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的名人名言范文
時間:2023-03-24 05:01:4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書的名人名言,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1、書籍——當代真正的大學。——托馬斯·卡萊爾
2、書籍使人們成為宇宙的主人。——巴甫連柯
3、喜愛讀書,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無聊的時光換成巨大享受的時刻。——孟德斯鳩
4、我既沒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沒有過人的機智。只是在覺察那些稍縱即逝的事物并對其進行精細觀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普通人之上。——達爾文
5、只要愿意學習,就一定能夠學會。——列寧
6、識字要讀書,種地要養豬。
7、凡讀無益之書,皆是玩物喪志。——王豫
8、為學大病在好名。——王守仁
9、讀書當將破萬卷;求知不叫一疑存。——《對聯集錦》
10、每一本書都是一個用黑字印在白紙上的靈魂,只要我的眼睛、我的理智接觸了它,它就活起來了。——高爾基
11、書是唯一不死的東西。——丘特
12、書中橫臥著整個過去的靈魂。——卡萊爾
13、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14、書是逆境中的慰藉。
15、僅在字母、文字和書頁中瀏覽一番——這不是讀書。閱覽和死記——也不是讀書。讀書要有感受,要有審美感,對他人的金玉良言,要能融會貫通,并使之付諸實現。——巴金
16、讀好書就是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
17、書籍使人變得思想奔放。——革拉特珂夫
18、愛看書的青年,大可以看看本分以外的書,即課外書……譬如學理科的,偏看看文學書,學文學的,偏看看科學書,看看別人在那里研究的,究竟是怎么一回事。這樣子,對于別人,別事,可以更深的了解。
19、勤勉而頑強地鉆研,永遠可以使你百尺竿頭更進一步。——舒曼
20、大師們的作品在我們心靈扎根,詩人們的佳句在我們血管中運行。我們年輕時讀了書,年老了又把它們記起。——赫茲利特
21、我并沒有什么方法,只是對于一件事情很長時間很熱心地去考慮罷了。——牛頓
22、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這里方是長進。
23、養兒不讀書,不如養頭豬。
24、讀書時,我愿在每一個美好思想的面前停留,就像在每一條真理面前停留一樣。——愛默生
25、光陰給我們經驗,讀書給我們知識。——奧斯特洛夫斯基
26、求學的三個條件是:多觀察、多吃苦、多研究。——加菲勞
27、讀書如飯,善吃飯者長精神,不善吃者生疾病。——章學誠
28、讀書之于頭腦,好比運動之于身體。——艾迪生
29、書——人類發出的最美妙的聲音。——萊文
30、人離開了書,如同離開空氣一樣不能生活。——科洛廖夫
31、把一頁書好好地消化,勝過匆匆地閱讀一本書。
32、看別的書也一樣,仍要自己思索,自己觀察。倘只看書,便變成書櫥,即使自己覺得有趣,而那趣味其實是已在逐漸硬化,逐漸死去了。——魯迅
33、書籍是青年人不可分離的生命伴侶和導師。——高爾基
34、生活在我們這個世界里,不讀書就完全不可能了解人。——高爾基
35、教師進行勞動和創造的時間好比一條大河,要靠許多小的溪流來滋養它。教師時常要讀書,平時積累的知識越多,上課就越輕松。——蘇霍姆林斯基
36、書籍把我們引入最美好的社會,使我們認識各個時代的偉大智者。——史美爾斯
37、學習——永遠不晚。——高爾基
38、書,是人類共同的精神財富,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39、和書籍生活在一起,永遠不會嘆氣。——羅曼·羅蘭()
40、一個愛書的人,他必定不致缺少一個忠實的朋友一個良好的導師一個可愛的伴侶一個優婉的安慰者。——伊薩克·巴羅
41、讀書不知味,不如束高閣;蠢魚爾何如,終日食糟粕。——袁牧
篇2
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三人行,必有我師也。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剛、毅、木、訥近仁。
始吾于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
克己復禮,為仁。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學而不思則惘,思而不學則殆。
篇3
聰明出于勤奮,天才在于積累--華羅庚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書癡者文必工,藝癡者技必良。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業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
篇4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男兒立志時,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讀書之法,在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
作業不會,學霸幫你。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
愈艱難,就愈要做,改革,是向來沒有一帆風順的。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別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了工作上了。
篇5
1、純數學這門科學再其現展階段,可以說是人類精神之最具獨創性的創造。——懷德海
2、數學的領域中,提出問題的藝術比解答問題的藝術更為重要。——康扥爾
3、整數的簡單構成,若干世紀以來一直是使數學獲得新生的源泉。——GD伯克霍夫
4、宇宙的偉大建筑是現在開始以純數學家的面目出現了。——JH京斯
5、這是一個可靠的規律,當數學或哲學著作的作者以模糊深奧的話寫作時,他是在胡說八道。——AN懷德海
6、觀察可能導致發現。觀察將揭示某種規律、模式或定律。——波利亞
7、無限!再也沒有其他問題如此深刻地打動過人類的心靈。——D希爾伯特
8、感謝欣賞本文,更多名言警句請關注:學習數學的勵志名言 數學教師的座右銘、數學受到高度尊崇的另一個原因在于:恰恰是數學,給精密的自然科學提供了無可置疑的的可靠保證,沒有數學,它們無法達到這樣的可靠程度。——愛因斯坦
9、數學,科學的女皇;數論,數學的女皇。——CF高斯
10、聰明出于勤奮,天才在于積累。——華羅庚
11、感謝欣賞本文,更多名言警句請關注:學習數學的勵志名言 數學教師的座右銘、攀登科學高峰,就像登山運動員攀登珠穆朗瑪峰一樣,要克服無數艱難險阻,懦夫和懶漢是不可能享受到勝利的喜悅和幸福的。——陳景潤
12、感謝欣賞本文,更多名言警句請關注:學習數學的勵志名言 數學教師的座右銘。
13、數學發明創造的動力不是推理,而是想象力的發揮。——德摩根
14、多數的數學創造是直覺的結果,對事實多少有點兒直接的知覺或快速是理解,而與任何冗長的或形式的推理過程無關。()——盧斯卡
15、一種奇特的美統治著數學王國,這種美不像藝術之美與自然之美那么相類似,但她深深地感染著人們的心靈,激起人們對她的欣賞,與藝術之美是十分相象的。——庫默
16、給我五個系數,我講畫出一頭大象;給我六個系數,大象將會搖動尾巴。——AL柯西
17、數學是科學的女王,而數論是數學的女王。——高斯
18、埋頭苦干是第一,發白才知智叟。呆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華羅庚
19、一個沒有幾分詩人氣的數學家永遠成不了一個完全的數學家。——維爾斯特拉斯
20、可以數是屬統治著整個量的世界,而算數的四則運算則可以看作是數學家的全部裝備。——麥克斯韋
21、天才是不足恃的,聰明是不可靠的,要想順手揀來的偉大科學發明是不可想象的。——華羅庚
22、如果誰不知道正方形的對角線同邊是不可通約的量,那他就不值得人的稱號。——柏拉圖
23、想象比知識更重要。——愛因斯坦
24、上帝創造了整數,所有其余的數都是人造的。——L克隆內克
25、發現每一個新的群體在形式上都是數學的,因為我們不可能有其他的指導。——CG達爾文
26、自然這一巨舉是用數學符號寫成的。——伽里略
27、數學不可比擬的永久性和萬能性及他對時間和文化背景的獨立行是其本質的直接后果。——A埃博
28、數論是人類知識最古老的一個分支,然而他的一些最深奧的秘密與其最平凡的真理是密切相連的。——史密斯
篇6
1、素食則氣不濁;獨宿則神不濁;默坐則心不濁;讀書則口不濁。——
2、人生在勤,不索何獲。——張衡
3、路漫漫其修道遠,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
4、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這里方是長進。 ——朱熹
5、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孔子
6、讀書譬如飲食,從容咀嚼,其味必長;大嚼大咀,終不知味也。 ——朱熹
7、三日不讀,口生荊棘;三日不彈,手生荊棘。——朱舜水《答野節問》
8、貧寒更須讀書,富貴不忘稼穡。——王永彬
9、發奮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蘇軾
10、讀書之法無他,惟是篤志虛心,反復詳玩,為有功耳。――朱熹
11、凡讀無益之書,皆是玩物喪志。——王豫
12、學固不在乎讀書,然不讀書則義理無由明。——朱熹
13、鑿壁偷光,聚螢作囊;忍貧讀書,車胤匡衡。——許名奎
14、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劉向
15、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
16、勉之期不止,多獲由力耘。——歐陽修
17、讀書不尋思,如迅風飛鳥之過前,響絕影滅,亦不知圣賢所言為何事,要作何用。——薛宣
18、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孫洙《唐詩三百首序》
19、讀書之法,在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朱熹
20、舉一而反三,聞一而知十,及學者用功之深,窮理之熟,然后能融會貫通,以至于此。——朱熹
21、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劉彝
22、讀書以過目成誦為能,最是不濟事。――鄭板橋
23、書癡者文必工,藝癡者技必良。——蒲松齡
24、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諸葛亮
25、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孔子
26、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孔子
27、立志宜思真品格,讀書須盡苦功夫。——阮元
28、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陳壽
29、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蘇軾
30、天下事以難而廢者十之一,以惰而廢者十之九。——顏之推
31、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孔子
32、年少從他愛梨粟,長成須讀五車書。——王安石
33、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這里方是長進。——朱熹
34、讀之以為肉,寒讀之以當裘,孤寂讀之以友朋,幽憂讀之以當金石琴瑟。——尤袤
35、退筆如山起足珍,讀書萬卷始通神。――蘇軾
36、讀書貴神解,無事守章句。——徐洪鈞
37、學必求其心得,業必貴其專精。——章學誠
38、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孟子
39、為學之道,莫先于窮理;窮理之要,必先于讀書。 ——朱熹
40、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孔子
41、人有坎,失于盛年;猶當晚學,不可自棄。——顏之推
42、讀書謂已多,撫事知不足。――王安石
43、讀書破萬卷,胸中無適主,便如暴富兒,頗為用錢苦。——鄭板橋
44、強學博覽,足以通古今。——歐陽修
45、讀書如飯,善吃飯者長精神,不善吃者生疾病。 ——章學誠
46、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精思子自知。——蘇軾
47、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歐陽修
48、鳥欲高飛先振翅,人求上進先讀書。——李苦禪
49、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50、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顏真卿
51、百學須先立志。——朱熹
52、讀書之樂樂陶陶,起并明月霜天高。——朱熹
53、書富如入海,百貨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盡取,但得春所欲求者爾。故愿學者每次作一意求之。——蘇軾
54、讀書志在圣賢,為官心存君國。——朱用純
55、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陸游
56、磋砣莫遺韶光老,人生惟有讀書好。——《宋詩紀要》
57、讀而未曉則思,思而未曉則讀。——朱熹
58、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莊子
59、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陸游
6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孔子
61、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莊子
62、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孔子
63、人能不食十二日,惟書安可一日無。——陸游
64、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孔子
65、讀書不知味,不如束高閣;蠢魚爾何如,終日食糟粕。——袁牧
66、勞于讀書,逸于作文。——程端禮()
67、至樂莫如讀書,至要莫如教子。——《增廣賢文》
篇7
1、各種蠢事,在每天讀書的影響下,仿佛在火上一樣,漸漸溶化。------雨果
2、讀書對于我來說是驅散生活中的不愉快的最好手段。沒有一種苦惱是讀書所不能驅散的。 凡讀無益之書,皆是玩物喪志。(清)
3、愛看書的青年,大可以看看本分以外的書,即課外書……譬如學理科的,偏看看文學書,學文學的,偏看看科學書,看看別人在那里研究的,究竟是怎么一回事。這樣子,對于別人,別事,可以更深的了解。--《魯迅全集》
4、在所閱讀的書本中找出可以把自己引到深處的東西,把其它一切統統拋掉,就是拋掉使頭腦負擔過重和會把自己誘離要點的一切。-----愛因斯坦
5、讀書就應像饑餓的人撲在面包上一樣
6、圖書館使我得以有恒地研習而增進我的知識,每天我停留在里面一兩個鐘頭,用這個辦法相當的補足了我失掉的高深教育。-----《富蘭克林自傳》
7、在學習中取得知識,在戰斗中取得勇敢。
8、書,這是這一代對另一代人精神上的遺言,這是將死的老人對剛剛開始生活的青年人的忠告,這是準備去休息的哨兵向前來代替他的崗位的哨兵的命令。()-------《赫爾岑論文學》
9、書到用時方恨少。
10、每一本書是一級小階梯,我每爬一級,就更脫離畜牲而上升到人類,更接近美好生活的觀念,更熱愛這本書。--《高爾基論青年》
11、光陰給我們經驗,讀書給我們知識。------奧斯特洛夫斯基
12、理想的書籍是智慧的鑰匙。-----托爾斯泰童心便有愛書癖,手指今余把筆痕。(唐)
13、讀書貴神解,無事守章句。
14、勞于讀書,逸于作文。
15、愛好讀書,就能把無聊的時刻變成喜悅的時刻。
16、年輕時讀書就像迎著朝陽走路。
篇8
[關鍵詞]黃仁宇;學術淵源;歐美史學
從黃(仁宇明史研究的著作中可以看出,其學術淵源頗多。特殊的人生軌跡、曲折的學術歷程,均離不開歐美史學,這里對此作一探討。
西方漢學界的影響
主要為費正清(John King Fairbank)、李約瑟(DrJoseph Needham)、史景遷(Jonathan DSpence)對黃仁宇明史研究的熏陶。作為哈佛大學終身教授的費正清,長期致力于中國史的研究。他認為:進行研究中國史既要充分利用西方史料,又要依靠中國本土資源,考察中國,體會經歷。黃仁宇受費正清的幫助很大,他曾說:“若沒有哈佛學派的‘費公’,我無法想象自己如何發展出一套連貫的中國歷史主題,不論是傳統還是現代史(1)”。李約瑟是英國漢學家,劍橋大學李約瑟研究所所長,擅長中國科技史的研究。他的巨著――《中國科學技術史》,有28卷冊,突出了中華傳統科技的內涵。李約瑟對科技史的研究主要來自個人興趣(其夫人魯桂珍坦言:“李約瑟不是正規史家,也沒有真正學過科技史,只是在實驗之余,涉獵而已”)。此種說法雖有悖事實,但和黃仁宇還是有著共性:都是漢學家,明清為主攻方向,均為半路出家。黃仁宇在英國參與中國科技史的研究時,結交了李約瑟。當時英國的《觀察家》周刊還以李約瑟、魯桂珍、黃仁宇三人的照片作為封面。李約瑟對黃仁宇的影響主要是他注重綜合歸納的研究方法以及求史實之態度。黃仁宇曾感慨:“我對李約瑟相當敬佩,他的全面歷史與我的大歷史相似,而他搜集材料的豐富使我的輕率簡陋自愧不如(2)”。史景遷,美國漢學家。研究中國歷史的視角獨特,多用“講故事”的手法,倍受讀者青睞。美國時期,黃仁宇和史景遷有過學術交往,他贊賞史景遷作品的寫作風格。在《萬》中,黃仁宇說:“在中國歷史領域,只有史景遷曾以這種風格寫過(3)”。2007年史景遷在接受鳳凰衛視的專訪感慨:“我很欣賞黃仁宇教授的作品,覺得他的方法較坦率。我和黃教授有過交流,特別是他作品中的多點透視的方法、通過多個人物的故事展現時間原貌的思路,更使我們意氣相投(4)”。20世紀70年代是黃仁宇的史觀形成階段。英美的漢學家經常往來于劍橋學派和哈佛學派之間,對當時黃仁宇的明史研究產生影響。有人說:“黃仁宇治學于哈佛學派與劍橋學派之間。”就很有道理(5)
以魯濱遜(Robinson)為代表的美國新史學派的影響
魯濱遜,美國“新史學派”的奠基人。長期活躍于當時美國的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哥倫比亞大學、新學院大學等。此派以哥倫比亞大學為陣地,以魯濱遜為核心,還包括其學生、同事,如:比爾德、巴恩斯、肖特維爾、貝克爾等。新史學派的代表作有:魯濱遜的《新史學》、比爾德的《美國憲法的經濟觀》、巴恩斯的《歷史著作史》、肖特維爾的《史學史》等。此派認為歷史研究要用綜合的方法分析和解釋事實;強調歷史研究只有通過改進舊方法,搜集吸納新史料才能前進;研究的歸宿在于了解過去、現在和預測將來,造福人類。當時在哥倫比亞大學任教的黃仁宇深受其影響:《萬》意在說明十六世紀中國社會的傳統背景,即未于世界沖突的側面形態,通過展現,可給中國留下一個翻天覆地、徹底改造的機緣(6);并希望以四海為家的精神,增進東西方的了解(7);他強調:本人既希望中西方要經常聯系,也希望把中國歷史寫好(8)。再有,《萬》的寫作目的、重綜合分析、敘事方式、對萬歷、張居正等人物的形象和情感的刻畫都能說明此點。黃仁宇的博士論文――《漕運》,也能體現新史學思想:若從世界歷史的角度審視歷史,就會發現許多奇怪的東西,將來若有更多的史料可以利用,那些被遺漏的線索自然會呈現在學術研究之中(9)。
以布洛赫(Bloch)、布羅代爾(Braudel)為代表的法國年鑒學派的影響
年鑒學派第二代史家布羅代爾是該派的集大成者。其史學大作《長時段:歷史和社會科學》發展了布洛赫的“整體史”觀并提出時間的“三段論”。在歷史研究上把歷史分為短時段、中時段、長時段。認為:短時段是表面的、有欺騙性,中時段是一種社會時間、有局部性,而長時段是一種地質學概念,以百年為起點、能在較長時間內起作用。且隨著時空的統一,歷史就成了特定的一個坐標、一部整體史。這種整體史觀是一種新的史觀和研究方法,利于史學的多元化。其長時段理論也開創了史學研究的多樣性,既拓寬了視野,又利于發現歷史。布羅代爾的整體史觀和長時段理論在《萬》有較多的體現:“中國的革命,好像一個長隧道,須長時間才能通過。個人對歷史的反應,不足為大歷史,應將歷史的基點后推三五百年才能攝入大歷史的輪廓(10)”;“以中國歷史一百年或二百年的立場作基點,不能和世界歷史銜合。假使把中西歷史后推三五百年,才能進行數目字管理,才能將徹底改造社會(11)”;“我所談的大歷史,盡管已3000多年,但從歷史的長河來看,仍不過其中的一個小段落,歷史的進程是在人類的道德理想和宇宙現實之間沿著弧線而展開的(12)。”《大歷史》中:“地理條件和歷史的發展極有關系,尤其是當我們把地理范圍放寬、歷史眼光延長時,更是如此(13)”;我這里的史觀是大歷史觀,即進行中國歷史的研究要將宏觀及寬視野引進去(14)”。這些無疑受益于長時段理論和整體史觀。黃仁宇對資本主義的探究也深受布羅代爾的影響:“在我們這個時代,對資本主義的研究最有貢獻的學者無疑是布羅代爾(15)。”他不但認為資本主義這一概念的出現是以“一個現今的名詞去囊括相當長時間的歷史產物(16)”;而且又發揮了布羅代爾沒有充分利用的東西:資本主義在歷史上的最重大意義是每個國家進入資本主義時的動態,即經過某種突破,情勢不可逆轉。
以湯因比(Arnod Joseph Toynbee)、巴勒克拉夫(Barractbugh)、斯塔夫里阿諾斯(Stavrianos)為代表的“全球史”觀的影響
“全球史”觀產生在“二戰”后,主要是針對“西歐中心論”或“歐美中心論”而言的。在史學研究中主張突破“西歐中心論”,認為民族和文明是平等的,人類歷史的社會形態更迭和社會因素在變遷中的作用都很重要,它構建了一種全球歷史的框架。代表人物:湯因比,在其巨著《歷史研究》中,認為史學研究應超出國界,人類文明是相互接觸和交融的,文明應相互借鑒,這是全球史觀的雛形。巴勒克拉夫和斯塔夫里阿諾斯是全球史觀的直接推動者。《當代史導論》和《當代史學主要趨勢》是巴勒克拉夫的大作,書中強調:歷史的整體性、一致性,史學研究的目標是樹立起那種立足全球的觀念,主張歷史應走向世界。斯塔夫里阿諾斯的《全球通史》,記述上從人類的起源,下到20世紀70年代的多極世界,綿延數萬年,一氣呵成。內容涉及史料、政治、經濟、、文化、宗教、意識諸多領域。他認為世界是一個有機統一體,主張從全球角度考察人類文明的產生和發展,注重歷史進程中的重大事件、歷史運動之間的關聯。黃仁宇受該派影響明顯,他幾乎所有的史著均有印跡:《萬》雖說指1587年,但涉及廣,范圍大,從西方的新航路開辟到現代的英美日等國,從明初到現代之中國,短短270多頁、19萬字,實為全球性概括。特別是明代的中國與當時的歐美國家及日本在多方面的對比,更能體現。學者莫羽指出:“《大歷史》事實上已進入世界史的范疇,成為全球史觀下的中國史脈。在黃仁宇的筆下,中國史是與世界史密切相關的部分(17)。”;“《大歷史》向中國史界傳遞了一個信息:中國史學應敞開大門,放眼世界,展示全球(18)。”
本文探討的是黃仁宇明史研究的學術淵源。據此,我們能夠較全面的領會歐美史學對其明史研究的作用。它無疑利于提倡多元化的史觀和整體、寬視野的思維。這種中西相通之法,不但影響著史界,更助于當今世界諸多方面的聯系與合作。
參考文獻:
[1][3]黃仁宇.黃河青山――黃仁宇回憶錄[M].張逸群譯,北京三聯書店,2001:73-282.
[2]李約瑟在四川的日子[N].成都時報,2012年5月28日.
[4]史景遷;耶魯大學的漢學奇才――文化大觀園[EB/OL].鳳凰網,2007-6-24.
[5]李席.“大歷史”與“整體史”――黃仁宇學術思想的一個淵源問題[J].學術探索,2008,(03).
[6][7][8][10][11][12]黃仁宇.萬歷十五年[M].中華書局,1982年,(自序)P5-274.
[9]黃仁宇.明代的漕運[M].新星出版社,2005:232.
[13][14]黃仁宇.中國大歷史[M].北京三聯書店,1997:28-36.
篇9
[關鍵詞] 數字簽名 簽名 可公開驗證
一、引言
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電子商務在世界范圍內日漸得到普及和應用。但與此同時,交易的風險性和不確定性也大大增加,安全問題已經成為電子商務發展的瓶頸。近幾年來,由于數字簽名技術的廣泛運用,電子商務系的統安全性得到了較好的保證。
然而,在現代商務活動中,我們常常會遇到一些需要把某些權力轉交給特定的人,人人代為行使這些權利。比如,又一個單位的董事長需要出國考察,在考察期間,為了不耽誤公司的正常工作,董事長可以委托一個特定的人員代為行使董事長的權力。為此,基于身份的密碼體制就成為解決問題的關鍵。基于身份的密碼學是由Shamir于1984年提出的。其主要觀點是,系統中不需要證書,可以使用用戶的標識如姓名、IP地址、電子郵件地址等作為公鑰。用戶的私鑰通過一個被稱作私鑰生成器PKG(Private key generator)的可信任第三方進行計算得到。基于身份的密碼系統的主要好處是可以減少證書存儲和管理開銷。
1996年Mambo、Usuda和Okamoto中給出了解決上述事例的方法,首先提出了簽名的概念,并提出了一個簡單的簽名方案。簽名是指原始簽名者可以將其簽名權力授權給簽名者,然后簽名者就可以代表原始簽名者進行簽名,當驗證者驗證一個簽名時,需要同時驗證簽名和原始簽名者的授權協議。然而,簽名者原始簽名者行使權時,其簽名可以被任何第三方進行驗證。在某些情況下,并不希望任何人都能驗證簽名,而只有指定的驗證人才能驗證簽名。這在實際中是需要的,如電子商務中的電子投標,電子投票等。
文獻介紹了其他的幾種簽名方案,但是這些方案在安全性方面都不同的有缺陷。1996年,Jakobsson等介紹了一個新的原語――指定驗證者簽名,指定驗證者簽名是指一個原始簽名者可以使指定驗證者相信他的申明是正確的,實現了只有指定驗證者才能驗證原始簽名者的簽名的特性,原因是指定驗證者可以生成與原始簽名者不可區分的簽名,該簽名雖然外人不能區分,是由原始簽名者還是指定驗證者所生成的,但卻可以驗證,并可以確定是他們二者之一所生成。文獻中Jakobsson等人也首次提出了一種強指定驗證者簽名方案的概念,強指定驗證者簽名是指只有指定驗證者可以驗證原始簽名者的簽名的有效性,但是他對簽名的驗證不能使第三方相信此簽名是由誰生成的,因為強指定驗證者能模擬原始簽名者生成一個相同的副本,而且只有強指定驗證者可以驗證簽名。后來Saeednia,Vergnaud和Laguil-laumie給出其形式化的定義,并進一步的加以延伸。如何將強指定驗證的特性引入到簽名體制中,值得深入的研究。
2004年,Li和Chen提出了一個基于身份的簽密方案,但是文獻證明文獻[7]中的方案不具有強不可偽造和前向安全的性質。在本文中,通過結合簽名的思想,提出了一個驗證簽名的方案。該方案實現了簽名只能被指定驗證人才能驗證的特性,還具有簽名長度短和計算開銷小的優點。
二、雙線性配對和GDH群
下面描述一些常用的與雙線性映射有關的數學問題。
定義1(雙線性配對)設G1是階為q的循環加法群,G2是階為q的循環乘法群,q是一個大素數,雙線性配對是一個映射e:G1×G1G2,滿足:
(1)雙線性:對任意的P,Q∈G1,對任意a,b∈Zq,有e(aP,bQ)=e(P,Q)ab。
(2)非退化性:存在P,Q∈G1,使得e(P,Q)≠1。
(3)可計算性:對所有P,Q∈G1,則e(P,Q)是實際可計算的。
定義2(GDH群)如果對于一個群G,求解其上的CDH問題是困難的,而其上的DDH問題是多項式時間可解的,則稱群G為GDH群。具體描述如下:
DLP(Discrete Logarithm Problem):已知兩個群元素P、Q,找一整數n使得Q=nP立。
DDHP(Decision Diffie-Hellman Problem):對于a,b,c∈RZq*,P∈G1,已知P、aP、bP、cP,判斷c=ab mod q是否成立。
CDHP(Computational Diffie-Hellman Problem):對于a,b∈RZq*,P∈G1,已知P、aP、bP,計算abP。
GDHP(Gap Diffie-Hellman Problem):如果在群G1上,DDHP容易但CDHP困難,則G1被稱為GDH群。
三、一種基于身份認證的數字簽名方案
本文構造了一個新的基于身份認證的不可否認數字簽名方案。該方案是為適應電子商務領域中簽名長度短、系統開銷小、安全程度高等特點而設計的,方案過程如下:
1.系統初始化
給定安全參數k,PKG選擇階為素數q的群G1、G2,群G1的生成元P,雙線性映射e:G1×G1G2。定義密碼學上安全的hash函數:H:{0,1}*Zq*,H1:{0,1}*G1,H2:G2{0,1}n,H3:{0,1}n×G2Zq*。然后,PKG選擇主密鑰s∈RZq*,計算Ppub=sP,選擇安全的對稱加密算法(E,D)(對應的明文、密文、密鑰長度均為n)。最后,PKG保密s,并公開系統參數:{G1,G2,n,q,e,P,Ppub,H,H1,H2,H3,E,D}。
2.方案的實施過程
為敘述方便,我們假定原簽密人為A,簽密者為T,簽密接收人為B。在簽名過程中,用戶將其身份信息ID提交給PKG,PKG計算公鑰QID=H1(ID),簽密密鑰為SID=S-1QID,解簽密密鑰為DID=sQID。那么,我們把原簽密人為A相應的公鑰、簽密密鑰和解簽密密鑰分別簡記為QA,SA,DA),簽密接收人T的各項記為(QT,ST,DT),簽密者B的相應各項記為(QB,SB,DB)。
(1)原簽密人A計算一個簽名SW=H(mW)SA,然后將(mW,SW)發給簽密者T。T計算并驗證以下等式是否成立:如果成立,則C計算SAT=SW+H(mW)ST,并將SAT作為有效的簽密密鑰。
(2)對消息m∈{0,1}n簽密時,代簽人T選擇隨機數x'∈RZq計算QB=H1(IDB),
則為代簽人的簽密。
(3)收到時,B計算,如果,B接收m,否則拒絕。
借鑒文獻的方法,可以證明解密的過程。
四、方案安全性分析
結論1所提方案是一個可公開驗證的簽名方案。
分析:在該方案中,對于消息m,任何第三方可通過(mw,c,r,S)首先恢復出k1′,然后驗證r=H3(c,k1′)是否成立來檢驗密文的來源和合法性。
結論2所提方案具有不可偽造性。
分析:在簽名方案中,在原始簽名者對簽名者進行授權階段,原始簽名者用簽名方案對授權信息進行簽名,由簽名的不可偽造性可知,任何人不能偽造原始簽名者對授權信息的簽名。在簽名階段,除PKG和指定驗證者之外,任何沒有簽名密鑰的人不可能對消息m偽造一個有效的指定驗證者簽名。攻擊者要想得到簽名者的私鑰,必須獲得SB=sQB,這需要知道s,而從Ppub=sP求解s相當于求解離散對數問題。因此,方案在離散對數困難問題假設下具有不可偽造性。
五、結論
本文在分析現有基于身份認證的基礎上,提出一種基于身份認證的數字簽名方案。在這種方案中,只有指定接收者才能解密密文和恢復消息明文,并可以認證消息和簽名的有效性。該方案實現了簽名只能被指定驗證人才能驗證的特性,還具有簽名長度短和計算開銷小的優點。這種方案對于電子商務領域的電子支付、電子招投標等商務活動的安全性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參考文獻:
[1]Mambo M,Usuda K,Okamoto E.Proxy signature:delegation of thepower to sign messages[J].IEICE Transactions on Fundamentals,1996,E792A(9):1338~1353
[2]李繼國曹珍富李建中等:簽名的現狀與進展[J].通信學報,2003,24(10):114~124
[3]Axelsson S.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s:a survey and taxonomy,No99-15[R].Dept of Computer Engineering,Chalmers University ofTechnology,2000~03
[4]Au Wai-Ho,Chan K C C.FARM:a data mining system for discover-ing fuzzy association rules[C]//The 1999 IEEE International FuzzySystems Conference,FUZZ-IEEE’99,Seoul,South Korea,22 Aug.-25 Aug.1999,c1999,33:1217~1222
[5]BaoHai-yong,Caozhen-fu,WangSheng-bao,Identity-based threshold proxy signatures scheme with known ,signers [Z].TAMC,2006
[6]Li Xiang-xue,Chen Ke-fei. Identity based proxy-signcryptions theme from pairings[C]//Zhang Liang-jie,Li Ming-lu,Amit P S,et al. Proceedings of the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er-vices Computing(SCC 2004).Los Alamitos,California:IEEE Computer Society Press,2004:494~497
[7]Wang Meng,Li Hui,Liu Zhi-jing. Efficient identity based proxy-inscription schemes with forward security and public verifiability.[C]//Lu Xi-change,Zhao Wei. The Thi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Networking and Mobile Computing(ICCNMC 2005).Berlin:Springer-Vela,2005,3619:982~991
篇10
等文獻中出現大量的人名詞匯,對其進行分類和相關的語音切分方法研究,可為當前通過藏語信息技術構建格薩爾史詩人名知識庫,提供基礎性的分類思路和方法。
關鍵詞:格薩爾 人名 詞匯 音節 切分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7)05-0132-02
《格薩爾王傳》是一部具有很高的文學、美學和欣賞價值的史詩,作為世界上最長的詩篇,它既是藏族民間文化的代表,更是藏族歷史中各類神話、傳說、諺語和詩歌的總和。由于《格薩爾王傳》在藏文化的特殊地位,向來被認為是研究藏文化的橋梁,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關于《格薩爾王傳》相關的歷史、文學、語言等各領域的研究日漸深入,但限于詩傳的篇幅和各類名詞含義解讀的多元化,仍有諸多問題難以深入到應有的程度。我們將自身專業特點與研究人員的需求結合,嘗試通過藏語信息處理技術構建格薩爾史詩知識庫。由于人名音節相對其他名詞更為復雜和多元,對其正確解讀與否,有時甚至會影響研究人員對關鍵事實的判斷,因此,我們將人名知識庫的構建作為這項工作的首要階段。鑒于計算機和人類思維方式之間差異性的存在,為了方便計算機識別翻譯和人工檢索使用,我們在錄入海量人名的同時,需要對人名詞匯進行基礎的分類,并對其進行相關的語音切分方法研究,并將之轉換為相應的符號語言,最大限度的增加計算機獲取和輸出信息的準確性與科學性。
目前我們暫以《格薩爾王傳》中著名詩篇
等文獻為基本資料,對其中人名詞匯相關的分類方法和語音切分方案進行初步的探討。由于這一工作的長期性和復雜性,我們的專業水平也存在一定的局限,在這一工作的初步展開階段,誠摯的希望得到相關領域不同專業學者的指導與批評。
一、人名詞匯的音節分類方案
《格薩爾王傳》中的人名音節多樣,從單個音節到十個音節的人名詞匯都有不同程度的出現,對其進行合理的分類是建立計算機與人互動的必要前提。根據當前藏語信息處理技術的特點,我們將相關人名詞匯按音節數量的不同,初步劃分為九個子分類,并對其進行簡要說明。
1.單音節人名
《格薩爾王傳》中極少出現單音節人名,但其中若干姓氏用一個音節表示的情況較多,諸如:
根據我們目前的統計,尚未在格薩爾史詩中發現單音節人名。
2.雙音節人名
格薩爾史詩中出現的雙音節人名基本都是以單純人名為主,并未發現任何附加在名字前后顯示身份等內容的信息。
例如:
3.三音節人名
三個音節的人名多是在名字前后附加了姓和身份。例如
4.四音節人名
四音節人名在格薩爾史詩中出現較多,成為音節分類中出現數量較多的人名類型,多數是在名字的前后附加了身份等方面的信息。例如:
5.五音節人名
五音節的人名在格薩爾史詩中屬于相對出現較少的類型,僅有部分人名的乳名、美名和地名信息等內容組成。例如:
6.六音節人名
六音節人名一般是在人名前后附加地名、身份、部落名等信息組合形成的稱謂。諸如:
7.七音節人名
七音節的人名多數是由姓名、地名和性格等附加信息組成的稱謂。例如:
8.八音節人名
八音節的人名出現較少,同于前述六、七音節的人名,這類人名也是多數由姓名、地名、尊號等信息共同構成。諸如:
9.九、十音節人名
就我們收集到的材料而言,目前尚未發現九個音節的人名,但十個音節的人名數量仍有個別出現。例如:
二、人名語音的切分方法
格薩爾史詩中的人名音節長短不一,開展人名知識庫的構建工作,必須首先人工對這些人名進行正確的切音和標注。切音和標注工作的準確性將會直接影響知識庫的質量,不同的語音切分,可能導致對人名和相關信息理解上的歧義。在計算機人名知識庫的構建過程中,由于電腦信息處理和人腦思維方式差異性的存在,為了便于計算機高效識別與正確理解,在較長音節的人名語音切分中,我們暫以藏文“ ”和“ ”分別表示人名詞匯語音切分中的單、雙音節停頓,用“”和“”符號分別作為用于計算機藏文信息識別的單雙音節的切分停頓符號。按照這一思路,對這些人名音節的切分方法暫列如下:
1.格薩爾史詩中幾乎未出現單音節人名, 若有出現也可為單音節來切音,不會混淆于其它人名。
2.雙音節的人名在格薩爾史詩中屬于數量最多的類型,基本都是以雙音節作為語音切分點。
3.三音節的人名多數以雙、單語音切分點的形式表現,但也有個別人名以單和雙的語音切分點的形式表現,大體歸納為如下:
4.四音節人名基本都以雙音節為語音切分點劃分,幾乎沒有單音節的語音切分現象。
5.五個音節的人名在格薩爾史詩出現較少,在語音切分上主流以雙雙單形式劃分音節,也有個別人名是單雙雙形式的進行音節切分。
6.六音節的人名都是以雙雙雙形式的音節語音切分。
7.七音節的人名在語音切分上沒有一致的音節語音切分,相對其他分類而言規律性較弱。
8.八音節的人名都是以雙音節為單位進行語音切分,目前尚未發現單音節切分點的人名出現。
9.九個或九個以上音節的人名在格薩爾史詩中只個別出現,基本除格薩爾王的別稱外沒有其他的人物名稱。
三、結語
《格薩爾王傳》中出現海量的人物形象,人物名稱的音節變化多樣,尤其部分人名具有多個別稱,諸如格薩爾王即有十數個稱謂,多是終其一生不同的友人和敵人出于各自立場對其進行褒貶,因而形成的形成各種稱名,此類人名的出現,給研究者造成極大困擾。將這些人物名稱進行嗜返姆擲嗪脫芯浚對于構建格薩爾知識庫的工程而言有著難以估量的意義,這些工作的共同開展,又將會極大的有助于理清格薩爾史詩中諸多人物之間的相互關系,從根本上推動和提升當前關于《格薩爾王傳》的研究能力和認識水平。
參考文獻
[1]《仙界占卜九藏》,蘭州:甘肅民族出版社,1982年。
[2]《花嶺誕生六部》,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80年。
[3]《瑪玉封地》,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8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