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訪友讀后感范文

時間:2023-04-04 10:23:0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山中訪友讀后感,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山中訪友讀后感

篇1

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作者帶著愉快的心情探訪山中“好友”,與朋友互訴心聲,在作者眼里,山中的一花一草,一鳥一石,一草一木都是作者的好朋友,都是富有生命的人。從而營造了如詩如畫的世界,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喜愛。

在作者的筆下,比喻、擬人的寫作手法以及想象把山中的一切都變成了富有生命的人們。他把山中的一切都當做自己的好友,他熱切地跟他們打招呼。就連雷陣雨就好比一千個俠客或詩人,頭頂的巨石也是像是為作者撐起巨傘……

讀了這篇課文,我對大自然有了不同的看法。平時,我們只對哪些特別美麗的大自然景物有喜愛之情,而對那些平凡的事物,則視而不見。可作者卻不一樣,每一個大自然景物,都有著極其精彩的歷史,作者跟每一個景物都有著深情厚誼,似乎已和大自然融為一體了。

篇2

【關鍵詞】質量意識 教學質量

Boost the quality consciousness and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Zhang Kun

【Abstract】Classroom is the main position of the education, so if teachers want to advance students’ development, they must occupy that position. In the eyes of mine, there is no good or bad student but there are students who study fast and slowly. I treat students’ difference as the important education resource and attempt starting from the classroom so as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Keywords】Quality consciousness Teaching quality

課堂是教育的主陣地,教師只有抓住了這個主陣地,方可促進學生的發展。在我的眼中,學生沒有好壞之分,只有學習快慢之別,我把學生的差異看成是重要的教育資源,嘗試從課堂做起,提高教學質量。

1.抓課堂教學,提高分析能力。

1.1 給學生創設樂于回答問題的情境。雖然剛接班時感覺學生回答問題時所答非所問,但我還是耐住性子一點點引導學生回答。首先讓他們感受到回答問題的氛圍,這才能敞開心扉。

1.2 教師親自示范,教給學生分析方法。在上《山中訪友》一課時,我提出了“課文那些地方體現出了我與山中朋友的深厚感情”,沒想到,同學們以讀課文中的句子作為回答,一個同學如此,幾個同學都如此。這時,我沒有盲目地批評學生,而是親自示范,把自己作為一名學生,從學生角度來回答問題。我出示了“啊!老橋,你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一句,然后對同學們說:“請大家來聽聽老師是怎樣分析這句話的。”先讀這一句,然后解釋“德高望重”的意思,就是品德高尚,名望很大。這句話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方法,把老橋比作一位老人,既寫出了橋的古老,又體現出了老橋默默奉獻的精神,表達了作者對老橋的贊美。我講完后,請同學們談談老師是怎樣回答的。學生你一言我一語地講到了,可以先理解重點詞語的意思,再從修辭方法和寫作方法入手,了解這樣寫的好處及表達的思想感情,最后通過朗讀,加深對這句話的理解。我肯定了同學們的回答,并希望同學們在回答問題的同時,也能從多角度進行思考,有價值地回答問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1.3 指導學生學會記錄。高年級的學生重點知識應該學會記錄。什么地方記錄呢?①板書記錄。我寫板書時,學生也記錄到書上相應的位置,切忌板書過多分不清重點。②老師重復兩次的話需要記錄。③老師語速放慢時需要記錄。記錄的好處很多,如果把重點知識寫在本上,既耽誤時間,又加重了學生的課業負擔,而記錄可以隨堂進行。現在的學生自理能力比較差,丟三落四,本容易丟失,而記錄到書上,學生隨時可以翻閱,加深印象。要求學生記錄,就必須要有檢查。檢查以隨機抽查為主,一兩星期一次為宜。如有一次我讓大家把“行色匆匆”一詞的意思記到書上,抽查時發現有的同學找不到記錄的答案了,有的同學記錄不夠完整,借此,我又重申了記錄的方法:重點知識應記錄在相應詞句的旁邊,用紅顏色的筆進行記錄,一目了然,清晰明了。

2.用好教輔用書,鞏固課堂知識。

2.1 《聰明語文》的使用。要求學生學完一課做一課,但是老師講解要有選擇。我一般在“重點突破”中選擇一兩道與課后題有密切聯系的進行講解,突破重難點。“基礎演練”采用不同的方式講解,看拼音寫詞語要讓學生講一講哪些字需要特別注意,選擇正確讀音一定要讓同學們多讀幾遍,加深印象,句子要教給學生方法……比較有價值的閱讀,教師要重點講解。有些閱讀可作為資料提供給學生,如《魯迅愛書的故事》一文,我讓學生讀完文章后,提煉出文章講了哪幾個魯迅愛書的故事,并讓學生明確閱讀此文的目的:加深對魯迅先生的了解,寫讀后感時也可以豐富內容。在我講題的過程中,不準學生邊聽邊改,以免出現暫時記憶的現象。老師講完后由學生找時間修改,然后由小組長批閱。一個小組長負責四人,匯報時告訴我哪些同學一次過關,我及時表揚,督促學生認真聽課。

2.2 《新閱讀》的使用。找出特別好的文章,作為練習閱讀的好材料。可采用回家做老師講的形式,也可作為閱讀考試的內容。

2.3 《AB卷》的使用。由于時間有限,每張卷都在學校進行考試是不大現實的。所以我采用了三種形式:①回家做,讓家長監考并簽上字。②在學校作為單元考試進行。③學生回家先練習,不懂的問題提出來,老師講解后讓學生再次練習,隔幾天再進行考察,達到會的目的。

3.堅持每天一考,鞏固基礎知識。課前5分鐘堅持考試,考試的范圍是精讀課文第一課時后考生字,第二課時后考擴詞。略讀課文后,考前幾單元的內容。這一單元結束后,考讀讀寫寫、讀讀記記、日積月累。每次考試內容老師提前一天通知。學生可采取多種方式練習,家長可幫助聽寫,檢查孩子字詞掌握情況,并對每天的學習情況進行反饋。考試內容要少,以小紙條的形式進行,并采取獎勵機制,學生10個A等,換1個小獎品,50個A等可得到1個大獎。每次挑選獎品是學生最高興的時刻。所以我班學生不怕小考,他們天天盼著考試,盼著領獎品。由于天天堅持小考,基礎知識不用專門進行練習。

4.精挑細選,使用好作業本。我的語文本很少,一本積累本,一本作文本,一本作業本,作業不重復,不搞題海戰術,作業本的題控制在5道左右。要想提高質量,講題最為關鍵。每道題都要講透,讓學生能夠真正明白。如開學初發現同學們縮句不太好,就出了縮句的三種基本類型讓大家練習。一種是有主謂賓形式的,一種是主謂形式的,一種是帶“得”的。我細致地講了它們的不同后,又出了一些練習讓學生口答,學生掌握得不錯。隔兩天后再做類似的練習,全對的寥寥無幾,這是很正常的現象。學生從不會到會,需要有一個過程,這個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師不必擔心。隔三四天檢查一次,五六天再做一次,十天八天后再進行一次練習。反復強化六七次后,學生就會基本掌握,成為自己的一項本領后,長時間不練,學生也不會再錯了。所以,作業題的設計要達到“少做、精講、反復強化”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