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柴人故事范文

時間:2023-03-31 11:54:2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火柴人故事,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火柴人故事

篇1

雞血文,成功學,營銷客,名片狗。時間被瑣事填滿,難得靜下心空閑。

如許多小而美的應用一樣,大家都是贊賞著下載,靜靜的不打開。但這些產品還是一種美好存在。產品做的好,心里難免不喜歡。

火柴盒定位的是一個分享打動人心事物的APP,主要的展現方式為每日進行精選內容的分享,有音樂,語錄,經典文章,文藝產品和原創作品等。重要的是內容都是經過編輯團隊深度篩選。在他們團隊的設想里,火柴盒只是他們APP內容矩陣的一款產品,但目前是主打地位。

火柴盒曾進入過蘋果APP STORE音樂類排行榜前十名,并保持在7—9名位置,曾一度還超越過蝦米、多米、豆瓣FM等音樂類APP。

其實很簡單,火柴盒團隊想要以高質量的內容來吸引同類的讀者群,形成垂直的粉絲群,最后拓展到“話題社交”,“興趣電商”上。

目前的《火柴盒》共有三個欄目。

篇2

首先,我對這本書的作者安徒生有了一些了解。他是一位詩人、哲學家、思想家和民族主義者。這些因素結合在一起,促使他的童話成了不朽的篇章。

《海的女兒》這篇文章大家一定非常熟悉吧!海的女兒是安徒生寫的童話中的主人公。她生活在海里,是一條美人魚。她可以在海底世界自由自在地度過三百多年的歲月,然后化為泡沫,結束她無憂無慮的一生。她的壽命比人類要長好幾倍,但是她卻是一個低級生物,沒有人類特有的那種不滅的靈魂。為了獲得這個靈魂,進入生命的較高級的境界,她放棄了海里的生活,忍著痛把自己的魚尾換成一雙人腿后,便喜歡上了一個人間的王子,希望通過那個王子得到一份人類的靈魂。而那個王子卻和人間的女子結了婚,她的希望破滅了。若她再想成為海的女兒,就得在王子結婚的早上,用尖刀刺進他的胸膛,讓他的熱血流到她的腿上,這時她的雙腿就能變回魚尾,回到她的家人中去,回到屬于她自己的世界中去。但是她沒有這樣做,而是自己投入海中,化為泡沫。

美人魚這樣對生命的追求,打動了成千上萬讀者的心,也深深地打動了我,使我懂得了生命的可貴。在任何事前面都要有堅強的毅力,勇敢地去面對它。要用一顆金子般的心,去對待周圍的每個人,在事情來臨的時候,為他人著想,體現自己的胸襟和氣量,這才是人生的追求。

相信大家都聽說過《賣火柴的小女孩》,這是一個非常動人的故事,我至今還清晰地記得故事的大意是這樣的:一個小女孩在路邊賣火柴,他爸爸和她說:如果你不把火柴賣完,就別想回來!沒辦法,小女孩只好把火柴賣完。可是,路邊沒有一個人來買小女孩的火柴,而且小女孩還光著凍得紫紫的腳丫。看到這里,大家一定都會想為什么小女孩的父母這么殘忍,說真的,我也很想知道,只可惜書上沒有寫。

忽然,小女孩想到了自己的火柴。她先點了一根火柴,看見了溫暖的火爐,可是火爐一會兒就不見了。她又點燃了一根火柴,看見了美味的火雞,可是一會兒又沒有了。她打算再點一根火柴,奇跡的事情發生了,她看見了奶奶,可能是因為她怕再失去奶奶吧,便把許多的火柴都點燃了,就這樣,小女孩永遠閉上了雙眼。

篇3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生活雖然很殘酷,但是我們必須擁有一顆堅強的心,只要我們不認輸,就一定能戰勝困難,取得光明。

故事講述的是一個在圣誕夜賣火柴的小女孩的悲慘命運。因為沒有賣掉一根火柴,小女孩一天沒有吃東西。她又冷又餓,擦亮了第一根火柴,看見了噴香的烤鵝;她擦亮第二根火柴,看見了美麗的圣誕樹;她擦亮了第三根火柴,看見了久違的外婆,她想讓外婆留在自己身邊,擦亮了一整把火柴。然而當火柴熄滅的時候,這所有的一切都不見了,小女孩就這樣在圣誕之夜悲慘地死去,沒有人知道她在生前最后一刻看到的美好情景。

安徒生通過這個童話,表達了對窮苦人民悲慘遭遇的深刻同情,和對當時社會的不滿。

(來源:文章屋網 )

篇4

[關鍵詞]牽制;趁熱打鐵;暢想;空間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初為人師時,當然把這積句話當成真理。作為教師首先要博覽群書,先有一桶水才能教給學生一杯水,這是當時的理解當然的看法。

第一次教《七根火柴》時,為了把課教好,把自己對教材的理解盡可能地教給學生,我反復鉆研教材,又翻譯一些資料,設計好幾套方案,幾資助推敲終于確定講課方案。

先出示教學目標:(1)緊扣線索展開故事情節的寫法。(2)自然環境的烘托作用。

上課伊始,我要求學生讀兩遍課文,然后要求學生朗讀課文挑出生僻字,安排思考問題完成第一個目標。

師:“本文的線索是什么?”

生:“盧進勇” .生:“七根火柴” ;生:“草地” ;師:“線索是指貫穿全文的人、事物等,你們好好再想想” .生:“草地”;生:“無名戰士”。

師:“你們再想想,這個線索是人還是物?”

學生在教師的急燥的情緒下顯得有點緊張,開始小聲的嘀咕,到底是人還是物呢?由于我把問題局限在“線索”這一點上,脫離教材牽制學生的思維,造成學生思維的沒有了信息源,憑空想象,忽視了教材的背景,使思維受到阻礙。

我注意到學生一時拿不定主意,就說:“同學們看一看文題”。

學生馬上回答:“線索是七根火柴”。

這個問題終于解決了,我馬上追問:“本文是怎么展開故事情節的呢?”

學生一時又沉默了(這個問題問得太寬泛了),以至于學生不知從何下手,于是我又問:“那你們想想什么叫故事情節?”

生:“開端、發展、、結局。”

師:“很好,那么本文的這幾個部分在哪呀?你們找一找吧!”

學生開始看書尋找問題的答案,最后終于把故事情節找出來了。我又忙問:“那本文的線索和故事有什么關系呢?”

學生馬上回答:“貫穿全文”。

師:“是‘貫穿’還是‘緊扣’?”

生:“緊扣”!

第一個目標終于完成了,下課鈴也響了。這節內容不多,確沒有完成教學任務。現在看來,原因有三:一、教師的角色沒定好位,沒有把學生當成這節課的主角。教師用自己的想當然的所謂“啟發”式思維,結果恰恰把學生的思維緊錮了,學生的思維空間變得越來越狹小,沒發揮的暢想的余地。

二、沒有處理好教材。教師把教材看懂了,而學生只看了兩遍課文,就急忙應付教師的提問。

三、把理解感悟教材的意境,變成了尋找答案的智力游戲。

第二次學習《七根火柴》時,我重新做了安排。

課前做好鋪墊,指導學生回顧有關的歷史,印發了有關小說方面的常識、王愿堅小說的特點、時期小故事等信息源,創設了跟課文很貼近的“草地”情境,并引導學生在教師提供的材料的基礎上,自己試著尋找新有關方面的信息。

第一節課上課,我先讓學生把自己搜集來的信息以故事的形式講給大家聽。

其中有一個學生給全班講了《糧食的故事》,我抓住這個有利時機,引導學生討論:師:“如果我們餓了好多天忽然發現了糧食,我們會怎么樣呢?”

生:“趕快的用糧食做飯吃!”

師:“那么,《糧食的故事》的主人公,為了糧食卻失去了兒子,這不是有些離譜嗎?”

生:“也不是,這得看是什么時候”。

生:“那得看是為了什么?”

生:“那不是時期嘛!”

師:“為什么在時期為了糧食失去兒子就正常呢?”

生:“可能那時的人們都是無私的吧。”

師:“這么說,故事在什么情況下發生還有取限定啊,這說明故事必須在什么環境下發生呢?”

生:“故事發生在典型的環境下!”

生:“要圍繞什么事物才能發生?”

師:“同學們回答的很好,所圍繞的這個事物就是故事的線索。同學們討論一下《七根火柴》的線索是什么?”

生:“七根火柴!”

這時的課堂氣氛異常活躍,學生的思維已進入到“中的草地里”了。于是,我決定趁熱打鐵,安排學生討論:(1)主人公是盧進勇還是無名戰士?(2)請你描述出主人公是在什么環境下出場的?(3)你試一試把這個故事換成是今天的環境,講給大家聽一聽你的設想。

學生們開始熱烈的討論,意見各不相同,有的認為主人公是盧進勇,有的認為是無各戰士,誰也說服不了誰,這時有個同學問我:“老師,你說說該怎樣判斷誰是主人公呢?我看到學生們能夠自己提出問題了,高興之余,我賣了個關子,”這要看這兩個人誰能更突出精神高尚呢?“學生高興了,馬上回答:“當然是無名戰士了!”又有學生提出了疑問:“那盧進勇起什么作用呢?”

“沒有盧進勇,能顯出無名戰士嗎?能發現火柴嗎?”一個學生快速回答到。

還有的同學說:“沒有盧進勇就不能找到七根火柴,也就沒有這個故事了。”

學生的思維火花被這七根火柴點燃了,“關于盧進勇在本小說中的起什么作用,同學們能再明確的敘述一下好嗎?”我說。

生:“襯托了無名戰士!”

生:“他推動了故事的情節的發展!”

師:“起到這種作用的人或事,我們在以前學過的文章中遇到過沒有?”

學生們思考了一會兒,說“《最后一課》中的小弗郎士!”

師:“小弗郎士把故事從開始演到結束,那個故事發生在德國法西斯統治時期,我們這個故事發生在什么樣的環境下呢?”

生:“又潮又濕的草地里!”

師:“如果把這個故事搬到今天的大商場里會怎樣?”

學生有的開始笑了:“那怎么成,如果在應有盡有的大商場中,盧進勇捏著被雨水打濕的青棵面舍不得吃,太滑稽了!”

有的說:“無名戰士拿著七根火柴鄭重地交給盧進勇不太虛偽了嗎?”

我連忙問:“那你們說為什么入在草地那個環境就覺得合適呢?”

學生搶著回答:“典型的環境對主人公的形象直到烘托作用唄!”

篇5

夜深了,媽媽已經熟睡,鄰家的小狗也不再吠了,我在暖暖的被窩里深情地讀著安徒生的童話《賣火柴的小女孩》。

“天冷極了,下著雪,又快天黑了,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這個童話故事深深地吸引著我,使我忘記了時間,鐘已經響了十一下。這個童話故事不知已經讀過多少遍了,然而我每次讀這個感人的故事都更多的思考,我讀著,讀著,仿佛已經置身于這個神奇的世界。“在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個光頭赤腳的小女孩在街上走著……”“那是一個大雪紛飛的夜晚周圍死一般的寧靜。一個小女孩披散著一頭卷曲的美麗的金發,她衣衫簡陋,爭著一雙驚恐的眼睛,臉和嘴唇凍得發紫,凍僵的小手攥著一束火柴,嘴里不斷喊著:誰要火柴……”她在陰暗的墻角邊,我遇見了這個賣火柴的小女孩,她伸出那雙凍僵了的小手,向我兜售火柴。她的衣服好臟啊,也許是因為媽媽生病在床沒有時間給她換洗?也許她家里窮得跟本沒有另外的衣服。我問自己,我真的同情她嗎?有什么能表明我對她的同情呢?大街上還有許多的小孩也像她那么窮,也許還有比她更窮的,我能拿什么奉獻給這些窮人家的孩子呢?我家也不富裕,每天媽媽只拿二元錢給我吃早飯,我想把二元錢給她,可在衣服袋里摸來摸去也沒有摸到那二元錢。我撇過臉不忍再看那小女孩,我不禁嘆了一口氣……媽媽從睡夢中醒來,問我怎么還不睡?我這才回過神來,噯,這是在看書哪!

我繼續朗讀著,回答他的只是風雪的呼嘯聲。整個城市像漫天飛舞的雪花一樣,冷酷無情,她沒有賣掉一根火柴,沒有賺到一個銅板。她的父親一定會打她,而且家里也是很冷的。“家”對她來說不是溫暖的地方,也不是可以避難的地方,她沒有地方去。我多么感謝上天給了我一個溫暖的家,爸媽和外婆每天在家里歡歡喜喜地等著我回家,我一回到家外婆還把各樣食物塞到我的嘴里,又給我加添衣服,等等,等等。多么可憐的賣火柴的小女孩!我真愿意把她帶到我家做我的妹妹!

她終于抽出一根火柴,火柴給她帶來了光明,給她帶來了希望,她在火光中遇見了她的祖母“她們倆在光明和快樂中飛走了,越飛越高,飛到即沒有寒冷,也沒有饑餓,更沒有憂愁的地方去了——她們是跟上帝在一起!……”讀到這里,我流淚,這既是悲傷的淚,又是歡欣的淚。因為她終于可以不再經受寒冷、困苦、貧窮、饑餓了。這個可憐的小女孩歷盡了人世滄桑,終于在合家團圓之夜離開了這個黑暗的世界。她雖然沒有富有的生活、快樂的童年,在有生之年只能擁有美麗的夢,但她沒有抱怨命運對她的不公平,當她離開這個悲慘的世界的時候,她的嘴唇上帶著微笑,她雖然死了,她相信她已經與祖母一起飛上天,住在永恒的光明當中,她的心是何等的美善!

篇6

“爸,我們要高考了!”一位年輕的姑娘對自己的父親說。“哦。林,你準備考哪個專業?”“啊?爸,我想當個警察,跟媽媽一樣!”父親慈祥的面孔就在那一瞬間變得嚴肅起來,他說:“不行。絕對不行。你無論當什么我都同意,就是不能當一個警察!”年輕女孩嘟著嘴:“為什么?為什么?為什么?”父親的臉沉了下來。“原因你不是不知道。你媽就是干著行把命都干掉了!我不想再失去我唯一的女兒!不想再白發人送黑發人!”年輕姑娘搖了搖頭大喊:“父親你簡直是不可理喻!正是因為媽媽被犯人殺害,所以我才要當警察,我要除暴安良。我要把媽生前沒有做完做好的事完成了。”她邊說邊落淚,跑出那間小屋,任雙腿殘疾的父親在后面叫喊……

“爸,我回來了。”眼角依然殘留著淚水的年輕姑娘回來了。父親和藹地望著她,讓她坐下。“父親,我想通了。我不會……”“不孩子,我給你講一個故事吧。一個人把火柴劃燃,風婆婆看見了便把他吹滅了。那人見火柴熄滅了,便把火柴扔在了地上。火柴哭著問:婆婆,你干嗎要把我熄滅呢?風婆婆回答:孩子,我不忍心看見你被火燒著痛苦的樣子!火柴接著哭:但是,風婆婆,我短暫的生命就是要來這樣結束啊。你把我吹滅,等于吹滅了我的一生。風婆婆很自責。這個時候,小火柴死去了。”“爸爸,你給我講這個干什么?”“女兒,”發親溫柔地撫摩著她的頭,“我也想通了。這是你一生當中最重要的選擇之一。我不能象風婆婆那樣盲目地關心你,而毀了你的一生。”那個女孩哭了,她無言以對……

我的回憶被一陣敲門聲打斷。“媽,”門外傳來女兒的聲音。“我回來了。我錯了。”我趕忙打開門。“媽,我真的想通了。”我點頭讓她坐下。“清,是媽媽不好。媽媽給你講個故事吧。一個人把火柴劃燃,風婆婆看見了便把他吹滅了。那人見火柴熄滅了,便把火柴扔在了地上。火柴哭著問:婆婆,你干嗎要把我熄滅呢?風婆婆回答:孩子,我不忍心看見你被火燒著痛苦的樣子!火柴接著哭:但是,風婆婆,我短暫的生命就是要來這樣結束啊。你把我吹滅,等于吹滅了我的一生。風婆婆很自責。這個時候,小火柴死去了。”清突然抬頭:“媽媽……”我將她摟入懷中。

女兒順利地考上國外一所名牌大學。我想,她父親也會為她感到驕傲。

篇7

課文七根火柴讀后感

《七根火柴》是中過草地時發生的故事。暴雨冰雹后的草地、傷痛的折磨、饑餓的煎熬、潮濕寒冷的侵襲,讓戰士對火無比渴望。在這么惡劣的條件下,盧進勇渴望火,無名戰士也需要火。但無名戰士卻極力保護火柴,把七根火柴保管得很干燥,不惜犧牲自己,連同黨證讓盧進勇將七根火柴轉交給組織,讓寶貴的火柴去給其他戰士帶去溫暖。

現在,七根火柴太微不足道了,但在時,卻彌足珍貴、意義非凡。可以說:火柴就是生命。

無名戰士與盧進勇一樣,都渴望火的溫暖,卻甘愿把這生存的希望留給戰友,幫他們戰勝寒冷,爭取革命勝利。可以說:火柴不僅有維持生命的重大意義,更閃爍著信念神圣的光芒。

盧進勇接到無名戰士的火柴后走得特別快,是無名戰士的精神激勵著他。可以說:每根火柴都是火炬,傳遞著不可戰勝的力量!無論時代如何變遷,精神會永遠閃光,它是我們人生之旅中驅散寒冷的不息火焰,堅定信念的強大支柱,增添力量的無窮源泉。

篇8

一、課程目標

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能夠提高閱讀經典文學的興趣,擴大經典文學的閱讀面,并學會鑒賞經典文學和流行歌曲,能寫簡單的文評與樂評,創作一些與經典文學有關的流行歌曲(當然這個創作要求較低,僅是配樂或是填詞),最終提高人文素養,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和諧發展。

二、課程實施

(一)課程內容及課時安排

第一單元 序論(一)流行歌曲與經典文學的關系

1課時

第二單元 序論(二)流行歌曲與經典文學的鑒賞方法

1課時

第三單元 流行歌曲中的經典神話傳說、寓言故事、 民間故事、圣經故事3課時

第四單元 流行歌曲中的經典童話 2課時

第五單元 流行歌曲中的經典詩歌、散文3課時

第六單元 流行歌曲中的經典小說、戲劇3課時

第七單元 流行歌曲歌詞的創作2課時

第八單元 我心唱響——學生原創經典文學流行歌曲展示1課時

(二)實施材料

講義、課件、多媒體設備、專用教室。

(三)實施形式和手段

采用視聽、朗讀、探究、討論、比較鑒賞、寫評論、學唱、原創歌曲、小組合作展示交流等方式進行學習。

三、學習評價做法

1.課前填寫問卷,測評原有水平。

2.課中以發言、討論、評論、表演、原創作品的質量為考核依據。

以小組為單位評價,要求每個人都積極參與采用自評、互評、師評相結合的方法。

3.課后完成學習的體會及建議。

最終綜合以上三階段的表現給出本科目的學業等第。

四、課程實施的反思

(一)經典文學和流行歌曲的選擇要講究

經典文學要選擇符合學生年齡特點與欣賞水平的作品。流行歌曲要選擇內容、情趣上貼近原著,歌詞生動、有畫面感、寓意豐富,旋律優美動人的歌曲。如“流行歌曲中的經典童話”單元,我選擇了安徒生的《賣火柴的小女孩》,這個故事對六年級學生來說,閱讀理解上沒有太大的難度,比較容易把握鑒賞。與這個童話相關的流行歌曲有謝金燕的《賣火柴的小女孩》、趙麗的《賣火柴的小女孩》、熊天平的《火柴天堂》。我最終選用的是熊天平的《火柴天堂》。這首歌的歌詞抓住一個個典型的場景和細節,再現了小女孩的悲慘遭遇和她美好的愿望,曲調哀婉凄麗,不僅表達出了對小女孩悲慘命運的同情,更表達出了對親情、關愛、溫暖的呼喚,對幸福的向往,對夢想的堅持。熊天平把這個凄涼的童話故事演繹得格外動人心弦。而謝金燕和趙麗的《賣火柴的小女孩》詞意雖也和原著相符,卻僅僅在感嘆小女孩的不幸,在表現力上總覺單薄。這兩首曲子的節奏又太快,削弱了對主題的表現。

(二)經典文學和流行歌曲鑒賞并重

這個課程如果僅僅聽聽歌曲,唱唱歌曲,告訴學生這首曲子和哪個經典文學相關就顯得太膚淺。而如果僅用歌曲做引子,其余時間去大量地分析文學作品又顯得太單調。要達到課程目標,就一定要做到經典文學和流行歌曲的鑒賞并重。

再以《與》一課為例,談談具體的做法。這節課我首先請學生邊看歌詞邊聽歌曲《火柴天堂》,說說這首歌和哪個經典文學作品有關,寫下聽后的第一感受。然后閱讀鑒賞《賣火柴的小女孩》,其中包括簡介寫作背景,概括故事梗概,朗讀精彩語段,分析人物形象、歸納主題和寫作手法(此環節切忌過多咬文嚼字,點到輒止)。接下去再次聆聽歌曲《火柴天堂》,了解歌曲的創作背景,討論歌詞與原著的聯系、從旋律、音色、配器等角度鑒賞歌曲,再寫聽后感。最后學唱歌曲,分組表演。

這樣的教學流程從聽、說、讀、賞、寫、演多方面培養了學生的能力,全面提高了學生的素養,使他們對課程興趣十足。

(三)要采取豐富多彩的教學方法來吸引學生

在課程的實施中我采取了多樣的教學方法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如《與蘇軾的》一課,我運用了范讀、自讀、輪讀、小組合作讀、配樂朗讀等方式。學生越讀越上口,越讀越興奮。再如《與中國古代神話、民間故事》一課,課前我請同學們探究歌詞與哪些中國古代神話、民間故事有關,并搜集相關故事。學生非常認真地完成了作業,在課堂上爭先恐后的發言。又如《與徐志摩的同名詩》一課,我采用了比較鑒賞法,讓學生比較蔡琴、黃磊、林宥嘉唱的《再別康橋》孰優孰劣,學生分組討論,各抒己見,覺得蔡琴的曲子太憂傷,黃磊的曲子太喧鬧,只有林宥嘉的曲子恰到好處,恬靜又不失熱烈,正符合年輕的徐志摩當時的心緒。還如《我心唱響——學生原創經典文學流行歌曲展示》一課,我請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完成原創作品。學生分工合作,有的負責創作歌曲,有的負責制做多媒體,有的負責演唱。大家各司其職,各盡所能,極大地發揮了主觀能動性。

篇9

讀罷此文,我的眼睛不禁濕潤了。多么可憐的小女孩啊!一雙小腳穿著一雙大腳,這是多么的不相稱啊!大年夜的時候我們大家都穿著嶄新的衣服、鞋子,穿戴得整整齊齊地坐在餐桌前同家人、親朋好友共進晚餐,而她卻孤零零地站在大街上賣火柴,這是多么鮮明的對比啊!

在可憐小姑娘的同時,我想到了當時為什么沒有一個人愿意給她一個錢,買她的一根火柴,難道那些人一點同情心也沒有嗎?此時此刻,我想起了現在的“富翁”們,他們家里幾乎都養著寵物,而且寵物還過著比一般人都要好的生活,記得有一次,我騎著車子上學校時,經過一家很有氣派的人家時看到了一條狗,這只狗養得膘肥體壯,身上長著又密又長的毛,此時它正懶洋洋地趴在太陽傘底下呼呼大睡。這些狗生活是那么的舒適,想必它的主人為了養它也花了不少的錢吧!但如果把用來養這些狗的錢用來捐給災區,那么將會有多少貧困孩子又可以背起書包上學校了。

再說養這么多的狗又有什么用呢?現在的狗還有幾只會看家的?狗和人到底哪個重要,難道這些“富翁”們也不知道嗎?有一幅漫畫真是畫的太對了,它上面畫著一個有錢的大“富婆”招收名廚,當一位廚師被錄取后才知道他要伺候的是一只德國進口狗。這幅畫的含義真的很令人深思啊!

賣火柴的小女孩,你是那樣的可憐,如果你和我同一個時代的話,我相信你一定不會生活得那么痛苦,因為會有人幫助你的,雖然大多數人都不算富裕,但是,他們懂的去幫助別人。

篇10

誠信故事里有一個叫《門德爾松的坦誠》故事令我最難忘,故事里講的是:著名的德國音樂家和鋼琴家門德爾松,單憑《伊塔爾茲》就足以證明他的實力,英國的維多利亞女王也非常喜歡他的曲子,一次,他出訪去英國,維多利亞女王為他舉辦了盛大的宴會,女王在宴會上表揚了門德爾松,他羞得滿臉通紅,承認說這曲子是他妹妹創作的,只是當時的德國認為女性是創不出好作品,所以他妹妹為了發表,就署名門德爾松了。

門德爾松這種坦誠是世界上少有的,誠實的品格是可貴的,不能因為一丁點利益,就違背了諾言。諾言就是對自己承諾過的話,做出負責。一件發生在英國18世紀的誠信的事更是令人感動。

一名有錢的紳士在漆黑的夜晚里行走,他遇見了一位賣火柴的男孩,男孩哀求他買一盒火柴,紳士答應了,可紳士沒有零錢,男孩說肯去幫紳士換零錢,紳士等了很久,始終不見男孩回來,只好拿著火柴回家了。第二天,又有一個小男孩來找紳士,原來這個小男孩是昨天賣火柴的男孩的弟弟,他是來替哥哥送零錢的,紳士問男孩呢?小男孩說哥哥在換回零錢的路上被馬車撞了,正在家里躺著,紳士聽了又著急又感動,連忙趕往男孩家。

在生活中,我也有不講誠信的時候。上學時,我和同學約好了晚上一起去玩,可是由于我一邊作業一邊玩耍,做作業用的時間比平常慢了一倍,剛寫完作業,同學就來叫我,我剛想答應,可又想起,我還沒有彈琴,只能失信了。

人,以誠為本,以信為天。社會需要誠信,我們少年兒童更需要誠信。誠信是一種力量,這種力量可以點石成金,觸木為玉。這種力量是強大的,我們崇尚這種力量,想要得到這種力量,不是靠別人,是靠自己,靠自己信守每一次的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