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父親范文
時間:2023-04-11 15:02:1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我和我的父親,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我生于1954年4月7日,父母是抗戰(zhàn)爆發(fā)后從山東逃難到香港時相識的,為紀念他們逃難平安以及我是在香港出生的,便給我取名為陳港生。
如果要我選擇這個世界上最偉大的人,那一定是我的母親。因為母親懷了我12個月都不能生下來,唯有動手術(shù)剖腹取出,而我出生時足足有12斤重。由于家庭拮據(jù),父母根本付不起五百多港幣的手術(shù)費。接生的美國醫(yī)生開出豐厚的條件,希望領(lǐng)養(yǎng)我。但是父母覺得我是他們唯一的孩子,便拒絕了那位醫(yī)生的建議。父親向朋友東拼西湊借到五百多元,付清手術(shù)費和住院費,把母親和我接回家。
當時父母都在法國領(lǐng)事館工作,父親是廚師。領(lǐng)事夫人不怎么喜歡小孩兒,更不喜歡聽見小孩兒的哭聲,于是每當我因房間熱而大哭時,母親就抱我到寓所后面的花園涼亭,扇扇子讓我在涼意中入睡。
父親雖因家貧沒有接受過很好的教育,但他性格開朗,頭腦機敏,愛好廣泛。年輕時受老家習武風氣的影響,拜師學過武功。他也喜愛文藝,對京劇尤有心得,和母親都是京劇票友。父親雖然是廚師,但對培養(yǎng)我有他自己的一番心得。他認為做人關(guān)鍵要有一副好胃口和一身好筋骨,并且按這個原則去調(diào)理年幼的我。
父親從不在吃喝上吝惜錢財,在他的鼓勵和教育下,我也養(yǎng)成了從不挑食的好習慣,從小到大長得敦實健壯,很像山東大漢的后代。父親很注重鍛煉,從我會走路起,就每天早上都叫我跟著去跑步、練武術(shù)。我也很有靈性,五歲就能把父親教的那套小洪拳打得像模像樣。我年齡大一點兒后,父親又在家中給我掛了個沙袋。我一有空閑,便模仿著電影上的配音效果,“嗨!嗨!嗨!”一陣猛擊。在父親的影響下,幼年時我在武術(shù)方面的潛質(zhì)就逐漸顯露出來。
1961年的一天,父親帶著我來到尖沙咀的戲劇學校,拜訪京劇武生于占元師傅,他正是我崇拜的武俠女星于素秋的父親。我看到學生們在勤奮地練功,非常羨慕,便和父親說我想在這練武。當父親問我想在學校待多久時,我不加思索地說:“10年。”就這樣,父親與師傅簽下了10年合同,把我留在這所戲劇學校。
我長大后明白了父親那時送我去學武,不全是因為我讀書不好,家里窮也是一個原因。父親為了多賺點錢,通過朋友找到一份在澳洲的工作,為美國大使館掌廚。因此他打算在赴澳洲之前,用他認為最妥善的方法把我安頓好。在這十年間,父親曾回港探望過我好幾次,為了于師傅能更好地照顧我,父親要我拜于占元師傅為干爹。干爹非但沒讓我討到便宜,反而對我管束得比別人加倍嚴厲。
師傅為我起了一個藝名叫元樓。其他的師兄弟也是以元字為名。每天操練包括腳上功夫、打斗方式、特技動作等。另外還有如拉筋、劈腿、翻斗等動作。每天5點便起床練功,晚上12點才上床睡覺。除了練功外,我們還要讀書,做清潔、洗碗等雜活。由于那時生活的大環(huán)境很不好,我們要靠紅十字救濟中心的幫助。每月等派救濟品時,是我們最興奮的時候,幾十個孩子聚在一起。救濟品中有白米、奶粉等食品,我們要排半天隊等待分配給自己的食物。平常我們吃的是大鍋飯,燒飯就由女孩子輪流負責。飯是夠吃,至于配菜就得靠搶才能吃到。
在我小時候,就常聽人說起,母親是懷我12個月才把我生下來的。我因此就牢記一條:母親為了我曾受苦多時,對我有大恩大德,我一定要疼愛母親,尊敬母親!還在戲劇學校時,學校里雖然能洗澡,但是卻沒有熱水供應。母親怕我冬天用冷水洗澡難受,便每星期兩次,用兩個大塑膠袋把熱水灌進去扎緊,放在一個鐵桶里,提到學校讓我洗澡。我洗完澡母親替我換上干凈衣服,給我留下一些零用錢和食物,把我的臟衣服放在鐵桶里,又提著步行回去。因此在學校里,我算是最干凈的一個學生。
父母生前在澳洲居住,兩三年才回到香港一次。雖然我有能力讓二老在香港住得舒舒服服的,但母親仍比較喜歡留在澳洲,做燙洗工作。父親退休后每年到香港兩三次,她都沒有同行。并不是母親不喜歡見我,或者不喜歡跟我一起生活。其實她是不愿意看到我的工作情形,尤其是心疼我拍戲拼命的樣子。母親一生儉樸,我雖然對母親非常孝敬,但她仍不肯穿金戴銀,更不愿養(yǎng)尊處優(yōu),還把我送的貴重禮物當成壓箱之物。
2002年,母親永遠離開了這個世界。親人和來賓依次拋花撒土漸漸離去后,我一個人靜立在母親的墓前,久久不愿離去……
篇2
當父親這些年累計捐款13.8億元時,許多人向我投出羨慕、欽佩的目光。他們羨慕我有個億萬富翁的父親,欽佩我的父親是“中國首善”。然而,當2010年9月5日父親宣布將“裸捐”后,許多人又向我投出疑問、同情的目光。因為他們想知道:父親這么做,我這個兒子是怎么想的?他們同情我這個“富二代”今后可能一無所有。
作為“中國首善”之子,我是如何看待父親?如何看待父親裸捐?如何看待自己的未來呢?我今天寫這封給未來的信,訴說自己內(nèi)心的真實想法。
首先,我感激上蒼讓我有這么一個偉大的父親,因為一個人是沒有辦法選擇自己父母的。如果說,父親事業(yè)的成功讓我自豪,那么,父親那顆大愛之心,更是我一生最大的驕傲,最大的財富。
一般人了解父親主要是做慈善――第一個到汶川地震災區(qū)救人。而作為兒子,我知道父親最主要是做4件事:一是做慈善,哪里有災難,哪里就有父親的身影;二是做企業(yè),父親說:如果沒有財富,就沒有做慈善基礎了;三是做環(huán)保,父親到任何地方都倡導環(huán)保低碳。他還給我和弟弟改了名:一個叫陳環(huán)保,一個叫陳環(huán)境。弟弟覺得陳環(huán)保叫起來更好聽,就把這個名字“搶”了過去;四是關(guān)心家人和鄰里鄉(xiāng)親,父親非常愛媽媽和我們,非常愛爺爺、奶奶和他們老家。我經(jīng)常聽父親在家議論:怎樣幫老家村子里多做一些事?我聽爺爺奶奶說,老家過去那條泥濘的小路,就是爸爸在外面賺了第一筆錢后修的。
父親常年勞累奔波,無論多么辛苦,一回到家總是把歡笑帶給我們。有時他太累了,陪我們說話時,說著說著一扭頭就在沙發(fā)上睡著了,此時此刻我和媽媽是多么心痛呀。每次離家時間長一點,父親都會給媽媽和我們帶一些禮物,一件衣服,一件文具或一本書。有時特別忙來不及買,父親會內(nèi)疚半天,解釋半天。
一個人如果只為自己活著,是平庸而渺小的,一個人能夠為國家為社會為他人而活著,無疑是高尚而偉大的。我非常自豪的是,父親做到了這一點,他是社會上許多人心目中的光輝路標,更是兒子人生路上的光輝路標。
我經(jīng)常遇到有人問:你對父親“裸捐”是什么態(tài)度?你支持他這么做嗎?當父親與媽媽和我們孩子商量裸捐這件事時,我?guī)缀跸攵紱]想就投出支持的一票。其實,父親是非常愛我們的,他一開始想捐95%財產(chǎn),給我和弟弟留5%。最后是我們家人的態(tài)度,特別是我和弟弟的良好表現(xiàn)讓父親下定決心:捐出全部財產(chǎn)。
媽媽一直在背后無聲地支持著父親,她自己很少買昂貴衣服,有時到北京還去秀水街買許多便宜貨,但她從來沒有因為捐款和父親紅過一次臉。我記得,許多次當父親給媽媽講自己在地震和災區(qū)經(jīng)歷時,媽媽都哭了。
當父親宣布“裸捐”后,我將告別“富二代”身份了。對此,我沒有一點悲傷和遺憾,相反還有一些輕松和自豪,因為父親也沒有從爺爺手里繼承什么物質(zhì)財富。聽爺爺、奶奶說,父親9歲起就自己挑水到集市賣,不僅給自己交了學費,還為鄰居上不起學的孩子交了學費。他放學后就到村莊撿破爛到供銷社賣,10歲后家里的油鹽醬醋、弟弟妹妹書學費及全家人穿衣布料,都靠父親賣水和撿破爛承擔了。再后來,父親靠自己打拼,成為億萬富翁。與父親相比,我是幸運的,受到這么好的教育,又從父親那里繼承了這么多精神財富,我相信靠自己打拼,也一樣能成為對社會有用,有所成就的人,所以我不愿躺在父親留下的財富上做寄生蟲。
事實上,作為“首善”之子,注定了我這一生都會追隨父親做慈善了。3歲時,父親帶我到家鄉(xiāng)貧苦地區(qū)。那時農(nóng)村的貧苦落后深深印在我的腦海中,我不理解為什么那里的路盡是泥濘?為什么老家的孩子會因為弄丟一只小雛雞受到嚴厲訓斥?后來我逐漸明白了,因為貧困,因為不是每一個家庭都像我一樣豐衣足食。在父親引導下,我在5歲時第一次捐出了自己的零用錢,幫助其他孩子。此后,每當過年、考試成績突出得到壓歲錢和零花錢,我都小心翼翼地收著,期待著下一次捐款。
隨著年齡增長,父親帶我參加慈善活動越來越多。2009年春節(jié)期間,我隨父親到新疆阿勒泰地區(qū)進行慈善慰問,當時氣溫達零下近40度,有的地方積雪達2米之高,那么寒冷那么高的雪是我從未遇見過的,凍得我心里想哭,然而想想長年在這里生活的貧困人們,想想父親這么多年來為了慈善暈倒過很多次,我咬牙堅持到最后。2010年9月30日,在萬眾矚目下,父親帶我參加了“巴比”晚宴,巴菲特在回答了我關(guān)于年輕人如何做慈善問題后,握著我的手說:“你表現(xiàn)得很好,我十分看好你!”我知道這句贊揚是對父親多年努力的肯定,是對我未來的期望。
篇3
為張國立 劇組苦等兩年
電視劇《養(yǎng)父》主打溫情牌講述了張國立飾演的單身大廚樓志軍十多年間在一次又一次的偶然情況下。陸續(xù)收養(yǎng)了三個孩子。后來樓志軍身患疾病,樓志軍決定臨死前給孩子們安排好未來,于是踏上為三個孩子尋找親生父母的道略。張國立表示,《養(yǎng)父》是拍攝于2010年的戲,時隔三年又被北京臺挖了出來,還在黃金時段播出,這讓自己很感動。“感覺自己的堅持得到了回應。在當下的業(yè)態(tài)環(huán)境中,多多少少給了自己信心和希望。我們還是要堅持拍感人的戲,拍動情的戲。”
總制片人朱洪透露,當時把劇本給到張國立后,張國立只用了三天就看完了,而且非常認真地做了標注。當時,張國立評價劇本“字字都能打動我的心”。但因為張國立檔期太緊,《養(yǎng)父》的拍攝要排到兩年之后。其間,張國立還向制片方推薦了多位人選出演“養(yǎng)父”,但是制片人堅持等張國立的時間,在總制片人朱洪看來,“我要的不是腕兒,而要一個真正適合這個戲的演員。”
張國立表示。采訪不談春晚
篇4
和這樣孔武有力的父親進行戰(zhàn)爭,我無疑是在自尋死路。哎,你別擔心,本女子雖然力不勝任,但是智慧超群,斗智不斗力才是戰(zhàn)爭的最高境界嘛。
我是個懶惰、不愛清潔的人,而父親幾乎是有潔癖,于是清潔和不清潔的問題就是我們戰(zhàn)爭的導火線。
剛搬進新家,母親忙于工作,我的房間必須自己打掃,于是干凈的新房間被我弄得一塌糊涂,用父親的話說,簡直可以和豬圈相媲美。我是無所謂的,“斯是陋室,唯吾德馨”。一塵不染的房間又怎么樣?還不就是花瓶,僅供觀賞。心里是這樣想的,可也怕父親的突擊檢查,那可是“挖地三尺”,非找出毛病不可的挑剔,而“武斗”我絕對不是對手。怎么辦呢?只有在心中默默地乞求,千萬不要在我糟蹋房間的時候來檢查,最好在我剛剛打掃過以后來一次檢查,說不定還能得到贊揚,看到一向緊繃的嘴角露出一絲笑容。
篇5
多年前的一個春天,母親穿著租來的白紗禮服,新做的發(fā)型像伊莉莎白?泰勒在《朱門怨婦》中的造型,她將嘴唇描得小小,眼睛畫得大大,以至于在照片中顯出大吃一驚的樣子―――結(jié)婚照有時看起來像畢業(yè)照,明明扭捏不安,卻得莊重自持。迎娶車隊從屏東開往潮州,一向會暈車的母親,往車窗外擲完扇子,先哭了一陣,然后一路吐到父親的家。一夜未眠的她,眼淚與穢物弄臟的心愛的鑲珠手套,那手套是她走遍屏東市委托行才找到的。
結(jié)婚照中的父親,穿著粗條紋西裝,梳著七分頭,油油亮亮,這一身亮麗的打扮還是難掩他憂郁的氣質(zhì)。那年他二十五歲,長得像詹姆斯?狄恩,愛打網(wǎng)球、捧球,常常泡電影院,有一本粉紅色的日記簿,上面記載他的戀史、彷徨,還有幾首短詩。他原有個女朋友,只因八字不合不能結(jié)婚。那女子是他在球場上的搭檔,長得健碩活潑,可惜這段戀史終究成為遺憾。聽說結(jié)婚前一夜,父親在天井里兀自抽煙沉思,一直到天亮。照片上的他,眼眶下陷,比母親還小的嘴唇似乎微微顫抖著。
婚姻的開始通常是甜蜜,哪怕是陌生的男女。婚姻將他們自然定格為男人與女人的一對一關(guān)系。剛結(jié)婚的父母親不知如何稱呼彼此,婚前總共才見過幾次面,說的話不到二十句。母親說到這里,抿著嘴說:“我總喊他‘喂’,要不然就靠近他身旁,直接把話說了。”婚后好幾年,父親才喊母親“林妹”母親則喊“矣 欠”,那是發(fā)語詞,也像驚嘆號,就暫充名字。
我總愛問:“難道就沒有比較浪漫或者有點甜蜜的事嗎?”母親又抿著嘴說:“就那么一次,我說天涼了,沒有大衣穿,其實我也并非那么需要一件大衣,不過有件事可以共同說說也是好的,看他為我做事,心里總是歡喜。你爸爸聽了我的話默不作聲,面上一陣烏一陣暗,過了不久,他把大衣給帶回來了。后來才知道,那件大衣足足花去他一年的薪水。他那個人哪,很深意。”
婚后一年,大姊降生,剛做爸爸的父親,對小嬰兒充滿新奇細膩的感情,他在日記上寫著,“趴在床上看著小小的嬰兒,不相信那是我的孩子,就為這不相信,發(fā)呆很久。”父親的日記大約在大姊滿歲時中斷,因為過不久我就降生了。
婚姻的開始其實是充滿險境的,年輕是致命傷,性別差異是致命傷,不認命更是致命傷。有好幾次,母親半路攔下父親的腳踏車不讓他出門,父親推開她,還是走了。這一走,非到夜深人靜不可,他總是躲到電影院里,連看好幾場電影。也許是電影看得太多,給大姊取的名字有點洋味,只因迷上艾娃嘉娜,大姊的名字也有個“娜”。
從我有記憶開始,母親就常跟父親賭氣,離家出走。出走這件事在那時的女人心中,大約帶著轟轟烈烈的性質(zhì)。她不見了,她自由了,她恐慌,她思念、著急、擔心,于是她又回來了。這種短期的抗議帶著一點毀滅性,也帶著一點甜蜜,一直到她發(fā)現(xiàn)這行徑無濟于事,才不再興起離家的念頭。
對于這種抗議,父親通常沒有反應,應該說不知如何反應。他自己的母親曾經(jīng)為了向配偶表示抗議而離家二十年之久,他習慣了,因此母親只有無趣地自動回來。記得有一次在街口玩,看到好幾天不見的母親突然出現(xiàn),手里拎個包袱,她牽著大姊和我,各給我們一個牛博士泡泡糖,我那進還覺得挺高興的,在媽媽離家出走后總會得到額外的禮物,一個牛博士泡泡糖要五毛錢哪!
如果在婚姻中,女人要在男人身上尋找浪漫熱情,男人要在女人身上尋找溫柔體貼,那注定是要失望的。我們常看到的是,女人結(jié)婚越久越強悍,男人越來越古板無趣―――生了五個孩子之后的母親,也許覺悟到這點,因此變得強大起來,她不再離家出走,轉(zhuǎn)而要重整這個家。那時的臺灣也開始變了,人們一面喝美援的牛乳,穿外國救濟的衣服,一面蓋工廠、開商店,一時之間,家庭中冒出許多時髦的東西,席夢思床、咖啡粉、假睫毛、冰淇淋、牛油面包……
也許母親聞到這股新鮮的氣息,她把家里的廂房改成商店,把豬舍夷為平地,柴房擴建為小朋友的房間,于是,一家規(guī)模不小的藥局開張了,她變成鎮(zhèn)內(nèi)最年輕的藥房經(jīng)理兼藥劑師。頗通藥理的母親開拓了另一條財源,使我們在五十年代就擁有第一部電話、第一臺電冰箱、第一臺電視機,還有許多奢侈的進口衣服。
在經(jīng)濟上,父親漸漸變成次要的角色,但他也不能不承認母親的魄力與才干。從那時起,他常帶著釣竿失蹤一兩天。不過,從海邊回來,他總邊打瞌睡邊看店,有時還幫忙進貨,打掃環(huán)境。據(jù)母親說,這是她感覺一生中最如意的一段時間。
三四十歲的婚姻的疲憊期,男人覺得壯志已消卻不服氣,女人覺得青春不再卻不甘寂寞。當我知道有人暗戀著父親,緊張得常做噩夢。那個女人不漂亮,卻很年輕、很清純,她常帶我們出去玩,教我們唱歌,在父親面前卻含羞不語。那時年紀尚小的我,抓住一些事實的尾巴,加上許多幻想,事情就變得具體真切。每當看到那個女人,我心里既感激又痛恨,感激她了解父親不為人知的好處,痛恨她故意討好我們。也許這一切都是幻想,但是千萬不要小看一個十歲的女孩,她已足夠監(jiān)視父母。
據(jù)我的監(jiān)視,父母親應該沒有背叛過彼此,一方面是他們的道德觀念太強,一方面是他們的感情越來越好。每當父親因公出差時,總是帶著一兩個小孩,每到一個旅社,第一件事便是打電話給母親,同行的人都笑他帶小孩很不方便,從那些旅游活動里,我知道一些已婚男人的婚外游戲。常常是我們正要入睡時,同行的人來問父親要不要參加“特別節(jié)目”,父親總說:“不行,有小孩在呢!”年幼的我依稀體會到特別節(jié)目不是什么好事,夜里醒來幾度找尋,父親總是在房里。一直到讀大學,孩子們還是喜歡到旅館去“突襲”他。后來,出國旅游機會漸多,他每到一處便給家人發(fā)一張明信片,張張都是工整的鋼筆字。他都是這樣度過異地的漫漫長夜嗎?
然而,我總想在父母之間找出一些浪漫美麗的愛情事跡,結(jié)果常令人失望。他們跟一般的柴米夫妻并無兩樣,閑時靜靜相對,怒時互打“冷戰(zhàn)”,他們甚至從來不過結(jié)婚紀念日,也很少相偕外出。只是,備受母親呵護的父親,體態(tài)容貌比一般人來得年輕,除此之外,毫無蛛絲馬跡。只有一次,當祖父合目去世那時際,全家人慌亂悲泣,父親卻避而他去,只見母親鎮(zhèn)靜地替祖父梳洗換衣,額上的汗水一顆顆掉下地。等到一切就緒,才見父親出現(xiàn),臉上的皺紋加深許多。我第一次對他感到失望,母親卻淡淡地說:“他心腸太軟,怕見死亡,縱使是父親,也不敢面對。我可以替他,我不怕!”這時我才稍微了解,夫婦之間的包容可以到什么程度。
轉(zhuǎn)眼四十年就過去了,他們兩人在面貌、身材、脾氣、地位的競賽漸漸打成平手。年輕時,母親豐滿艷麗,父親清癯斯文;中年時,母親七十公斤,父親六十公斤;老年時,兩人體重居然一樣,都是六十九公斤,面貌一般慈祥,脾氣一般平和,地位互相制衡,這歷程可得花上四十年。
當我第一次帶德古到家里時,德古與父親都是木訥的人,兩個人卻相談甚歡。母親在一旁耳語:“你不覺得他有點像你爸爸?”看著那兩個越看越像的男人,我仿佛穿透三世的時空,不由得一陣悲一陣喜,原來所謂的姻緣竟是這樣子的!
我原有過獨身的打算,也曾發(fā)過兩個誓:第一,不當老師;第二,不嫁讀中文系的本省男人,因為他們最有大男人的嫌疑。沒想到,拖到三十來歲還是攻進圍墻,而圍墻里的那個男人,居然既是讀中文系的,又是本省籍的。最可笑的是,我也輾轉(zhuǎn)曲折地執(zhí)起教鞭。造化戲人,這些事給我最大的教訓是:最好少發(fā)誓。
結(jié)婚那一天,母親拿出她當年出嫁戴的手套,我套上它。它潔白如新,乳白色的小珠珠,好像是淚水凝結(jié)成的,我仿佛看到母親離家時哭泣的面容。我問母親:“您認為爸爸是個怎樣的人?”她想了一下說:“他是一個很聰明、很有修養(yǎng)的人。”這不太像是妻子的評語,比較像是老師的評語。我又問:“那您覺得德古是個怎樣的人?”他說:“太瘦了!不過是個好人,你放心去嫁吧!”
篇6
果然,今天要模擬考了,我望了望葉蕾,她正在和段念對答案,藍紫月走到我身旁說:“雪瑩,我這倒題不會寫,你能跟我講講嗎?”我點了點頭。和她一起討論起來。“叮……”上課鈴聲響起了,我們趕緊坐好,一起去挑戰(zhàn)屬于鑒定我們前途的大戰(zhàn)。監(jiān)考老師是鄧星老師,我們班大聲喊道:“鄧老師萬歲!!”鄧星老師回來了,鄧星老師和恬蜜老師商量了一會兒,就走了。我們失望透頂,原來鄧星老師不是監(jiān)考老師,監(jiān)考老師是個瘦小的老頭,他見我們班很亂,就說:“考試要認真、肅靜。”我們班上立刻不做聲了。我看見葉蕾正在認真的做題目,我也拿出筆桿。我做完了所有的題目,正好下課了,休息15分鐘,我呼了一口氣。藍紫月來到我身旁,說:“給,雪瑩,我相信我們倆永遠是好朋友,把這瓶水喝了吧。”“恩。”我疲倦回到考場,正好看見我的桌子上有一張紙條,上面寫著:
雪瑩,這是鄧星老師給你的命令,以后的每一天,不管你進入了哪一所高中,都希望你能和以前的同學關(guān)系處理好。如果你成績下降了,就看老師送給你的‘桃心天使’,她雖然說只是個布娃娃,但至少可以是你傾訴的對象,盡管鄧星老師要走了,但都希望你不能忘記我。我正在一所高中教學,希望你能考進,至于在哪里,就當作一個美好的問號吧。
愛你們的鄧星老師
我讀完了鄧星老師給我寫的紙條,我哭了,鄧星老師,一個多么好的老師,竟然也不會忘記我們這些中學生,我真希望能考進鄧星老師教的高中,上課鈴又響了,這一次,我沒有向上一次考試那樣緊張了,因為我知道鄧星老師在等我。放學了,我和藍紫月一同走,葉蕾很關(guān)心考試的答案,自己后行來。當我和藍紫月走到半路時,忽然看見了恬蜜老師,恬蜜老師騎著自行車,穿著運動裝,對我們說:“兩個俏丫頭,想不想和老師一起去踏青?”“想。”我們倆齊聲回答。當我們到達時,竟看見了全班同學的身影。其中也有葉蕾的身影。原來葉蕾是到這里來了。
今天和恬蜜老師度過的美好時光,將印在我的腦海中,在我的印象中,最好的老師就是恬蜜老師和鄧星老師。休息三天,將可以拿到屬于自己的成績。我回到家中,父母將熱氣騰騰的茶端到我手里說:“雪瑩,其實爸爸媽媽只希望你能永遠快樂,至于你的成績,就當它是一個美好的回憶吧。”我為自己有個開明的父母而感到自豪。
篇7
改革開放的潮流波及中國大江南北,中央提出。祖父分到了幾塊較好的土地,顯得格外興奮,但馬上又憂心忡忡。臥病數(shù)年的祖母已逝,大女兒遠嫁他鄉(xiāng),剩下一群孩子七八張嘴簡直是一個無底洞,只能喝西北風。
為此,祖父專程去了一趟縣城,把正在上課的父親叫了出去,沉默了一輩子的祖父話不多,直奔主題跟父親講,家里種地人手不夠,書別念了。父親還沒來得及跟老師和同學道別,就與祖父一起踏上了回家的路。一路上父子倆沉默無語,只是祖父的草鞋在穿過樹林時踩在落葉上,總會不斷地發(fā)出“沙沙”的響聲,父親挑著沉重行李的扁擔,兩頭一上一下不時地發(fā)出“嘎嘎”聲。
那年,父親丟下陪伴自己多年的繡有雷鋒頭像的牛皮書包,久久地佇立于鄉(xiāng)間田埂,熱淚不禁奪眶而出,經(jīng)過復雜而激烈的思想斗爭后,最終還是頂著灼人的烈日,硬著頭皮融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中。“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命運讓父親提前當上了名副其實的農(nóng)民,并成為家里的主要勞動力,緊接而來便是結(jié)婚生子。
時隔30余年,父親偶爾會提及自己的學生時代和那次突如其來的輟學,從父親的表情和言語中我看得出,當年的父親是意氣風發(fā)、躊躇滿志的。和所有的年輕人一樣,父親也有遠大的理想,渴望靠讀書出人頭地,夢想用知識改變自己的命運。
1998年,夏末,連續(xù)降雨,百年不遇的洪水突如其來。
那年我12歲,卻足以讀懂家庭的拮據(jù)。貧窮猶如咄咄逼人的洪水,逼得父親無處可逃,狼狽不堪。每天,身體孱弱的母親都打早起來,在米缸里量出兩升米入鍋,整個過程小心翼翼的,生怕丟棄半粒米。直到有一天,母親蹲在米缸前半晌也沒有量出半升米,她丟下米升坐在床前哭了起來。
我無法忘卻傾盆大雨下父親帶著斗笠出門時的背影,他用做臨時工賺來的幾十元錢到鎮(zhèn)上去換米;我也無法忘卻自己站在門前,等待父親挑米回來的一個個黃昏,他用自己的堅實肩膀,擔起了整個家庭的重擔;我更無法忘卻兒時吃飯因不小心倒掉了一碗米飯,遭到母親的那頓打,因為這些都是父親用汗水辛苦換來的。
也就是我12歲那年,班里組織了一次數(shù)學模擬競賽,結(jié)果我以滿分被推薦到縣城參加決賽,這對于我乃至整個村子來說顯然是件大事,當時轟動了好些時候。其實我的成績在學校里一直遙遙領(lǐng)先,起先父親并沒有意識到,直到有一天,村小唯一的代課老師親自跑到我家,懷著十足的把握對我父親說:“這孩子讀得出去。”老師的話雖然簡明扼要,卻意味深遠,父親聽后當然是激動的,“讀得出去”最直接的意思就是說,自己的孩子可以通過讀書改變命運,走出祖祖輩輩生活的窮山溝。
當了一輩子農(nóng)民的祖父在一旁聽著,數(shù)了數(shù)祖墳,半信半疑。而父親似乎看到了當年的自己。那一年,父親毅然決定離開村莊外出務工。
2008年臘月,金融危機席卷全球,大學畢業(yè)的我卻在城里找到了一份體面的工作,在外漂泊10多年的父親終于松了口氣,沉默了大半輩子的父親,又開始健談起來。他告訴我,自己在念書的時候文筆也很好,老師經(jīng)常會拿著自己的作文在班上朗讀。“年輕時我的夢想就是做一個作家。”父親說這話時,帶著幾許感慨和無奈。
外出務工的這些年,父親下礦井、進工廠,穿梭于各個建筑工地。我扳著手指計算——這是父親習慣的計數(shù)方法,依然記得父親哪年漂泊在義烏、杭州、溫州、龍巖、南昌、大同、東莞、上海等城市,這些阿拉伯數(shù)字已烙印在我成長的路途中,不可磨滅,每當我回首逝去的歲月時,也總會和這些數(shù)字扯上瓜葛。
命運,一直是個道不清說不明的話題,一個人命運的改變,有時靠的是機遇,而更大程度上取決于現(xiàn)實。我的父親用自己的一生作為賭注,力爭去改變現(xiàn)實。
我時常在思考,從鄉(xiāng)村到城市到底有多遠。要是從我們村莊出發(fā),到鎮(zhèn)上得走兩個小時的山路,鎮(zhèn)上到縣城又得坐兩個半小時的班車,縣城到省城需要坐3個半小時的火車。
從鄉(xiāng)村到城市究竟有多遠?
篇8
除此,陳坤很熱心于公益事業(yè),他被中國青少年發(fā)展基金會授予“愛心大使”稱號,也是中國衛(wèi)生部首位“博愛大使”。現(xiàn)實生活中,他是個有愛心、羞澀的男人。可是2007年5月,他卻突然被爆出了“私生子”的新聞,引起了一片嘩然……
不一樣的童年,曾經(jīng)希望父親生病
陳坤不愿意給自己的童年定義為苦澀,他覺得那時候大家經(jīng)濟狀況都不太好,周圍的每一家都很窮,也都是那樣在過日子。但對他來說,童年的確有跟其他孩子不一樣的經(jīng)歷,因為他成長于一個單親家庭。
陳坤出生于1976年2月,父母同在重慶市郊一家工廠工作,每天黃昏時,陳坤就和姐姐、弟弟倚在門口等爸媽回來,遠遠看見他們的身影出現(xiàn),3個孩子就爭先恐后地沖上前去,一家人高高興興地回了家,擠在狹窄的小桌邊熱熱鬧鬧地吃飯,其樂融融。
陳坤的父親是一個司機,經(jīng)常開著廠里的一輛大卡車。在小朋友的眼里,卡車司機可是一個很厲害的人物,他經(jīng)常在小朋友羨慕的眼光里,被爸爸抱上高高的卡車車廂,心里別提有多得意了。
可是,這樣的幸福時光,在陳坤7歲那年結(jié)束了。
這一年,陳坤的父母因性格不合最終選擇了離婚,年僅7歲的陳坤還不完全明白“離婚”的含義,他惶恐不安地看著父親表情復雜地拎著一點行李離開了家,以為父親只是又一次短暫的出差,可從那天以后,父親再也沒有回過這個家。
堅強的母親一個人帶著3個孩子開始了離婚后的生活,但廠里幾十元的工資沒辦法維持一家人最基本的生活要求,無奈之下,母親只能把姐姐帶在身邊,把陳坤和弟弟寄養(yǎng)在了外婆家里。
小小的陳坤,過早地開始體驗人情冷暖。那還是上個世紀的80年代,離婚是一件少之又少的事情,在學校就讀的陳坤,感受到的是旁人異樣的目光,很多同學甚至老師都不喜歡他,校內(nèi)的很多活動都不讓他參加,這些令陳坤變得越來越孤僻。看著母親疲憊的身影,把中午盒飯里的肉都省下來帶給自己吃,陳坤哭著對母親說:“我以后長大了,一定讓媽媽過上好日子!”
陳坤11歲那年,母親遇到了一個善良的男人,重新組織了家庭,并把陳坤和弟弟接回了身邊。
那時的陳坤不喜歡說話,只喜歡看書、畫畫,還學會了下圍棋,總是一個人下棋……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陳坤對父親的怨恨開始累積。母親發(fā)現(xiàn)了他性格的改變,善良的她不愿意讓大人之間的恩怨影響到孩子的成長,總是對陳坤說:“你爸爸還是疼你的,他自己日子過得也難,但從來沒斷過你們的撫養(yǎng)費……”
陳坤低頭聽著,并不說話。他覺得這一切都是不負責任的父親造成的,他甚至祈禱過,讓父親生一場病,這樣他就會得到教訓,就會知道自己做錯了事……
命運逆轉(zhuǎn),當年的憂郁少年成為偶像明星
在陳坤的成長歷程里,父親這個角色是一度缺失的,這是他無法避免也無能為力的一個隱痛和遺憾。
由于家庭條件一直不太好,陳坤從懂事起,就很想替母親分擔掙錢養(yǎng)家的重任。因此,初中畢業(yè)后,成績不錯的陳坤沒有選擇讀高中,而是去了一所職業(yè)高中學習計算機。
16歲時,還在職高就讀的陳坤,就開始了兼職掙錢,每天晚上或周末時間,在一家酒吧做服務員。他勤快能干,手腳麻利,并且模樣和氣質(zhì)又好,很快就贏得了老板的信任,當上了大堂經(jīng)理。
有天晚上,在酒吧里忙了半天的陳坤終于可以坐下來歇會兒了,聽著臺上的歌手唱歌,陳坤忽然冒出了一句:“其實我也會唱歌,老板,要不讓我試試!”
老板不信,讓陳坤上去唱了一首,還果真有點味道,贏得了客人的零星掌聲。
從此,陳坤開始了在酒吧唱歌,他享受于音樂帶給自己的快樂,更何況,這份工作的收入更高一些。在這時,他認識了一位善良熱心的老師、重慶歌劇院的王梅言,她悉心指導著陳坤,讓他的音樂水準得到了很大提高。
有一天,陳坤唱完歌回到后臺,服務員說有人在等他,陳坤走過去,發(fā)現(xiàn)那人竟然是父親。他已經(jīng)太久沒有見到父親了。雖然在一個城市生活,也知道父親重新結(jié)婚生子的事情,但他一直努力讓自己淡忘父親,他對父親的恨意仍在,不想跟他再有什么關(guān)聯(lián)。
父親看到陳坤,表情也很復雜:“我現(xiàn)在開了一家修理廠,收入比以前好點了,你要是缺錢,我以后可以多給你一點。”
陳坤倔犟地看著父親,這個讓他的童年蒙上陰影的男人。他不想讓自己輕易原諒父親,冷冷地說:“第一,我喜歡唱歌,酒吧也不是什么見不得人的地方;第二,我現(xiàn)在可以自己掙錢了,不需要別人的幫助!”
他把“別人”說得那么清楚,讓父親的身體猛地一震。看著父親傷感的臉,陳坤心里也很難受,可是,倔犟的他還是轉(zhuǎn)身就走了。
那段時間,原本內(nèi)向的陳坤比以前更沉默了,已經(jīng)18歲的他,第一次開始考慮自己以后的人生道路,他想起王梅言老師一直鼓勵他的話,說他是一個可塑之材,建議他出去闖一闖,做一番大事業(yè)。而父親的突然來訪,也似乎激起了陳坤的雄心壯志,他要好好努力,讓父親有一天看到他的成功,讓他后悔當年為什么放棄那么優(yōu)秀的兒子……
在王梅言老師的鼓勵下,1995年5月,19歲的陳坤毅然辭去了工作,獨自一個人來到北京,參加東方歌舞團的考試。沒有想到考試非常順利,5分鐘就有了結(jié)果,東方歌舞團錄用了陳坤,讓他先當三個月的試用歌手。
接下來的日子里,幸運之神開始屢屢向陳坤綻開微笑:他陪同事去報考北京電影學院,同事落榜,他卻意外考取;大三時陪朋友去劇組試鏡,朋友落選,他卻被導演一眼相中出演男主角,這就是陳坤的電影處女作,著名導演吳子牛的《國歌》……
陳坤就以這樣一種高起點,一腳踏進了影視圈,接下來的《像霧像雨又像風》、《金粉世家》讓他徹底走紅,他的照片開始頻頻出現(xiàn)在各大媒體上,所到之處,都是鮮花和掌聲……
陳坤終于實現(xiàn)了小時候?qū)寢尩氖难裕钙鹆诉@個家,讓這個家里的每一個人都過上了幸福富足的生活。有時候,他會突然恍惚地想到父親,身在重慶的父親,會以怎樣的心情和表情,來看如今電視里雜志上神采飛揚的兒子呢?
多年隔閡后,重拾親情
成名以后,陳坤接受過很多媒體的采訪,他總是感謝母親對他的呵護和照顧,很少提到父親。
其實這些年來,父親都在關(guān)注著陳坤,陳坤跟重慶的姑姑時不時還通個電話,卻很少主動跟父親聯(lián)系。這讓父親心里一直不是滋味,但他還是默默做著兒子所有作品的最忠實“粉絲”。
2003年6月,中央電視臺《藝術(shù)人生》欄目采訪了陳坤,父親事先看到電視預告,非常激動,27歲的陳坤以出道4年的資歷受邀前來談“藝術(shù)人生”,父親真為陳坤感到驕傲。
那天,父親早早就坐在電視機前,節(jié)目中,當朱軍問到了陳坤有關(guān)父親這個敏感的問題時,他的表情很復雜,說:“我爸爸也是蠻可憐的一個人……現(xiàn)在他應該是為我驕傲的,我沒給他丟臉。我跟他交流不太多,不太經(jīng)常見面。”
看完節(jié)目,父親哭了,那天晚上,他喝了很多酒,大醉了一場。
其實,那個時候,陳坤自己也已經(jīng)是一個“父親”了。當時陳坤還在《雙響炮》劇組,很多人知道他收養(yǎng)了一個剛一歲多的小孩,為此,他還專門在北京買了房子,把母親、繼父和兩個弟弟都接到了身邊,一起照顧這個孩子。
家里多了一個牙牙學語的孩子,突然就增加了很多樂趣。陳坤一有閑暇時間,就喜歡把兒子抱在懷里逗他,為此陳坤的母親非常感慨,她決定打開陳坤多年來跟父親之間的心結(jié)。
以前,每次母親提到這個話題,陳坤都不愿意多談,現(xiàn)在,孩子的出現(xiàn),像是一把打開陳坤心鎖的鑰匙。母親在辛苦照顧孩子的時候,會經(jīng)常有意無意地提到陳坤小時候的事情,說他出生時體弱多病,經(jīng)常夜半發(fā)燒,父親是怎樣徹夜不眠地照顧他,怎樣頂風冒雨把他送往醫(yī)院……這些事情,陳坤以前聽著都覺得虛幻而遙遠。而現(xiàn)在,陳坤對“父親”這個角色有了更深的理解,隨著年齡的增長,他開始去理解和原諒父親,開始跟父親增加聯(lián)系,相互溝通。
2004年12月底,陳坤久別家鄉(xiāng)重慶多年后,第一次回去宣傳自己的新專輯。這次,他終于跟多年沒見的父親見了面,父子倆都非常激動,整個下午,父親都待在他的酒店房間里陪著他,父子倆說了這么多年都沒能說過的話。
那次回去,陳坤發(fā)現(xiàn)父親住在江邊的一個潮濕平房里,不久之后,陳坤就給父親買了一處陽光通透的新房,為了方便他出行還買了一輛車。父親起初不肯要,陳坤大大咧咧地說:“兒子送的,有什么不能要啊,誰讓你是我爸爸呢。”
父親的眼圈紅了,他真正體會到,兒子已經(jīng)重新回到了他的世界。
之后,陳坤會經(jīng)常跟父親通電話,說說自己的近況,寄些錢回去。他覺得自己終于扔掉了壓在心里多年的一塊陰影、一個包袱。
2007年5月,陳坤因長期受困于喉嚨息肉的苦痛,不得不選擇做手術(shù)切除。雖然這是一個小手術(shù),但也有風險存在,如果手術(shù)后導致失聲或者變聲,那對身為娛樂圈歌影雙棲的陳坤來說,簡直是不可想象的災難。
陳坤相信醫(yī)生,把手術(shù)看得很輕松,可身邊的親人卻為他捏了一把汗。北京的家人都守在了手術(shù)室外,遠在重慶的父親更是提心吊膽,隔一會兒就打個電話問陳坤的弟弟現(xiàn)在情況怎樣。知道了一切都好,父親才松了一口氣。
5月9日做了手術(shù),醫(yī)生讓陳坤一個月時間里不許開口講話。陳坤開始了輕松安靜的生活,每天看看書、聽聽歌,陪母親逛超市,陪兒子去游樂園。這對一直忙來忙去拍片的他來說,真是一段難得的好時光。
因為這些,5月23日,某些媒體開始鋪天蓋地地炒作“私生子”新聞,新聞里的某些字眼讓陳坤非常難受,更令他氣憤的是,兒子的照片被偷拍,簡單處理后赫然登了出來。
對于現(xiàn)在的兒子是如何來到他身邊的,陳坤不愿意多談,他知道,他給出的任何一個回答,都會引發(fā)某些記者無休止的繼續(xù)追訪,只會傷害更多的人。為了保護兒子,他選擇沉默。他不是擔心自己受到影響,只是擔心5歲的兒子以后長長的一生。他原本是小心翼翼地保護著這個秘密,想做一個好父親,讓兒子有一個跟其他孩子一樣幸福快樂的家,健康開心地長大,可是,現(xiàn)在似乎都落空了。
篇9
在我的印象中,璇子(大家對劉璇的昵稱)一直是中國體壇上一棵閃閃發(fā)亮的明星,一個佼佼者、一個活潑可愛的小姑娘,想不到站在攝影機前面的她,卻顯露出少有的,老演員般的沉著、真實和投入。電視劇《我和我的父親》開拍了,工作開始沒幾天,一大場感情戲壓在了璇子的頭上,攝制組的全體工作人員都替她捏著一把汗,畢竟,她不是一名專業(yè)演員,沒接受過嚴格的表演訓練。預備,開始!文君慢慢的跪在了他生父的墳前:“爸爸,我是文君,是您從未見過面的女兒,我來看您了……”璇子的情感奔涌而出,凄慘的眼淚連串的落下,導演感動了,攝制組的全體人員感動了,我也在一旁悄悄拭去奪眶的淚水,這場戲拍得是如此成功!
璇子就是這樣一個人,對待任何事物都是認認真真。記得在我們初次見面的時候,導演李曉軍就告訴璇子,這是章申老師,在戲中他演你的老爸。從那天起,璇子對我一直是以老爸相稱,無論戲里戲外。久而久之我們情如父女,貌似家人,確實如親人一般,在她的面前,我是長者,對璇子我付出了長者般的慈愛、至友般的情感及良師一樣的責任,我相信她的潛力,她一定會為觀眾朋友們塑造出一個完美可愛而又生動的角色,我也由衷的希望廣大觀眾喜歡這部戲。
祝《大眾電影》的讀者們一切安好!
我的生活中又出現(xiàn)一個“爸爸”
文/劉璇
大家都說一份努力一份收獲,在體壇上,我做到了這一點,雖然艱苦,雖然很累,但我還是挺住了,可說到演戲,對我可是一門全新的課題。也許是運氣,也許是上天的安排,一部以我的背景為題材的電視劇本《我和我的父親》闖入了我的視線,我一口氣讀完了它,雖然劇中高文君這個角色以某種角度上有著自己的影子,但我還是被劇中人物那錯綜復雜的感情脈絡,被曲折動人的故事情節(jié),被一位全心全意為了女兒和家庭而苦苦掙扎的父親所感動。在我決定接拍這部連續(xù)劇的同時,我最關(guān)心的問題是由誰來飾演這部戲中的男一號,我的父親高啟明。
篇10
這句話當我聽到時,我呆了,本已壓抑的心靈更是雪上加霜,我不明白,這就是爸爸對我背后的評價,難道十四年的父女情感只能用成績來衡量,才能顯出它的平衡,那是不是這架天平不太平衡了.聽到這句話,我哭了,真的,哭了好傷心,我無法用語言來表達當時的傷感,之后,我立誓,我一定要考到我的理想成績.我行動了,爸爸的這句話也成為激勵我的動力,我必須為我的目標奮斗,我更要拆去我和我父親之間的隔閡,平衡我和父親的親情天平.
終于,我的行動得到了肯定,我在這次其中考試取得了優(yōu)異的成績,我相信我也是優(yōu)秀的!
想起那句話,我想和父親說聲"對不起",我以前沒有以優(yōu)異的成績回報你您眼角的皺紋,銀白的發(fā)絲;更希望您也能和我說聲"對不起",因為我不想讓我的成績成了我們架起親情之橋的隔閡,我們創(chuàng)建十四年的親情不容易,因為它需要十四年,不要因為一點坎坷從而破壞了我們的親情,想起了那句話,我悲,但我更喜!
我的好父親,不管您說什么,請您相信,女兒對您的愛永遠不會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