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一處自然景觀范文

時間:2023-04-02 02:00:1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寫一處自然景觀,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冀教版四年級下冊 “綜合學習四?我的小筆頭”:暢游在如畫的風景名勝中,也許是讓你久久回味的一次經歷,也許是你在書中、夢中的一次遐想。不管是什么,都值得你把它記錄下來。

拓展思路

這次習作是寫自己游覽風景名勝的一次經歷。在我們的生活中,你可能游歷過壯美的山河,也可能游覽過名勝古跡、參觀過人文景觀、領略過異域風情……山川的博大、大海的遼闊、建筑的壯觀以及它們風情的迥異、歷史的悠久,肯定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果你沒有游覽過風景名勝,也沒有關系,在我們的身邊,只要你用一雙慧眼去尋找、去發現,就會看到值得一寫的美景。在欣賞電視時、翻看畫報時,你可能也搜集到了不少有關自然景觀、人文景點的介紹資料,這些同樣是習作的素材。不論是著名的旅游景點,還是一處不起眼兒的小地方,想一想哪一處讓你心動了,難以忘懷了。拿起筆來,寫一寫你心中的美景吧!

習作提示

篇2

一、立足教材,激發學生情感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要立足于教材,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教師要明確小學語文教材中貯藏的豐富而深厚的情感教育內容,在課文的學習過程中,獲得充分的感受和情感體驗。例如在學習《鳥的天堂》的過程中,教師引領學生通過誦讀課文初步認識到兩次經過鳥的天堂時景象的不同,展現出大榕樹的龐大和茂盛,流露出作者對自然的熱愛和贊美。在立足于教材的基礎上,教師要引領學生獲取相應的情感體驗,提升學生的閱讀感悟。學生通過對于課文的學習,在理解課文最后一句話時,“鳥的天堂”的確是鳥的天堂啊!再次感悟到大自然賦予榕樹的旺盛生命力,在頭腦中勾畫出一幅美麗的南國風光的基礎上,通過音樂和畫面的多媒體播放,讓學生獲取形象的情感體驗,幫助他們獲得身臨其境的感受,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并深化學生的珍愛自然,保護環境的意識。

二、寓教于樂,實現情感共鳴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不是機械的知識傳授,應該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教學氛圍,實現學生玩中學,學中玩,寓教于樂中獲取基礎知識和情感共鳴。例如,在教學《觀潮》的過程中,教師通過多媒體課件的播放,讓學生看到錢塘江大潮的洶涌澎湃,也細細體會到大潮前的風平浪靜和潮來時驚濤浪吼的鮮明對比,在聲像同步中實現視聽結合,使學生感受到錢塘江大潮的磅礴氣勢,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和對祖國壯麗山河的熱愛之情。

同時,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認識到學生自身的形象思維特點,積極調動學生的情感,鼓勵學生進行想象和聯想,并將情感和思想有機結合起來,寓教于樂中實現情感的升華。例如,在學習《火燒云》的過程中,課本中提出風起云涌的大自然像一位魔術師,它的杰作常常令人驚嘆與震撼,在讓學生通過學習課文內容后,初步了解和認識到大自然的神奇,深入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也讓學生進一步升華出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對自然奇觀的好奇和向往。

三、閱讀教學,升華學生情感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對于閱讀教學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言的思想感情。例如,在教學《觀潮》的過程中,尤其要注重閱讀教學,在教師聲情并茂的朗讀中,引領學生體會錢塘江大潮的磅礴,通過“悶雷滾動”“響聲越來越大”“山崩地裂”“風號浪吼”幾個詞語把握住浪潮聲音上的變化過程,也進一步讓學生感受到錢塘江大潮的洶涌澎湃。在教學《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過程中,在讓學生認識到總理勤奮好學和遠大的抱負和博大的胸懷的基礎上,鼓勵學生學習的這種品質和高尚的人生追求。在此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說出自己的理想,有的學生想要做一名醫生,治病救人;有的學生想要做一名教師,教書育人;有的學生想做一名建筑師,為祖國和家鄉建造富有中國特色和地域文化的標志性建筑;有的學生想做一名音樂家,鋪就蘊含中國文化的民族音樂流芳百世,享譽中外;有的學生想做一名舞蹈家,舞出精彩的人生。教師要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兼顧情感教育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并鼓勵學生要堅持,要從現在做起,從學好當前的文化知識開始,認真學習,博覽群書,為著理想而不懈努力。

四、寫作練習,貯藏優秀情感

篇3

七夕送男票的禮物十字架情侶銀飾

參考價:146元

十字架銀飾 - 十字架是一種神秘的圖騰符號,它是一種信仰,在現代設計師的演繹下,它又多了一種摩登時尚,在十字架下許下愛的諾言都是接受了上帝祝福的誓言!愛是緣分,愛是感動,愛是一輩子的承諾!

男士手抓包

參考價:386元

送錢包 - 代表你愿永伴他身旁,此款手抓包時尚大方,用料高檔講究!這款包包具有謙遜雅致的氣質和風度,是男孩子非常不錯的時尚選擇,車用,休閑兩不誤!

禮盒套裝

參考價:246元

送鋼筆 - 表達尊重,表達崇敬,表達佩服!畢加索是世界第一藝術品牌企業,積極倡導“生活藝術化,藝術生活化”,畢加索鋼筆做工精湛,手感舒適,書寫流暢,高檔大氣,是送朋友,送愛人,送同學的時尚潮物!

趁七夕吃回頭草的星座NO.1 巨蟹座

巨蟹座本身就很容易繞在懷舊的輪回里拔不出來,對于巨蟹而言,那種熟悉的感覺會讓他們很難割舍,因為對于慢熱而又矜持的他們要真正投入一段感情其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習慣的東西總是要比新的要好太多!更何況他們的交際圈不大,要認識新的好對象確實不容易,所以面對舊愛的回頭,巨蟹很容易再一頭栽回去,如果舊愛恰好趕在他們情緒脆弱需要依靠的時候出現,那么巨蟹很可能會毫不猶豫地重回昔日愛人的懷抱。

NO.2 雙子座

對雙子座而言其實不太有舊情人這一說,如果他愛你,他還是會愿意和你在一起,他們沒有太多的原則性和條條框框,除非當初你鬧得太過分,分手也可以是朋友,藕斷絲連也無所謂,尤其是如果他最近因為單身很郁悶,桃花運又不太好的話……所以要想和他們復合基本上不是件太困難的事,問題是你要給什么樣的新鮮感,讓他覺得復合后你們真的是還可以開開心心的走下去。

NO.3 雙魚座

如果你曾經是他的夢中情人,又或者你曾經給他烙下過深刻的甜蜜印象,尤其是假如是因為他自己的過錯放棄你的話,他會很愿意與你重修舊好,不過其實也許并不是因為他真的多愛你,而是因為你是他心里遺憾,在單身雙魚感情受挫、求愛碰壁的時候,如果你有機會彌補他心中的遺憾的話,只要你給他點訊息,他就飛身撲過來了。

NO.4 天秤座

要講究公平的天秤座回頭是有條件的,首先,你們當初是和平分手,沒有鬧得他很難看,其次你們曾經在一起很久,他一度很依賴很享受他和你在一起的感覺,當然如果他曾經有虧欠你,那是加分條件,當然還有一個最重要的條件就是:他最近是空檔期!不過他們生性猶豫,身邊要有朋友稍微說三道四他可能就退縮了,而且最近的天秤們也沒有狂熱的想要談戀愛的情緒,所以想要成功把他拉回來,那得全面布局。

NO.5 水瓶座

一些水瓶座其實也會為舊愛留一個空間,因為他們是滿大度,很會欣賞別人的一類人,如果不是有太大的過節,只要時間一過,就不太計較過去的恩怨,所以如果你們曾經感情很好很好,他也一直覺得你人很好的話,而你們又是因為一些不可抗因素而黯然被迫分手的話,而且正好這段時間他又是單身,那么他不太會介意說再給對方機會,所以說你要回頭的話,還是有那么一點機會的,但是如果他已經有了另一半就很難了。

七夕情人節過法1、浪漫晚餐

情人節,浪漫晚餐怎么能少呢?你可以在自己的家里準備浪漫晚餐或者選擇一家高級餐廳,再來一杯紅酒點綴浪漫,也是個不錯的選擇哦!

2、準備鉆戒求婚

其實說一萬句“我愛你”,都不如一句“嫁給我吧”!如果你感覺你們已經到了談婚論嫁的階段,可以在在情人節這天選擇求婚,相信很多女生都會感動的不知所措!

3、七夕旅游

很多情侶會在情人節這天選擇旅游,因為旅游是最容易增進感情,并且體驗浪漫的方式之一,你可以來個海島旅游或者其他浪漫的景點哦!

4、看電影約會

其實看電影也是很多情侶的選擇,因為花銷低,而且浪漫指數很高哦,顯得非常有意義!

5、禮物

七夕怎么能少的了禮物呢?你可以準備一束玫瑰花,手表,或者DIY有意義的禮物,其實送什么禮物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你的心意!

七夕好去處九道彎大峽谷自然風景區國家AA級自然風景區,位于北京市密云縣石城鎮境內,距北京市區約88公里,東直門經101國道至密云縣城轉乘公交(或小客)可達。屬白云巖構成的天然峽谷型風景區。1995年開發1996年向社會開放。

篇4

郎德 吃頓苗家團圓飯

苗族有自己的年節,一般是在農歷十月,但近代以來黔東南地區苗族人過春節甚至比苗年還要熱鬧。郎德上寨是黔東南苗寨群的代表。到郎德過年就是為了欣賞這里華麗的苗族盛裝,感受苗族節慶的熱鬧,還有苗族姑娘的熱情。您會參與到熱烈的盛裝苗舞、蘆笙舞、對歌、賽歌等活動之中。

羅平 在花海中過年

羅平的油菜花海或許是世界上最為奇特的“海洋”,春節前后,金黃的油菜花同時綻放,漫山遍野蕩漾著金黃的波浪。羅平的花海在每年的二三月份最為壯觀,羅平花海最為著名的踩花點是金雞群峰和九龍鎮,金雞群峰的壯觀與九龍鎮螺螄田的細膩剛好相映成趣。羅平屬于布依族的其中一處聚居地,在多伊河風景區一帶有不少布依族村寨,在賞花之余,還可以走訪布依族村寨,感受當地人過年的風情。

麗江 做個購物狂人

北京過年主打逛廟會,廣州則是游花市,而在麗江的四方街里,其熱鬧程度一點不比廟會或花市遜色。大年三十的鐘聲將敲醒沉睡的古城,從大年初一到正月十五,麗江古城不會有片刻的寧靜,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將相聚在酒吧食市間,歡度屬于游客們的春節。

去麗江就是要過一個“腐敗”的年,所以錢一定不能少帶,只要你從睡夢中醒來,就要不斷面對無數花錢的誘惑,四方街內千奇百怪的各種紀念品每一樣都會令你愛不釋手。

宏村 新春與鄉村一起醒來

不知上世紀70年代以前出生的人還記不記得,早年八分錢郵票上印有一個墨藍色的古色古香的民居,那就是安徽民居的代表村落宏村。作為被大多數攝影愛好者一致認為是中國最像水墨畫的鄉村,自然是過年的一個好去處。在這里生活的人們,仍然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刷刷地在門前洗菜淘米,一早到池塘去用木棒捶打著洗衣服,孩子們愉快地在干凈的青石板路上嬉鬧,這時候你覺得自己似乎是一個游走于他們中間的隱身人,或者說你在他們的生活里,就像在你自己的夢里。

磧口 在黃河凌汛里傾聽春天

山西臨縣磧口鎮是黃河邊一個比較偏僻的小鎮,位于陜西和山西兩省交界處,也許因為融合了中國兩個厚重的省份所擁有的文化和性格,所以這個小村落也顯得很不一樣。你可以住進窯洞,像只貓啊狗啊一樣在窯洞前的土地上舒服地讓太陽舔著自己入夢,或者和老鄉一起坐在熱騰騰的土炕上學著剪窗花縫布老虎。春節期間在磧口,你可以看見冰封了整整一冬的黃河出現凌汛,凌汛仿佛是黃河每年舉行的一場盛大的典禮。

安塞 吹吹打打過大年

西北黃土高原上最有年味的地方莫過于安塞了。安塞有腰鼓,有嗩吶,有聲聲斷斷的信天游,有造型夸張的剪紙和農民畫。這個地方就是這樣,大紅大綠,大喜大悲,一切都那么酣暢淋漓。一年來沉默寡言的漢子們,此時要進行一場徹頭徹尾的狂歡!當那些陜北漢子隨著鼓點騰起漫天黃塵時,你也會被忘乎所以地包圍在那片寬闊的舞臺當中。如果要去安塞看腰鼓,一般可以稍微晚一些去,因為整個西北地區都是十五比初一熱鬧。

鳳凰 品一壺邊城的陳年古釀

鳳凰是因為沈從文的小說而為人所知。從鳳凰小城腳下款款流過的是沱江,來這里過春節,一定要選一個可以望江的閣樓居住,感受春天一點一點伸進水里的暖意。在鳳凰周圍居住的大多是苗族人,春節期間幸運的話能趕上苗人趕集。集會在小城里有一條主干道,兩邊擺滿衣服、鞋帽等各種生活用品,當然也少不了各色小吃。春節期間這里還有個風俗是放河燈,大年夜的晚上,吊腳樓上掛滿的紅燈籠在江水的倒映下影影綽綽,星星點點的河燈把夜里的沱江裝扮得分外漂亮。

爨底下 在明清古韻里祈福

篇5

摘 要 膠南市位于青島西海岸,總面積1846平方公里,人口80.6萬,擁有156公里優質海岸線。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年平均氣溫12.1℃,是避暑、療養和觀光旅游的勝地。青島瑯琊臺風景名勝區是膠南市最重要的歷史文化標志和龍頭旅游景區,是青島市最具特色和競爭力的旅游資源之一。本文對瑯琊臺風景名勝區做SWOT分析。

關鍵詞 瑯琊臺 優勢 劣勢 機遇 挑戰

一、景區概況

近年來,膠南市先后榮獲“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全國綠化模范城市”、“全國環保模范城市”、“國家級生態示范區”。膠南旅游資源非常豐富。“四山(大珠山、小珠山、鐵橛山、藏馬山)、兩灣(靈山灣、龍灣)、一臺(瑯琊臺)、一島(靈山島)”構成了膠南獨特的旅游資源組合,旅游資源數量在青島旅游格局中占半壁江山。

青島瑯琊臺風景名勝區位于青島西海岸,距離膠南市區26公里。它是膠南市最重要的歷史文化標志和龍頭旅游景區,是青島市最具特色和競爭力的旅游資源之一。1982年國務院公布列入第一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2001年,被國家旅游局評為AAA級景區。

據史籍記載,在春秋之前,姜太公立八神,四時主祠就立在瑯琊山。春秋時期,越王勾踐滅吳以后,北上稱霸,徙都瑯琊,在瑯琊山立觀臺,與齊、楚、秦、晉四國君主會盟。秦始皇掃平六國后,10年間5次巡游天下,其中三次登瑯琊,在這里一住數月,遷來三萬戶百姓,親自督工修筑起瑯琊臺,刻立了著名的瑯琊刻石,還在這里接受徐福上書,派遣他率數千名童男女入海求長生不老之藥。徐福從瑯琊臺下啟航出海求仙藥,最后到達日本。后來又有漢武帝等眾多帝王都登臨過瑯琊臺。瑯琊臺作為一處著名的文化勝地,也使歷代學者文人所向往。從南北朝時的謝眺、唐代的李白、白居易、李商隱、宋代的蘇軾,到清代的丁耀亢等著名的文學家,都留下了寫瑯琊臺的燦燦詩文。

瑯琊臺不僅歷史文化積淀深厚,而且自然景觀奇特。由于特殊的地理和氣象條件所致,瑯琊臺上空的云經常變幻出龍飛龍舞的景象;瑯琊臺下的龍灣里的海浪,每遇東南風達到5級以上,就會呈現出萬千銀龍奔騰聚會的場面,這就是蔚為神奇的“瑯琊臺觀龍”奇觀,令海內外游人嘆為觀止。

二、優勢分析

(一)資源優勢

風景區“山、海、臺、島”良好的組合空間形成最具開發潛力的旅游資源格局;瑯琊文化底蘊豐厚,人文資源壟斷性特征明顯;濱海旅游資源豐富,開發價值和潛力巨大;周邊資源組合條件好,旅游承載能力強。

(二)區位優勢

膠南市地處歐亞大陸和太平洋的海陸交匯地帶,中國東部沿海開放前沿地區以及南北交通的中間地帶,山東省沿海產業帶和山東半島制造業“T”型發展軸上。

風景區地處青島市濱海公路西南段,是規劃中的沿海城市組團中南段瑯琊城市組團的核心,在其北側是膠南市區,在其西南側是董家口新港區和沐官島開發區。地理環境優良,交通便利,有較強的區位優勢,旅游發展空間和潛力較大。

(三)政府支持

風景區是青島市旅游開發格局“二十區”中一區,是青島濱海區域旅游資源的規劃重點。膠南市政府也做出了重點規劃開發風景區的政策決定,并給予了政策性的支持。

三、劣勢分析

1.景區開發建設時間短,投入財力不足。景區于1993年底開發,截至目前,僅投入1000萬元用于旅游開發。

2.游覽單一,缺乏核心旅游項目。瑯琊臺雖然歷史文化地位顯赫,自然風光壯麗,但因資金投入不足,對其文化內涵挖掘得不夠,文化景觀單薄,缺乏能夠凸現瑯琊臺歷史文化地位的核心旅游項目,游覽內容不夠豐富,吸引力不強。

3.基礎設施建設不足,功能不完善。鑒于瑯琊臺的歷史文化地位以及優美的自然風光,2001年被破例公布為國家AAA級風景區。但是,作為AAA級風景區,瑯琊臺的基礎設施建設嚴重不足:沒有一處達標旅游廁所;景區內供水系統急待完善;停車場急待建設;路線單一,游覽道路亟需修建。

4.旅游規模小,承載能力不足。瑯琊臺核心區1.98平方公里,但因為投資不足,現有開發僅局限于臺頂周圍,不僅游覽景點少,而且游客活動空間小,導致接待能力不足,一到旅游高峰季節,游客都擠在一起,嚴重影響了景區形象。

5.旅游開發管理人才缺乏,限制了旅游業的發展。

四、機遇分析

山東省將旅游業確定為主導產業,旅游發展步伐加快,旅游國債資金呈年度遞增趨勢,成為旅游財政投入的大省。

青島作為2008年奧運海上帆船比賽舉辦地,知名度迅速提高,城市形象得到提升,成為廣大游客向往的旅游目的地。隨著濟青高速公路南線、跨海大橋和海底隧道的開工建設,膠南逐漸成為青島海灣型城市西海岸的核心發展區,成為青島乃至山東半島的重要沿海臨港制造業基地,成為承接日韓產業和南資北移的重要選擇地。良好的經濟區位為風景區帶來了名氣、集聚了人氣,為旅游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發展空間。

五、挑戰分析

風景區旅游發展自身存在的挑戰主要是進一步深入挖掘風景區文化深層次內涵的挑戰、文化資源開發與海濱自然資源融合開發的挑戰。

風景區面臨的外在挑戰主要是膠南市和青島市境內的其他景區近幾年來均十分重視旅游業的發展,確定了旅游業在其國民經濟中的重要地位,從資金投入、政策傾斜、招商引資、市場宣傳等方面都已做出或將做出大量的工作。而且,一般性的海島、海濱和海上旅游活動、漁村民俗產品在目標市場范圍內重復較多,在一定程度上分流了目標市場的客流。

篇6

關鍵詞:田園城市;生態化設計;城市行政中心區

Abstract: Henan Yanshi new district established the "Pastoral" overall planning policy. In this paper, through the study of the history of construction of city administrative center development, points out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city administration center of environmental space is gradually from closed to open, from authoritarianism to democracy, from the blind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to the ecologic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Keywords:Garden City; ecological design; city administrative center

中圖分類號:TU984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2104(2013)

一、“洛偃一體化”“田園化城市”指導下的總體規劃

(1)地理范圍

洛河偃師境內段,即西至白馬寺南,東至伊河、洛河交匯處,河道中心線南北各700米所圍合的帶狀區域(總長20公里,平均寬度1.5公里,總面積約30平方公里)。

(2)偃師首陽新區,即西至漢魏故城保護區以東,東至商城遺址以西,北至偃師城區310國道東西段,南至洛河,總面積12平方公里。

區位背景

洛河偃師段和首陽新區,地處華夏歷史文明重點地帶。建設開發洛河和首陽

新區,涉及歷史文化資源和自然生態資源保護、傳承、發揚和利用的重大議題,偃師市委市政府堅持“謀定而思動”,首先做好這兩個區段開發的謀劃和策劃工作,之后再進行規劃設計和開發建設。

洛河兩岸遍布歷史遺跡,夏、商、周、漢、魏、晉、南北朝、隋、唐等歷朝都城皆沿洛河布置,洛河的歷史文明價值是世界性的。然而迄今河南省和洛陽市對洛河的開發和治理與她的世界性影響還有很大差距。目前洛陽境內的洛河開發,在洛陽城區段和宜陽段已經有過嘗試,開發的主要思路是治理河道、打造景觀、建設公園、抬升兩岸土地價值用于房地產開發,對洛河的歷史文化價值和現代旅游與服務業價值的挖掘還很不足。如今洛河開發僅剩偃師段,該段開發好壞,對洛河價值的最大化發揮至關重要。

經濟區位:

在洛陽市第十次黨代會工作報告中提出:洛陽市要“加快推進組團式城市發展戰略,強化市縣聯動。實現‘一中心三板塊五組團四支撐’的總體發展布局。加快中心城市建設,著力打造洛北板塊、洛陽新區板塊、偃師城區向西與中心城區對接板塊”。偃師的城市地位,在歷史上首次被提升到洛陽中心城區三板塊之一的戰略高度。偃師首陽新區則因地處洛、偃之間,區位條件和建設基礎良好,成為迎接洛陽東擴、實現洛偃一體的戰略重點地區。偃師首陽新區應認準洛陽中心城區偃師板塊核心區的戰略定位,并力爭建設成為洛陽未來的城市副中心之一。

歷史文化區位:

偃師——因“武王伐紂,息偃戎師”而得名;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乃夏、商、東周、東漢、曹魏、西晉、北魏七 朝古都,因此有“洛陽九朝古都半在偃”之美譽;境內有著名的“二里頭文化”——夏都斟噚遺址,被史學界公認為“華夏第一王都”;華夏文明的重要發源地之一——夏商周斷代工程。境內的洛河,伊河以及伊洛河兩岸文物遺跡遍布,人文典故倍出,自然風景怡人,為河道景觀系統的設計主題及分區提供了眾多設計依據。

景觀資源區位:

偃師位于中原地區不可多得的山水地貌,偃師首陽新區,位于偃師主城區西部首陽山鎮境內,夏、商、漢魏三大都城之間,北依邙嶺,南鄰洛河,規劃總面積10.6平方公里,總人口15萬人,是一個肩負洛偃一體化重任、承載偃師城市未來的現代化新城區。

二、 生態化旅游城市新區的定位

偃師首陽新區地處華夏文明腹地,內部散落大量名人遺跡,具有開發人文之都的豐沛資源。首陽新區規劃充分重視和挖掘區內外的歷史和現代文化資源,萃取古今人文精華,凝聚現代城市精神,鑄造城市核心靈魂。致力于建設一座“文化繁榮,活力四射”的現代人文之都。境內的洛河,伊河以及伊洛河兩岸文物遺跡遍布,人文典故倍出,自然風景怡人。

城市職能:鄭洛工業走廊上的重要節點城市,洛陽城鎮密集區的一級節點;以能源電力、建材、機械制造、輕紡工業為主的現代化工業城市;洛陽市東大門;偃師市域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偃師旅游服務基地;

城市性質:鄭洛工業走廊上的重要節點城市,以機械加工業和高新技術為主的現代化工貿城市,偃師市域旅游服務基地。

城市的三個組團各成體系,通過便捷的交通相聯系,在今后的發展中應充分利用遺址公園和洛河穿越市區的獨特優勢,著力提高城市品位,塑造城市形象,把偃師建設成為精品城市、園林城市、生態城市。

偃師行政中心區是偃師西區總體規劃中的中軸線,位于洛陽都市區主中心和洛陽都市區副中心之間的新區規劃建設區域。屬于偃師市洛河開發與首陽新區開發項目。 通過偃師悠久渾厚的歷史文化與伊洛河自然風景的融合,將伊洛河建設成為一處風景宜人、文化特色突出的濱河城市景觀帶。

偃師行政中心區建筑外環境設計所處地段為洛河景觀帶整體景觀設計項目中的一個環節,該段位于城市軸線處,景觀突出強調軸線。結合偃師得天獨厚的歷史底蘊,燦爛文化,沿軸線布置大氣,現代感十足的水幕電影、標志塔。功能主題突出,打造一個偃師寫古展今的最精彩的城市景觀軸。

而整個洛河景觀帶的的設計思路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

一軸:偃西新區景觀主軸三廊道:洛河——歷史文化廊道;伊河——生態景觀廊道;伊洛河——田園自然廊道 五片區:樸風遺韻——自然風光感悟區;洛水

新風——城市景觀體驗區;伊濱觀瀾——濱河風景娛樂區;伊洛聽鶴——濕地觀光科普區;北邙漁歌——山水田園休閑區

設計愿景為: 營造洛水生態,創建詩意風情。承載城市文化,傳頌河洛情懷。規劃設計原則可歸為:1生態優先原則2綠地規劃系統性原則3與城市空間布局協調原則4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原則5人口、資源、環境協調發展的原則。

基于偃師豐富充裕的自然資源,在生態化城市設計方面有以下的優勢與劣勢

優勢:豐富的自然景觀資源

偃師境內河流水庫較多,伊河、洛河等多處水系提供了優越的濱水資源環境,同時,依托北側邙嶺初步形成藍綠交融的生態景觀框架。

偃師境內有豐富的歷史文化遺存,包括邙山古墓群、二里頭遺址等等,提供了豐富的人文資源。

劣勢:生態綠地尚未形成有機的整體。

城區內外景觀生態格局上缺乏連續,各綠地斑塊之間缺乏聯系,綠地尚未形成有機的整體。

應對措施:

規劃通過基地規整、廊道串聯、斑塊注入的策略,規整基地內的水系、山體、市政廊道,形成水網結構與生態基底;并通過道路系統的布局,形成生態綠廊串接;再將點狀公園綠地植入各個社區中心,并結合內部文物點,構建區域生態旅游格局,為城市的持續生存發展提供基礎性的支持功能和資源。結合打造一個“宜居,宜業,宜行,宜文”的生態城市。

三、結語

現代行政中心外部空間環境作為城市中的核心空間,在設計、解釋和表述的過

程中逐漸成為一種城市區域故事性聚合的產物。我們應該通過努力,在適度范圍內,

對行政中心外部空間環境做出合理的現解和診釋,進一步完善行政建筑創作的

理論,指導實際中城市空間的建構。

參考文獻:

[美]F.D.K.ching.鄒德儂,方千里譯.建筑:造型、空間與秩序[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87.西安市控制市區建筑高度的規定.1993.

篇7

推開通向陽臺的門,薄霧籠罩著我,如一層輕紗,夢幻般地想讓我把這層薄紗捅破,看清薄紗外的世界。

走在上學的路上,那一棵棵樹是那樣高大,挺拔,霧輕輕地將它包裹,一片葉子,一根樹枝也不放過。透過霧看樹,就像在看一個羞澀的少女!偶爾有些地方的霧不均勻,就像害羞的少女探出頭來張望。路上的車也被霧包住了。車輪被一層層的霧纏住,好像汽車長了翅膀一樣,飄浮在云間!再看看樓房,靜靜地立著,就像一個巨人站在濃濃的霧中眺望遠方。

走著走著,我自己也融入了霧中。此時的霧和路形成了一幅畫。我呢,也成了畫的一角。忽然覺得,自己愛霧!愛霧那虛無縹緲的樣子,愛霧給大地穿上的一層薄紗,愛霧給自己帶來無限幻想!

來到學校,坐進教室,外面的霧更濃了!從窗前往外看,似乎只有樹和房屋的大致輪廓和一些隱約的顏色。還有的,就是那模模糊糊的人影!

下課時,拉著好友的手,在乳白色的霧間穿梭。周圍白得似乎只有自己、好友和霧。走在霧中,我總是莫名地拉緊好友,生怕她丟了似的。霧中,隱隱看見灰色操場中有黑色的跑道,跑道那邊,還有一棵棵輕搖葉子的樹。看著看著,我似乎覺得自己更愛霧了,愛霧給人的朦朧感覺,愛霧的那種如云朵般的輕柔……

漸漸地,霧散了,只是散得緩慢。原本濃濃的霧開始淡了下去,一切又回到了原來的樣子。

哦,我愛霧,愛霧留給人們的一切美好……

【指導老師:朱 敏】

哇!好美的霧,令我們有身臨其境之感。那這篇習作是如何寫出來的?有什么優缺點?接著往下看。

寫作起源

我記得很清楚,那天很早就起霧了,而且霧很大,到中午時才散去。我在看霧的時候,心里有一種莫名的沖動,想用最美的語言把它寫下來,結果當天就把草稿寫好了。說真的,那天的霧美得我都不知道該怎么寫了。

老師點評

朱 敏:怎樣對身邊的自然現象進行描寫,這就需要我們的同學們做一個有心人。不僅要用自己敏銳的雙眼去觀察,用自己的雙手去觸摸,還要善于用自己的心靈去感悟。對于大霧這一自然景觀,小作者按照時間的推移、地點的轉換,比較具體地加以敘述,描寫了霧的大而神奇。

孫永太:用詞、造句、感受都有他的獨到之處,題目也很有特點。選材構思獨辟蹊徑、不落俗套,表現出作者不俗的審美情趣和超凡的表達能力。由感而發順理成章,霧有時搗蛋,有時乖巧,有時蹦跳,有時又異常溫順!霧,無拘無束,神秘莫測,這些惟妙惟肖的描寫賦予霧以靈性美、神秘美。同時,也很自然地流露出作者對“霧”的那種特有的“愛”。文章展開了豐富的想象,分別恰到好處地運用了比喻、人、排比等修辭手法,抒發真情實感。

丁 云:小作者用細膩的筆觸描寫了霧中朦朧而又神秘的世界,通過移步換景的方法,把自己上學路上的所見所想有序地表達了出來,文中細致的觀察和合理的想象讓文章增色不少。要是能夠很自然地表達出對霧的情感那就更好了。

學生點評

我們聽聽浙江省平湖市乍浦小學六(1)班的同學怎么說。

徐天一:作者運用人、排比等修辭手法,把寫景、抒情融于一體,凸顯出作者對晨霧的那份喜愛之情。全文條理清楚,作者按地點的變化從霧的顏色、形態等方面寫出了景物的特點。整篇文章主要通過霧中的景物來寫霧的朦朧美,但細細閱讀發現幾個段落結構差不多,只是換了地方,換了景物,而霧的特點也沒有發生多大的變化。如果讓我來寫晨霧,我想我會按照“起霧了”“霧濃時”“霧去時”的順序去描寫霧的特點,我除了寫霧中的景物外,還會寫一寫發生在晨霧中的人或事。

王敏艷:《晨霧》這篇文章中有許多十分恰當的修辭手法,通過豐富的想象與聯想,使得全文更生動有趣,讓人讀起來很舒服。在這一點上我得好好向臧越同學學習。另外,作者在寫霧的過程中還適當地加入了自己的感受,這使得情景交融,使全文更有味。

張亦嫻:文章開門見山,段與段銜接十分自然,排比句用得恰到好處,想象也十分豐富。在讀文章時,希望能見到段中摻雜些間接的描寫,這樣能把文章的韻味表達得更濃。霧散時,相信看到的也一定很多,如果把這一塊內容也適當描述一番,這樣晨霧的變化就更加豐富了,大家說對嗎?

張文杰:這篇文章構思巧妙,小作者文筆可謂是妙筆生花。初看文字,第一自然段十分簡略,但給了我們一個明確的信息――起霧了。第二自然段與第一自然段的銜接十分自然,緊接著就是“我”所看到的霧景,“夢幻般”“薄紗”等詞把我們帶進了這個美麗的世界。在去上學的路上描寫得格外細致入微,人、比喻等修辭手法運用得格外多,讓人仿佛感覺這幅場景正在面前。小作者的身與心都融入了霧中,一個排比句把小作者愛霧的心情體現了出來,字里行間都表達著小作者愛霧的心。最后,總結了全文:“我”愛霧。在閱讀本文時,我發現小作者在描寫“晨霧”的過程中,似乎缺少了層次性,如何寫出每到一處地方后,這“晨霧”帶給大地不同的美,應該是接下來繼續修改的地方。另外,對于晨霧的“愛”,小作者在文中多次提到,我覺得大可不必,把這份對晨霧的“愛”融合在字里行字間不更有韻味?

篇8

9月29日,我們冒雨來到安丘青云山民俗游樂園,因為楊家埠木版年畫的傳人――72歲的張殿英老先生按計劃要到他的年畫館工作,一直到國慶節黃金周結束,他才會再回濰坊家中休息幾天。這個1998年就創辦的年畫館在張殿英的經營下,已成為青云山民俗游樂園的重點景點。

沿著山路一直向上,就到了齊魯民俗村,張殿英的年畫館就建在村子東面的一處院落里。在木版年畫傳統制作工藝技術中,張殿英試制成功了失傳多年的“印金”、“粉印”和“拱花”,全面恢復了古代木版年畫的制作工藝,印出“泡在水里不跑色的年畫”。2004年榮獲中國民間文藝最高獎山花獎金獎,2006年9月.他的作品《農家樂》和《風箏都之春》被中國國家博物館收藏。張殿英老人給我們詳細介紹了楊家埠木版年畫的淵源。

民間木版年畫歷史悠久,數百年來幾乎覆蓋了年節時所有的中國家庭,被稱作是農耕時代老百姓家庭的“墻上電視機”。木版年畫作品內容吉祥如意,除兇趨吉,催人上進,迎合世俗生活期盼祥瑞的心理,如今已成為中國一些地域乃至整個民族的文化符號。在一些外國人眼里,年畫甚至被當作東方圣經圖解。木版年畫按地域來分,有

天津楊柳青年畫,蘇州桃花塢年畫,濰坊楊家埠年畫。楊柳青年畫比較華麗,過去以達官貴人為顧客,有的年畫要幾兩銀子一張;桃花塢年畫是為市民階層制作,滿足市民的審美;楊家埠年畫則是服務于農民,滿足農民的需求,它們風格各異,在各自的地域引領數百年。楊家埠年畫在色彩上大膽使用黑白、紅綠、黃紫三組對比色,形成艷麗明快的調子。在形式上構圖飽滿,對人物施以美的夸張,用有限的畫面表現豐富多彩的內容。

據張殿英老先生介紹,楊家埠年畫最早叫濰縣年畫,在明代就開始制作出售。明代制作木版年畫使用的是小案子,生產紙馬,年節時用來祭祀。比如臘月二十三燒灶王升天紙馬,大年初一燒回宮紙馬。過去老百姓有句俗話:有錢沒錢,買畫過年,就連楊白勞也要買張年畫過年,“門神門神騎紅馬,貼在門上守住家。門神門神扛大刀,大鬼小鬼進不來。”是歌劇《白毛女》里少有的歡快唱段,表現的就是勞動人民過年時的情景。最早的年畫多以神像為主,清代初期由于戰亂人口銳減,年畫多以美女、娃娃為主,這表明人們希望增加人口的愿望。到了乾隆年間,出現了戲出故事年畫,有《空城計》、《華容道》等像連環畫一樣的年畫,用來講解過年過節時唱的戲文。年畫到了清末開始衰落,那個時候開始出現石印年畫,物美價廉,沖擊木版年畫。同時因為經濟原因,出現黑貨年畫,用墨印制,人們買回家可以自己著色,是最早的DIY年畫。

張殿英還向我們展示了他新發明的“年畫工具百寶箱”。這是一個可以隨身攜帶的考究小箱,里面既有精美的楊家埠年畫畫冊,還有刻刀、木版、拓紙、顏料等整套木版年畫制作工具。

“有了它,就可以自制賀年卡、生日卡、請柬、紅包、名片、藏書票……這是古老文化與現代時尚的結合,符合個性化時代文化消費趨向。”張殿英說,“只有讓木版年畫成為現代流行文化的一部分,才能實現這種民間藝術真正意義上的傳承。”

木版年畫的制作工藝,主要包括:

1 創作畫稿。畫師起稿和定稿后,用白描法畫在毛邊紙或薄綿紙上

2 雕刻木版。雕刻木版主要包括立線、剔空兩種手法,容易掌握。刻工將畫師定稿用粉糊反黏在刨平的梨木或杜木板上,留畫稿墨線剔去空白處,完成墨線版,畫師將墨線版印出畫樣,再在畫樣上點出顏色,刻工再接點出的不同顏色,刻制出彩色套印版,一般為6塊版。一個顏色一塊版,像掛歷那么大的版大約用20天時間,小版則和32開的書差不多大, 個星期就可以雕刻一套。

3 套色水印。采用無標記手工摸版的方法,工具簡單,對版方便。只要有印畫案子、紙、顏料、刷子、壓紙趟子、盤子、盛色容器這些工具和材料,就可印畫。刷工將每幅年畫的墨線版和套色版準備齊全后。開始將數百張紙壓在刷印畫案的固定位置上,再把畫版仰放在紙的左邊,用手翻紙,蒙在涂勻顏料的畫版上,右手用板刷刷畫版上面的紙。如此一張一張在固定位置上將紙刷完,然后再換另 顏色版。依樣刷完紙張后,再換版,直到全部完成幅畫后為止。先印小色塊,一般是紫色最小。黃色面積最大,最后印刷。木版年畫采用水色印刷,每印刷一個顏色都要晾干才能再印另外一個顏色。用紙采用專門的年畫紙。印完之后述要整理、加工、托裱、手繪。游客一般只能印黃色版。

4 手繪包括:粉臉、做頭、鉤道子、打項子、描眉、開眼、圈臉等,多為一揮而就的程式之法,易教易學。

有時間的話可以在刻版師傅的指導下自制畫版,不過用時較長

延伸旅游

1 青云山民俗游樂園

民俗游樂園就在安丘市東1公里處的青云山上。這座占地三千余畝的游樂園,在全省縣級城市中是最大的一處。園內山體起伏,地勢幽深,溝壑蜿蜒,繁復流變。山頂處有兩眼天然的石泉,久旱不涸,長澇不溢,相傳兩泉直通渤海,因此被稱為“海眼井”。

游樂園一共設有“五區兩園一村”:江南秀色區、邊寨神奇區、黃土高坡區、天山牧場區、北國之春區,春華秋實園、兒童游樂園和齊魯民俗村,是一處突出民俗文化特色、融和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集國內著名風景風情于一體的大型綜合性游樂場所。

在這片昔日的荒山上,出現了江南水鄉的秀麗風光,西南邊陲的奇特風情,山東鄉間的淳樸風俗和神奇山谷的野生動物,樂園里的娛樂項目。特別是齊魯民俗村,游人進入之后,便能獲得一種“農家樂、樂陶陶”的感覺。做農家人,干農家活,吃農家飯,更是城里人一種難得的體驗。上了炕頭,可以學著剪窗花、繡荷包、糊風箏;廚房里舞根面杖,搟皮子、包餃子;院里的活兒也有趣,如剝花生、喂雞兔;女士們更喜歡挎個籃子,踏著無名的小花小草走向菜園,一邊割韭菜、摘茄子,一邊觀看彩蝶翩飛緊聽蟈蟈歡唱。

這里有著大自然的恩賜和民間的樂趣,她們要從天籟與靜謐中尋回屬于女人的世界。青云山民俗游樂園,是濰坊“千里民俗旅游線”上的一枝新蕾,一朵奇葩。

2 十笏園

十笏園坐落于濰坊市濰城區的中部,原清末大地主丁善寶的一座私人花園,建于光緒十一年(公元1885年),至今已有一百多年歷史。

十笏,是以十塊笏板形容此庭園之小,這座以小巧著稱的晚清園林,面積僅有2000平方米,卻有假山、池塘、曲橋、亭榭、書房等多種建筑,且布局得當,安排合理,緊湊而不擁擠,充分顯示了園林設計者的精妙構思。

園中主要建筑有硯香樓、十笏草堂、

春雨樓、讀書堂、碧云齋、人造假山,以及回廊、曲橋、荷花池等。此外還有多處名人書畫題刻:清鄭板橋竹石圖、題竹、芝藍圖;清翟云升臨摹韓愈草書橫幅;清末濰縣狀元曹鴻勛書碑與題匾等。濰坊市博物館現設園內。

3 山旺“萬卷書”

山旺,位于臨朐縣城東北。這里展示出的是1000萬到2500萬年前大自然的絢麗畫卷。山旺的地層中,有著豐富的硅藻土頁巖,層層壘壘,薄如白紙,被人們稱為“萬卷書”。頁巖中保存有豐富多彩的古生物化石,人們又稱其為“萬卷書”中的“象形文字”,它真實地記載著當地滄桑演變的歷史。山旺化石蘊藏極其豐富,千姿百態,種類繁多,已發現的有十多個門類,189科,其中古植物有苔蘚、小草榆、中華柳椴等;動物有蜂、蛾、魚、蛙、龜、豬、鹿等。

1976年山旺首次發現了完整的珍奇罕見的鳥化石,引起了轟動,同時被命名為“山旺山東鳥”,填補了我國第三世紀鳥類化石的空白。山旺化石的完好精美著稱于世,狼蛛和足爪、足千、蜻蜓的翅膀、蝙蝠的翼膜、老鼠的須毛,都印跡清晰,歷歷可辨。

4 老龍灣

老龍灣風景區是山東省省級風景名勝區、國家AA級旅游區。它位于世界風箏之都――濰坊市西南60公里處的冶源鎮,交通便捷,是山東省“千里民俗旅游線”上的一顆璀璨明珠,被譽為“北國江南,魯中桃源”。

老龍灣古稱“薰冶湖”,是由地下泉水涌出地表匯流而成,因傳說灣內有泉眼直通東海并有神龍潛居其中而得名,其有三大特點:“泉多、水清、四季恒溫”,有優美的環境和古老的傳說。老龍灣具有悠久的歷史,有“浮山石墨千秋畫,冶水無弦萬古琴”的佳句。《水經注》載北魏時“薰冶水已成名跡”。明隆慶六年(公元1572年),著名散曲家――“明代散曲第一大作手”馮惟敏辭官歸隱故里,“結廬薰冶水上,名其曰‘即江南’”(即今“江南亭”),直至去世。

老龍灣風景秀美,其景色春夏秋冬各具特色,尤以冬景最佳。每當隆冬時節,灣內霧氣蒸騰,恍如仙境,形成“冶源煙靄三冬暖”的奇觀,被譽為“北國江南”并人“天下七十二名泉”之列。據史料記載:自春秋名劍工歐冶子在此鑄成“龍泉”寶劍以來,圣人孔子、秦始皇贏政、漢朱虛侯劉章、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北宋名相寇準、文學家范仲淹、明書法家雪蓑道人等皆曾游覽過老龍灣,并留有大量的文章和書法作品。

5 石門坊

石門坊,亦稱石門房,又名石門山,位于臨朐城西二十多華里,山勢曲折南向,兩峰對峙如門,故名。奇觀天成的石門“晚照”,居臨朐景之首,早在殷商時期,即被人們所慕仰,距今已有三千年的歷史。殷商臨朐之城為逢國,石門山為逄國轄地。逄王(伯陵)為朝廷忠臣,人們為追念其功德,便在風景秀麗的石門山立廟祀之。到了唐代,增建廟宇,刻佛像,已成為名勝之地,黃冠緇流,騷人墨客,云集于此,遁跡觴詠。宋、元、明時建成佛塔、神龕。清代、民國時期,續增摩崖刻石,新建文昌殿,構成了古代建筑群。

石門坊有八洞:龍洞、三元洞、仙人洞、懸天洞、尊天洞、串門洞、盼僧洞等。其中尤以龍洞、三元洞為最。洞勢各異,驚險誘人。

石門坊群峰環翠,壁立千仞,嶙峋夔石,青者如黛,白者如堊,峭者如削,剝者如脫。紅葉黃櫨遍布山崗峽谷,每值深秋,霜打紅葉,潑染山紅;叢櫨間柏,漫紅嵌黛,丹青麗雅,瑰麗如畫。重陽時節,中外游客慕名觀賞石門紅葉,絡繹不絕。

6 云門山

云門山,是1985年山東省政府公布的第一批省級風景名勝區之一,位于青州城南2.5公里處,海拔421米。平原撥笏,松陰蓋足,雖不高而有千仞之勢,自古為魯中名山。主峰大云頂,有洞如門,南北相通,遠望如明鏡高懸,夏秋時節,云霧繚繞,穿洞而過,如滾滾波濤,將山頂廟宇托于其上,若隱若現,虛無縹緲,宛若仙境,蔚為壯觀,謂之“云門”,或稱“云門仙境”。

在主峰云門洞南西側有一天然石罅,深不可測,當氣壓低時,常有蒸氣泛出,名曰“云窟”。云門山松柏如海,郁郁蔥蔥,危崖峭立,景色迷人,位居青州府城南,好似一天然屏障。云門仙鏡,歷來頗得佛、道兩教的青睞。云門山的陽坡有大、小石窟5個,造像272尊。在云門山陰,有一海內罕見的巨大型摩崖石刻“壽”字,人稱“云門獻壽”。系“大明嘉靖三十九年九月初九日,衡府內掌司冀陽周全寫”。云門山后東側,還有冀陽周全開造的“萬春洞”。云門山主峰名“大云頂”,形若魚脊,東西走向,上多寺廟宮觀,山巔植“東岳大帝”之宮,樹“泰山老母”之祀,東西建閬風亭,修盤山石級968級。登上云門山巔,向西眺望,駝山及西南大小群峰,山巒起伏,十分壯觀。建云門山“天仙玉女祠”、“望壽閣”、紅墻青瓦,古色古香,蔚為壯觀。

7 仰天山

仰天山國家森林公園開發總面積為2400公頃,公園山勢雄奇,地貌怪異,寺院古老,文物豐富,森林環境優美,建筑遺跡遍布山間,名人題刻俯仰皆是。仰天山以森林掩古剎的景觀被載入《世界名勝大全》。

仰天山是一座天然植物園,有木本植物41科79屬130余種,草本植物800余種。仰天山是一座天然動物園,有陸生脊椎動物128種,珍稀動物22種。怪異的地形地貌,穩定的森林結構,形成了獨特的山地森林小氣候。

仰天山具有豐富的地貌景觀資源。山體洞穴縱橫交錯,是江北地區發育最好的垂直溶洞群,地下蘊藏著大量的廊道、大廳和千姿百態的鐘乳石。仰天山奉獻一片純凈的綠陰,一方返璞歸真的樂土……

篇9

培養; 初中生; 寫作興趣【中圖分類號】H315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3-8500(2012)11-0084-01

作文教學是教師指導學生運用書面語言反映客觀事物、表達主觀思想感情的一種教學活動。而作文一直是學生的一大難題。由于他們少有創作熱情,所以寫出來的東西,不是無病、矯情做作;就是言不由衷、假話連篇。個性沒有得到發展,寫作水平就很難提高。要想真正提高學生的素質、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就必須尋找一條作文教學的可行之路。筆者經過近年來的觀察、實踐和思考,在作文教學中注重從以下幾點來培養和指導學生作文,并取得一定成績。 1 引導學生閱讀,喚起寫作興趣

作文,多少學生對它朝思暮想,多少學生為它傷透了腦筋。但是作文的道理和方法,光靠老師講,學生是掌握不了的,只有在完成一定閱讀量后,學生才能悟出來。因而,圍繞課堂上的寫作訓練,輔之以適當的課外閱讀,以讀來促寫。

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相結合,在閱讀的過程中,學習范文中的寫作因素,尤其是針對學生的寫作實際,提供可資借鑒的寫作方法,同時,還注意學習作者是怎樣觀察和構思的,又是怎樣遣詞造句的,針對學生在作文中存在的問題,有的放矢,讓學生通過課外閱讀找出自己的差距等等。安排學生的習作練習要以范文為榜樣,以模仿為手段,以生活經驗為內容,以片斷訓練為形式。每次作文后,讓學生把優秀作文謄寫出來,裝訂成冊,張貼在“作文園地”中,特別好的學生習作向外投稿,既鼓勵作者,又鞭策讀者。 2 走進生活,積累素材

葉圣陶先生也說過:“生活猶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水,泉源豐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停。”可見,作文教學與生活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學生習作也離不開生活,生活充實,學生語言表達才會有源頭。

2.1指導學生觀察生活: 在實踐中,我們發現“臨淵羨魚,不如歸而織網”。也就是要讓學生獲得豐富的寫作素材,就必須教給學生扎扎實實觀察生活的方法。因此我們把培養學生觀察生活的能力作為“重頭戲”。主要從四個方面入手:一要有目的:就是根據作文教學的目的及作文的內容去選擇生活中的觀察對象,做到觀之有物。二要有結合:就是觀察要與閱讀教學結合,把閱讀教學中所學到的認識事物的方法,主動地運用到觀察活動中來,做到觀之有法。三要有計劃:生活中有些事物的觀察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不同的時間和不同的視角,因此要想有全面的認識,就要有“長線”觀察的心理準備,也就是做到觀之有持。四要有組織:就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制訂觀察提綱,在觀察提綱的引導下進行觀察,這樣可以防止時間空耗,做到觀之有序。通過一系列觀察活動,學生對大自然的無窮奧妙,社會生活的細微變化,人與人之間的真情實感,不再"熟視無睹",他們會感受種植養植的忙碌與喜悅,戲水捕魚爬樹捉鳥的極大樂趣,娶親送終迎來送往的風土人情,雷電風雨、日落月出的大自然景觀……,生活中耳聞目睹的事,就會漸漸裝入學生的“素材庫”,讓學生作文時“有米可炊”。

2.2組織學生參與生活: 教學中教師可針對作文教學的要求,有意識地組織學生展開各種各樣的活動:①游覽活動。帶領學生游覽家鄉風景名勝,讓學生了解家鄉的歷史;帶領學生參觀大型企業和現代化的城鎮住宅小區、農村集鎮,讓學生感受到撲面而來的現代文明的氣息,感受到社會在發展,生活在變化。②采訪活動。讓學生走近家人,了解家庭的過去與現在;讓學生走近英雄模范人物,感觸他們的先進業績和高尚人格;讓學生走進鄉村,問一問鄉情,看一看農作物,摸一摸農具,干一干農活,從而開闊眼界,陶冶情操。③競賽活動。配合一些節日,結合班隊計劃,經常性開展活動,如舉行“校園文化藝術節”、“讀書活動”、“辯論大賽”、“我與動物”、“帶你世界游……”培養學生在生活中參與和競爭的意識,同時獲得有真情實感的寫作素材。這些實踐性強的活動不僅培養了學生的科學素養,使學生獲得寫作上的“源頭活水”,更主要的是豐富了學生校內外生活,敞開了寫作大門,拓寬了學生的寫作思路。 3學生參與評改,提高能力

學生的作文,讓學生自己來評改,讓學生之間交叉評改、相互評改,使作文評改回到學生之中,這樣有利于學生找出作文中存在的問題,找出作文中的差距,找出作文中的不足,有利于學生不斷總結寫作經驗,提高寫作認識,提高寫作水平。讓學生參與作文評改,自己從別人的作文中感受到作文的寫作意圖、寫作技巧、寫作方法,相互比較,不斷完善,取長補短,相互提高。讓學生參與作文評改,也是一項有益的互動活動,使學生在作文的評改互動活動中,拓寬寫作視野和鑒賞水平,從而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4 賞識學生作文,激發興趣

對于學生們的作文中只要有一處閃光就可以大加賞識.要賞識他們的優點,即使是文章的缺點,也要賞識性原則去點拔,啟發他們克服和改進.

篇10

迷人的阿壩,美麗吉祥……

映秀:一面破碎的大鐘

離成都并不遠,離都江堰更近。若不是317國道轉過一片低山,眼前展現出一片四山環抱的開闊湖面,很難想象,這里讓兩個漢字清晰地呈現在腦海中,如此清晰、如此尖銳——映秀。

這個開闊豁朗的水面,是一座水庫,這個畫面在我印象中十分深刻。2008年5月汶川大地震爆發的日子里,我們曾無數次在新聞上看到這幅畫面。這座水庫叫紫平鋪水庫。當時,經過水庫的317國道被地震徹底毀損,救援人員被阻隔在水庫一側,無法靠近震區,盡管所有人都知道,我們災難中的同胞,正在受難、正在逃生、正在為失去親人而哭干眼淚。

穿過龍溪隧道,那個讓人心碎的地名出現在路標上。

映秀,這是讓人難以念叨出的一個地名。

映秀是由成都平原去往川西高原的必經之路,號稱川西門戶。地震前走過這一路的朋友告訴我:這是一個美麗的小鎮,背山面水,岷江穿過高原和崇山峻嶺,從小鎮前飛流而過。

很難想象,處于8級大地震的震中,在殘酷而兇暴的地質災害中,會被摧殘成什么樣子。四川作家王甜告訴我們,震后的映秀是一片巨大的瓦礫。美麗的小鎮,就這樣變成了廢墟。映秀,受難了!

映秀新鎮建設得異常美麗,充滿了藏羌風格的建筑和裝飾,美麗的新鎮已然成為旅游線路上的一個重要景點。但是,我依然從中感覺到一絲讓人難以抹去的哀傷。

我將這一絲哀傷附著在一朵小小的鮮花上,在漩口中學這面破碎的大鐘前,祭獻給那些受難的靈魂。

在映秀,大震中唯一保留的遺跡,被建成了地震紀念館。一座傾斜、破碎、半截插在地底下的教學樓,我能從窗口看到教室里橫斜的課桌和椅子……

設計師將教學樓上摔碎的大鐘設計為一面大理石鐘面,鐘面破碎,時針分針停留在下午2點28分。

看著這面大鐘,每一個人都會回想那慘烈的一刻。

人類的受難日。無論是誰,在這面大鐘前,會為受難者而疼痛哀傷,會感覺到我們生命的不易,大自然是如此的殘酷。

川羌村寨

理縣的兩個寨子都是震后新建的。在川西山地的深山峽谷中,寨子突然映入眼簾,令人眼前一亮,宛若世外桃源。

桃坪羌寨秀麗,如同羌族姑娘的衣衫,明艷多姿。新寨子在震后修建,是深山中的一處花園村莊。錯落有致的羌族民居,建筑之間點綴的草地和果園,還有潺潺的溪流從村莊中流過,令暴熱的夏日一派清涼。

桃坪羌寨保留了著名的老寨子,這是有幾百年前或者更歷史久遠的老寨子,在最近100年里,它先后經歷了1933年的茂縣7.5級大地震、1976年的松潘7.2級大地震、2008年的汶川8級大地震。神奇的是,這三次大地震中,它竟然安然無恙,這令建筑學家和地震專家為之著迷,充滿了神秘色彩。用石頭和黏土、木材作為基本建筑材料的老羌寨,讓現代技術下的鋼筋水泥都是遜色,這僅僅是羌人智慧的一個方面。這座老羌寨戶戶相連,巷道和門戶宛如迷宮,建筑堅固而美麗,實用性和審美性兼具。寨子底下則是四通八達的水道,水源來自寨后高高的雪山融水,酷暑暴雨季節,這些流通的水道,既有排除水患的作用,更有良好的降溫作用。在烈日暴曬之下滿身熱汗的游客,一旦進入這座羌寨,頓生森森涼意,一身酷熱解除。游人不由感慨,真是了不得啊!

理縣另一個隱藏在大山深處的美麗寨子是甘堡藏寨。

與桃坪羌寨的秀麗明艷不同,甘堡藏寨建得大氣峻朗,就如健壯偉岸的藏家漢子。寨子四周是高大巍峨的山峰,山上荒涼灰暗,山下則一派明朗蔥蘢。

甘堡藏寨沿著山坡層疊而上。白塔、佛畫、經幡,展現出一派藏家風情。嘉絨藏族以農耕為主,雖然荒涼的大山上幾乎陡峭如削,難長大樹,甚至寸草不生;山下的溝谷里、村莊的房前屋后,卻是蔥綠的果園和花草。葡萄青枝綠葉、果實成串,大理花大朵大朵,熱烈而明艷。

這也是震后原址新建的一座藏寨,已經成為一個著名的旅游景點。行走在川西的高山深谷中,眼前突然出現這么一座寨子,在藍天白云之下,高山巍峨之下,就如同一顆閃亮的明珠,令人有些炫目。

蔥綠的馬爾康

海拔上升到了1000米以上,公路兩旁逐漸展現出一派高原景致,視野中展開一片片的草地;上游高山間的河流湍急,看得出落差極大。河流兩岸的山卻被越來越多的樹包裹,高山針葉植物在河岸邊密密麻麻地站立。在高原上的阿壩不是荒涼的,而是彌望滿眼的蔥綠植被,高山和草原展列在天空下,好似一個巨大的碧綠浮雕,仿佛觸手可及。

小城馬爾康是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的首府,街上行走著面孔黝黑的藏家姑娘,所有的店鋪門頭都畫著藏家飾文,店名也多由藏文書寫。小城呈現出一派藏地風情。入夜的小城安寧祥和,街燈靜靜閃爍著清亮的光。幾個穿戴時髦的少女從街上走過,她們耳朵上垂掛的碩大耳環反射出一絲絲亮光,她們嬉鬧著走路,說一口川腔,讓你知道馬爾康屬于地域廣大的四川省。

清晨的小城一派清涼,站在山中小城的街道上,抬眼可以看到四周綠色的山坡,潮濕濃綠得要溢出來似的。更遠處則聳立著高大的山峰,山頂繚繞著白霧,峰巒高與天齊。

出馬爾康城東南部20多公里處,西索村和卓克基土司官寨,是兩個著名的景點。前者屬于嘉絨藏族民居的代表,后者則是一個著名的土司官寨,呈現出獨特的建筑風格,同時也由于神秘的土司府,而受到游客關注。

西索村經過改建和新建,坐落在梭磨河邊,沿著山坡層疊而上,村莊里花草繁茂,山坡上植被蔥蘢,呈現出一派鮮活美麗的田園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