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李商隱范文
時間:2023-04-11 00:28:1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七夕李商隱,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企業;以商引商;理論
一、“以商引商”的基本內涵
“以商引商”是招商引資的方式之一,也是當前招商引資工作中行之有效的方法。“以商引商”是近年來新產生的概念,還沒有準確的定義可循,“以商引商”是某區域以某企業為主體進行招商,引進外來投資者到該企業所在區域進行相關性產業投資的行為。
從投資方式上看,新引進的企業可以獨資新辦企業,也可以與核心企業參股、控股,甚至收購、兼并。
從產品結構上看,新引進的企業大都從事與核心企業生產銷售相同或有配套關系的產品,也可生產或銷售其他產品。
從結果上看,“以商引商”大都對招商企業和新引進的企業以及所在區域有利。
從意義上看,企業“以商引商”,有利于企業合作和協作,有利于企業做大做強,有得于企業更多得到政府和社會的支持,有利于形成企業集中和產業集群。
從原因上看,因為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會產生梯次擴散效應,表現為各生產要素從發達區域向不發達區域流動,帶動不發達地區的經濟發展。
從社會效益上看,由于相關產業鏈的構建和形成,便于區域政府從地方發展、環境保護、收入水平、人才培養等多個角度進行宏觀政策的調控和把握。但是,這種擴散效應不會自發發生,欠發達地區要想利用擴散效應發展本地經濟,必須采取主動的姿態,主動承接這種梯次轉移,與發達地區形成經濟發展的對接。如今,招商引資已經成為發展本地經濟的一項重要工作,各個地方相互比優惠幅度、比政策扶持、比政府效率等,大搞優惠政策競賽,既浪費資源又未見成效。這種以政府為主導的招商方式,由于沒有形成市場化的運行機制,效果并不理想。與“以商引商”方式相比,政府招商聲勢大、活動多、成本高、見效慢,從國內很多地區,尤其是很多欠發達地區獲得成功的經驗來看,“以商引商”提高招商引資實效的有效途徑。
區域內通過核心企業的園區建設,實現在區域內形成較為完善的產業發展鏈條,形成規模經濟效應,實現整個區域的經濟整體發展。從企業個體角度考慮,區域產業鏈形成的規模經濟效應帶來了成本的降低;從整個區域角度考慮,將園區內企業看作超大規模的企業集合,各子個體之間形成的范圍經濟效應帶來了效率的大大提高。
從經濟學角度考慮,結合兩個基礎理論與一個實踐案例,來說明企業“以商引商”行為理論。
二、“以商引商”的理論基礎
(一)規模經濟理論
規模經濟是指企業因擴大某種產品的生產規模或經營規模而使收益增加的現象。有觀點認為只要企業規模擴大就會產生規模經濟。實際上,如果企業不只生產經營一種產品,而是由增加經營內容或產品品種等其他原因導致規模擴大時,不會產生規模經濟。規模經濟產生于單一產品生產規模或經營規模的擴大,當生產或經銷單一產品的單一經營單位所增加的規模減少了生產或經銷的單位成本時而導致的經濟。規模經濟表現為,隨著企業某一產品生產經營規模的擴大,長期平均成本不斷下降直至最低化。依據規模經濟產生的范圍,可以把規模經濟分為生產規模經濟和經營規模經濟。
1、生產規模經濟是指工廠生產能力的改變收益遞減的現象
工廠改變產品產量有兩種方式:一是在工廠設計生產能力不變條件下,通過增減材料、工資、能源等可變成本要素來改變產量,工廠的生產能力不同,最佳產量也不同;二是通過改變工廠的生產能力來改變產量。生產規模經濟的產生原因包括:滿足最小技術效率的要求、分工的利益以及輔助生產節約。
2、經營規模經濟是指隨著企業經營規模擴大,企業經濟收益不斷增加的現象
企業利用規模經濟,既可以通過單個工廠的生產規模擴大,來降低單位產品生產成本,獲得生產規模的經濟性,也可以通過經營數個最佳規模的工廠來獲得規模效益,即形成相當于最佳規模數倍的總經營能力,這種大規模生產經營的經濟性又稱為多廠企業經濟性。經營規模經濟產生的原因有:采購成本節約、銷售成本節約、技術開發規模效應、規模管理以及融資成本節約。
(二)范圍經濟理論
1、范圍經濟
范圍經濟是指企業生產兩種以上產品或經營兩種以上勞務時,平均成本下降的現象。日本經濟學者植草益認為,范圍經濟效益意味著追加新的物品和服務進行聯合生產要比單獨生產的成本低。
范圍經濟的形成與投入要素的多用性有關。在企業生產經營的過程中,有一些要素是不可缺少的,但是,受技術特性的限制,生產單一產品的企業即使在最佳生產規模的條件下,也不一定能夠充分利用全部要素。企業同時生產多種具有相關性的產品,可以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降低成本,增加收益。
2、范圍經濟產生的主要原因
(1)投入要素具有多重使用價值
在工業生產過程中,通用機械、標準化零部件和一般原材料等要素,大部分具有多種使用功能,可以適應多種產品的生產。利用企業的現有技術裝備聯合生產多種產品,有利于減少重復投資,降低產品的平均固定成本。在制造業中還經常可以見到,生產某種產品的原材料能夠同時生產系列副產品,當在一個企業中生產多種產品時,可以充分利用原材料的使用價值。
(2)充分利用品牌優勢和營銷網絡
企業增加經營品種,可以使價值鏈中的關聯部分得到利用。例如,企業在長期經營過程中培育的品牌信譽,具有擴散效應,同時經營多個產品,可以共享廣告效應和品牌效應。另外,建立了完善的營銷網絡的企業,利用專銷網銷售多種產品,可以降低平均銷售成本。如果單一產品的市場需求不足以滿足采購和銷售經濟規模要求,經營多種產品,可以分攤企業倉儲設施的成本和運輸成本,分攤收集信息的成本。
(3)效率管理的覆蓋面擴大
如果企業管理者具有豐富的管理經驗和很強的管理能力,擴展企業的經營范圍,增加其他產品和業務,可以使經營管理者的潛力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而不必增加新的投入。
3、縱向一體化
縱向一體化,是指沿著某種產品生產鏈擴展企業的生產經營范圍,在企業內部連續完成原料生產,零部件生產和最終產成品生產等各個階段的生產。企業通過前向兼并或后向兼并可以實現縱向生產一體化,也可以通過向上游生產階段或向下游生產階段擴展逐漸形成縱向生產一體化體系。縱向一體化也是范圍經濟的一種形式。
企業選擇縱向生產一體化的經濟性表現:一是獲得連續生產效率。有些產品的生產階段之間具有較強的聯系,只有保持生產的連續性才能節約投入和保證質量。這就要求生產設施的空間分布相對接近,以便于產品傳輸和產量協調。例如,鋼鐵生產線的連鑄連軋是煉鋼生產與軋鋼生產連續進行的生產方式,在縱向生產一體化的企業中完成煉鋼與軋制,可以獲得性能更優秀的鋼材。二是節約交易貿用。所謂交易貿用是指企業尋找交易對象、談判、簽訂合同、監督合同執行以及為解決合同糾紛支付的法律費用等。交易費用理論的奠基者之一科斯曾作如下定義:“為了完成一項市場交易,必須弄清楚誰是某人與之交易者,必須通告人們,某人愿意出售某物,以及誰愿意在何種條件下進行導致協議的談判、簽訂合同并實施為保證合同條款得到遵守所必要的檢查,如此等等。”在市場上,企業購買原料和中間產品以及出售自己生產的產品,都要尋找出售者或購買者,要談判確定價格及質量、確定交貨期、監督合同的執行等等,這些交易活動都要支付一定的費用。縱向一體化的企業連續生產原料、零部件和產成品,通過內部計劃控制協調各生產階段的比例關系,因而不必進入市場采購投入要素或銷售產品,從而節約了交易費用。三是節約信息費用。位于某一生產階段的企業為了確保自己的經濟利益,必須關注上游生產階段的企業成本、質量和品種,也必須關注下游生產階段企業需要什么。當上游生產階段的企業數量和下游生產階段的企業數量較多時,企業為獲得相關信息而支付的成本水平也較高。在縱向生產一體化的企業中,由于相關的生產環節同屬于一個利益主體,因此,為內部信息交換提供了方便條件,外部信息進入企業后,也立即轉換為內部信息,沿著生產鏈依次向相關生產階段傳遞,形成信息流程優勢,節約收集信息和交換信息成本。四是強化控制能力。在縱向一體化的企業中,上下游生產階段被控制在同一管理機構下,實施統一計劃。這樣,各個生產階段所生產的產品質量更易于直接監督和檢查,相關生產階段所提供的服務也更為平衡和確定,從而可以確保重要投入要素的穩定供給,保證生產的連續性。
如果把縱向一體化視為范圍經濟的一種特殊形式。企業組織的內部經濟主要來自規模經濟和范圍經濟。范圍經濟獨立于規模經濟又受到規模經濟的制約。以規模經濟為基礎的范圍經濟是擴大了的范圍經濟,因為獲得規模經濟,表明企業采取了生產要素的最優組合方式,以最優組合方式同時生產經營多種相關產品,所產生的范圍經濟才具有倍加的效果。反之,如果企業是在規模不經濟的條件下同時生產多種相關產品,那么,可能會產生兩種效果:一是企業平均成本曲線有所下降,獲得一定的范圍經濟;二是多種產品生產加劇了規模不經濟,使企業的平均成本曲線上升,出現范圍不經濟。在規模經濟顯著的產業,企業既追求規模經濟又追求范圍經濟時,企業的規模就會非常大。
三、恒基偉業“以商引商”的案例
(一)恒基偉業“以商引商”的背景
恒基偉業“以商引商”的背景是在電子信息產業轉移的新背景下產生的。電子信息產業目前是我國第一支柱產業。從規模看,中國信息產業收入已超過日本,僅次于美國。從全球的情況看,目前一個重要的趨勢是,全球電子信息制造業加速向中國直接轉移。近幾年來,全球電子信息產品市場分布向亞洲地區擴散的趨勢日益明顯。2000年亞太地區電子信息產品市場占全球的比重為17.7%,而2004年已超過30%。隨著國外電子信息企業向中國轉移的加快,國內發達地區承接能力趨于飽合,高科技產業升級的要求也越來越強烈,電子信息產業向內地轉移的浪潮已經到來。這就為中西部經濟的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
自20世紀80年代開始,我國沿海地區就承接了國外轉移來的電子信息制造業,實現了經濟的迅速發展。特別是沿海大城市在實現產業升級的過程中,土地、勞動力等要素成本上升,水、電、油、氣、運輸等企業運作所必需的基本設施的供應捉襟見肘,資本邊際效益下降,很自然地要向內地轉移、擴散。此外,近年國家有保有壓的宏觀經濟調控政策,對沿海發達地區加強了土地、貸款等約束,也是高科技產業“走西口”的重要原因。
鑒于西部地區的自身條件,目前雖然還不可能像沿海地區那樣全方位、大規模地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但通過招商引資大力引進龍頭企業,逐漸形成電子信息產業集群,最終將提升西部地區的產業結構,發揮西部的自身優勢,振興區域經濟。
(二)恒基偉業“以商引商”情況
2000年廣西自治區開展“百企入桂”活動,充分利用少數民族自治政策、沿海開放地區政策和西部大開發政策,努力提高入桂企業在廣西的比較利益,優化投資環境,降低入桂企業的投資風險,各部門密切配合,使之真正成為民營企業發展的堅強后盾。這些舉措與北海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配合,對恒基偉業產生很大的吸引力。
恒基偉業在北海投資興辦科技園的初衷是:抓住電子信息產業國際轉移的契機,利用工業園的低成本優勢和政策優勢,吸引外資和內資企業。建立集外向型加工制造和自主研發生產的電子信息產業基地,從而實現資源共享,形成集群效應,建成中國西部最大的電子信息產業基地。并為北海市發展園區經濟,加快高新技術產業化步伐,推動工業結構調整的宏偉規劃做出貢獻。同時依托北海這個條件優厚的發展平臺,恒基偉業的技術實力、核心競爭力以及企業的綜合能力獲得更大的發展。恒基偉業的想法得到了北海市委、市政府的認可和大力支持。
2003年4月,北海恒基偉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注冊成立。北海恒基偉業科技園按照品質超前、低密度建設高科技園的設計原則,以及將人文環境、園區景觀與研發空間和生產環境有機結臺的設計理念進行建設,現已成為北海目前基礎設施完備、管理科學、服務配套的,集研發、生產、商務、生活、娛樂為一體的多功能高科技產業園區。北海恒基偉業科技園作為北海工業園的高科技電子信息產業集聚地,目前以恒基偉業為主體,通過先期的招商引資,已經引入美國和香港等企業入駐,另外幾家美資企業也到園區考察,表達了入園的意向。目前,北海恒基偉業科技園在規模上、廠商實力、企業品牌等方面暫時居于廣西開發區的前列,并正在積極探索了適合北海高科技產業發展的途徑。計劃到2010年,科技園企業發展到100家,年產值突破300億元。扶持一批信息產業大型企業,10家企業進入中國電子信息百強企業。培育一批“專、精、特、新”的中小企業群。在新型通信終端、手機研發設計、通信軟件開發、增值業務平臺、光器件、通信專用集成電路與模塊設計與研發等領域有重點發展一批具有創新精神的中小企業,增強產業鏈的創新動力,繁榮產業鏈。
在整個北海恒基偉業科技園中,存在著不同的利益相關者,地方政府、恒基偉業、科技園、入區企業等,他們在各自的職責內為整個科技園的建設和發展發揮各自不同的作用。
從圖1可以看出,恒基偉業和廣西北海的結緣是相互合作雙贏的結果。北海恒偉業科技園的啟動和建設,是“以商引商”的一次成功嘗試。次做法獲得成功的原因得益于企業主導型經營和“以商引商”的發展模式。
四、企業“以商引商”行為的理論分析
(一)“以商引商”的概念
以商引商是某區域以某企業為主體進行招商,引進外來投資者到該企業所在區域進行相關性產業投資的行為。
(二)“以商引商”的行為分析(見圖2)
1、主體――核心企業
“以商引商”中通過一個企業作為招商主體,這個企業稱為核心企業。核心企業往往是某個行業或是某個地區中發展的佼佼者,具有很強的吸引力優勢:
一是主導企業一般都有眾多的配套企業和合作廠商,許多企業之間有多年的合作關系。如果有新的投資和發展機會,配套企業和合作廠商一般會隨主導企業而動。
二是只有企業最了解企業的需求,因此企業辦工業園區或科技園區,從園區規劃階段就能完全站在企業的角度考慮問題。在園區發展目標定位上、在設施配套等方面更適合企業的需要。
三是企業之間的契約關系具有更強的約束力,相對于某些地方政府多變的政策,以及人為因素,企業的招商具有更高的可信度。
四是企業作為市場主體,更擅長做市場營銷,在招商方式上也更加靈活多祥。
五是企業與企業同在一個圈子里,溝通起來更容易,也容易達成共識。許多企業家之間有多年的交往,因此在招商引資方面。友情、親情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六是核心企業入住園區的主要形式是整體遷入、直接進駐;投資創辦子公司,納入企業發展重點戰略;合資創辦子公司,協調利益實現共贏。
核心企業作為企業“以商引商”行為的主體,研究的關注問題有:企業進入園區前發展與管理;企業進入園區后發展與管理;進入園區后管理與效益的縱向對比;作為核心企業的現有問題。
2、載體――園區
目前而言,企業以商引商行為主要仍依托于地方政府的劃撥開發區域為開發主體區域,如經濟開發區內的專門項目區、地方政府的集中開發區域等。這點與普遍的開發區招商引資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我國園區可分為三種類型:
一是政企合一型,特點是園區管控者兼具管理者與開發商的雙重功能:園區管委會與開發公司兩塊牌子一套班子或交叉兼職。如今仍有部分地方自辦開發區采用此模式。
二是政府主導型,即由作為政府派出機構的管委會或管理局來主導園區的開發并負責對園區進行管理。它是我國目前園區的主要類型,如各地大多數經濟技術開發區、高新區、保稅區等。
三是企業主導型,即由一家企業或設立一個企業來全面承擔園區的綜合開發與管理。北海恒基偉業科技園屬于第3種類型。這也是本文研究的“以商引商”行為。
園區作為企業“以商引商”行為的主要載體,其管理運營中的主要問題有:園區發展內外部環境分析;園區發展戰略;園區產業發展規劃;園區環境保護發展。
3、協助者――地方政府
地方政府作為園區的政策制定者、監督者,同時也是區域經濟發展的受益者。它對整個園區及“以商引商”行為主要是指導和協助作用。它在整個“以商引商”行為中需要注意的問題有:充分發揮政府的指導、激勵和服務作用;充分關注區域發展中各個因素的協調,經濟發展、社會效益與環境保護持續發展的協調。
4、參與者――入區企業
入區企業作為整個“以商引商”行為的參與者,成為整個園區發展的重要承擔者、整個產業鏈的主要運營者,其關鍵的問題在于:“以商引商”行為過程中對入區企業的界定與選擇。
參考文獻:
1、陳章武等.管理經濟學[M].機械工業出版社,2004.
2、王勇,騰如冰.產業集群的演化規律與可持續區域競爭力研究評述[J].集團經濟研究,2005(7).
3、錢志新.產業集群健康發展應把握三個問題[J].宏觀經濟觀察,2005(7).
篇2
【關鍵詞】 商業銀行 風險 信用風險
信用風險是指債務人或交易對手未能履行合同所規定的義務或信用質量發生變化,影響金融產品價值,從而給債權人或金融產品持有人造成經濟損失的風險。傳統觀念認為,信用風險是指因交易對手無力履行合同而造成經濟損失的風險,即債務人未能如期償還其債務造成違約,而給經濟主體帶來的風險。這里的風險被理解為只有當違約實際發生時才會產生,因此,信用風險又被稱為違約風險。然而,由信用風險帶來的損失也可能發生在實際違約之前,當交易對手的履約能力,即信用質量發生變化時,也會存在潛在的損失。信用風險具有明顯的非系統性風險特征,其觀察數據少,且不易獲取,信用風險的承擔者對風險狀況及其變化的了解相當困難。商業銀行在經營過程中,應密切關注信用風險,有效實施風險管理,努力將風險降低到最低限度,以追求利潤的最大化。
一、信用風險形成的原因
1、信息的不對稱
銀企之間信息的不對稱可分為事前的信息不對稱和事后的信息不對稱。事前的信息不對稱,表現為商業銀行無法準確地了解投資項目的收益情況以及借款企業的風險類型。后果可能是借款企業無法償還借款或不愿償還借款。事后的信息不對稱,可能導致借款企業的道德風險,選擇高風險的投資項目,也可能導致借款企業隱瞞其收益情況,以避免償還貸款。
2、宏觀經濟環境因素
國家的宏觀經濟條件、宏觀經濟政策和金融監管等都可能是商業銀行風險的源頭。例如:通貨膨脹的高低以及經濟周期的不同階段將對銀行的信用管理、利率水平以及銀行各項業務產生巨大的影響,因此,通貨膨脹、經濟周期等是商業銀行的主要風險源之一。宏觀經濟政策必然對一國的貨幣供應量、投資水平與結構外匯流動等產生影響,這又反過來對商業銀行的盈利性和安全性產生直接的或間接的影響。金融監管當局的目標往往與銀行的經營目標并不一致,金融監管當局的目標是實現安全性、穩定性和結構性,為此,它強調對商業銀行實行監管,各國監管當局監管的方式、力度和效果可能使商業銀行處于相對不利的狀態。
3、微觀經濟環境因素
行業競爭、市場風險及法律條文的變更等又是商業銀行另一類風險源頭。金融自由化后,商業銀行受到來自于非銀行金融機構的競爭,使其在經營上的壓力不斷增加,這種激烈的競爭會增加商業銀行的經營成本,增大盈利的不確定性,與商業銀行穩健經營原則相悖。金融市場上資金的供求、利率和匯率等市場變量的走勢很難把握,很顯然,無論是資產負債總體狀況,還是每一項資產負債業務,銀行在經營過程中,由利率和匯率等市場變量的變化造成的各種經營風險是銀行無法回避的。法律條文的改變可能使商業銀行的經營范圍、經營行為等發生變化,這些變化可能使商業銀行處于不利的競爭地位。
4、商業銀行內部管理水平
商業銀行內部管理制度完善與否,決定著銀行經營行為的規范程度和質量。完善的內部管理制度能有效地避免、防范和控制風險;相反,如果內部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松懈,則很可能給銀行帶來損失。銀行在自身的經營管理過程中,如果過分強調盈利性,資產業務中高風險業務比重過大,就會增大銀行的經營風險。另外,銀行在經營過程中要注意資產業務、負債業務和中間業務三者之間的比例協調問題,還要關注資產負債各種業務之間的期限結構與利率結構是否協調。如果商業銀行業務結構比例失調、資產負債業務期限不匹配、融資缺口過大,都會增加商業銀行的風險。
二、商業銀行實施信用風險管理的必要性
商業銀行在經營活動過程中,主要面臨著信用風險、國家及轉移風險、市場風險、利率風險、流動性風險和操作風險等風險。其中,信用風險無疑是最重要的風險。信用風險可定義為銀行的借款人或交易對象不能按事先達成的協議履行義務的潛在可能性。信用風險管理的目標是通過將信用風險限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圍內而獲得最高的風險調整收益。
隨著我國資金融體制改革步伐的加快和金融業開放程度的提高,國內銀行業面臨著參與國際競爭的嚴峻挑戰。在金融全球化的新形式下,我國商業銀行必須借鑒國際上先進的信用風險管理經驗,強化信用風險管理,開發適用的信用風險管理模型。顯然,在金融業日益全球化的新形勢下,加強我國商業銀行的內部評級體系和風險度量模型的研究,縮小與國外同行的差距,已成為刻不容緩的工作。
自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以來,西方發達國家直接金融市場發展勢頭迅猛。隨著資本市場的擴張和直接金融工具的發展,中小企業進入金融市場變得更為容易,銀行作為融資中介的地位下降,企業融資出現了“脫媒”現象。但是,由于發展中經濟具有“追趕型經濟”的特點,其目標是經濟高速、穩定增長和產業結構高級化,背景是市場機制不健全和信息的嚴重不對稱,在發展的初期階段,選擇銀行主導型(bank-orient systems)而不是市場主導型(market-orient systems)的金融體制具有一定的客觀必然性。我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在今后很長一段時期內,銀行融資將仍是企業籌措資金的主要方式,銀行體系面臨的風險將是我國金融風險的主要構成要素。深入研究我國商業銀行的信用風險管理問題,不僅是商業銀行作為微觀金融主體進行內部管理的自主行為,從全局上看也是防范商業銀行的信用風險導致銀行信用體系和支付體系崩潰、引發貨幣危機、股市暴跌和金融危機的需要。
三、有效的信用風險管理方法
1、做好貸前信用分析
信用分析是對債務人的道德品格、資本實力、還款能力、擔保及環境條件等進行系統分析,以確定是否給予貸款及相應的貸款條件。對客戶進行信用分析是銀行管理信用風險的主要方法。通過對客戶進行信用分析,商業銀行可以了解該客戶履約還款的可靠性程度,從而為有針對性地加強貸款管理,防范信用風險提供依據。借鑒國外商業銀行的經驗,結合我國國情,我們可以把貸款信用分析的內容分為借款人品格、能力、企業的資本、貸款的擔保以及借款人的經營環境條件等。
對借款人進行信用分析,既要進行靜態分析,又要進行動態分析,既要注重定性分析,更要注重定量分析。因此,在實際的信用分析過程中,銀行既需要對借款人國情的信用狀況作全面的了解和分析,也要根據借款人生產經營發展的變化趨勢,對借款人未來的經營狀況和還款能力作出科學的預測,同時,要在定性分析的基礎上,運用財務比率分析和現金流量分析等定量分析方法對借款人的財務狀況和還本付息能力作出準確的估計。
2、貸后風險的控制與處理
貸后管理是從貸款發放之日到貸款本息收回時為止的貸款管理。貸款放出后,經辦行應設專人對借款人執行合同情況及經營情況進行追蹤和定期檢查,了解有無影響貸款償還的不利因素。檢查中發現問題,及時向信貸負責人反映,以便快速采取相應措施。
短期貸款到期1個星期之前,中長期貸款到期1個月之前,經辦行應當向借款人發出還本付息通知單,對逾期的貸款要及時發出催收通知單,做好逾期貸款本息的催收工作。
借款人不能按期歸還貸款時,應請求借款展期,并在借款到期前10日提出書面申請,同時應提供保證人或抵押人、出質人出具同意展期的書面證明,經經辦人同意,按規定權限有權審批機構審批通過后,與銀行簽訂協議書。
對已經形成不良貸款的借款人在壓縮了部分本金、不欠息、生產經營基本正常,并提供有擔保人權力機構同意對債務轉化擔保的情況下,經辦貸款單位應充分運用貸款轉化的手段壓縮不良貸款直至全部收回貸款本息。
3、風險分散
商業銀行通過持有不同種類、幣別的資產來分散每種資產價值損失的可能性,使總資產價值得到保值或減少損失。證券投資是商業銀行分散風險的最有效的手段。風險分散的最通俗的表達就是“不要將全部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對銀行投資者來說,雞蛋就是資金,籃子就是可投資的金融工具、不動產或者商品,亦即應將資金分散投資于多個投資對象;萬一某一投資對象價值大量損失,投資者頂多損失一項投資,而不會是全部投資轉化為泡影。
4、風險轉移
風險轉移也是一種事前控制,即在風險發生之前,通過各種交易活動,把可能發生的危險轉移給他人承擔。風險轉移有全部轉移和部分轉移之分。全額轉移就是將銀行承擔某一項風險全部轉嫁給第三人;部分轉移則指銀行將其承擔的某一項風險部分自留,部分轉嫁給第三人的作法。風險轉移的具體方法主要有:擔保、出口押匯下的保函、期貨交易、期權交易及出售貸款等。
5、風險補償
風險的補償是一種事后控制,指銀行提存足夠多的風險基金或者擁有足夠多的資本,以彌補風險發生后損失,使之不影響銀行的經營和形象、信譽。《巴塞爾協議》要求銀行資本充足率達到8%,就是使銀行有足夠的資本來補償可能的風險損失。風險補償,傳統上用于銀行放款產生的呆、壞賬的抵補。主要方法有抵押貸款、金融產品定價、各種準備金的提取等。隨著銀行業的國際化和證券化,風險的補償也推廣到金融市場交易等業務領域。
四、結論
商業銀行與一般企業相比,風險涉及面廣,金額大,損失大;銀行是社會各經濟主體風險的集散地;通過信用中介和信用創造職能,使銀行的流動性風險加大,信用風險被成倍擴大,商業銀行能否妥善控制和管理風險,將決定商業銀行經營的成敗。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貫穿于經營的全過程,由于商業銀行處于不斷變化的市場環境中,所以商業銀行的風險管理也是動態的。商業銀行對其風險管理工作必須進行連續的再評價,對工作效果進行不斷的監督和檢查。
【參考文獻】
[1] 蓋銳:商業銀行經營管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 蒙肖蓮:商業銀行貸后信用風險識別[M].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
篇3
【摘要】目的:分析醫務人員銳器傷原因,提出防范建議、降低危害程度。方法:加強職業安全教育、對全院醫務人員培訓、提高預防針刺傷自覺性,嚴格執行標準預防措施、規范操作行為。結論:進行跟蹤調查、有效干預,最大限度降低危害程度。
【關鍵詞】銳器傷;原因分析;防范
銳器傷是醫務人員臨床操作中最常見的一種職業性意外傷害。銳器傷除了給醫務人員帶來機體上的傷害外,另一個不可忽視的危害是給他們帶來心理上的影響,醫務人員因職業感染血源性傳播疾病的危險性是普通人群的2~19倍[1],現在越來越受到醫務人員的重視。現對本院上報醫院感染管理科的23例醫護人員銳器傷進行分析,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基本資料:
2008年9月至2009年9月銳器傷23名醫務人員,其中3、4月份為銳器傷高峰時期,全院住院病人最多時,工作量大。護士18人,醫生5人,護士明顯高于醫生,被刺傷的護士中,主管護師3人,工作兩年內護士10人,其他5人。可見護士為針刺傷高危人群,且大多數護理人員處于職業暴露危險狀態中[2]。
1.2方法:
對23例醫護人員發生銳器傷人員的一般情況、崗位、地點、原因、受傷環節、程度、是否被污染的針頭刺傷、受傷后的處理等相關問題調查。
2原因分析
2.1 護理操作中的不安全因素:
銳器傷發生的原因與工作中的粗心、緊張、繁忙、技術不熟練、不嚴格執行操作規程有關。
2.2 防范意識薄弱:
雖然大多數護士能正確認識被污染銳器損傷的后果,但仍存在僥幸心理,認為感染的可能性不大。
2.3 銳器傷防范制度、措施執行不到位:
很多護士在工作中不能嚴格執行標準預防措施,為躁動病人操作時,缺乏必要的制動,而導致意外損傷。
3發生針刺傷的處理方法
3.1立即處理傷口: 發生銳器傷應立即在傷口遠端向近端緊捏擠壓,盡可能擠出傷口處的血液,用肥皂水或流動水進行沖洗傷口5~10min,用安爾碘消毒后包扎傷口。
3.2 報告醫院感染管理科:
填寫《職工職業暴露登記表》,清楚地記錄銳器傷發生的時間、地點及經過,損傷的具體部位、程度和處理方法等[3],確定相對應的污染源患者,若被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等傳染病患者的血液、體液污染的銳器刺傷,根據受傷程度及時、定期進行血液檢測和預防接種并注射相應的免疫球蛋白等。及時上報醫院感染管理科,將受傷情況、處理方式及時、準確、記錄在案,并做跟蹤隨訪[4]。
3.3銳器傷后的處理和追蹤:
一旦發生銳器傷,一定要在第一時間正確處理傷口,快速自救比藥物治療更為重要。依據病人資料,3~6個月跟蹤監測血源性感染疾病的相關項目;其中15名醫務人員被乙型肝炎的病人針頭刺傷且體內無抗體產生時,24小時內肌注高價免疫球蛋白,注射越早越好,最晚不超過48小;同時實行乙肝疫苗的全程接種0,1,6 月方案。另外8名醫護人員已產生表面抗體,只需對他們進行免疫加強并血清學追蹤。半年內23名銳器傷醫護人員無感染發生。
4建議
4.1 加強職業安全教育,提高防護意識:醫院感染管理科每年對在職人員(包括保潔工人)及新上崗人員分批、分段進行培訓,力求全員參加;并讓其觀看在院內發生的銳器傷事件和圖片,積累預防銳器傷的經驗,從而引導醫護人員改變自身不良的工作習慣和行為,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和技術規范,養成良好的防護習慣。培訓內容是標準預防的概念及意義、銳器傷的危險性及自我防護措施,提高預防針刺傷的自覺性。讓每個受培訓人員都能熟練掌握銳器傷發生時應急處理方法及上報流程。
4.2 防護原則:
嚴格執行標準預防操作流程,最大限度地強調雙向保護醫務人員和患者的安全 [5]。
4.2.1 認真執行安全操作標準,規范操作行為。禁止將使用后的針頭重新回套針帽,必要時用單挑法;輸液針頭拔除后不插入輸液袋,不分離針頭;禁止用手直接接觸使用后的針頭、刀片等銳器;操作后,及時清理場地,按《醫療廢物管理條例》分類放置,盡快就近、正確地丟棄所有用過的銳器;手持銳器物時,要避免將銳器面對他人;禁止將銳器徒手傳遞;不徒手處理清除玻璃碎片;禁止將使用過的銳器扔入垃圾桶或塑料袋中以免刺傷自己和他人。為不合作、躁動的患者進行動、靜脈穿刺或抽血時,可多人協助完成操作,以防意外損傷。
4.2.2 任何時候如果要接受血性物質均應在操作前戴手。在特殊情況下戴雙層。具有特殊傳染性的病人床頭應有標識卡,提醒醫護人員注意。
4.2.3 強制使用銳器盒。銳器盒不可過滿,不超過其容積的3/4,有專人管理,放置位置固定、安全[6]。有固定人員運送且配備防護用品,按要求統一處理。
4.2.4 進行各種規范操作訓練,通過預防銳器傷訓練,積累預防銳器傷的經驗,改變醫護人員在工作中不良的操作習慣和行為。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和技術規范,養成良好的防護習慣。
綜上所述,進行臨床高危操作時,提高防護意識,嚴格執行操作規程,集中注意力,可以避免銳器傷的發生。在護理操作中注意每個細節,加強防護,才能有效預防和控制由銳器損傷所引起的血源性疾病感染,把職業風險降到最低。同時,應建立健全銳器傷檢測、呈報制度,進行有效干預的處理、監測,追蹤傷者的健康狀態,最大限度降低危害程度。參考文獻
[1]daniela v ,annie js, cristina i. occupational risk in health care and research [j].am j indust med ,2003, 43(4):369-397.
[2]陳小麗.手術室護士銳器傷現狀調查與對策[j].護理進修雜志,2008,23(8):730-731.
[3]趙艷紅,姚春輝.臨床護士發生及銳器傷的危險因素與預防[j].吉林醫學,2008,29(12);71.
[4]汪建軍.臨床護士醫療銳器傷調查分析與防護[j].中華現代臨床護理學雜志,2006,1(11);973-975.
篇4
關鍵詞:國有商業銀行 會計風險 內部管理 對策
國有商業銀行的發展對我國經濟的影響是非常大的,而近些年來國有商業銀行的問題又頻頻出現,其中所造成的后果是造成了銀行以及國家經濟的嚴重損失,也影響了國有商業銀行的正常發展,對金融行業也帶來了很大的損害。由此可見國有商業銀行內部管理的問題,研究國有商業銀行的會計風險,加強銀行的內部管理是需要在銀行改革過程中完善的。[1]
一、國有商業銀行會計風險及其管理的基本介紹
在國有商業銀行當中,會計的作用是不容忽視的,其作用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其一是可以投資者提供有效的會計信息,在有關的證券市場或者是其他金融方面,商業銀行根據一定的要求需要為投資者提供一定的信息,投資者根據這些信息能夠做出更加正確的決策;其二是向國家的相關管理和監管部門提供會計信息,國有商業銀行是國有經濟不斷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國有商業銀行的行為是國家相關部門了解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渠道,通過這些信息也能夠對國家的宏觀經濟進行有效的調控;其三是向銀行的管理者提供會計信息,對于企業的發展來說,有效的會計信息可以讓管理者充分了解企業的經營活動,因此需要根據企業自身發展的需要為管理者提供正確的會計信息,為管理者的決策提供依據。
國有商業銀行的會計風險主要是銀行的會計工作人員在為各方提供會計信息的時候,在各種因素的影響下導致會計信息的不準確以及產生的誤差,使得銀行因此而造成一定的損失。從很多方面我們可以了解到商業銀行的會計工作對商業銀行的整體影響比較大,商業銀行風險管理是風險管理的重要工作,國有商業銀行進行風險管理的本質就是提高會計信息的準確性。而會計風險的管理工作也是從各個角度來進行改善,進行有效地會計風險管理。
二、國有商業銀行會計風險的主要特點
國有商業銀行的會計風險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首先是核算風險,這種風險主要是在會計核算過程中由于誤差所帶來的風險,會計工作人員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可能會使得會計人員在工作使沒有遵守相關的規定和制度,出現假賬等行為,以此導致會計信息的錯誤,管理者和投資者在錯誤的會計信息的影響下出現決策上的失誤,帶來一定的會計風險;其次是結算風險,支付結算業務是國有商業銀行的服務項目之一,在這個過程中很容易出現詐騙風險,隨著詐騙分子的作案技術的提高,銀行在控制上有一定的難度,除此之外,很多信用卡使用者的故意透支行為給銀行帶來了嚴重的經濟損失;還有是出現業務的風險,銀行的現金流動量相對于平常企業而言是非常大的,因此在現金的管理上也顯得尤為關鍵,由于現今業務的數量大,其中的假幣誤收或者是運送的過程都是極其危險的;而會計方法的落后也會造成一定的會計風險,現代化的一些財務軟件的引用可以更好地完成跨級工作,但是在使用過程中會計工作人員對軟件的不了解以及財務軟件沒有針對企業內部的管理情況進行相應的設置等都會引起會計風險。[2]
國有商業銀行會計風險的特點也是多樣的。首先是其隱蔽性,銀行的工作人員的風險意識不高對會計風險的認識也不全面使得會計風險很難被人察覺,現代化技術在會計工作中的運用也更加加大了會計風險的隱蔽性;同樣的商業銀行的會計風險的發生比較突然,其發生的時間也比較短,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很難進行一定的處理;會計風險還存在一定的滯后性,由于會計風險很難被察覺,很多時候風險發生很久之后才意識到會計風險;由于會計工作在商業銀行中的重要性,會計風險造成的經濟越來越大。
三、加強國有商業銀行會計風險管理的有效對策
1、建立健全的金融管理機制
國有商業銀行的會計風險同樣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良好的經濟發展環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防范會計風險,作為國有商業銀行必須遵守金融市場發展的規則,各銀行之間公平競爭共同發展,應該避免那些惡性競爭的行為;建立健全的管理機制,國家的監管部分要加強對國有商業銀行的監督管理工作,提高宏觀調控的質量,針對監管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嚴格的處罰;全面監管經濟業務和會計工作的過程,做到事前、事中、事后的有效控制。
2、嚴格對銀行會計工作的管理
首先是會計制度的建立,這是對會計工作人員工作的一個標準,對會計人員的行為進行有效的控制,加強各項會計工作之間的聯系,保證會計信息的準確性和有效性,針對會計工作中出現的問題逐漸改善各環節的工作;其次是對跨級工作的監管,會計工作內部就要對會計行為進行嚴格的監管,及時發現可能隱藏的會計風險,做好充分的防范風險的工作;加強對會計工作人員的的管理,會計人員要不斷的加強專業性的學習,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3]
3、提高整體的風險防范意識
國有商業銀行的會計風險的表現形式是多樣的,由此也可以了解到跨級風險的防范和管理工作并不只是會計人員的工作。作為國有商業銀行的管理者首先要樹立防范會計風險的意識,加強對會計風險的了解,時刻做好處理會計風險的準備。財務部門與其他部門也是相互聯系的,因此各部門要加強合作,針對產生的風險要及時的解決,對未出現的風險進行有效的防范,全面的參與會計風險管理工作中。
四、結論
國有商業銀行發展的同時也會促進國民經濟的不斷發展,因此國家也更加重視商業銀行的各項工作。商業銀行的會計風險是存在的,也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加強對會計風險的了解以及更加有效的進行監管工作是防范會計風險的有效途徑之一,國有商業銀行仍舊需要在改革路上不斷的努力。
參考文獻:
[1] 張學仕;試論會計風險的成因及其防范措施[J];現代經濟信息;2011,10(19):22-23
篇5
七夕古詩大全七夕
作者:(宋)楊璞
未會牽牛意若何,須邀織女弄金梭。
年年乞與人間巧,不道人間巧已多。
七夕
作者:(唐)曹松
牛女相期七夕秋,相逢俱喜鵲橫流。
彤云縹緲回金輅,明月嬋娟掛玉鉤。
燕羽幾曾添別恨,花容終不更含羞。
更殘便是分襟處,曉箭東來射翠樓。
七夕
作者:(唐)崔國輔
太守仙潢族,含情七夕多。
扇風生玉漏,置水寫銀河。
閣下陳書籍,閨中曝綺羅。
遙思漢武帝,青鳥幾時過?
七夕
作者:(唐)崔涂
年年七夕渡瑤軒,誰道秋期有淚痕?
自是人間一周歲,何妨天上只黃昏。
七夕
作者:(唐)竇常
露盤花水望三星,仿佛虛無為降靈。
斜漢沒時人不寐,幾條蛛網下風庭。
楚塞馀春聽漸稀,斷猿今夕讓沾衣。
云埋老樹空山里,仿佛千聲一度飛。
秋夕
作者:(唐)杜牧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坐看牽牛織女星。
七夕
作者:(唐)杜牧
云階月地一相過,未抵經年別恨多。
最恨明朝洗車雨,不教回腳渡天河。
七夕
作者:(唐)杜審言
白露含明月,青霞斷絳河。天街七襄轉,閣道二神過。
袨服鏘環佩,香筵拂綺羅。年年今夜盡,機杼別情多。
迢迢牽牛星
作者:(梁)蕭統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
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七夕
作者:(唐)權德輿
今日云駢渡鵲橋,應非脈脈與迢迢。
家人竟喜開妝鏡,月下穿針拜九霄。
七夕
作者:(唐)徐凝
一道鵲橋橫渺渺,千聲玉佩過玲玲。
別離還有經年客,悵望不如河鼓星。
七夕今宵看碧霄,牛郎織女渡鵲橋。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
七夕詞
作者:(唐)崔顥
長安城中月如練,家家此夜持針線。
仙裙玉佩空自知,天上人間不相見。
長信深陰夜轉幽,瑤階金閣數螢流。
班姬此夕愁無限,河漢三更看斗牛。
七夕
作者:(唐)白居易
煙霄微月澹長空,銀漢秋期萬古同。
幾許歡情與離恨,年年并在此宵中。
七夕賦詠成篇
作者:(唐)何仲宣
日日思歸勤理鬢,朝朝佇望懶調梭。
凌風寶扇遙臨月,映水仙車遠渡河。
歷歷珠星疑拖佩,冉冉云衣似曳羅。
通宵道意終無盡,向曉離愁已復多。
七夕
作者:(唐)李賀
別浦今朝暗,羅帷午夜愁。
鵲辭穿線月,花入曝衣樓。
天上分金鏡,人間望玉鉤。
錢塘蘇小小,更值一年秋。
同賦山居七夕
作者:(唐)李嶠
明月青山夜,高天白露秋。花庭開粉席,云岫敞針樓。
石類支機影,池似泛槎流。暫驚河女鵲,終狎野人鷗。
七夕歌
作者:(唐)劉言史
星寥寥兮月細輪,佳期可想兮不可親。
云衣香薄妝態新,彩輧悠悠度天津。
玉幌相逢夜將極,妖紅慘黛生愁色。
寂寞低容入舊機,歇著金梭思往夕。
人間不見因誰知,萬家閨艷求此時。
碧空露重彩盤濕,花上乞得蜘蛛絲。
七夕
作者:(唐)李商隱
鸞扇斜分鳳幄開,星橋橫過鵲飛回。
爭將世上無期別,換得年年一度來。
七夕偶題
作者:(唐)李商隱
寶婺搖珠佩,常娥照玉輪。靈歸天上匹,巧遺世間人。
花果香千戶,笙竽濫四鄰。明朝曬犢鼻,方信阮家貧。
壬申七夕
作者:(唐)李商隱
已駕七香車,心心待曉霞。風輕惟響佩,日薄不嫣花。
桂嫩傳香遠,榆高送影斜。成都過卜肆,曾妒識靈槎。
辛未七夕
作者:(唐)李商隱
恐是仙家好別離,故教迢遞作佳期。
由來碧落銀河畔,可要金風玉露時。
清漏漸移相望久,微云未接過來遲。
豈能無意酬烏鵲,惟與蜘蛛乞巧絲。
七夕寄張氏兄弟
作者:(唐)李郢
新秋牛女會佳期,紅粉筵開玉饌時。
好與檀郎寄花朵,莫教清曉羨蛛絲。
七夕
作者:(唐)李中
星河耿耿正新秋,絲竹千家列彩樓。
可惜穿針方有興,纖纖初月苦難留。
七夕
作者:(唐)劉威
烏鵲橋成上界通,千秋靈會此宵同。
云收喜氣星樓曉,香拂輕塵玉殿空。
翠輦不行青草路,金鑾徒候白榆風。
采盤花閣無窮意,只在游絲一縷中。
七夕二首
作者:(唐)劉禹錫
河鼓靈旗動,嫦娥破鏡斜。滿空天是幕,徐轉斗為車。
機罷猶安石,橋成不礙槎。誰知觀津女,竟夕望云涯。
天衢啟云帳,神馭上星橋。初喜渡河漢,頻驚轉斗杓。
馀霞張錦幛,輕電閃紅綃。非是人間世,還悲后會遙。
七夕
作者:(唐)盧殷
河耿月涼時,牽牛織女期。歡娛方在此,漏刻竟由誰。
定不嫌秋駛,唯當乞夜遲。全勝客子婦,十載泣生離。
七夕
作者:(唐)杜甫
牽牛在河西,織女處河東。
萬古永相望,七夕誰見同。
七夕詩
作者:(唐)盧綸
涼風吹玉露,河漢有幽期。星彩光仍隱,云容掩復離。
良宵驚曙早,閏歲怨秋遲。何事金閨子,空傳得網絲。
七夕詩
作者:(唐)盧綸
祥光若可求,閨女夜登樓。月露浩方下,河云凝不流。
鉛華潛警曙,機杼暗傳秋。回想斂馀眷,人天俱是愁。
七夕
作者:(唐)羅隱
絡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歡笑設紅筵。
應傾謝女珠璣篋,盡寫檀郎錦繡篇。
香帳簇成排窈窕,金針穿罷拜嬋娟。
銅壺漏報天將曉,惆悵佳期又一年。
七夕
作者:(唐)清江
七夕景迢迢,相逢只一宵。月為開帳燭,云作渡河橋。
映水金冠動,當風玉佩搖。惟愁更漏促,離別在明朝。
韓莊閘舟中七夕
作者:(清)姚燮
木蘭槳子藕花鄉,唱罷廳紅晚氣涼。
煙外柳絲湖外水,山眉澹碧月眉黃。
奉和七夕兩儀殿會宴應制
作者:(唐)李嶠
靈匹三秋會,仙期七夕過。查來人泛海,橋渡鵲填河。
帝縷升銀閣,天機罷玉梭。誰言七襄詠,重入五弦歌。
七夕
作者:吳綃
星光歷歷漢悠悠,悵望雙星獨倚樓。
莫謂人間多別恨,便疑天上有離愁。
梁清謫去誰相伴,子晉歸來合公游。
惟有月娥應最妒,一輪風露不勝秋。
乞巧
作者: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
七夕
作者:仇遠
河鼓天孫各老成,無愁可解任秋聲。
癡兒笑月羞眉曲,稚女穿針斗眼明。
夜半且分瓜果供,天中豈識別離情。
未能免俗消光景,醉臥西風夢亦清。
牽牛織女
作者:(唐)杜甫
牽牛出河西,織女處其東。萬古永相望,七夕誰見同。
神光意難候,此事終蒙朧。颯然精靈合,何必秋遂通。
亭亭新妝立,龍駕具曾空。世人亦為爾,祈請走兒童。
稱家隨豐儉,白屋達公宮。膳夫翊堂殿,鳴玉凄房櫳。
曝衣遍天下,曳月揚微風。蛛絲小人態,曲綴瓜果中。
初筵裛重露,日出甘所終。嗟汝未嫁女,秉心郁忡忡。
防身動如律,竭力機杼中。雖無姑舅事,敢昧織作功。
篇6
【關鍵詞】 因子分析法 上市物流企業 盈利能力
一、引言
對比分析我國物流行業近幾年的數據可以發現,物流行業成長迅速。2012年我國物流行業的物流總額達到145.7萬億人民幣,同比增長約13%,物流總額與同期GDP的比值達到18%,略高于2011年17.8%的水平。2013年社會物流總額約200萬億人民幣,同比增長約9.5%,該增長速度高于同期GDP增速。2013年物流業增加值達3.9萬億人民幣,同比增長約8%,該增長速度同樣也高于同期GDP增速。2014年上半年,我國的鐵路、公路和水路的貨運總量達到了201.1億噸,相比2013年上半年增長了7.5%。
隨著我國經濟實力的飛速增長和在世界經濟貿易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我國物流行業快速發展,物流行業的崛起也必將對我國經濟的迅猛發展和國民生活質量的改善產生重大影響,因此增強物流行業的盈利能力很有必要。
二、上市物流企業盈利能力評價指標體系
1、指標體系構建
我國上市物流企業指標體系構建如表1所示。
2、樣本選擇和數據來源
根據中國證監會行業分類標準篩選樣本:選取2009年到2013年A股上市物流企業的盈利能力財務指標;剔除ST及PT企業;剔除數據不健全的和主營業務變更的企業;最終選取樣本265個,按照證監會行業分類標準細分為倉儲業、道路運輸業、航空運輸業、水上運輸業、鐵路運輸業、裝卸搬運和運輸業六類,財務指標數據均來自國泰安數據庫和各公司的年報。
三、實證分析
1、描述性分析
對物流企業上市公司265個樣本進行統計描述,并對各個盈利能力指標進行平均,結果如表2所示。
物流企業的營業利潤率、銷售凈利率、成本費用利潤率、總資產報酬率、凈資產收益率和每股收益在2010年時達到最高。當成本費用利潤率比較高的時候,其他營利指標也比較高,說明了成本控制對企業盈利能力的影響很大。投入資本回報率受2008年金融危機的波及在2009年時其平均值最低,2012年最高,2013年又回落到2.58%,整體趨勢上說明上市公司的內部控制越來越好。盈余現金保障倍數體現的是收益的質量,該值在2012年最高,2103年最低,全部的平均值都大于1,說明物流企業的收益質量比較可靠,物流企業的派現能力較強。
結合成本費用利潤率和行業細分進行分析,結果如表3所示。
物流業整體樣本的成本費用利潤率為0.415971,水上運輸業和倉儲業排名倒數第一、第二,排名第一的是道路運輸業,達到0.831392,說明道路運輸業的成本費用控制比較好,其經營的盈利能力最強,其他如航空運輸、裝卸搬運和運輸業和鐵路運輸業的成本費用利潤率分別是0.254856、0.290389和0.320238,成本控制能力漸次增強,但這三家都低于整體水平,盈利能力不容樂觀。
2、因子分析
本文運用SPSS19.0對265個樣本的財務數據指標進行因子分析,具體的分析過程及結果如下。
如表4所示,KMO值為0.720,大于0.5并且接近1,且檢驗值為0.000,適合采用因子分析法。
對比分析表5,選擇4個因子對盈利能力進行刻畫(因子要求:初始特征值>1),4個因子如下:
F1=0.347X1+0.337X2+0.439X3-0.207X4-
0.014X5-0.038X6-0.072X7+0.042X8
F2=-0.066X1-0.038X2-0.303X3+
0.647X4+0.416X5-0.141X6+0.272X7+
0.017X8
F3=-0.075X1-0.109X2+0.013X3-
0.115X4+0.131X5+0.668X6+0.518X7+
0.031X8
F4=0.044X1+0.027X2+0.013X3+
0.038X4-0.017X5+0.070X6-0.064X7+
0.994X8
以旋轉后的方差貢獻率為權重,得出上市物流企業的綜合盈利指標如下:
P=0.37613×F1+0.22169×F2+
0.16905×F3+0.12680×F4
經計算得出P值,其中排名前20名如表6所示。
當P>0時,代表其盈利能力高于平均水平,P
對P>0(125個)的樣本進行行業細分,結果如表7所示。
表7顯示,有超過78%的道路運輸企業的盈利水平高于物流行業平均水平,達到71家。鐵路運輸業次之,有超過53%的鐵路運輸企業的盈利水平超過物流行業整體平均水平。而裝卸搬運和運輸業則有80%的企業低于整體行業的盈利水平。
四、結束語
通過實證分析發現我國物流行業的現狀是前景看好,成本費用控制低效能,所以應當統籌整合,形成“大物流”平臺。我國物流行業重復建設和地方割據現象非常嚴重,物流信息化程度比較低、管理也比較混亂,往往導致物流企業旺季忙不過來、淡季閑置的狀況。在這種現象之下,應該大力發展第三方物流并且統籌整合物流資源,把企業自有的物流與之有機結合,構建社會大物流,減少浪費和重疊成本,提高經營管理水平和盈利水平,并通過打造公共信息平臺,構建全社會的大物流系統,降低物流成本,增強物流企業的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的競爭力。
【參考文獻】
[1] 丁玉芳等:基于模糊數學方法下的公司盈利能力評價模型[J].西北民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4(3).
[2] 公維潔:物流企業分類與評估指標 國家標準實施[J].鐵道貨運,2005(7).
[3] 劉星、張國林、王小龍:我國上市公司盈利信息的因子分析[J].財經理論與實踐,2001(11).
篇7
[關鍵詞] 護士;手損傷;危險因素;防范措施
[中圖分類號] R472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673-7210(2013)09(a)-0125-03
加藥掰啟安瓿是護理人員每天進行頻率最高的一項操作[1],掰安瓿時手劃傷是每名護理人員都會遇到的常見職業損傷。這種職業暴露是造成血源性感染的重要途徑。由于對自我保護意識重視不夠,使得護理人員面臨著嚴峻的職業損傷的危險,增加了因職業暴露而感染血源性疾病的風險,給護理人員帶來了不同程度的生理傷害和心理恐懼。為了解臨床工作中掰啟安瓿發生損傷的實際情況,本研究回顧性調查了進行過掰安瓿操作的護理人員1176名,統計和分析因掰安瓿而出現手損傷的頻率,并根據相關文獻[1-3]及實際臨床工作體會進行了經驗總結,同時提出了相應的防護措施。
1 對象與方法
1.1 調查對象
調查江蘇省徐州市3所醫院臨床一線工作的護理人員1176人,其中實習護士組(護齡≤1年)251人,護齡>1~5年組452人,護齡>5~10年組177人,護齡>10年組296人。
1.2 調查內容
個人基本資料:年齡、性別、學歷、畢業時間和護理崗位工作時間等;1年內發生安瓿損傷的次數:無(5次/周);受傷原因:安瓿質量、心理緊張、急救急用、操作不熟練和方法錯誤等;損傷后處理方法:及時清洗傷口、消毒包扎和被動免疫等。
1.3 調查方法
采用回顧性問卷調查,調查江蘇省徐州市2009年1月~2012年12月于臨床一線工作的護理人員,每年3月初發放問卷,調查前1年內發生因掰安瓿而出現護理人員手損傷的人數及百分率;調查分類:按實習護士組(護齡≤1年)、護齡>1~5年組、護齡>5~10年組和護齡>10年組人群分別填寫。發出調查問卷1300份,回收有效問卷1176份,回收率90.46%。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6.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秩和檢驗,以P <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不同年資護士掰啟安瓿致手損傷發生情況
調查中有1176人回答了掰啟安瓿引起手損傷發生的情況,其中,有1011人發生手損傷,發生率為85.92%。實習護士組經常發生率為37.84%,明顯高于其他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1);各組偶爾發生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護齡>5~10年和>10年組無損傷率明顯高于實習護士組和護齡>1~5年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1)。另外,在調查中發現由于手割傷造成手感染的占24.38%,異物存留占59.16%,留有瘢痕占63.93%。見表1。
2.2 不同年資護士掰啟安瓿致手損傷發生原因比較
心理緊張:從表2可以看出,心理緊張是造成低年資護士掰啟安瓿致手損傷的主要原因,其中,實習護士組發生率最高,為75.29%,護齡>1~5年組次之,為56.19%,明顯高于>10年組(20.6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1)。
急救急用和方法錯誤:搶救危重患者時,往往時間倉促、心情緊張,而使用的安瓿品種復雜,要求護士動作迅速,因此在掰啟安瓿時極易造成手損傷。從表2可以看出,因急救急用掰啟安瓿致手損傷發生率各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不同年資護理人員都可能會發生損傷。在應用方法上,有些低年資的護理人員在掰啟安瓿時不是輕握安瓿頸部向上提拉進行掰折,而是用力緊握安瓿頸部向下掰折或用力過大將安瓿捏碎。表2結果表明,實習護士組方法錯誤致手損傷的發生率顯著高于護齡>5~10年組和護齡>10年組(P < 0.01)。
不熟練和用力不均:本調查結果表明,由于掰啟安瓿操作不熟練致手損傷與護理人員的年資直接相關,實習護士組、護齡>1~5年組手損傷率發生率分別為49.40%和32.30%,而護齡>5~10年和護齡>10年組僅為11.86%和7.77%(P < 0.01)。在安瓿品種復雜、工作繁忙、心緒不穩以及搶救危重患者時,往往時間倉促、心情緊張使得掰啟安瓿的力度掌握不準,易造成手損傷,雖然實習護士組和護齡>1~5年組由于該原因致手損傷發生率較高,但各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該原因致手損傷在不同年資護理人員中均有較高的發生率,可能與操作者當時所處的環境和心理狀況有關。見表2。
3 討論
3.1 提高護士心理素質
剛進臨床的護士,特別是新下科的實習生及既往在掰啟安瓿時發生手損傷的護士,往往在掰啟安瓿時會產生不同程度的緊張心理。張瑩等[3]報道,87.9%的護士有被玻璃安瓿割傷的經歷,調查發現,被安瓿劃傷后往往有恐懼心理,有人甚至不敢再去碰安瓿,或者在工作中避免掰安瓿,給工作造成很大不便。
3.2 規范護士操作行為
本研究顯示,實習護士組、護齡>1~5年組手損傷發生率較高原因是操作不規范,在掰啟安瓿時不是輕握安瓿頸部向上提拉進行掰折,而是較用力緊握安瓿頸部向下掰折。據調查,有少數護理人員在掰啟安瓿時由于用力過大,常常將安瓿捏碎[1]。因此,應針對實習生操作不規范、方法掌握不當等情況進行指導,一步步示教,教會其掰啟方法,規范操作步驟。在進行危重患者急救時,最好一人掰啟安瓿,一人抽吸藥液,這樣既可防止差錯又可防止護士又掰安瓿又抽藥所帶來的忙亂及損傷。
3.3 加強培訓,提高技術
在搶救危重患者時,往往時間倉促、心情緊張,安瓿品種復雜,要求護士動作迅速,因此在掰啟安瓿時極易造成手損傷。而住院患者輸液治療多在較集中的時間完成,多數醫院床護比達不到1∶0.4的要求,護士配備不足,導致忙亂及操作不規范,增加了各種意外發生的機會,這類問題在各年資的護理人員中均可發生[1-4]。因此,對上崗護理人員加強培訓非常重要。調查發現,實習護士、護齡>1~5年護士手損傷率高于護齡>5年的護士,說明年資低、工作時間短、動作不規范、技巧掌握不好易發生手損傷。因此,應對所有護理人員進行系統的自我保健護理專業知識及技能的教育與培訓。有調查顯示,護生在實習前接受正規職業防護教育甚少。因此,學校應設立相關職業防護及醫院感染相關知識課程,并貫穿于臨床護理教學中,對新護士下科之前應進行崗前培訓及護理技術操作的考核,要求護士養成良好正確的操作行為。進入臨床后帶教老師應反復示教,告訴其操作要領及注意事項,講解及演示操作技巧,尤其是對如何安全正確掰安瓿這樣容易被大家忽視而又容易對護理人員造成身心傷害的小細節進行強調說明。對國產安瓿因質量安全性低于進口安瓿,掰啟安瓿時應有思想準備,提高自我保護意識,對一些大口直頸安瓿、玻璃厚度不規范的安瓿,掰啟十分困難的可放置一旁不宜使用,對一些安瓿內壓力過高的如維生素C針劑等,應教會護士在掰啟時保持一定距離,防止掰啟的瞬間藥液及微小玻璃碎片進入眼中。
3.4 使用專用工具,加強防護措施
應在臨床上開展多種教育形式,加強在職護理人員防護知識,彌補相關知識、理論、技能的欠缺,提高帶教老師素質及職業防護能力。例如,費璐竑等[5]自制一種掰玻璃安瓿的塑料小用具;楊田等[6]使用一次性注射器掰安瓿;何非等[7]研制的多用筆式掰安瓿工具;蘆盛貞等[4]發明的玻璃安瓿鋸掰器。各單位可以購置或自制類似以上工具,在臨床護理工作中安全,實用,避免了護理人員工作中受損傷,同時也防止了護士因鋸掰安瓿劃傷出血造成的血液污染及院內感染,從而提高工作效率,降低醫療成本[8-10]。
[參考文獻]
[1] 劉英,張傳開.臨床醫務人員掰啟安瓿手損傷調查分析[J].齊魯護理雜志,2012,33(18):49-50.
[2] 文安華.護生職業防護認知現狀調查及對策[J].井岡山醫專學報,2005,12(3):79-80.
[3] 張瑩,侯睿.手術室護士利器意外損傷的現狀調查與分析[J].護理管理雜志,2009,9(1):15-17.
[4] 盧盛貞,熊春梅,萬容梅,等.兩種掰折安瓿方法的臨床研究[J].護士進修雜志,2010,25(5):390-393.
[5] 費璐竑,王翠潔.掰玻璃安瓿新招[J].護士進修雜志,2007,22(3):225-226.
[6] 楊田,葛英,楊荔,等.巧用一次性注射器掰安瓿[J].中華護理雜志,1999,34(2):112.
[7] 何非,楊懿,賈紅巖,等.一種新型的多用筆式掰安瓿工具[J].醫療衛生裝備,2009, 30(9):62-63.
[8] 張洪芬,張琪韻,劉亞瓊,等.旋轉式安瓿自動折斷開啟吸藥操作裝置的臨床實驗[J].護理學雜志,2011,26(13):87-90.
[9] Schellenberger S. A product that can help when breaking an ampule[J].RN,2005,68(5):17-19.
篇8
曾幾何時,餐飲企業因為商業模式簡單和持續盈利能力,成為資本追逐熱捧的目標。然而,理念差異造成的對商業模式的不同理解,讓資本與企業常常在經歷了短期的熱戀後黯然分手。加之後續的上市政策障礙及當下餐飲企業競爭環境的日漸嚴酷,投資機構對餐飲企業的熱情逐漸消退。
一方是獲利至上的資本意願,一方是資金飢渴的餐飲企業,如何才能順利牽手並達成共同經營理念、最終修成正果?
優勢資本主管合夥人吳克忠坦言:「資本市場其實從來不缺資金,關鍵問題是許多餐飲企業在尋找融資時應該先把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和商業模式都設計好。要先考慮清楚企業要做多少事,需要多少資金,而非指望著拿到錢後再考慮這些錢能做多少事,這種思考方式反而會讓企業做不大。吳克忠說,「餐飲企業找不到錢往往是因為沒有足夠吸引資本的能力。
分分合合 曲折牽手路
清科研究中心資料庫資料顯示,2005年~2011年,已經披露的大陸餐飲行業的投資事件為37起,其中已經披露投資金額的投資案例為22起,披露的投資金額總額為6.97億美元,平均投資金額為3,168萬美元。相比於其他行業而言,大陸餐飲行業的投資事件相對較少。
事實上,由於餐飲企業簡單的商業模式和持續的盈利能力,從2005年起投資機構曾有過一波熱情,並在2007年~2008年達到高峰。
比如2005年一茶一坐獲得了IDG資本以及海納亞洲的1400萬美元的融資,2006年普凱投資聯手3i投資基金共同投資小肥羊,2007年真功夫被今日資本、聯動創投相中,獲得3億美元的融資,之後的麗華速食、老娘舅、巴貝拉、亞洲蕉葉、奇火鍋、百富餐飲、呷哺呷哺、俏江南等餐企背後都有包括晨興投資、凱雷投資、深創投、鼎暉投資、賽富基金等知名投資機構的身影。
在那段曾經的鼎盛時期,餐飲企業享受資本盛宴的同時,資本逐利的本性也在逐漸暴露,獲利退出終究是投資機構的終極目標,然而在餐飲界成功退出的案例並不多見。除了2008年小肥羊在香港上市,大多數殺入餐飲行業的投資機構們還在苦尋退出之路。
然而,之後的路似乎越走越窄。2009年幾乎無餐飲行業融資案例,而2010年~2011年也僅有望湘園、金錢豹、心品印象等5家企業獲得注資。
雪上加霜的是,2011年下半年,由於中國證監會提高了大陸餐飲企業的IPO門檻,證監會對餐飲業上市的謹慎態度,讓大陸餐飲行業一度陷入上市難的困局,資本方對餐飲企業的投資也再度陷入了冰點。
據統計,目前大陸A股僅有寥寥數家餐飲企業,包括全聚德、西安飲食、湘鄂情和綿世股份。此外,名軒控股、小南國,包括已通過上市聆訊的俏江南上市地點則在港交所,而這些都只是鳳毛麟角的個別案例。值得欣慰的是,2012年上半年港交所和證監會連發餐飲企業上市指引,被指是為餐飲企業融資困局鬆綁。這對於當前餐飲企業的融資大環境,或許是一劑強心針。
快速做強 資本青睞共贏機制
「資金能否順利進入餐飲行業往往是產業轉型能否成功的前提。一位資深投資人指出,目前大陸餐飲行業小而散,近5年來餐飲行業競爭成倍增加。由於餐飲企業多為輕資產,在傳統的銀行融資管道上受阻頗大,亟待與資本對接成為了幾乎每家謀求發展的餐飲企業的共同心聲。
如何能快速做大做強是吸引投資機構的關鍵因素。吳克忠坦陳,資本對於做正餐的餐飲企業並不看好,因為可控性差,廚師的能力往往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而餐飲企業要做大,不能單一地依靠廚師,這類企業想要與資本對接就需要有所改變。
從現有披露的投資案例來看,投資機構相對青睞連鎖型休閒餐飲,因其容易在短期內快速複製做大做強,且有能力控制成本和流程。吳克忠說,「如何依靠商業模式做大做強做快,依靠資源整合的能力迅速複製,掌握上下游的資源形成共贏機制,這才是投資的真正價值所在。
篇9
在我國經濟新常態環境下,作為銀行業第三梯隊的商業銀行在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符合國家政策支持,對商業銀行來說有一定議價空間,自然成為各家商業銀行爭搶的對象。結合商業銀行的實際發展需要,要想在小微企業金融服務方面站住腳跟,就必須不斷在效率、宣傳、創新產品、風險控制等方面做出創新。
二、商業銀行小微企業金融服務,應明確核心競爭力
隨著商業銀行逐步將業務目標由大中企業轉向小微企業,想要切實立足當地做好小微金融服務,就必須明確自身的核心競爭力,以此來區分自身與當地其他銀行的差異。前幾年由于小微企業自身特點,銀行在為其提供金融服務時速度普遍較慢,一筆小微企業融資需要長達1個月甚至2~3個月的時間。商業銀行在為小微企業提供金融服務時,無法在資金成本上和國有大銀行、股份制銀行相比,唯有貸款辦理速度――效率可以一拼。
服務小微企業就是要讓他們感受到貸款辦理的便利、快捷。商業銀行可以通過扁平化辦理流程,明確核心競爭力――效率高,迅速在當地市場上打出知名度,樹立“商業銀行小微業務品牌”。商業銀行辦理小微企業貸款效率高會給小微客戶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如果是審批通過了,小微企業能夠很快從銀行拿到錢,解決燃眉之急,直接帶來經濟效益;如果審批通不過,小微企業也能用最快的速度尋找其他的融資渠道,避免因為等待審批時間過長帶來的經濟損失或錯失商業良機。商業銀行會因此聚集一批忠誠的小微企業客戶,進一步提升自身知名度,加強自身在當地銀行業的競爭力。
三、商業銀行小微企業金融服務,應深入市場宣傳提升知名度
(一)改變員工思想觀念,讓銀行員工深入市場宣傳
對于小微企業主來說,銀行一直是他們高攀不起的“女神”,他們之間似乎總隔著一道不可逾越的鴻溝,猶如佳人在水一方,可望而不可即。不僅僅是銀行在貸款門檻、貸款手續上的要求較高,還有長期以來銀行客戶經理對待小微企業客戶的態度比較隨意。但如今那種坐等客戶上門的形式早已行不通,現在是各家銀行都在加大力度做好自身宣傳營銷。針對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就要求商業銀行改變員工思想觀念,安排員工上門進行深入的市場營銷和調研,只有深入小微企業進行面對面的溝通,才能夠找準市場定位,制定符合小微企業發展需要的金融產品,才能摸準小微企業市場脈搏,立足當地做好小微企業金融服務。
(二)實行小微企業客戶分層營銷
小微企業是個龐大復雜的市場,行業、規模、風險、收益有很多細分類。這就要求商業銀行確定自己的目標客戶,細分小微企業客戶群體,針對不同小微企業客戶群體以不同的金融產品進行分層次的市場營銷。
(三)創新市場宣傳的模式
商業銀行不能以一種單一的宣傳模式進行市場宣傳,隨著市場需求的不斷變化,商業銀行應該根據小微企業客戶群體的需求設定靈活多變的宣傳模式。
四、商業銀行小微企業金融服務,應創新金融產品
商業銀行應結合小微企業自身特點,最大化程度替小微企業從資金成本、時間成本、抵質押物不足、資金流動性等方面考慮,創新金融產品。針對不同小微企業制定符合個性化需求的金融服務方案。比如采用靈活多變的保證方式、還款方式等。這樣,商業銀行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滿足小微企業金融服務需求,解決小微企業實際困難,更好地立足小微企業金融服務。
五、商業銀行小微企業金融服務,應做好風險控制
商業銀行立足小微企業金融服務,不能僅能加大小微企業融資力度,還要確保自身健康發展,做好風險控制,這樣才能更好地承擔國家十三五規劃要求,助推小微金融服務的社會責任。
第一,保持不斷創新風險管理手段的理念。商業銀行應隨著市場不斷進步,提高自身風險管理能力水平,在風險可控的范圍內不斷提升對小微企業的金融服務。并建立一個有效的符合商業銀行自身發展需要的風險防范和管理機制,讓員工按照制度辦事,明確相關責任劃分。
第二,提升銀行員工業務技能,降低服務風險。
六、結語
商業銀行要想做好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就要找準立足點。其中,重點是要明確商業銀行自身的核心競爭力,進一步深入市場營銷提高銀行知名度。從而在適應市場需求、創新金融產品的同時做好風險控制,保證商業銀行健康良性的發展,更好地為小微企業提供金融服務,承擔起商業銀行的社會責任。
篇10
關鍵詞:近因 海上保險 司法實踐 立法缺陷 接軌
一、近因原則概述
近因原則最早產生于18、19世紀的英國。幾個世紀來,英國法院采用近因原則判斷因果關系,積累了大量的保險判例,這些保險判例足以證明采用近因原則判斷承保風險與承保損失之間的因果關系的合理性。該原則確立以后,逐漸地被多數國家所采納,已成為海上保險中一項非常重要的基本原則。①
近因原則的內含可歸納為如下兩點:
1、近因是指近接于損失的原因,遙遠的原因不作近因考慮。
2、近接原因是指效果上近接,即原因對損失的發生具有決定性的作用。而不是時間上的近接,即不是造成損失的最后原因。
二、近因與其它因素的區別
1、近因與直接原因、主要原因。直接原因是指對事物的發生發展起到最直接的推動,并直接促成其發生變化的原因,一般是分析出時間關系或邏輯關系上最為接近的因素。主要原因與次要原因以原因對結果的作用力的大小為劃分標準,二者都屬于直接原因的范疇。近因是引起保險事故發生的最直接、起主導作用的原因,在特定的情況下,近因是直接原因也可能是主要原因,但是不能將它們等同起來。
2、近因與貨物的固有瑕疵或潛在缺陷。在海上保險理賠工作中,保險人與被保險人常就損失是否由于貨物的固有瑕疵而爭論。對固有瑕疵或潛在缺陷,保險人通常是不負賠償責任的。如果貨物在運輸過程中遇到了難以預料的意外事件,那么該事件便極可能阻斷固有瑕疵與損害之間的因果聯系,或者與貨物的瑕疵和缺陷共同作用導致損害的發生,這時就難以分辨了。
3、近因原則與海上風險。海上風險是基于海洋的特征而可能發生的災難或危險,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和意外性。如何區分海上風險和其他風險,應考慮以下因素:海上風險必須是客觀發生的;承保風險必須直接作用于保險標的;風險的發生是具有偶然性的;區別二者的目的是有一些海上風險承運人是可以免責的或者不在承保范圍內,直接決定著保險人的責任。
三、近因原則的實際運用
在災害或事故發生后,對于所造成的損失保險人是否應承擔賠償責任,關鍵在于確定損失的近因是否為承保風險。如果損失發生時諸多原因同時存在,即應確定哪一原因是具有獨立的決定性支配力的,再追究保險單是否承保這一風險,作為確定保險人賠償責任的依據。在實踐中,由于船舶在海上航行可能遭遇一系列風險、事故,因此可能有以串連形式存在的一系列原因。如果某一原因的介入打斷了原有的某一事件與損害結果之間的因果關系鏈條,并獨立對損害結果起到決定性的作用,該新介入的原因即作為近因。如果沒有新原因的介入,則須在因果關系鏈條中找到最后一個對損害結果發生決定性支配力并可作為其后一系列原因之充分條件的原因作為近因確定保險責任的有無。
1.為避免或減少損失發生而采取的措施②
英國海上保險法認為:如果船主準確預料到承保風險將會發生而采取措施避免由此造成的損失,被保險人仍然不能根據保單獲得賠償。這已成為一項確立的原則。其理論依據在于:
1)損失的近因不是承保的風險,而是船主的推斷。保險所承保的本為客觀的意志之外的因素,而非當事人任何一方的主動意志行為。
2)船主避免損失發生的行為或避免損失擴大的行為,是對原因果關系鏈條的介入,其后發生的損失,也被視作這一介入的結果。
但實際上,為避免或減少損失發生而采取的措施不能視作近因。這是因為:
1)船主的推斷是建立在客觀事實基礎上的,并非主觀臆測。損失的發生具有事實依據,也具有一定的必然性,船主的行為只是起到置換的作用,即以較小的損失避免較大的損失。對此種損害的承保,并不違背承保風險的客觀性原則。
2)近因是獨立對損失的發生起決定性作用的原因,其本身是不可選擇也沒有從屬性的。而船主為避免或減少損失發生而采取的措施是在船貨存在現實的危險時為減少損害不得已而為之的,不具有近因的構成要件,不是近因。
3)從客觀效果而言,將為避免或減少損失發生而采取的措施視作近因不利于船長或被保險人積極主動地采取措施避免或減少海上風險,不利于保護船貨安全,最終對保險人的利益也不利,因為保險人要對本可避免或減少的損失承擔保險責任。其最終的結果是一個"雙輸"的結局。
2.遲期造成的損害
遲期造成的損害主要包括兩方面:對船方造成的損失和對貨方造成的損失。由于遲期造成的損失,保險人不負賠償責任。其理論依據在于:這種損失的近因是遲延而不論遲延是否由于承保事故造成,即使遲延是由于承保事故造成,法律上認為遲延為另一新原因介入,與以前的事故原因已無關系。遲期是海上風險的必然結果,對損害的發生不具有獨立的決定力量,而是充當了海上風險與損害結果之間的橋梁。盡管從表面上看,損害是由遲期造成的,但遲期并非作為外來因素介入而中斷了原有的因果關系鏈條,而是在這一鏈條內部承擔傳導和中介的作用。因此,將遲期作為近因而免除保險人的賠償責任是不科學的。
四、我國關于近因原則的司法實踐與立法缺陷
在我國,雖然法律界、保險界的專家學者們均主張"近因原則"是海上保險中的一項基本原則,但是我國的《保險法》和《海商法》未對近因原則作出明文規定,這不能不說是我國保險立法的一大缺陷。我們都知道,立法與司法實踐是緊密相連的,在一定程度上,立法的現狀決定了司法的實踐做法。我國目前的立法狀況,導致了在海上保險司法實踐中,一方面,近因原則未被我國《保險法》和《海商法》所明確確認,因此,它最多只能作為確定海損原因的一種參考原則。③這給司法實踐帶來一定的困難,當事人無法援引近因原則作為抗辯事由,法官是否運用近因原則又無法預見,是否援用就只能完全依據法官個人的心證了,這就導致了保險理賠案件判決結果不統一現象的出現,從而使保險理賠案件無法得到真正公正的處理。④另一方面,《保險法》與《海商法》的關于保險責任的有關規定,很容易使法官走入一個誤區:在一果多因的情況下,只要致損原因中存在承保風險,不論該承保風險對于損失的產生所起的作用的大小,即不論該承保風險是屬于損失發生的近因還是遠因,保險人一律要承擔保險責任。這樣就大大加重了保險人的責任,使保險人處于不利地位,不利于我國保險業的發展;尤其是現在我國已經加入了WTO,在這一大背景下,我國的保險業與國際保險業接軌是一項必然的趨勢,但是我國保險法上(包括海上保險立法)"近因原則"的缺失,導致我國保險業和司法機關的實踐做法與國際保險業的實際做法是有相當的差距的,這就不可避免地增加了我國保險業與國際保險業接軌的難度。
我們應當看到,近因原則為許多國家海上保險法所采用,已成為保險理賠的一項公認的基本原則。因此,筆者認為,無論是從完善我國海上保險立法出發,抑或是與國際航運與保險實踐相接軌的角度考慮,我國都應當在相關立法中確認近因原則。我國應當學習他國先進的立法經驗,在我國《海商法》等海上保險立法乃至其他保險立法中規定近因原則及其適用的條款。我國應在有關司法解釋的基礎上,加緊相關課題研究,形成立法方案,完善立法,從而進一步推進我國海上保險法制建設,更好地維護海上保險各方當事人和關系人的合法權益。
注釋:
①參見易玉芹在2009年第11期《金卡工程?經濟與法》上發表的文章《海上保險法近因原則之"近因"淺析》。
②參見陳朝暉在2004年第3期《大連大學學報》上發表的文章《海上保險近因原則解析》。
③參見沈翌斌在2010年第8期《法制與社會》發表的文章《淺論近因原則的適用規則及其立法缺失》。
④參見司玉琢,李兆良1991年在《中國海商法年刊》第2卷上發表的文章《論海上保險的近因原則》。
參考文獻:
[1]張麗英主編:《中英海上保險法原理及判例比較研究》,大連海事大學出版社.2006.
[2]王艷玲主編:《英國海上保險條款專論》,大連海事大學出版社.2007.
[3]賈林青主編:《保險法》,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