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優秀作文選范文
時間:2023-04-10 08:31:5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小學生優秀作文選,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一家人在暖暖的燈光下,吃一頓可口的飯菜,晚飯過后其樂融融地聚在一起看一臺精彩的節目……這是多么美好的時光,而這一切在我和媽媽眼中卻只能是一種奢望。
我的爸爸在莫桑比克工作,那是一個遙遠的非洲國家。四年前,爸爸作為“國際友好使者”奉命前往莫桑比克從事基礎建設,四年間從未回過家,平時我們只能通過電話和信件聯系,而我們家最開心的事莫過于跟爸爸通電話了。
由于時差的問題,媽媽每次給爸爸打電話時都已到深夜,媽媽就那樣一直坐在沙發上等待和爸爸通話的時間。電話通了,我早已是睡眼蒙,聽到媽媽叫我和爸爸通話時,我像是吃了興奮劑一樣從床上躍起,抓起電話,仿佛有千言萬語要對爸爸說,可一時卻語無倫次,只是一聲聲叫“爸爸”,話還沒說,眼淚先流了出來。媽媽怕我一哭出聲會讓爸爸難過,就“搶”過電話和爸爸先交流:“你在那兒過得還好嗎?別惦記我和孩子,康康長大了,身體也壯了,學習也不錯……”正說著,我就沖上去央求媽媽讓我和爸爸說兩句。我接過電話急切地說:“爸爸我想你了,能讓我和媽媽去看你嗎?”爸爸熟悉的聲音從世界那頭傳過來:“兒子,行啊行啊,爸爸也想你啊!”我還沒說兩句話,媽媽捅了捅我說:“行了!國際長途。你說的盡是不著邊的話,說點兒實際的。”媽媽又接過電話,和爸爸說起來,媽媽說著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我坐在一旁默默地看著。此時我覺得那根電話線傳遞的不僅是話語,而且傳遞著親人無盡的思念與關懷。我和爸爸雖然天各一方,遠隔千山萬水,但是我們的心卻永遠連在一起。
別人家的溫暖是在團圓之時的天倫之樂,而我家的溫暖是在每周的電話中,隔著萬水千山,通過那條細細的電話線和爸爸訴說無盡的思念。
篇2
讀書作文1 一本好書,不僅給人帶來快樂,還有慰藉;不僅能讓你深思,還能給你啟示。好書是智者,是良師,是諍友,也是伴侶。我最喜歡的事情就是讀書。
書也給我帶來快樂許多快樂。記得有一次,媽媽給我買了一本《昆蟲記》,書記載著許多昆蟲和它們的生活習性。我愛不釋手,一回家就拿起書津津有味地讀起來。當我讀到熒火蟲這一昆蟲時,我的腦海里立刻浮現出美好的情景來:在一個夏夜里,我在公園散步,此時有許多熒火蟲在我身旁飛來飛去,給我照亮前進的道路……我越想越興奮,讀得又更認真了。當我讀到螞蟻這一昆蟲時,不禁為它的團結一心而震撼,螞蟻團結起來能搬動比它們重好幾倍的東西,我也覺得我們要向螞蟻學習它們的這種精神。讀著讀著,我忘記了時間。直到媽媽來叫我吃飯,我才依依不舍地放下書,吞了一口唾沫,好像把智慧吞進了肚子里,我的心仍在那豐富多彩的昆蟲大世界。
高爾基曾說過:“我撲在書籍上,就像饑餓有人撲在面包上。”糧食哺育的只是我們的身體,而書籍哺育的是我們的靈魂。書可以讓我們增長知識,開闊視野,提高寫作能力;可以給我們帶來啟示,帶來快樂。“書到用時方恨少”,所以我覺得我們要多讀書,多讀好書,才能讓我們的成績如芝麻開花————節節高。
讀書作文2 書就像神秘、美麗的寶石,里面藏著無限的價值;書像一個知識的寶庫,使人變得博學多才、才華橫溢;書像一個美麗無比的花園,里面有彩虹有鮮花小草;書像你忠誠無比的朋友,在你遇到困難的時候,總會默默給予你幫助和支持。書中的世界多姿多彩,和書在一起的時光也變得絢麗多彩。
在我十歲那年,我愛書愛到瘋狂,就連上廁所和吃飯都在看書,我就連在玩游戲的時候,都會跟哥哥弟弟們玩詞語接龍。我對我那些喜愛的書十分愛護,生怕哪一天書被偷走了,或者弄不干凈了。
書有多種分類,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歡的那一類書。而相較之下,我最喜歡閱讀的莫過于那如同故事一般的有趣書籍了。有一次,我在學校里看我那心愛的《魯濱孫漂流記》和《海底兩萬里》。有一個同學看見我在看書,便問:“這本《魯濱孫漂流記》能借我看幾天嗎?你可以先看你的《海底兩萬里》。”我想了想,便答:“可以呀。”
過了幾天,本人“書蟲”來找他要書,沒想到他卻把一本破爛不堪、臟兮兮的書還給我,而且還有好多頁被撕了。這對“書蟲”來說是忍無可忍的。我十分生氣,馬上當機立斷,說:“我跟你絕交!”我與他的關系越來越差,還不是因為他把我那心愛的書給弄壞了。過了幾天,他親自過來跟我道歉,而且還我一本新的《魯濱孫漂流記》,所以我便與他和好如初。從此我們一同讀書,一同買書,成為了最好的朋友。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也是“書蟲”成長的動力,書中的知識使我受益無窮。書,是我終生的好友。
讀書作文3 今天下午第三節課至第四節課,學校決定舉行一次“紅領巾書市活動”,大家聽了這個消息后,教室立刻沸騰起來,有的同學交頭接耳;有的同學摸摸腦袋,覺得很奇怪,怎么突然間會冒出這種活動;還有的同學高興得一蹦三尺高... ... 等鄭老師講了意思以后,大家才都恍然大悟。
盼啊盼啊,終于盼到了第三節課了,大家都非常緊張。一分鐘過去了,二分鐘過去了... ...廣播終于響了,我們在鄭老師的帶領下,排好了整齊地隊伍,來到了操場上。
找到了規定的位置后,我和小組成員花櫻旎立即把書拿出來,又拿出了禮物,擺放得整整齊齊。活動開始了,我先去到別的小組買自己喜歡的書,花櫻旎呢?就先在那兒賣書。
我足足買了3本,花了9元,滿頭大汗地回到了自己小組里。
該我來賣書了,我可是有經驗的人了,我爸爸是開過店的。
我的運氣可真好,剛理好書就有人來買了。
“這本書幾元呀?”
我抬頭一看,原來是蔡雨林呀,我不假思索地說:“本來賣20元,給你打5折,10元!”蔡雨林聽了,買下了這本書,付了錢,便回到了自己的小組。
“等等,蔡雨林,送你一個改正帶!”
蔡雨林又退了回來,說了聲謝謝,便又回去了。
“我回來了!”
“花櫻旎!”我一看花櫻旎回來了,很開心,“快快快,累壞了吧?”
“嗯... ...!”花櫻旎累得直點頭。
不一會兒,又有人來了。“這本《查理九世》幾元啊?”
我看了看價格,對他說:“這本書7元。”
“給你錢!”
篇3
書,人類進步的源泉,好書為你打開民間文學的寶庫,使你有新的一天,新的開始。然而,我今天百里挑一,向你推薦一本書——《小學生優秀作文選》。
此書作文優美,受名師指導,牧集日月精華,聚天下之文章,精編而成,是一本一不可多得的巨著。它內容豐富,有“導入篇”、“寫事篇”、“議論文”、“想象文”等應有盡有,資料對它來說輕而易舉,里面有適當的課外閱讀,讓你得到放松。那里面的文章語句優美,仿佛讓你身臨其境。這本書還對你的作文有幫助,可以讓你的作文水平一步一步提高,一躍千里,如同芝麻開花——節節高。此書內容具體,使你產生無限的遐想。它抵上一位老師,只要翻一開,的知識就會毫不保留地傳授給你,使你能進一步在社會上站穩腳步,更深地體會生活。它的知識如刀如劍,使你全副武裝變為一頭勇猛的雄獅,打敗生活這頭猛虎。它總是毫無怨言,其中的知識傳了一代又一代,所以,我向大家推薦這本書。它,值得大家學習,它培育了一代又一代人才,是學習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同學們,它……
這就是我推薦的那本書——《小學生優秀作文選》。希望它能得到大家的認可……
篇4
無
(1)第十四屆“雨花獎”全國中小學生作文大賽正式啟動 無
第一閱讀
(4)打工女孩的中國夢 何映宇 張玥焯
心靈故鄉
(8)桃花源與瓦爾登湖 莫礪鋒
(13)汶河岸邊是我家 李玉洋
會意自然
(16)師法植物 陳魯民
(18)裊裊茶香 悠悠茶道 于丹
無
(20)域外箴言 林靜靜(編譯)
生命悟讀
(21)含淚微笑 劉悅
(23)游思錄 巴特爾
(25)三張照片 勞拉·布拉德福德[美] 韓星(編譯)
英雄贊歌
(28)愛將 賀捷生
時評選登
(34)清風兩袖朝天去 季音
(36)用人的三個層次 朱伯蘭
成功證明
(38)如果猴子能吃掉鱷魚 張軍霞
(40)沒有資本,就是最大的資本 清風慕竹
品味時尚
(42)旁觀時尚 押沙龍
(46)“贊”,以及單音流行語的崛起 高姜山
透過現象
(49)什么是愛國 陳文茜
(52)比薩餅的分法 鄭也夫
(54)平凡是種境界 姜維群
應試閱讀
(57)慢 李娟
(61)南方落雨北方落雪 黑白
篇5
尊敬的老師、各位家長:
大家晚上好!
我叫牟妍妍,是“七彩斑瀾”組的小組長。我很榮幸這次代表我們小組向各位家長匯報我們的學習情況。
我的組員有:廖國偉、陳強和董瑩。先說說我吧。在老師的辛勤教導下,我的學習成績一向不錯,從上一年級開始,每個學期我都被評為“三好學生”。我在課堂上認真聽老師講課,認真做筆記,獨立完成作業。我是班里英語科學習委員,我學習英語的方法主要是熟悉音標,這樣背起單詞來就容易多了。我的作文也不錯,經常被老師作為范文在班里展示。平時,媽媽經常幫我買一些小學生優秀作文選,每天有時間,媽媽就和我一起閱讀,一起收集好詞好段,有時候,讓我寫一些小練筆。媽媽還讓我把黃老師改過的作文打印好后向小荷作文庫站投稿發表。
接下來,我說說我們三個組員的學習情況。
廖國偉同學這個學期數學成績進步很大,段考是97分,月考是99分,但有時上課跟同桌講小話;陳強同學的數學成績不錯,做作業的速度快,但由于近段上課經常愛搞小動作,看課外書,成績有點下降;董瑩同學平時熱心幫助同學,和同學團結友愛,但上課經常與同桌講小話,不認真聽老師講課,經常被老師點名批評。
今后我要加強對組員的管理,帶領全組同學加倍努力學習,克服缺點,發揚優點,爭取期考取得好成績。
篇6
我的愛好很廣泛,無論是唱歌,還是跳舞我都喜歡,然而我最大的愛好還是看書。不管是《格林童話》、《365夜童話》、《故事書》還是《小學生優秀作文選》,我都愛看,恨不得整天都在書里度過。
我的第一本課外書是一本非常好看的童話故事-《365夜童話》,是姥姥送我的生日禮物。這本書分上下兩冊,并附有VCD光盤。那時我五歲還不太認識字,于是每天晚上我都纏著媽媽給我講里面的故事聽。媽媽沒有時間時,我就看光盤。
慢慢地,我長大了,上學識字了,我也不再纏著媽媽給我講故事了,會自己讀《365夜童話》了。《365夜童話》里面的故事可真多呀,有《小拇指》、《三只小豬》、《快樂王子》、……其中我最喜歡《小拇指》了,它講的是一個窮樵夫有七個兒子,第七個兒子非常小,只有拇指那么大,所以大家都叫他小拇指,但是小拇指聰明勇敢,而且還幫家里克服了困難。讀了《小拇指》的故事讓我很感動,小拇指雖小但他聰明懂事,我也要做一個象他一樣的孩子。
我喜歡這本能讓我學到知識,又能讓我得到快樂的課外書——《365夜童話》。
篇7
關鍵詞:就地取材;寫作;自信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5)08-120-02
如何破除小學生寫作畏懼心呢?小學語文課程標準中課程就學生習作提出目標:“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據日常生活需要,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寫作”,這就給我們指明了方向,寫作就是要根據學生日常生活需要,也就是說要貼近學生,就地挖掘學生日常生活內容,指導學生學會收集積累素材,并學會運用于寫作。下面談談我的幾點做法:
一、貼近學生實際,就地挖掘,積累知識。
寫好習作的前提是什么呢?當然首重知識積累,俗話說:“巧媳婦也難為無米之炊 ”沒有豐富的語言基礎,哪能作出好的文章來呢?正所謂“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只有讓學生有足夠的認知能力和語言積累,學生作文時才能得心應手。然而這神來之筆如何得來呢?課程標準給出了答案――“注重收集素材”,那么素材從哪來?就地挖掘,就地取材,這是最方便、最有效、最容易讓學生理解和接受的。
1、從身邊找起,鼓勵學生積極讀報、剪報,學習摘抄,積累學習材料。課本中的好詞好句、名言警句、精美片斷等,這些都是學生常接觸,而且容易得到的,讓學生把這些句段摘抄下來,既容易又方便,還可以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何樂而不為?如:學生寒暑假作業本中也會有一些趣味小知識,科學知識等,也可引導學生摘抄,剪貼;學校每年都會訂《廈門日報》、《廈門晚報》等報紙刊物,這些是難得的學習材料,老師可把舊報紙分發到班級,引導學生閱讀、摘抄;還有,學校常張貼―些名人名言、警句等,也是摘抄的材料……
2、可引導學生正確收看影視,收集網絡信息等。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即使是農村家庭,電腦、電視等現代設備也基本得到普及,豐富多彩的知識信息最容易吸引學生,而且很容易讓好奇心特別強的小學生不知不覺沉迷于此,如果因此不讓學生去接觸那無疑是不現實且不科學的。作為老師,我們有義務正確引導學生有目的、有計劃地接納各種健康正確的信息。如:引導學生去觀看《新聞聯播》、《廈視新聞》,少兒節目《大風車》《人與自然》等,利用早會、班隊會、黑板報、寫廣播稿等多種形式讓學生有意識地去收集有益信息,互相交流,這樣做不但可以讓學生明確什么樣的節目對自己有益,又可以多了解一些社會信息、科學知識及家鄉、社會大事,拓展知識面;每次作文之前,有利于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熱爰家鄉的情感;可以讓學生學習體驗播音員標準的普通話,通過交流提高語言會話能力,消除方言的影響,促進學生的語言發展;
再比如:引導學生利用網絡收集好詞好句,并加以運用,既培養了學生鑒別信息的能力,樹立正確的生活觀、價值觀等,還有利于提高學生語言運用能力。
3、自編、選編優秀作文選,互相促進,豐富知識積累。市面上出版的優秀作文選集雖然好,但畢竟離學生日常生活較遠,缺乏親身感受,學生體會也就不深刻,很難引起共鳴,記憶也就不深刻,達不到學習效果。組織學生將自己的習作或將班級同學的優秀作文收集編輯成冊,進行交流。有利于學生樹立成就感,培養良好的審美能力、閱讀欣賞能力,提高動手實踐能力是一個方面;重要的是這些作品寫的事物就在學生身邊,貼近學生且便于收集,容易引起共鳴,往往促使學生有較高的閱讀興趣,不知不覺會在學生腦在形成較深的印象。
二、多角度觀察生活,及時記錄,積累沉淀。
葉圣陶老先生曾說過:“作文這件事離不開生活,生活充實到什么程度,才會做成什么文章。”“生活即文章,文章即生活。”因此作文選材來源于學生日常生活,學生才能言之有物,有真情實感。根據小學語文課程標準“多角度地觀察生活,發現生活的豐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創意的表達”目標要求,我從鼓勵學生寫日記、寫隨筆、作摘錄入手,培養學生多角度觀察生活,思考生活中眾多現象,達到情感體驗以及經驗積累、沉淀。
1、引導學生把無意觀察體驗向有意觀察體驗發展,注意記錄生活中的點滴。如:有一天下午,學生們正全神貫注地上課,突然下起大雨來。由于許多學生都沒帶雨具,這下教室里可炸開了鍋,都無心聽課了。怎么辦呢?于是我順水推舟,干脆讓學生說開了,或談感受、或談想法、或談解決辦法,教室里的氣氛一下子濃烈起來了,直到放學,還余興未了。之后我要求他們以日記形式記錄下當時的情景,結果個個都寫得非常生動,充滿真情。有一位學生這樣寫道:天忽然像被罩上了一塊巨大的黑布,白天立刻變成了黑夜,緊接的一道耀眼的白光一閃而過,仿佛把這塊黑布撕裂了一道長長的裂縫,緊接著“轟隆隆”一道沉悶的響聲重重敲擊著每個人的耳膜……漸漸地,天仿佛開始又亮了起來,空氣越來越沉悶,同學們開始無心聽課了,許多同學開始擔心自己沒有雨具而緊張地望著窗外……天越來越亮了,頓時玻璃窗上傳來如炒豆般的聲音,起初是畢畢剝剝的,漸漸地聲音越來越密集,后來變成嘩嘩嘩的響聲,透過雨幕,遠處的景象一片模糊……
2、有意創造各種機會、情境,豐富學生生活體驗。如今不論城市孩子,還是農村孩子,平時參加勞動等生活實踐的機會大大減少了,自然實踐體驗也不深了,因此學生習作常常言而無物,沒有血肉。為豐富生活體驗,教師要善于創造機會,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參與生活實踐活動。如:為豐富學生實踐活動,培養有意識地觀察和體驗生活,我要求學生去調查菜市場的形成過程及變遷,并真實地幫媽買一次菜,并將調查情況和買菜的經過通過日記隨時進行記錄、描寫。學生經過調查與實踐,了解了菜市場從無到有,從三兩個農民挑菜來賣到今天魚、肉、蝦、雞、鴨、鵝、各種蔬菜水果應有盡有的繁榮景象,真實地感受到今天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學生親身體會,有感而發,也就寫得具體生動,豐富多彩了。另外我還組織學生參觀了家鄉石礦開采工場、組織學生創造發明玩具等,學生在喜怒哀樂,酸甜苦辣中體驗生活,從而有感待發,進而通過日記寫作隨感而發,久而久之,學生對此類習作再也不怕了。
三、破除成篇觀念,分解練習,積段成篇。
學生作文有了題材還不夠,就猶如有了做飯的材料,要做好一頓令人垂涎的飯,可還沒那么容易。要能把作文真正寫好,關鍵還在于如何表達好。因此,在教學中,教 師要注意加強對學生“寫法”的指導與練習,要破除“作文必須成篇”的觀念,把作文的各種要素分解落實到多樣的練習中,化整為零,積段成篇。
篇8
一、運用激勵方式,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
小學生剛開始接觸寫作時,由于對寫作方法和步驟的不了解,常常會認為寫作很難,讓他們對寫作產生畏懼情緒。在作文教學中,教師要經常運用激烈的方式,讓學生獲得寫作的自信心,相信自己能寫出好的作文。在自信心的引導下,學生能主動探究作文的寫作步驟,不斷進行寫作嘗試。隨著對寫作方法和寫作步驟的了解,學生對作文不再陌生,他們在寫作時能積極思考,根據教師布置的寫作任務寫出好的作文來。在對學生進行激勵時,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寫作狀態,他們在作文中用到一個好的句子、好詞甚至是好字時,教師都要對他們進行表揚,讓學生在寫作中獲得成就感,讓他們產生想要寫作的信念。在學生布置如何入手時,教師也不要對他們進行批評,而是要多鼓勵和引導,讓學生通過分析作文要求,找到符合要求的素材,開始進行寫作。通過不斷的鼓勵和引導,在作文教學課堂上,學生體會到了寫作的樂趣,為了得到教師更多的肯定和表揚,他們會主動進行寫作素材的積累,通過用心觀察生活,獲得深刻的感受,并把這種感受寫到作文中,有效提高他們的寫作能力。
二、從仿寫入手,讓學生掌握寫作的步驟和技巧
小學生的模仿能力很強,從知識到經驗都能從模仿中獲得新的知識和體會,促進他們學習能力的提高。在小學作文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這些特點,在剛開始進行作文教學時,讓他們從仿寫入手,通過模仿范文的寫作步驟和寫作順序,對寫作文有基本的了解,讓他們擺脫寫作文難的消極情緒。小學語文教學中有很多優秀的課文,教師可以讓學生模仿課文來進行寫作,還可以讓他們自己從小學生優秀作文選中自己選擇范文進行寫作。在模仿過程中,不是讓學生進行照搬照抄,而是讓他們學習范文的文章構思和寫作手法以及語言的運用。通過仿寫,學生不斷領悟寫作的方法和技巧,有效提高他們的寫作能力。在模仿過程中,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引導,使他們在寫作中多思多想,通過借鑒范文中的寫作方法,不斷提高自己對語言的運用能力和構思能力,寫出具有獨特視角的作文。
三、引導學生多進行閱讀,積累寫作素材
閱讀對學生的寫作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在閱讀過程中,能拓展學生的視野,讓他們獲得更多的知識,為寫作打下堅實的基礎。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使他們通過閱讀教材中的課文,學習課文中的好詞好句,掌握寫作方法,使他們通過寫作練習把這些好詞好句巧妙地運用到作文中,寫出有效的作文。除了讓學生閱讀語文教材中的課文,教師還要把學生的閱讀興趣引到課外,讓他們通過大量的閱讀,掌握更多的知識。在學生堅持閱讀的過程中,教師要讓他們隨時把遇到的好詞好句摘抄到筆記本中,并不斷反復閱讀和分析,掌握好詞好句的寫法和用法,提高他們運用語言的能力,使他們的寫作能力不斷提高。為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教師還可以開展故事大賽活動,讓學生把從課外閱讀中讀到的故事講給大家,充分展示他們在閱讀中的收獲,讓學生產生自豪感,激勵他們更積極的進行課外閱讀,不斷增加知識積累。
四、創設寫作情境,激發學生的創作欲
在傳統的作文教學中,經常出現的教學現象是教師布置寫作題目,學生在座位上冥思苦想。由于教師布置的作文題目和學生的聯系不大,導致他們無話可寫。在新的教學模式中,教師根據寫作要求給學生創設了情境,讓他們在情境中進行體會和感知,激發他們的寫作欲望,讓他們把想說的話盡情的寫到作文中。例如,在六一兒童節到來時,我給每個學生制作了一個小小的書簽作為他們的節日禮物,收到禮物后,學生感到非常高興,然后讓他們描寫六一兒童節的感受。在寫作中,學生把收到禮物的喜悅之情融入到了作文中,很多學生都寫出了充滿情感的優秀作文。在情境教學中,讓學生獲得了深刻的體驗,使他們在寫作文的過程中有很多想說的話,教師要引導學生把這些話巧妙的運用語言寫出來,順利完成優秀作文的創作。
五、結合生活實際進行寫作,讓學生學會抒發真情實感
在讓學生寫作時,教師要讓學生擺脫編造作文情節的不良習慣,使他們從生活中入手僅需寫作,寫自己身邊的事,抒發自己的真實感受。因此,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要培養學生觀察生活的習慣和意識,教師可以從以下方面對學生進行引導:
1.讓學生從自己的學習生活開始,認真觀察,多看、多想、多記,根據生活中的事情和感受進行寫作,這樣的作文才是來源于生活,真實感人的人和事。
2.引導學生在學會發現與觀察同時要讓他們深入思考和感悟。只有對觀察到的素材進行不斷地思考錘煉、反復加工整理才能從中捕捉到有價值的東西,這樣寫出的文章才有可能別具特色,富有新意。
篇9
【第一招】激發寫作興趣,培養觀察習慣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國古代偉大的教育家孔子很早就闡明了“愉快教學的優越性”,“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
小學生的年齡大多都在7-12歲這一時期,他們認識心理和認識活動還不成熟,對周圍的事物都具有一種好奇心和求知欲。在作文中,教師應充分利用小學生這一心理特點和認識規律積極引導他們的思維活動,喚起他們對作文的興趣。
教師可根據當地實情精心設計和開展一些趣味性強的活動。如參觀新農村、農牧基地,組織春游、秋游、冬游野炊、乒乓球比賽、拔河、堆雪人、打雪仗、植樹、釣魚、養蠶、種菜、收割農作物、捉蟋蟀等有意義的活動。這樣,學生覺得有做不完、看不夠的新鮮事,通過大量的能引起愉悅情感的、良好健康的外界刺激,豐富了學生的感性認識和生活的積累。學生寫作文時,就不會缺乏因沒有寫作素材而望著作文題發愁了。
現實中我們發現,學生的作文許多總是寫得不具體,要么三言兩句,無話可說;要么空洞,不切實際。究其原因,就是學生缺乏觀察訓練。那么,怎樣觀察呢?
1.觀察要按照一定的合理的觀察順序。對于龐大的建筑物、村落、校園、果園等沒有生命力的事物,可以由遠及近、遠近結合、從整體到部分;對于如書包、玩具等小型物品,可以從整體到部分,或至上而下、上下結合;由遠及近、遠近結合;由外到內、內外結合;然后再寫物品的各部分;對于雞、鴨、狗、牛等鮮活動物,注重由靜到動或者由動到靜、動靜結合。
2.觀察要仔細,要抓住物品的特點。每個事物都有各自的特點,即使同一事物也有所不同。人與人、物與物、景與景,都有自己的特征。觀察時,要分析、比較,抓住特點。有特點的部分詳寫,一般化的部分略寫或不寫
3.要邊觀察邊思考,展開合理聯想。由眼前的一人、一事、一物想到相關、相反的另外的人、事、物,也可以借物喻人。學生學會觀察后,看到的就越多,寫的內容就越具體。同時我們教師要注意,要求學生仔細觀察,一定要在激發了學生情趣的情況下進行,才能使學生樂于觀察,學生樂于觀察,才會觀察仔細、認真,這樣一來,寫作文時,就不會感到無話可說。
4.學會處理好觀察與創造的關系。教師要啟發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給他們提供充分的把知識轉化為能力的機會,讓他們用自己已有的生活經驗來觀察周圍的人、事、景,并能從中合理選材、立意、謀篇。如果能夠堅持不懈地練下去,學生便有了寫好作文的良好基礎。
【第二招】把脈作文命題,先說后擬
農村學生的視野遠遠不及城市學生,針對農村學生不熟悉而認知很少或根本不了解的事物,這樣的作文不能讓學生寫。因此,作文題目一定要符合農村學生生活情境及農村生活特點來布置。如讓學生寫給爸爸(媽媽)的一封信,因為他們大多都是留守兒童,就有很多的肺腑之言可寫。但不必急著讓他們去寫,命題出來后,先讓學生“說”起來,充分調動學生向父母傾訴的情愫,在交流中交匯感情,激起他們的情感共鳴,再來擬和寫,便水到渠成了。
【第三招】寫“真”文敘“真”情,滲透德育
隨意翻開學生的作文本,如扶盲人或老太太過馬路、游玩他們根本沒去過的山川景秀啊、公交車為老爺爺讓座啊一些虛假而又掉牙的題材,還有的干脆照搬作文選的佳作,就連地名都沒改過。而有的雖然寫了真話,真人真事,但寫出來的往往都是四不像,張冠李戴,移花接木者比比皆是。因此可見,讓學生寫自己熟知的事,辦真事、做真人、寫真文、抒真情實在是作文教學中的重中之重。
1.充分給予他們寫“真”的勇氣
這點很重要。因為許多學生如有打架、偷摸、早戀、打游戲成癮等諸多不良現象。要想方設法消除他們心理上的顧慮,激勵他們敢于寫出來,對于不便共同交流的此類題材,一定不全班交流,同時還要為他們保守秘密。
2.正確認識作文中的“真”
寫作文貴在一個“真”字,我認為這個“真”應該是廣義上的真。即除了自己親身經歷的以外,凡是學生所思、所想、所見、所聞都屬真。也就是說,寫的事實是真,寫的聯想也是真。換句話說,只要不是抄來的,是發自學生內心的,都應該肯定是真,這樣學生就不會望“真”興嘆了。
3.指導學生學會感悟生活
作文源于生活,而生活就像萬花筒一樣豐富多彩。學生作文中假大空成風,閉門造車,矯情盛行,這除了學生脫離思想認識的實際要求外,還在于有的學生對生活感悟能力差,關心他人不夠,很少去咀嚼生活。學生的情感體驗少了,文章就明顯沒有激情,干巴巴的了。如某某人真好,真可愛,總是一些空話、套話。所以,我們教師在強調作文生活的同時,一定要引導學生感悟生活,用心去觀察周圍的人和事。指導他們抓住生活的瞬間精彩,使學生誠實為文,真情入文,激活思維圈子,消除無話可說的恐懼心理。學生才不會老是用大道理唬人,用編造的材料寫假文。
4.在寫日記短文中養成“真”
日記短文“能如實地記下自己成長的足跡”。寫出親身經歷,寫出真實感受,寫出新穎性、獨創性。能從身邊最熟悉的人,自己親身經歷或耳聞目睹的事寫起。寫真情、寫真趣。為“文章不寫一句空”的大作文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寫日記短文,可以磨練意志、培養耐心、鍛煉毅力、養成勤奮堅持的習慣。改掉懶惰的毛病。所以說寫好日記短文是使學生養成在作文中說真話的重要途徑。
【第四招】激勵用好詞佳句,培養積累習慣
首先,老師根據學情,整理出實用的好詞佳句,指導學生通過自己喜歡的方式在日記中、造句中正確應用,將老師推薦的好詞佳句變成自己的知識財富。更關鍵的是鼓勵學生養成積累的好習慣,這方面要成制度化,長期化,可一星期或一段時間內檢查學生的積累情況,表揚表現突出的學生。
【第五招】共享成功,同糾漏缺
在教室里留出適當的空間辦作文專欄,把學生的作文成果粘貼展出(附上老師的評語,不適合展出的作文不展),讓學生欣賞他人的作品,利用寫作課時間讓學生談自己的收獲和感受,共享成功,同糾漏缺。
【第六招】裝幀成冊,鼓勵創新
為了學生能寫出更多優秀作文,采用激勵機制。優秀作文,呈送學校廣播室及推薦到《小學生天地》,讓其優秀作文得以播出和刊出,并裝幀成冊作為班級刊物。
篇10
一 暢所欲言,激發興趣——談
讓學生敢寫、愿寫作文,是寫好作文的第一步。這就必須消除他們對作文的畏懼心理。“寫什么”是必須解決的首要問題。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為了幫助學生有意識地積累生活素材,從三年級開始,筆者要求學生每天講述一件新鮮事,新鮮事不一定是大事,點滴小事同樣可以。學生先在小組中講,再由小組推薦一個代表,利用課前五分鐘講故事。教師除了要做一個表揚為主的評價外,還要求學生對講述者做一個評價:意思講清楚了沒有?是不是有順序?重要的地方聽明白了嗎?經過較長時間訓練后,學生基本形成了留心觀察生活的習慣,然后開始要求學生寫新鮮事,我告訴他們:“老師希望了解每位同學的新鮮事,課堂上只能聽一兩位同學的,太遺憾了。并且,要是你們的發現能讓家長也了解,那不是更好嗎?”于是,學生開始把他們的故事寫在日記本上,日記也在不知不覺中成為了學生愿意完成的常規性作業。對于學生日記的評價我注重發掘優點,即使非常差,也要找出優點進行表揚。學生們感覺到了原來作文就是自己想怎么寫就怎么寫,思想上的壓力大大減輕,喜歡寫日記了,甚至在老師沒布置的情況下有的同學也主動地寫。這樣,激發了學生愿意表達的積極性,消除了他們對作文的畏懼心理。
二 引導觀察,細致入微——看
觀察浮光掠影,筆下空洞無物,這是學生的通病。要想學生寫的作文言之有物,有血有肉,有話可寫,說得詳細,就應教會他們怎么觀察。為此,只要可能,作文前我總是要求學生挖掘大腦中的記憶,或帶領學生先看后寫。如三年級第一單元的作文是要求寫一處景物,我便利用課余先帶領學生參觀了校園,讓學生討論確定哪些景物應是作文中的重點。然后再帶領學生重點觀察校園的舞臺、假山、后山,參觀的過程中告訴學生要看仔細,不但要看,而且要看清楚。如假山的形狀、假山下的水池、水池中的游魚等。我還讓學生邊看邊談,談談自己看到些什么,尤其是看到些什么不易發現的東西。在積累了一點的觀察經驗后,再讓學生根據剛才學到的觀察法,回家看看家鄉的竹林,山下的小溪,回憶曾經去過的美麗地方,等學生積累了比較多的感性認識之后,再組織班隊活動,讓大家夸夸自己的家鄉。在此基礎上布置學生作文,便有一種水到渠成的感覺。所以,發掘學生記憶,增加感性認識,是避免作文空洞的一個好辦法。
三 再現生活,善于表達——練
學生作文內容干癟、沒有條理是一個通病,如何幫助學生克服這些毛病呢?這要與觀察能力的培養聯系起來。在觀察的過程中,教師就要有意識地告訴學生觀察順序、觀察重點、觀察的細致度。在此基礎上,進行必要的強化練習。如在訓練學生具體描寫的這個問題上,可以設計這樣的練習:“家鄉的一棵樹”、“這棵樹真小呀!”、“今天真熱呀!”、“爸爸對我特別好”、“我很難過”等,讓學生分析怎樣把這些句子寫具體。如第一句“家鄉的一棵樹”,學生往往只會說樹高、樹大,除此之外還可以說些什么呢?筆者和學生一起分析,我們還可以從樹的位置、樹的高度、樹干的粗細、枝葉的繁茂、形狀、顏色,樹的花、果,早上、中午、晚上它有什么不同,初夏秋冬有什么不一樣等,再想想,這里為什么會出現這棵樹呢?(爸爸栽的?自己長出來的?),它給我們帶來什么方便?我們對它是什么態度?學生仔細一分析,就一棵樹,還真有說不完的話,寫出來的東西自然就多了。再如“我很難過”,老師和學生一起分析,把它做成了一個作文題目。大家又一起分析了:難過的原因是什么?(是受到老師的批評)為什么老師會批評呢?老師是怎么批評的?自己當時有什么想法?自己錯在哪里?自己決心以后怎么做?學生這么一想,話就多起來了,寫起來自然也就有了真情實感。經常進行這類練習,學生寫起作文來自然思維開闊,才會有得心應手的感受。當然,在指導具體描寫的進程中還要注意糾正學生作文條理混亂問題。
四 展示成果,賞析作品——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