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改變一切范文
時間:2023-03-26 17:49:4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微博改變一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最有生命力的傳播,是口碑;最能打動人心的傳播是,是故事;最能流傳下來的傳播,是圖書。這一點,新浪、騰訊等新媒體大佬一點兒都不傻,并在推廣新浪微博、騰訊微博時不約而同地祭起圖書營銷。
關于微博,新浪、騰訊并不是第一個吃螃蟹者。2007年最牛的“微博”是“飯否”,2008年最牛的“微博”是“滔滔”。而到了2009年,打破沉悶、率先崛起并越來越牛的應是新浪微博。2010年3月在成都舉行的新浪汽車企媒高峰會上,最大的主題是新浪微博,最多的議題是新浪微博。
無書不遠。在很多人不知“微博是神馬”的時候,2010年1月,新浪微博、新浪文化做了一件普及微博利國利民利己利他之事:贊助并推薦翻譯美國社會性媒體記者、網絡趨勢研究先鋒、《商業周刊》作家謝爾•以色列的著作――《微博力――140字推爆全世界》。
新浪首席執行官兼總裁曹國偉在推薦語中說,他相信微博這個產品會成為下一代互聯網的平臺,對我們每個人會產生很大的影響。所以他把這個“圍脖”送給2010年的經濟,一方面希望微博幫助我們大家建立起一個更好的個人與個人、個人與企業的交流、溝通的平臺。同時也希望這個“圍脖”給我們的經濟帶來溫暖。
新浪執行副總裁兼總編輯陳彤專門給《微博力》寫序――《微博:推動互聯網信息傳播革命》。他還在推薦語中說,“微博力”,其力不僅在于微博對于人們生活交流的改變,也在于對新的企業營銷理念的滲透。微博可能是一款根本上改變人們獲取信息和溝通方式的互聯網產品。
對中國經濟和企業界知微見著的《中國企業家》雜志社在2010年9月推出暢銷財經書《微革命》。在這本書中的首頁,作者金錯刀說,新浪微博引爆了一種全新的溝通浪潮,靠的是一種“微”――140字的名人微博。該書還專門對新浪微博在創新商業模式和客戶體驗方面給予褒獎。這也是新浪微博圖書營銷的一種補充。
此時,早在2008年就推出“滔滔微博”的騰訊不甘示弱。2010年9月,騰訊微博推出自己編著的微博科普書《微博將帶來什么》,并請余秋雨、李開復、唐駿、余華等文化和商界名人聯袂推薦。
余秋雨說,觀微而知博。李開復說,微博是最好的學習工具,這其實就代表了微博巨大的力量。唐駿說,未來將會是一個微博的時代,人和人的交流方式將因此改變。余華說,寫微博有積極意義,充分利用語言的杠桿作用,以可能少的字數來表達盡可能多的含義。
同時,在新浪微博開張一周年之際,新浪聯手新周刊雜志推出新周刊2010特刊――《微語錄――2009-2010微博年選》。在這本書籍樣本的《微語錄》中,《新周刊》執行總編封新城做了推薦序――《歡迎來到“微生活”時代》,新浪首席執行官兼總裁曹國偉做了推薦序――《“微時代”的光榮與夢想》,新浪微博人氣榜第一名姚晨作了推薦序――《我和微博之間是一種戀愛關系》。
篇2
人人媒體個性秀
當大家都還在拼命轉微博贏禮品的時候,李開復老師已經推出了《微博改變一切》的新媒體研究書。而其微博同步直播的新書會則充分顯示了李老師對這一新媒體得心應手的參透――人人都是媒體。
“……如果有1萬個粉絲,你相當于辦了一家雜志;當粉絲數增加到100萬,你的聲音會像全國性報紙上的頭條新聞那樣有影響力……”微博通過關注、評論、轉發讓信息傳播網狀化增長,讓每個人都成為媒體。這種強大的“圍觀的力量”,使得微博上升為社會公器。
在微博短短的140字里,可以話癆生活瑣事,或像汪小菲夫婦那樣談情說愛,或像王菲方舟子那樣來個隔空罵戰……人們通過微博塑造個人品牌,讓個性最大化,讓生活公開化。
在“今天你圍脖了嗎”成為新問候語的年代,我們有理由相信,微博悄然撞擊了社會的脈搏,讓世界或因此而不同。
新書速遞
阿嬤,我回來了
作者:陳升
出版:接力出版社
陳升最新的散文小品集,以二十一種鄉村特有的花卉起興,記錄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臺灣鄉間的風情畫卷,觸動了人們想在這效率時代慢步調活出美好的夢想。書剛一出版就登上臺灣誠品、金石堂等書店文學類暢銷冠軍。
北京的腔調
作者:胡赳赳
出版:新興出版社
中國知道分子胡赳赳原聲出場,于人群縫隙中,尋找詩意和生趣。既熱衷純粹閱讀享受,又熱衷人性的猜謎:馮小剛、余秋雨等都被他揭掉了“底褲”。他半頹廢半激進的才情令人著迷,在他面前,你只會覺得自己不夠聰明。
次第花開
作者:希阿榮博堪布
出版:海南出版社
次第花開,花開見佛。2500多年前,佛陀在印度菩提迦耶成道時,我們沒有向他學習的機會……直到他說,他會再來。堪布將近兩年來所寫的心靈隨筆,以現代人的思維和表達方式,娓娓道來心靈世界應有的美好境界。
我最想要的穿衣造型書
作者:[韓] 李東叔
出版:廣西科學技術出版社
同類延伸:
《微博力,140字全世界》
篇3
突然,他在微博上發現了她的名字。
心里一驚,趕緊點進去看。是她,小小的照片上,神情一點兒都沒變,還是那樣不喜歡遮攔——他在心里說。細讀那些微博,已經消失在時光深處的影像,一下子被推到了眼前。
其實它們一直待在某個角落,被不斷堆積的舊事所遮掩,慢慢由光鮮亮麗,變得灰頭土臉。就這么潛伏著,一旦被激活,便會爆發強大的生命力。
微博上的信息顯示,她在遙遠的異鄉。時空分隔,心靈的距離卻陡然拉近。不停更新的簡短文字,訴說她每天的生活,喜怒哀樂。他遠遠地感知,不去驚擾,卻心有所念。
他們在微博的私信里,幾乎無話不談。她的微笑、、小小的憤怒,在屏幕上伸手可及。等到了同一個城市,哪怕已經站在他的樓下,卻失去了相見的勇氣。現實生活中的一切,他的忙碌憂喜,那些她在網絡上熟知的情節與感受,統統與她無關。
時空的轉換中,若遠若近,如同吳念真的《重逢》。
事業失敗的他,只得選擇開出租車。他專跑機場,逃避以前的熟人,心里暗藏奢望:如果前妻帶著孩子們偷偷回國,說不定能見著。
沒想到竟然遇著了昔日的戀人。
車子才靠近,他就認出她來。除了發型,好像一點兒也沒變。他很擔心車子里的姓名牌會暴露自己,可她似乎沒留意,一路打著電話——打回澳洲的家,打給自己的公司,打給原先的朋友、同事……那些電話,讓他隱約知道了這些年她的經歷,他們所共同擁有的日子,一幕幕跳躍著,悄然滑過。
終于到了目的地。他還在躲避,猶豫著要不要跟她收費。她卻笑著用極其平靜的語氣說:“我都已經告訴你所有的近況、告訴你對一些人的思念……什么都告訴你了,而你……連一聲簡單的問候都不肯跟我說?”
不免動容。感慨之后會想,就算知道了那些——近況、思念,一切的一切,又能如何?那儼然是別人的生活,你無法進入。
剩下的,也只能是一句簡單的問候:你——還好嗎?時空的阻隔之下,這句透著疏離的問候,不要也罷。
也許,這就是距離的悖論。時空可以很遠,心靈可以很近;不同時空的相同感受,卻在同一時空里,蕩然無存。
很多時候,空間的接近,卻意味著心的疏遠——同一屋檐下的兩個人,有多少心有靈犀,彼此相知?
我們時常看到這樣的情形,兩個人沉默相對,幾乎沒有目光的交會。各自擺弄手機,刷微博。此刻,他們與陌生的關注者、評論者、轉發者的感應度,遠遠高于眼前的自家人。
微博上,情感世界里,往往近在咫尺,卻遠隔天涯。有些人放棄朝夕相處的同床異夢,寧愿天涯相隔的心意相通。而對于絕大多數人而言,相依相伴才是唯一的情感歸宿。
可惜,我們能夠掌控和“粉絲”的遠近,卻很難把握與伴侶的距離,不是近得令人厭倦,就是遠得無法觸及。其實,婚姻如同微博一樣,不是完全封閉的私人空間,它更像一個需要不斷調節的半封閉系統,過于密閉,容易讓人窒息;過于開放,又難以操控。我們需要尋找的,是合適的“封閉”尺度,好讓彼此有足夠的空間,互不干涉,相安無事。
他沒有告訴她自己的微博名。他在“小圈子”里如魚得水,分享驢友的經驗和旅行照片,接受別人的贊美,還有網絡上通常有的淡淡曖昧。他不想被追問那些發私信、寫評論的網友都是誰,“粉絲”們的追捧,讓他心滿意足。
她保持著沉默。沒有哪個微博“粉絲”,能真正了解生活中的那個“旅游達人”。人有時總想變一個樣子,過另外一種生活,改變現實的代價太大,不如去虛擬世界實現夢想。
對于這樣的角色扮演,完全可以視而不見,只當它是平淡生活的調劑,釋放被壓抑的“表演欲”。
有時候,需要抽離,以旁觀的姿態審視熟悉的人和事。適當的距離,會改變我們看待問題的視角,和情感表達的方式。它所帶來的分寸感,能夠減少情緒化的沖動,讓彼此更加冷靜。
篇4
微博的特性
微博一開始就試圖構建一個全新的、共享的即時信息網絡平臺,所以它相對傳統媒體有三大特性:
1.個性化:微博用戶自己的選擇。在微博平臺,微博用戶在成為信息者、信息傳播者角色的同時,也是微博信息的接受者。微博這種媒體的受眾,與其他互聯網媒體的受眾最大的不同之處,就在于信息獲取的主動權掌握在微博用戶自己手中。
2.即時性:4A傳播的理想情景。微博更加接近于人類傳播的理想情景,即4A情景:Anyone,Anytime,Anywhere,Anyway。微博信息、傳播的低成本和便捷性,強化了微博用戶生產內容的機制。
3.關注的單向性:關注者的特權。微博不再強調好友關系,對用戶而言,微博就像是用戶自己訂閱的一份報紙,作為跟隨者的微博用戶可以單向關注某個微博用戶,選擇關注誰、評論誰、轉發誰都是微博用戶的自由。同即時通信工具相比,微博關注的單向性是對微博用戶的一種極大解放。
微博的廣告優勢
從微博的特性,可以看出微博具有的廣告優勢。
1.微博平臺的“人氣、流量、注意力”意味著廣告投放價值。在互聯網時代,稀缺的資源不再是信息,而是受眾的注意力。在信息供過于求或者高度同質化的前提下,微博作為一種全新的媒介平臺,有無可比擬的廣告優勢,原因就在于其有“人氣、流量、注意力”。
事實也證明,微博確實深受廣告客戶的青睞。新浪的2013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新浪微博廣告收入較上年同期增長125%,達5340萬美元。目前大多數微博廣告收入是基于社交媒體的展示廣告,其廣告主主要為品牌廣告主。
2.微博可以進行更精準的廣告投放。在廣告界始終存在著一個“斯芬克斯之謎”:用戶的廣告費有一半被浪費掉了,但問題是不知道究竟是哪一半被浪費掉了。這成為廣告人一直在思考的難題。
網絡廣告在興起的早期,以傳統的硬性廣告為主,很難做到廣告的精準化投放,所以在造成廣告費用浪費的同時,也會造成非廣告目標群體的反感。社交網站以及微博的出現,為提升廣告投放的針對性提供了另一種可能――基于朋友圈子、共同話題進行廣告投放。
正如李開復在《微博:改變一切》中所說:“只要有好的針對性,只要廣告對目標用戶真的有價值,廣告主、用戶以及廣告者(可以是微博平臺,也可以是微博主或應用開發者)之間就是一個三贏的關系。”
3.微博廣告的最大優勢是基于信任的傳播。20世紀末期,針對互聯網與無線應用時代消費者生活形態的變化,日本電通公司提出了一種全新的消費者行為分析模型“AISAS模式”(即Attention―引起注意,Interest―引起興趣,Search―進行搜索,Action―購買行動,Share―人人分享)。尤為值得注意的是具備網絡特質的“S”即Search(搜索)、Share(分享)的出現,充分體現了互聯網對于人們生活方式和消費行為的影響。微博的關注和轉發功能使得Share和C2C(即用戶之間的傳播)得以在微博平臺發揮重要作用。
微博設有關注和轉發功能。當你在瀏覽微博的時候,如果其他微博用戶或某個話題引起了你的興趣,你可以通過關注的功能,將該人加為你的關注對象,或把這個話題列入感興趣的話題。同樣,如果別人對你、轉發的微博或者你正在參與的話題感興趣,你也可以成為別人關注的對象,擁有一批自己的關注者,正是在關注與轉發的過程中,用戶之間逐漸建立了相互信任的基礎。
4.“原文+評論”的模式抵消廣告反感。微博的轉發功能是一種“微博原文+轉發者評論”的模式,這種內容再造的特點既可以表達轉發者的觀點,也可以確保微博原文以原貌到達每一個受眾面前,大大降低了傳播過程中的信息損失,避免了傳播不準確的信息帶來的不良社會影響,同時又使轉發者的個性得以發揮。
對微博廣告來說,這種模式則是抵消微博廣告給微博關注者帶來的不良影響的一種解決方法。這種“微博原文+轉發者評論”的模式,可以把原本毫無聯系的兩種內容融合在一起。例如,星座寶典的微博轉發形式就是典型的兩種內容差異很大的結合。轉發的理由是自己的主題“星座”,轉發的原始微博則是廣告的內容,兩者的結合吸引的是相同的目標群體,如果星座寶典的粉絲對星座寶典轉發的原文不感興趣,完全可以只注意星座寶典的轉發評論,因為這些轉發評論都是圍繞星座這個主題展開的,這樣就可以有效地避免單純轉發廣告微博所引起的受眾反感等不良影響。
從微博的特性來看,微博更應該成為信息的發起點或者是消費者接觸點,吸引受眾或者消費者的注意力,引發他們的興趣。也就是說:微博承擔的僅僅是告知功能。只有在這樣的前提下,微博廣告才會發揮自己的優勢。
同時也應看到,140字的限制,雖然使微博的傳播簡單迅捷,但也造成了廣告推廣的難度。所以,深度溝通的功能應交給鏈接,微博之中的鏈接可以把受眾轉向其他適合深度溝通的平臺,例如博客、門戶網站、購物網站等。也就是說一條微博廣告就是一個用戶接觸點,由于微博的轉發功能,也就迎合了互聯網經濟之下的Share(分享)經濟,也就是C2C(用戶到用戶)經濟,而這個接觸點會因為其他用戶的評論和轉發而更廣泛傳播,到達更多的目標群體。
參考文獻:
①李開復:《微博改變一切》[J],《廣告導報》,2011年第3期
②【美】謝爾?以色列著,任文科譯:《微博力:140字推爆全世界》[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
③【美】克里斯?安德森著,蔣旭峰 馮斌 璩靜譯:《免費:商業的未來》[M],中信出版社,2009年版
④郭亮:《微博將帶來什么》[M],中華工商聯合出版社,2010年版
篇5
四川省總工會審時度勢,及時開織法律援助微博,開創全國法律援助新形式之先河,開通第一年就吸引“粉絲”近30萬,這是很了不起的成就。
“微博控”,也許是2011年中國網民最熟知的一個詞匯了。每天可能有幾千萬微博網民正在不斷刷屏,尋找信息,分享和交流周圍發生的新鮮事。微博作為一種基于人際關系的信息、資源、交流和分享的傳播平臺,成為了多對多傳播形態的社會化媒介。微博的出現已經打破了傳統媒體的控制與單向度傳播,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方式。
法律援助既是一項法律專業性很強的工作,更是一項群眾工作,它直接面對廣大職工群眾,特別是面對社會的弱勢群體,解決他們在平等實現自己合法權益方面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四川省總工會開織法律援助微博,能不斷增強服務大局、服務職工的自覺意識,積極創新法律援助措施,拓展工會依法維權新內涵,為職工提供多方面的法律援助,充分發揮工會在職工維權方面的作用,從而讓“有困難找工會”這句話更加有分量。
中國工會十五大提出了“堅持以職工為本,主動依法科學維權”的新時期維權觀。這是新形勢下黨對工會工作的要求,是廣大職工群眾對工會組織的熱切期待。而提供法律援助,是工會維護職工合法權益的有效途徑。因此,工會要堅持以職工為本,把維護職工權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了解職工需求,反映職工呼聲,切實做到主動、依法、科學維權。
開通第一年,四川工會法援微博就吸引“粉絲”近30萬,這便是微博的力量。我們有理由相信,開織法律援助微博,能有效地搭建工會與職工的交流平臺,讓越來越多的職工享受到法律援助的陽光。
2014年6月,43名綿陽和南充籍農民工與公司就工資結算問題發生爭議后,通過“工會微博”申請法律援助,遂寧市總工會了解這一情況后,立即介入,僅用5天時間便幫助農民工成功追討10萬余元被拖欠工資。類似的成功維權案例,在四川工會“法援微博”的記錄中屢見不鮮。
篇6
備受關注的北京高考改革方案征求意見階段結束。本次改革的主要內容是:本科每批次第一志愿調整為兩所平行的學校;高考語文分值由150分增為180分,英語實行社會化考試,一年兩考,滿分為100分,降低50分。正式方案預計將于年內公布。據了解,目前浙江省沒有對高考分值進行改革的計劃。
浙江新增3所“領軍計劃”推薦中學
清華大學最近公布了2014年“新百年領軍計劃”推薦中學,義烏中學、春暉中學和余姚中學首次入圍。據了解,12月底,清華大學就將完成推薦名單審核以及面試工作。
美獨臂籃球少年或打NCAA
曾在YouTube上風靡一時的美國獨臂籃球少年扎克·霍金斯近日宣布,他已經接受美國籃球名校佛羅里達大學的邀請,將在那里度過大學時光,并有機會參加NCAA(美國大學體育總會)比賽。
許多中國球迷通過網絡看過霍金斯打球的視頻。視頻中,這位獨臂少年投籃、突破,樣樣精通。霍金斯說,他之所以能夠達到這樣的境界,完全是因為對這項運動有很深的愛。
浙大團隊研制出“隱身衣”
制造出能實現完美隱形的“隱身衣”,是科學家、工程師及科技愛好者夢寐以求的事。浙江大學一個研究團隊最近研制出了六邊形柱狀“隱身衣”。
據了解,這次,浙大的師生們用的是一種與隱形飛機不同原理的技術——六邊形隱身器不吸收可見光,而是讓光線繞過隱身區,就像溪流繞過石頭后再合攏了繼續向前。人眼接收到了隱身區域擋住部分物體的反射光線,誤以為視野內是沒有東西阻擋的。隱身區順利實現隱身。
不過,該六邊形隱身器要在正對六條棱角的角度,看過去才有比較好的隱身效果。或許隨著新材料的發現及制造工藝的提高,將來有可能出現性能更好、更輕便的隱身衣。
美國批準氦氣球游太空
隨著科技的發展,很多人開始憧憬起“太空游”。美國World View公司近日宣布,其氦氣球太空游項目,獲得了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的批準,最早將于2016年投入服務。該項目借助氦氣球,將游客送至距離地面30 公里的大氣層邊緣,使游客們可以俯瞰地球美景,初步定價為7.5萬美元(約合人民幣45.6萬元)。怎么樣?聽上去很遙遠?別氣餒,一切皆有可能!
他們說
@丁一晨DYC 無所事事比忙忙碌碌更叫人心力交瘁,所以,行動起來吧,少年。
來自新浪微博
@侯開亮 時光對每個人都公平,我們都同時在前進。然而多年后卻人人狀況不同:你我所讀的書,所交往的朋友,以及為理想所做的努力,決定了五年之后的自己。想優化自己,現在就開始多閱讀,交良友,并拋開世俗價值觀,勇敢走自己的路!
來自騰訊微博
@老劉仁波切 土耳其的哥貝克力遺址距今12000年了,其中的人物動物浮雕栩栩如生,阿爾塔米拉,拉斯科洞穴壁畫更是讓人嘆為觀止,而創作這些杰作的,卻是茹毛飲血不會擦屁股的原始人,WHY? 藝術創作靠的是感覺,感性思維屬于大腦進化的早期產物。而科學研究靠理性思維,是比較晚才進化出來的,所以藝術的誕生和成熟要早于科學。
來自新浪微博
@鯉newriting 上天會厚待那些勇敢的,堅強的,多情的人。也有很多次我想要放棄了,但是它在我身體的某個地方留下了疼痛的感覺,一想到它會永遠在那隱隱作痛,一想到以后我看待一切的目光都會因為那一點疼痛而變得了無生氣,我就怕了。
來自新浪微博
@樹下野狐 網絡時代,一切都得到得太快太容易,反而格外懷念從前渾無目的地逛遍大街小巷,只為淘到一張好碟,買到一本好書,發現一部好片,邂逅一個好姑娘……的充滿未知與期待的幸福感。讓你快樂的不是結果,而是找尋的過程。
來自網易微博
@方希 我習慣看紙質書,跟墨香無關。事實上,它一點都不香。一本書看到125頁的時候,你知道后面還有100頁在等你,它剩余的分量在手里,它是個外物,你對它有把控感。你記得你在某個特別精彩的地方劃了線,你迅速翻動書頁,它站在那里瞪眼瞅著你。你的眼光順便掃到另一處劃線,你覺得它更為精彩。我不在意精確查找,更喜歡微小的碰見。
來自網易微博
有用的
篇7
網絡廣告在興起的早期,以傳統的硬性廣告為主,很難做到廣告的精準化投放,所以在造成廣告費用浪費的同時,也會造成非廣告目標群體的反感。社交網站以及微博的出現,為提升廣告投放的針對性提供了另一種可能——基于朋友圈子、共同話題進行廣告投放。正如李開復在《微博:改變一切》中所說:“只要有好的針對性,只要廣告對目標用戶真的有價值,廣告主、用戶以及廣告者(可以是微博平臺,也可以是微博主或應用開發者)之間就是一個三贏的關系。”
2.微博廣告的最大優勢是基于信任的傳播
尤為值得注意的是具備網絡特質的“S”即Search(搜索)、Share(分享)的出現,充分體現了互聯網對于人們生活方式和消費行為的影響。微博的關注和轉發功能使得Share和C2C(即用戶之間的傳播)得以在微博平臺發揮重要作用。微博設有關注和轉發功能。當你在瀏覽微博的時候,如果其他微博用戶或某個話題引起了你的興趣,你可以通過關注的功能,將該人加為你的關注對象,或把這個話題列入感興趣的話題。同樣,如果別人對你、轉發的微博或者你正在參與的話題感興趣,你也可以成為別人關注的對象,擁有一批自己的關注者,正是在關注與轉發的過程中,用戶之間逐漸建立了相互信任的基礎。
3.“原文+評論”的模式抵消廣告反感
篇8
就媒體平臺而言,微博更像在轉型媒體平臺,微信則依然在去中心化,而小蘋果、TFboy、支付寶十年賬單等等眾多成功營銷案例都讓互聯網變得多元起來。近日,在互聯網行業穩扎穩打18年的隨視傳媒CEO薛雯漪首度“2015年互聯網營銷趨勢洞察”,預測2015年媒體發展趨勢,暢談營銷之道。
整體來看,2014互聯網發展使更多東西觸手可及,激發了人們主動參與的積極性。一個不容忽視的突破:微信成為“超級APP”,其商業化模式雛形初建,諸多企業成功試水,微信已成為品牌必備的營銷工具。從“被圍困的神經貓”小游戲洞察人性、以酷炫有趣兒的H5頁面為人們建立交互;支付十年賬單的“走心營銷”到滴滴打車大面積發紅包,人人拆包得福利,再到線上購票、大眾點評的接入,微信自身商業化雛形已全面打開。
另一個趨勢是國內實體企業,尤其是以零售、餐飲、娛樂、快消等頻繁與消費者交易的實體經濟體為代表的O2O發展迅猛。2013年首先由騰訊微信提出的“連接一切”的移動互聯網應用趨勢,把2011年開始興起、以開心網、人人網、新浪微博等為代表的社會化營銷進化到社會化交易和消費者的“全零售體驗”。隨視,作為一家立足于大數據營銷的公司,在微信大規模商業化開始之前,就極早、極準確地把握了移動互聯網應用的O2O發展大勢,首先把基于微信打造了一個企業應用次平臺—匯則成,極其高效地為企業完成“連接用戶”、“數據采集及應用”和“現金/非現金的交易閉環管理”。2014年,隨視服務的多家企業服務號(日日順、東風日產、寶潔生活家、良品鋪子、Gap等)在微信企業服務號的綜合質量名列前茅。2015年,隨視會深度開發微信支付和卡包的應用場景,把社會化交易做到極致。
放眼2015年,曾經以話題、內容或活動傳播為主的社會化營銷平臺在企業和消費者眼里會大幅度地縮水。BAT會O2O、連接一切、交易閉環等應用場景上搶奪消費者和企業。產品和技術可能不會奇跡般地形成差異化的競爭優勢,而服務和應用場景的特性化設計可能變得至關重要。充分學會駕馭移動互聯網的O2O、連接一切、交易閉環的傳統實體企業,有機會加入到互聯網市場的巨頭競爭;互聯網市場的競爭,已經脫離了產品、技術和單一平臺的競爭,進入到人工生態系統的競爭;因此,很難說鹿死誰手。“社會化營銷”會成為一個古舊的詞,取而代之的是“社會化交易”或“全零售體驗”。
篇9
改變一,萬倍增速,時間縮短。24小時更新的報紙、現場直播的電視,不得不讓位于“瞬間即時”的微信和微博。當場挑選當場購物的超市,不得不在“瞬間即時”的網購前節節敗退。
改變二,萬倍擴容,空間放大。報紙的24版、48版、128版……怎么拼得過互聯網的海量信息?超市的一個倉庫、十個倉庫、百個倉庫……怎能及互聯網的無限庫容?
改變三,萬眾參與,萬人互動。時間的驟然縮短和空間的驟然放大,為萬眾參與、萬人互動提供了充分可能。一家傳統報紙,發行量不過數萬、數十萬份,一個網民微博,粉絲可達數百萬、數千萬人!一家大型商場,不過容納數百數千顧客,一個淘寶商店,數十萬人可以網上交易。互聯網令世界產生從未有過的核聚變效應:一變十、十變百、百變萬、萬變億……一切的發生,只在瞬息間。
互聯網的以上三個特點,決定我們的思維亦須作出轉變。
其一,求特思維,只做唯一。互聯網時代,速度已經不成問題,所以,你不一定要去爭第一也可能爭不了第一,那就認認真真去做唯一吧。比如報紙,拼速度搶新聞已沒有優勢,在“是什么”之外,你就扎扎實實從“為什么”、“怎么辦”入手,做出自己特色,成為刊載新聞深度、背景和評論的唯一。既然大商場拼不過小網購,你就在質量保證、優質服務和強化售后方面做成唯一。
其二,求精思維,只做最好。互聯網時代,數量已經不成問題,所以,剛開始你不一定去追求數量,當你兢兢業業一絲不茍將產品做到極致,做到同類質量最好、同類價格最優時,你自然會贏得口碑。只要有了口碑,互聯網的“萬眾參與、萬人互動”特點必然在一傳十十傳百的效應中將你的良好口碑無限放大,到此時,數量不就是順理成章之事了嗎?小米手機的成功,就是一例。
篇10
這是出現在2012倫敦奧運會開幕式中的一幕,意在演示互聯網的出現改變了世界,而社交網絡的出現更是讓人們所熟知的交流方式發生了顛覆性的改變。用互聯網創始人蒂姆·伯納斯·李在開幕式上敲出的一句話來說,This is for everyone (這一切,為了每一個人)。有分析認為,本屆奧運會是史上首屆“社交奧運會”。
奧運社交化
“悉尼奧運會幾乎沒有高速互聯網,雅典奧運會幾乎沒有智能手機,北京奧運會幾乎沒人用社交網絡。”倫敦奧組委公關總監杰基·布魯克·道爾說,“這一切都已改變。如今,人們可以用各種渠道參與奧運會。”
上屆奧運會閉幕以后的短短4年內,移動和社交技術有了長足的發展。現在,“更快、更高、更強”的口號不僅適用于體育賽場,還適用于“社交奧運會”賽場。對于運動員來說,他們希望通過社交網絡來分享體驗和心情。美國體操運動員喬納森·霍頓說:“我愿意讓大家知道我吃什么、場館怎樣,想讓大家知道我每天的狀況。”對于組織者來說,國際奧委會也創建了一個網絡社區“Athletes'Hub”,并與Twitter、Facebook和Google+合作,組織運動員參與實時聊天,利用社交媒體進行溝通交流。對于觀眾來說,他們希望跟運動員更近地交流,也需要地方發表自己的觀看感受和對喜愛運動員的關心和鼓勵。
在國內,不少手機用戶一邊熬夜觀看倫敦奧運會,一邊在微博上尋求“志同道合”之友。截至7月28日下午,新浪微博上關于“熬夜看奧運”的搜索結果已超過91萬條,“奧運開幕經典回顧”超過5200萬條;截至8月1日,新浪微博上關于奧運的微博數達到了1.8億條,無線端也達到1.02億條。
根據美國國家廣播公司(NBC)的預測,奧運會期間的賽事直播將會給電視臺帶來超高的收視率。與此同時,NBC也在其官方網站或移動應用程序上進行現場直播,并提供了分享交流等功能。因為NBC意識到,收看奧運會的觀眾中,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使用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和智能手機等無線終端,隨時在網上社交互動。
倫敦一家公關和社交媒體市場推廣公司的專家亞當·文岑茲尼說,“過去,人們得坐在桌子前在電腦上使用社交媒體平臺。現在你可以一邊看比賽,一邊用智能手機或平板電腦進行交流。”根據新浪微博數據中心的統計,用戶奧運微博時,排名前三的地點是床上、公共交通和馬桶上。
“是無處不在的社交網絡讓奧運社交化。”攜手互動CEO唐興通說。
社交網站的機遇
倫敦奧運會有望成為社交媒體當上品牌營銷舞臺主角的助推器,推動網絡廣告從門戶、搜索步入社交時代。業內人士預測,2008年北京奧運會捧紅了視頻網站等富媒體,2012年倫敦奧運會則將使社交網絡從青澀走向成熟。
本屆奧運會贊助商之一的寶潔公司啟動了一個社交媒體項目,作為“謝謝你,媽媽”宣傳活動的一部分,專門展示母親在奧運選手和普通人生活中的幕后作用。此外,可口可樂、吉百利、維薩和英國石油公司等企業,都在Facebook上有了企業賬戶,以便吸引年輕的消費者群體;三星公司甚至為社交媒體用戶提供在臉上做國旗彩繪的服務。
這樣看來,此次奧運會不僅是社交網站的機會,也是企業的機會。“對任何營銷人員而言,錯過社交媒體都是愚蠢的行為。”倫敦品牌社交媒體活動研究公司Sociagility創始人安東尼·伯吉斯·韋德說。
國內社交網站中,新浪微博每天都向用戶自動推送奧運信息;打開騰訊QQ,將自動彈出騰訊新聞為用戶比賽情況;新浪微博和騰訊微博都設置了專門的版塊來與用戶分享奧運體驗。
但唐興通表示,這種打擾式的營銷方式有些太過直接。“奧運是一個契機,也是挑戰,要做好社交網絡營銷關鍵在于如何出彩。目前看來,他們的營銷手段都是大同小異的。”
另一方面,社交網絡在本次奧運中并非可以無限制地使用。倫敦奧運會為保護贊助商的利益,專門頒布了一套“廣告保護法案”。對于運動員,要求其在不出于商業目的,也不損害奧運官方贊助商和轉播商的利益的情況下,以第一人稱日記體形式撰寫。“我們鼓勵使用社交媒體,也鼓勵運動員參與互動,但需要遵守一些規定。”國際奧委會社交媒體負責人亞歷克斯·胡特說。
這些條框的規定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到這次社交網絡的開放程度。有媒體稱,這并非真正的“社交自由”。奧運會給社交網站帶來機遇,可在大事件面前,社交網絡的真實性和開放程度問題也會再次暴露。倫敦奧運會是否真能如業內人士預測的那樣,使社交營銷從青澀走向成熟,看來還有待商榷。
鏈接
倫敦奧運會熱門微博
“為了此刻我等了7年了,可是7年后又等到了什么呢?”——倫敦奧運會部分場館觀眾席上空座連排,引發了因沒買到票而無緣入場的觀眾諸多牢騷,其中就有人以“奧運場館的觀眾席座位”為名開了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