可重用、低成本、一致性、有效利用資源以及解決測試與開發之間的矛盾等諸多優點[5],自動化測試工具應運而生并在軟件測試中發揮重要作用。

本文就當前的一款優秀的自動化測試工具——SilkTest做簡單的介紹,并就在使用過程中該工具出現的問題提出一些解決方法,以使該工具更好的為測試人員使用。

2 SilkTest介紹

2.1 SilkTest簡介

SilkTest是一款業界領先的,用于對企業級應用進行功能測試的基于標準的測試平臺,可用于測試Web,Java或者是傳統的C/S結構。SilkTest本身提供了很多功能,使用戶能夠高效率地進行軟件的自動化測試,比如測試的計劃和管理;直接的數據庫訪問及校驗;靈活強大的腳本語言;內置的恢復系統;以及具有使用同一套腳本進行跨平臺及瀏覽器進行測試的能力[9]。

2.2 SilkTest的優勢

2.2.1 靈活性

SilkTest的使用是很靈活的,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SilkTest支持既客戶端/服務器模式,也支持Web模式。但是這兩者是由不同的技術和編程語言來實現的。

2)測試人員可以根據自己的習慣使用不用的編程語言來編寫測試腳本,比如, C#, Java。當然,SilkTest本身也提供了一種名叫4Test的腳本語言。

3)測試人員可以很好的組織管理SilkTest的圖形用戶界面(GUI)中定義的對象。這也是SilkTest一個很大的優勢。SilkTest本身所提供的4Test腳本語言是一種類似于C++的面向對象的編程語言。它使用了很多諸如類,對象,以及繼承等面向對象語言的概念。因此,所有GUI窗口的控件都可以以獨特的字符串作為標簽而唯一的指定。這些控件根據標簽的相對位置關系而形成一種繼承關系,之后所有控件的標簽及其識別都在一個或多個.inc文件中定義。這樣,如果控件發生變化,只需要修改.inc文件即可。

4)SilkTest可以很方便靈活地的模擬用戶對界面的操作。同樣的,由于4Test語言是一種類似于C++的面向對象的語言,因此GUI的對象提供了很多方法供測試人員使用,通過調用不同的函數,從而模擬對GUI對象的不同的操作,進而大大增強了SilkTest的實用性。

5)SilkTest可以很方便地管理和運行測試用例。在SilkTest中,一個腳本可以對應一個活多個測試用例。此外,測試人員還可以把測試用例放到test plan中。如圖1所示。這樣,當運行test plan時,其中的測試用例就可以一個接一個的自動運行。當然,測試人員也可以增加或刪除test plan中的腳本,或者運行test plan中的部分腳本,這就大大提高了腳本運行的靈活性。

2.2.2 穩定性

使用自帶的系統恢復機制,SilkTest可以很容易地讓測試環境恢復到之前的狀態。因此,當運行多個測試用例時,每個測試用例都不會影響到其他測試用例的執行,從而保證了該情況下運行結果的正確性。

2.2.3 強大的記錄功能

對于在GUI上的操作,用戶不僅可以手動編程,還可以使用SilkTest提供的強大的記錄功能。SilkTest可以在不同的層次做記錄,比如記錄整個測試用例的執行過程,記錄GUI上的一個操作,甚至于界面和界面上控件及控件標記的聲明,以及窗口的定位等等。

2.2.4 調試

SilkTest也提供了較強大的調試功能。比如,可以通過單步調試從而確定當前腳本的執行狀態。

2.3 SilkTest的測試過程

在SilkTest的使用過程中,SilkTest Agent是一個很重要的組成部分, 正是由于SilkTest Agent將腳本語言中的語句轉換成對GUI控件的操作,從而實現自動化測試。SilkTest提供了兩種類型的Agent,分別是Classic Agent和Open Agent。現以Classic Agent為例,簡單介紹一下SilkTest的使用。如圖2所示:

1)和C++類似,首先,要建立一個工程,其中.vtp文件保存了該工程所創建的文件的名字和位置,.ini文件則是工程的初始化文件。

2)使擴展可用。這里,擴展就是一個.inc文件,它用來使在開發環境中使用了非標準控件的基本程序可用。

3)設置系統恢復。設置系統恢復將會創建一個frame.inc文件,該文件確定了開始測試時所調用的應用程序。之后,測試人員可以在該文件中設置基本狀態,同時,也可以定義GUI中的控件。

4)讀寫測試用例。一般情況下,測試人員在frame.inc中定義GUI中的控件,在.t文件中編寫腳本程序。此外,測試人員還可以通過添加.inc文件定義自己的函數,從而在方便編程的同時也減少了代碼重復。

5)如果有很多測試用例要運行,則可以通過創建test plan以提高效率。

3 SilkTest的問題

在提供諸多優異功能的同時,有時,SilkTest表現卻不盡如人意。SilkTest也有著其他自動化測試工具的一個顯著問題:在進行界面操作時,經常會發生控件不能識別的情況。也就是說在frame.inc中所定義的控件無法與GUI 中相應的控件對應起來,從而不能在GUI中不能識別出該控件,從而導致對該控件的操作無法進行,如圖3所示。尤其是在較為復雜的腳本中,要對界面做連續操作時(如安裝應用軟件時,需要輸入相應的參數并不斷點擊“下一步”來獲取新的操作界面),如果發生該問題,則會導致后續操作無法進行,進而導致整個腳本運行的失敗。

4 SilkTest常見錯誤的解決方法

該問題在SilkTest的使用中發生的概率比較高,并在腳本運行失敗的原因中占據著很大的比重,因此解決該問題對于充分發揮自動化測試的優勢有著重要的意義。

對于該問題的發生,測試人員的疏忽是一個重要的原因。因此,測試人員可以采取多種措施,避免該問題的出現。

4.1 使擴展可用

通過使擴展可用,可以使得在運行環境中使用了非標準控件的程序正常運行,并使SilkTest正確識別出這些非標準控件。

4.2 操作之前確定該控件是否可用

由于自動化測試中,對GUI的操作速度比較快,因此,會發生兩個操作之間的時間間隔過短 的情況。此時,如果前次操作的結果還沒正常顯示而下次操作已經開始,就會發生控件不能識別的情況。通常,這也是測試人員經常疏忽的一個情況。此時,如果通過調用控件的成員函數IsEnabled()來確定該控件是否可用,如果不可用,則再調用sleep()函數做適當的等待,之后再做相應的操作,則可以杜絕該情況的發生。當然,也可以自己定義一個完整的確認函數,置于.inc文件中,需要時可以直接調用,從而可以大大減輕測試人員的負擔,提高代碼的可重用性。具體代碼如圖4所示。

4.3 激活要使用的窗口

在有些測試中,可能會同時打開多個窗口,如果當前窗口是活躍的,但此時需要對另一窗口的控件做操作,則會導致控件確認失敗。因此,如果要對某一窗口的控件做第一次操作時,通過調用窗口的成員函數SetActive()激活該窗口,從而避免問題的發生。

5 總結

由于SilkTest本身所具有的靈活性,穩定性,強大的記錄功能,以及可調試等易于使用的優勢,在自動化測試中,SilkTest是一個很好的選擇。然而,在使用過程中,一個比較嚴重的控件確認失敗的問題也是經常出現的。該文對此提出了三種可能解決的方法,在使用過程中對解決這一問題起到了重要作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該問題的發生,從而減輕測試人員的負擔,更進一步發揮了自動化測試的優勢,保證了測試的質量。

參考文獻:

[1] 應杭.軟件自動化測試技術及應用研究 [D].杭州:浙江大學,2006.

[2] 王娜. 軟件自動化測試的研究與應用[D].大連:大連理工大學,2008.

[3] 張瑾, 杜春輝.自動化軟件測試 [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4.

[4] Robin F.Goldsmith, Proactive Test[EB/OL].http://.

[5] 陸登.自動化測試在大型軟件系統的應用于研究[D].杭州:浙江大學,2010.

[6] Dustin.自動化軟件測試-入門、管理與實現[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6.

[7] Binder.Class modality and testing [J].Object Magazine,1997,6(2):61-62.

篇10

關鍵詞: RFID移動數據; 序列模式技術; 數據挖掘技術

中圖分類號:TP3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15)13-0259-02

Abstract: With the Internet of Things technology, RFID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technology) data mining technology has become a hot research. focus on the logistics and transport characteristics of RFID data path, proposed an efficient path for RFID-based sequential pattern data mining algorithms the algorithm uses divide and conquer technique, place the RFID data into sequence data and time series data mining, respectively, and thus the effective combination of location data and time series data sequence to generate a valid path to RFID data. Case analysis shows that through the algorithm: in the RFID path database, this method can efficiently tap the RFID path data.

Key words: RFID data; sequential patterns; data mining

隨著信息化社會推進,物聯網技術越來越受到關注,國家政府大力支持物聯網產業發展,其中RFID技術產業更是成為社會熱點。RFID技術產業主要包含射頻識別收發端、短距離無線傳輸端和后臺數據處理端,其中數據處理端尤為重要。現在社會RFID技術已經應用到各行各業,有圖書館圖書信息管理、零售商商品信息管理、物流倉儲管理、信息化物流運輸等。近幾年來,隨著物聯網技術產業快速發展,RFID產業產生大量RFID數據。那么,如何能夠有效地挖掘到有價值的RFID數據,能夠為企事業單位提供更加有效的決策支持尤為重要,因此,RFID數據挖掘逐漸成為社會研究熱點。

世界上很多零售商都已經開始使用RFID技術,尤其是在零售產業的倉儲和物流環節。隨著電子信息技術推進,電子標簽價格逐步下降,各大零售商開始在大量物品商品包裝上黏貼RFID電子標簽,以能夠有效地跟蹤監控商品。商品上部署的RFID系統生成移動軌跡,對于供應鏈管理等有很大價值,同時RFID系統會產生大量的RFID數據,面對這種海量式、數據爆炸式的RFID數據,如何挖掘出有意義的數據尤為重要。目前社會上存在一些RFID數據挖掘方法:如采用傳統的序列模式挖掘方法,這種方法沒有考慮RFID數據特性,把RFID數據看做一個整體數據集進行挖掘,因此,挖掘效率低,挖掘結果不夠精確。為了能夠有效地挖掘RFID移動數據,本文提出一種RFID移動數據挖掘算法,該算法該算法將RFID移動數據庫分為兩部分進行挖掘,首先采用高效的序列模式挖掘算法挖掘LOCATION序列數據,然后對挖掘LOCATION序列數據集進行TIME序列數據挖掘,進而組合LOCATION序列集和TIME序列集產生有效的RFID移動數據。實驗結果表明該算法能夠有效地挖掘RFID移動序列數據,處理時間短,效率高。

1 基于序列模式的RFID數據挖掘算法

1.1 RFID數據挖掘基本概念

RFID序列數據庫如圖表1所示,該數據庫內有4條RFID數據記錄,如何從這四條數據記錄挖掘出有價值的信息數據至關重要。首先,4條數據記錄中的(濰坊)、(青島)、(濟南)、(泰安)表示RFID移動數據中的地點數據,可稱之為地點序列數據;數據記錄中的(1)、(1)、(1)、(2)表示RFID移動數據中的時間數據,可稱之為時間序列數據。因此,有如下定義:

定義1 如果RFID數據庫中有一條記錄:p=(s1, l1)(s2, l2)...(sn, ln),那么,該記錄中的tl=(s1)(s2)...(sn)稱之為該記錄的RFID地點序列,其為該數據庫的主要數據參數。

定義2 如果RFID數據庫中有一條記錄:p=(s1, l1)(s2, l2)...(sn, ln),那么,該記錄中的ql=(l1)(l2)...(ln)稱之為該記錄的RFID時間序列,其為該數據庫的次要數據參數。

上表四條記錄中,第一條記錄和第三條記錄中的地點序列數據{(濰坊)、(青島)、(濟南)、(泰安)}出現過2次,假設設置該數據庫支持數閾值為2,那么該地點序列不存在長度更長的序列,因此,稱之為頻繁地點序列。有如下定義:

定義3假如存在一條路徑序列數據T,且不存在路徑序列數據S’,使得TS’,并且數據庫支持數閾值二者相同,即support(T)=support(S’),那么就稱T為頻繁RFID序列數據。

例1 表1所示的數據庫中,第一條序列數據(濰坊, 1)(青島, 1)(濟南, 1)(泰安, 2)中的{(濰坊)、(青島)、(濟南)、(泰安)}為地點序列數據,{(1)、(1)、(1)、(2)}為時間序列數據。

例2表1所示的數據庫中,前四條序列數據的地點序列數據分別是{(濰坊)、(青島)、(濟南)、(泰安)}、{(濰坊)、(青島)、(泰安)}、{(濰坊)、(青島)、(濟南)、(泰安)}、{(濰坊)、(青島)、(泰安)}。如果該RFID序列數據庫支持數閾值為2,那么地點序列數據{(濰坊)、(青島)、(濟南)、(泰安)}滿足最小支持數2,即滿足在RFID數據庫記錄中出現2次條件,同時該地點序列數據{(濰坊)、(青島)、(濟南)、(泰安)}又不存在超序列, 因此,稱之為頻繁地點序列數據。

1.2基于序列模式的RFID數據挖掘算法描述

本文中將采用分治策略,即將RFID數據庫中的序列數據分為地點序列數據和時間序列數據進行處理,從地點序列數據庫中挖掘出頻繁的地點序列,然后對頻繁地點序列進行映射,形成候選時間序列集合,然后采用數據庫挖掘方法挖掘候選時間序列集合,該方法簡單有效,挖掘數據完整。

基于序列模式的RFID數據挖掘算法描述如下:

輸入: RFID sequential_DB, Min_Support.

輸出: The full frequent RFID data for CD.

1: 投影RFID序列數據庫,構造RFID地點序列數據庫集合DataB=L_sequence(RFID sequential DB)。

2: 按照給定最小支持度閾值計算該RFID序列數據庫的最小支持數值為Min_count=|DataB|*Min_Support。

3: 調用經典序列數據挖掘算法APRIORI算法,生成頻繁地點序列數據集。

4: 投影頻繁地點序列數據集,生成與頻繁地點序列數據集對應的候選時間序列數據集。

5: 調用經典序列數據挖掘算法APRIORI算法,生成頻繁時間序列數據集。

6: 將頻繁地點序列數據集和頻繁時間序列數據集進行組合,依據APRIORI性質檢測組合數據集的封閉性,同時刪除非封閉數據集。

7: 返回生成CD。

2 RFID數據挖掘算法實例分析

物聯網系統下層采集數據,經過數據清洗等組成RFID路徑序列數據庫。本文舉例如表1所示。假設該RFID路徑序列數據庫最小支持數閾值Min_support=0.5,那么挖掘整個RFID頻繁數據序列過程如下:

第一步,投影RFID路徑序列數據庫,生成RFID地點序列數據庫集合,如表2所示。

3 結束語

隨著物聯網技術高速發展,將產生海量式數據。為此,本文提出一種挖掘RFID路徑序列數據的算法。該算法將RFID移動數據庫分為兩部分進行挖掘,首先采用高效的序列模式挖掘算法挖掘LOCATION序列數據,然后對挖掘LOCATION序列數據集進行TIME序列數據挖掘,進而組合LOCATION序列集和TIME序列集產生有效的RFID移動數據。通過實例測試分析,該算法能夠有效挖掘RFID價值數據,為企業提供智能決策支持。今后我們將重點研究對該RFID挖掘算法的優化及更新。

參考文獻:

[1] 馬傳香, 余嘯, 李偉亮, 等. MR-GSP: 基于Map-Reduce的序列模式挖掘算法[J]. 計算機應用研究,2015(11).

[2] 鄧廣彪. 規范化序列模式在讀者借閱行為模式挖掘的應用研究[J]. 計算機時代, 2014(4).

[3] 馮麗蕓. 數據挖掘在我國醫保方面應用綜述[J]. 電腦知識與技術, 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