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一則新聞范文
時間:2023-03-13 20:16:5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寫一則新聞,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前段時間在鐵桿鎮的一起明搶并行兇事件更是令人義憤。一家電器店的老板娘被歹徒在光天化日里搶走了金項鏈及首飾,并捅傷老板順利逃脫。我不知道究竟是什么原因是這些不法分子竟這般猖狂!
甚至類似事件前段時間竟發生在我身邊。上午鄰居去地里干活,我們也因事外出,回來后鄰居竟匆忙來我家讓我報警,原來是大門被撬貴重家電全部不易而飛。真想不到是什么助長了這些人的囂張氣焰!也是前段時間周邊一戶人家保險柜被盜,公安遲遲破不了案,據說被害人對公安說只要你們破了案給你們多錢都行。然后很快逮捕了作案,我無語了……一別的村的同學也對我說深澤東北一些村里也老是著賊,鬧得人心惶惶。我想老百姓應該都被搶“慣”了吧。……也許你們說時間太短,得調查分析才能破案。甚至說案子太小。恩,好吧。在我小學時我們村的一命案,到現在還懸而未決,也許這案子太小了吧。還有幾年前我一親戚家的入室盜竊案也不了了知。
就連一村民晚上放在院里的電動三輪也不異而飛了,報了案跟沒報一樣。
……
我原來天真的認為警察叔叔沒有破不了的案子沒有抓不到的壞人,哼,覺得自己那是挺好笑的。深澤公安局挺氣派,但我從沒在里面見過一個警察,恩,也許都保衛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去了吧。
向你們誠摯的致敬……
篇2
【關鍵詞】軟廣告 新聞性 故事化
隨著我國媒體競爭日益激烈,報紙的軟文廣告越來越多了。縱觀這類廣告,普遍感覺大而空,不耐讀,很“難看”。但《羊城晚報》2010年12月7日的一則廣告專題《石榴崗河追逐漁家樂》卻十分搶眼,甚至蓋過了其他很多的新聞。(如下圖)此外,該版面從圖文到編排也是匠心獨具,有別于專題的常規操作。
一、轉變思路,注重編排
首先,從正文來看,發現這個專欄為“專題”,這其實就是一個軟廣告標識。讀罷全文,順暢淋漓,一點不像是廣告。這是一個關于廣州海珠區治水的專題軟文專版,但卻好比一則通訊,敘事手法以“軟”著陸,風格清新自然,讀罷心情也能跟著自然放松。
其次,軟文所選取的一幅主圖是“漁網兜日”,別有意境――夕陽西下,漁民撒網撈魚,十分溫馨。配圖的“河上樂韻”、“親水,垂釣”、“河清,犬歡”、“漁家,啖鮮”、“搖櫓,逐浪”也是報社攝影記者精心捕捉而得,抓住了很多精彩的細節瞬間,描繪出了一幅寧靜祥和,其樂融融的景象。另外加上文章所配漫畫詼諧有趣,版面的視覺效果非常搶眼。
二、注重社會效果,盡量挖掘廣告內容所具有的新聞性
據本版撰文的作者透露,因為該稿,海珠區石榴崗河整治的情況還得到了廣州市有關領導的通報表揚,并要求各區效法大做治水宣傳。研讀版面,不得不被編輯、記者的巧構思所折服。原來海珠區將率先與市內簽訂河涌游合作意向,石榴崗河是首選。最后出來的鬧市漁家樂景象也是經過很多人的細心斟酌。值得一提的是,這版文中,有一段以擬人身份寫的石榴崗河的自我剖白,講述了治水前和治水后的截然不同心境和待遇,讀來十分有趣,讓人忍俊不禁。當天的評報人對這個專版也是贊譽有加,大喊“太新聞了。”
細究起來,這組軟文滲透力相對較強,商業味道淡,可信程度高,時效性強。不僅對廣告主做了到位的宣傳,吸引更多的投資者到海珠區投資。還可以增長消費者知識,擴大視野,同時,此文還加深了廣州海珠區市民的自我認同。
三、多方通力合作打造特色軟文專題
眾所周知,傳統媒體的生存空間正日益被新媒體所擠占。各報業集團的先后轉企改制使得“拉廣告”成為重要的盈利模式――鋪天蓋地的廣告自此已泛濫,壓得受眾喘不過氣來。在不明示廣告主的情況下,不以傳統廣告的形式,而是以節目或新聞內容的形式,為營銷廣告主的商品、服務或形象做廣告的做法,就是大眾俗稱的“軟廣告”。廣告作為都市報的發展命脈,如何做到既宣傳廣告的產品和服務,又不令受眾生厭?這是一門學問。
媒體的思路是新聞,企業的思路是宣傳,換位思考會有什么結果?這就不僅需要報社的廣告部門和營銷部門大膽與一些廣告客戶嘗試多種合作方式,還需要相關的采寫部門用一些新聞理念,去改變常規的專題操作。從目前來看,至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嘗試:
首先,在策劃方面,應盡量挖掘廣告內容的新聞性。《羊城晚報》這則軟文專題的成功,首先因為這條廣告本身所具有的新聞性,即使不投廣告也值得做。另外,后亞運時代,這是一個很好的主題,容易吸引人,也有寫頭。要挖掘廣告可能具有的新聞性,就需要編輯開動腦經,既要具備營銷知識,還要對新聞具有相當的敏感性。
其次,此篇廣告采取了故事化寫作的方式。眼下不少軟文專題,在文本上仍然只是放大的消息。而《羊城晚報》的幾個專題,已牢牢樹立起專題式作品的觀念,時刻將報道的可讀性放在重要的地位,突出細節、現場感、虛實結合和文學技巧,把復雜變簡單有趣是一種獨特的采編能力。
第三,編輯方面,最好能有“笑點”,至少能為專題點綴一些娛樂元素,使讀者讀起來不那么沉悶,用興趣點和新元素吸引受眾眼球。一位編輯曾說:“也許瓶子是舊式的,高明之處在于往瓶子里裝上了前衛的內容。這種前衛包括話題選擇的新鮮獨特,觀點的超凡,語言的灑脫幽默,這些內容有著很好的包容性、邊緣性、因此有著很好的閱讀率。”比如海珠區的“治水專題”實際上是為了宣傳他們在亞運整治后煥然一新的面貌,讓人們了解當地的投資環境比以前更優越。如果只是簡單的一則文字廣告,很有可能落入俗套,顯得生硬。而該專題不僅有漫畫制作,更有石榴崗河的自我剖白――《如今我很美 不是灰姑娘》無疑是一劑很好的“開心”劑,增添了不少樂趣。
好的軟文專題往往需要眾多部門的通力合作――文字、攝影、美編缺一不可。一個可稱為上乘之作的軟文專題,采編所付出的勞動與努力往往是一般報道的幾倍,甚至更多。■
篇3
①選擇新聞人物要貼近時代、貼近社會生活
②凸顯新聞人物的內心世界,展示其思想發展的過程③通過講述和再現人的行為,表現人物的個性
④在社會生活的矛盾中表現人物
2、新聞特寫的寫作要領有哪些? P527
①抓準“鏡頭”
②要有精彩的細節描寫
a、 細節要有特點
b、 細節要有動感
③要抓住新聞事實的寫
④要情景交融地寫
⑤善于運用背景材料烘托和凸現
a、 背景材料,特別是當它獨立成為一個背景段落時,
一是要挑選那些本身具有鏡頭感的背景材料,二是
要盡量把它們寫的有鏡頭感。
b、 大量背景材料的運用要講究巧妙,位置要靈活,最
好是把背景和新鮮的的事實描寫自然而有機地融為
一體,成為一個新創造體、新的鏡頭,從而在全文
中居于更突出的地位,加強特寫的立體感與縱深感
3、通訊的基本特征 P315
①通訊是一種詳細、生動的新聞報道體裁。
②真實、有時效性、所報道的事實有新聞價值
③通訊報道的事實比較詳細、完整、富于情節,可滿足欲知
詳情的需要
④通訊報道的事實更形象、生動,以感性的素材還原生活的
原生形態,更具感染力
⑤文體較自由
⑥主題鮮明、結構完整
⑦體現作者較強的主體意識和個人風格
⑧多用詳述和描法表現事實
⑨與消息相比,通訊時效性稍差
4、通訊寫作中主題的提煉方法和選材方法 P352
提煉主題:①依據事實,提煉主題
②預設主題+事實印證
選材方法:①注意材料的典型性
②圍繞主題選材
③選材忌重復
5、怎樣寫好事件通訊 P432
①要迅速趕赴事件現場,收集目擊材料
a、 親歷事件,捕捉現場素材
b、 采訪事發之后的現場
c、 請事件當事人陳述事件的經過和現場素材
②清晰展示事件的來龍去脈、主要情節和轉折點
③從事件中提煉出最有新聞價值的主題
④展示事件的關鍵場面,捕捉事件的戲劇性情節
⑤選擇恰當的結構方式
a、 單線條過程結構法
b、 “多線條過程”結構
⑥寫好事件中的人物
6、什么是新聞背景?新聞背景有哪幾種類型?有什么作用P195新聞背景:宏觀意義:就事物產生和發展而言,新聞背景是
對人物和事件起作用的歷史情況或現實環境。
狹義:指新聞事實之外,對新聞事實或新聞事實
的某一部分進行解釋、補充、烘托的材料。
類型:1、歷史背景 2、地理背景 3、知識背景 4、人物背景
5、事件背景 6、政治背景 7、原委背景
作用:①說明、解釋,令新聞通俗易懂
②揭示事物意義,喚起社會關注
③進行對比襯托,突出事物特點、顯示變化程度④以背景語言加以暗示,表達某種不便明言的觀點⑤借背景為新聞注入知識味性內涵,使其更可讀⑥介紹新聞人物滿足讀者好奇,闡述人物行為合理性⑦累加同類事實,開闊讀者視野
1、 結合具體新聞作品,請你談談對“用事實說話”的理解
2、 結合具體新聞作品,請你談談新聞角度對新聞寫作的意
篇4
關鍵詞:新聞寫作 修改 簡明
文章寫作,要反復修改。新聞寫作,更應不厭其煩。校園新聞盡管篇幅短小、主題單一。然而,要想寫好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其中,修改是一個重要環節。
首先,我們看下面一則刊登在某高校校刊上的新聞。
“錦瑟華年 弦歌徐吟”朗誦比賽圓滿結束
XX學院“錦瑟華年 弦歌徐吟”朗誦比賽總決賽于2010年12月14日晚在我院小禮堂成功落幕。XX學院院長XXX、黨總支副書記XXX、副院長XXX、院長助理兼學生科科長XXX、學生科副科長XXX出席了本次活動,并由各教研室主任和學生科老師擔任比賽評委。
本次比賽特邀XX學院語委辦XXX老師擔任嘉賓,還得到了XX市電視臺、XX區人民廣播電臺的支持,并親臨現場給予報道。
決賽在XXX院長的講話中拉開了帷幕。選手們將澎湃的激情、聲情并茂的表演、悠揚的樂曲和曼妙的舞蹈融合在一起,使現場迭起,為觀眾們呈現了一場完美的聽覺、視覺盛宴。
比賽在學生會總會干部表演的詩朗誦《感恩母校》的動人旋律中結束。特邀嘉賓XXX老師為大賽做了精彩細致的點評,并就朗讀比賽的技巧和同學們進行了現場交流,使同學們受益匪淺。
據悉,7號組選手XX、XXX、XXX、XXX朗誦的《祖國啊,用青春的名義歌唱》獲得了大賽一等獎。
本次比賽旨在豐富校園文化生活,陶冶高尚情操,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環境,得到了院領導和同學們的高度評價。
這則新聞在寫作上優點諸多,可是也存在著不少缺點,大有仔細修改的必要。
(一)標題不夠準確
新聞標題要求準確地概括新聞內容。
這則新聞的標題有三點不當之處:一、“錦瑟華年 弦歌徐吟”是化用李商隱的詩句“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屬于運用典故,而不是新聞的內容。因此,應當把它作為引題,獨立成行,以引出正題來。二、這次比賽是朗誦詩歌的,這一新聞的基本內容必須在正題中標明。因此,應當在“朗誦比賽”前加上“詩歌”二字。三是應把“圓滿結束”改為“隆重舉行”。寫新聞,要準確把握報道的角度。這則新聞報道的是一場比賽,最恰當的報道角度是“舉行”而不是“結束”。因為,對于一場比賽,讀者最關注它是否舉行、經過如何、結果怎樣。它既然已經“結束”了,又何必再去關心它呢?當然,假使是在較長時間內舉行的一次活動,如藝術周、文明月、文化年等,報道時以“結束”為角度則是恰當的。
(二)導語不簡明扼要
新聞的首段是導語。導語的寫作要求是用簡明、扼要的語言把新聞事件中最重要的事實顯示出來。導語的作用是“導”,最忌諱寫得長。
這則新聞是對一個簡單的事件進行報道,只需把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基本事實和結果寫進導語。也就是說,首段只寫第一句即可。第二句的出現,既不合乎導語內容“最重要”的要求,也不符合語言“簡明、扼要”的要求。此句可以另起一段,作為導語下面的主體部分的內容之一。
(三)主體部分內容主次不分
主體是導語的展開,要求對新聞的內容作具體的敘述。由于新聞主體部分涉及的內容方面廣,最容易出現的問題一是內容蕪雜,二是不分主次。
這則新聞的第二至五段是主體部分。這一部分的主要缺點是沒有采用新聞通常運用的“倒金字塔”方法來寫。
所謂的“倒金字塔”方法,就是按照由重到輕的順序安排新聞的內容。因此,這則新聞的主體部分內容的順序應當調整為:第三段――第四段――第五段――第四段的第二句――第二段。因為第三段寫比賽開始和開始后、第四段寫比賽的結束,這是事件的發生發展,這一過程是事件的根本,所以,應當最先寫。第五段寫比賽的結果,這屬于事件的本體,故應次寫。第四段的第二句的內容是事件的延續,也屬于事件的本身,應該接著寫。第二段是對事件所涉及內容的交代,所以,要放在最后。
(四)第三段寫作欠缺細致。中對比賽開始后的情景寫得不詳細,這段是比賽最基本內容所在,應當采用描寫的表達方式,把比賽中最精彩的場景細致地描繪出來。可惜此處只寫了一句話。
篇5
關鍵詞 新聞稿件管理系統;Struts 2;iBATIS
中圖分類號:TP31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2)03-0072-03
在當前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條件下,建立適應新聞工作的稿件管理系統勢在必行。本論文結合實際工作需要,設計與實現新聞稿件管理系統,從而方便記者新增、修改、刪除、檢索以及統計稿件。
1 模型與功能設計
1.1 通訊錄模塊
通訊錄模塊用于記錄稿件作者的相關信息,包括作者的姓名、電話、單位、郵箱、傳真號和職務等。通訊錄列表列出所有稿件作者的通訊方式,并且可以單獨查看其詳細信息,以Excel格式輸出,方便查看和打印。搜索通訊錄部分可以按照姓名、單位、職務、聯系方式等不同的條件查詢相關信息,幫助管理人員提高工作效率。
1.2 稿件模塊
稿件模塊是新聞稿件管理系統的主要組成部分。首先,稿件列表方便瀏覽所有稿件的整體信息,添加稿件由稿件標題、新聞發表時間、新聞摘要、新聞正文、采編單位、采編記者、傳遞對象和這則新聞的播出狀態、播出類型、播出頻道等組成。其次,一則新聞可以添加多個播出狀態、播出類型和播出頻道,即一對多的關系。再次,對于搜索模塊不僅可以根據新聞標題、采編單位、播出狀態和播出時間等單一條件進行查詢,而且可以按條件進行多條件查詢,多方面滿足管理人員不同的需求。最后,每一個稿件都可以在稿件列表中查看詳細信息,并且可以以Word格式輸出,方便查看與打印。
1.3 統計模塊
由圖1可知,統計模塊分為按時間統計、按單位統計、按作者統計和按播出頻道統計4種類型對稿件進行分類統計,并且可以(利用JFreeChart組件生成)按柱狀圖、折線圖兩種方式查看統計結果,使結果更加直觀明了。
1.4 稿費計算
新聞稿件具有頭條、要聞、單條、簡訊、綜合、專題等6種播出類型。根據播出類型的不同,記者稿費也有區別,并且同一類型的稿費也是動態實時變化的。因此應具有對稿費的實時修改功能,可以方便按照記者和時間段計算記者的稿費。
2 部分功能的具體實現與關鍵技術
2.1 關鍵技術
該系統采用Eclipse 7.0作為開發平臺,Tomcat 5.5作為Web服務器,MySQL 5.0作為數據庫服務器,JSP+Java+JavaScript+Struts 2+iBATIS作為開發技術。下面將對主要開發技術進行簡要的說明。
1)Struts 2。Struts 2繼承了Struts 1與WebWork的精華,形成新的框架。Struts 2比Struts 1多了很多優點。Struts 2基于接口編程,Action類既可以實現一個Action接口,也可實現其他接口,使可選和定制的服務成為可能。Struts 2提供一個ActionSupport基類去實現常用的接口。更強大的是,Action接口并不是必須的,任何有execute()函數的POJO對象都可以用作Struts 2的Action類來使用。另外,相對于Struts 1,Struts 2可以直接使用Action屬性作為輸入屬性,消除了對第二個輸入對象的需求。輸入屬性可能是有自己(子)屬性的rich對象類型。Action屬性能夠通過Web頁面上的Taglibs訪問,而且Struts2也支持ActionForm模式[1]。
在開發過程中,基于Struts 2框架的開發的好處是不用寫ActionForm,寫程序時配置就少點,struts.xml文檔的配置也簡單很多,當從頁面獲得指令時,它會在struts.xml中查找對應的請求映射配置,得到使用哪些攔截器、Acton類來執行用戶的指令,最后返回結果Result的信息,在界面中顯示出來,整個流清晰明了。另外,感觸比較深的是一個Action類可以完成很多工作,就是說跟這個類相關的所有的操作都在一個Action類就可以完成,層次很清晰,Struts 2給開發人員帶來很大的方便。
2)iBATIS數據庫持久層。iBATIS是一個基于Java的數據庫持久層框架。iBATIS提供的持久層框架包括SQL Maps和Data Access Objects(DAO),同時還提供一個利用這個框架開發的JPetStore實例。相對于Hibernate和Apache OJB等“一站式”ORM解決方案而言,iBATIS是一種“半自動化”的ORM實現[2]。
iBATIS是Java應用和數據庫之間的橋梁,它負責Java對象和關系數據之間的映射。iBATIS內部封裝了通過JDBC訪問數據庫的操作,向上層應用提供面向對象的數據訪問API。在利用iBATIS開發過程中,需要幾個步驟。首先是創建iBATIS的配置文件,一個xml文檔,配置數據庫的信息(比如數據庫的鏈接),和一個項目中用到的所有數據庫表的配置信息。其次是創建iBATIS映射文件,每一個數據表都有一個映射文件與之相對應,該文件描述了數據庫中表的各個字段的信息和一些相關的數據庫操作,數據庫操作就是由一些SQL語句組成,比如刪除、添加等。然后是創建持久化類,每一個類對應一個數據庫表,通過映射文件進行關聯,就是在上一步驟中所創建的文件。最后就要面向Web應用層進行編碼,通常會分為DAO層(通過iBATIS API編寫訪問數據庫的代碼)和Service層(業務層實現,調用DAO類代碼)[1]。一般還有一個test層,用來測試能否通過調用Service層得到正確的數據結果。
當初選擇iBATIS來編程,在于它小巧靈活,可擴展,入門簡單,很快就可以上手。iBATIS封裝了數據訪問層(事務、緩存、異常、日志),并提供DAO框架支持。利用iBATIS可以做到代碼和SQL的分離,只要SQL能夠解決的問題,iBATIS就能幫較容易地解決。iBATIS也是用SQL語句來編程的,這也是它容易上手的一個原因;另一方面在類中有關數據庫的操作會很多,利用iBATIS,就減少了代碼編寫的重復性,提高了開發人員的工作效率,使項目的維護和修改簡單很多。
2.2 數據庫表
該新聞稿件管理系統的數據表主要包括稿件表、播出類型表以及通訊錄表等。表1是重要稿件表,表2是稿件狀態表。
2.3 部分功能的具體實現
在該系統的開發過程中比較難以實現的部分是稿件修改部分,由于一則稿件可以有多個播出狀態,即稿件與播出狀態是一對多的關系,所以應存放在兩個數據表中。修改時就需要顯示某稿件的多個播出狀態,同時可對播出狀態、播出頻道和播出類型等信息進行修改。框1是點擊修改后顯示頁面的Action類的部分關鍵代碼。
3 結束語
本文介紹了新聞稿件系統的設計和實現,在該系統的開發實現中結合運用Struts 2框架和iBATIS數據庫持久層,使系統結構層次清晰,不僅提高代碼的可重用性,而且增強程序的可擴展性,可供其他開發者參考。
參考文獻
篇6
1 要重視作文課中寫作素材的選擇
在上英語作文課時,選取合適的寫作材料,這是培養學生寫作興趣、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有效途徑。我們的高中英語教學要立足于學生的“學會”和發展,組織和指導學生積極有效地參與活動,體現主動性、自主性和創新性,使他們活潑主動地學習,成為真正的學習主體。
人教版《英語》教材根據新課標出版的Unit 4 Earthquakes的中心話題是地震,講述的是1976年7月28日凌晨發生在河北省東北部唐山市的大地震。文中講到地震后,城市一片凄慘景象,幸存者感到悲哀的同時又產生了驚恐和不安。根據這一內容,我結合學生熟悉的2008年5月12日發生在四川西北部的特大地震,給出了這個作文題:如何幫助災區的人們渡過難關?(What can we do to help the survivals in the disaster-stricken areas?)學生們的作業完成情況比我預想的要好,有的說要給他們捐款,買帳篷、食品,建教學樓、住房、醫院,修公路等等;還有的寫到希望和災區的孩子成為朋友,去看看他們,希望去汶川做一名志愿者,幫助他們撫慰心靈的創傷。學生們寫的作文讓我很感動。第二天作文講評時,我給了他們一個志愿者標志,引申出其中的內涵。
通過課堂教學,我認為,要提高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主動地寫英語作文,首先,作文材料要貼近學生的生活,是學生關心的問題,讓學生有話想說,有話可說,而且題材要新穎。其次,難度要切合學生的英語實際水平。太難,則學生表達不出來,信心會受挫,從而不愿意寫;太易,則達不到訓練寫作的目的。最后,材料要有一定的社會意義和現實意義,對學生起到教育作用。
2 要拓展作文的廣度和深度
2011年10月13日,一則關于“小悅悅被車撞卻無人搭救”的新聞令我為之震撼。每當我想起這件事情,我總是黯然淚下,總想我能做些什么,于是我決定以這一事件為材料給學生上一堂寫作課。
以這個事件作材料來寫英語作文,其實是有一定難度的。大部分學生只能想到要樂于助人這一層。根據學生普遍的英語寫作水平,他們最多只能把這篇文章當作記敘文來寫,能簡單描述這一事件。但是,在課堂上,我試著將這一話題拓展開來,我想透過這一社會現象,讓大家來探討這一事件的本質,進一步擴展作文的深度。
首先,我在寫作課上讓學生一起討論。我先播放了一段小悅悅被車撞的視頻,然后提問“視頻中發生了什么事情”(“What happened in the video?”)。學生都能夠用英語描述出事情的經過。我補充了一些詞匯:vehicle,hit-and-run,roller compaction,toddler.接下來我又問為什么會發生這樣的事情?(Why did it happen?)學生的答案大致可以分為三點內容:1.監護人的疏忽;2.司機的粗心駕駛,不想支付賠償金,也不愿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肇事后逃逸;3.路人不想被冤枉。
于是,我提出下面這個問題:你怎樣看視頻中的人?(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people in the video?)學生用了一些形容詞“cold-blooded, cruel, unkind”等。這時,我又補充幾個單詞,如indifferent, immoral。
其次,我在課堂上幫學生理清寫作思路。通過上面的討論,學生的寫作結構非常明顯:第一段對事件進行描述(Description);第二段寫造成這一事件發生的原因,誰應該對這起事件負責(Responsibility);第三段表述自己觀點,如果是你,你會怎么做 (Personal opinion)?于是,在學生寫作之前,我通過幻燈片給出一些句型結構后,開始讓學生寫作文。總體來說,寫作思路清晰了,稍難的詞匯和句型問題都解決了,所以學生的作文情況總體來說比較理想。
在作文點評時,我把學生寫得比較好的句型摘抄下來,尤其是對于給出的句型結構運用得比較好的進行表揚,并給出了范文和學生優秀習作。
3 要拓展學生思維的廣度和深度
篇7
一、讀——培養學生的審題能力
長期以來我們總認為讀只是語文學科的事情,其實它對于數學學科也同樣重要,一個閱讀能力差的學生很難學好數學。因此我利用每天早讀時間,讓學生輪流當“新聞播報員”,播一則帶有數學信息的新聞。這種“作業”在豐富學生知識的同時能促進學生通過閱讀搜尋“新聞”,而且也培養了學生在做題時對題目中的數量關系能得到很好地理清、理順,這樣解題也就流暢了。
二、說——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語言是思維的外殼,引導學生運用語言,展示自己的思維過程,是培養學生學會學習的重要措施,也是實現教學有效調控的主要方法。因此,我每次給學生布置的第一道家庭作業就是“說”。即把你今天學到的知識和數學課上有趣的事說給家長聽。這樣,不僅使學生鞏固了新知,而且為學生提供了展示自己的機會,提高了語言表達能力,使家長能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有效地促使學生主動參與數學學習。還有兩周開展一次“數學故事會”,讓每個學生都說一則生活中的數學故事,看誰講的故事最吸引人。學生在交流中不僅鞏固了數學知識,同時學會了反思自己的學習,培養了使用數學語言的能力,體驗數學的樂趣,促進了自己的個性發展。
三、玩——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
好玩是兒童的天性,為了讓學生體會學習的樂趣,我把一些作業設計成“玩”。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樂,感受學和玩是可以同時存在的,例如在教學“質數和合數”結束新課時,我設計了這樣一個游戲練習:同學們根據自己的學號,按老師要求站立,看誰反應快。①學號是質數的同學,②學號是最小合數的同學,③學號既是偶數又是奇數的同學,④學號既是合數又是奇數的同學,⑤學號是合數的同學,⑥沒有站立過的同學。這樣既復習了本節課的內容,又把學習氣氛推向。又如,學習了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加減兩位數的退位加減法后,為了鞏固知識點,我把計算變成有趣的撲克牌游戲,要求孩子回到家中和父母一起玩。每天我都讓學生回到家里出幾道這樣的算題,第二天到學校后考考你的同位。這樣的猜數不但提高了學生們興趣,而且連思維能力稍差的同學,計算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四、用——培養學生的動手、創造能力
人人學有用的數學,是課程改革所提倡的,也是我們經常談及的問題。然而,學習和體驗數學學習的意義和價值,聯系生活理解并掌握數學知識,這并不是數學教學的最終目標。數學教學目標是讓學生能應用所學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使數學真正為我們的生活服務,從而體驗數學的意義與價值。為了提高學生“用”的能力,在布置一年級的作業中,我做了一些嘗試。比如,練習寫數字的確是枯燥、乏味的,想一想,一共10個數字,反反復復地寫,對于剛入學的小學生來講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針對這些情況,根據對學生的調查分析,我設計了許多有趣的練習。如寫一寫你知道的一個電話號碼,你知道的一輛車的車牌號碼。你幾歲了,你的學號是多少,給你的數學書編一個密碼等。通過以上練習,學生感到數學就在身邊,多變的作業形式也使學生思路更加開闊,我發現學生在寫數字的時候都能處于比較興奮的狀態,有興趣,也有信心把數字學好。
五、問——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國家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要使學生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提出問題、理解問題,并能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解決,發展應用意識。新數學非常重視學生提出數學問題,解決數學問題。針對這一點,數學作業出現了提問題,解決問題的形式。為了培養學生提問的意識和能力,我不僅在課堂中關注學生提問的訓練,而且把提問延伸到課外。根據學習內容,把提問作為家庭作業。形式有:學生給家長提幾個數學問題,家長答;家長給學生提問,學生答;遇到不懂的事情就問家長或老師。經過幾次訓練。我發現學生會“問”了,真正體驗到了“問”的樂趣。
六、記——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篇8
關鍵詞 數字化變革;新聞編輯;理論創新;媒介產品
中圖分類號G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3)102-0032-02
隨著數字化時代的到來,數字技術對新聞業的影響持續而深入,新聞行業的媒介環境發生了重大變化,在這種變化中,新聞編輯的傳播活動必須與時代同步,及時傳播能夠代表時展的思想、信息、風尚,不斷從新的角度更新新聞起點、模式、內容、視角,所以,新聞編輯工作實踐和理論的創新已成為必然,可以說,創新是數字化環境下新聞編輯理論的核心。
1傳媒業的數字化變革
在數字技術不斷深化和持續影響下,新聞業積極尋求新的運作方式。事實上,在數字化環境下對新聞生產模式的探索是為了更好適應不斷提高的生產力,實現對新聞資源的配置,并將新聞產品的生產有機整合起來。數字化變革對傳媒業的各個方面都帶來了影響,與傳媒業未來的發展方向有著密切的聯系。傳媒業的數字化變革不僅僅是對新聞的重新思考,還是對新聞行業新的運作模式的獲知,在新聞業新的運作模式中,將緊緊圍繞高級編輯會議區,同時生產不同的媒介產品,打破原有的有截稿日期的生產方式,根據不同受眾的不同閱讀習慣即時推出新聞,實施不同媒體、時間和內容的報道。
對于數字化環境下新聞業運作模式的變革,從新聞編輯角度看,存在較明顯的特征。首先就新聞編輯工作本身而言,數字化技術使得軟件、界面直接代替了傳統的以書寫為主的編輯工具,編輯工具的功能不斷強化,抽象化水平也更高,在新聞編輯工作對象方面,新聞信息的內容逐漸朝著多元化方向發展,而這種工作對象的變化又使得工作時間、流程、強度、方式也出現了較大的變化。就新聞編輯工作人員來說,在編輯人群中,人員的個體差別越來越大,角色職能、編輯人員的工作分工、工作技能、業務水平和綜合素質都出現了較大的變化,能夠勝任新聞編輯工作的人員大多是綜合型通用人才。在數字化環境下,新聞編輯理念出現了變化,新聞傳播也呈現出一系列新的特征,新聞信息傳播的規律、綜合傳播特點、媒介的特點、媒介的比重份額、編輯思想都有了新的內容和要求。
新聞生產力主要是建立在新聞編輯工具上的,隨著數字化對傳媒業的持續影響,傳統的媒體組織正在分化,在數字化背景下,新聞生產力必將成為新聞業提高自身核心競爭力的主要途徑。新聞編輯工作者前期使用的編輯工具非常簡單,而數字化時代的到來使得新聞編輯工具逐漸被計算機軟件取代,新聞編輯工作者能夠通過這些工具順利完成新聞生產,而這也給新聞編輯工作者提出了更高要求,他們不僅需要掌握編輯工具的使用方法,還必須掌握一定的技能。數字化時代的新聞編輯必將會突破傳統的書寫編輯,主動或被動成為數字化技術和科學技術的實踐者。
2.2新聞介質與新聞產品的呈現
數字化背景下,新聞產品形態呈現多元化發展,協同生產方式也出現了較大變化,編輯工作者需要從全局出發,統籌安排,對于新聞的編輯,不僅要考慮其媒介,還要選擇最為合適的時間。這個時候就需要對新聞介質進行深入研究,分析并尋求不同介質對一條新聞最為合適的表現形式,根據不同的表現形式選擇最為合適的傳播時間,將新聞介質的特點與其表現方式有機融合起來,使得新聞信息能夠得到最佳的整合與傳播。
2.3新聞產品的相互轉換
新聞編輯工作者在使用多種媒介和渠道進行新聞產品的生產和的時候,常常面臨著這樣的情況:實現一條信息上不同新聞產品的轉換;綜合不同媒介上的同一則新聞信息,生產出一種新的新聞產品。媒介產品的相互依存和轉換與媒介特點的要求不是獨立的,而是相輔相成的。數字化環境下,新聞報道模式也出現了顯著的變化,這種變化是隨著受眾的品味、需求的不斷變化而變化的,這需要新聞編輯工作者能夠熟練運用各種媒介產品,并對不同的產品進行轉換和開發。
2.4媒介產品的生產單元
從數字化變革來看,未來新聞媒介產品的生產將會實現協同生產,在媒介產品生產中,與媒介產品的生產有關的各個生產單元的負責人和協調人將會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目前,對于媒介產品的生產大多采用的是現代扁平組織結構,管理層次少,管理幅度大,管理成本低,且有利于增強信息的傳遞和反饋,工作人員具有更高的主動性,但是管理幅度大則向中間層面的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5信息的增值與新媒介產品的開發
隨著數字化變革的深入,新聞媒介產品有出現了更多的生產形式,但是無論是什么樣的媒介產品,其和生產都與盈利有著密切的關系,目的是使信息趨于增值趨勢。隨著市場需求的不斷增加和盈利模式的進一步深化,新聞媒介產品的開發也是新聞編輯理論中需要深入研究的一個關鍵性問題。在數字化背景下,信息的增值和盈利是通過對各種資源的有效整合、對媒介產品的多層次來實現的。
3結論
總之,在數字化變革背景下,新聞編輯理論研究價值越發凸顯,其研究內容也將會隨著數字化對傳媒業影響的持續深化而不斷豐富和拓展。隨著新聞生產方式的更新,新聞產品形態的日益多元,新聞行業的資源、信息也被多層次的開發出來,并得到了迅速傳播,在當下,對新聞編輯理論的研究不僅可以為新聞事業服務,明確新聞媒體的生產經營情況,還有利于新聞編輯理論的創新,化解由體制變化帶來的新問題和新矛盾,為我國新聞行業規制的深化提供理論支持。
參考文獻
[1]王振鐸,劉大年.編輯學研究60年的學術發現——編輯學的理論創新與學科發展[J].北京聯合大學學報,2010,8(1):108-114.
篇9
【關鍵詞】挖掘內涵;探究技巧;構建答案
題目是設題者的意圖所在,它暗含出題者的所思所想。審題在解題中的作用無庸置疑,老師一再強調,學生也高度重視。但真正意義上的審題并非思想上重視、口頭上強調就夠了,更重要的是在具體實踐中如何挖掘題目內涵,依據題目進行思維,構建答案。根據多年的高三教學實踐,在研究歷年高考試題及答案的基礎之上,再結合自己所教學生高考得分的情況,我悟得一些值得參考的審題技巧。
1.題目暗示答案
有些題目問問想承,第一問是在為第二問做鋪墊,有時第一問問的句子就在提示第二問回答的方向,甚至回答的內容。比如,下面這道古代詩歌鑒賞題:閱讀下面這首唐詩,根據要求,完成賞析。(7分)
灞上① 秋居
馬 戴
灞原風雨定, 晚見雁行頻。
落葉他鄉樹, 寒燈獨夜人。
空園白露滴, 孤壁野僧鄰。
寄臥郊扉久, 何年致此身?
【注釋】①灞上:又作“霸上”,位于長安東。
(1)請對首聯中的“頻”字進行賞析。(2分)
(2)“空園白露滴,孤壁野僧鄰”渲染了何種氣氛?寫法上有什么特點?請簡要賞析。(5分)
第⑵小題的第一問“渲染”一語,其實暗示了第二問“寫法”思考的方向,我們都知道“渲染”經常與“烘托”相連,所以依據這個,我們可以結合詩句思考,這兩句是不是運用了“烘托”的寫法?明顯的是運用了。而這個題目的參考答案也是如此:
運用烘托手法,以露水滴落枯葉之“聲”烘托園之清冷空寂,用的是以動襯靜之法(以有聲寫無聲);以為鄰者僅有一個絕跡塵世的野僧烘托出自己孤獨的處境和心情。
2.題目提示思路
有些題目題中的一些語句給考生提供了答題的思路,答案就是依據題目中的一些句子構建。比如,下面這道題就是這樣的典型題例:
行家稱道余秋雨這篇美文“自然而深邃”,請你細味本文對自然景觀的描述和由此生發的人生感慨,談談對這一評價的認識。(6分)
題目中的“自然而深邃”就明確提示考生所談認識應該扣緊“自然”與“深邃”兩個方面來構思,后一句子中的“對自然景觀的描述和由此生發的人生感慨”又提示考生應該圍繞“對自然景觀的描述”和“人生感慨”兩個方面從“自然”與“深邃”兩個方面來構建答案。結合參考答案可以進一步體會,參考答案如下:
文中,作者無論是描寫自然景觀還是自己的動作心理,字里行間都充溢著一種自然之美,這種美來源于筆下的自然景觀,也來源于作者情感的真實變化,還來源于作者清新傳神的描寫語言。(寫景自然、情感自然、語言自然,三點答到兩點得4分)而作者因爬山觀湖生發的種種感慨,已經是對人生遭際的普遍認識,因而具有一種深邃的哲思之美。(哲思或哲理深邃,2分)
2009年湖南省高考語文卷的古詩鑒賞題也有類似的特點:
閱讀下面的詩句,根據提示,完成賞析,(7分)
三月晦日偶題 秦觀
節物相催各自新,癡心兒女挽留春。
芳菲歇去何須恨,夏木陰陰正可人。
點絳唇 元好問
醉里春歸,綠窗猶唱留春住。問春何處,花落鶯無語。渺渺予懷,漠漠煙中樹。西樓暮,一簾疏雨,夢里尋春去。
(1)詞多富情趣,而宋詞多理趣。請從作品中作者對春逝態度的角度,分析秦詩之理趣、元詞之情趣是如何表現的。(5分)
(2)《點絳唇》一詞起句與結句頗有藝術特點。起句“醉里春歸”深婉有致,“醉里”可見作者沉迷于春景,但“春歸”卻明確點出“春去也”之無奈,奠定了全詞的基調。結句 。
第一題題目中“理趣”和“情趣”就明確提示了考生答題的方向:要抓住區別點“理”、“情”入手,結合具體詩句組建答案,秦詩分析的應該是闡發一種什么事理,而元詞分析的應該是傳達一種什么情感,審題把握了這個關鍵點,就不會答非所問了。我們可以結合參考答案體會:
秦詩之理趣:作者闡發了季節更替、風物變化乃自然之惠顧,認為固然美好,“留春”的癡心兒女對春逝無需遺憾,夏天深幽的樹蔭也足以怡人。
元詞之情趣:作者用“綠窗猶唱”“花落”“鶯無語”“煙中樹”“暮”“疏雨”“夢”等詞語刻意營造春逝之氛圍,用“留春”“問春”“尋春”等傳達出他對春逝的悵惘意緒。
第二題題目提供的起句分析,其實就是給考生在提供分析尾句的思路,告訴考生尾句的分析也應該像起句分析一樣必須從這些角度分析,應該包含這些要點。我們只要看看參考答案就更加明了了:
結句“夢里尋春去”語淡情濃,表明作者不忍春逝,著意到夢中尋覓奏的蹤跡,正可見(現實世界中)春逝之無可挽回,起結回環,結句更是凸顯此詞蘊藉之特點。
3.題目點撥思維
有些題目中的語句,可以激發考生的思維,點燃考生智慧的火花。如果我們能把握一些有觸發性的語句,考生既可以拓展思維,也可以大量節省時間。該投機取巧的時候,我們也不妨耍點小聰明。近年高考增加了一些新題型,其中有些省份有一題是關于新聞寫作的,有的是寫一則150字左右的新聞短評。這一題目如果能夠充分利用題目里面的一些語句,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下面這一高考模擬題:
閱讀下面一則材料,完成后面的問題。(6分)
央視節目《百家講壇》,從2001年開播時的默默無聞,歷經八年變成了全中國最火爆的電視講壇節目。主講人劉心武之于《紅樓夢》,易中天之于三國,孔慶東之于魯迅作品,于丹之于《論語》等等,每一個講解者都復活了一本書或者一段歷史。讀者也經由他們的講解,產生了強烈的閱讀經典的興趣,同時主講者們也據此揚名立萬,躋身學者兼暢銷書作家的行列。于是“《于丹〈論語〉心得》簽售一日過萬冊”等新聞屢見報端。
在大眾文化盛行的背景下,面對這個迅速崛起的熱點,社會輿論紛爭不已。部分媒體高度頌揚主講者為“國學的啟蒙者”。也有一些學者認為主講者不過是“文化奶媽”,這種熱點不過是:“奶媽”們吃了一點“文化之草”,再擠出點“奶汁”,喂養嗷嗷待哺的“文化學童”罷了。 (選自《南方日報》,有修改)
你認為這些主講人是“國學啟蒙者”還是“文化奶媽”呢?閱讀材料后,請你寫一則150字左右的短評。
做題前,考生必須認真閱讀題目,把握材料的關鍵內容。考生寫新聞短評最困難的就是思維難以展開,不知道從哪些角度去對新聞事件進行評價,如果學生善于借鑒題目材料中的一些句子,那么其思維就可以迅速展開。比如說,這道題目,我們可以抓住題目材料中的這幾個句子“每一個講解者都復活了一本書或者一段歷史。讀者也經由他們的講解,產生了強烈的閱讀經典的興趣”來構思答案,這兩個句子有兩個角度,一是主講者的角度,一是讀者的角度,學生就可以從這兩個角度拓展思維,分兩個層次來寫構建一則新聞短評,比如下面這則短評例文就是從這兩個角度出發而寫成的:
主講者是“國學啟蒙者”
盡管主講人不是最有水準的學者,不能給社會提供學術典范,但他們以自己獨特的講學方式,架起了古典與大眾之間的橋梁,傳達出中國古典文化的魅力。
長期與古典文化的隔離,大眾閱讀理解能力極度下滑,已經很難弄明白古代經典的字意。這些主講人將枯燥無味的古典文化通俗化,使聽眾對所講授的相關歷史文化知識產生興趣,使百姓愿意親近文化,引導大眾步入古典歷史文化知識的殿堂,從而達到了啟蒙之效。
正是這批文化啟蒙者,引導大眾關注國學,重新形成了“國學熱”,對于中國民族文化精髓的傳播起著積極作用。
這一例文,第一段,從主講人的角度構思;第二段,從讀者的角度構思;第三段,從“主講者”和“讀者”兩個方面進行總結。層次清晰,思維明朗。考生如果能以這一題目舉一反三,加強訓練,一定能夠收到理想的效果。
4.題目暗定要點
高考的題目講究規范,要利于高考評卷,特別是高考現代文閱讀一般是按得分點評分。所以往往題目后面括號里的分數就暗定了答案是幾個要點,比如,4分可能是四個或兩個要點,6分可能是三個或兩個要點。我們可以從2012年的全國高考語文試卷看到這一特點。
14.作者聽朗誦時,“心情變得很復雜,很不安定,眼里也沒有淚水”。這是為什么?請簡要分析。(6分)
本題考查考生理解文章的能力。賦分6分,答題時就要考慮一般是三點,注意分成三點答。每答出一點2分。
我們從參考答案可以看出果然是三點:
【答案】①作者青年時代對魯迅的散文充滿了喜愛之情:②時過境遷.如夸知音難覓,令人感慨;③作者經歷了各種創傷,感情遲鈍,對激情的失去深感無奈。
當然,這不是絕對的,只不過從這里可以受到一些啟發,特別是在結合具體文本閱讀后,做題的指向可以更加明朗。
篇10
微博,不僅是業內人進行互相交流、信息共享、思想傳播的平臺,也成了廣告、交易等平臺。如今,企業可以用微博及時的企業新聞、產品內容。企業將其新聞和品牌故事濃縮成概要,附有網址的微博,不僅方便感興趣的消費者對其進一步了解,并能為其官網帶來更多的流量和關注度。
搜索使我們的生活變得更便捷,溝通變得更容易。毋容置疑,搜索已經改變生活。微博不僅改變了我們的生活,還改變了我們的人生。如“唐駿學歷門”,有媒體稱:是全民微博扒了打工皇帝唐駿的“新裝”。可見“微博”之威力、之博廣。2009年的中國社科院《社會藍皮書》中稱:微博是“殺傷力最強的輿論載體”。微博之“微”,因其限字140。正因其“微”,則更便于將“強烈關注時事”實現即時的分享,進行“現場直播”。微博,雖“微”,但其“微言”中,卻常藏以“大義”。
故曰:微言大義,微言聳聽。
網絡營銷常通過:帖子、論壇、圈子、伊妹兒、博客、電子文本、活動和微博等進行。其中,微博是最便捷、最及時的。無論何地何時,只要您有手機、且有電,便可操作完成。如何運用微博進行營銷,并做到成功有效卻是有要點的。我們說“營銷學”的要點是從4P4A4R4C。
關鍵一:切忌只看不評
微博的特點之一就是互動,如果僅是看或是寫,而不做及時反饋,則是被動的。秒時代,要么主動營銷自己,要么自己“被營銷”。相互交流才能展示自己,這猶如有些博友瀏覽他人的博文,不留下“腳印”一樣,就是“被營銷”了。
關鍵二:切忌原封轉發
如果僅是述而不作、人云亦云的轉發,而不做評述。那便又失去了一次展示自我形象、個人魅力,以及人品、素質、情感的機會。而這個過程,正是自我營銷的絕佳時機。轉發時加以評述,可吸引有相同想法和興趣的人關注。“微博營銷”的關鍵是“粉絲量”,“粉絲”多了自然就多了傳播。
關鍵三:切忌語言平淡
“微博營銷”可稱為“病毒式營銷”。因微博的傳播,是由粉絲轉發給粉絲,再由粉絲的粉絲轉發其他粉絲,像“病毒”般發散開來。若微博內容索然無味,則難以引人興趣,又何談轉發。內容最好是原創,也可是突發事件或公眾關心話題。內容應避免“三俗”,以趣味性、可讀性、新奇幽默、感人親切或知識性為好,這不僅可提高微博的“轉發力”,更能增加的“活粉數”。
關鍵四:切忌信息失真
網絡雖是虛擬,但內容應真實。除了所發內容真實有效外,最好使用自己的照片做頭像和實名,這樣一則可信度高,二則會被更關注。而個性的個人介紹和標簽,也能吸引志同道合的粉絲。同時,將已有的博客與之鏈接,并將博文之要點,及時發于微博上。
關鍵五:切忌虎頭蛇尾
微博營銷,是一項長期的活動。要想獲得好的效果,贏得更多的粉絲,就應堅持及時更新“微博”的內容。最好是每日更新,并保持與粉絲互動,逐漸形成日常的習慣。如是房企或中介微博,更應形成制度化、日常化。這樣,就能潛移默化的樹立其品牌形象。
關鍵六:切忌孤芳自賞
寫微博是自己的事,形成自己的微博風格固然重要。但作為營銷工具,則不可妄自托大、孤芳自賞。如欲擴大微博其影響力,則應積極參與當前熱點話題的討論。而業界大佬、前輩,更應展其風范,及時回復粉絲的評價與問題。
秒時代,網絡營銷需要創新、求變,不管是從理念上,還是從傳播方式上都需要徹底的變革。無論您是企業老總、經理,還是專家、學者,抑或平民草根;無論您是信息,還是闡述思想觀點,抑或是分享新聞趣事,“微博”都是您最好的營銷工具。“博客營銷”是被動的,而“微博營銷”則是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