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城市建設范文
時間:2023-04-10 08:51:1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文明城市建設,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廣大居民朋友們:
全國文明城市是綜合評價一個地方經濟發展水平、社會文明程度最高層次的榮譽稱號,是最具影響力和含金量的城市品牌。20xx年是我鎮創城工作的攻堅之年,作為新驛鎮的一員,我們責任重大、使命光榮。“共駐一方熱土、共建美好家園”,新驛鎮的每位居民都是主人翁,是創城工作的主要實踐者和受益者。在此,我們向廣大居民發出如下倡議:
一、弘揚文明風尚。講文明、樹新風,你我共同參與。積極踐行“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力弘揚“學習雷鋒、奉獻他人、提升自己”的志愿服務理念,積極參加各類社會公益活動。努力錘煉良好的個人品格,誠實守信、勤儉節約,善待他人、嚴于律已,積極爭當文明有禮的新驛人。
二、愛護公共環境。我文明,新驛文明;我美麗,新驛美麗。在日常生活中,遵守市民文明守則、自覺規范個人行為,不亂扔果皮紙屑、不亂扔亂倒垃圾、不隨地吐痰,及時勸阻和制止不文明現象,共同監督城市管理、維護城市文明形象。
三、遵守社會公德。文明有聲,時時處處彰顯市民素質。注意語言文明、談吐文雅,公共場所不吸煙、不喧嘩,文明觀看各類演出、比賽,友善對待外來人員,熱情回答陌生人的詢問,爭做語言文明的模范。主動關心關愛未成年人,不向未成年人出售煙酒,不允許未成年人進網吧上網,共同營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長良好環境。
四、文明禮貌出行。文明每一步,快樂每一天。嚴格遵守交通法律法規,杜絕酒后駕車違法行為;排隊候車、依次上下車,公交車上主動為老弱病殘孕及懷抱嬰兒者讓座。外出旅游特別是出境游時,遵守秩序、注意言行、謙虛禮貌,不大聲喧嘩、不排隊加塞、不亂涂亂畫,體現中國人良好的文明素養。
尊敬的居民朋友們,講文明話、辦文明事、做文明人、建文明城,我們義不容辭!讓我們攜手并肩,舉全鎮之力、集全鎮之智,發揚“創城”精神,積極投身到創建活動中來,為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做出自己的貢獻,使我們的城市更美麗、社會更和諧、人民更幸福!
齊努力,共創城
創城工作需要我們每一個人的努力。手牽手創建城市文明,心連心打造魅力新驛。大力加強文化建設,不斷提高全社會文明素,是我們追求的目標。
作為新驛人,應努力做到一言一行樹形象,一舉一動見文明。大家共同努力,說文明話,辦文明事做文明人,建文明城。
讓我們共同努力
為了美麗新驛 發揚“創城”精神
共建美麗家園
文明城市建設倡議書二
親愛的市民朋友們:
當前,汕頭正處于創文迎檢的關鍵時期,共同維護來之不易的創文成果,是每一位汕頭人義不容辭的責任。您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代表著汕頭的文明形象。為此,我們倡議:
一、請您自覺當好公共場所的文明守護者。請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注意著裝得體、言語文明,不大聲喧嘩,不亂扔垃圾,不隨地吐痰,不亂貼亂畫、亂張亂掛,不破壞公共設施,不隨意摘采花木、踩踏草坪。
二、請您自覺當好家庭社區的文明踐行者。鄰里之間和睦相處、互幫互助。客人到訪笑臉相迎、著裝得體。在保持家居整潔的同時,請維護門前及周邊衛生,不圖自家方便而隨意亂倒垃圾、高空拋物。
三、請您自覺當好交通秩序的文明維護者。不亂穿馬路、不闖紅燈。不違章行車、停車,堅決拒絕車窗拋物。公共交通運營車輛請熱情待客不拒載,市民乘客請候車排隊不爭先。請主動關愛老、弱、病、殘、孕及懷抱嬰兒者,親切友善對待每一位關心汕頭創文的外來客人。
四、請您自覺當好誠信有禮的文明經營者。堅持文明從業、文明服務,做到語言文明,禮貌待客。保持店面、攤位整潔衛生,明碼標價,誠信經營。請落實“門前三包”,不出室經營、違章占道,更不能將垃圾雜物等拋灑在人行道、綠化帶上。
五、請您自覺當好城市形象的文明點贊者。創文無小事,您的熱情參與,都將為我們的城市文明增色生輝。請積極參與志愿行動,為建設文明汕頭奉獻愛心、貢獻力量。請以最美的笑容、最佳的作答,積極為汕頭創文點贊,為家鄉文明代言。
親愛的市民朋友們,平凡之中見精神,細微之處顯文明。讓我們攜起手來,以主人翁的使命感和責任感,說文明話,辦文明事,做文明人,共建文明汕頭,爭當文明汕頭人!
汕頭市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辦公室
20xx年12月12日
文明城市建設倡議書三
廣大市民朋友們: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風骨與靈魂。提高文明程度、共建美好安陽是廣大市民的共同心愿;全力維護城市形象,為文明城市創建增光添彩,是我們每一個市民義不容辭的責任。在此,我們向全體市民發出如下倡議:
一、關心支持,爭做創建文明城市的宣傳者
創建文明城市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更離不開廣大市民朋友的參與支持。廣大市民朋友要人人知曉文明城市創建活動,認真閱讀市民文明手冊,積極配合調查問卷,以主人翁的姿態當好文明使者,積極宣傳文明創建的重要意義,傳播文明,引領風尚,力爭形成家喻戶曉、人人參與、個個奉獻的濃厚氛圍。
二、遵德守禮,爭做創建文明城市的踐行者
文明見于細節,文明貴在堅持。我們要自覺做到:文明在儀表,公共場所著裝整潔得體;文明在口中,不說粗話臟話,不隨地吐痰,不酗酒鬧事;文明在手上,不亂扔垃圾,不亂貼亂畫,不損壞公物;文明在習俗,婚喪嫁娶不大操大辦,不搞封建迷信活動;文明在旅游,安全排隊出行,文明禮貌交流,不亂刻亂畫;文明在出行,遵守交通法規,不闖紅燈,不亂穿馬路,做到行走有道、乘車有序、坐車有禮;文明在居住,不在樓道亂擺亂放,不侵占消防通道等公共設施,不在小區院內私搭亂建,愛護小區公共設施。
三、熱心公益,爭做創建文明城市的志愿者
要大力弘揚“學習雷鋒、奉獻他人、提升自己”的志愿服務理念和“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服務精神,積極參與到“關愛社會、關愛他人、關愛自然”的志愿服務等各種公益活動中,促進形成全社會愛心如潮、愛心涌動、關愛他人、同享幸福、共同進步的良好風尚。
市民朋友們,您的每一份努力,都會使我們的城市更加文明;您的每一份辛勞,都會為我們的城市增光添彩;您的每一份熱情,都會喚起更多人的文明意識和責任意識。讓我們迅速行動起來,積極響應市委、市政府的號召,以滿腔的熱情,認真的態度,積極的行動,為創建全國文明城市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文明城市建設倡議書四
廣大市民朋友們:
全國文明城市是體現一個城市文明程度、綜合實力和整體水平的最高綜合性榮譽,是最有價值的無形資產和最珍貴的城市品牌。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建設省級文明新區,是全區今后三年的奮斗目標。全力維護定陶文明城市形象,為文明城市創建增光添彩,是我們每位市民義不容辭的責任。在此,我們向全體市民發出如下倡議:
一、規范個人言行,爭做文明市民
自覺踐行“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24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我做起,修身律己,不斷增強文明意識和參與文明城市創建的自覺性;從身邊小事做起,及時勸阻身邊有悖公德、有損形象的不文明言行,用文明的行為感染他人,用文明的方式影響他人。
二、改善城市環境,共建美好家園
積極行動起來,自覺做到愛護市容,不亂貼亂畫,不亂寫亂涂,不亂掛亂曬;維護城市衛生,不亂扔亂倒,不隨地吐痰,不隨地便溺;保持庭院清潔,不亂堆亂擺、污染環境;積極參加綠化美化凈化環境活動,大力整治環境衛生,全面改善城市面貌,努力創造整潔優美、和諧有序的城市環境。
三、維護公共秩序,提升公共文明
自覺維護公共場所秩序,愛護公共設施。堅決摒棄亂闖紅燈、亂停亂放、亂穿馬路、翻越護欄、車窗拋物等不文明行為,形成文明禮讓的社會秩序和井然有序的交通秩序,創造安全、暢通、文明的交通環境。積極參加愛護公物行動,保護、維修街道、廣場、園林公用設施,監督和舉報損壞公物現象。
四、擦亮窗口形象,樹立行業新風
金融、交通、衛生、通信等公共服務行業和餐飲服務行業等窗口行業,要以“塑文明行業形象、樹文明服務品牌”為主題,深入開展創建優質文明服務品牌活動,做到語言規范、熱情周到;自覺遵守社會主義職業道德和商業道德,依法經營、公平競爭,共同維護良好的市場秩序。
五、深化志愿服務,促進社會和諧
大力弘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服務精神,踴躍加入到志愿者的行列,自覺投身到創建文明城市中去,積極參加文明城市創建各項社會公益活動,促進全社會愛心如潮、愛心涌動、關愛他人、同享幸福、共同進步,為培育文明和諧、積極向上的社會風尚貢獻力量。
文明創建路,定陶新征程,我為定陶而驕傲,定陶因我而精彩。廣大市民朋友們,讓我們共同攜起手來,迅速行動起來,從現在做起,從身邊小事做起,積極投身到爭創全國文明城市活動中來,用奉獻和激情奏響文明定陶的和諧樂章,讓我們城市更文明,讓我們生活更美好!
菏澤市定陶區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
文明城市建設倡議書五
尊敬的市民朋友們: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養犬的市民朋友也逐漸增多。犬是人類忠實的朋友,它們活潑可愛,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很多快樂,但如果不對它們加以約束和管理,就會帶來噪音、污染、傷人等諸多社會問題。養犬行為反映了市民的文明素質和城市的文明程度。為了建設優美和諧的城市環境,讓我們的生活更溫馨、環境更美好,我們向廣大市民朋友發出如下倡議:
一、遵守法規,依法養犬。請自覺遵守《昆明市養犬管理條例》,依法主動辦理養犬登記和安全免疫手續,不違規飼養烈性犬、大型犬,不虐待、遺棄犬只,不在非法交易場所交易犬只,自覺接受養犬管理部門的管理。
二、加強管理,安全養犬。外出遛犬時請為犬只束上犬鏈,由成年人牽領,主動避讓他人,避免犬只近距離接觸兒童、老人、孕婦等人群,避免傷人、打斗等意外發生。不攜犬進入機關、醫院、學校、體育場館、影劇院、餐飲服務等公共場所,不攜犬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攜犬乘坐出租車時應征得駕駛人同意。犬只不慎咬傷他人時,養犬人應主動送傷者到醫療機構救治。
三、愛護環境,衛生養犬。外出遛犬時請隨身攜帶衛生紙、鏟子、紙袋等物品,及時清理犬只糞便,不攜犬或放任犬只踐踏生活小區、休閑場所等公共草地花圃,維護潔凈優美的城市衛生環境。要按照犬類防疫的有關規定,做好疫病預防,定期為犬只注射狂犬病疫苗和其他疫苗,定期為犬只進行健康檢查,防止人畜共患傳染疾病發生。
四、尊重他人,文明養犬。要注重鄰里和諧,體諒他人感受,防止養犬侵擾他人正常生活,避免發生矛盾糾紛。要加強犬只訓練,培養犬只保持安靜的好習慣,特別是在早、中、晚居民正常休息時段,要盡量避免犬只在生活區內狂吠,防止擾民現象發生。
篇2
永川區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已有一定的基礎,但與經濟社會發展對水資源開發利用的需求、國家治水新思路對開發治理的要求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1.1涉水事務管理基礎仍較薄弱,水務一體化管理體系急需完善
永川區水務一體化起步較晚,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時,仍然存在一些問題,涉水管理體制尚未徹底理順,供水、用水、排水、凈水各個環節缺乏有效銜接機制,且各項體制改革的配套措施尚未完全落實,對水資源節約保護的經濟調控能力較弱。水利建設管理投入不足且投資融資結構較為單一,水利建設主要依靠國家投資,地方配套資金落實困難。水利專業技術人員緊缺,水利科研投入不足,科技推廣體系不完善。全區水文預報及水質監測設備不夠完善,水利信息化水平不高,水利現代化步伐較慢。
1.2水環境問題依然嚴峻,截污
控污治污任務繁重目前永川區污水處理設施建設仍不夠完善,城區污水處理廠的處理能力已不能滿足需要,部分場鎮集中式污水處理設施也需要加大建設力度。老城區河道雨污分流不徹底,目前已完成沿河污水干管的鋪設,但二、三級污水管網配套尚未完善,城區截污不徹底,對自然水環境產生一定干擾,特別是枯水期水質較差。此外,局部地區由于農業種植、漁業養殖等人為活動帶來的面源污染問題較為嚴重,但對其防控仍處于起步階段。
1.3水生態保護工作仍需推進,水生態系統修復工作亟需加強
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及人口增加,加之地理地貌影響,城區河道生態破壞嚴重,生態基流無法保障,導致自凈能力降低,棲息地破碎化,生態環境退化,河流健康受到嚴重威脅,加之現有植被種類較為單一,難以形成生物群落,生物多樣性受到嚴重威脅,許多野生動植物瀕臨滅絕。此外,部分地區水土流失嚴重,無序開發破壞生態環境的現象尚未得到根本遏制,現狀水土流失治理程度和水平遠遠不夠,加之傳統農業活動對土地的過度開墾,造成了水土流失進一步加重,其治理形勢依然嚴峻。
2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主要實施內容
2.1實施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建設
加強“三條紅線”管理,著力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健全和完善全區“三條紅線”指標體系,嚴格控制用水總量,遏制不合理的新增取水;嚴格用水效率控制,深入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嚴格入河湖排污總量控制,加強水功能區和入河湖排污口監督管理。同時還要注意建立最嚴格水資源管理考核制度,水行政主管部門會同有關部門,對水資源開發利用、節約保護主要指標的落實情況進行考核,并將考核結果提交有關部門。加強斷面水量監督管理,完善水功能達標考核機制。明確各斷面水質控制目標,落實斷面的考核主體、考核內容及考核辦法。開展主要供水水源地安全保障達標考核。
2.2加強管理能力建設
2.2.1推進水務一體化建設
完善流域管理與行政區域管理相結合的水資源管理體制和工作機制,進一步落實和理順管理職能。進一步強化水資源統一管理職能,減少水事矛盾。綜合考慮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和國家政策法規,在各地實際管理經驗和辦法的基礎上,加強宣傳,加快水務一體化管理體制建設的進程。擴大水務管理的行政區域范圍,加強對防洪、供水、水環境等涉水事務的統一管理,基本實現水務一體化管理體制。
2.2.2狠抓監管能力建設
建立完善的水資源的質量監控體系,對人工水域、自然水域和地下水循環系統進行水質水量監控,及時反饋各主要水源地和水域的水質狀態。同時,完善水資源使用和管理體制,合理分配生活用水和生產用水的供給。建立完備的水災害防御指揮體系,強化水利工程建設,提高水資源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2.2.3不斷加大改革力度,著力構建水生態建設長效機制
建立完善的水生態建設計劃,提出切實可行的水生態規劃步驟,結合當地水文環境特點和用水特點,制定詳細的水生態建設方案。相關部門要督促水生態建設的執行情況,現階段要保障好群眾和生產生活用水,保證水生態循環的穩定。
2.2.4隊伍建設
建立一支具有專業水資源管理和水生態建設知識的隊伍,優化隊伍組織結構,提升隊伍成員的水資源管理技能水平,為此需要對隊伍成員進行相關知識的培訓和實地考察,提升他們在水文管理和水生態保護方面的經驗。此外,鍛煉隊伍成員在行政管理方面的能力,熟悉水資源管理的相關法律法規,為依法保護水資源奠定理論基礎。同時,水資源管理還包括水資源使用規劃、資源保護和水費征收等內容,需要提升隊伍成員的業務執行能力,并實行責任到人的管理方法,加強隊伍的工作責任心。
2.3完善水資源管理基礎設施建設
目前全區的水文水環境監測、預報和水利信息化水平不高,僅有1個水文站,水質監測系統不完備,水利信息化管理及公共服務能力有待提高。在永川區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中,應加快水文監測設施建設,改善水文服務信息體系,加強水質監測,盡快在全區范圍內構建完善的水文環境、水質監測信息化管理與服務體系。
3結語
篇3
今年1月3日,貴陽市委作出了建設生態文明城市的決定。一個在國內都具有前瞻性的戰略構想“出籠”,一系列卓有成效的舉措在踐行,人們的目光在聚焦貴陽。半年多的時間了,貴陽市的生態文明城市建設如何推進、有哪些經驗值得借鑒?對此,記者走進了貴陽市的東大門――烏當,從與烏當區人民政府區長李志鵬的“對話”中,獲悉該區以自身的生態優勢,提出的“更新一個觀念,堅持兩個優先,強化四個意識,創新一個辦法”的思路, 不難管窺到“黔中秘境、自然烏當”的未來。
烏當的比較優勢在哪里
記者:省委提出,貴州要實現從農業文明向現代化生態文明的歷史性跨越。貴陽市委以戰略性眼光和前瞻性思維,把建設生態文明城市作為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和省十次黨代會精神的總抓手和切入點。這一理性選擇比較優勢的戰略決策推行后,引起了廣泛的關注。作為貴陽市的東大門,您認為烏當的比較優勢在哪里?
李志鵬:優勢是我們有良好的生態環境,快捷的交通網絡,特殊的地理區位。基于這樣的基礎,我區八次黨代會明確了今后一個時期的發展思路,即“優化一產、提升二產、突破三產”,提出了繼續堅定不移地實施高新技術、開放帶動和城市化三大戰略。同時,作出了建設生態文明區的決定,結合貴陽市建設生態文明城市和工業布局重心的轉移,及時調整發展思路。首先是在抓好工業的同時,發揮比較優勢,樹立生態理念,突出抓好“三產”發展。接著,在發展生態觀光農業、旅游產業上,烏當具有強大的比較優勢。在發展溫泉旅游和鄉村旅游方面,我們的生態是自然所賦予的,是天然的。再次,緊抓“蔬、果、畜、花、藥、茶”六大特色優勢產業,切實構建好烏當的生態經濟產業鏈。
因地制宜,切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記者:烏當區為了加大生態文明城市建設力度,制定了可行的總體運營思路,形成了“一心兩線”的布局。即:以新天為核心,北線溫泉組團為延伸,東線為重點,集溫泉旅游度假、生態居住、休閑娛樂、餐飲購物為一體的全省最大的多功能游樂服務區,通過點線結合,打造生態經濟產業帶。你們是采取何種舉措進行推進?
李志鵬:為推進我區生態文明建設,總體上講,就是“更新一個觀念,堅持兩個優先,強化四個意識,創新一個辦法”。
――更新一個觀念。更新觀念不是停留在口頭上,而是要真正落實到行動上,要勇于突破不利于科學發展的條條框框,大膽探索,勇于實踐,在實踐中不斷地總結、完善。
――堅持兩個優先。一是堅持規劃先行,始終突出規劃的龍頭位置。以資源節約型、清潔生產型、生態環保型為導向,以樹立環境質量為核心,著重發展技術含量高、起點高、環保設施規范、經濟效益高的項目為重點,高起點、高標準、科學合理地編制烏當區生態文明建設規劃。二是堅持基礎為先,優先發展城市交通基礎設施。要發展以溫泉旅游和房地產為龍頭的服務業,進一步改善新天城區與貴陽市中心間的交通通行能力,盡快建成水東路,打通新天城區與貴陽市的第二通道。
篇4
一、工作落實情況
(一)進一步提升政務服務中心管理和服務水平,強化并聯審批機制,使政務服務中心成為全市行政審批服務重要窗口,打造一流的行政審批服務平臺。一是進一步健全完善了中心管理制度13項、政務大廳運行管理制度22項,形成了《**市行政審批服務規范化建設文件匯編》,對涉及兩個及兩個以上部門共同辦理的事項,正進行試點工作,逐步實行“一家受理、抄告相關、并聯審批、限時辦結”的并聯審批方式;二是完成了《**市行政審批服務及監察信息化專項規劃》(**年―2013年)草案,該規劃的根本目標是將信息化手段建設和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相結合,采用信息化的監察手段,探索建立符合**經濟社會發展要求的、科學先進的行政審批服務體系;三是修訂完善《**市政務服務大廳窗口工作人員考核實施細則》,與市監察局聯合印發《**市行政審批電子監察系統管理辦法(試行)》,并于5月份試行;四是進一步完善政務大廳工作人員考勤機制,新增安裝了考勤人臉識別系統和指紋考勤機。嚴格組織實施了政務大廳考勤、考核管理;五是上半年有效處理各類建議、投訴40余起,回復率100%,上半年共收到各類表揚信(錦旗)175封(面)。
(二)加強對納入政務大廳行政審批服務事項集中受理、辦理情況的督查、督辦,進一步優化行政審批服務事項辦理時限,推進行政審批服務事項辦事流程再造工作。通過**市行政審批服務電子監察系統有效督辦各類業務事項700余件(含業務分廳);通過行政審批服務系統有效受理行政審批服務事項149.84萬件(含業務分廳),已辦結149.43萬件。
(三)進一步完善市政務服務中心信息系統建設,加快推進市級行政審批服務網上申報、受理、審批工作,確保**市網上審批系統和行政審批電子監察系統正常運轉。一是完成市統計局、市工商局部分行政審批服務事項互聯網受理工作;二是指導各區(市、縣)做好政務服務中心信息系統建設;三是大廳業務辦事系統、電子監察系統運行順暢,市政務服務大廳從2008年1月10日正式啟動運行至今,實現了全市行政審批服務限時辦理,高效辦理和規范辦理,政務中心門戶網站訪問量達93萬余次。
(四)進一步改善優化投資發展軟環境工作。一是推行政務中心政風行風值守制度、政務大廳行風建設義務監督員制度,定期召開行風建設義務監督員會議,自覺接受監督;二是在政務大廳發放征求意見表,在中心門戶網站設置投訴專欄,開展服務質量調查回訪活動,開通了辦事群眾滿意度調查短信服務平臺,廣泛接受社會公眾的評議和監督。
(五)進一步健全政務大廳行政審批服務功能,豐富服務內涵,壓縮辦事時限,提高辦事效率。一是按照市政府要求,從事項辦理程序、辦理時限、收費依據等方面,進一步規范了進廳辦理的行政審批服務事項,重新印制了辦理事項告知單和辦事指南等資料,為服務對象提供優質、規范、高效的服務,群眾滿意率達99%以上;二是積極推進進駐政務大廳所有行政審批服務事項對外承諾時限在法定時限的基礎上縮減50%,同時對進入“綠色通道”辦理的審批項目,嚴格按照時限要求辦結;三是開通了**市重大投資項目審批服務“綠色通道”,為重大項目投資者提供優質、便捷的全程跟蹤服務;四是開設外商投資企業聯合年檢窗口,使年檢企業享受到方便、快捷、高效的行政審批服務;五是開設增量業務窗口,為市直各機關、事業單位和金陽片區的企業單位辦理單位增量業務提供了方便;六是開通市工商局和市統計局兩家窗口單位作為互聯網網上申報、網上受理和網上審批服務通道,服務相對人只需到政務大廳一次就可拿到辦理的相關證照。
(六)加強對業務分廳的規范化管理和區(市、縣)政務服務中心建設和為民服務全程制工作的業務指導工作。一是制定了《**市政務服務大廳分廳管理辦法》,采取多種形式認真對政務大廳各業務分廳規范受理、辦理行政審批服務情況進行督查;二是深入基層開展調研工作,指導和幫助區(市、縣)政務中心建設和為民服務全程工作的開展。:
(七)認真搞好外地考察團來中心參觀考察的接待和交流學習工作。一是今年我中心共計接待國家、各省、市、地區來中心參觀考察團20個批次,在接待外地考察代表團過程中對中心運行管理模式,行政審批服務規范辦理,行政效能監察,網上行政審批系統建設運用等方面與外地進行了很好的交流學習;二是中心著力在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和改進工作作風、進一步優化辦事流程、進一步壓縮不必要的審批環節和程序,提高工作效率、服務質量等方面開展調研,確定了《著力推行行政審批流程再造,強力打造一流服務平臺》的調研課題,由班子負責人領題,深入到基層、企業、外省兄弟單位進行實地考察調研,形成并完成了科學合理,具有指導意義的調研報告。
二、存在的問題
(一)進駐中心的行政審批項目在審批環節方面有待于進一步精簡優化、審批效率有待于進一步提高,行政審批創新意識有待于進一步加強。
(二)少數窗口單位對我市行政審批服務事項納入市政務服務大廳集中受理、辦理的重要性認識不夠,仍有違規受理和超時辦理現象。
篇5
1、你心我心,文明同心;你行我行,和諧同行。
2、本地人外地人都是一家人,故鄉他鄉都是創業之鄉。
3、告別不文明行為,人人從我做起。
4、營造綠色環境,凈化生存空間。
5、全民齊建綠色家園,萬眾共建天堂昆明。
6、帶著平安上路,載著幸福回家!
7、加強城市的長效管理,創造和諧優美的人居環境。
8、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善市容環境,提高城市文明。
9、創建文明城市,共建和諧昆明!
10、做文明市民,建文明工地,創文明城市。
11、講文明,您平凡而偉大;獻愛心,您美麗而可敬!
12、你文明,我文明,城市更聞名;你添彩,我添彩,城市更精彩。
13、創文明城市,做文明市民。
14、構建和諧社會環境,創造美好生活家園。
15、履行市民文明公約,遵守市民行為規范!
16、文明你的語言,優雅你的舉止。
17、全民動員,攻堅克難,為昆明蟬聯全國文明城市而努力!
18、同愛姑蘇古城,共建文明家園。
19、每天文明一步,城市精彩十分!
20、塑造城市個性,優化城市環境,提升城市文明。
21、我們在創文明城市,您準備好了嗎?
22、清潔**,從我做起。
23、除了汗水,什么都不要帶走;除了腳印,什么都不要留下。
24、治理“臟、亂、差”,告別不文明行為,人人從我做起。
25、文明城市,溫馨家園,創業樂園。
26、改善市容市貌,提高城市品位,樹立整潔優美的城市形象。
27、治理“臟、亂、差”,要靠“你、我、他”。
28、文明用語從我說起,文明舉止從我做起。
29、講文明,必陋習,清潔**,從我做起。
30、和諧昆明你我創建文明出行一路平安。
篇6
縣委、縣政府今天召開這次動員大會,主要任務是對我縣創建文明城市工作進行全面部署,動員全縣人民立即行動起來,齊心協力,真抓實干,扎實做好創建各項工作,鞏固發展已有成果,奮力爭創文明城市,促進全縣三個文明協調發展。剛才,同志就我縣創建文明城市工作作了一個很好的動員報告,同志對我縣創建文明城市工作進行了全面部署,我完全贊同。希望各部門、各單位認真抓好貫徹落實,把我縣的文明城市創建工作抓緊、抓實、抓出成效。下面,我再強調三點意見:
一、統一思想,轉變觀念,進一步增強創建文明城市的緊迫感和責任感
創建文明城市,是貫徹落實十六屆六中全會提出構建和諧社會精神、統籌三個文明協調發展的重要舉措,是新時期推進精神文明建設,提高市民素質、城市文明程度和促進社會全面進步的一個重要抓手。通過創建文明城市,可以提高我縣城市的知名度、影響力、吸引力和競爭力。我縣有2000多年的歷史,近幾年來隨著經濟發展和國家幾項重點工程在我縣實施,尤其是廖坊水庫、京福高速公路的建設和即將實施的向埔鐵路和濟廣高速公路的建設,將對我縣城市的對外交通、用地規模和發展方向產生深遠的影響。縣委、縣政府為全面實施三個文明協調發展,根據省、市的要求,提出了把我縣建設成為次中心城市的奮斗目標。次中心城市并不是簡單的人口數量的增加和城市框架的拉大,而是要把城市建成經濟發展、文化繁榮、環境優美、社會穩定、人民安居樂業的城市。為此,我縣聘請了浙江大學城鄉規劃設計院的專家對城市總體規劃進行修編,與城市發展相統一;啟動了“市民廣場改建、垃圾中轉站建設、縣城美化綠化亮化工程”等21項重點城市建設工程,為創建文明城市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目前,我縣與發達縣(區)相比較,主要是城市發展速度滯后,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欠帳較多,城市功能不完善,城市臟、亂、差現象還沒有得到根本好轉。因此,各部門、各單位必須統一思想、提高認識,自覺把創建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切實加強領導,加大工作力度,合力攻堅克難,全面統籌推進,從政治的高度、全局的高度、時代的高度,充分認識創建工作的重要意義,切實增強做好創建工作的緊迫感、責任感和使命感。
二、明確目標,突出重點,切實提高城市的品位和檔次
創建文明城市是一項社會系統工程,關系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大局,涉及城市建設、管理的各個方面,事關各行各業、千家萬戶,內容很多,任務很重。各部門、各單位一定要以只爭朝夕的精神、求真務實的作風,緊抓不放,強力推進,務求實效。
一要明確要求。創建文明城市的范圍非常廣,主要有“十條街”、“二個市場”、“三個城鄉結合”、“72條城區小街小巷”,涉及的內容也非常多,主要包括創優美環境、創優質服務、創優良秩序等方面,每項創評項目既有硬指標、硬任務,也有很多軟任務。要求各部門、各單位一定要腳踏實地、扎扎實實地做好每項創建工作,特別要抓住事關全縣發展大局的重要問題,抓住事關人民根本利益的突出問題,抓住事關城市功能完善和城市形象塑造的關鍵問題,在通過加快經濟發展、增強創建工作的凝聚力上下功夫,在創新機制體制、提高創建工作整體水平上下功夫,在落實執政為民要求、推動各項工作上下功夫,切實把群眾的呼聲作為創建工作的第一信號,圍繞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采取有效措施,認真加以解決,真心實意地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切實讓群眾通過創建得到實惠,在參與中實現人與社會和諧發展。
二要爭創特色。在文明城市創建活動中要全面提高創建水平,重在發展,重在特色。在創建核心內容上,要把精神文明建設與和諧社會建設聯系起來,突出把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的本質要求落實到強縣富民、發展南城的具體過程之中;在創建機制體制上,要突出共建、創新載體,從創建文明單位、文明窗口、軍民共建等方面,向城區共建的深度和廣度發展;在創建重點工作上,要堅持項目帶動、重在建設,通過精心設計、強力推進一系列創建活動,帶動人的素質養成、城市環境的改善;在創建統籌協調上,要做到思想道德教育與依法管理協調起來,把人人參與創建活動和法制化管理有機結合起來。通過城市環境配套建設和綜合治理,進一步完善城市整體功能和社會服務體系;通過軟件項目和教育活動的深入開展,提高人的素質;通過深化機關效能建設,開展經濟發展環境專項整治,切實在工作、生活、投資、效能、環境等方面都有明顯的加強,塑造文明開放的城市形象。各部門、各單位都要圍繞以上要求,結合各自實際,突出特色,與時俱進,加大創建力度,創造性地開展工作。
三要健全機制。創建文明城市不是為了應付一時的檢查,更不是為了拿一塊牌子、爭一項榮譽,而是要通過開展這項活動,努力營造一個有利于南城更快更好發展的綜合社會環境,盡快形成一個適合南城發展的、富有生機活力的、常抓不懈的創建機制。一方面,對需要提前建設的硬件項目,要抓緊統籌規劃、落實項目、責任到人、加緊實施,不斷提升城市功能和文化品位;另一方面,對必須完善的軟件項目,要逐一明確整治、完善辦法,選準行之有效的活動載體,組織相關部門、單位和行業開展聯合攻關。當前,特別要針對城市管理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和薄弱環節,抓緊開展城市管理、市容市貌和環境衛生的集中整治,把突出性的整治與經常性的制度建設結合起來,把思想道德素質與依法管理結合起來,促進城市建設上檔次、上水平、出經驗、創特色、見成效。
三、強化領導,明確責任,確保創建文明城市各項工作落實到實處
加強領導,精心組織,落實責任,齊抓共管,是創建工作全面順利開展的有效方法和重要保證,希望各部門、各單位圍繞自己的創建工作和創評目標,切實加強領導,落實工作責任,形成齊抓共管的新格局。
一要確保領導責任到位。各部門、各單位特別是主要領導要樹立大局意識,強化對創建工作的組織領導,帶頭履行職責,帶頭搞好協調,帶頭推進落實,確保政令暢通、高效運作,確保各項工作扎實有序地推進。各成員單位、責任部門,都要按照各負其責、齊抓共管的要求,對每項任務明確具體要求,量化分解指標,制定工作標準,建立督促檢查反饋制度,做到工作有人抓、任務有人落實、問題有人解決,深入扎實地做好各項工作。縣文明城市創建工作領導小組,要對創建活動的進展情況進行跟蹤督辦,及時通報情況。對措施不力、行動遲緩、推諉扯皮,影響全縣創建整體效果和整體進度的成員單位、責任部門,要給予批評教育、限期整改。
二要確保輿論宣傳到位。各部門、各單位、特別是各媒體,要發揮宣傳主渠道作用,加大對創建文明城市活動的宣傳力度,開設專欄和專題報道,擴大宣傳覆蓋面,加強輿論監督,及時報道創建活動的工作進度,宣傳創建過程中的先進典型、經驗和做法。同時,對創建過程中發現的“不作為”、“中梗阻”現象,經教育仍不整改的,要予以曝光,引以為誡,以推動創建活動的順利開展。
篇7
近幾年來,市委、市政府始終堅持科學發展、開放崛起,著力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城市環境,提升城市形象,我市先后被評為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全國環境綜合整治優秀城市、湖北省園林城市、湖北省衛生城市、湖北省文明城市。2007年,為籌辦第八屆中國藝術節,我們新建了市體育文化中心、天鵝湖公園,改造了象山大道、月亮湖路、荊鐘路等主要道路,對城區小街小巷進行了硬化配套,完善了一批城市供水、供氣、公交、環衛等服務設施,建成了白石坡、向東橋等街頭小游園。2008年開展了城市環境綜合整治,改造了象山一路、金蝦路等路段人行道,擴建了夏家灣污水處理廠,關停了城市周邊40多家采石廠,取締了殘疾人車非法營運。今年,為服務省十三運會,我市正在全力推進城市運動公園、鳳凰湖公園建設,整治楊樹港河道,新建南城區污水處理廠,開展五條景觀大道綜合改造,集中整治環境衛生、市容市貌、交通秩序、經營秩序。
加強城市綠化、美化、亮化建設,提升城市功能和品位,既是城市政府的職責,也是廣大市民的愿望。每當看到城市環境變美了,城市的知名度擴大了,我們總是感到欣慰、感到振奮、感到自豪。但同時我們也看到,在城市建設與發展中也還存在一些不和諧的現象和行為:剛剛栽種的綠化帶苗木被踩得東倒西歪;剛剛鋪上的人行步板被壓得破爛不堪;剛剛建好的公用設施被偷盜破壞;亂潑污水、亂丟垃圾、亂貼亂畫、亂牽亂掛、亂停亂放、亂穿馬路、隨地吐痰、機動車上人行道等現象屢見不鮮;出店經營、占道經營等行為普遍;出租車亂停亂靠、越線行駛、違章掉頭等行為時有發生;城區違法建設屢禁不止。凡此種種,都嚴重影響了市民的生活環境質量,影響了荊門的文明城市形象。對此,我們都非常痛心,非常難過,也非常惋惜。
擁有一座潔凈、優美、文明的城市,是每個荊門人的榮耀和期望。為進一步提升城市品位,改善人居環境,以優美的環境、優良的秩序和良好的精神風貌迎接全省第十三屆運動會明年在我市舉辦,市委、市政府決定今年集中開展城市市容環境綜合整治。此次整治的主要任務一是進行“兩項建設”,即綠化亮化硬化建設,督促產權單位和責任單位對房前空地進行硬化綠化,對重要建筑物進行亮化美化;路段責任制建設,路長單位、臨街責任單位要加強管理,落實“門前三包”責任制。二是抓好“三項工程”,即文明養成工程,開展“迎省運會、創文明城、做文明人”主題教育活動,加大對“十大不文明行為”的監管和整治;“窗口”塑形工程,在各窗口行業開展以“建文明荊門、樹窗口形象”為主題的文明優質服務教育活動;“細胞”創優工程,廣泛開展文明社區、文明街巷、文明庭院創建活動及“文明家庭”評選表彰活動。三是開展“四項整治”,即環境衛生整治,強化主要街道清掃保潔和“門前三包”責任管理,規范小街小巷和城鄉結合部的環境衛生;交通秩序整治,重點整治機動車違停、亂鳴、隨意掉頭、超載、超速等違法行為;經營秩序整治,重點解決中心城區經營秩序混亂問題,按照堵疏結合的原則,促進退路入室、退路入院;市容市貌整治,重點對城區主要道路違規廣告、亭棚進行拆除,規范門店廣告招牌并進行美化、亮化。
篇8
一、充分認識實施“生態美市”戰略的重要性
當前,海陽市正處在推進跨越發展、建設美麗海陽的關鍵時期,正處在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歷史經驗和近年來的實踐告訴我們,越是發展任務重、資源約束緊,越要重視環境保護、生態建設,努力走出一條可持續發展新路子。充分認識實施“生態美市”戰略的重要性,事關長遠,意義重大。
1、實施“生態美市”戰略,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必然要求。科學發展觀要求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實施“生態美市”戰略,就是要牢固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就是要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海陽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這不僅是十的要求,而且符合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符合海陽實際,更是海陽實現永續發展的必然選擇。
2、實施“生態美市”戰略,是全面加快海陽發展的客觀需要。近年來,海陽市始終堅持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理念,圍繞“生態城市、綠色發展”,全面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效果顯著,先后獲得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國家園林城市等稱號。這就表明,良好的生態環境既是資源、是財富,更是競爭力。要實現“經濟發達、人民富、生態優良、和諧美好”的魅力新海陽,要破解日趨強化的資源環境約束,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搶占未來競爭制高點就必須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為此,大力實施“生態美市”戰略,充分發掘地方生態資源優勢,強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用生態文明理念指導產業發展,將生態文明理念融入文化建設,讓生態文明成為海陽發展最靚麗的品牌,全面推動海陽發展。
3、實施“生態美市”戰略,是順應海陽人民新期盼的有效舉措。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提升城市綜合競爭力的重要動因和根本保證。海陽在建設發展過程中注重保護和發揮生態環境優勢,通過不斷建設和發展環保項目,改善和修復生態環境,大大提高了城市的綜合競爭力,海陽已經初步成為基礎設施較為齊全、人民生活比較富裕、生態環境比較優美的城市。生態文明建設已經讓海陽百姓得到了實惠。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海陽人民對干凈的水、新鮮的空氣、潔凈的食品、優美宜居的環境等方面要求越來越高。只有繼續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才能為人民群眾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有效保障和改善民生。
二、海陽市實施“生態美市”戰略,建設文明宜居新城的基礎
近年來,海陽市以生態文明為指導,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不斷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為實施“生態美市”戰略,建設文明宜居新城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主要表現為:
(一)生態環境顯著改善。堅持外樹形象、內強功能,以“三城聯創”(即創建國家園林城市、創建國家環保模范城市、創建國家衛生城市)為抓手,不斷改善海陽的生態環境。深入實施大造林工程,新增造林12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36%;建成了鑒湖國家城市濕地公園、奧林匹克公園等10余處大型公園,全市新增主題雕塑及景觀小品146處,綠化面積達1500萬平方米,建成區綠化覆蓋率44.6%,人均公共綠地面積17平方米,成功躋身國家園林城市之列。全面加強城市生態建設,把節能減排作為硬指標、硬任務,使經濟增長真正建立在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礎之上。2008年以來,已整治、關停轉排污單位43家,改造污水管網14200米,全年減少廢水排放311萬噸,減少COD排放1240噸,東村河水質明顯改善。全市萬元GDP、規模以上工業萬元增加值能耗、二氧化硫和化學需氧排放同比下降均在6%以上。把環保審批作為項目建設的前置條件,實行“一票否決”,不斷提高環保準入門檻。2007年以來,先后拒批項目20多個,有效遏制了新污染源的產生。深入開展環境綜合整治,僅亞沙會期間就完成整治工程144項。同時,堅持惠民利民,實施了80項市政重點工程,供熱、供氣、供水、供電及排水、排污“四供兩排”公用設施全面加強,供暖供氣從無到有、覆蓋更個城區,新鋪設供水管網50公里、污水管網100公里,全市鎮村全部實現電氣化,城鄉垃圾全面實行一體化處理。大面積實施城市夜間景觀亮化,全方位推進城市道路硬化整治,優化了城市人居環境,改善了環境質量和城鄉面貌,切實提高市民幸福指數了。
(二)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在促使傳統毛衫產業轉型升級的同時,抓住建設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膠東半島高端產業聚集區的發展機遇,依托核電站、亞沙會、丁字灣藍色經濟區“三大載體”優勢,大力發展核電裝備制造、生物制造等戰略新興產業。充分利用海陽豐富的旅游資源豐富,大力發展生態旅游業。先后投資建成國家3A級景區招虎山森林公園、云頂自然風景旅游區。圍繞“地雷戰故鄉”和海陽大秧歌(海陽大秧歌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為海陽市贏得了“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的美名,成為奧運會開幕式前的演出節目)這些獨具特色的地域資源,發掘紅色旅游資源,推動文化旅游發展。借亞沙會籌備契機,加快發展沙灘體育休閑旅游。隨著亞沙會的成功舉辦,以國家沙灘體育健身基地、河清島體育場、鑒湖國家級濕地公園和亞沙展覽館這些亞沙文化遺產為載體的觀光休閑游,以其獨特性和唯一性吸引了國內外眾多游客,開創了海陽旅游的新格局。
(三)城市發展張力增強。以亞沙會為引領,堅持城鄉統籌、新老城區并舉,高起點推進城市規劃、建設和管理,城市發展日新月異。借亞沙會舉辦,海陽市著眼長遠,科學論證,高點定位,以亞沙會場館及配套設施為依托,兼顧城市長遠發展而規劃建設了20平方公里,體育競技、金融商貿、康體度假、文化藝術、高檔居住為一體的多功能綜合性的亞沙新城。城市建成區面積達到4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達到25萬人,跨入中等城市行列。齊抓并舉,統籌城鄉發展。累計啟動舊村拆遷改造38個,完成拆遷改造110萬平方米,建設安置樓81萬平方米;實施小城鎮綜合開發項目16個、面積40萬平方米;打造煙臺市三星級以上示范村162個。切實增強了城鄉的居住功能、服務功能和產業功能。著眼長遠,優化城市布局。在強化老城區主體作用的同時,依托海陽核電,設置了省級核電裝備制造工業園區,規劃設立了亞沙文化旅游產業集聚區,將其打造成為藍色經濟區建設先行先試區、高端服務業引領區、國際旅游休閑度假區和海洋生態文明示范區。夯實支撐,增創發展優勢。煙海高速、海陽港、青榮城際鐵路等重大建設和青威高速、煙鳳路、309國道等交通干線改造,海即跨海大橋的建成通車,不僅進一步優化了海陽的城市交通環境,而且切實增強了城市發展的競爭力和持續力。
(四)市民素質顯著提高。從2008年開始,海陽市著手開展“攜手辦亞沙、文明伴我行”提高全民素質主題活動。持續開展了文明禮儀推進、普通話和日常英語培訓、文明志愿者服務、全民健身推廣、魅力海陽展示、文明環境創造“六大行動”。2011年又全面啟動了山東省文明城市創建工作。全市舉辦以誠信、和諧、文明、健康為主題的文明系列活動50多項800余次,參與群眾達40萬人次。市民文明素質顯著提高。
三、加快實施“生態美市”戰略,建設文明宜居城市的對策與建議
雖然已經做了大量工作,但是生態意識有待強化,基礎設施建設亟需加強。種種因素決定了建設文明宜居城市是一項系統工程。必須找準切入口,步步為營,扎實推進。為加快實施“生態美市”戰略,建設文明宜居城市特提出以下建議:
(一)強化生態宜居理念宣傳,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要多渠道、多形式加大生態文明理念、綠色海陽、美麗海陽的宣傳力度。運用多種教育手段和大眾傳媒工具,廣泛宣傳黨和國家關于資源節約和保護環境的方針政策、法律法規,讓建設生態宜居海陽的目標、路徑深入人心,內化成人們行動自覺,從而轉變人們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方式,改變一些傳統的不合理的生活方式,改變奢侈消費、劣質消費等習慣,奉獻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理念。加強生態文化創作與宣傳,引導全社會牢固樹立生態道德觀、生態價值觀、生態政績觀、生態消費觀等生態文明觀念,增強全民節約意識、環保意識、生態意識,形成合理消費的社會風尚,營造愛護生態環境的良好風氣,切實建設美麗海陽。
(二)以加強海洋生態保護為重點,積極打造 “綠色生態屏障”。海陽市擁有229.4公里海岸線、7個500平方米以上的島嶼和9處港灣,海洋資源得天獨厚。丁字灣海洋文化旅游產業聚集區被列為全省九大集中集約用海區之一,其建設用海規劃已獲國家批復,揭開了我市集中集約用海的序幕。隨著海洋開發活動的不斷深入,海洋生態環境面臨著嚴峻挑戰。為此,要圍繞丁字灣海洋文化旅游產業聚集區建設和 “一片兩帶”戰略的實施,繼續加快推進海洋產業轉型升級,提高海洋資源開發利用水平,有效保護海洋生態環境,積極打造強大的“綠色生態屏障”。相繼開展海洋資源與生態修復,加強保護千里巖島海洋生態省級自然保護區、千里巖海域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海陽萬米海灘海洋資源國家級海洋特別保護區三個保護區。加強了丁字灣、羊角畔等重點海灣綜合整治修復與用海規劃管理工作。積極實施漁業資源修復計劃,實施人工造礁和苗種放流。
(三)大力發展生態經濟,促進結構優化升級。生態經濟是當今世界經濟發展的大趨勢和必然選擇,也是生態文明建設的中心任務。要圍繞發展生態經濟,大力調整經濟工業結構,實施城市轉型戰略,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推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加快傳統產業優化升級,著力培育和發展新能源、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大力發展生態農業,加大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力度,以綠色農產品開發為著力點,堅持打特色牌,走特色路,加大特色農業發展力度,加快發展現代農業,提高農業產業化。大力發展旅游服務業特別是生態旅游業,統籌現有海洋休閑度假、山地生態養生、歷史民俗體驗和亞沙文化四大板塊資源,梯次推進、加大投入,加快構建旅游產業發展新格局。
(四)加強文化產業建設,營造和提升城市文化氛圍和品味。
每一個地方、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底蘊,而一座城市文化氣息的濃厚程度,往往決定和標志著該城市的品位與“軟實力”。要圍繞海洋、山林、文化、度假的城市建設標準,通過主題文化、主題活動、主題公園、主題酒店、主題鄉鎮、主題社區等城市文化主題,凸現海陽城市旅游文化特色。要依托亞沙城和全國首個國家級沙灘體育健身基地,加快建設亞沙文化旅游產業集聚區,努力將亞沙文化旅游產業集聚區打造成省級乃至國家級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突出沙灘休閑文化內涵,集中承辦好“亞洲杯”沙灘足球賽和“世界杯”攀巖比賽兩大國際賽事,再次借國際體育盛會打造城市美名。
總之,實施“生態美市”戰略,加快建設文明宜居城市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只要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高起點規劃,高質量建設,高強度投入,高效能管理,海陽的明天一定會更好。
篇9
關鍵詞:城市生態系統健康;模糊物元;海明貼近度;熵權;水生態文明建設
中圖分類號:X171.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2-1683(2015)06-1185-06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summarizing the attributes of urban ecosystem and analyzing its content of health,an evaluation indicator system was established using the frequency statistics.A fuzzy matter model was then developed using the Hamming approach degree to estimate the urban ecosystem health in Zhengzhou,Luoyang,and Xuchang (the first batch of the experimental units of water eco-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in Henan Province) from 2000 to 2013 and analyze the impact factors of urban ecosystem health.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 the level of urban ecosystem health in Zhengzhou,Luoyang,and Xuchang is improving slightly,but some indexes tend towards worse;(2) the level of urban ecosystem health from high to low is Zhengzhou,Luoyang,and Xuchang,but the improving rate in Xuchang is the highest while the lowest in Zhengzhou;and (3) the health degree differs in different cities and the harmony between each index is low.Consequently,we should focus on the development of indexes with low health degree,improve the harmony between each index,and increase the health level of urban ecosystem.
Key words:urban ecosystem health;fuzzy matter;Hamming approach degree;entropy method;water eco-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現階段全球很多區域的城市生態系統都面臨著機能失調所帶來的壓力,城市生態系統的再生能力與恢復能力也正面臨著資源耗竭和污染排放的考驗[1]。隨之而來,人們開始擔心巨大人口壓力下城市生態系統的承載能力,并思考居住在什么樣的城市才可獲得高品質的生活[2-3]。城市生態系統是由自然、經濟、社會三個子系統構成的三維復合系統[4]。為滿足其自身的健康情況應包含三方面的內涵[5-6]:(1)滿足社會發展合理需求的能力,以維持城市結構(組織結構)、功能(活力);(2)生態系統本身維持與恢復的能力(恢復力);(3)受人類活動影響顯著,保證城市人群健康(人群健康)以及生活質量(服務功能)。另外,Spiegel等[7]采用“驅動力-壓力-狀態-暴漏-影響”機制探討城市生態系統健康水平,評估中心城市社區改善人類生活質量和健康的一系列干預措施的效率和效果。還有很多學者采用不同的方法構建評價模型,分析具體城市生態系統健康的水平。因此,在水生態文明理念發展的今天,評價城市生態系統健康水平,能夠為未來城市健康發展,尤其是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的方向與重點提供一定的參考和支撐。
鑒于城市的本底特征以及發展情況,本文選取河南省第一批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試點鄭州、洛陽、許昌三個城市為研究區,首先根據頻度統計法構建城市生態系統健康評價指標體系,其次利用熵權法計算各城市具體指標的權重,然后構建基于海明貼近度的模糊物元模型,分別計算三個城市2000年-2013年的健康指數,最后根據評價結果分析城市生態系統健康水平的發展趨勢及不同要素的健康程度,對城市未來發展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1 評價指標體系與數據來源
1.1 指標體系構建
采取頻度統計法構建評價指標體系[8]。在中國學術期刊中搜索論文題目中包含“城市生態系統健康”的論文,選擇引用率最高的5篇文獻[9-13](依次編號為B1、B2、……、B5)和發表日期最新的5篇文獻[14-18](依次編號為R1、R2、……、R5),共10篇。統計出文獻中選擇的評價城市生態系統健康的具體指標共124個,其中5篇以上文獻共同使用的指標個數為18個,見表1。
文獻中的指標,都是學者們憑借各自的經驗判斷,遵循若干原則,采取一定的方法并對指標設計合理性進行相關檢測和解釋后選取的。因此,這18個指標是有意義的、合理的。按照文獻B3、B5、R1、R4,將城市生態系統分為三個子系統(三分法),即:自然子系統、社會子系統、經濟子系統。按照文獻B1、R2、R3、R5,將影響城市生態系統健康的主要要素分為5類(五分法),即:活力、組織結構、恢復力、服務功能、人群健康。
1.2 數據來源
評價指標A1、A3、A16的原始數據來源于2000年-2013年《河南省環境統計年報》、《鄭州市環境質量狀況公報》、《洛陽市環境質量狀況公報》、《許昌市環境質量狀況公報》;其余評價指標的原始數據來源于2001年-2014年《河南省統計年鑒》,但《河南省統計年鑒》中缺少指標A8的2006年-2010年原始數據和指標A10的2000年-2004年原始數據,其依靠已有數據趨勢分析估算得到。
2 評價方法
2.1 權重計算
本文選取河南省第一批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試點鄭州、洛陽和許昌(分別用 α、β 、γ 表示)為研究區,根據各自指標體系的數據序列,采用熵權法分別計算各城市的指標權重。具體步驟如下。
3 結果與討論
3.1 計算過程與結果
根據上述評價方法,計算各城市各年份城市生態系統健康指數,具體計算步驟如下。
(1)權重計算,計算結果見表1。
a.根據公式(1),結合各指標的原始數據,針對鄭州、洛陽、許昌3個待評價對象,分別構建其判斷矩陣xα、xβ、xγ。
b.針對每一個判斷矩陣分別計算。根據式(2)、式(3),作各指標的標準化處理;再根據式(4),作各指標的歸一化處理;將計算結果代入式(5)、式(6),計算各指標的熵值和權重,得到不同評價對象指標體系的權重值。
(2)健康指數計算,計算結果見表2。
a.根據公式(7),分別對3個待評價對象各自的14個待評價樣本建立相應的復合物元Rmn。
b.根據式(8)、式(9),計算各指標的從優隸屬度,將Rmn改寫為模糊量值形式,得到復合模糊物元Rmn′。
c.根據上述從優隸屬度計算過程中確定的各指標最優值,構建標準模糊物元,見公式(11)。同樣方法計算得到其標準模糊物元Rm0′。
d.根據公式(13),計算各樣本的海明貼近度,以此構造基于海明貼近度的復合模糊物元RH和綜合復合模糊物元RH′,即得到基于海明貼近度的生態系統健康評價值(健康指數)。
(3)各要素貢獻值計算。將各要素所包含指標的權重相加,得到不同要素的權重值,以此計算得到不同要素對城市生態系統健康水平的貢獻值,結果見表3。
3.2 逐年總體健康水平評價結果及分析
根據各城市生態系統健康指數的計算結果,繪制時間變化趨勢圖,見圖1。結合表2和圖1,分析結果如下。
(1)鄭州、洛陽和許昌整體的城市生態系統健康水平呈上升趨勢,表明生態狀況與經濟、社會發展的協調性在不斷加強。但是該變化趨勢并不明顯,主要因為部分指標(第三產業占GDP比例、單位GDP能耗、城市生活垃圾無公害化處理率等)有惡化趨勢。其中三個城市共42個評價樣本中,2013年鄭州市城市生態系統健康水平最好,健康指數為0.7519;2000年許昌市城市生態系統健康水平最差,健康指數僅為0.3827。
(2)相同時期內,城市生態系統的健康水平由高到低依次為鄭州、洛陽、許昌,但健康水平的增長速率則為許昌最快、鄭州最慢。對于2013年和2000年,鄭州市的健康指數分別為0.7519和0.5161,洛陽市分別為0.6305和0.4324,許昌市分別為0.6001和0.3827;從2000年-2013年,上述三個城市健康指數增長倍數分別為1.457、1.458、1.568。
3.3 逐年各要素評價結果及分析
(1)以城市為分析對象,結合計算結果(表3)和各要素變化趨勢圖(圖2),分析結果如下。
a.基于三分法,對于自然子系統,鄭州的健康水平明顯優于洛陽,洛陽也明顯優于許昌;對于社會子系統,鄭州的健康水平明顯優于其余兩市,而洛陽和許昌的健康水平幾乎相同;對于經濟子系統,鄭州的健康水平略高于洛陽,而兩者又明顯高于許昌。根據上述對城市三個子系統健康水平的闡述,分析未來各城市針對三個系統的發展方向和重點。以許昌市為例,許昌的城市生態系統健康水平未來還需要在自然系統和經濟系統上加大努力,社會系統需保持穩步提升。
b.基于五分法,對于城市活力情況,鄭州的健康水平明顯優于其余兩市,洛陽和許昌的健康水平幾乎相同,但許昌的健康水平要略高于洛陽;對于城市組織結構情況,鄭州的健康水平明顯優于洛陽,洛陽也明顯優于許昌;對于城市恢復力情況,鄭州和洛陽的健康水平幾乎相同,且明顯高于許昌,另外其中有8年的評價結果都為洛陽城市最高;對于城市人群健康情況,洛陽的健康水平明顯高于其余2市,而鄭州和許昌的健康水平幾乎相同,且其中有8年的評價結果都為鄭州城市最低;對于城市服務功能情況,鄭州和許昌的健康水平幾乎相同,且都明顯優于洛陽。根據上述對城市五個主要要素健康水平的闡述,分析未來各城市針對五個要素的發展方向和重點。以許昌市為例,許昌的城市生態系統健康水平在服務功能方面需要繼續保持,活力、人群健康方面需要穩步提升,而組織結構、恢復力方面則需要加大努力。
(2)以各要素為分析對象,結合城市生態系統各要素健康指數雷達圖(圖3),分析結果如下。
a.基于三分法,從雷達圖顯示的三角形形狀可以看出,各城市社會系統的健康水平要高于經濟系統的健康水平,進而高于自然系統的健康水平。其中,洛陽城市生態系統的三個子系統最為協調,鄭州最不協調。說明未來城市發展要更加注重經濟、社會、自然三者的協調發展,在保持社會系統健康發展的前提下,促進經濟系統的穩步提升,并加大保護自然系統,確保自然系統的完整性。
b.基于五分法,從雷達圖顯示的五邊形形狀可以看出,各城市組織結構情況的健康水平最高,服務功能、活力情況次之,人群健康、恢復力情況最差。其中,許昌五個要素之間的關系最為協調,洛陽最不協調。說明未來城市發展要更加注重五個要素的協調發展,在保證組織結構合理的前提下,促進服務功能、活力方面的穩步提升,提高人群健康,加大自然環境的恢復程度。
4 結論
采用頻率統計法構建城市生態系統健康評價指標體系,并科學地量化各城市具體指標的權重,選擇基于海明貼近度的模糊物元模型進行評價,有效避免指標體系構建的主觀性以及評價標準值難以確定的問題,增加了研究結果的客觀準確程度。通過對河南省第一批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試點各個時期的城市生態系統健康水平進行評價, 發現在評價期內鄭州、洛陽、許昌三市的生態系統健康水平均呈上升狀態,但改善的程度并不足夠明顯,且部分指標有惡化趨勢,說明影響城市生態系統健康水平的威脅并未得到根本性緩解。另外,各評價要素之間的健康程度差別較大,且不同城市各要素之間的協調程度不夠好,表明未來應針對健康程度較差的要素重點發展,提高城市生態系統健康各要素之間的協調性。參考文獻(References):
[1]Rapport DJ,McMichael AJ,Costanza R.Assessing Ecosystem Health[J].Trends in Ecology & Evolution,1998,13(10):397-402.
[2]SU Mei-rong,YANG Zhi-feng,CHEN Bin.Urban Ecosystem Health Assessment and Its Application in Management:A Multi-Scale Perspective[J].Entropy,2013,15(1):1-9.
[3]]SU Mei-rong,YANG Zhi-feng,CHEN Bin.Urban Ecosystem Health Assessment Based on Energy and Set Pair Analysis-A Comparative Study of Typical Chinese Cities[J].Ecological Modelling,2009,220(18):2341-2348.
[4]米凱,彭羽.國外生態城市指標體系及其應用現狀分析[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4,24(11):129-134.(MI Kai,PENG Yu.Assessment indicators of eco-city and its practical status in foreign countries[J].China Population,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2014,24(11):129-134.(in Chinese))
[5]Patil G,Brooks R,Myers W L,et al.Ecosystem Health and Its Measurement at Landscape Scale:Towards the Next Generation of Quantitative Assessments[J].Ecosystem Health,2001,7(4):307-316.
[6]Costanza R.Ecosystem Health and Ecological Engineering[J].Ecological Engineering,2012,45:24-29.
[7]Spiegel J,Bonet M,Yassi A,et al.Developing Ecosystem Health Indicators in Centro Hababa:A Community-based Approach[J].Ecosystem Health,2001,7(1):15-26.
[8]LI Yong-fa,LI Dong.Assessment and Forecast of Beijing and Shanghai′s Urban Ecosystem Health[J].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2014,487(4):154-163.
[9]郭秀銳,楊居榮,毛顯強.城市生態系統健康評價初探[J].中國環境科學,2002,22(6):525-529.(GUO Xiu-rui,YANG Ju-rong,MAO Xian-qiang.Primary studies on urban ecosystem health assessment[J].China Environment Science,2002,22(6):525-529.(in Chinese))
[10]周文華,王如松.基于熵權的北京城市生態系統健康模糊綜合評價[J].生態學報,2005,25(12):3244-3251.(ZHOU Wen-hua,WANG Ru-song.An entropy weight approach on the fuzzy synthetic assessment of Beijing urban ecosystem health,China[J].Acta Ecologica Sinica,2005,25(12):3244-3251.(in Chinese))
[11]胡廷蘭,楊志峰,何孟常,等.一種城市生態系統健康評價方法及其應用[J].環境科學學報,2005,25(2):269-274.(HU Ting-lan,YANG Zhi-feng,HE Meng-chang,et al.An urban ecosystem health assessment method and its application[J].Acta Scientiae Circumstantiae,2005,25(2):269-274.(in Chinese))
[12]曾勇,沈根祥,黃沈發,等.上海城市生態系統健康評價[J].長江流域資源與環境,2005,14(2):208-212.(ZENG Yong,SHEN Gen-xiang,HUANG Shen-fa,et al.Assessment of urban ecosystem health in Shanghai[J].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in the Yangtze Basin,2005,14(2):208-212.(in Chinese))
[13]桑燕鴻,陳新庚,吳仁海,等.城市生態系統健康綜合評價[J].應用生態學報,2006,17(7):1280-1285.(SANG Yan-hong,CHEN Xin-geng,WU Ren-hai,et prehensive assessment of urban ecosystem health[J].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2006,17(7):1280-1285.(in Chinese))
[14]秦趣,朱士鵬,代穩.六盤水市城市生態系統健康動態評價研究[J].環境科學與技術,2014,37(9):185-191.(QIN Qu,ZHU Shi-peng,DAI Wen.A dynamic approach to the assessment of urban ecosystem health in Liupanshui City[J].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2014,37(9):185-191.(in Chinese))
[15]秦趣,崔小平,代穩.基于未確知測度的城市生態系統健康評價[J].環境工程,2014,(8):114-117.(QIN Qu,CUI Xiao-ping,DAI Wen.Urban ecosystem health evaluation based on unascertained measure[J].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2014,(8):114-117.(in Chinese))
[16]李夢婕,申雙和,李雨鴻,等.模糊數學方法評價南京城市生態系統健康形勢[J].科學技術與工程,2014,14(22):107-115.(LI Meng-jie,SHEN Shuang-he,LI Yu-hong,et al.Evaluation of urban ecosystem health in Nanjing via fuzzy mathematics[J].Science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2014,14(22):107-115.(in Chinese))
[17]秦趣,楊洪.礦業城市生態系統健康評價指標體系研究[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4,25(7):33-35.(QIN Qu,YANG Hong.An index system research to the assessment of urban ecosystem health in Mining City[J].Journal of Rural Economy a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4,25(7):33-35.(in Chinese))
[18]田秀華,李永發.基于熵值-TOPSIS法分析2006至2011年北京與上海城市生態系統健康[J].西昌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28(2):44-48.(TIAN Xiu-hua,LI Yong-fa.Assessment of Beijing and Shanghai′s urban ecosystem health from 2006 to 2011 based on entropy-topsis method[J].Journal of Xichang College:Natural Science Edition,2014,28(2):44-48.(in Chinese))
篇10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是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一支重要力量。弘揚愛國衛生精神,崇尚文明生活方式,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做文明市民,建文明**,是歷史賦予當代**青少年的光榮使命。為此,共青團**縣委響應縣委、縣政府號召,向全縣廣大青少年發出倡議,希望全縣青少年勇于向不文明行為宣戰,自覺創造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通過自己的實際行動,影響父母、影響家庭、影響社會,為早日把我縣建成**“后花園”,打造成為全省“三個最佳”而努力奮斗。
一、做文明行為的宣傳者。廣大青少年要充分發揮自身的特點、優勢,積極參加各種形式的共青團和少先隊活動,走進社區和農村,廣泛開展革除陋習、樹立新風的宣傳教育。幫助群眾深刻認識不良陋習的危害,增強社會公德意識,用文明的方式影響他人,用生動的形式營造氛圍,倡導全社會形成科學文明健康的好風尚。
二、做文明行為的實踐者。廣大青少年要領風氣之行,發揮模范帶頭作用,嚴于律己,身體力行,從自己做起,從日常生活入手,時刻警示自己、約束自己、反思自己,帶頭革除“隨地吐痰、亂拋亂倒、亂貼亂畫、隨地大小便、飯前便后不洗手、食用野生動物、不勤洗手換衣”等生活陋習,樹立良好的生活習慣,養成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實現行動塑造文明市民新形象。
三、做文明行為的監督者。在建設**“后花園”工作中,廣大青少年不僅要做文明行為的宣傳者、實踐者,還要當好文明行為的監督員。要以對社會負責任的態度,加強對社會公眾行為的監督,及時勸阻身邊的不文明言行、習慣和生活方式;要積極參與創建“青年文明號”、青年志愿者“一助一”、少年兒童“小手拉大手,共創新生活”、“城鄉手拉手,我們講衛生”等主題活動,激發人們內在的道德潛質,為文明社會的建立而取得廣泛的社會認同。
青少年朋友們,深入推進精神文明建設,是建設城郊型、開放型綜合經濟實力強縣的精神基礎,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光榮而艱巨的使命。讓我們立即行動起來,告別陋習,樹立新風,做文明市民,為建設**“后花園”和城郊型、開放型綜合經濟實力強縣,做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