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顧茅廬的歷史人物是誰范文
時間:2023-04-09 13:33:3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三顧茅廬的歷史人物是誰,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三國演義》語言流暢,雅俗共賞,全書結構嚴謹,借鑒編年史的手法,將百年間錯綜復雜的歷史事件和層出不窮的歷史人物串聯起來,敘述有條不紊,渾然一體,下面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些高中三國演義考試知識,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歡迎閱讀!
高中三國演義考試知識作者:羅貫中,元末明初小說家、戲曲家。
人物及性格特征:
曹操:自幼放蕩不羈,但很有才華,又足智多謀,善于隨機應變。許劭評論曹操為:“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
諸葛亮:智者和智慧的象征,清忠耿直,用人唯賢,謙虛、謹慎、認真又盡職、鞠躬盡瘁。
劉備:一代梟雄,寬厚仁愛,求賢若渴。
關公:忠義,智勇雙全。
相關事件:
1、桃園三結義
2、火燒赤壁
3、草船借箭
4、孔明借東風
5、關公過五關斬六將
6、諸葛亮智用空城計……
相關練習:
1、“義”是《三國演義》的思想精髓和靈魂。
俄國學者稱贊《三國演義》是“一部真正具有豐富人民性的杰作”。
2、《三國演義》中哪兩位人物青梅煮酒論英雄,他們各自的內心是怎樣?
曹操:故意試探劉備,看他是否能成大業,胸懷大志。
劉備:生怕自己被曹操看出破綻,竭力掩蓋,內心恐慌。
3、《三國演義》中有這樣兩段話:“譬猶駑馬并麒麟,寒鴉配鸞鳳耳”,“無異周得呂望,漢得張良”,說此話者是徐庶、被贊譽的人是諸葛亮。
4、請結合《三國演義》,說出諸葛亮與周瑜聯手指揮的一場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例,是赤壁之戰;
再說諸葛亮揮淚斬馬謖是因為失街亭一事。
5、《三國演義》主要人物中被稱為“三絕”的分別是:“奸絕”是曹操,“智絕”是諸葛亮,“義絕”是關羽。
6、在《三國演義》中有一位英雄,他曾溫酒斬華雄、千里走單騎、刮骨療毒,被后人敬仰并尊為中國的“武圣”,這位英雄是關羽。
這本書有關這個英雄的傳奇故事還有許多,請用最簡潔的語言寫出其中一個故事的名字:大意失荊州。
7、《三國演義》中“溫酒斬華雄”、“三英戰呂布”、“過五關斬六將”、“單刀赴會”、“水淹七軍”等一系列可歌可泣的英雄是關羽。
8、“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這是我國古代文學名著《三國演義》的開篇詞。《三國演義》的作者是誰?你喜歡作品中的哪個人物?
作者:羅貫中,元末明初小說家、戲曲家。
喜歡人物:(略)
9、中國古典文學名著《三國演義》描寫了先后發生在官渡、赤壁和夷陵的三個弱軍打敗強軍的故事。
請選擇其中的一個故事用一句話寫出故事情節。
例:諸葛亮和周瑜兩位軍事天才團結協作,以區區數萬人在赤壁擊敗號稱擁有八十萬大軍的曹操,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局面。
10、《三國演義》中
“桃園三結義”是指哪三個人?他們各自的性格怎樣?
劉備(忠厚善良、禮賢下 士)、關羽(忠肝義膽、一身正氣)、張飛(勇猛粗暴、嫉惡如仇)。
11、“群英會中計”是哪部名著中的情節?誰中誰的計?兩個人的性格怎樣?
《三國演義》;設計者:周瑜;善使謀略、聰明機智。中計者:蔣干;自作聰明,敗事有余。
12、七擒孟獲是那部古典名著的情節?是誰擒了猛獲?為什么要七擒?
《三國演義》。諸葛亮擒的孟獲。共七擒七縱,是談諸葛亮聽從馬謖的建議,征服心理,以求南方的長治久安。
13、“巧授連環計”是哪部名著中的情節?”涉及哪兩個人物?為什么要獻連環計?
《三國演義》。曹操、龐統。龐統獻連環計表面上是為解決曹軍不習水戰暈船的難題,實際上是為周瑜火燒戰船作準備。
14、《三國演義》中“過五關斬六將”的是誰?斬了誰手下的六將?為何要過關斬將?
關羽。斬了曹操手下的六將。因為這六人阻擋他尋找劉備的去路。
15、“草船借箭”是誰向誰借箭?這個“借”在文中具體指什么?
周瑜設計陷害諸葛亮,諸葛亮將計就計趁大霧天扎草人攻打曹營,借來十萬支箭,完成任務。
16、你怎樣評價《三國演義》中“劉備三顧茅廬”?
表現了求賢若渴,禮賢下士的迫切心情和胸懷大志,不拘小節的寬廣胸懷。
17、《三國演義》中“賠了夫人又折兵”的是誰?“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又是誰?
孫權;諸葛亮。
18、《三國演義》中,你最喜歡的情節是什么?為什么?
例:關羽過五關斬六將。從中可見關羽對劉備的一片忠心。
19、《三國演義》中“三英戰呂布”的“三英”指哪三個人?
劉備;關羽 ;張飛。
20、“丹鳳眼,臥蠶眉,
面如重棗,青龍偃月刀。”這一肖像描寫寫的是哪部小說中的哪個人物?
《三國演義》;關羽。
21、曹操說:“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你怎么看待他的這種觀點?
反對這種觀點:因為這是一 種以自我為中心的極端自私的人生觀;或贊成這種觀點:要成大業就要在關鍵時刻忍痛割愛,不能有婦人之仁。
22、杜牧《赤壁》詩中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的句子寫的哪一場戰役?涉及到哪兩個主要人物?
赤壁之戰;曹操、周瑜。
23、《三國演義》中忠義的化身是關羽,我們所熟知的他忠、義、勇、謀、傲的事情分別有:千里走單騎、華容道義釋曹操、過五關斬六將、水淹七軍、敗走麥城。
24、《三國演義》中智者的化身當屬軍師諸葛亮,他未出茅廬,便知天下三分之事,書中記敘了有關他的許多膾炙人口的事跡,如火燒赤壁、七擒孟獲、六出祁山、空城計智退司馬懿、揮淚斬馬謖等。
25、寫出兩個與“三國”故事有關的成語或俗語:三顧茅廬、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26、諸葛亮是《三國演義》中的主要人物,請寫出小說中有關諸葛亮的兩個故事的名稱。
例如:舌戰群儒,草船借箭,空城計。
27、填人名,補足歇后語。
(1)(諸葛亮)借東風 ——巧用天時
(2)(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
(3)(徐庶)進曹營—— 一言不發
(4)(周瑜)打(黃蓋)——一個愿打,一個愿挨
(5)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比喻人多智慧多,有事情大家商量,能想出好辦法來)
28、成語“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是根據《三國演義》赤壁之戰(戰役)中”周瑜定計火攻曹操”的故事演化而來的。
請再寫出源于《三國演義》的兩個成語,并寫出相應的人物及故事。
成語:三顧茅廬;身在曹營心在漢,人物及故事:劉備三請諸葛亮;徐庶人在曹營不獻一策等。
29、“勉從虎穴暫棲身,說破英雄驚煞人。
巧將聞雷來掩飾,隨機應變信如神。”這首詩說的是《三國演義》中劉備和曹操的一段故事。這個故事是青梅煮酒。
30、下面的一副對聯概括了諸葛亮一生的功績。
參考示例,從列出的六項中任意選出兩項,寫出具體所指。
收二川,排八陣,六出七擒,五丈原前,點四十九盞明燈,一心只為酬三顧。
取西蜀,定南蠻,東和北柜,中軍帳里,變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功。
[示例] 三顧:三顧茅廬 六出:六出祁山 東和:東和孫吳 收二川:收取東川、西川 七擒:七擒孟獲 北拒:北拒曹魏排八陣:擺設八陣圖(任意答出其中兩個,意思對即可)
31、“夫英雄者,胸有大志,腹有良謀,有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這段關于“英雄”的見解出自我國古典文學名著《三國演義》中的曹操之口。
32、周瑜,字公瑾,東吳水陸大都督(官名),有勇有謀,有儒將風度,但與諸葛亮較量卻屢屢失敗,故死時長嘆“既生瑜,何生亮”。
33、“獨行千里報主之志堅,義釋華容酬恩之誼重”,稱贊的是何人?所報答的“主”指誰?“義釋”的是誰?關羽、劉備、曹操。
34、下面這首詩選自《三國演義》,它所稱贊的人物是(
)
藐視吳臣若小兒,單刀赴會敢平欺。當年一段英雄氣,尤勝相如在澠池。
A、諸葛亮 B、黃忠 C、關羽 D、張飛
答案:C
35、《三國演義》中有一位英雄,他是蜀國“五虎上將”之一,劉備為其加封號為“虎威將軍”,他的英名是在單騎救主一戰中奠定的,在截江奪主后更是聲名遠播。
這位德才、膽識、謀略都高過同輩的真英雄是()
A、關羽 B、張飛 C、趙云 D、馬超
答案:C
36、《三國演義》“三英戰呂布”中的“三英”是指(
)
A、趙云 諸葛亮 關羽 B、趙云 張飛 關羽
C、劉備 趙云 關羽 D、劉備 關羽 張飛
答案:D
三國演義讀后感讀了這本書,使我受益匪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是我國古代歷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學名著。故事精彩,故事中的人物更是栩栩如生。《三國演義》刻劃了近100個英雄形象。它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
曹操的詭詐,劉備的謙遜,孔明的謹慎,周瑜的心胸狹窄,每一個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
在三國中,我最欣賞關羽:因為他的忠義情操,令人不由得深深地感動。他的武藝和軍事領導才能,令人敬佩。在跟曹操打仗時,他因帶著二嫂,所以才降漢。其實他還是一心想找到劉備,保護好二嫂的。等到他得到一匹“赤兔馬”時,便立即騎著這匹“赤兔馬”又去找劉備了。在山下遇見二嫂,他也不忘把二嫂帶回去,真是一名當之無愧的好漢。他降漢不降曹、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后來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戰敗降敵,但一得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萬里往投。我認為雖降了敵,但最后還是回來了,他不但忠誠,而且還要算一種難得可貴的忠誠。
《三國演義》寫了三個國家的興衰史,從桃園三結義至三國歸晉共經歷了五大時期,便是黃巾之亂,董卓之亂,群雄割據(官渡之戰,赤壁之戰),三分天下和天下歸晉。
篇2
今年1月,在新《三國》還在做后期的時候,《星庫》就曾獨家采訪了高希希導演,他對新《三國》的創作思路、選角過程等都做了詳細的闡述,對照今天公眾的種種反映與質疑,創作者的初衷與普通觀眾的認知反差,無疑為我們提供了一個電視劇名著改編取舍成敗的新樣本。
劇本
成了“英雄曹操傳”?
觀眾反映:曹操成為新版《三國》中的主線人物,其戲份之大,令人咋舌,可以被稱為《英雄曹操傳》了。 曹操成為主線,給整部戲加上了一個‘霸道即是王道’的外殼,這種觀念在人性上是十分落后、應當摒棄的。
老版《三國演義》中,劉關張在亂世中相識相知。他們在桃花下結拜,配以劉歡演唱的《這一拜》,豪邁悲壯、記憶尚新。但新《三國》 “曹操和陳宮一泡尿的時間,居然超過了桃園三結義,這未免太說不過去了。”
高希希(導演):“在拍攝《紙醉金迷》的時候,我就接下了《三國》這個項目。”最初,讓高希希陷于一籌莫展困境的是,苦于找不到屬于獨特的《三國》劇本。當陳建斌拿著朱蘇進的劇本找到他時,一閱之后、茅塞頓開。“我一下子就覺得,找到那個點了。這個劇本拋棄了黃巾軍、桃園三結義,直接從董卓的一手遮天進入劇情。”
“我們沒辦法去說清的事情,就去掉了,我們既需要保留一些耳熟能詳的段落,也需要再創作,使劇本和劇情有新的視角。比如桃園三結義,很多網友可能擰不過來。但我們這樣做是為了脈絡清晰。”
高希希解釋說,新版《三國》的重要立意,是盡可能還原歷史人物的經歷和性格,還原接近于真實的曹操。他認為老版《三國演義》臉譜化了曹操,將他歸類為反派。“如果曹操只是一個小肚雞腸的人,《短歌行》怎么能夠那樣氣勢磅礴?曹操的詩如‘對酒當歌,人生幾何’和‘老驥伏櫪,志在千里’以及他的政治謀略,從這些方面都看得出,他不可能是心胸狹窄的猥瑣之人。很多史實其實無法考證,《三國演義》也有很多虛構成分。形式不重要,時長也不重要,重要的是以新的觀點和價值觀演繹新的故事。”
朱蘇進(編劇):首先我是改編《三國演義》,劇名叫《三國》,簡潔明快。第二,我忠實的不是歷史,那個歷史正如易中天所說,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大部分典故都是在歷史上沒有發生過的。小說就是要加大戲劇沖突,使人物更有吸引力。比如陳宮,你看起來就不那么像歷史了,這就是傳記帶來的魅力。第三,在創作和改編的時候,我不是嫁接和移植,而是讓它長出東西來,他們是一體的。
對于“桃園三結義”一章,我覺得沒必要多費筆墨,所有的意境完全可以通過劉、關、張之后的對話和行為來體現。現在有人拿歷史劇要尊重歷史的標準,來評價《三國》,這就說不通了。歷史是科學,而文學創作是審美,根本不是同一種東西。
陳建斌(曹操飾演者):新老兩版的最大差別在于,舊版屬于群體記憶,忠于《三國演義》中的述說,而新版《三國》的突破在于,是在“整容不變性”的基礎上,加入了更多的個人標簽,帶有更重的個人色彩,這也是《三國》與當今時代緊密聯系的一大體現。
選角
偶像化后水土不服?
觀眾反映: 何潤東版的呂布雖然帥,但不會演戲,偶像的氣息太濃,不夠英氣。即便后面幾集中呂布也蓄上了小胡子,但奶白的皮膚、小白兔一樣的眼神仍然不能改變,文文弱弱的外表,加上風月浪漫中的糾纏,新版呂布早就失去了原著中的威武,仿佛是為了言情而存在。
曹操表演太用力,端著的說話方式,斷句重音不在點子上。新劉備開篇表情木訥,其幾乎亙古不變的表情好像因為家中太窮,時刻準備在地上“撿錢”。老版劉備溫和又不失義氣、外柔內剛,保持著傳統中劉備仁厚特色。而新版劉備因為過早出現的鋒芒以及陰沉的外表,多了幾分陰險之氣。
高希希(導演):人們對呂布這個人物的印象只停留在“呂布戲貂蟬”上面,想來他也是個風流倜儻的英俊少年。為了符合大家的期望,新《三國》里的呂布還是保持了他的年輕、帥氣,并且用了模特出身的何潤東來出演。呂布個頭要比別人高,身形要比其他人壯,古代戰爭要講究分量,呂布成為勇將跟他的身形有很大關系,用何潤東來演,在比例上他就比其他演員拉出一塊,然后配合從新西蘭進口的馬,人馬配合在眾人中就特別顯眼。
曹操這個人物很多演員都想要嘗試,曹操的好、壞、奸、才、這樣復雜的個性必然充滿挑戰。在新版《三國》里面,這個重任落在了陳建斌身上,我覺得他完成得很好,越老越出彩。
于和偉的表演方式過于平淡,幾乎沒起伏,這是為了和陳建斌飾演的曹操形成對比。我們想要體現的不是劉備的木訥,而是一個政治家的體態。如果他是一個腦袋不夠靈活的人,怎么能夠取得天下,怎么懂得三顧茅廬。劉備在劇中是一個定海神針,再困惑,再潦倒,也是一個定心丸,所以于和偉演的劉備非常符合現代的理念。
接到劇本后,諸葛亮有好幾個差不多的人選在考慮,但最后權衡了半天,還是覺得陸毅最合適。因為諸葛亮從臥龍崗出來是28歲左右,跟陸毅現在的年齡、心態都很接近,所以在前半段他只需要本色演出就行。我比較擔心他后半段的表演,能不能把握住諸葛亮老年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狀態,是個考驗,所以在后半段的時候對他慢慢調教,并且有了前半段的積累鋪墊,他在后面進入角色還挺順的。
陳建斌(曹操飾演者):我覺得曹操的有些東西光明磊落。比如說陰謀、陽謀我都會把它說出來,其實這沒什么,如果你心里有特別黑暗的東西,如果你一直把它藏在心里,我覺得這是不健康的。所以我認為在《三國》里,他的人格其實才是最健康的,他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自由自在。
于和偉(劉備飾演者):我在拍《三國》之前,對劉備的印象也都跟所有人一樣,認為他忠厚、軟弱,但我仔細讀了兩個多月相關的資料,我對劉備有了全新的認識,他絕對不窩囊、不虛偽。這10個月的拍攝,我很謹慎,不敢有絲毫懈怠,我們的創作是很嚴肅的。說實話, 95集的戲現在才播了不到一半,大家現在看到的只是其中一個面,現在評價真的為時過早。等全劇看完了,我們再來討論。沒看完,沒有發言權。
貂蟬
現代版的“村姑”?
觀眾反映:對新貂蟬很不買賬。可能是因為發型、服裝的原因,陳好的尖下巴變成了國字臉,服裝也是層層疊疊,有些臃腫,讓這個美女頓時失色。“太村姑”、“姐弟戀”“年齡看著太大”、“怎么這么胖啊!……種種言辭甚囂塵上。
與貂蟬有關的情節較老版也變化太大。新版貂蟬一出場就是王允的義女,與呂布更是一見鐘情。老版中,貂蟬完成使命后悄然離去,從此音訊全無。新版不同,新版讓貂蟬死了――第20集中,素來喜歡的曹操,也被貂蟬的美色傾倒。曹操旗下名將許褚怕貂蟬再生禍端,擅自做主把貂蟬殺了,曹操最終也只能接受這一事實。
高希希(導演):貂蟬不是歷史人物,她本來就是編出來的一個人物,對她我們一定要有一點歷史同情心。以前她給人的感覺就是一件衣服,今天你穿,明天他穿,誰要穿就脫給誰。這是對女性不尊重,是一種意識上的摧殘。我們讓她與呂布有了真情,這樣也可以照顧女性觀眾的心理。而且,呂布與貂蟬有真情對戲劇沖突的推進也有好處。他們一見面就對上眼了。當王允讓貂蟬去勾引呂布,她欣然同意,愿意做這個臥底。當第二次要把她獻給董卓時,她就不愿意了,這是一個戲劇理念推進的過程,也加重了情感段落的起伏。
對貂蟬之死,老版沒有任何交待,貂蟬來無影去無蹤,飄走的。我們就對這個做了一些發揮,想讓這個人物更完整。
陳好(貂蟬飾演者 ):這一次接拍貂蟬這個角色,對我的演藝生涯來說是一次冒險,但同時收獲良多。因為我知道,貂蟬作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三國》作為家喻戶曉的古典名著,任誰來演都會受到非議。我之所以愿意冒險,倒不是因為這是個美女人物,而因為貂蟬是個勇敢、智慧、忠貞并富有犧牲精神的女人,這樣的人物讓我有表演的沖動,對女演員來說也是不可多得的機會。
從最開始大家對貂蟬不夠美艷的失望,到接下來評論我的表演還算可圈可點,我覺得自己的演技在得到磨煉的同時,也得到了相當多觀眾的認可,劇中有“一舞傾城”的戲份,為此我曾不眠不休地練習了10天的漢舞,練得腳上全是大泡。一分付出一分收獲,對此我感到欣慰。
臺詞
雷人而又乏味?
觀眾反映:普遍感覺臺詞白化無味,雷人又穿越。比如,王允(勸貂蟬):欲要殺禽獸必先獻身于禽獸。陳宮:孟德!我們作孽了!!他們殺的不是我們,是豬!曹操:要殺便殺嘛,何必猶豫,搞得自己很痛苦。曹操:我的腦袋太貴,你的又太便宜,抱歉……種種怪異臺詞讓人噴飯。
而劉備在劇中所言:“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是清朝顧炎武的原創。有觀眾戲稱,顧炎武要穿越回去索取原創版權……
高希希(導演):新《三國》之所以采用半文半白的形式,是為了讓更多的80后、90后能夠接受。新《三國》臺詞方面,是在嘗試最大限度的突破。我們不想弄得太文言文,書面和生活狀態有區別,人如果按照書面去說話,在古人的狀態里,必然不是拎著,就是端著。怎么能讓故事又有歷史感,又保留韻味呢?我覺得對白只為了塑造人物,讓歷史人物變得更加容易接受,白話文就起到了這樣的作用。
朱蘇進(編劇):老版的臺詞半文半白的,我是一種故意的白。我給自己定的標準是,大凡文人謀士都是出口成章,大凡武士出身說話都擲地有聲。但超一流人物比如曹操,他有時出口成章,有時發出的聲音像禽獸一樣。好的臺詞是不看屏幕也能聽得津津有味,還有一種好臺詞,一句話就能把一個人定在那兒,不看他也知道是誰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