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件維修范文
時間:2023-04-05 10:52:5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硬件維修,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隨著社會科技的進步,計算機已經廣泛應用于各個領域,成了人們學習和工作的好幫手。由于計算機設備的使用時間長、加上保管使用不當,很容易產生一些故障,如電腦里數據容易丟失、電腦運行慢等。因此,掌握一些計算機硬件維護的措施是十分有益的。本文首先闡述了計算機硬件故障的幾種分類,再對故障原因進行了簡單分析,進而提出了一些相關的維修措施。
1 計算機故障類型
按計算機故障發生的時間來分,計算機故障可以分為先期故障、中期故障和后期故障。這三種故障發生的原因和解決措施各有不同,具體如下:
1.1 先期故障
先期故障指的是故障發生在用戶購買設備到貨、安裝設備一直到保修期前后的一段時間。先期故障一般是由于計算機本身的原因所引起的,如計算機的設計不夠合理、設備的配備和運輸質量不過關等,當然也不能排除有些先期故障是由于用戶自身使用不當而出現的。先期故障有個明顯的特點就是除了計算機本身的元件、器件質量不過關外,工藝性故障出現的概率較大。
1.2 中期故障
中期故障指的是計算機在使用后兩三年后所出現的故障,這些故障一般是由于計算機的元件和器件的質量不佳所產生的,故障在更換了壞的元件之后一般就能消除。在具體的實踐中,當設備電源使用時間過長,電壓高和發熱多都容易導致計算機的電源出現故障。
1.3 后期故障
計算機的設備,如計算機的電阻、電容、半導體等常常由于使用過久而發生功能退化和失效等,因此很容易在數年之后出現故障,這類故障就屬于計算機后期故障。一般情況下,電阻和電容元件的使用壽命要比半導體元件的短,集成電路的使用壽命要比電阻、半導體的長。當計算機某器件出現故障導致設備無法正常運行時,就應該及時更換新器件。除此之外,還有一些設備元器件因使用時間過長而出現老化,這些元器件老化所帶來的故障雖然不明顯,但很難徹底排除,如某些元件連接導線的焊接處的氧化、計算機性能的下降、電容器容量的減少、漏電等。對于這類疑難雜癥,往往需要專業水平較高的人員來解決。
2 計算機硬件故障的原因
有果必有因,計算機硬件出現故障也有不一樣的原因。大致來說,計算機故障原因包括:內部原因、外部原因和人為原因。具體來說:
內部原因主要指的是設備生產方面的原因,如設備本身的元件、器件自身的性能不佳、元件的腐蝕、開關、觸點等被氧化、印刷板漏電等,這些生產方面的原因造成了設備容易發生故障,且使用壽命更短。
外部原因則主要指的是用戶使用不當,如使用設備的外部條件不符合相關要求等所造成的。比如,在電壓不穩定的情況下使用計算機設備容易導致計算機的電源設備和其他一些電路方面的元件發生損壞;在灰塵多的環境中使用計算機設備也容易造成設備的老化加速和其他故障的出現。計算機故障的人為原因主要包括設備在運輸過程中所遭受到的過分劇烈的振動和搖晃。此外,一些用戶自己將計算機設備亂拆開、裝卸和調試等,也很容易導致計算機出現故障。
3 計算機硬件維修措施
3.1 常規觀察
常規觀察的具體操作過程是先打開計算機的后蓋,人們通過借助直接的觀察來檢查計算機的內部元件或器件有無缺少或有無破壞,是否存在斷線、變色、燒壞等情形,接著將計算 機設備接通電源,再觀察是否出現了火花、異味等情形,來判斷是不是出現了以下的故障:
常規觀察所常見的故障有斷線、短路、漏電、設備元器件接觸不良等。具體來說,斷線中常見的包括設備電源線的斷裂、電阻或電容等引線斷或脫焊等情況。有時,計算機也會出現短路的故障。短路主要發生于印制線路和引線之間,有時電路板可能會有油垢,也容易導致設備短路。不僅如此,設備的元件和器件之間的碰撞和元配件和計算機散熱板和金屬地板等元器件的接觸也容易導致設備出現短路。漏電也是計算機常見故障之一,一般情形下,當計算機的電容發熱、外殼裂開及高壓元件和器件出現漏電時我們都能感覺得到。印制線路之間有塵埃或水汽時,計算機容易出現火花、漏電的現象。除了以上三種情況,計算機也容易出現過熱、設備接觸不良和元器件燒壞等情況。計算機的元器件如果使用不當很容易出現溫度過高,往往還有一定的異味,這種情況我們可以通過用手觸摸來感覺出現。
3.2 電流法
電流法主要是用來檢查計算機的電路的負載電流和電路等幾個部分的工作電流。常規來說,設備的電流值處于正常值的話,計算機的芯片等其他元器件等就基本處于正常狀態。如果計算機出現了短路的情形的話,電源的負載的電流就會顯示不正常。一般計算機電流較大則說明沒有電路故障。我們往往通過切斷電流回路串入電流表來測量計算機的電流情況。
3.3 電壓法
電壓法主要測量的是計算機電路的主要端點的電壓以及元計算機元件和器件的電壓,把這些元器件的工作電壓和相應的正常電壓值相比較,就能得出計算機是否出現了故障的結論。按照不同電壓的性質,可以將電壓分成靜態直流電壓和動態電壓兩個種類。因此,當我們在分析計算機的故障情況時,可以結合這兩種電壓進行各自分析。
靜態直流電壓指的是電腦設備在沒有計算機主機的信號時的一種工作狀態時的一種電壓。這種靜態直流電壓主要是運用于計算機電源和電路的整流和各個電路的供電電壓的檢查方面,在將計算機相關元器件的正常值和當時的測量值比較之后,進行一定量的分析,進而判斷出計算機的故障之處。另一方面,動態電壓則是指的電腦設備在主機可以發送信號的情形下的電路的工作電壓,因為此時電路正處在動態的情形中,因此將此時的電壓稱作動態電壓。
3.4 電阻法
電阻法包括在線電阻測量法和脫焊電阻測量法兩種。電阻法作為一種較為常用的電腦硬件的維修方法,運用的主要是萬用表,來測量計算機電路中可能出現故障的點和相關元器件的電阻,把所得到的電阻值和相關的正常電阻值作個比較,就能較快的判斷出這些元器件有無破損和變質以及有無存在電路等現象。
在線電阻法和脫焊電阻測量法這兩種電阻測量法都有各自的優點和不足之處。如在線電阻策略法主要能夠較有效的測量和檢查計算機設備有無出現短路等,而脫焊電阻法則可以應用于更多的場合,因為計算機電路中有許多元件和器件如晶體管、電阻、電容等,都可以用于用電阻測量法來進行檢查。
3.5 替換法
當有些元件被懷疑有故障時,我們可以用好的元件來替換那些可能有故障的元器件,如果替換了元器件以后,計算機設備就能正常運行的話,就說明那個被懷疑的元件出現了故障。如果沒有恢復正常,則說明并不是這個元件有問題,則要找其他的故障原因。替換法是一種較為有效的故障檢查方法,往往可以解決很多計算機設備中出現的難題。
除了以上提及的諸多方法之外,我們還可以運用開路、短路法等其他方法來檢測計算機中的可能故障。在故障檢查法中,我們要遵循一定的原則。
4 計算機硬件維修原則
4.1 先清潔,再檢測
在計算機的具體使用中,很容易積累灰塵。許多計算機的故障是由于平時沒有關注計算機的工作環境,如在多塵、潮濕的環境中容易導致電腦出現故障。因此,在檢查計算機出現何種故障之前,應當先給計算機的內部做一個全面的清潔,排除一些可能由于不清潔而引起的設備故障,再來進一步檢測其它的故障。
4.2 先機外,再機內
一般而言,計算機設備的內部故障都會通過外部表現出現,不同的元器件故障所表現出來的現象也不同,因此。在檢查計算機的故障時應當遵循先機外、再機內的原則,首先從計算機的外部入手,再檢查內部。比如,在計算機出現故障時,應當先看相關開關和旋鈕也沒有在合適的位置上,還應當確認插頭和插座也沒有插好。經檢查這一切都沒有問題后,就應當仔細的分析和推敲有可能存在的其它故障,再開機進行故障排除。通過這些步驟我們就能更加有效地進行電腦硬件的檢修了。
4.3 先靜態,再動態
正如前文所提到的,靜態指的是計算機沒有充電的情況,也就是在沒有電源的情形下先進行一些檢查;動態指的就是在計算機設備接通了電源的狀態。在計算機硬件檢修的過程中,要先進行一些基本的靜態檢查,再開始一些動態檢查。要注意不能盲目的將計算機設備接通電源,以免使得電腦故障更多。
除了以上的這三個原則,計算機硬件維修原則還包括先電源、再負載;先簡單、再復雜等。我們只有在日常的使用過程中做好計算機設備的保養工作,遇到故障時冷靜應對,才能讓計算機運行效率更高,壽命更長。
參考文獻:
[1]何曉東、郭金奎,計算機硬件常用維修方法和技巧[J].物探裝備,2005,2.
[2]翁正科,計算機維護技術[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2.
[3]陳姍姍,計算機硬件維護與故障分析[J].電腦學習,2009,2.
篇2
【關鍵詞】計算機硬件維修概念 計算機硬件維修 計算機故障檢測
計算機硬件維修和故障檢測需要從多方面進行探討研究,一般來說,維修計算機硬件的主要方法有四種方法,分別為替換法、最小系統法、插拔法和觀察法。對于計算機硬件維修的基本步驟一般包括由簡單原因到復雜程序的路徑進行探究、先分析實際情況再著手維修、由軟件到硬件進行維修、從主要故障到次要故障進行探究。
1 關于計算機硬件維修的概念
計算機的硬件維修過程中,需要依據不同計算機硬件的不同特征,因地制宜的選擇是合適的維修級別進行維修處理。關于計算機的特性,維修級別大概可以分為三種:一級維修,針對計算機硬件里面的部件、設備進行維修處理,可能還包括設置一些應用型軟件或者對破壞的軟件進行修補;二級維修,通過計算機專業的測試儀器對計算機的元件設備進行檢測維修,確定故障存在的位置,為下一級維修提供準確地方向;三級維修也稱之為線路維修,是指對電路板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維修。在實際生活中,很少的計算機需要進行線路維修呢,但是隨著計算機領域的競爭激烈,計算機成本逐年降低,線路維修的相應成本也跟隨著降低,所以目前在計算機維修過程中線路維修也占據的至關重要的位置。
2 計算機硬件維修的基本步驟和方法
對計算機硬件的進行檢測維修遵循有特定的程序,一般遵循著這些程序對硬件故障做出處理會少走“彎路”。下面對計算機硬件維修的基本步驟和基本方法進行簡單的介紹。
2.1 計算機硬件維修的基本步驟
計算機硬件維修基本步驟可分為四步:(1)觀察法:觀察法對于計算機的一些明顯故障可以直接進行觀察(接口部位是否松動、信號線和電源線是否連接正確妥當、插卡部件的位置安排是否正確),例如對于一些具備集成顯卡和獨立顯卡兩種接口的計算機主機,其位置未接插正確將導致計算機屏幕不能正常顯示,對于這些顯而易見的問題,一般首先都是通過觀察法進行;(2)插拔法:插拔法一般分為逐一插拔法和簡單插拔法兩種方法。逐一插拔法指每次拔出一個元件后對系統進行加電檢測,一般都是先拔出部件,隨后拔出計算機非基本的軟驅、光驅、接卡口、硬盤等板線,拔出的同時逐一進行測試,檢測出故障原因;簡單插拔法指將卡槽里或者插頭中的設備進行拔出,通過更換插槽或者一些簡單的處理防止系統故障的原因是接觸不良導致;(3)最小系統法,最小系統法是為了判斷計算機CPU(中央處理器)運行是否正常、主板點亮與否和內存兼容性等問題,一般通過將計算機一些基本部件安裝完成,同時間CPU、主板、鼠標、鍵盤和電源等設備都安裝好再進行加點測試;(4)替換法,是指用可疑部件替換完好部件去檢測故障成因的一種方法。例如對于一臺頻繁出現藍屏的計算機,通過以各個方法都尋找不出原因的時候,利用替換法將單獨內存替換成多根內存條就能高效率的找出故障原因提高工作效率,對初學者來說替換法是一種使用普遍的方法。其他方法還包括比較法,與替換法相似,也可以在兩臺計算機間進行環境比較、硬件配置方面比較,從而找出故障原因進行維修;升降溫法,人工升高或者降低計算機在運行時候的溫度誘發故障,觀察研究故障發生的原因;敲打法,一般是懷疑計算機產生故障是因為接觸不良導致,這個方法可以解決虛焊或者接觸不良導致的計算機故障,敲打法一般是通過適當的震動扭曲或者使用橡膠錘敲打故障位置來解決問題,這也是我們常用的方法。
2.2 計算機硬件維修的基本方法
2.2.1 由簡單原因到復雜程序的路徑進行探究
通過外部觀察計算機障礙產生的原因,觀察計算機運行過程的環境狀況、電源連接情況、溫濕度情況和其他外部設備的情況,根據計算機屏幕顯示的內容和指示燈狀態進行探究。例如當計算機無法正常開機時,我們要做的首先是要檢查計算機的信號線和電源線的鏈接,隨后才是檢查的設備與主機元件是否存在沖突,再去掉設備以后對計算機進行維修檢測,用這個方法可以判斷出設備是不是引起計算機故障的原因。
2.2.2 先分析實際情況再著手維修
面對計算機產生的故障,根據觀察檢測到的現象,查閱相關資料,再進行維修,在檢修過程中,遇到自己沒有辦法解決的問題一定要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切忌盲目動手。
2.2.3 由軟件到硬件進行維修
先從計算機軟件進行分析,排除有軟件引起的故障,再確保軟件運行正常的情況下,再從計算機硬件進行探究。例如一臺計算機內存占用空間超過一定程度或者下載的不規范軟件和操作系統發生沖突、聯網過程中遭受病毒破壞使軟件受損都可能引起計算機故障,只有通過及時修復破損軟件,為軟件升級或者打補丁,嚴重的需要重新安裝計算機程序來減少軟件故障。除此之外,還可以使用GHOST這款軟件對計算機操作西讓他進行備份和恢復。
2.2.4 從主要故障到次要故障進行探究
有時引起計算機故障的原因不止兩個,此時需要從大方向著手,分清主次,一般情況下,主要故障排除了,一些次要故障也不存在了。
3 總結
隨著時代的進步,科技水平的穩步提升,計算機的普遍使用致使我們依賴著計算機,學習、工作、溝通等生活環節都是通過計算機進行,一旦計算機發生故障將會造成人們諸多不便,盡管計算機故障原因千奇百怪、五花八門,但是只要我們掌握一些基本的維修方法,只要我們在平常使用過程中留意計算機屏幕顯示的信息,維護時注意總結歸納,準確地使用檢測方法與步驟,遵守計算機故障檢測的方法和基本原則,就能準確地找出計算機發生故障的原因和位置,并能正確的排除故障,讓計算機能在安全的環境下運行。
參考文獻
[1]方黎,陶建兒.淺談計算機硬件維修以及故障檢測[J].計算機光盤軟件與應用,2011,(24):139-139.
作者單位
篇3
一、語音室計算機硬件設備故障及其監測的幾種常見情況
(一)計算機硬件設備的穩定性和可靠性不足
在高校的語音室內的計算機硬件設備的設計完全是根據實際的教學需求開展的,在設計的過程中不僅要考慮到實際的教學內容的需求,更應該要充分考慮到實際的計算機終端--也即實際的需要使用計算機的學生的數量,保證學生在課堂上能夠完全充分接受到由主機控制系統--老師發送出的任何的語音和文字的通知,而且更應該要保證所有的計算機終端系統受教師主機的控制。但是在實際的應用過程中總是能夠發現很多高校的語音室計算機硬件設備的穩定性及其實際的使用效率并不是很高,而且經常會因此出現各種各樣的故障,這樣的故障不僅影響老師的授課進度,而且也會影響學生對知識的了解和認知程度。針對這種計算機硬件設備不穩定和可靠性不足的實際情況要想及時檢測到,不給學生的實際應用帶來麻煩,就必須要要求校方的技術人員要定期地對學校的語音室計算機硬件設備進行實時的監測,及時處理存在的問題,這樣就能夠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不必要的麻煩,提升學生使用語音教室的質量。
(二)語音室計算機硬件設備系統的整體結構設計不科學
目前國內大多數高校語音教室的計算機硬件設備的設計方案都是因的設備一種基于ATM網絡技術,在該技術的支持下教師機的語音卡可以通過主干線連接將教師機上的信息傳輸給每個學生,并能將學生的接受情況及時反饋給老師,但是整體來說很多高校的語音計算機硬件設備的整體結構設計還存在著很多不科學的地方,比如說學生終端的設計存在問題,這樣的設計不能實現學生之間的討論,學生只能接受老師的信息,卻不能接受同學之間的信息,其次就是:很多學校的語音室傳輸的速度有待提升,具體來說就是老師發出的信息可能要花費一定的時間才能輸送給學生,而且傳輸的速度不相同,實際上這也給教學質量帶來了很大的影響。
(三)沒有及時對計算機硬件設備進行檢修和維護
最后一個問題同時也是最關鍵的一個問題就是很少會有高校定期對自己的語音室的計算機硬件設備檢修或者進行維護,因為學生在上課和使用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給這些設備帶來一定的損害,這就要求學校必須要定期對設備進行維護,或者招聘專業的技術維護人員,以便遇到突發狀況可以及時對設備進行檢修和維護,但是由于為了節約開支和成本這一方面很多學校都明顯做得不足。
二、語音室計算機硬件設備故障的維修方法
(一)通過提升計算機硬件設備的問題應急處理效率提升
提升計算機硬件設備的穩定性提升計算機硬件設備的穩定性和可靠性是提升語音室實際應用價值的關鍵所在,個人認為首要的就是要提升計算機硬件設備問題的應急處理效率,主要的學校可以講授給學生和老師一些簡單的問題的處理方法,比如在系統不穩定時可以重啟計算機等,活著就是學校可以安排專業的技術人員、老師,專門負責語音室的維護,以便在出現問題時能夠及時趕到處理,提升語音室的使用效率。
(二)按照語音室計算機硬件設備的設計標準科學
合理地設置整個系統語音室的計算機硬件設備的正常使用主要是依賴它的系統設置,也就是整個語音室的系統設計,為了提升這個系統設計的可靠性,學校可以通過招聘一些專業技術水平較高的老師進行語音室的計算機硬件設備系統設置,或者學校也可以借鑒其他在這方面做得比較好的學校的經驗,但是最重要的就是學校的這個系統的設置和安排必須要能夠滿足學生和老師的實際授課需求,以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老師的授課效率為基本目標,只有這樣語音室和計算機硬件設備才能發揮其真正的價值。
(三)提升學校的語音室計算機硬件設備的管理和檢修意識
語音室和這些計算機硬件設備屬于是學校的固定資產,同時也是能夠給學校帶來收益的無形資產,因此學校有責任也有義務在使用的過程中對其進行維護和檢修,保證其正常使用,具體地來說學校可以做到:加強對這些計算機硬件設備的管理意識,這樣才能避免由于管理的疏忽給這些設備帶來損害,有的學校的語音室使用必須要得到批準,而且在學生使用語音室的過程中有嚴格的使用規定,這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其次就是學校可以定期找到一些專業的技術人員對這些硬件設備的可用性進行檢測,這也是避免這些設備再日常的使用過程中出現問題的主要措施。
三、結語
篇4
【關鍵詞】計算機;硬件設備;常見故障;維修;研究
【中圖分類號】 TP30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5158(2013)02-0154-01
計算機的應用,已經滲透到了日常生產生活中的各個環節,然計算機正常運作的前提和基礎是其硬件設備的正常運行,而在日常的生產、生活以及學習工作中,其硬件設備最容易出現問題、故障,因此加強對硬件設備的常見故障與維修方法的研究,具有非常重大的現實意義。
1、計算機硬件設備維護的整體要求
在計算機硬件設備維護過程中,應當堅持以下原則:
第一,應當以預防為主,采取防治結合的策略。計算機硬件設備維護過程中,并非常對計算機中的嚴重故障維修操作,而是養成以預防為主的日常應用與維護習慣,以確保計算機性能的穩定性,延長其使用壽命,并提高其應用之效率。
第二,環境清潔與日常檢測。一般而言,計算機硬件設備的實際工作環境以18至30攝氏度為宜,長時間工作在過高溫度條件下,相關硬件設備容易產生老化現象。基于此,計算機硬件設備應處在空氣流通比較好、相對比較干燥的環境下,這對于計算機運行過程中的硬件設備溫度調節,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計算機日常工作環境濕度應當控制在40%至70%范圍之內,如果濕度過大,則計算機硬件設備的表面很容易出現結露現象,甚至引發電路板元器件銹蝕、發霉,進而產生硬件電路故障、短路等問題。如果環境濕度太低,對計算機硬件設備也非常的不利,太干燥很容易使計算機硬件設備產生靜電現象,信息輸入、輸出錯誤,導致電路元器件及相關設備損壞。同時,在故障排查過程中,應當先清潔主機內部,將污染物故障可能性排出,然后在進行如下具體故障檢測與維修。
2、計算機硬件設備具體故障與維修
計算機硬件設備及其系統主要由CPU、輸入設備、存儲器以及輸出設備等硬件構成,任何一個硬件設備出現問題,都可能對整個計算機系統產生嚴重的影響。
(1)主板故障與維修
對于計算機而言,主板驅動設備如果沒有安裝好就直接應用主板、對操作系統進行安裝,則可能會造成整個計算機系統運行的不穩定性,比如計算機自動重啟、藍屏現象。計算機在長時間的應用過程中,灰塵可能會大量沉積在電路板上,對主板電信號產生非常嚴重的影響;灰塵的大量存在,或計算機硬件設備長期使用都可能加速銅材質接口裝置的氧化,進而引發主板故障問題,因此日常應用中應當保持其干凈度。當主板上的CMOS電池電量不足時,顯示器輸出就會受阻;連接主板的相關硬件設備,存在著一定的兼容問題,當發生沖突時,可能會造成藍屏、不能啟動等現象。
(2)CPU故障與維修
對于計算機而言,CPU散熱器的性能優劣直接關系著機器設備的正常運行與否,自開機始起,CPU時刻處于連續高速運轉狀態,因此散熱器的散熱性能應當非常好。計算機運行過程中頻繁死機,可能會將CPU燒毀。因此,在日常的應用過程中,應當注意對散熱器的有效保養。氣溫較高時,散熱器中的油易出現干燥現象,此時應對散熱器進行全面的清理、加油,或者更換散熱器。除以上維護措施外,還要注意對CPU進行有效的測試,尤其是其速度、性能指標等,若測試不合格,則應當及時更換之。 同時,CPU自身也可能存在著一定的質量問題,這也是CPU發生故障的一個重要原因。CPU自身質量不合格,可能會導致計算機系統出現無故死機、或者自身重啟等現象。實踐中可以看到,CPU自身的主頻和CACHE間的協調,成為CPU故障的注意原因。因此,當CPU引腳斷裂或歪曲時,應當盡可能避免其與計算機主板之間相互銜接,以免對主板造成不利影響。
(3)硬盤故障與維修
硬盤電源線與數據線的連接問題:一般而言,硬盤電源線與計算機電源相連接,硬盤數據線與IDE接口相連接。當二者其中之一出現問題時,系統就找不到計算機硬盤,無法實現開機操作。因此,在計算機故障檢查過程中,可通過硬盤燈顯示狀態的檢查來確定故障問題,如果硬盤燈一直亮著,則說明電源線的連接沒有問題。然后對數據線進行全面的檢查,通過數據線更換、轉換IDE與SATA接口等方式,來完成該項維修工作。.硬盤磁道損害:計算機應用過程中,通常會頻繁對硬盤進行讀寫、操作,長期的應用可能會出現磁盤某個盤面或部分盤塊壞道現象。如果出現壞道現象,則可通過專門檢測工具對其進行檢測,并對于檢測到的已經損壞的盤道進行有效的屏蔽,以免擴散到其他的盤道。
(4)內存故障與維修
內存和CPU合稱計算機核心部件,內存與CPU的地位旗鼓相當,都是計算機系統的心臟。通常情況下,如果計算機內存出現了一定的故障問題,則可能會造成整個計算機系統頻繁死機、自動重啟、或者出現藍屏現象;同時,開機過程中可能伴隨著“嘀嘀”不停的報警響聲。對此故障問題,可采取以下防范措施:
首先,內存條連接可能出現了問題。通常情況下,內存條和主板內存插槽之間的連接是確保計算機內存設備正常運作的基礎和關鍵。若開機時發出警報響聲,則說明內存條連接可能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如果是內存條出現了松動、插反、長期插在主板之上,都可能造成金手指氧化。比如,內存條插反,可能會燒毀主板,應及時予以更正;內存條松動,應先切斷電源,重新將其插入插槽中;金手指出現氧化時,可對其表面進行輕輕的擦拭,將氧化膜去掉,并重新插入到內存條插槽之中。
其次,內存條自身出現了損壞問題。實踐中,如果內存條的質量不過關,或自身已經遭到了損壞,則可能會導致計算機系統運行的不穩定性,比如藍屏、自動進入安全模式等。基于此,在內存購買過程中,應當特別注意其質量、性能以及內存條自身的兼容性。
(5)顯示器故障與維修
作為計算機系統最重要的輸出設備,顯示器故障問題主要表現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顯示器電源線與信號線故障。如果按下顯示器電源按鈕,指示燈仍不亮,則應當對顯示器電源連接情況進行檢查,尤其是電源線和插排連接、電源線和顯示器連接狀態。如果電源線連接沒問題,計算機開機之后,顯示器仍然沒信號,則應對信號線的虛接與否進行檢查,信號線一端應當連在顯示器上,而另一端則應當與主機顯卡接口相連接。
第二,顯示器的有效設置。在可以顯示信號的條件下,如果屏幕出現抖動、或顏色不正常,則可對顯示器屬性進行設置。
第三,顯卡。顯卡是顯示器和主板之間的銜接,是顯示器運作的紐帶。計算機運行過程中,應當特別注意主板與顯卡之間的有效連接以及顯卡與顯示器之間的有效連接,同時要注意顯卡散熱性能的保持,并對顯卡風扇的運轉靈活性進行檢查,一旦發現異常,不能維修就立即更換。
結束語:總而言之,計算機是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獲取的重要設備,實際應用過程中應當嚴格遵循操作規范,并養成良好的應用習慣,對計算機硬件設備進行及時的檢測與維修,以確保計算機的正常運行。
參考文獻
[1] 王俊.計算機硬件設備常見故障解析[J].計算機光盤軟件與應用,2011(5)
[2] 康連唐.計算機常見故障分析及處理[J].信息與電腦,2010(03)
[3] 朱偉健,淺談計算機硬件的日常維修與維護[J].電子世界,2012(17)
篇5
1.1插拔替換法
這是最簡單,效果也最明顯的方法之一。同時也是在工程師群體中被廣泛使用的一種方法。具體操作方法是,先分析計算機的故障,然后推測故障產生的地方。將推測到的可能部件拆卸下來,再放到備用的計算機上使用,如果備用計算機能正常使用,那么就可以判斷該部件并未出現故障,以此類推,必將找到故障所在,解決問題。當然,在并不容易插拔的情況下,則可以采用內存芯片交換法來檢測出錯部件。
1.2直接觀察法
直接觀察法就是通過感官上的方式來達到排查目的。視聽、觸摸等。例如,看插座表面是否有燒焦的情況、芯片是否產生裂痕,主板銅箔是否完整,有沒有燒壞,里面是否掉入了雜物等。“聽”,就是聽計算機的各個硬件的工作聲音是否和平時一樣,如有異常,這一舉動則可以提前有效地避免故障可能。“觸摸”,就是用手觸摸主板內各個部件,主要是活動芯片,看其是否有松動現象或是接觸不良。而對于一些設備的外殼,觸摸則可以感受其溫度是否正常,是過高抑或是過低。如果溫度過高,則可以初步判斷該部件已損壞。
1.3借助專門的診斷軟件
借助專門的診斷軟件,可以快速而有效地診斷出計算機癥結所在,解決問題。例如在用戶中較受歡迎的諾頓工具箱,不僅可以對各個硬件的運行狀況進行檢查,還可以對整個計算機系統進行宏觀上的排查。在檢測出癥結所在后,還會自動化分析出利于用戶解決故障的方案。
1.4系統最小化檢查
當無法確定故障硬件時,則采用該方法。具體步驟是拔除內存、顯卡等除了主板之外的設備。其次,檢測計算機能否正常運行,若可以正常運行,則說明拔除的那些硬件中存在著故障硬件。若計算機并不能正常運行,那么就要采用上文中提到的、也就是插拔替換法來進行檢查。
1.5測量法
運用特定儀器對于懷疑有故障的部件進行檢測。首先,用萬用表測量電壓、電流、元器件的在線電阻以及離線電阻。其次,用示波器還有信號發生器測試電路中不同頻率的電脈沖信號。選用這種方法是因為當計算機處于正常工作狀態時,各個部件都有著自身所固有的時鐘節拍,這是一種獨特的源于主板晶振元件的信號,這種信號經過集成電路的綜合處理后,再返回提供給相應的零部件。這種檢測方法主要是通過檢測其頻率是否正常來判斷故障的存在與否。
1.6逐步添加或去除法
此種方法是與插拔法相配合使用的有效方法。具體做法是依次添加一個部件或者設備軟件,然后觀察故障情況好轉與否來判斷具體的故障部位。換言之,也可通過關閉計算機后拔掉某一零部件,然后再重新通電來檢測故障。開機后,若顯示無反應,那么就要檢測軟盤驅動器,觀察其指示燈是否亮著,通過指示燈的情況來決定下一步的讀寫操作是否進行。其次,如果主機連接了打印機或者其他外接設備,可以直接看這些設備是否有復位操作。如果以上檢測均未發生異常,那么故障是在顯示系統那一部分。此時,應該拔掉計算機顯卡,清潔主板后再重新安裝。如果故障依舊未能排除,那么只能考慮換一張顯卡。開機的時候注意聽揚聲器是否有聲音,如果沒有聲音,那么故障出在主板上。反之,如果有聲音,那么故障偏向于顯示器或者顯示卡那一部分。
2計算機軟件故障診斷方法
2.1造成軟件故障的原因
造成軟件故障的原因可以分為四大類。第一類是因為不正當的操作。計算機內有些自帶軟件是不可完全卸載的,但用戶因為一些不經意的操作而將其卸載,從而產生大量垃圾文件,給系統也留下了故障隱患。第二類是兩個或多個軟件不兼容。例如,計算機內同一功能的軟件安裝了多個,那么這幾款功能相同的軟件很有可能不兼容,最終只能破壞系統的穩定性而終止程序。嚴重者還會導致系統崩潰。第三類是病毒的干擾,一些計算機因為病毒的侵襲而導致系統文件的破壞,從而使整個系統無法正常運轉。第四類則是因為一些失誤操作,比如不經意的格式化等,會導致計算機重要數據的丟失,從而使得整個系統無法正常啟動。
2.2軟件故障的解決方法
2.2.1注意提示
使用計算機時對一些系統提示要引起重視,不可忽略。比較常見的故障根據計算機自動提示一般可以得到解決。因此要注意系統提示,按照提示的步驟有序處理。
2.2.2重新安裝應用程序
當發現某個應用軟件出錯時,可以直接卸載,然后直接重新安裝,這么做比較簡單有效,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煩。
2.2.3運用殺毒軟件
如果并未有系統故障提示,但是系統運行緩慢或者運行不正常,可以利用殺毒軟件進行全面體檢然后殺毒,往往能有效地解決問題。
2.2.4將已安裝軟件進行升級
由于一些老舊軟件程序不穩定,并且由于版本太低容易在運行時出錯。在這種情況下,將軟件升級可以提高其自檢、自愈功能,避免不必要的麻煩。因此,要時刻記得將計算機內已安裝軟件進行升級維護。
2.2.5尋找丟失文件
篇6
【關鍵詞】計算機維修 故障診斷 具體方法
眾所周知,計算機已成為當今社會上必不可少、應用十分廣泛的工具。而因為計算機故障而影響工作效率的情況也并不少見。計算機出現故障的原因很復雜,要想應對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計算機故障,如:黑屏、抖屏、死機、USB接觸不良,顏色失真等問題,首先必須要有一個清晰的計算機故障診斷與維修的思路。
1 計算機硬件故障診斷方法
1.1 插拔替換法
這是最簡單,效果也最明顯的方法之一。同時也是在工程師群體中被廣泛使用的一種方法。具體操作方法是,先分析計算機的故障,然后推測故障產生的地方。將推測到的可能部件拆卸下來,再放到備用的計算機上使用,如果備用計算機能正常使用,那么就可以判斷該部件并未出現故障,以此類推,必將找到故障所在,解決問題。當然,在并不容易插拔的情況下,則可以采用內存芯片交換法來檢測出錯部件。
1.2 直接觀察法
直接觀察法就是通過感官上的方式來達到排查目的。視聽、觸摸等。例如,看插座表面是否有燒焦的情況、芯片是否產生裂痕,主板銅箔是否完整,有沒有燒壞,里面是否掉入了雜物等。“聽”,就是聽計算機的各個硬件的工作聲音是否和平時一樣,如有異常,這一舉動則可以提前有效地避免故障可能。
“觸摸”,就是用手觸摸主板內各個部件,主要是活動芯片,看其是否有松動現象或是接觸不良。而對于一些設備的外殼,觸摸則可以感受其溫度是否正常,是過高抑或是過低。如果溫度過高,則可以初步判斷該部件已損壞。
1.3 借助專門的診斷軟件
借助專門的診斷軟件,可以快速而有效地診斷出計算機癥結所在,解決問題。例如在用戶中較受歡迎的諾頓工具箱,不僅可以對各個硬件的運行狀況進行檢查,還可以對整個計算機系統進行宏觀上的排查。在檢測出癥結所在后,還會自動化分析出利于用戶解決故障的方案。
1.4 系統最小化檢查
當無法確定故障硬件時,則采用該方法。具體步驟是拔除內存、顯卡等除了主板之外的設備。其次,檢測計算機能否正常運行,若可以正常運行,則說明拔除的那些硬件中存在著故障硬件。若計算機并不能正常運行,那么就要采用上文中提到的、也就是插拔替換法來進行檢查。
1.5 測量法
運用特定儀器對于懷疑有故障的部件進行檢測。首先,用萬用表測量電壓、電流、元器件的在線電阻以及離線電阻。其次,用示波器還有信號發生器測試電路中不同頻率的電脈沖信號。選用這種方法是因為當計算機處于正常工作狀態時,各個部件都有著自身所固有的時鐘節拍,這是一種獨特的源于主板晶振元件的信號,這種信號經過集成電路的綜合處理后,再返回提供給相應的零部件。這種檢測方法主要是通過檢測其頻率是否正常來判斷故障的存在與否。
1.6 逐步添加或去除法
此種方法是與插拔法相配合使用的有效方法。具體做法是依次添加一個部件或者設備軟件,然后觀察故障情況好轉與否來判斷具體的故障部位。換言之,也可通過關閉計算機后拔掉某一零部件,然后再重新通電來檢測故障。
開機后,若顯示無反應,那么就要檢測軟盤驅動器,觀察其指示燈是否亮著,通過指示燈的情況來決定下一步的讀寫操作是否進行。其次,如果主機連接了打印機或者其他外接設備,可以直接看這些設備是否有復位操作。如果以上檢測均未發生異常,那么故障是在顯示系統那一部分。此時,應該拔掉計算機顯卡,清潔主板后再重新安裝。如果故障依舊未能排除,那么只能考慮換一張顯卡。
開機的時候注意聽揚聲器是否有聲音,如果沒有聲音,那么故障出在主板上。反之,如果有聲音,那么故障偏向于顯示器或者顯示卡那一部分。
2 計算機軟件故障診斷方法
2.1 造成軟件故障的原因
造成軟件故障的原因可以分為四大類。第一類是因為不正當的操作。計算機內有些自帶軟件是不可完全卸載的,但用戶因為一些不經意的操作而將其卸載,從而產生大量垃圾文件,給系統也留下了故障隱患。第二類是兩個或多個軟件不兼容。例如,計算機內同一功能的軟件安裝了多個,那么這幾款功能相同的軟件很有可能不兼容,最終只能破壞系統的穩定性而終止程序。嚴重者還會導致系統崩潰。第三類是病毒的干擾,一些計算機因為病毒的侵襲而導致系統文件的破壞,從而使整個系統無法正常運轉。第四類則是因為一些失誤操作,比如不經意的格式化等,會導致計算機重要數據的丟失,從而使得整個系統無法正常啟動。
2.2 軟件故障的解決方法
2.2.1 注意提示
使用計算機時對一些系統提示要引起重視,不可忽略。比較常見的故障根據計算機自動提示一般可以得到解決。因此要注意系統提示,按照提示的步驟有序處理。
2.2.2 重新安裝應用程序
當發現某個應用軟件出錯時,可以直接卸載,然后直接重新安裝,這么做比較簡單有效,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煩。
2.2.3 運用殺毒軟件
如果并未有系統故障提示,但是系統運行緩慢或者運行不正常,可以利用殺毒軟件進行全面體檢然后殺毒,往往能有效地解決問題。
2.2.4 將已安裝軟件進行升級
由于一些老舊軟件程序不穩定,并且由于版本太低容易在運行時出錯。在這種情況下,將軟件升級可以提高其自檢、自愈功能,避免不必要的麻煩。因此,要時刻記得將計算機內已安裝軟件進行升級維護。
2.2.5 尋找丟失文件
當某個系統重要文件因為不經意的操作被刪除而找不到時,可以借助運用同樣操作系統的計算機,將對應文件復制過來重新安裝處理,這也是清除軟件故障的方法之一。
綜上所言,要做好計算機的維護,首先需要有一個清晰的維修思路。有時候同一種故障的產生原因還不盡相同,因此,用戶需謹慎診斷。
參考文獻
[1]林振宇.計算機硬件維護關鍵技術探討[J].科技創新導報,2011,06(19):2-3.
[2]趙國祥.計算機維修的三個平臺[J].計算機與信息技術,2001,15(01):14-15.
[3]郭晉太.計算機維護不求人[J].計算機與農業,2003,11(02):8-9.
篇7
【關鍵詞】醫院 計算機硬件 故障 影響因素 解決策略
在當今醫療技術不斷提高的背景下,計算機在醫療發展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醫院的信息中心工作中逐漸引用了計算機技術,實踐表明,只有提高醫院計算機硬件的質量,才能實現醫療技術水平的提高。另外,計算機硬件作為計算系統的關鍵,它的健康運行也是計算機總體穩定發展的基礎。由此可見,計算機硬件的健全對醫療發展以及計算機網絡自身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但是,現階段的醫療中心常出現計算機硬件故障,嚴重影響了醫療工作的進行,因此,有關人員要通過分析醫院計算機硬件產生故障的原因為故障的解決提供指導。
1 現階段我國醫院計算機應用分析
根據調查顯示,我國現階段的醫院計算機應用的硬件設施由于醫院領導者對信息科建設的認識不夠存在質量問題,很多醫護人員為了自身的利益忽視對計算機網絡的關注和維護,使得醫院的計算機應用工作效率低下。首先,在現階段的醫院計算機應用中,對患者的信息存儲以及網絡資源處理方面不夠及時,沒有配備先進的信息軟件對醫院計算機的硬件使用進行強化,使得醫院的醫療水平較為落后和封閉。其次,對于醫院一些繁瑣的日常工作,比如:醫院的掛號、繳費、住院等手續沒有利用計算機對其進行優化處理,使得醫護人員的工作變得繁瑣而沉重。再次,醫院沒有形成依賴計算機的自動化辦公,使得醫療效率較為地下,甚至還會造成因信息設備不足醫療事故的發生。
2 醫院計算機硬件故障的原因
2.1 計算機硬件質量存在問題
計算機在生產的過程中,由于各種原因使得計算機的硬件質量得不到保障,會出現計算機硬件內部元件性能不好、計算機硬件材料不符合標準、計算機硬件與其他設備接觸不良等問題。另外,計算機的硬件中的一些部件一旦超過使用期限,也會出現不同的故障。因此,計算機硬件質量的問題是導致計算機硬件故障的內部原因。
2.2 外部環境導致計算機硬件故障
計算機硬件的使用期限不僅受到計算機內部自身因素的影響,還受到不同外部環境的影響。比如,當外界環境的溫度過高時候,計算機硬件的性能就會受到損害;當外界環境過于潮濕的時候,計算機硬件的電路設備也會受到損害;當外部環境致使計算機硬件的工作超負荷時,電網、電流、電壓等也會受到影響,從而導致 計算機硬件出現故障。
2.3 人為原因導致計算機硬件故障
計算機操作人員對計算機使用的不規范,比如在計算機設備進行工作時突然帶電拔掉電源;錯誤對計算機設備的插座進行隨意插拔等,再加上使用者對計算機的操作能力有限以及計算機在運輸中人為造成的顛簸等是導致計算機硬件故障的人為原因。
3 醫院計算機硬件維護的措施
3.1 計算機硬件設備故障維護要遵循一定法則
計算機硬件設備的維護要遵循一定的設備排障法則。在計算機硬件設備的故障分析和檢修中,首先,要堅持先考慮系統注冊表、硬盤主引導扇區等軟件因素,再對硬件進行考慮;其次,要先考慮系統信息報錯等有關的系統主機的問題,再考慮計算機主機的問題;再次,要先檢測計算機電源設備的問題,再考慮計算機其他部件的問題;最后,對計算機硬件出現的故障問題要先考慮出現問題的簡單因素,再考慮出現問題的復雜因素。
3.2 重視對計算機硬件設備故障的分析
第一,在計算機設備初次啟動時,如果電源指示燈工作正常,但計算機顯示器沒有反應且出現嘀嘀的聲音,可以推斷出計算機的內存出現了問題。第二,計算機內部的顯示卡出現問題也會出現嘀嘀的聲音,不同的是報警聲響是一長兩短。第三,當按下了電源開關,電源顯示燈沒有反應、風扇不運轉,可以推斷是電源出現了故障。第四,計算機的軟件設置存在問題會影響硬件系統的運作。第五,計算機正常運轉的時候會突然出現死機,可以推斷計算機的硬件、病毒、軟件沖突等方面出現了故障。
3.3 加強對計算機硬件設備中主機和主板的維護
計算機部件中主機和主板作為其核心部分,對醫院信息工作的進行有著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加強對計算機硬件設備中主機和主板的維護。在對主機的維護方面,首先,要對主機定期進行清潔,保持計算機的穩定運行;其次,要在對計算機主機進行清潔之后,將計算機主機按照原有的步驟組裝,保證計算機硬件的安全。在對主板的維護方面,首先,要做好對硬件設備的散熱,不能隨意進行熱插和熱撥;其次,要保持主板進行良好的接觸,保證主板運行的穩定;再次,要加強主板的防靜電工作,減少由于主板癱瘓帶來的不便。
3.4 加強對計算機硬件設備中硬盤、光盤、光驅的維護
硬盤是計算機的存儲裝置,存儲了醫院的大量信息,要加強對計算機硬件的維護。但是由于計算機硬盤自身特點的弊端,使其很容易在應用中受損。因此,在計算機的使用中,首先要減低計算機硬盤的負荷;其次,要加強對光驅的清理,特別要注意光驅的激光頭不能接觸酒精。
3.5 提升醫護人員對計算機硬件的維護能力
醫院應從實際出發,積極構建有效的計算機設備維護機制。首先,要加強對醫護人員的計算機硬件設備知識的培訓,并要從外部聘請一部分專業的計算機人員;其次,要加強對計算機硬件設備信息的記錄、歸檔、跟蹤,加強對計算機硬件設備的保養以及維護的宣傳。
4 結語
綜上所述,計算機的硬件設備支持的信息科是醫院設備系統的關鍵,因此,要加強對計算機硬件設備的維護。只有這樣,才能提高醫院工作的水平、完善醫院醫療設施的健全,推動醫院信息科的不斷發展。同時,醫院有關人員還要加強對計算機的創新,使計算機的使用跟上時代的步伐,不斷完善計算機硬件設備的功能。
參考文獻:
[1] 鄭勝妹.淺談醫院信息科計算機硬件的維護工作[J].信息與電腦(理論版),2011(04):175.
[2] 練少春.對提升醫院計算機硬件維護工作水平的探討[J].計算機光盤軟件與應用,2013(20):142-143.
篇8
關鍵詞:計算機;檢測;維修
隨著計算機應用技術日益普及,計算機已成為企業和個人日常使用的基本工具,但計算機在使用過程中經常出現軟硬件故障,因此掌握計算機基本維護維修方法已成為應用人員的必備技能。雖然計算機故障診斷和維護手段多種多樣,但筆者長期從事多媒體教室和計算機機房的管理維護工作,積累了一定的維修經驗,本文棄繁從簡避開了計算機維修方面繁雜的理論,將計算機常見故障的檢測維修方法進行簡化歸納,以此寄望普通操作人員都能掌握維修計算機的方法,簡化維修程序,使計算機維修技術得以發展普及。
一、辨識真故障與假故障
平時常見的計算機故障現象中,有很多并非真正的硬件故障,而是由于軟件故障或者不熟悉某些設置、系統特性而造成的假故障現象。認識下面的微機假故障現象有利于快速確認故障原因,避免不必要的故障檢索工作。
1、檢查電源線、插座、開關和各外設連接線。 各種線、插座開關等脫落、接觸不良均會導致設備工作異常,遇到獨立供電的外設故障時,首先應檢查設備電源是否正常,插頭/插座是否接觸良好。檢查微機各部件間數據、控制連線是否連接正確和可靠,是否有松動現象。
2、檢查系統新特性和設置方面的問題。很多“故障”現象其實是硬件設備或操作系統的新特性造成的,也有設置方面原因的造成的。例如:顯示器設置、硬盤跳線、多了解主機、外設、應用軟件的新特性,有助于增加排除假故障發生了故障,首先應先判斷自身操作是否有疏忽之處,而不要盲目斷言某設備出了問題。
3、辨識軟件故障和硬件故障。計算機故障中因病毒、軟件損壞、沖突等原因導致的軟件故障占有較高的比例,可通過判斷計算機硬件啟動過程是否正常,或重新安裝系統軟件等方法辨識是軟件故障還是硬件故障。
二、常見硬件故障檢測維修方法
1、直接觀察法:觀察是維修過程中第一要法,它貫穿于整個維修過程中, 觀察時運用“望、聞、聽、切”四種方法。
“望”即觀察系統板卡、芯片表面是否有燒焦、變色、開裂痕跡,還要看有無異物掉進主板的元器件之間(造成短路)。“聞”即辨聞主機、板卡中是否有燒焦的氣味,便于發現故障和確定短路所在地。“聽”啟動時內置喇叭、電源風扇、軟/硬盤電機或尋道機構、顯示器變壓器等設備的工作聲音是否正常。“切”即用手按壓各接口和活動芯片,看是否松動或接觸不良,另外在系統運行時可用手輕觸CPU、顯示器、硬盤等設備的外殼,根據其溫度判斷設備運行是否正常。
觀察要認真全面,兼顧設備運行環境和用戶操作習慣,有助于對故障準確定位。
2、拔插添加/去除法:計算機運行的最小系統由電源、主板、CPU、內存組成,這個最小系統主要用來判斷系統是否可完成正常的啟動與運行。以最小系統為基礎,每次只向系統添加一個部件/設備,來檢查故障現象是否消失或發生變化,以此來判斷并定位故障部位。另外采用拔插添加/去除法也可確定故障在主板或I/O設備上,關機將部件逐塊拔出,每拔出一塊板就開機觀察機器運行狀態,一旦拔出某塊后主板運行正常,那么故障原因就是該部件故障或相應I/O總線插槽及負載電路故障。若拔出所有插件板后系統啟動仍不正常,則故障很可能就在主板上。
3、替換法:本法是將有相同功能的部件或同型號外設相互交換,根據故障現象的變化情況判斷故障所在,此法多用于易拔插的維修部位,使用交換法可以快速判定是否是部件本身的質量問題。 如果沒有相同型號的計算機機部件或外設,但有相同類型的主機,則可把部件或外設插接到該同型號的主機上判斷其是否正常。
4、比較法:運行兩臺或多臺相同或相類似的計算機,根據正常機與故障機在執行相同操作時的不同表現可以初步判斷故障產生的部位。
5、敲打法:敲打法一般用在懷疑電腦中的某部件有接觸不良、虛焊的故障時,通過手指輕輕敲擊機箱外殼、振動、適當的扭曲,甚或用橡膠錘敲打部件或設備的特定部件來使故障復現,從而判斷故障點。
6、升降溫法: 根據故障促發原理,人為改變計算機機運行環境的溫度,可以檢驗各部件(尤其是CPU)的耐高溫情況,因而及早發現事故隱患。在降低微機運行環境溫度時,如果微機的故障出現率大為減少,說明故障出在高溫或不能耐高溫的部件中,可以幫助縮小故障診斷范圍。升降溫的方法有:室內空調升降溫法、關機冷卻法、電風扇加速降溫法、電吹風升溫法、長時間開機升溫法等。
7、程序測試法: 隨著大規模集成電路的廣泛應用,焊接工藝越來越復雜,同時隨機硬件技術資料較缺乏,靠硬件維修手段如果找不出故障所在,則根據隨機診斷程序專用維修診斷卡及各種技術參數(如接口地址),使用專用診斷程序來輔助硬件維修則可達到事半功倍之效。程序測試法的原理就是用軟件發送數據、命令,通過讀線路狀態及某個芯片(如寄存器)狀態來識別故障部位。此法往往是用于檢查各種接口電路故障及具有地址參數的各種電路。
篇9
關鍵詞:硬盤;故障;維修方法
1 引言
目前主流硬盤的接口主要有三種。分別為SCSI接口、PATA(并行)接口和SATA(串行)接口。由于SCSI接口硬盤主要用于大型服務器的數據存儲,有著穩定的性能和完善的數據存儲保護機制,由專業人員維護,與我們普通用戶的關系不大,故本文不作探討。其中PATA接口就是我們所說的IDE接口, 目前SATA接口硬盤以其更高的數據傳輸速度和良好的電氣性能有逐漸取代傳統的PATA接口硬盤成為主流的趨勢,而一些早期的主板平臺并不支持SATA接口,所以傳統的IDE接口硬盤還將在一定范圍和時間內長期存在。綜上,本文就IDE硬盤、SATA硬盤和SATA+IDE硬盤經常出現的故障分別作一些探討。
2 硬盤常見故障及維修方法
2.1 IDE硬盤的常見故障
2.1.1 開機不能識別硬盤
故障現象:系統從硬盤無法啟動,從軟盤或光盤引導啟動也無法訪問硬盤,使用CMOS中的自動檢測功能也無法發現硬盤的存在。
故障分析:這類故障可能有兩種情況,一種是硬故障,一種是軟故障。硬故障包括磁頭損壞、盤體損壞、主電路板損壞等故障。磁頭損壞的典型現象是開機自檢時無法通過自檢,并且硬盤因為無法尋道而發出有規律的“咔嗒、咔嗒”的聲音;相反如果沒有聽到硬盤馬達的轉動聲音,用手貼近硬盤感覺沒有明顯的震動,倘若排除了電源及連線故障,則可能是硬盤電路板損壞導致的故障;軟故障大都是出現在連接線纜或IDE端口上。
故障排除:針對硬故障,如果是硬盤電路板燒毀這種情況一般不會傷及盤體,只要能找到相同型號的電路板更換(運氣好的話只需更換電路板上的某個元件),硬盤修復的可能性應在80%以上,一般修復后數據都還在。否則建議直接換新硬盤;針對軟故障,可通過重新插接硬盤線纜或者改換IDE接口及電纜等進行替換試驗,就會很快發現故障的所在。如果新接上的硬盤也不被接受,常見的原因就是硬盤上的主從跳線設置問題,如果一條IDE硬盤線上接兩個設備,就要分清主從關系。可按路線設置說明,將硬盤設為一主一從,將數據線一端連接主板IDE接口,另一端連接主盤,中間的端口連接從盤。
2.1.2 硬盤能夠正確識別,但無法訪問所有分區
故障現象:開機自檢能夠正確識別出硬盤型號,但不能正常引導系統,屏幕上顯示:“Invalid partition table”,可從軟盤啟動,但不能正常訪問所有分區。
故障分析:造成該故障的原因一般是硬盤主引導記錄中的分區表有錯誤,當指定了多個自舉分區(只能有一個自舉分區)或病毒破壞了分區表時將有上述提示。
故障排除:用可引導的軟盤或光盤啟動到DOS系統,用FDISK/MBR命令重建主引導記錄,然后用Fdisk或者其它軟件進行分區格式化。不過對于主引導記錄損壞和分區表損壞這類故障,推薦使用Disk Genius軟件來修復,便于操作。啟動后可在“工具”菜單下選擇“重寫主引導記錄”項來修復硬盤的主引導記錄。選擇“恢復分區表”項需要以前做過備份,如果沒有備份過,就選擇“重建分區表”項來修復硬盤的分區表錯誤,一般情況下經過以上修復后就可以讓一個分區表遭受嚴重破壞的硬盤得以在Windows下看到正確分區。
2.1.3 硬盤無法讀寫或不能正確識別
故障現象:啟動時出現A disk read error occurred、Non-System disk or disk error,Replace and press any key when ready或Error loading operating system等提示。
故障分析:這種故障一般是由于CMOS設置故障引起的。CMOS中的硬盤類型正確與否直接影響硬盤的正常使用。現在的機器都支持“IDE Auto Detect”的功能,可自動檢測硬盤的類型。當硬盤類型錯誤時,有時干脆無法啟動系統,有時能夠啟動,但會發生讀寫錯誤。另外,由于目前的IDE都支持邏輯參數類型,硬盤可采用“Normal、LBA、Large”等讀寫模式,如果在一般的模式下安裝了數據,而又在CMOS中改為其它的模式,則會發生硬盤的讀寫錯誤故障,因為其映射關系已經改變,將無法讀取原來的正確硬盤位置。
故障排除:可在BIOS中選擇HDD AUTO DETECTION(硬盤自動檢測)選項,自動檢測出硬盤類型參數,并將IDE通道和硬盤讀寫模式(Accessmode)等選項設置成ATUO,按F10保存退出即可。
2.1.4 硬盤出現壞道
故障現象:打開、運行或拷貝某個文件時硬盤出現操作速度變慢,同時出現硬盤讀盤異響,或干脆系統提示“無法讀取或寫入該文件”;每次開機時,磁盤掃描程序自動運行,但不能順利通過檢測,有時啟動時硬盤無法引導,用軟盤或光盤啟動后可看見硬盤盤符,但無法對該區進行操作或干脆就看不見盤符,具體表現如開機自檢過程中,屏幕提示“Hard disk drive failure”,讀寫硬盤時提示“Sector not found”或“General error in reading drive C”等類似錯誤信息。
篇10
關鍵詞:硬盤;故障;維修方法;注意事項
一、硬盤常見故障及維修方法
1、開機不能識別硬盤
故障現象:系統從硬盤無法啟動,從軟盤或光盤引導啟動也無法訪問硬盤,使用CMOS中的自動檢測功能也無法發現硬盤的存在。
故障分析:這類故障可能有兩種情況,一種是硬故障,一種是軟故障。硬故障包括磁頭損壞、盤體損壞、主電路板損壞等故障。磁頭損壞的典型現象是開機自檢時無法通過自檢,并且硬盤因為無法尋道而發出有規律的“咔嗒、咔嗒”的聲音;相反如果沒有聽到硬盤馬達的轉動聲音,用手貼近硬盤感覺沒有明顯的震動,倘若排除了電源及連線故障,則可能是硬盤電路板損壞導致的故障;軟故障大都是出現在連接線纜或IDE端口上。
故障排除:針對硬故障,如果是硬盤電路板燒毀這種情況一般不會傷及盤體,只要能找到相同型號的電路板更換(運氣好的話只需更換電路板上的某個元件),硬盤修復的可能性應在80%以上,一般修復后數據都還在。否則建議直接換新硬盤;針對軟故障,可通過重新插接硬盤線纜或者改換IDE接口及電纜等進行替換試驗,就會很快發現故障的所在。如果新接上的硬盤也不被接受,常見的原因就是硬盤上的主從跳線設置問題,如果一條IDE硬盤線上接兩個設備,就要分清主從關系。可按路線設置說明,將硬盤設為一主一從,將數據線一端連接主板IDE接口,另一端連接主盤,中間的端口連接從盤。
2、硬盤能夠正確識別,但無法訪問所有分區
故障現象:開機自檢能夠正確識別出硬盤型號,但不能正常引導系統,屏幕上顯示:“Invalid partition table”,可從軟盤啟動,但不能正常訪問所有分區。
故障分析:造成該故障的原因一般是硬盤主引導記錄中的分區表有錯誤,當指定了多個自舉分區(只能有一個自舉分區)或病毒破壞了分區表時將有上述提示。
故障排除:用可引導的軟盤或光盤啟動到DOS系統,用FDISK/MBR命令重建主引導記錄,然后用Fdisk或者其它軟件進行分區格式化。不過對于主引導記錄損壞和分區表損壞這類故障,推薦使用Disk Genius軟件來修復,便于操作。啟動后可在“工具”菜單下選擇“重寫主引導記錄”項來修復硬盤的主引導記錄。選擇“恢復分區表”項需要以前做過備份,如果沒有備份過,就選擇“重建分區表”項來修復硬盤的分區表錯誤,一般情況下經過以上修復后就可以讓一個分區表遭受嚴重破壞的硬盤得以在Windows下看到正確分區。
3、硬盤無法讀寫或不能正確識別
故障現象:啟動時出現A disk read error occurred、Non-System disk or disk error,Replace and press any key when ready或Error loading operating system等提示。
故障分析:這種故障一般是由于CMOS設置故障引起的。CMOS中的硬盤類型正確與否直接影響硬盤的正常使用。現在的機器都支持“IDE Auto Detect”的功能,可自動檢測硬盤的類型。當硬盤類型錯誤時,有時干脆無法啟動系統,有時能夠啟動,但會發生讀寫錯誤。另外,由于目前的IDE都支持邏輯參數類型,硬盤可采用“Normal、LBA、Large”等讀寫模式,如果在一般的模式下安裝了數據,而又在CMOS中改為其它的模式,則會發生硬盤的讀寫錯誤故障,因為其映射關系已經改變,將無法讀取原來的正確硬盤位置。
故障排除:可在BIOS中選擇HDD AUTO DETECTION(硬盤自動檢測)選項,自動檢測出硬盤類型參數,并將IDE通道和硬盤讀寫模式(Accessmode)等選項設置成ATUO,按F10保存退出即可。
4、硬盤出現壞道
故障現象:打開、運行或拷貝某個文件時硬盤出現操作速度變慢,同時出現硬盤讀盤異響,或干脆系統提示“無法讀取或寫入該文件”;每次開機時,磁盤掃描程序自動運行,但不能順利通過檢測,有時啟動時硬盤無法引導,用軟盤或光盤啟動后可看見硬盤盤符,但無法對該區進行操作或干脆就看不見盤符,具體表現如開機自檢過程中,屏幕提示“Hard disk drive failure”,讀寫硬盤時提示“Sector not found”或“General error in reading drive C”等類似錯誤信息。
故障分析:上述諸現象是硬盤出現壞道的明顯表現。硬盤壞道分為邏輯壞道和物理壞道兩種,前者為軟壞道,可用軟件修復,因此稱為邏輯壞道;后者為真正的物理性壞道,由于這種壞道是由于硬件因素造成的且不可修復,因此稱為物理壞道,只能通過更改硬盤分區或扇區的使用情況來解決。
故障排除:對于硬盤的邏輯壞道,推薦使用MHDD配合THDD與HDDREG等硬盤壞道修復軟件進行修復,一般均可很好的識別壞道并修復。
二、硬盤使用時的注意事項
1.硬盤正在讀寫時不可突然斷電
硬盤讀寫操作時,處于高速旋轉之中(目前通常為7200轉/分鐘或5400轉/分鐘),如若突然斷電,可能會導致磁頭與盤片猛烈磨擦而損壞硬盤。因此最好不要突然關機,關機時一定要注意面板上的硬盤指示燈是否還在閃爍,只有當硬盤指示燈停止閃爍、硬盤結束讀寫后方可關機。
2.注意保持環境衛生
在潮濕、灰塵、粉粒嚴重超標的環境中使用微機時,會有更多的污染物吸附至印制電路板的表面以及主軸電機內部。潮濕環境還會使絕緣電阻等電子器件工作不穩定。因此必須保持環境衛生,減少空氣中的潮濕度和含塵量。切記:一般計算機用戶不能自行拆開硬盤蓋,否則空氣中的灰塵進入硬盤內,在磁頭進行讀、寫操作時劃傷盤片或磁頭。所以當硬盤出現故障時,切勿自行拆卸硬盤外殼,應該交送專業廠家修理。
3.注意硬盤防震
硬盤是一種高精設備,工作時磁頭在盤片表面的浮動高度只有幾微米。當硬盤處于讀寫狀態時,一旦發生較大的震動,就可能造成磁頭與盤片的撞擊,導致損壞。所以不要搬動運行中的微機。在硬盤的安裝、拆卸過程中應多加小心,硬盤移動、運輸時嚴禁磕碰,最好用泡沫或海綿包裝保護一下,盡量減少震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