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數字的由來范文
時間:2023-03-21 16:44:4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阿拉伯數字的由來,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2、數級:數級是為便于人們記讀阿拉伯數的一種識讀方法,在位值制(數位順序)的基礎上,以三位或四位分級的原則,把數讀,寫出來。通常在阿拉伯數的書寫上,以小數點或者空格作為各個數級的標識,從右向左把數分開。
3、數級分類:四位分級法。即以四位數為一個數級的分級方法。我國讀數的習慣,就是按這種方法讀的。 如:萬(數字后面4個0)、億(數字后面8個0)、兆(數字后面12個0,這是中法計數)……。這些級分別叫做個級,萬級,億級……。
4、三位分級法:即以三位數為一個數級的分級方法。這西方的分級方法,這種分級方法也是國際通行的分級方法。如:千,數字后面3個0、百萬,數字后面6個0、十億,數字后面9個0……。數位:數位是指寫數時,把數字并列排成橫列,一個數字占有一個位置,這些位置,都叫做數位。從右端算起,第一位是“個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第五位是“萬位”,等等。這就說明計數單位和數位的概念是不同的。
5、數的產生:阿拉伯數字的由來:古代印度人創造了阿拉伯數字后,大約到了公元7世紀的時候,這些數字傳到了阿拉伯地區。到13世紀時,意大利數學家斐波那契寫出了《算盤書》,在這本書里,他對阿拉伯數字做了詳細的介紹。后來,這些數字又從阿拉伯地區傳到了歐洲,歐洲人只知道這些數字是從阿拉伯地區傳入的,所以便把這些數字叫做阿拉伯數字。以后,這些數字又從歐洲傳到世界各國。
6、阿拉伯數字傳入我國,大約是13到14世紀。由于我國古代有一種數字叫“籌碼”,寫起來比較方便,所以阿拉伯數字當時在我國沒有得到及時的推廣運用。本世紀初,隨著我國對外國數學成就的吸收和引進,阿拉伯數字在我國才開始慢慢使用,阿拉伯數字在我國推廣使用才有100多年的歷史。阿拉伯數字現在已成為人們學習、生活和交往中最常用的數字了。
篇2
江西環境工程職業學院
畢業設計(論文)撰寫規范(試行)
高職生的畢業設計(論文)作為一種學習、實踐、探索和創新相結合的綜合教學,是對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本專業實際問題能力的考核,是學習深化和提高的重要過程;也是衡量學校教育質量和辦學效益的重要評價內容。為了保證我校高職生畢業設計(論文)質量,特制定《江西環境工程職業學院畢業設計(論文)撰寫規范》。
一、 畢業設計(論文)裝訂
畢業設計(論文)按統一標準訂:封面中文摘要目錄正文參考文獻譯文原件影印件工程圖紙(按國家標準裝訂)、計算機編程程序(包括使用說明書)、軟盤。
二、 畢業設計報告(論文)撰寫的內容與要求
一份完整的畢業設計報告(論文)應包括以下幾方面。
1、標題
標題應簡短、明確、有概括。通過標題使讀者大致了解畢業設計(論文)的內容、專業的特點和科學的范疇。標題字數要適當,一般不宜超過20字,如果有些細節必須放進標題,為避免冗長,可以分成主題和副標題,主標題寫得簡明,將細節放在副標題里。
2、論文摘要或設計總說明書
摘要又稱內容提要,它應以濃縮的形式概括研究課題的內容、方法和觀點,以及取得的成果的結論,應能反映整個內容的精華。中文摘要以300∽500字為宜;撰寫摘要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 用精煉、概括的語言來表達,每項內容不宜開論證或說明;
(2) 要客觀陳述,不宜加主觀評價;
(3) 成果和結論性字句是摘要的重點,在文字論述上要多些,
以
加深讀者的印象;
(4)要獨立文字,選詞用語要避免與全文尤其是前言和結論部分雷同;
(5)既要寫得簡短扼要,又要生動,在詞語潤色、表達方法和章法結構上要盡可能寫得有文彩,以喚起讀者對全文閱讀的興趣。
(6)設計總說明主要介紹設計任務來源、設計標準、設計原則及主要技術資料,中文字數要有1500∽2000字以內。
3、目錄
目錄按三級標題編寫(即:1.? ?、1.1? ?、1.1.1? ?)要求標題層次清晰。目錄中標題應與正文標題一致。
4、緒論
應說明本課題的意義、目的、研究范圍及要求達到的技術參數;簡述本課題應解決的主要問題。
5、正文
正文是作者對研究工作的詳細表述。它占全文的絕大部分,其內容包括:問題的提出,研究工作的基本前提,假設和條件;基本概念和理論基礎;設計計算的方法和內容;實驗方法、內容及其分析;理論論證,理論在課題中的應用,課題得出的結果,以及結果的討論等。學生要根據畢業設計(論文)課題的性質,一般情況下,正文可能僅包括上述的一部分內容。撰寫正文部分的具體要求如下所述。
(1)理論分析部分應寫明所作的假設及其合理性,所用的分析方法、計算方法、實驗方法等哪些是自己改進的,哪些是自己創造的,以便指導教師審查和糾正,篇幅不宜過多,應以簡明的文字概略地表達。
(2)對于用實驗方法研究的課題,應具體說明實驗用的裝置、儀器的性能,并應對所用裝置、儀器作出檢驗和標定。對實驗的過程的操作方法,力求敘述簡明扼要,對于所共知的內容或細節內容不必詳述。
對于經理論推導達到研究目的的課題,內容要精心組織,做到概
念準確,判斷推理符合客觀事物的發展規律,符合人們對客觀事物認識習慣,換言之,要做到言之有序,言之有理,以論點中心,組成完整而嚴謹的內容整體。
(3)結果與討論是全文的心臟,一般要占較多篇幅,在撰寫時對必要而充分的數據、現象、認識等要作為分析的依據寫進去。在對結果作定性和定量分析時,應說明數據的處理方法以及誤差分析,說明現象出現的條件及其可證性,交論推導中認識的由來和發展,以便他人以此為依據進行實驗驗證。對結果進行分析后得出的結論,也應說明其適用的條件與范圍。此外,適當運用圖、表作為結果與分析是科技論文通用的一種表達方式,應精心制作,整潔美觀。
6、結論
結論包括對整個研究工作進行歸納和綜合而得出的總結,還應包括所得結果與已有結果的比較和本課題尚存在的問題,以及進一步開展研究的見解與建議。結論集中反映作者的研究成果,表達作者對所研究的課題的見解,是全文的思想精髓,是文章價值的體現,結論要寫得概括、簡短。撰寫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 結論要簡潔、明確,措辭應嚴密,且又容易被人領會;
(2) 結論應反映個人的研究工作,屬于他人已有過的要少提;
(3) 要實事求是地介紹自己研究的成果,切忌言過其實,在無
充
分把握時應留有余地,因為科學問題的探索是永無止境的。
7、謝辭
謝辭應以簡短的文字對課題研究與論文撰寫過程中曾直接給予幫助的人員(例如指導教師、答疑教師及其他人員)表示自己的謝意,這不僅是一種禮貌,也是對他人勞動的尊重,是治學者應有的思想作風。
8、參考文獻與附錄
參考文獻是畢業設計(論文)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它反映畢業設計(論文)的取材來源,材料的廣博程度和材料的可靠程度。一份
完整的參考文獻也是向讀者提供的一份有價值的信息資料。一般做畢業設計(論文)的參考文獻不宜過多,但應列入主要的中外文獻。
對于一些不宜放入正文中、但作為畢業設計(論文)又不可殘缺的組成部分,或有主要參考價值的內容,可編入畢業設計(論文)附表中,例如框演、編寫的算法語言程序等。如果畢業設計中引用的實例、數據資料,實驗結果等符號較多時,為了節約篇幅,便于讀者查閱,可以編寫一個符號說明,注明符合代表的意義,附錄的篇幅不宜太多,附錄一般不要超過正文。
三、 畢業設計報告(論文)格式要求
1、文字
畢業論文(論文)一般采用國家文字改革委員會正式公布的簡化漢字寫,論文一律采用計算機排版、打?。ㄓ脤W校規定的稿紙A4復印紙)。論文要求語句通順,論述嚴謹、程序和實驗數據完整、齊全、規范、正確。
2、排版
題目為(三號黑體字居中),內容為五號宋體,首行縮進二個字。中文摘要:題目為三號黑體居中,“摘要”為四號字體居中;摘要內容為五號宋體字,首行縮進二個字。摘要內容后空一行打印“關鍵詞”(四號黑體字)其后為關鍵詞(四號宋體字),各關鍵詞之間用逗號分開,最后一個關鍵詞后面無標點符號,正文中任何部分不得打印到稿紙邊框,稿紙不得隨意接長或截短。英語摘要及關鍵詞:字體及書寫格式最好與中文摘要對應,題目一律用大寫字母。目錄:“目錄”為三號黑體字居中。下空二行為章、節、小節及其開始頁碼,為五號字體。概述:通常為第一章。標題為三號黑體字居中,內容為五號字體,首行縮進二個字體。公式應另起一行,公式序號按章節順序編號。表格按章節順序編號。插圖按章節順序編號,圖中坐標應注單位。結論:通常為最后一章,標題為三號黑體字居中,內容為五號宋體,首行縮進二個字。參考文獻:按論文中參考文獻出現地次序,用中括號的數字連續編號,依書寫次作者、文獻名、雜志或書名、卷號或期刊
號、出版時間,為五號宋體,首行縮進二個字。外文資料注意保持原文的整潔,不得有涂寫。
3、標點符號
畢業設計(論文)中標點符號應按新聞出版署公布的“標點符號用法”使用。
4、名詞、名稱
科學技術名詞術語盡量采用全國自然科學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規范詞或國家標準、部標準中規定的名稱,尚未統一規定或叫法有爭議的名詞術語,可采用慣用的名稱,使用外文縮寫代替某一名詞術語時,首次出現晨應在括號內注明其含義,如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代替計算機中央處理器。外國人名一般采用英文原名,可不譯成中文,英文人名按名前姓后的原則書寫,如P.Cray,不可將外國人姓名中的名部分漏寫,例如不能只寫Cray,應寫成P.Cray。一般很熟知的外國人名(如牛頓、愛因斯坦、達爾文、馬克思等)可按通常標準譯法寫譯名。
5、量和單位
畢業設計(論文)中的量和單位必須采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GB3100?DGB3102?D93),它是以國際單位制(SI)為基礎的。非物理量的單位,如件、合、人、元等,可用漢字與符號構成組合形式的單位,例如件/臺、元/km。
6、數字
畢業設計(論文)中的測量、統計數據一律用阿拉伯數字,如
5.25MeV等。在敘述不很大的數目時,一般不宜用阿拉伯數字。
7、標題層次
畢業設計(論文)的全部標題層次應有條不紊,整齊清晰,相同的層次應采用統一表示體例,正文中各級標題下的內容同各自的標題對應,不應有與標題無關的內容。
章節編號方法應采用分級阿拉伯數字編號方法,第一級“1”、“2”、“3”、等,第二級為“2.1”、“2.2”、“2.3”等,第三級為“2.2.1”、
“2. .2.2”、“2.2.3”等,但分級阿拉伯數字的編號一般不超過四級,兩級之間用下角圓點隔開,除第一級外,其余各級的末尾不加標點。
各層標題均單獨點行書寫,第一級標題和第四級標題均空兩格書寫序數,空一格寫標題。第四級以下單獨占行的標題須序采用
A.B.C. . .和a.b.c. . .兩層,標題均空兩格書寫序數,空一格寫標題。正文中總項包括的分項采用(1)、(2)、(3)??的序號,對分項中的小項采用①、②、③??的序號,數字加半括號后,不再加其他標點。
8、注釋
畢業設計(論文)中有個別名詞或情況需要解釋時,可加注說明,注釋可用頁末注(將注文放在加注頁稿紙的下端)或篇末注(將全部注文集中在文章末尾)。而不用行中注(夾在正文中的注)。若在同一頁中有兩個以上注時,按各注出現先后,須序編列注號,注釋只限于寫在注釋符號出現的同頁,不得隔頁。
9、公式
公式應另起一行寫在稿紙中央,一行寫不完的長公式,最好在等號處轉行,如做不到這點,在數學符號(如“+”、“?D”號)處轉行,數學符號應寫在轉行后行首。公式的編號用圓括號括起放在公式右邊行末,在公式和編號之間不加虛線,公式可按全文統一編序號,公式序號必須連續不得重復或跳缺,重復引用的公式不得另編新序號。
公式中分數的橫分線要寫清楚,特別是連分數(即分子和分母也出現分數時)更要注意分線的長短,并將主要分線和等號對齊。在敘述中也可將分數的分子和分母平列在一行,用斜線分開表述。
10、表格
每個表格應有自己的表題和表序,表題應寫在表格上方正中。表序寫在表題左方不加標點,空一格接寫表題,表題末尾不加標點。全文的表格統一編序,也可以逐章編序,不管采用哪種方式,表序必須連續。表格允許下頁接寫,接寫時表題省略,表頭應重復書寫,并在右上方寫“繼表×ד,此外,表格應寫在離正文首次出現處近處,
不應過分超前或拖后。
11、圖
畢業設計(論文)的插圖必須精心制作,線條要均勻,圖面要整潔美觀,插圖與正文呼應,不得與正文脫節。每幅插圖應有圖序和圖題,全文插圖可以統一編序,也可以逐章單獨編序,不管采用哪種方式,圖序必須連續,不得重復或跳缺,由若干分圖組成的插圖,分圖用a、b、c?標序,分圖的圖名以及圖中及種代號的意義,以圖注形式寫在圖題下方,先寫分圖名,另起行后寫代號的意義。圖應在描紙或潔白紙上用墨線繪成,或用計算機繪圖,電氣圖或機械圖應符合相應的國家標準的要求。
12、裝訂格式
正文用A4紙雙面打印,封面用A4紙打印、封裝,封面格式如下:
江西環境工程職業學院大專畢業生
畢業論文(畢業設計)
題目:
分院:
姓名:
學號:
專業:
篇3
關鍵詞:語言 文字 漢字 文字款式 語言現代化
一、文字款式
文字款式是調動各種文字輔助要素用文字記錄口語的綜合方式。在用文字記錄口語的時候,人們創造和積累了豐富的文字輔助要素。除了字的字體、字號變化及標點符號、詞式書寫等以外,還有下面要重點討論的文字順序和距離這些影響款式的要素。這些書寫問題也跟詞和詞式書寫有密切關系,是文字現代化的重要內容。
文字順序是文字中各種單位先后出現的時間安排。文字順序包括字表格的順序、字內部的筆順、字外部的字序、字組的行序等。文字距離是文字中各種單位周圍保留的空白空間。文字距離包括字距、詞距、行距、段落的距離、標題的距離、篇章的距離等。
行距和標題的距離是排版中最重要的距離,需要精心調整。目前WORD排版中的1倍行距太小,顯得很擁擠,1.5倍行距又太大,浪費空間。最好在“多倍行距”中設置成1.3倍行距。標題距離要比行距大,特別是總標題前后要有幾行大小的空白。還要根據標題級別高低和字號大小,做有層次的對應的空白大小的距離調整。目前WORD排版中自動設置的1~3級別標題,其中2~3級標題的距離似乎太大。
通過文字款式的設計和調整,不僅可以區分信息的主要和次要關系,有效利用書寫平面空間,還可以美化視覺空間,使我們能夠賞心悅目地獲得語言信息。
二、字表格的順序
文字款式是建立在字的基礎上的。在集合一種文字的所有字的表格中有一個字的排列順序問題。字表格的順序,是指文字中的字從靜態的角度聚集在一起的時候采用的排列順序。
對于字的數量比較少的音素文字和音節文字,可以用一種習慣規定的方式排列字在表格中的順序。例如,英語26個字母的順序是: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但是,對于漢字這樣有幾千個常用字的文字來說,必須想辦法進行合理地排列。如果人為地規定順序,就不方便記憶。漢字排列順序的傳統方式,是根據漢字形體結構的特點,從部首偏旁和筆畫數量兩個方面,分層次找共同特點和不同特點的關系,確定每個字的位置。后來,出現漢語拼音以后,一般按照漢語拼音中字的順序排列。但是,拼音畢竟不是漢字本身,往往要與傳統方法配合使用。例如《現代漢語通用字表》就有幾種排列方式。
在詞典中作為記錄詞的字組的排列順序根據文字性質不同采取不同方法。在英語詞典中,如果記錄詞的字(字母)的順序位置相同,就根據字在表格中的順序依次排列。
在漢語詞典中,雖然采用漢語拼音排列,但是一般仍然先排列字再排列詞,不能使詞有標準一致的順序。所以《現代漢語詞典》不是典型的詞典。舊版本還沒有區分單字記錄的詞和不能單獨作詞用的語素。2005年版本已經在單字條目中通過標注詞性和不標注詞性區別了成詞語素和不成詞語素,但還沒有把成詞語素和多音詞在一個層次排列。
三、平面性的筆序和部件順序
由于文字是在平面上展開的,除了具有語言不可避免的時間上的線條性以外,線條在字內部的延伸過程中還有一個平面性問題。下面先說字內部的平面性結構順序。
筆序是字內部的平面性結構順序,就是一般說的筆畫順序。它與閱讀順序無關,閱讀的時候不需要按照筆畫順序進行,因為字的內部不反映線條性的語言單位或者語音單位。
英語文字的字(字母)只有1~3筆,筆序簡單。漢字的字的筆畫多到30多筆,例如“爨”有30筆,一個“鼻+囊”的字有36筆。在漢字書寫中,習慣上第一層從上到下,第二層從左到右,再加上先中間后兩邊,先里頭后封口,先橫后豎,先橫后撇等特殊規則。當然,這些規則是建立在楷書基礎上的,行書可以適當打破。
在漢字中,由于字的數量龐大,字內部的筆畫最少的雖然只有1筆,但是多數有很多筆畫,必須按照部件建立中層的平面結構單位,所以還存在部件之間這樣的平面結構順序,就是部件順序。例如,“逞”的部件順序是“口——王——之”。
漢字部件順序的基本規則是先從左到右,再從上到下,例如“韶”的部件順序是“(立+日)+(刀+口)”。半包圍結構如果是下包圍,就先寫里面再包圍,例如“這”的部件順序是“文+之”,“兇”是“ㄨ+ㄩ”。如果是上包圍,就先包圍再寫里面,例如,“同”的部件順序是“冂+(一+口)”,“厘”是“廠+里”,“句”是“勹+口”。全包圍結構,在半包圍結構基礎上再封口,就是先寫上框架,再寫里面,最后寫下面的口子,例如“國”的包圍部件“囗”就是“冂+一”,分兩次寫,跟“口”不同。
四、線條性的字序、字距和詞距
字序是字外部的線條性組合順序,是指字在記錄口語的動態使用過程中在書寫時間線條上先后出現的順序,就是從一個字到另一個字的書寫和閱讀順序。字序中會有字距和詞距的問題。有的沒有詞距,例如現代漢字文本。有的詞距和字距重合,例如古代漢字文本。
字的順序可以分成上下方向的豎寫和左右方向的橫寫。豎寫一般從上到下。橫寫又可以分成兩種:現代一般采用從左邊到右邊的順序,古代一般采用從右邊到左邊的順序。日本一家由來自中國大陸的人開辦的商店在降價廣告上寫“本日大賣出”,按照詞式書寫本來的意思是“本日大賣出”。一個中國臺灣顧客仍然按照舊的順序習慣從右邊到左邊閱讀,把它錯誤地讀成了“出賣大日本”。當然,用標準的普通話應該說:“今天大賣出”。
字序的改變對字的內部結構會產生一定影響。漢字中的象形字,有一些開始是“橫躺著”的,例如“車”在甲骨文和金文中有的畫成兩個車輪前后水平放置的樣子,由于受到古代漢字豎寫順序的制約,變成了站立的樣子。有一些是有上下結構和左右結構兩種寫法的異體字,例如“群、裙、峰”等字。這些字在整理規范的過程中,由于受到現代漢字橫寫順序的影響,選擇左右結構作為正體。隨著字序的變化,一些音素字的形體也會發生方向變化。古代希臘字母和拉丁字母開始是從右到左書寫的字序,后來由于變成從左到右,字本身的樣子也倒轉過來。例如拉丁字母“k”和“F”,豎的筆畫原來是在右邊。
字是文字中最小又自由的平面性結構單位。字組是字和字線條性組合起來記錄口語單位多于1個字的文字單位。由于拉丁文字數量非常少,字內部的筆畫也很少,所以沒有部件的平面結構問題。再加上漢字書寫缺少詞距,只有字距,這樣人們很容易錯誤地把英語中被詞距隔離的詞(用1到多個字記錄)和漢語中被字距隔離的字(記錄1個詞或者語素或者音節或者音征)等同起來,于是認為一個英語詞的書寫單位是一個線條性結構的一個“字”,跟漢語平面性結構的字等同,進一步錯誤地認為漢字是平面型文字,英語文字是線條型文字。其實,所有文字的字內部都是平面性結構,字的外部都是線條性結構。
蒙古語文字沒有字距,只有詞距。它在從豎排改橫排書寫的時候,詞內部表示音素的字還是不能變成橫排,而是要保持豎排。它書寫詞的字組因為沒有字距,具有一定平面結構性質,好像一個字。蒙古語的音素字在書寫中雖然沒有字距,但是都是線條性排列的,而不像朝鮮語文字表示音素的部件,是平面性排列,所以蒙古文字可以叫做沒有字距但是實行詞式書寫的音素。朝鮮語文字是音素化的音節文字,就是用1個字記錄一個音節,字內部的部件分別按照上下左右多方位順序對應音素。雖然蒙古語文字的字是在一個方向展開平面,朝鮮語文字是在幾個方向展開平面,但它們都是構成1個不能再分割的平面。這如同“林”和“麻”在線條性自由的基礎上都是最小自由平面,不能再分解。然而“be”雖然也是平面,但不是最小自由平面,因為還可以分解成“b”和“e”兩個平面。因此朝鮮語文字不是一般的音素文字,而是具有音素文字性質的音節文字。
五、版面順序中的行序
行序是行和行的先后順序,是指從一行字到下一行字的書寫和閱讀順序。行序可以分成上下行序和左右行序?,F代文字一般采用上下行序,而且從上到下排列行。古代文字曾經主要采用左右行距,一般從右到左排列。當這種行序在現代文字中為了活躍版面使用的時候,受到現代文字的影響,可能出現從左到右的左右行序。
字序和行序,字距和行距結合起來就形成版面的順序。從版面中字和行的距離來看,一般來說應該保持字距小于行距。如果還有詞距的話,應該保持詞距小于行距大于字距。如果處理不好,就會引起誤會和不統一。例如,我們發現銀行、郵局等用的憑證上的文字有的沒有這種距離區分意識,把漢字按照方格等距離均勻排列,沒有行距和字距的區別。特別是當排列成傳統的豎行,又分上下兩個欄目的時候,由于沒有行與行之間的明確距離,就更加不知道怎么讀了。這種不良習慣主要受對聯要求對齊的影響。例如,當姓名是兩個字的時候一定要在中間空一個字,硬性跟3個字的姓名占有一樣長的空間,如“劉強”。這樣做是毫無道理的,純粹為了跟多數姓名的長短保持一致,但是又沒有使超過3個字的姓名也做到保持3個字長度。標題如果是兩個字,也習慣性地要求在中間空格,甚至空格更多。例如“序言”在作標題的時候因為一行字太少,經常被生硬地隔離成“序言”。表格中這種習慣最明顯,不管詞語多少要求兩頭對齊。好在漢字還沒有實行詞式書寫,否則這種特殊空格不僅破壞書寫規律,而且會跟詞距發生矛盾。
六、版面順序的類型和發展趨勢
版面的順序可以分成5種:
A.[——,——,—,……]字序從左到右橫排,行序從上到下。例如英語、壯語等用的拉丁文字,俄語、東干語等用的斯拉夫文字,印度語、藏語等用的印度文字,漢語等用的漢字。
B.[——,——,—,……]字序從右到左橫排,行序從上到下。例如阿拉伯語、維吾爾語等用的阿拉伯文字,拉丁文字(古代)。
C.[—,—,—,……]字序的上一行從左到右,下一行從右到左,交替進行,形成像牛耕地一樣的隨機順序橫排,行序從上到下。例如古代希臘語等用的文字。
D.[,,|,|]字序從上到下豎排,行序從右到左。例如漢語(古代,保留舊習慣的臺灣、香港等地區的現代)等用的文字。
E.[|,|,,]字序從上到下豎排,行序從左到右。例如蒙古語(內蒙古)、漢語(現代偶爾采用)等用的文字。
總結上面版面順序規律,可以發現:無論字距還是行距,都沒有從下到上的。但是在左右關系上就有3種不同,包括起點是左邊,起點是右邊和左右兩邊交替做起點。古代無論字序還是行序多從右邊到左邊,但是現代多從左邊到右邊。
從拉丁文字、斯拉夫文字、阿拉伯文字、印度文字和漢字5大現代文字家族的情況來看,版面行序的主流已經統一到A和B兩種共同的行序:從上到下。特別是隨著電腦文字信息處理的國際化影響,在電視屏幕上已經非常一致,只有在漢字中為了固定顯示電視劇名稱的時候在左右位置會出現左右關系的行序或者豎行。但是,字序仍然有分歧,雖然牛耕地方式的隨機字序沒有了,但是有左邊起點和右邊起點兩個分支。拉丁文字家族、斯拉夫文字家族、印度文字家族和漢字家族一般采用左邊起點的字序,所以電視臺的臺標一般出現在屏幕的左上角,字幕的動態字序是從左邊到右邊逐漸顯示的順序。只有阿拉伯文字家族的文字一般采用右邊起點的字序,所以電視臺的臺標一般出現在屏幕的右上角,字幕的動態字序是從右邊到左邊逐漸顯示的順序。很明顯,拉丁字母代表和影響的版面順序具有的國際性強。
不屬于這些文字家族的蒙古文難以適應橫排的書寫格式,必要的時候也只好采取特殊的將就措施。例如在人民幣上,為了保持詞的視覺形態位置不變化,只好處理成每個豎行寫一個詞,詞又占有長短非常不一致的高度。在跟橫排文本對照排版的時候,為了實現橫排有整齊一致的高度,又只好把詞打翻90度排列,使詞的頂部在左邊。這樣如果把文本逆時針旋轉90度看,那么就像古代漢語“字序從上到下豎排,行序從右到左”的版面順序了。
文字的版面順序現在多數采用從上到下,從左到右的國際性方式是為了逐漸適應右手書寫文字的習慣,使右手和書寫工具不會擋住視線,方便回顧最新寫的字,而且在毛筆書寫的時候可以等待字跡變干而不被手擦掉。
古代文字的版面順序一般都有一個變化發展過程。例如,希臘文字最初是字從右到左,行從上到下書寫。但是,后來調整了兩次,才進入現代通用方式。希臘人先把它改成了“牛耕地”的方式:一行從右到左,一行從左到右,交替變化。到公元前5~4世紀,才最終確定現行書寫方式。
在漢字早期的甲骨文時期,每個字占有的面積并不相同,筆畫多的字就大,筆畫少的字就小。特殊情況下合起來寫,例如把“十二月”3個字合起來當做一個字寫,有點像造新字,順序也不固定。到了周朝和秦朝使用竹簡,才比較穩定地采用字從上到下,行從右到左的順序。但是這個傳統順序在漢字中堅持了很久,直到19世紀50年代,中國的漢字從西方引進系統的新式標點符號以后,才改成字從左到右,行從上到下的現代通用順序。但是傳統的從上到下的字序在對聯張貼場合完全保留,在其他排版場合為了活躍版面偶爾使用,不過這時的行序有的變通使用從左到右的順序。臺灣等地區還保留古代漢語版面順序。其實最好盡量淘汰傳統順序習慣,因為在新舊版面順序混合使用或者混合理解的時候容易產生誤會,例如在日本商店出現的沒有詞距的“本日大賣出”,如果從右到左讀就出問題了。
漢字家族和受到漢字影響的阿拉伯文字家族的文字都有字從上到下,行從右到左書寫的傳統,例如古代漢字,受到漢字書寫影響的早期朝鮮文字、維吾爾文字、蒙古文字。后來漢字一次性直接從拉丁字母家族借用改進了版面順序,然而其他文字一般不完全改進,雖然采用了從上到下的通用行序,但是還保持自己從右到左的字序。在字序改革上,四川涼山一帶的彝語文字受到漢字書寫改革的影響比較大,原來字序也從右到左,后來經過改革,也采用了從左到右的書寫順序。
七、電子字幕版面順序和頓距
隨著電視、電腦的普及,電子字幕這種新型版面形成新的特色。如果是純粹的字幕,那么這個版面跟黑板一樣,是一個連續地寫和擦的過程,是書面語和口語互相印證的過程,一般無法像書本一樣可以回頭閱讀。但是如果是一個影像屏幕中的字幕,跟黑板又不同。黑板一般全部用來寫文字,黑板的文字顯示的是口語中的重要信息。而電子影像屏幕版面的主體是用來顯示影像的,只有在邊緣,一般在屏幕下邊留一行來顯示文字,形成單行顯示,顯示對話等重要口語信息。如果是雙語言,例如英語和漢語,或者雙文字,例如漢字和拼音對照會用兩行來顯示。如果兩種文字的字序不一樣,在動態字序顯示過程中,會出現從左和右兩個不同角度開始顯示的現象,例如在英語和阿拉伯語對照的字幕中。有時會在空余的邊上顯示在一定時間內比較固定的欄目、電影、電視片名稱。這個名稱如果是漢字還有可能采用豎行排版。出現字幕的時候往往是有足夠時間準備,需要反復使用,需要彌補口語聽覺不足的內容,例如歌唱、影視對話等。純粹的語言節目,例如新聞、娛樂節目出現字幕的情況比較少。
單行字幕顯示可以從起點的邊緣位置顯示,也可以居中顯示。一般省略標點符號,但是英語保留標點符號的多。在用英語和漢語同步翻譯的韓語電視片字幕中,我們發現英語全部保留標點符號,但是在漢語中只有問號、省略號當出現在行的末尾的時候才寫出來,句號、逗號等標點符號都省略了。多數人為了減少麻煩,只出現文字,不提供標點符號。
在這種沒有標點符號的單行顯示中,為了彌補標點符號的損失,會產生一種新的書寫距離,叫作頓距。頓距就是在連續話語中,根據語法結構層次,在一定音節數量長度的話語位置出現的停頓,在書面語中產生的視覺距離。它是比字距和詞距都大的距離。在實行詞式書寫的英語中,字距最小,詞距等于一個字(半角距離),頓距大約等于4個字。在實行字式書寫的漢語中,因為不需要詞距,就用等于英語的詞距(半角距離)的距離或者等于一個漢字的字的距離(全角距離)表示頓距。下面看一組漢語的例子:
(1)我帶著我女兒 我太太
(2)你要是怕死 你走 我去
(3)沒辦法 哎 你們日本人(下一行出現:不是……)
(4)大媽(下一行出現:恩)
(5)快走吧/老大 你一個人危險
(6)快走吧 老大 你一個人危險
每行到底寫多少字受到書寫空間和口語速度的限制。例(1)(2)是根據正??谡Z速度和書寫空間布置的正常句子,分別用半角頓距和全角頓距。例(3)用一行空間沒有把最后一個比較長的句子寫完整。例(4)因為口語對話中有比較長的停頓,所以即使第一行有空間剩余也另外寫一行。例(5)用“/”隔離對話中兩個人說的話。例(6)用普通頓距隔離對話中兩個人說的話。為了提供規范的書面語樣品,提高國民語言素質,我們應該提倡使用標點符號的系統書寫方式。例如:
“快走吧!//老大,你一個人危險!”
在世界各地電視臺字幕中,無論漢字、印度文字、阿拉伯文字,都有在不同類型的文字中夾雜拉丁文字書寫的英語單詞和阿拉伯數字的現象。但是,同樣性質的語言單位的拉丁文字的轉寫,又存在習慣差異。在漢語拼音中姓名分成姓氏和名字兩個詞寫,名字內部的幾個音節連接在一起寫,但是在韓語中音節之間習慣加“-”連接。朝鮮語文字實行詞式書寫,但是中國吉林的“延邊衛視”這個電視臺名稱中用朝鮮語對照的文字,因為受到給漢字注音的習慣影響,一個音節一個音節地對應拼寫成4個單位了。其實應該按照詞拼寫成2個單位。
參考文獻:
[1]戴慶廈等.中國各民族文字與電腦信息處理[M].北京:中央民族學院出版社,1991.
[2]彭澤潤,李葆嘉主編.語言理論(第5版)[M].長沙:中南大學出版社,2009.
[3]王均主編.當代中國的文字改革[M].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1995.
[4][俄羅斯]伊斯特林.文字的產生和發展[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7.
篇4
李昌標:男,1966年3月出生,湖北荊州人,寧波大學外語學院副教授,碩士,英語語言學方向。
摘 要:隨著歷史、社會、文化和政治制度的變遷,美國黑人英語也由最初的種族過渡方言逐漸演變為具備內在系統規律的獨立語言流派。這其中,美國黑人獨特的說唱音樂對于黑人英語的發展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本文將從RAP這種說唱音樂形式入手,探討黑人英語的詞匯特點及其與說唱音樂的關聯性。
關鍵詞:美國黑人英語;俚語;詞匯;說唱音樂
一、 引言
長期以來,黑人群體思想文化長期受到美國主流社會的排斥,這也就使得黑人英語在語音、語調、詞匯和語法上形成了與標準英語相異的規則。而很多語言用法如今已為美國大眾所通用,成為流行口語的一部分。這其中說唱音樂在語言傳播的過程中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
二、 RAP說唱音樂與黑人英語
傳統上,黑人英語是指那些居住在美國南部和其他地區大城市里的、處于社會底層的黑人所講的非標準美國英語。美國黑人英語(African American English)在個別正式文獻中也被叫做非裔美國人白話英語(African American Vernacular English,簡寫作AAVE);非正式的叫法還包括黑人英語(Black English)、黑人白話(Black Vernacular)、黑人英語白話(Black English Vernacular,簡寫作BEV)或者黑人白話英語(Black Vernacular English,簡寫作BVE)。 筆者認為,如果從語言的定義,即以語音為物質外殼,由詞匯和語法兩部分組成的符號系統并能表達出人類的思想,以及語言的特點,即創造性、結構性、意義性、指代性、社會性與個體性(汪榕培,1997:73)這些角度來看的話,美國黑人英語具有明顯的自律性和系統性,說其“種族化”、“劣等”、“低級”顯然帶有歧視偏見且不科學。
在黑人英語的形成、傳播和擴散的過程中,RAP扮演了一個重要且特殊的角色。RAP一詞最早意為“說話”、“交談”。它起源于70年代末紐約貧困黑人聚居區,是Hip-Hop音樂所發展出來的分支。主要特點是以機械或合成特效的節奏為背景,快速而有力地念誦一連串壓韻的詞句。來源之一是迪斯科舞會上唱片DJ為了介紹唱片或舞曲,按著樂曲節奏所插入的串詞。(曹瑤瑤,2007:14)說唱樂從誕生之初就混合著黑人濃厚的政治和社會改造意識,集中反映了當時這一群體對社會的不滿情緒和發展意愿。這種音樂形式的產生,為終日生活在貧民窟里與和犯罪為伍的黑人帶去了逃避殘酷現實世界的一個心理慰藉和發泄渠道。黑人所特有的口音和方言是說唱音樂的精髓和源泉。正是基于此,一些黑人音樂家在RAP的發展過程中把白人搖滾樂里屬于白人的旋律逐漸摒棄,突出了黑人英語的節奏和語言特色,最終造就了RAP。
三、 美國黑人英語詞匯特點
1、語音語調
在說唱音樂的演唱過程中,由于節奏和押韻的需要,歌手常常使用省音或連音的方式達到歌詞與樂譜的最佳組合。因此出現了數量龐大的縮略詞。例如nigga(nigger),muthafucka(montherfucker),holla(hell)等。這些縮略詞多用于表示種族歧視,咒罵或者抱怨的詞匯。而這樣的變化一方面更易于配合歌詞押韻的需要,另一方面滿足了年輕人的娛樂需求,明顯減輕了這類詞匯的粗鄙壓抑之感。
另外,一些助動詞、系動詞、情態動詞、介詞等用于構成語法成分或表示邏輯關系的詞匯也被大面積省略,如should\\would\\could have被省略成了sholda,woulda,cholda。諧音替換也很常見,以字母替換的諸如ks、cks或cs結尾的單詞,多用一個X代替,thanks變為成thanx,checks(現金)也改成chex,此用法成為定則。也有以數字替換的,如for可以直接寫成“4”,但并不常見。最為常見的是字母g的省略,在單詞結尾處時尤為明顯,如nutnin’(nothing)、commin’(coming)等單詞的ing形式。
除了省略和連誦,一些字母的固定搭配在黑人詞匯的變體中已成為定勢。例如一些元音字母O、A,或者字母的組合au,ao,ie,ei,er等。此外,單詞結尾的清輔音常常濁化或者干脆在其后加一元音構成新的音節。久而久之,拼寫上也就以對應發濁輔音或元音的字母取而代之。比如S變為了Z,從kuz(cause),fuz(fuss),wanna(want to),gonna(going to)等詞中可見一斑。
語調上,與標準美語相比,黑人英語語調變化比白人大,經常使用高調甚至假聲是黑人英語的一個特征,而句子中節奏組的劃分也與標準美語有很大區別。(陸國強,1999:67)例如,黑人英語有將重讀音節前移的傾向,例如po`lice -`police,De`troit -`Detroit。而語調會隨著場合的變化而略顯不同。在正式場合中,黑人英語偏好將疑問句讀成降調。在非正式場合中,一些黑人為表示親切友好,也會以平調甚至升調來結束陳述句。一些表示邏輯關系的連接詞也一并省略,直接通過語調表示出來。例如,You goed there,you coulda seehim.( If you went there,you could have seen him.)。
2、詞匯選擇
黑人英語中很多詞匯來源于西非和剛果河流域的部落方言,其詞源大多已不可考。(Wallace,1982:82)很多推斷的說法也不為官方所接受。例如,dig源自沃洛夫語的dgg或dgga一詞,意為“理解/贊賞”(to understand/appreciate)(也有認為它來自于蓋德爾語的dtuig一詞),又如 jazz,tote,bad-mouth,借譯自曼丁哥語。在奴隸貿易發展過程中,黑人發明出皮欽語(pidgin),即兩種或多種語言簡化混合的產物。皮欽語多由于不同語言族群間交流而產生,奴隸貿易正屬于此種情況。典型的一例出現于丹尼爾?笛福的小說《杰克上?!罚–olonel Jack)中:
Kay,massa,you just leave me,me sit here,great fish jump up into da canoe,here he be,massa,fine fish,massa; me den very grad; den me sit very still,until another great fish jump into de canoe; but me fall asleep,massa,and no wake 'til you come…
(譯文:先生,主人,您不用管我,我坐在這,大魚會跳進獨木舟里,它在這,主人,好魚,主人;我然后抓到很多;然后我坐著一動也不動,直到下一條大魚跳進獨木舟;但是我睡著了,主人,直到您來之前我都沒起來……)
(1).“粗口”是黑人用字中的高頻詞匯。例如fuck,它的使用范圍早已不局限于黑人英語,而成為大眾生活用字。此詞也已在很大程度上褪去原來被認為不雅或鄙俗的本義,并且自成一套用法。Fuck一詞最早見于中古英語的fyke,意為“不停地動”。這也就幫助我們理解了一些固定搭配的含義由來,例如fuck up(弄砸),fuck with(胡亂擺弄),fuck off(滾開),fuck around/about(戲弄)等。當然更常出現的是作為代詞,對象可以是任何主觀上感到厭惡或值得抱怨的事物。例如I don’t give a fuck.(I don’t care.)或者僅僅作為插入語,起加重句子語氣或強調的作用,用法同 on earth或the hell,如What theare you gonna do?或How the Fuck she did that?
另有一詞shit,與fuck相似。它的本義為“糞”“屎”,也可喻指可鄙的人或物,還可表“胡扯,欺騙”之意,多見于俚語,例如in the shit(陷入困境),don’t give a shit(不屑一顧)等。其顯著的貶義特征與黑人群體長期受到社會壓制歧視而產生的對政府以及美國社會的仇視情緒有著必然聯系。(張偉友,2004:56)當然也反映出一部分消沉腐化或想要奮起抗爭的精神。
(2).用數字表示某些字眼。由于有些單詞或單詞的一部分和阿拉伯數字發音具有相似之處,遂直接代替,如to用2,for用4,night用9;而Straight之aight部分常用8代表,寫成Str8,形成又有字母又有數字的新英文,這些用法如今更常見于網絡用語。
(3).用字母代替某些字眼。A通常表示最好的,B或C則為差的。如A+意為最好,而反義詞卻為B-Side。See you 簡化為CU,I seek you也縮略為ICQ。在網絡用語中,AFK表示away from keyboard,意為暫時離開。另外,G常用來隱晦地表示gang(幫派)和與性相關的內容。
(4).一些常用意象在黑人英語詞匯中的用法:
a)錢:黑人詞匯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也是變體最為復雜的意象之一。表示抽象意義的錢多用bones表達,worth no bone即表示“一文不值”。還有用日常生活用品表示錢的,如jack,china,bread,dough等。這正好符合了俚語是“廚房的語言”(kitchen’s language)的特征。表示小數額金錢的有chicken feed,small potatoes,peanuts等。而表示大額金錢則用wad,piece或者bunch。此外,由于美元是綠色的,所以green也有了“錢”的意思。
b):錢與在黑人英語詞匯中的關系非常緊密?;旧洗蠖鄶当硎尽板X”的黑人俚語都可以用來直接或間接地表示“”。而為了交易和使用方便,這些表達多以諧音、縮略詞、日常用品名稱的形式出現。表示“大麻”(marijuana)的俚語最多,其家族成員有:boo,cheeba,grass,pot,hemp,hashish,J/jay smoke等。表示“海洛因”(heroin)的俚語也不乏其詞:big H,Big Harry,horse,shit等,而skag jones是指吸海洛因的毒癮。能買到的地方稱為smoke shop或chiba shop。在吸毒后進入恍惚、麻醉狀態就叫做spaced out,get high,blow one’s mind,hopped up,coked,jab up,dopy,甚至出現了一個舊詞新意,把吸食后的“心路歷程體驗”叫做trip。
c)幫派分子:有關幫派分子的內容經常在說唱音樂中被提及。其中有一較為統一的叫法,為O.G.,即Original Gangster,用來指有案底的幫派分子,而沒有案底的則被稱為soldier。幫派的分支稱為set,TTP(Tree Top Piru),而派系之間的爭斗則被表示為set tripping。
d)警察:警察一向被黑人視為眼中釘,因此在表達中對他們的稱呼多帶有輕蔑諷刺的意味。多數人熟知的是cop,在中文中對應的譯名為“條子”或者“捕快”。關于這一詞的來源有兩種說法,一種是警察衣服上的紐扣(copper buttons)或警棍(capper)的簡稱,另一種解釋為cop一詞在黑人俚語中本意為“捉”,后演變成對警察的稱呼。同時,與警察有關的物品也派生出一些表達方式,如panda,roller,lump,cherry,plain等都意為“警車”,其中暗諷其行動緩慢,辦事效率底下的意味明顯。
e)死亡,尸體:黑人英語在關于死亡的表達上都盡量避免直接提及,有的還帶有輕松幽默的感彩。如deep-six,light sb. up,turn to the grave,turn up one’s toes,go out等詞組,都有“死”之意,而cypress hill及six deep feet(指離地面六尺之下的棺材)都是墳墓之意。
f)男女的代稱:一般年輕人多用teens互相稱呼,但也有用homeboy,nabs,多了一層戲謔的感彩。對男性的稱呼,常用的表達有boy,man,bro(brother的縮寫),crew,等。對女性的稱呼則因感彩而復雜得多。其中褒義的有girl,sis(sister的縮寫),doll(嬌小可愛的女性),skirt(性感女性),這些是容易從字面上判斷出含義的。貶義的就多出許多了,比如對妻子的戲稱old hen,one’s old lady,one’s ball and chain(強調對丈夫的管束),而whore,hoe,hook等更為“”之意。(作者單位:寧波大學外語學院)
參考文獻
[1] Zeiger,Arthur. Encyclopedia. [M].New York:Arco Publishing Company,Inc. 1978.
[2] Wallace,M. Teaching Vocabulary.[M]. London:Heinemann. 1982.
[3] 汪榕培、盧曉娟編著.英語詞匯學教程[M]. 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1997.
[4] 陸國強編著.現代英語詞匯學(新版)[M]. 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9.
[5] 張維友編著.英語詞匯學教程[M].武漢: 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4.
[6] 曹瑤瑤. 無形的人 有形的黑人文化.[D].四川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CNKI2007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