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劉禹錫范文
時間:2023-04-11 04:07:0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浪淘沙劉禹錫,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2、直上銀河,同訪牛郎織女,寄托了他們心底對寧靜的田園牧歌生活的憧憬。這種浪漫的理想,以豪邁的口語傾吐出來,有一種樸素無華的美。
3、“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見唐·劉禹錫《浪淘沙》。淘:用水沖洗。簸:搖動。自:來自。這兩句大意是:九曲黃河之中有無數的砂礫,它們隨同黃河流經萬里,經受了浪濤的沖洗和狂風的簸蕩,從天涯一直來到這里。
4、詩人歌詠九曲黃河中的萬里黃沙,贊揚它們沖風破浪,一往無前的頑強性格。我們引用時可取其象征意義,歌頌與它們有著共同特點的事物或人們。
篇2
2、鳳凰臺上鳳凰游,鳳去臺空江自流。____李白《登金陵鳳凰臺》
3、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____杜甫《絕句二首》
4、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____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5、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____杜甫《登高》
6、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____蘇軾《惠崇春江晚景 / 惠崇春江曉景》
7、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____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8、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____白居易《暮江吟》
9、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____杜甫《旅夜書懷》
10、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____《沁園春·長沙》
11、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____李之儀《卜算子·我住長江頭》
12、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____王維《使至塞上》
13、借問江潮與海水,何似君情與妾心?____白居易《浪淘沙·借問江潮與海水》
14、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____柳宗元《江雪》
15、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____葉紹翁《夜書所見》
16、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____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17、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____孟浩然《宿建德江》
18、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____白居易《憶江南·江南好》
19、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____王之渙《涼州詞二首·其一》
20、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____王維《漢江臨泛 / 漢江臨眺》
21、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____李白《渡荊門送別》
22、三萬里河東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____陸游《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23、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____錢起《省試湘靈鼓瑟》
24、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____劉禹錫《竹枝詞二首·其一》
25、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____辛棄疾《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
26、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____王灣《次北固山下》
篇3
唐·劉禹錫
莫道讒言如浪深,莫言遷客似沙沉。
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
2、《勸學》
唐·顏真卿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發憤時。
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3、《長歌行》
漢樂府
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4、《夏日絕句》
宋·李清照
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
篇4
2、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蘇軾《晁錯論》
3、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后出師表》
4、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滕王閣序》
5、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岳陽樓記》
6、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李白《南陵別兒童入京》
7、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
8、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曹操《龜雖壽》
9、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辛棄疾《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
10、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王之渙《登鸛雀樓》
11、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杜甫《望岳》
12、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劉禹錫《酬樂天詠志見示》
13、少年心事當拏云,誰念幽寒坐嗚呃。——李賀《致酒行》
14、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15、不要人夸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王冕《墨梅》
16、新松恨不高千尺,惡竹應須斬萬竿。——杜甫《將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嚴鄭公》
17、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劉禹錫《浪淘沙·莫道讒言如浪深》
18、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鄭燮《竹石》
19、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鄭思肖《畫菊》
20、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過零丁洋》
21、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于謙《石灰吟》
22、不要人夸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王冕《墨梅》
23、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杜秋娘《金縷衣》
24、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龔自珍《己亥雜詩》
25、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王昌齡《從軍行七首·其四》
26、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林則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其二》
27、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陸游《冬夜讀書示子聿》
28、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篇5
文/觀鵝會意
劉禹錫前輩字夢得,河南洛陽人。出身官宦人家書香門第, 貞元九年(二十一歲)與柳宗元同榜登進士第,又中宏詞科,貞元十一年登吏部取士科,授太子校書,官至檢校禮部尚書。是中唐時期杰出的文學家、政治家、哲學家、詩人和散文家。劉前輩一反唐朝文人墨客遭遇貶官挫折就軟弱禿廢自甘墮落沉淪,他性格剛毅饒有豪猛之氣概,屢遭打擊而始終堅持著不屈的意志,保持著一個與命運抗爭斗士的靈魂,每一次打擊只能激起他更為強烈的憤懣和反抗,并從不同方面強化著他那詩人氣質。在淡泊中以積極樂觀的態度在生活體驗中吸取民歌文學,創作出了具有自己特色的仿民歌體詩歌。晚年和同齡人白居易結為詩友,白居易則稱他為“詩豪”。留于后世《劉夢得文集》四十卷。
詩作中具有高昂力量和精神的代表作當屬《秋詞》二首,“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作者入筆就斷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觀念,表現出了一種激越向上高昂的淡泊詩情和思想境界。“我言秋日勝春朝”人們逢到了秋天就感嘆秋天的寂寥蕭條蕭殺,讓我看秋天比那萬物萌生欣欣向榮的春天更勝過一籌。后面兩句 “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詩人抓住秋天“一鶴凌云”鶴飛之沖霄之風景,詩情之曠遠,秋高之氣爽,萬里晴空,白云漂浮著凌云之鶴,也載著詩人的詩情,一同遨游到了云霄。讓看客獲得的是一種勵志冶情的美的感受,讓看客感受到的是一種高揚的精神和開闊的胸襟。
竹枝詞是劉禹錫前輩吸取民俗文學之民歌歌謠體裁的精華,然后改變成了一種新的詩體文學,借竹枝詞格調而寫出的七言絕句對后代影響很大,這一類文人氣較濃的七言絕句,仍都冠以統一的詩名“竹枝詞”。劉前輩寫《竹枝詞》的作品比較多,代表作有“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這是一首以第三人稱她寫的詩,一位年輕美貌的女子,她站在江邊正在看著如鏡的江面上楊柳樹的倒影,水面上幾葉小舟忽遠忽近在江上打著魚。岸上少女忽然聽到一葉舟中有打魚郎在對她唱情歌。她從歌聲里沒有聽出來對方明確的表示,但卻似乎有些情意。這真好象黃梅季節晴雨不定的天氣,說是晴天吧西邊還下著雨,說是雨天吧東邊還出著太陽,管他是無“情“(晴)還是有“情”(晴)呢?反正她的心理是一陣子愉悅的感覺。
《陋室銘》是后人書法、繪畫、學文常選的勵志題材,其實里面有一個典故。那是劉前輩反對宦官和藩鎮割據勢力參加革新失敗后,被貶至安徽和州縣當一名小小的通判。按規定,通判應在縣衙里住三間三廂的房子。可和州知縣看人下菜碟,見劉禹錫是從上面貶下來的軟柿子,就故意刁難。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劉禹錫不但無怨言,反而很高興,還隨意寫下兩句話,貼在門上:“面對大江觀白帆,身在和州思爭辯。”和州知縣知道后很生氣,吩咐衙里差役把劉禹錫的住處從縣城南門遷到縣城北門,面積由原來的三間減少到一間半。新居位于德勝河邊,附近垂柳依依,環境也還可心,劉禹錫仍不計較,并見景生情,又在門上寫了兩句話:“垂柳青青江水邊,人在歷陽心在京。”那位知縣見其仍然悠閑自樂,滿不在乎,又再次派人把他調到縣城中部,而且只給一間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半年時間,知縣強迫劉禹錫搬了三次家,面積一次比一次小,最后僅是斗室。想想這位勢利眼的狗官,實在欺人太甚,遂憤然提筆寫下這篇超凡脫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銘》,并請人刻上石碑,立在門前。后人多用于勉勵自己學習和淡泊名利的警戒。“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作者托物言志,通過對居室的描繪,極力形容陋室的不陋,“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這一中心,實際上也就是借陋室之名行歌頌道德品質之實,表達出室主人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陋室銘》開篇以山水興而起筆,山的名氣不在于它的高峻,而在于是否存有仙人,水可以不在深,只要有了仙龍就可以出名,那么居處雖然簡陋,卻因主人的有“德”而“馨”,也就是說陋室因為有道德品質高尚的人存在當然也能出名,聲名遠播,刻金石以記之。山水的平凡因仙龍而生靈秀,那么陋室當然也可借道德品質高尚之士播灑芬芳。此種借力打力之技,實為絕妙,也可謂作者匠心獨具。特別是以仙龍點睛山水,構思奇妙。“斯是陋室,唯吾德馨”,由山水仙龍入題,作者筆鋒一轉,直接切入了主題,看引論鋪下了基礎。也點出了陋室不陋的原因,其原因是德馨二字。“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作者借諸葛亮的草廬,西蜀揚子云的玄亭作類比,引出自己的陋室,及人為自己的楷模,希望自己也能如同他們一樣擁有高尚的德操,反映自己以古代賢人自況的思想,同時暗示了陋室之不陋。
篇6
浪淘沙
(唐)劉禹錫
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銀河去,同到牽牛織女家。
語文園地二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周 易》
有志不在年高,無志空長百歲。 《傳家寶》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滿江紅》
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 《偶 成》
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離 騷》
不積硅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荀子》
語文園地三
地滿紅花紅滿地 天連碧水碧連天 (回文聯)
一夜五更,半夜二更有半 三秋九月,中秋八月之中 (數字聯)
翠翠紅紅,處處鶯鶯燕燕 風風雨雨,年年暮暮朝朝 (疊字聯)
樓外青山,山外白云,云飛天外
池邊綠樹,樹邊紅雨,雨落溪邊 (頂針聯)
語文園地四
精衛填海 愚公移山 含辛茹苦 任勞任怨 艱苦卓絕 百折不撓
千里迢迢 肝膽相照 風雨無阻 堅貞不屈 赤膽忠心 全心全意
鞠躬盡瘁 扶危濟困 赴湯蹈火 沖鋒陷陣
語文園地五
劉關張桃園三結義————生死之交
孔明借東風————巧用天時
關公赴會————單刀直入
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
梁山泊的軍師————無(吳)用
孫猴子的臉————說變就變
語文園地七
文質彬彬 儀表堂堂 虎背熊腰 身強力壯 神采奕奕
滿面春風垂頭喪氣 目瞪口呆 健步如飛 活蹦亂跳
大搖大擺 點頭哈腰低聲細語 巧舌如簧 娓娓動聽
語重心長
語文園地八
你若要喜愛自己的價值,你就得給世界創造價值——(德國)歌德
讓預言的號角奏鳴!哦,西風啊,如果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
——(英國)雪萊
篇7
正直、進取、激情的作家,常常對春天產生審美意趣,他們熱愛詩一般的春天,抒寫贊賞春天的詩。請聽文學改革家韓愈的歌唱:“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前兩句潛存著因果關系,正由于京都長安的街道細雨像酥油那樣滋潤,剛剛萌發的小草在雨中才更顯得一片清新,但走近俯視就會發現草色還不太濃重。凡是早春漫游過開封禹王臺的人,望著那被微雨洗浴了的一塊塊像嫩綠色地毯似的草坪,恐怕都會產生這樣的印象吧。作品后兩句是即景評說,借景寓情。詩人顯示:青草迎風吐翠之際,正是春天最為美好之時,甚至比煙柳全盛之日更有神味。這首贈給老作家張籍的詩,是唐穆宗長慶三年(公元823年)即韓愈逝世前一年寫的。不管作者的寫作動機如何,這篇稱頌早春景色的名作,確實含蓄地表達了一位年邁的文學改革家對新的生命、新的青春力量的贊美。
有的作家以詩賞春,作品中含蘊著無限喜悅欣慰之情,如杜甫:“二月六夜春水生,門前小灘渾欲平。鸕鶿鵜鶘莫漫喜,吾與汝曹俱眼明。”(《春水生二絕?其一》)
這首詩是安史之亂后作者輾轉漂泊到成都寫的,是杜甫五十歲時的作品,詩人生活仍然貧困,但暫時得到安定,免于流離之苦。絕句極寫見春水而喜,卻不說作者自喜而只言那些歡躍的水鳥。“莫漫喜”,末句將水鳥擬人尤妙:“吾與汝曹俱眼明。”詩人和那些富有生氣的小動物交了朋友,堅信自己的心也和它們一起跳動。如此精巧的白描,豈非更加委婉而深切地顯出詩人喜春水愛春天的愉悅之情?杜詩以沉郁著稱,但縱觀中國文學史,我們會發現大作家的文學風格總是多樣性的。類似上述兩首的詠春詩。杜集中還有不少,它們顯然并非“沉郁”,倒有些像晚唐文學理論家司空圖所總結的“自然”“沖淡”“豪放”等品。“真力彌滿,萬象在旁。”(《二十四詩品?豪放》)司空表圣這個美學基本理論判斷,很能幫助我們鑒賞詠春詩和一切文學佳作。
歌唱蓬勃生命力的美,是詠春作品最為引人感人之處,這就需要作者對真實生活進行深入細致的觀察,有的詩人在這方面做得較好。特再舉數例:“洛水橋邊春日斜,碧流清淺見瓊沙。無端陌上狂風急,驚起鴛鴦出浪花。”(劉禹錫《浪淘沙九首》)
“春風先發苑中梅,櫻杏桃梨次第開。薺花榆莢深村里,亦道春風為我來。”(白居易《春風》)
作家用“慧眼”透過春日秀潔的帷幕,凝視著不大為人注意的事物,以生花之筆,描繪出新生命的活力和形象。鴛鴦本在平靜的河面悠閑浮游,但春風急來,水波驟起,鴛鴦隨浪起伏,銀花散飛。劉禹錫的“驚起鴛鴦出浪花”,以“形似美”見長。只根據這一詩句,畫家就可以創作出一幅動態意境的《春江圖》。
春天是無私的。它使京城花園中的早梅先開,繼而讓桃梨等競放。令人感到風趣的是,春的降臨,也給農村飛送了歡笑,田野的薺花榆莢表示滿意,欣喜地稱道:“春風為我來!”這里把村花村樹描繪成為有感情的生命,農村百花火熱的迎春之情,寫得極其真切。白樂天創造了“神似美”。
詩的春天需要春天的詩,因為春天的詩,歌唱了新的生命的美。更勁健挺拔地投身于詩的春天、進取的春天。
――選自《當代散文》
篇8
1.抓關鍵詞語,理清思路,熟讀成誦;
2.理解本詞“把抽象的情感形象化”的藝術特色;
3.體會本詞的意境美,提高審美情趣,培養鑒賞能力。
【情感目標】
通過領悟李煜詞的意境美,展開想象,擴充作品的生活畫面,以獲得完整的形象美感。
【教學過程】
一、導語?定位
擬將詞在唐宋的發展分為四個時期
二、作者李煜
圖像、生平
三、誦讀課文,理清思路(配“漢宮秋月”或“昭君怨”曲)
?搖?搖?搖問?搖?搖?搖?搖答?搖?搖?搖?搖對
何時了又東風應猶在(永恒有常)
?搖??搖?搖?搖?搖?
知多少不堪回首朱顏改(短暫難測)
?搖?
幾多愁一江春水不言之言(永恒與短暫達到統一)
四、用心感受,鑒賞體悟
1.意象:春花秋月小樓東風故國雕欄玉砌一江春水
2.連接虛詞:又在猶只是恰似向
3.評價語
《后山詩話》謂秦觀“飛紅萬點愁如海”出于后主“一江春水”句。《野客叢書》又謂白樂天之“欲識愁多少,高于滟堆”。劉禹錫之“水流無限似濃愁”,為后主所祖,但以水喻愁,詞家意所易到,屢見載籍,未必互相沿用。就詞而論,秦、白、劉諸家之以水喻愁,不若后主之“春江”九字,真傷心人語也。
“后主之詞,真所謂以血書者也”。
――王國維《人間詞話》
討論(師生互動):
1.詞中作者選擇了哪些意象?
2.為什么詞中兩次提到“月”這個意象?聯系我們讀過的詩歌“月亮”這個意象有什么特殊涵義呢?
3.“春花秋月”本是美好事物,作者為什么希望它結束呢?
4.“往事”具體指的是什么?換句話說,李煜到底在懷念什么?
5.以上這些意象如何連在一起?用了哪個虛詞?
6.“又”字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7.前六句中,哪個字可以作為全詞的“詩眼”?
8.“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到底好在哪里?
五、擴展閱讀,深入鑒賞
比較本詞與李煜的《浪淘沙》,同是作于亡國之后,但二者有何區別(著重賞析語言、感情基調)?
六、遷移訓練,選李煜詞四首讓學生有選擇地分組誦讀品味
1.《相見歡》(無言獨上四樓)
2.《相見歡》(林花謝了春紅)
3.《望江南》(多少恨)
4.《破陳子》(四十年來家國)
篇9
二、昆侖之高有積雪,蓬萊之遠常遺寒。——王令《暑旱苦熱》
三、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蘇軾《飲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
四、南湖秋水夜無煙,耐可乘流直上天。——李白《游洞庭湖五首·其
五、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常建《題破山寺后禪院》
六、最是繁絲搖落后,轉教人憶春山。——納蘭性德《臨江仙·寒柳》
七、穿天透地不辭勞,到底方知出處高。——馮云山《詠瀑布》
八、魚澤灘頭嘶獵馬,省嵬城畔看黃河。——石茂華《九月九日登長城關》
九、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十、秋雨一何碧,山色倚晴空。——方岳《水調歌頭·平山堂用東坡韻》
十一、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蘇軾《蝶戀花·春景》
十二、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張繼《楓橋夜泊/夜泊楓江》
十三、明日隔山岳,世事兩茫茫。——杜甫《贈衛八處士》
十四、錦江春*來天地,玉壘浮云變古今。——杜甫《登樓》
十五、江深竹靜兩三家,多事紅花映白花。——杜甫《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
十六、黃河西來決昆侖,咆哮萬里觸龍門。——李白《公無渡河》
十七、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鮮。——歐陽修《采桑子·天容水色西湖好》
十八、逢郎欲語低頭笑,碧玉搔頭落水中。——白居易《采蓮曲》
十九、澄江平少岸,幽樹晚多花。——杜甫《水檻遣心二首》
二十、遙望洞庭山水色,白銀盤里一青螺。——劉禹錫《望洞庭》
二十一、借問江潮與海水,何似君情與妾心?——白居易《浪淘沙·借問江潮與海水》
二十二、長江萬里東注,曉吹卷驚濤。——吳潛《水調歌頭·焦山》
二十三、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李白《望廬山瀑布》
二十四、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王維《鳥鳴澗》
二十五、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李白《菩薩蠻·平林漠漠煙如織》
二十六、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王灣《次北固山下》
二十七、江湖多風波,舟楫恐失墜。——杜甫《夢李白二首·其
二十八、滿目山河空念遠,落花風雨更傷春。——晏殊《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
二十九、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陶淵明《飲酒·其
三十、涼月如眉掛柳灣,越中山色鏡中看。——戴叔倫《蘭溪棹歌》
三十一、三萬里河東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陸游《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三十二、黃河萬里觸山動,盤渦轂轉秦地雷。——李白《西岳云臺歌送丹丘子》
三十三、萬壑樹參天,千山響杜鵑。——王維《送梓州李使君》
三十四、潯陽江頭夜送客,楓葉荻花秋瑟瑟。——白居易《琵琶行/琵琶引》
三十五、引之于山,獸不能走。吹之于水,魚不能游。——牛殳《琵琶行》
三十六、寒雨連天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二首》
三十七、江間波浪兼天涌,塞上風云接地陰。——杜甫《秋興八首·其
三十八、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王維《使至塞上》
三十九、惆悵南朝事,長江獨至今。——劉長卿《秋日登吳公臺上寺遠眺》
四十、庭前落盡梧桐,水邊開徹芙蓉。——朱庭玉《天凈沙·秋》
四十一、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李白《關山月》
四十二、漁舟逐水愛山春,兩岸桃花夾古津。——王維《桃源行》
四十三、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李商隱《夜雨寄北》
四十四、終南陰嶺秀,積雪浮云端。——祖詠《終南望余雪》
四十五、群芳過后西湖好,狼籍殘紅。——歐陽修《采桑子·群芳過后西湖好》
四十六、楊柳東風樹,青青夾御河。——王之渙《送別》
四十七、余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謝朓《晚登三山還望京邑》
四十八、未能拋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白居易《春題湖上》
四十九、八月長江萬里晴,千帆一道帶風輕。——崔季卿《晴江秋望》
五十、長江悲已滯,萬里念將歸。——王勃《山中》
五十一、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杜甫《望岳》
五十二、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朱熹《春日》
五十三、何人解賞西湖好,佳景無時。——歐陽修《采桑子·何人解賞西湖好》
五十四、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葉紹翁《夜書所見》
五十五、黃河落天走東海,萬里寫入胸懷間。——李白《贈裴
五十六、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王維《畫》
五十七、記取西湖西畔,正暮山好處,空翠煙霏。——蘇軾《八聲甘州·寄參寥子》
五十八、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白樸《天凈沙·秋》
五十九、相呼相應湘江闊,苦竹叢深日向西。——鄭谷《鷓鴣》
六十、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六十一、錦江近西煙水綠,新雨山頭荔枝熟。——張籍《成都曲》
六十二、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辛棄疾《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
六十三、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劉禹錫《陋室銘》
六十四、日暮長江里,相邀歸渡頭。——儲光羲《江南曲四首》
六十五、玉在山而草潤,淵生珠而崖不枯。——荀子《勸學》
六十六、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楊萬里《小池》
六十七、山黛遠,月波長,暮云秋影蘸瀟湘。——蔡松年《鷓鴣天·賞荷》
六十八、云來氣接巫峽長,月出寒通雪山白。——杜甫《古柏行》
六十九、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杜甫《望岳》
篇10
古代文學課是中文系語文教育專業必修課。中國古代文學教學的首要任務當是讓學生了解中國古代文學歷史發展的基本面貌,通過對文學思潮、流派及作家作品的解讀,把握文學發展之流變。次之,通過對經典古詩文作品的賞鑒以及對中國文學人物的品鑒,使學生思想和情感得以教化和熏習,審美意識確實得到提高,文化品格和人文素質皆得以提升。“中國古代文學”是一門基礎理論課,帶有一定的研究性質,但要引發學生的興趣和思考,僅僅通過知識傳授和作業考查是不夠的,所以,無論從教學效果還是目標達成的不同方面看,都有必要設置一定數量和合理形式的的實踐性教學環節。實踐教學的安排和設置有助于提高學生對所學內容的感性認識,能加深學生對中國歷史文化的理解,能引發學生對文學研究的興趣,也能培養和訓練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高職專院校學情分析
近幾年,隨著高校的不斷擴招,高職專院校中文系學生大致有如下幾類情況:第一類是高中時成績一般,大多數學生嚴重偏科,在高中階段成績居于中下等,因此在高中階段受到老師和同學的關注較少;第二類是一些學生高中階段成績較好,但由于心理素質等原因在高考中失利。這兩類學生性格方面都不同程度地表現出比較內向、缺少自信等特點。因此,在高職專院校的課堂上老師與學生在溝通交流時往往會有一定的難度,學生也較少和教師主動交流,課堂氣氛比較沉悶。大學階段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已經基本形成。雖然大學教育已經不主要承擔對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的教育和培養,但是在這一階段的教學中發現有些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存在著或多或少的問題,性格存在著一定的缺陷,這可能和社會以及家庭因素有關。大學階段對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的繼續再教育滲透在許多學科中,它注重潛移默化的、春風化雨式的間接的教育方式。實踐證明這樣的方式更樂于為學生所接受。古代文學課的教學就承擔著這樣一種艱巨而神圣的責任,即通過對經典古詩文作品的賞鑒以及對中國文學人物的品鑒,使學生思想和情感得以教化和熏習,審美意識得到提高,文化品格和人文素質皆得以提升。在我們以往的教學中,比較注重對知識的傳授,而對學生文化品格和人文素養只是采取潛移默化、自然而然的策略去引導。這樣做的結果可能對少數知識底蘊較豐富并且領悟能力較強的學生是有效的,而多數同學可能一笑置之,收獲甚微。
3高職專院校中文系古代文學教學內容及方法革新
基于以上情況的分析,表明專科層次上古代文學的教學不論是從內容上還是從方法上都應該去嘗試創新,以適應正在發展變化中的高校學生情況。首先,在授課中,教師可參照學生的實際情況對內容進行繁簡的安排和適度的側重,如教師可以側重那些能夠培養學生良好的性格和提升人文素養的內容。特別是對孔子、屈原、陳子昂、王維、孟浩然、李白、杜甫、劉禹錫、柳宗元、李商隱、蘇軾、辛棄疾等作品的教授,可以適當改變一下側重點,選取一些有代表性的作品去分析他們的思想及人格品質,從而去感染和教育學生。要改變傳統的講授方法即先介紹生平、思想,再總結作品思想內容和藝術特色,最后選講一些他的重要作品的基本講授次序。而是進行一些教學設計,突出性格與人文素養方面的教育從而給學生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以引起學生的注意。其次,教師可以在授課方法上進行創新,比如在課堂上采用討論法對以上需要側重的內容進行講授。讓學生在討論中加深理解,受到心靈的震撼,從而提升人文素養。下面以對劉禹錫這位作家及作品的講解為例來說明對古代文學教學內容及方法革新。教師在介紹劉禹錫的人生及詩歌內蘊時應重點放在學習作家傲視憂患、堅毅高潔的人格魅力上。教師可以先簡要介紹一下劉禹錫的生平。但是在介紹生平時要把重點放在他參與“永貞革新”及失敗被貶的遭遇以及他與柳宗元的友誼方面。
3.1通過介紹作家生平引出第一個討論的話題:真正的友誼是什么安史之亂后,李唐王朝經濟衰落蕭條、民不聊生。順宗永貞元年,劉禹錫、柳宗元以極高的熱情一起參加了主張革新的王叔文政治集團。貞元二十一年正月,順宗即位,王叔文集團當政,于永貞元年實行了變革運動———“永貞革新”。劉禹錫當時任屯田員外郎,與王叔文、王伾、柳宗元同為政治革新的核心人物,稱為“二王劉柳”。他們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使政局為之一新。因變法觸犯到宦官與藩鎮的利益,遭到宦官、藩鎮的強烈反對。是年八月順宗被迫退位,憲宗即位。九月,革新失敗,王叔文被賜死。“永貞革新”宣告失敗。劉禹錫、柳宗元開始了二十幾年的貶謫生活,劉禹錫被貶為連州刺史,柳宗元被貶為邵州刺史。后又加貶劉禹錫為朗州司馬,加貶柳宗元為永州司馬。同時貶為遠州司馬的共八人,史稱“八司馬”。兩個人分別在朗州和永州為官十年。元和十年,柳宗元、劉禹錫等人都被重新召回京城。后因事劉禹錫再次被派到播州去做刺史。播州地方比朗州更遠更偏僻,在當時還是荒涼之地,沒有人愿意去那里為官。劉禹錫此行還要帶著八十多歲的母親。柳宗元得知這個消息后冒著獲罪的危險,柳宗元立即“請于朝,將拜疏,愿以柳易播,雖重得罪,死不恨。遇有以夢得事白上者,夢得于是改刺連州”。后柳宗元客死柳州任上,劉禹錫獲知好友柳宗元病故的消息,悲痛欲絕。劉禹錫花用全力整理柳宗元的遺作,并且多方籌資刊印,使柳宗元文集得以問世。保存了柳宗元許多優秀的作品,如:《江雪》《漁翁》《捕蛇者說》《三戒》《天對》《封建論》等。此處一定要重點介紹,以此引出第一個討論的話題:真正的友誼是什么?在同學們討論后,明確真正的友誼是由衷的信任,是永遠的無私,是發自內心的理解和從不撒謊的誠實以及不求回報的奉獻,是如劉禹錫與柳宗元這般,至真至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