爺爺和孫女范文
時間:2023-04-04 19:51:4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爺爺和孫女,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2. 滿月兩字真好寫,幸福快樂很開心;家家戶戶來祝賀,世世代代情意深;朋友送上真摯語,愿你健康平安這一生;更愿寶貝滿月快樂成長。
3. 在大家的期待中,我家的寶寶終于滿月啦,為了記錄寶寶成長的一段經歷,特邀請你來參加滿月宴,觀賞我*寶雜耍能耐,聆聽我*寶歡聲笑語,擁抱我*寶溫軟身體,和我們一起分享這份幸福和喜悅!
4. 喜得貴子心歡笑,滿月酒筵來擺好。歡迎親朋都來到,共賀喜事哈哈笑。我有喜事我開心,邀請你來同分享。你能光臨我高興,喜事連連不間斷。
5. 轉眼間,孩子又滿月了;人生又走上了一個新臺階,快樂永遠在心中存在;送上一句真心話,祝福快樂與平安;只愿甜蜜生活天天有,更愿平安相伴一生。
6. 祝賀寶寶,在爸爸媽媽的汗水辛勞和歡欣快慰中,完成了第一個意義非凡的滿月旅程,愿寶寶以勇氣和聰穎走出未來精彩的每一天!
7. 清爽夏風拂面吹來,吾家公主欣喜而至,幸福快樂彌漫全家,我們特備滿月喜宴,恭請你來參加,希望這次宴席是你最美好的回憶。
8. 茶,有人生的滋味;酒,有心情的體會;過去與未來的交替,迷失的是歲月的相會;不是沒人陪,只怪咖啡喝不夠;路一走就累,雨一碰就碎,只有孩子最珍貴!
篇2
孫女劉姝含已經三歲半了,還在嬰幼園上小班。
有一天,我給她講《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故事。聽完故事后,小孫女眼淚汪汪的,小聲嘟嚕著:“鷸鳥和河蚌太可憐了,怎么被老漁翁捉住吃了呢?”可是第二天,卻見她興沖沖地對我說:“鷸鳥和河蚌相讓了,老漁翁沒捉到鷸鳥,也沒捉到河蚌,傷心地哭了。”我說:“是鷸蚌相爭,它們都被漁翁捉住了。”她堅持說:“不對,是鷸蚌相讓。漁翁什么都沒捉到。我把故事改了。”接著,她繪聲繪色地給我講鷸蚌相讓,漁翁哭泣的故事――
有一天,河蚌在水邊懶洋洋地曬太陽,曬著曬著就睡著了。這時飛過來一只鷸鳥。鷸鳥好長時間沒吃東西了,看見河蚌就想吃它的肉。河蚌緊緊地夾住了鷸鳥的嘴。正在它們相爭不下的時候,走過來一個老漁翁。老漁翁非常高興,想捉住鷸鳥和河蚌。河蚌見老漁翁走近,趕快松開了鷸鳥的嘴,鷸鳥飛到天上去了,河蚌游到河里去了。老漁翁沒捉到鷸鳥,也沒捉到河蚌,傷心地哭了。他又去打漁去了。
孫女講完這個故事,眉飛色舞,非常得意。
難得孫女小小年紀有這樣一顆善心,并且用自己的思維改編了故事,挽救了鷸鳥和河蚌兩顆性命。后來我們爺孫倆做鷸蚌相爭的游戲,她堅持改成鷸蚌相讓,并且讓我扮演老漁翁。當演到鷸鳥飛走,河蚌游到河里的時候,她還一個勁地催我:“你哭啊,哭啊!鷸鳥和河蚌,你什么都沒捉到。”我只好裝著傷心哭泣的樣子,她卻哈哈大笑。
從鷸蚌相爭到鷸蚌相讓,雖然一字之差,卻引起了我深刻的反思:培養教育孩子,不一定拘泥于故事的原文,只要啟發孩子的智力,有利于培養引發孩子積極向善的品質,改編一下,亦無不可。從相爭到相讓,是對待矛盾和問題的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我們就是要教育孩子從小養成善良、寬容的心態,學習化解矛盾、解決沖突的能力,關愛生命,熱愛大自然。我們給孫女還訂閱了《幼兒畫報》、《故事大全》等刊物,買了很多兒童讀物和動物玩具。她根據在幼兒園學到的,在兒童讀物中看到的,經常組織這些動物玩具做游戲,唱歌,跳舞。她有時當導演,有時當老師,有時扮演其中的某個角色,演得活靈活現。這些動物玩具都是她的好朋友。這樣,既復習了她在幼兒園學到的知識,又得到了歡樂,還培養了與小朋友們和睦相處的好習慣。幼兒園的老師對我說:“你的孫女聰明、伶俐,知道得多,能和小朋友們友好相處,熱心幫助別的小朋友,還有組織領導才能呢!”
老泥頭
老泥頭是孫女給爺爺起的綽號。何謂“老泥頭”?孫女煞有介事地解釋說:“老泥頭的意思就是笨、慢、木。”
爸爸、媽媽不解地問:“全家還有比爺爺更聰明的嗎?為何獨獨他是老泥頭?”
孫女仰著小臉,理直氣壯地說:“爺爺年老了,糊涂了,就是笨、慢、木。”
孫女三歲半,聰明伶俐,在幼兒園已經學了不少字,知道不少知識,最拿手的是唱歌、表演節目。爺爺六十歲,讀了一輩子書,作了一輩子文,渾身一股迂腐氣。眼花耳聾,反應呆滯遲鈍。
爺爺是個好脾氣,什么事都依著孫女。爺倆經常在家做游戲、講故事。為啥得了個“老泥頭”的綽號,只有爺爺心里最明白。
猜謎語,明明很簡單的謎語,三次,四次,爺爺總是猜不對。這不是笨嗎?
做游戲,爺爺總是跟不上趟,比孫女慢半拍。這不是慢嗎?
表演節目,爺爺總是演反面人物,不是守株待兔的種田人,就是濫竽充數的南郭先生,或者是葉公,或則是畫蛇添足的,拔苗助長的,既木訥又愚蠢。這不是木嗎?
還有,唱歌總唱不好,畫畫總畫不好,說話發音不準確,常讓孫女糾正,讀故事經常讀錯、掉字、漏字等等。
篇3
——題 記
鐵頭是這樣煉成的
我和孫女很熟,一起吃喝玩樂有好些日子了。她出生以后,節假日的時光大部分我都和她粘在一起。我屬馬,她屬虎,我倆的關系卻一點也不馬虎,小的時候,她就喜歡要我抱,一歲以后,她一見我,就更親熱,一接觸她那親熱勁,我渾身上下就有點酥,這,大概就是天倫之樂吧。
和她混得太熟以后,她的舉動就有點放肆,“六一”那天,我去看她,她一見我,高分貝地大聲喊了一聲“爺爺”之后,就要我陪她玩。玩了一會,她蹦蹦跳跳一屁股坐在我的腿上,然后就用后腦勺使勁地撞我。真不知道不滿兩周歲的她那不怕疼的頭是怎么煉成的。她撞一下我叫一聲“哎喲”,她撞一下我叫一聲“哎喲”。我叫的越歡她撞得越起勁。她怎么會不怕疼?我低頭想看看究竟,猛地,她憋足了勁,又是一頭撞了過來,正好撞到我的牙齒上,疼得不行,她也不笑了,大概用力過猛,她腦袋肯定也很疼。只見她嘴巴一撇,欲哭。我趕緊先捂著嘴“哎喲哎喲”叫了起來,她看了看我,收回了哭狀。姜到底是老的辣,我一裝疼就引起了她的同情,我很得意,心中一陣竊喜,突然,她后退兩步,抬頭,并腿,面向我,右手放在胸前,彎腰90度,一個深鞠躬,兩個深躹躬,再抬頭,一臉的歉意,滿臉的內疚。
看著她的天真,在場的人,沒有一個沒笑。
她會喊爺爺了
情人節那天,小孫女她媽來電話說:“萊萊今天會喊爺爺了。”我很興奮,趕緊拿起手機,盯著一個熟悉的電話號碼,撥了過去:“萊萊好!”
“爺爺——”稍停頓了一下“好!”
“好,好!”拿著手機,我好像喝醉了酒,舌頭有點不利索。
自從小孫女會喊爺爺后,我的耳朵里經常會響起這個詞。小孫女喊爺爺,會根據距離不同,場合不同喊出不同的分貝不同的高音、中音和低音,無論怎么喊,我都會心花怒放。
一次在梅花山,人很多,她跑上了舞臺,我沒跟上她,她站在那兒:“爺爺——爺爺——”那聲音,洪亮,清脆,在山間回蕩,在花中舞蹈,在我的心海蕩漾。
我趕緊跑到她身邊,她笑得比花兒還燦爛,兩個甜甜的小酒窩,灌醉了一舞臺的人。
第一次坐飛機
小孫女第一次坐飛機,她對這個龐然大物有點怕,起飛的時候,她見周圍的人都在系安全帶,一會,都不說話,她也停止了鬧騰,頭緊緊地貼在她外婆的肩膀上,耳朵,認真地在聆聽著周圍的動靜,眼睛,一會睜開,一會又閉上,她在看這個陌生世界,也在思考這個陌生世界。
飛機升上了高空,一切平穩了,機上的氣氛輕松下來了。
小孫女從外婆的肩上滑了下來,在機艙內跳起了“歡快的小燕子”。
一老外用英語問她媽:“小家伙真可愛,幾歲了?”她媽還沒回答,她搶先伸出了兩個指頭:“二”,她媽笑了,她外婆也笑了,機艙里的老外邊笑邊在她面前豎起大拇指:真棒!
小家伙手捏著衣角,低下了頭,有點不好意思。
在公園里拍照
節日,上海中山公園,游人很多。小孫女愛熱鬧,剛才還沒精打采,一進公園,她就來勁了,到處亂跑。
“幸福的花兒迎春開放”……
“我們的生活充滿陽光”……
一群人在那兒唱歌,她拽著她奶奶,要她奶奶去唱歌,她奶奶說不去,我們回家去唱。她看著南來北往的游人,沒人注意她。一個小跑,她跑到花壇邊,“啊——啊——啊——”地喊了起來,她這一喊,把我們給定住了,游人也定住了,周圍的人都看著她。她非常得意,歪頭,側腦,聳肩,嘟嘴,一會擺出個ok,一會兩只手放到頭頂,像四只角,一會又在花叢邊舞蹈。攝影師跟著她,相機翻來轉去,留下了一張張美好的瞬間。
大樹邊,她和阿姨玩躲貓貓,“嘎嘎嘎”銀鈴般的笑聲很悅耳。
“撲通”,她摔跤了,“哇——”她大聲哭了起來,摔得不厲害,我們沒人疼她。在哪兒跌倒在哪兒自己爬起來,哪怕躺一會再起來也不要緊,這是我們的理念。她還在哭,邊哭邊指著自己的嘴。因上火,她的嘴唇起了泡,還有點腫,一副可憐兮兮的相。她外婆看不下去,把她抱了起來。一會,她又離開了外婆的懷抱,向著漫天飛舞的彩色泡泡,望著天上五彩的風箏,一個勁地跑,剛剛摔跤的痛,她早忘了。攝影師還想多拍一點照片,要她笑,她嘴一咧,眼一睜,酒窩是顯出來了,表情比哭還尷尬,不自然擠出來的笑,不自在,不漂亮。
走進大自然
“五一”節那天,和孫女一同走進了大自然,走進了松濤莊園。她比我到得早,我剛到莊園,她就蹭蹭蹭跑了過來,要我抱她。
她一會指著天上的鳥,一會指著林子里的雞,一會指著水塘:“魚——”她想把她先看到的東西一股腦地全告訴我。
和朋友見過面,朋友遞給我一魚竿,叫我去釣魚。
我拿起魚竿,上好魚餌,站在水邊靜觀,只見一些小魚好客地游來游去,小孫女看見自由穿梭的小魚,興奮得像發現新大陸,拍著手咯咯咯地笑,她一笑,魚兒就跑了,我告訴她別笑,魚兒聽到笑聲,會害怕的。她大概聽懂了我的話,一聲不吭地盯著魚竿。
魚漂點了點頭,有情況。我左手食指按住嘴唇,朝孫女“噓”了一聲,告訴她有情況,她弓著腿,彎著腰,兩手叉在腰上,目不轉睛地看著前方。
魚漂下沉了,我使勁一提魚竿,一條青魚釣了起來。小孫女使勁拍著巴掌:“魚!魚!”我把魚提到岸上,她便跑過去要抓魚,魚在岸上活蹦亂跳,孫女也在那手舞足蹈。
一會,我又釣上了一只龍蝦,她又喊:“蝦!蝦!”我把蝦放到她身邊,她看著蝦,小手指摸了一下,又縮了回去,我給她示范抓蝦的動作,她試著抓了抓,看到小蝦爪子一神一張,她趕緊松開了手,看到蝦在地上慢慢地爬,她的臉好生動。
第一次見太爺爺
春節期間,小孫女回到了我的故鄉——江西高安。
篇4
我知道李冬梅的家庭情況后,到她老家找到她爺爺婆婆,向他們介紹了李冬梅的學習和表現情況,希望他們到學校看望一下他們的孫女。她的婆婆問我:“冬梅現在長多高了?”我說:“你們自己到學校看了就知道啊!畢竟,她還是你們的親骨肉呢。”爺爺答應到學校看看。
我事先跟李冬梅講過,也告訴她我要去找她爺爺婆婆,讓他們到學校里來看她。爺爺婆婆到辦公室后,我到教室里把李冬梅叫出來,告訴她爺爺婆婆在辦公室等她。她的臉色突然暗了下來。心情顯得非常復雜。我勸她:“既然爺爺婆婆能到學校來看你,說明他們還是愛你的,還是很想你的。”李冬梅與我一道來到辦公室。她爺爺婆婆一見自己的孫女長這么高了,并且眉清目秀,亭亭玉立,他們站起來喊了一聲“冬梅”,眼淚就撲簌簌流了下來。李冬梅也撲過去,抱著她婆婆就號啕大哭起來,口中不停地喊著:“爺爺婆婆,我好想你們啊,我是你們的孫女啊……”婆婆緊緊摟住孫女,不住地撫摸著她的頭發,爺爺喃喃地說:“孫女,以前是爺爺不對。爺爺錯了,請原諒爺爺……從今以后,你就搬回來住,爺爺婆婆一定好好愛你,再不嫌你了……”
我要了李冬梅爸爸的手機號,撥通了電話,說明了我是誰。她父親一聽我是李冬梅的班主任,立即問起李冬梅的情況。我如實地將李冬梅的情況向她父親談了,并說希望他們夫妻能在春節回家看望自己的女兒。可是李冬梅的父親卻說:“唉,沒時間,車又擠,并且春節期間外面好找事做,想多掙點錢……”
我在電話里毫不客氣地說:“你們掙錢是為了什么?盡管你給你的女兒寄了足夠的錢,讓她的生活在物質上得到了保障,但你是否知道這十多年來,你女兒真正缺少的是什么,她每天是否都快樂……對了。你的父母今天也到學校來看李冬梅了……”說到這里,我把電話遞給他父親,讓他給兒子說。
篇5
讀者我的外孫女今年12歲,上小學六年級。她父母長期在國外工作,她3歲起就跟我們住在一起。前天我給她收拾屋子,無意中發現一封她寫給男孩子的信,信不長,字里行間都在說愛。眼下雖說早戀不新鮮了,但發生在自己孩子身上還是很著急;再者,我一個做姥姥的,萬一孩子出點問題,也不好向孩子父母交代。我該怎么辦,這件事要不要跟她媽媽說?
蘇醒一般來說,孩子更容易跟老人溝通,所以您先別急。這么做:對外孫女的早戀佯裝不知,關于情書的事也別問;在生活中多關心她,和她做朋友,爭取她對您的信任。小孩子都憋不住事,只要她信任您,不用您問,她自會把秘密告訴您。那時您再對她說:
1. 你能喜歡異性也被異性喜歡,姥姥為你高興,說明你長大了。
這么說首先承認了孩子的成長,是引導她走出早戀的前提。
2. 處在眼下的競爭社會,你的年齡正是學本領的時候。
告訴孩子,這個年齡段最重要的是學習,教給她理性思維。
3. 你是姥姥的外孫女,姥姥相信你錯不了。再遇到這類問題,希望你能把姥姥當作朋友,那是姥姥的榮幸。
這么說,既維護了孩子的自尊,也給了她一個釋放的出口。當她不再感到家長的壓力時,才會更愿意跟大人溝通,不背著家長做事。
4. 這件事要不要跟你媽媽說,姥姥聽你的。你要不想說,姥姥一定給你保密。
這件事如果您答應外孫女不告訴她媽媽,就一定要守信譽,這樣才能贏得孩子的信任。有一天當她自己把早戀的事告訴媽媽時,她才能感到做人的尊嚴和成長的快樂。
當然,也有些孩子很有“主心骨”,即使您付出再多的努力,她也不會吐露秘密。那就請您佯裝不知,不妨悄悄觀察勢態,如生活、學習沒有明顯的異常變化,說明她能夠自己處理好;如果孩子確實受到影響,再委婉地按照上面的道理引導她。
總之,有了平等的信任,孩子的早戀才好自然化解,她也會在這個過程中走向成熟。
他給前妻經濟援助,我想不通
讀者我倆都是老齡準再婚者,以前都有過婚姻。他離婚三年了,我倆也好了兩年。可我發現,他仍和前妻有來往,前不久還給了她經濟援助。我問他為什么這么做,他說即使離婚了,也還是朋友,朋友有困難不能不幫助。我承認他說得有理,可心里還是不舒服。這算什么嘛,你要對她有感情,何必離婚?你這么幫她,就不怕傷害我?我想不通。
蘇醒 看來他是個有情有義的人,您要和他好,就要接受他的情義。不妨這么想:“他對前妻都那么仁義,要是真愛我,也差不到哪兒去”。也因此,您想讓他對您好,不能靠排斥他人,只能靠您自己的吸引。對他給前妻經濟援助的事您不必太在意,他前妻要真有困難,您也該助一臂之力。他倆要真好,您擋也擋不住;更何況他只把前妻當朋友,而且沒有瞞著您給她援助,這也表明了他的胸懷和對您的信任。所以,您大可不必為此煩惱。一來您和他都有過前史,且人到老年,感情要有更多的包容;二來對于人生的過來人,也當有大愛之心才對;至于女人的嫉妒,玩笑中一表醋意足矣。您說呢?
爸爸過世后爺爺怪怪的
篇6
荊門市沙洋縣官當鎮高橋小學六年級金文靜
指導教師陳繼榮
爺爺,您的乖孫女兒對您說,在您的親切呵護下,我已經漸漸長大了,已經是一名小學畢業生了。每當我看到您臉上那般的皺紋,頭上那花白的頭發時,我的心中總是涌動著萬千般情感。
爺爺,我深深地記得,幾年前,在我還不滿三歲的時候,因爸爸媽媽常年在外打工,您和奶奶又要忙于農活,我就被送進了幼兒園。每天早晨,您天不亮就起床為我準備可口的飯菜,然后騎著摩托車送我上學。每當我走進幼兒園在與您分別的那一刻,我總是哭個不停,并拉住您的衣角不肯放手。您為了哄我不哭,總是笑著說:“乖,文文不哭,爺爺從今兒個起每天給你講故事。早上一個,晚上一個。”最愛聽故事的我立刻就再不哭了。
于是,每天早晨,我總是要您給我講一個故事后才肯上學,至今,我還清清楚楚地記得,什么“放羊的孩子”呀,“小貓釣魚”啦……等等。為了聽您晚上再講故事,于是我每天上學到校后就很少哭了。爺爺,您的故事好像永遠也講不完。
后來,在我慢慢懂事后才知道,爺爺,您為了給我講故事,每天堅持在看您并不愛看的兒童動畫片和兒童連環畫冊。爺爺,您說,還有什么愛比您這種愛更為偉大的?
爺爺,孫女兒我還清清楚楚地記得,那是在我讀學前中班的時候。有一回我因不小心尿濕了褲子,那正值深秋時節,天氣比較寒冷,老師把我放在暖烘烘的被窩里并打電話向您說明了情況。當您聽到這一情況后,迅速趕到了學校,您麻利地給我換上干凈的褲子,又生怕我感冒了,于是把我的小腳放到了您溫暖的懷里。慢慢地,我一雙冰冷的小腳就這樣被您焐熱了。爺爺,您那溫暖的胸懷就像冬天里的一團火!
爺爺,您還記得嗎?小時候,爸爸媽媽常年打工不在家,我膽子又特別的小,晚上,我總是要您陪我睡,因為您心里有講不完的故事,都是我最愛聽的故事。睡覺的時候,我總是愛掀被子,為了照顧我的睡眠,您不知熬了多少個夜。
篇7
2012年2月10號,正月十九。我的姥姥走完了她人生的道路,永遠的離開了我!我卻不能去看您最后一眼,對不起……姥姥您一路走好!
從我開始記事的時候,爺爺奶奶相繼離開了我,當時的我還不明白親人離開我的那種痛,只是看姑姑和媽媽在哭,我也就哭了。似乎我還沒有長大,當時我也就10歲!不懂得親人離開的感覺!這一次又是姥姥去世了,我明白了那種痛。看著媽媽哭的那么傷心,我卻無能為力!我明白,女兒沒有了媽媽,這是多么痛心的事啊!
即便媽媽已經當了奶奶,但媽媽在姥姥那里也只是個女兒,可現在呢!媽媽的父母都不在了,她也會像個孩子一樣哭泣的。
姥姥今年已經87歲了,養育了五個兒女(兩個兒子,三個女兒)。第三輩是四個孫子,兩個孫女,三個外孫子,四個外孫女,共十三個。第四輩現在是八個,已經四世同堂了!
我從小就沒有見過姥爺,更別說他對我的疼愛了,那更是求之不能的。在我記事時姥姥也沒有照顧過我,也不能怪他們,畢竟我們的家離的距離太遠了,媽媽每年見到姥姥的次數也是有限的。所以我不懂什么是姥姥姥爺的疼愛!
爺爺給我記憶最深刻的事就是他給我撥瓜子吃,我坐在他的懷里,奶奶在對面看著我們,當時爺爺奶奶的年紀已經很大了。有關爺爺奶奶的事很少很少,因為我一直是媽媽帶大的,當時爸爸媽媽出來闖事業,便不能經常和爺爺奶奶在一起,以至于我并不懂什么是爺爺奶奶的疼愛。
如果有來生,我希望經常在爺爺奶奶姥姥姥爺身邊,讓我也嘗嘗當個小孩子的感覺;讓我也嘗嘗經常喊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的滋味;讓我也嘗嘗在媽媽打我時,我躲在他們老人身后被保護的感覺;讓我也嘗嘗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給我零花錢時的喜悅;讓我在爺爺奶奶身邊吃回飯,讓我在姥姥姥爺身邊吃回飯;讓我在爺爺奶奶中間飽飽的睡上一覺,第二天一睜眼就是奶奶慈祥的笑容;一切的一切我都要等到下輩子了!
篇8
尋尋覓覓,反反復復。我們一直在向前追趕著,追悔重重錯過的美,可又有誰知曉,遠去的回憶,便再也尋不回了。
——題記
十三年了,我追趕著錯位的時光,緬懷著曾經的種種,希望一切都會回到原點,那個最初的美好,像繁星般點綴在歲月的天空上,靜謐的夜晚,安靜的訴說。讓一次次的靈魂寂寥消失不見,讓最美的瞬間成為永恒。多么希望,多么渴望,多么期待,但是很可惜,還是錯過了,成為了過錯。
從前的我,厭倦鄉村氣息,每次回老家,我都極不情愿地跟著,爺爺每次都會和我聊天,他知道我不喜歡在那里,所以便順著我的意愿走,他會告訴我一些俗世奇人,每次都講得津津有味,栩栩如生,仿佛把那些描述的人物搬到了我的面前,供我觀賞,極具幽默色彩的逗我開心。我聽不下去時,他便會跟我講政府對他們的補貼政策,還說不用我父母擔心。可是不論他怎么講,我都不會開心,因為我討厭農村的一切,包括農村人。我總是認為他們庸俗,整天像白癡一樣的干農活,卻沒有好的出路,總認為他們低賤,比不上我們城市人,至于那些老人們,更是惹人厭煩。至少在那件事之前我是這么認為的。
那時候,是一月,梅花在一夜之間,攻占了所有的土地。花,接受凋零,明年還會生長,但是今年的花瓣,卻再也不存在了,唯一的花兒謝了,恐怕也就再也回不來了。縱使付出全部,人去不復返,就像梅花般悲哀,凋謝了,就再也找不出和它一樣的了。
篇9
爺爺圍著圍裙,在廚房忙碌著。旁邊還有幾個他的孫子孫女做他的助手,那幾個孫子孫女中就有我。爺爺是十里八鄉的名廚,做得一手好菜,以前領導來我們村下鄉,村長總請爺爺去做菜。
爺爺為了過好端午節,總是準備很長時間。農村里粽葉是不用買的,都是自己找。端午節前的幾個月爺爺就吩咐我們幾個孫子孫女在空閑時去河邊、山坡上剪回來粽葉,還說要剪大張的葉子,而且不能把葉子剪爛,我們姊妹幾個小心翼翼的把粽葉剪下來,回去交給爺爺,堂哥剪的葉子大張,比較完整,總得到爺爺的夸獎。爺爺又像寶貝一樣的把粽葉一張一張整齊的曬在簸箕里,又警告我們:“不許亂翻!”。晾曬干了妥當的收起來。為了粽葉我們有空就到處找,有時手還被刀子割傷了,有時身上搞得癢癢的,有時還會招來一頓責罵。記得有一次,我們和一位老奶奶搶粽葉,她年紀大了,自然搶不過我們,她好一頓臭罵我們。粽葉的數量要剪到爺爺說夠了才行。零零總總大約要剪一籃子,爺爺說端午節時包的粽子,村里的親朋好友都要送到。
端午節的前一天,爺爺就忙活開了,淘洗糯米,挑選大棗,剝花生米,燒洗火腿,把幾個月前晾曬干的粽葉煮一遍,在用水泡起來。每一道工序必定親自動手,我們幾個孫子孫女在一邊等待爺爺的吩咐,爺爺不時的喊道:拿個盆子,拎一桶水……爺爺在指揮我們,要忙活大半天。
端午節當天,天麻麻亮,爺爺咳嗽幾聲,起床了,開始了一天的忙碌。他開始生火,我們也陸續起床。爺爺叫我們把昨天準備好的東西,一股腦的搬在大桌子上放起,找來繩子、剪子開始指導我們包粽子。爺爺制作的粽子每年都是兩種口味,咸味和甜的,咸味的就只裝一點兒火腿肉,甜味的一個粽子放一個大棗,兩粒花生米,三四粒葡萄干。爺爺教我們折疊粽葉,系繩子,我們幾個小孩認真的學起來,我們雖是爺爺手把手教的“徒弟”,但沒一個人包的粽子樣子有爺爺的好看,爺爺還總是夸我,說我包的比堂哥、堂姐、妹妹他們包的好看,他們還不服氣,說爺爺偏心眼。
在一陣歡聲笑語中,粽子已經像小山一樣堆了兩盆。這些粽子奇形怪狀,爺爺還一個勁的說:“包得好”。爺爺把粽子按照口味蒸在大蒸籠里,我們就在灶膛里使勁的加柴燒火,把火燒得旺旺的,希望可口的粽子快些熟。炎炎夏日,再又燒柴,往往是汗流浹背,可沒一個人離開粽子的視線,心里想的,眼里看的都是粽子。
又一陣歡聲笑語,爺爺宣布——粽子熟了!大堂哥總是第一個跳起來忙去摘蒸籠蓋子,搶粽子吃,好幾次還燙著手。蒸籠一打開,一股清香的粽葉味和著糯米的香味撲鼻而來,那味道聞起來比吃起來香。
粽子熟了,爺爺先給我們解饞。吃完了,爺爺又要我們挨家給親朋好友送粽子,我們姊妹全派上用場,爺爺按照人數多少,分好粽子,讓我們去送。去到別人家時,還叫我們說:“這是我爺爺親手包的粽子,請你們嘗嘗”,臨走時爺爺還叮囑一定要說這句話。我當時還小,不知道爺爺為什么要叮囑好幾遍,嘴上答應:好,心里想:真煩。
去送粽子是件令人高興的事,每去一家他們都會給我們一些瓜子、水果糖之類吃的東西,對于孩子,自然是高興的。連蹦帶跳送了一家又一家,每一家他們都會說同樣的話:“回家后,告訴你爺爺,多謝他老人家還想著我們”,當時我十分不解,送來送去真麻煩,爺爺總是說:“你們還小,不懂,你們照做就是了”。
這樣忙碌而快樂的端午節,一直持續到我讀完小學六年級。讀初一時,我到一個離家遠的學校讀書去了,堂哥、堂姐們有的到異地求學了,有的也和我一樣到離家遠的學校讀書去了。后來爺爺說他年歲大了,70多了,勞累不動了,他的孫子孫女大多傳承了他的手藝,讓他們各家自己包吧。熱鬧而忙碌的端午節在我們的生活中劃上了句號。
一年以后。
爺爺在一個炎炎的夏日,離我們而去,拋下我們回歸大自然。我記得那是端午節后十天左右。我從學校回到家,爺爺已經平靜的躺在棺木中,像他平時熟睡的樣子,我輕聲喊了幾聲,爺爺已經聽不見了。
多年以后,我們都長大成人了。
如今我明白了爺爺為什么要在端午節給親朋好友送親手包的粽子。他的心里裝著太多的親情友情,親情友情讓他無法割舍。爺爺教兒孫們包粽子是想讓兒孫們傳承中華傳統節日的文化。
后來我們姊妹幾個,如果端午節在家團聚,都要親自動手包粽子,包粽子時總提起爺爺教我們包粽子的事,這些事說了一遍又一遍,永遠有滋有味。仿佛爺爺還在跟兒孫們歡聲笑語的包奇形怪狀的粽子。
篇10
慈溪市橫河實驗小學三(2)班胡瓊文
自從爺爺出了車禍之后,廠里不再讓他做了。因此,他整天呆在家里,板著臉。想想以前,爺爺像個老頑童。一天到晚嘻嘻哈哈,不知道愁是什么滋味。可如今這個樣子,真讓我們全家擔心呀。
看著爺爺這么不開心,我難過極了,怎么辦呢?于是,我偷偷召集爸媽開了個家庭會議。會上,我們一致決定輪流陪爺爺,逗他開心。首先是我去陪爺爺,接到任務后,我馬上削了兩個梨去爺爺家,逗他開心。一進門,便看見爺爺又悶悶不樂地坐在那里發呆。我立刻眉開眼笑地迎了上去,說:“爺爺,你怎么又不高興了,來吃個梨吧。這個大的給你,我吃小的。”一邊說,一邊把大的梨給爺爺。爺爺忙推開大的,順手來拿小的,還說:“你吃大的吧,我吃小的就夠了!”“不行,你想讓我當壞孫女嗎?”我故意不高興地說。爺爺急了,趕緊說:“我怎么能讓我的乖孫女做壞孩子呢!只是我喜歡吃小的。”我搖搖頭說:“你聽我講個故事吧!”于是,爺爺點點頭。我就給他講了一個孔融讓梨的故事,爺爺聽了之后,就拿起那個大梨,笑容滿面地說:“好,我吃!我孫女也是小孔融。”看著爺爺那久違的笑容又掛在臉上,我心里樂滋滋的。
看著爺爺吃得津津有味的樣子,好像那梨頭特別好吃。我看了也異常開心,我一開心,話也多了。于是就和爺爺聊了起來,聊著,聊著,我發現爺爺非常喜愛越劇,而且他對越劇也挺內行。一邊說一邊還比劃著。一招一式,有板有眼,并且越說越精神,我從沒見過爺爺這么開心。
看到爺爺這么愛越劇,我就向爸爸媽媽提議幫爺爺買些越劇帶子給他欣賞,這樣他可能不覺得悶了。第二天一大早,我就跟爸爸到音像店里去買帶子。聽說爺爺喜歡聽一些老的越劇,比如像《梁祝》、《血手印》等,這一類的越劇。因此我們仔細而耐心地挑選,可惜老越劇實在太少了,我們一連跑了三四家音像店都沒有找到一盤爺爺喜歡看的越劇。正當我有點泄氣時,無意中在一家音像店里找到了四五盤帶子。我欣喜若狂,又喊又叫,旁邊的人都莫名其妙地看著我。可我不管這些,還是自顧自的開心。跑了一個上午,總算找到了幾盤帶子,怎能不開心呢?可是高興過后,再看看手中的帶子,好像實在太少了。怎么辦呢?我想既然能在這里找到,別的店一定也有。于是我跟爸爸說:“我們再去其他音像店找找吧,或許也有。”爸爸說:“好的,我們吃了飯再去。”我說:“不,先去找。”雖然我肚子很餓了,但我還是堅持先去找越劇帶子,爸爸拗不過我,也只好跟著去。因而我們又跑了好幾家音像店,跑得我是又餓又渴,兩腿發軟,汗流浹背。也不知道跑了多少家店,我想大概跑遍了整個慈溪吧。不過累是累,可收獲也不少。你看,爸爸手上那兩大袋滿滿的帶子就知道已經很多。看著那兩大袋帶子,想著爺爺看到帶子時,臉上露出燦爛的微笑,心里有種說不出的快樂。
回到家后,我迫不及待地將帶子統統給了爺爺。告訴他這是我們送給他的,希望他能喜歡。而且里面不僅有滑稽越劇,傳統越劇,還有越劇相聲呢。爺爺聽了非常高興,直夸我是個知他心事的好孫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