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創新作文大賽范文
時間:2023-04-08 13:29:1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英語創新作文大賽,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大家好!我叫陳彬慧,是三年級二班的學生,今年我八歲。
我給大家講個小故事,以前我的語文、英語成績特別好,每次奧數比賽,看到我們班的男生拿回了不少大獎,心里羨慕極了,上學期,數學老師選拔奧數尖子生時,我榜上無名,我暗暗地下定決心一定要拿個大獎回來。后來在媽媽和我的央求下,我開始拜師學奧數,半年過去了,我終于成功了,獲得了長沙市第三屆小學生“生活數學創新設計”大賽一等獎,“喜迎校慶”數學竟賽一等獎。“華夏杯”奧數之星二等獎。我也很喜歡寫作文,參加長沙市中小學生創新作文獲得了二等獎,在“創作杯”——2008迎奧運征文大賽中榮獲銀獎。我還有很多很多興趣愛好,如英語、鋼琴、美術,鋼琴已達到四級水平。
我熱愛生活,熱愛學習,團結同學,樂于助人,為老師做力所能及的事,成為同學們的好朋友和老師的好幫手。我在家主動復習功課,按時完成作業,在學習中遇到困難時,我從不輕易放棄,始終牢記著一句座右銘:“任何成就都是刻苦勞動的結果。”當然,我也深刻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有時我做作業會粗心大意,在今后的學習中我會努力及時改正。
篇2
關鍵詞:教學質量;減負教育;營造環境
白坪初中根據上級文件要求結合學校工作實際,強力注入“減負提質”正能量,做到了“五抓”“五強”,有效提高教育質量,讓師生切實體會教與學是一種快樂互動的享受。
一、抓培訓,強理念
減負提質,是要把學生從繁重的學習負擔中解脫出來,合理配置學生的作業量,積極提倡一種開放的、啟發式的教學,從學生的興趣入手,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因材施教,努力培養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把“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而教師是實施課堂教學的組織者,是決定每節課的質量和成敗的關鍵者,要想達到“減負不減質,減負更優質”的效果,抓好教師業務能力培訓,強力轉變教師觀念是關鍵。自減負提質實施以來,學校組織了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培訓。主要采用了:自主學、外派學、引導學、專題學的培訓學習方式。讓每位老師在自學中感悟,在碰撞中出新,在培訓中充電,在交流中提升,以活動為載體,為實現生本高效的學生活動提供舞臺;以加快教師專業化成長步伐,為教師搭建專業成長提供平臺。
聘請了縣內教育專家到校進行全員培訓。如:教研室鄺爾安主任以高效“133生本課堂”“是什么”“為什么”“怎么樣”“怎么辦”作了具有實踐意義的理論指導,使老師們以實踐加理論的培訓方式真正領悟了什么是高效“133生本課堂”,為什么要生本高效課堂,生本高效課堂的基本特征以及生本高效課堂的操作策略。同時教研室專家多次深入課堂從文本挖掘、課堂構思與生成等方面對課堂如何做到生本高效進行了有效指導,并結合自己的經歷激勵了在場的教師,高質量實踐加上貼心的理論引領,使每次培訓活動效益長效化。鄺爾安主任還從立足“生本”,明確課堂教學改革的思路――聚焦課堂,構建“生本課堂”實踐教學模式――著眼課堂,進一步深化教學改革對當前我校的課堂教學進行了深入的解讀、深刻地剖析以及深度地引領。鄺爾安主任充分肯定我校教研活動開展的扎實有效,學校能夠以課堂教學為抓手,讓老師充分借助學校校本教研的平臺,學會有效研究,研究自己的課堂、自己的學生,從課堂教學中發現問題,總結經驗,共同分享,這種草根式的研究有利于教師自身發展。
同時譚忠貴校長還就探究新課改對教師的要求,進行了“師者,如何做得更好”“教師必須面對的教育問題”等專題講座,譚校長通過引經據典,現身說法,要求廣大教師在“全面”“自主”“充分”“持續”“專業”“特色”“跨越”“和諧”發展中走向更好,要求教師應該遵循“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的發展理念,不斷將自己的生命潛能和價值有目的、有方向、有策略地延伸和拓展,不斷完善自己,力求做得更好,力爭成為江南名師、渝東名師乃至全國名師。讓全校教師耳目一新,更進一步提高了全校教師的精、氣、神,增強了教師終身學習、強力教研的熱情。
二、抓評價,強激勵
根據減負提質要求,學校制定了《白坪初中減負提質實施方案》,教導處分別出臺了《白坪初中教學常規評價考核辦法》及《白坪初中“133生本課堂”教學方案設計評價量標》《白坪初中學生考核評價獎勵辦法》等。在教師績效考核、教學成績認定、教研活動的開展、各種考核結果的運用上,立足學校減負提質實際,扎實有效地從制度引領、有效評價上下工夫,如:進行教學成績考核時采用了“平均分+合格率+優生率+鞏固率+提高率”的認定方式,加強橫向與縱向比較,促進教師主動參與各項教育研究活動;在對教師工作量認定時將早、晚自習按學科系數折算工作量納入績效考核,促進考核公平合理,極大地調動了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在對教師成績認定時注重“后40%”效應,即后40%的學生側重考查合格率與鞏固率。
“減負”不是取消考試,而是要求改革考試的內容與方法,使考試不再變成“學生的敵人”,符合教學規律的檢測是必須的、必要的。學校認真組織教師匯編各科測試題,采用不同形式對學生進行檢測,減少考試次數,但又能準確把握大綱、考綱和難度,使之達到少而精的效果。這些檢測都要求各科任教師及時批改,并將成績反饋給班主任,共同做好思想工作,以達到查漏補缺、了解學情的作用。
三、抓課改,強效率
課改的關鍵是以學生為中心,把問題教學作為課堂的核心,使學生成為課堂大舞臺的主人,即課堂問題讓學生來發現、讓學生來舉例、讓學生來反思、讓學生來探究。學校以“133生本高效課堂”的實踐模式要求,用“以學活教,心動課堂,心隨課動,課隨心動”,“少教多學”的理念落實課堂的有效性,力求實現課堂教學價值最大化,減輕學生過重的負擔。所有教師都嘗試了我校倡導的“三段四步式”(即課堂教學分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三段,讓學生樂學、會學、創新、運用四步走)的課堂模式。真正面向全體學生使每個學生都有所提高,真正落實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使每個學生都能全面發展。同時大力推進教研活動,并形成研究報告,我校承接的重慶市市級課題《農村初中開展語文綜合性學習中實踐活動方法研究》已順利結題,同時全國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教育部規劃課題――《初中語文寫作教學中少教多學的策略與方法研究》已獲立項證書,多篇校本教研小課題分別獲縣級評比一、二、三等獎。
四、抓創新,強特色
以《白帆》校刊為依托,抓創新作文訓練,為學生成長撐起一片文學藍天。《白帆》文學社定期組織創新作文訓練與競賽,并將優秀作品對外發表。近年來,有多名學生獲國家、省、縣級作文大賽一、二、三等獎,有766人的習作在國家、省級刊物上發表。白帆文學社被評為“全國百家優秀文學社”“全國百家優秀作文示范基地”;2010年被評為“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校園文學委員會理事單位”;現已出版28期校刊《白帆》。
強化“雙語”教學,提高學生社會適應能力。我校自實施減負提質以來,強力推進“雙語”(漢語與英語)教學,要求學生能用英、漢兩種語言進行交流,提高英語口語能力與英語學習交往能力,促進農村初中英語教學質量大提升,為學生走向成功奠定堅實的基礎。
篇3
一、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情感
傳統的英語教學只顧及到學生的智力因素,忽視了另一個重要因素――情感因素。現代心理學研究進一步證明:人的智力因素并不是教育中成功與否的唯一或決定性的依據、屬非智力因素的情感因素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和地位。
兒童期是“自我中心”階段,情感發展處于單方面尊敬階段。他們需要成人的支持,贊許和,這是兒童快樂和興趣的原動力。他們模仿性強,興趣活潑、開朗,但任性、缺乏自控力。這些情感特征決定了英語教學以快樂――兒童的享受色調為中心。教師的親切關注,班集體的良好氛圍是實現情感教育的關鍵。現代語言的教學方法,強調教師的表率作用和師生間的情感交流,保持或模仿孩子的天真,與孩子同樂,以滿足孩子的快樂,從享受中導入興趣,消除學生學習時怕犯錯誤的恐懼心理。教師還尊重每個學生,懂得每個學生都是有個性,有自尊心的獨立個體,要以不偏不倚的態度對待他們。
另外,心理學家早已證實:表揚比懲罰或批評更能鼓勵學生把學習搞好。學生因為才開始學習英語,需要放棄已經熟悉了的交際方式而去學習一種新的交際方式,往往怕犯錯誤或出丑而不敢說。這時,教師要多表揚,少批評,盡量鼓勵幫助他們樹立學好英語的信心,促進他們盡最大的努力學好英語。通過語言交流的形式,讓學生從“我向性”逐步向“他向性”過渡,為小學階段的英語教學奠定扎實的基礎。
二、形式多樣的課堂教學
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的頭等問題便是趣味性。英語課要上得生動、有趣。教師認真細致地備課,誘導每個學生都能積極參與課堂教學,鼓勵那些膽怯和缺乏自信心的學生敢說、感練。
1、恰當的運用身勢語
人類交際分語言交際和非語言交際。身勢語屬于非語言交際的范疇,是指人們在說話時使用的身體動作、姿勢以及面部表情表達的情態、意義,它是一種無聲的語言,是人們下意識的非言語行為,往往透露了一種更確切的信息。
如搓手、跺腳等一系列動作可在無聲之中告訴對方:I’m very cold. 手指椅子,面部露出問的表情,同時做出坐的姿勢,無聲地問對方:May I sit the chair? 幫助學生取高處的東西,用動作告訴對方:Can Ihelp you?學生很容易理解,也使學生產生興趣而不厭煩。用身勢語進行教學可以改變以往的“填鴨式”教學方法,摒棄了使用漢語對照、注音等不良的學習習慣,使原來死板、機械、沉默的課堂變成活躍、主動、輕松愉快的課堂,不僅能提高教學質量,最突出的效果是幫助學生牢固地記住所學內容。然而兒童是好動的,他們的注意力不可能持久,教學時要有意地采用和教學有關的兒歌、繞口令等穿行,使他們逐步理解其意義。
2、愉快教學法
作為教師有一個自我情感的調整,因為教師與學生的交流首先取決于教師本身的情緒。他(她)的情緒對學生有極大的感染性。教師要排除一切不愉快情緒,全身心投入到教學中去,讓教師愉快的情緒通過各種游戲帶給每個學生,充滿整個課堂,讓學生根據所學會話,扮演各種角色、人物、動植物以至各種顏色、用具等,或讓學生采用值日報告、聽錄音、扮演會話角色、看圖說話、創設故事情景,讓學生在自覺不自覺的狀態中去聽、去看、去感受。學生學習興趣盎然,使課堂教學始終處于積極狀態。這既符合了兒童模仿好玩的天性,又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能動性、創造性和積極性,也調節了學生學習的節奏,鍛煉了交際運用的能力,在愉快和協調的歡樂氣氛中鞏固了學到的語言知識。
3、結合兒童特點,促進知識遷移
怎樣利用學生好動、情緒不易控制的特點呢?又怎樣利用其年齡特征在教學中加強遷移作用,師生產生呼應呢?最好的方法就是因勢利導,有的放矢。教師設計各種動作,讓學生在動作性的語言實踐中和著教師的指令動起來。
如在教“Good morning.” “How are you ?”等問候語時,配之以握手、拍肩等喜聞樂見的動作,在介紹自己或別人時,(Im …….My name is ……. This is …….)做出相應的動作。再如學習身體各部位時,要求學生邊說英語邊指著自己的身體部分,如說head ,指著自己的頭,以此類推,學生做得非常興奮,教學效果特別好,學生的興趣也被提高了。
三、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
隨著兒童年齡的增長,到了四、五年級,知識面的增加,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是培養學生學習英語興趣的又一途徑。教師在活動中要重視學生的地位,采用學生感興趣的各種活動形式,吸引更多的學生積極參加課外活動,開發學生的智慧潛能,提高學生的素質。
重要的是課外活動具有活動性、實踐性,將知識的運用、技能的培養以及知識面的增大寓于活動之中,使學生通過動口、動手、動腦形成各種能力,同時又能獲取新的知識。如:排英語節目(閱讀簡單的英語文章、對話表演),做游戲、兒歌比賽(個人或組對組)、英語單詞書法比賽、單詞接龍、(五年級總結出動詞過去式的變化規則)
總之,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學中玩,玩中學,就會形成從“要我學”變成“我要學”的濃厚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