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動畫片范文
時間:2023-03-17 15:19:2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英語動畫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英文動畫片 互文性 英語語言學習
在英語課堂的授課中,英文動畫片作為學生語言輸入的一種途徑有其獨特的魅力和特點。通過學習和研究英文動畫片可以發現,它既能作為一個整體,也能被分成若干份文本與其他文本形成互文性,使學習者在觀看時能夠形成流暢的語言和連貫的思維。Kristeva指出,一個文本的互文性是作者創造的文本與其他文本間的思想的回流的結果。同時,她還認為互文性指任何文本與賦予該文本意義的知識、代碼和意思表現的實現的總體關系,而正是這些形成了一個無限的網絡,把各文本有機的聯系起來了。英文動畫片作為視聽材料,有對話語言和潛在的文化文本,不同于文學著作,所以正如Fiske(1987)所劃分,互文性可以分為縱向互文性和橫向互文性。針對英文動畫片。縱向互文性指動畫片作為一個整體與其他材料文本間的聯系:橫向互文性可理解為一部動畫片內部不同文本間的聯系。下面就《獅子王I》為分析對象進行互文性研究。
縱向互文性的表現為與其他文本間的互文關系。Kristeva認為一個獨立文本與其他文本的互文性是歷史載入文本與文本載人歷史的過程。以《獅子王I》為例,《獅子王I》作為獨立文本與歷史上原有文本相聯系,是對原有文本的反映與繼承,而且《獅子王I》也會在歷史上為以后的其它文本提供借鑒,并形成互文性。此部動畫片正是借鑒了莎士比亞的著名悲劇《哈姆雷特》的主要人物和故事情節,并進行了部分修改,進而形成了自己的敘事內容和風格。如果觀眾熟知《哈姆雷特》這個文本,那么通過對這個文本的互文分析,則可以幫助他們理解并且預知動畫片的內容。
從跨文化交際角度看,《獅子王I》又是與英美文化這個文本形成互文。英美人認為動物中獅子是王者,象征著勇敢、忠誠、善良、決心和戰斗精神。如英國的皇家國徽,是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的標志,中心圖案正是雄獅,英國也因此被成為“the British Lion”,于是“to twist the lion's tail”意思就是“向英國挑釁”(李常磊,1999)。然而,如果是中國人拍這部動畫片大概會選擇老虎作為主角的,這是因為中國自古以來以老虎為百獸之王,據說老虎頭上的“王”字就是漢字“王”字的依據。由此可知,一部英文動畫片在導演的編排之下,按照本民族的語言和文化進行組織和安排,無時無處不表現出語言與文化的本土化。
此外,動畫片經常以各種動物為角色參與者,用動物世界來映射人類世界。所以,在英文動畫片中,人類社會又作為一個文本出現在影片中,與動物世界形成文本互文。在《獅子王I》里面,動物們有自己的國家,自己的國王,完整的社會管理系統和生活風俗等類似人類社會。英文動畫片賦予了動物們以新的意義,它闡釋了人類社會存在的問題和現象。觀眾在看這些動物的時候,常不知不覺地把它們看成是人和動物的合體,漸漸發現動畫片的主題,這就是人類社會和動物世界兩個文本的互文。
橫向互文性是作者和讀者通過文本形成的線性關系(Fiske,1987)。在對動畫片的分析中表現為導演與觀眾之間的交流形成的互動,也可看為視聽輸入在觀眾頭腦中形成的自我對話。一部優秀的英文動畫片是聲音和色彩完美的結合,觀眾通過這樣的語言符號輸入,在腦中編碼形成記憶。另外,依據故事情節,《獅子王I》也可以把對話分為若干個文本,每個文本間都有著互文,共同表達著一個主題,形成完整的《獅子王I》這個大文本。Bakhtin認為對話是書面文本的一種基本特征。一個文本即對先前文本也對未來文本進行回應,因此任何文本都在本質上是對話性的。
把《獅子王I》分成若干文本,那么任意一個文本與其他文本間的聯系都應該是互文的。以simba深受父親對話影響后,與其叔叔Scar的對話為一個獨立文本來探討此文本在整個電影中組成的互文性。
Scar: Yes. Well... forgive me for not leaping for joy. Bad back (1), you know (Scar turns his back to Simba and lies down).
Simba: Hey, Uncle Scar, when I'm king, what wilt that make you?
Scar: A monkey's uncle (2).
Simba: Heh heh. (Simba has a happy roll on the ground)You're so weird.
(1)的句子里,Scar在聽到Simba將要繼承王位后,并沒有高興得跳起來為Simba慶祝,嘴上說著“bad back”,然后很不禮貌地用后背對著Simba。“Back”有背叛的意思,在前一個文本里,Scar也是同樣用后背對著Mufasa,在這里就不言而喻,通過Scar的言行舉止告訴觀眾它并不把Mufasa父子放到眼里,并有背叛篡權的意思。(2)的意思并不是“一個猴子的叔叔”,而是“什么都不是”。它說出了心里話,認為只要有Mufasa父子的存在,它就永遠什么都不是。一文不值,所以它后來采取了行動暗殺了Mufasa和追殺Simba。這正好與前文對兩父子的不敬和后來文本中它的惡言惡行一一對應上了。
篇2
【關鍵詞】英文動畫片 小學生英語學習 運用
動畫片是小學生最喜愛的電視節目,對小學生的智力p行為的發展有著巨大的影響。小學階段是語言學習的關鍵時期,而這個時期的關鍵又取決于小學生所能夠接觸到的語言環境。但是目前我國的英語學習存在一種“先天不足,后天惡補”的現象。所以,為小學生學習英語創設良好的語言學習環境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而英文動畫片是直觀、生動的。它將圖文生動的結合在一起,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提供一個逼真的視聽環境。為了投其所好,可以利用英文動畫片來激發小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一、理論依據
建構主義是認知學習理論的一個重要分支,建構主義學習這理論認為:為支持學習者的主動探索和完成意義建構,在學習過程中要為學習提供各種信息資源。利用這些媒體和資料支持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協作式探索并非用于輔助教師的講解和演示。隨著多媒體計算機和Internet網絡教育應用的飛速發展,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正愈來愈顯示出其強大的生命力并在世界范圍內日益擴大其影響。
二、英文動畫片的特點
動畫片的含義是“活動漫畫”(英語為Cartoon,中文英譯為“卡通”)。動畫片與真人演出的電影不同。它的卡通角色在現實生活中并不存在,完全是人工繪制出來的而聲音的加入則為這些虛擬存在的卡通角色注入了生命和活力,使觀眾相信它的真實,認同它的存在。在動畫片中,語言的主體得到了無限的延伸。無論是客觀世界存在的還是主觀創造出來的物體,都可以具有語言的功能:一直會講話的小羊,一只會發怒的鉛筆,一塊會哭的橡皮……只要是你能想到的!而且語言的音色也是無限的,可以是男聲、女聲、童聲等等。這些不僅能夠激發小學生的興趣還能激發小學生的想象力。英文動畫片對話較多、發音清晰、語速適中、口語地道,有利于小學生學習和模仿。更重要的是英文動畫片還可以給英語學習者創造真實語境,能讓他們領略英美文化。
三、英文動畫片在小學生英語教學中的運用
小W生從聽說開始學習英語符合語言學習的規律,有利于發展小學生的英語語感。語感是一個人對語言的感受能力,語感來自于聽覺,是在語言學習過程中語言有聲信息不斷作用于一個人的聽覺系統的結果。所以要培養好小學生的英語語感就要多聽多說。恰好動畫片將圖文生動的結合起來,提供一個逼真的聲像并茂的視聽環境。無論是哪個國家的小學生,只要是智力正常,他們都會在自己已有的“元認知”結構的基礎上對所觀看的動畫片進行自己的理解并樂此不疲。動畫片中豐富規范的語言熏陶了小學生,在觀看動畫片的過程中小學生能迅速的發展自己的語言能力。再者,小學生處于語言發展的敏感期,他們具有較強的模仿能力,所以我們可以讓小學生在看英文動畫片的過程中學習英語。具體的實施策略為以下幾個步驟:
1.觀看英文動畫片前的準備及觀看過程。在觀看前老師簡單的介紹故事情節并提出一些相關的問題將孩子的注意力吸引到動畫片上,突出的幾個重要細節和問題的分布要能夠使小學生保持足夠的注意力。在觀看動畫片過程中,故事的情節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聽不是主要的,視是目的。觀看動畫片的目的是要在小學生的腦海中刻印故事情節,在這一過程中,語言與動畫片的其他聲效一樣都是增強小學生感受的要素。小學生看動畫片并不是基于動畫片中的語言,而是通過學齡前的生活經歷和已有的認知結構來強烈的感受動畫片的內容,為他們進一步學習語言設置了語境。然而,在反復播放動畫片過程中,許多小學生能夠做到相關情況下復述出某些英文對話。盡管他們并不能夠準確的理解其意思,但他們能像學唐詩三百首那樣去背誦它。
2.觀看后。小學生看完英文動畫片后可以學習和模仿經典臺詞,學唱主題歌來學習英語。因為孩子在小學生時期有較強的模仿能力,所以讓小學生來模仿動畫片中的語句來學習英語的聽說是非常有效的。例如《功夫熊貓》這部動畫片彰顯著中國氣息:功夫是國粹,熊貓是國寶。就是因為介入了功夫和熊貓這兩個元素使得中國小學生甚是喜愛這部電影,還有就是故事:無名小卒或者資質平庸的小人物因為一次奇遇由此練就一身絕世功夫,成為拯救眾生的英雄。這樣的故事能讓小學生產生幻想并希望此時能再度發生在自己身上。更重要的是這部影片充分體現了動畫片的特點:發音清晰、語速適中、口語地道。一般故事片等題材的電影往往語言難度大,若作為學習的材料不容易讓觀眾理解,從而減弱了學習英語的效果。而動畫片卻不存在這一問題,像《功夫熊貓》這樣的動畫片它的定位可謂是老少咸宜,但它在很大程度上是針對小學生的,它的配音秉承了動畫片的一貫傳統,那就是清晰易懂。因此小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便于跟讀并模仿臺詞易于建立自信達到最佳效果。
四、結束語
英文動畫片能夠激發小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而且英語動畫片含有生動的語言,是英語教學的一種寶貴資源,那么我們如何利用英文動畫片展開小學生的英語視聽教學是一個值得探索的問題。
參考文獻:
[1]薛妮.英文電影對提高學習者聽說能力的探究[J].電影文學,2011,(19):157-158.
[2]張岳.淺談動畫片的聲音元素及創作手法[J].北京電影學院學報,2001,(2):49-50.
篇3
【關鍵詞】動畫創作;風格;后期表現
中圖分類號:J95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6)07-0152-01
一、動畫創作
(一)整體上把握作品主題與基調。藝術表現形式根據藝術形象的存在形態,一般可劃分為空間藝術與時間藝術兩大類。造型是空間藝術的必要手段,表現相應的空間感,因此,空間藝術的本質是對造型藝術存在方式的把握。在空間藝術的創作過程中,視覺、觸覺、運動覺往往直接作用。例如建筑藝術、雕塑、繪畫、書法、工藝美術等,這些都是以空間藝術形式存在的。時間藝術多應用于多媒體戲劇,而運用的最多的是影像和表演的綜合。在人體感官中,它體現于視覺、聽覺和心里觸覺三者的綜合。
(二)動畫場景氣氛的營造。動畫場景設計是一種藝術創作,也是一種動畫片中動畫角色所處的環境設計,二維動畫、三維動畫、剪紙動畫、泥偶動畫、沙土動畫等不同空間形式的動畫,都可以應用視覺藝術的表現原則來實現區別于現實世界的虛擬電子空間。場景氣氛烘托是動畫場景設計的首要追求的,不同的環境、氣候和日照能使觀眾產生不同的感覺。然后就是真實感的實現,年代、地域、氣候、風俗習慣等客觀依據。在設計場景與人物角色時,要進行適當的夸張變形,但是這種夸張變形又不能過,夸張變形的恰到好處。動畫片跟現實中的人物場景是有區別的,動畫片能夠將現實中很長一段故事與很大的角色與場景濃縮得很短很小,構建動畫劇本中自身的合理性,動畫片中的這種真實感卻源于現實生活,結果卻比現實生活更有趣。動畫片中好的氣氛烘托、動畫片的真實合理性和恰到好處的夸張變形,也就構成了動畫的世界觀,這種世界觀決定了作品的成敗。
(三)動畫色彩的設定。動畫影片中的上色決定作品的真實感覺程度,人們對色彩的感受直接反映到動畫色彩設計中。看到不同的色彩有著不同的定義,《太陽雨》中人物有三種色調來體現在不同的環境中的不同色彩,場景中都已藍灰色調為大體,在夢中的臥室、樓道與街道場景都是昏暗色調,以一種暗色運用來對夢境中的劇情界定。到辦公室中轉為較亮的色調,人物到現實中,人物也隨之變亮。這里反差夢境與現實的兩種色彩來體現。再者就是幻想中的小時候的色彩鮮艷明亮,充滿美好的未來,體現一種向往的色調。這幾種不同的色調來體現不同的環境,給觀眾們帶來不同的心理暗示,從視覺來看是一種感受其中,也是一種感官的沖擊。
(四)動畫設計技巧與方法。1.分析劇本,把握主題。當美術設計師拿到文字分鏡或文學劇本,首要任務是分析劇本內容,了解動畫片的主題、故事梗概、雙線索結構(明線索和暗線索)以及制片方要達到的要求。2.動畫創作中,資料的收集與整理。動畫片在設計過程中,素材的收集與整理一方面是查閱相關的歷史資料、影音視頻和繪圖材料,查閱有關的圖書資料、動畫人物的歷史背景、動畫角色所用的家具、器材設備、交通工具、動畫角色所處的地理特征、風俗習慣、花草樹木、當地的氣候的影像資料;另一方面,到相關場景進行現場寫生,例如動畫片《埃及王子》中有一幕作者描寫埃及王子在壁畫前發現自己的秘密,場景設計師在設計這個場景時,借鑒了古埃及壁畫上的內容。美國動畫片《花木蘭》,迪斯尼動畫公司成立了一個藝術小組專門到中國進行考察,考察的地方包括博物館、美術館、嘉峪關、八達嶺長城、名勝古跡、天壇。例如動畫片《獅子王》,迪斯尼公司專門派遣工作人員到非洲大草原深入了解當地情況并組織寫生。在資料的收集與整理的過程中,場景的設計思路,場景所要傳達的類型就會慢慢的形成。要養成繪畫速寫的好習慣,目的是來記錄查閱資料時的感覺,并設計構思,記錄一些需要特別關注的造型細節。3.動畫的構思、動畫的定稿、動畫制作。一部好的動畫片,首先要有好的動畫構思、好的動畫定稿、流暢的動作。更要進一步確定場景的風格,要使場景設計風格與角色設計風格相一致。一部優秀的動畫片應該是優秀的劇本加完美的動畫制作。
二、總結
在動畫影片中動畫藝術美術風格在其中起著重要的部分,美術設計是動畫影片中所有造型設計的基礎。動畫美術設計風格的特征要自由甚至夸張的風格化,要有創新能力,需要團隊合作精神來創造它。制作一部好的動畫影片要從各個角度出發,從最基礎的起點做起,一點點地累積到最后的結合,成功地完成一部屬于自己的動畫。這不僅是技術上的問題,也是頭腦以及想法上的問題,以技術與頭腦的結合來創作出一部精彩的影片。
參考文獻:
[1]貝拉?巴拉茲.電影美學[M].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2000.
[2]克里斯?帕特莫爾.英國影視制作基礎教程[M].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01.
[3]佟婷.動畫藝術論[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7.
[4]朱狄.當代西方美學[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5]埃?謝爾曼.論剪輯的藝術[J].電影藝術譯叢,1979(4).
[6]C?艾森斯坦著.蒙太奇論[M].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1999.
篇4
研究這個符號系統的重要意義基于大量的事實,譬如對東方的梁山伯與祝英臺,西方的羅密歐和朱麗葉的相差甚遠的解釋和理解;外貿商品的文化性因素的滯銷;藝術作品的思想爭鋒;日用產品誤導誤用等。
為便于本篇文章的闡述,暫且引入幾個基本的概念及其簡單的描述。
原型:最為簡單的、富有意義的基本的交流溝通的信息原點,它可以是一個宗教神話故事,或是民間傳說;也可能是一些具有悠久歷史、富有內涵的圖案或是顏色,以及某些器具或其構成部分。
認知:人在自己實踐經驗、知識結構、文化背景和價值取向等的基礎上,對外部信息進行處理,從而形成個體性的某種意義的認知。
意象:任何一個思維過程無不是形象思維、意象思維和抽象思維共同作用的過程。意象此處可以簡單的描述為基于原型的、富有意義的共同認知。
動畫片《梁祝》簡介
出身富裕的祝英臺反抗傳統社會的不平等,爭取讀書受教育的機會。繼而挑戰“門當戶對”的婚姻觀念,與同窗三年的平民子弟梁山伯相戀。然而,保守的年代卻棒打鴛鴦兩分離,梁山伯遭毒打慘死。祝英臺悲痛萬分。梁、祝的執著真情,感動天地!二人化成彩蝶常廝守。片中的主要人物角色表(略)。其中梁山伯和祝英臺的形象分別參考了蕭亞軒和劉若英的原型。
動畫片《梁祝》簡析
愛情是人類的古老話題之一,在世界的每一處,都流傳著一些古老的愛情故事。在中國歷史上,關于牛郎織女和梁祝的愛情故事最具有影響,這其中涉及到歷史、文化、風俗習慣、信仰和價值觀念等因素。隨著時代變遷,演繹這些愛情故事的人物形象慢慢模糊,人們關注的已經不再是那些原始的形象,而是在自己的思維中形成了某種意象,這種意象與故事的主體或主題的關聯性程度取決于個體的國別、民族、地域、年齡、職業、文化層次、知識背景、宗教信仰和價值觀念等。總體而言,這些因素可歸屬為兩大類:環境的和個體的-最終意象是不是具有極強的主觀性,這取決于兩大類因素的相互作用強度,
《梁祝》的解析主要可從角色設計,背景畫面設計,背景音樂及角色配音幾個方面展開。本文主要從故事情節中的角色設計作一下符號解析。
《梁祝》的經典情節可劃分為“草橋亭畔”“雙雙結拜”“同窗三載”“共讀共玩”“聯袂河伯娶親”“相思至誠”“棒打鴛鴦”“化蝶共舞”等經典情節。整部動畫片的重點在于表現梁山伯與祝英臺之間深刻細膩的愛情故事。情節大都走反傳統演繹路線。改編得趣味而有現代感,而且將故事詮釋得宛如現代偶像劇,讓原劇中傳統的愛情變得幽默、現代,與時代合拍。
但是,首先相應時代背景的角色特性不典型,缺乏表現力。男尊女車,女子無才便是德,門第等級森嚴,父母包辦婚姻,封建官僚作風等這些極具代表性的中國傳統文化體制的糟粕是故事的時代背景,也正是因為如此,才襯托出愛情故事的凄美。這正傳播出關于對傳統中國婚姻的認知:沒有愛情的婚姻,或說的時髦一點就是婚姻是愛情的起點。可能這就是東西方“自由愛情”的最大區別。然而在故事里,除了對封建官僚的飛揚跋扈刻畫得較為直白一點外,其余的時代背景皆是蜻蜓點水。這能否更深刻的表現梁祝間的愛情美?實際上,他們之間的愛情美的靈魂在于是對當時社會歷史體制的一種反叛,或者從祝英臺的角度來說,就是一場針鋒相對的自由平等的抗爭。觀眾正是從這一點上獲取了對愛情的意義認知,進而達到了感情的溝通和共鳴:為愛情自由不惜一切,哪怕是生命也值得。當然,在現代社會里,要找到這種最原始純真的愛情已經很困難了,人們在愛情和婚姻里摻進了許多的其他的東西。這或許就是直至今天,人們依然為梁祝所感動的原因。因此,動畫片中的各個主要情節的角色演繹如不能深化至此,依個人之言,就有些膚淺和世俗了。
人物的服裝造型幾乎包攬了各個朝代的特點,色彩樣式典雅和絢麗,但依照故事發生的區域背景和人文氣息來分析,角色的服飾設計缺乏吳越文化的鮮明特色,片中諸多角色設計缺乏原創性,讓觀眾感覺梁祝等角色不是中國的,而是美國人在好萊塢和迪斯尼里加工出來的、他們腦袋里的理解。
如果把片中的所有皆設定為一個符號系統,我想應該讓這些符號富有時代意義和文化內涵,對于主題的視覺表現清晰易辨,意義表現明確。比如說,不要將受三個走狗踐踏的趴在地上的馬文才看成狗,片子就變成迪斯尼動畫片的片斷了;把梁祝兩人后山游玩時看成兩只獅子,片子就變成《獅子t2》。顯然,本片許多角色構思沒有突破美國動畫片里的一貫套路,以美國的實用主義和商業主義的影視觀來詮釋東方傳統愛情故事,除了“莫名其妙的娛樂”外別無其他。
動畫片《梁祝》是期望給觀眾留下無限的想象力呢,還是希望達到一種共識?而為這個共識的實現所采取的方法又是什么呢?假如不是借《梁祝》這個家喻戶曉的故事的廣告效應來演練電腦技法,且通過諸多意義不明確或是對于主題表現而言,關聯度為負值的符號,來傳播美國通俗文化,而是要詮釋和演繹中國的傳統愛情故事,我想《梁祝》不僅要“減肥”,而且有必要進行“整容”。
參考文獻
[1]動畫概論.賈否、路盛章著,北京: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2.3
篇5
沖壓機械工作的特點是,工作作用力大,循環時間短,操作為簡單重復動作,長時間作業極易造成操作工人因操作疲勞而出現失誤,造成事故,因此,沖壓機械作業具有較大的危險性。通過對沖壓機械進行自動化改造,可以有效減輕工人的作業強度,從而保證工人的操作安全,減少或防止事故的發生,實現沖壓機械的本質安全化。
1 80C51單片機簡介
1.1 80C51單片機的特點:①體積小,質量輕,價格低,耗電少,電源單一;②抗干擾能力強,可靠性高;③面向控制,控制功能強,運行速度快;④受集成度限制,片內存儲器容量較小;⑤系統組成靈活,可擴展性好;⑥開發應用方便,研制周期短。
1.2 80C51單片機內部結構。80C51單片機是經典的單片機系列,具有典型的單片機結構體系,其基本結構如下。
它由CPU系統、CPU單元、基本功能單元等組成,各組成部分通過內部單一總線相連。CPU系統是80C51單片機的核心部分,它包括CPU、時鐘系統和總線控制邏輯。CPU單元是與CPU運行直接相關的單元電路,與CPU構成單片機是最小系統,它包括程序存儲器ROM、數據存儲器RAM、輸入/輸出(I/O)口、特殊功能寄存器SPR。基本功能單元是滿足單片機測控功能要求的基本計算機電路,是用來完善和擴大計算機功能的一些基本電路,它包括定時/計數器、中斷系統、串行通信接口等。
2 控制要求
根據生產工藝要求,控制系統設計成開環控制系統。其工作過程是:開機后,系統按照程序要求將板材移動運送到指定位置,沖頭下沖,完成第一個孔的沖制,檢測裝置檢測到沖頭離開板材后,發出指令到進給系統,進給系統工作,將板材移送到下一沖壓位置,進行下一次沖制。如此循環往復,直至最后一個孔沖壓完成后,停止沖壓,回復原點,更換板材后開始下一次工作循環。
3 系統組成
3.1 控制系統。由于系統對控制精度的要求不高,因此,控制系統設計開環控制系統,由沖床原有控制系統和以單片機為核心的新控制系統兩部分組成。組合后的新控制系統核心是單片機。
3.2 傳感器。因為本系統是開環系統,需要的傳感器較少,只要能夠檢測到沖頭的下限位置,保證進給系統在工作時沖頭與板材處于分離狀態就可以了。
3.3 進給機構。進給機構包括X、Y方向的進給,由驅動電機、傳動絲杠及夾具等組成。驅動電機可以采用步進電機或伺服電機,步進電機可采用BF反應式步進電機,伺服電機可采用交流伺服電機。為減小摩擦阻力,傳動絲杠采用雙螺旋滾珠絲杠。夾具可針對具體的沖壓件設計。進給機構在控制系統的控件下,按程序設定的進給量依次動作,完成X、Y兩個方向的進給,從而保證沖孔位置的正確。
3.4軟件系統。系統的控制軟件采用匯編語言編制,根據生產工藝要求該軟件應具有以下功能:①在啟動按鈕閉合后可啟動沖床工作。②能夠檢測沖頭位置。③可自動進給并及時換向。④沖制完成后可自動停車。⑤具有故障檢測和報警的功能。⑥在沖頭不動作時可手動操作進給系統動作。⑦能夠緊急停車。
篇6
色彩 鮮艷跳躍毀視力
動畫片的色彩和畫面變換速度會影響孩子視力和視神經發育。首先,為吸引兒童,動畫片往往使用鮮艷的顏色、跳動的畫面。色彩過于鮮艷、對比度太強會影響孩子的視力發育,長時間觀看,會對孩子的視力和身體產生不良影響。
其次,畫面頻繁變化會引起視覺疲勞。大多數動畫片每6秒就變換一次畫面,超出了幼兒視神經系統的承受能力。研究人員觀察發現,常看動畫片的孩子容易急躁和神經質。
情節 轉換太快傷記憶
優秀的動畫片情節緊湊、合理,寓教于樂,帶給孩子一種生活中體會不到的新奇感受,但動畫片情節太快、過于消極都會影響孩子的身心發育。
首先,一些情節轉換過快的動畫片對5~6歲的低齡幼兒有一定影響。人的認知形成往往在交互條件下才會得到良性發展,比如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會對大腦形成鮮活的刺激。但電視是單向的交流,不會給孩子回應,會使幼兒產生一種依賴,覺得無需動腦,很省事省心,在心理學上被稱為恃物情結,影響孩子的認知發展。
其次,動畫片會阻礙孩子培養專注力。幼兒適應了電視強烈的聲光影刺激,就很難再把注意力集中到書上,甚至造成學習障礙。
最后,動畫片的情節還可能束縛孩子的思維。心理學家做過這樣一個實驗:把孩子分成兩組,一組聽老師講白雪公主的故事,另一組看白雪公主動畫片,之后讓兩組孩子畫出心目中的白雪公主。結果,聽故事的孩子會賦予白雪公主不同的形象、裝束和表情;看動畫片的孩子,畫出的白雪公主全都一模一樣。
言行 暴力骯臟受模仿
很多人認為,動畫片里面的對話能幫孩子學習語言,但語言發展中最關鍵的因素是人與人的直接交流,而非電視中的單向語言。孩子學說話,除了語言本身,還需感受聲調、表情、說話節奏和身體語言等,這些通過動畫片是無法獲得的。
還有一些動畫片情節消極、負面,比如某熱播動畫片,僅10多分鐘就出現20多句臟話。
相比之下,大多數歐美動畫影視公司有明確的受眾年齡定位,專門針對幼兒的動畫片會嚴格控制與暴力相關的道具、動作和畫面。而國內目前沒有這么詳細的規定,要靠爸爸媽媽的“火眼金睛”來鑒定。家長最好陪孩子一起看電視,評論與分享動畫片。通過與孩子一起觀看動畫片并對內容進行適當的解釋,引導孩子正確分辨理想與現實。
音效 尖利刺耳引狂躁
篇7
【關鍵詞】 善釋補片;滑動疝
【Abstract】 objective to summarize the experience of inguinal hernia surgery slide. Methods 15 cases were sliding hernia repair good patch release operation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Results 15 cases were sliding hernia, no patient recurrence. Conclusion good patch release D - 10 in the groin sliding hernia surgery applications, is a simple and effective method.
【Key words】 good release the patch; Sliding hernia
腹股溝滑動疝是腹股溝疝氣的一種。本文對15例滑動疝善釋補片修補手術進行回顧性分析,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15例均為住院病人,男9例,女6例,年齡4-70歲,均行善釋補片修補手術。
1.2 手術方法 常規腹股溝區局部神經阻滯麻醉,依次切開皮膚皮下組織,腹外斜肌腱膜,游離疝囊但不打開疝囊。由于滑動疝的特點,疝內容物即疝囊的一部分,所以打開疝囊,往往容易把疝出的臟器損傷。游離完整個疝囊后,在疝囊頸部用電刀輕打疝囊周圍組織,順利分離出腹橫筋膜,以露出內環處的腹膜外脂肪為準,把整個疝囊及內容物推進腹腔。用一塊紗布塞進腹膜前間隙(腹橫筋膜分深淺兩層,腹膜前間隙又稱Bogros間隙,是腹橫筋膜深層和腹膜之間的間隙,此間隙內無血管和神經。
)進行游離,游離此間隙大小以能放下補片為準。此間隙在血管和神經的后方,如游離血管和腹橫筋膜淺層之間的間隙,則容易損傷血管,并且如植入補片不容易弄平整。用善愈補片下層植入腹膜前間隙,用手指伸進間隙把腹膜前間隙的補片弄平整。上層的花瓣折疊到一起在腹橫筋膜內環口處與腹橫筋膜縫合,一般用7號絲線8字縫合1-2針即可。滑動疝往往腹橫筋膜內環口處缺損較多并且腹橫筋膜腹股溝區薄弱松弛,可先把腹橫筋膜重疊縫緊,再植入善愈補片,再把腹橫筋膜內環口縮小,固定善愈上的花瓣。為了加強腹股溝區,再在精索后用一平片加強后壁,注意平片要有一定的松弛度,留出補片三個月后收縮的量,以免術后補片收縮引起局部疼痛,最后依次縫合切口。
2 結果
我科2年來應用善釋D-10加平片補片治愈滑動疝15例,至今無一例復發。
3 討論
腹股溝疝傳統手術復發率為10-15%,而滑動疝復發率則達20%-30%。腹股溝滑動疝就是腹內臟器或間位臟器作為囊壁的一部分,自腹股溝腹壁薄弱部位突出。一般左側為乙狀結腸,右側為盲腸,少部分為膀胱。臨床表現為疝內容物向腹腔還納后又馬上突出為癥狀,或者根本就無法還納。
腹股溝滑動疝應用傳統方法手術,過程復雜且易復發。尤其在臨床時間不長的年輕大夫,更是覺得滑動疝術式難以掌握。善釋D-10補片即善愈,是國內第一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腹膜前修補片,其結構分為兩個部分,帶有4個伸展條的圓形下層補片,和與下層補片中點連接的4個或8個花瓣[2]。手術主要是回納滑動疝,腹膜前間隙植入善愈補片,再用平片加強腹股溝管后壁。此術式簡單易學,為無張力疝修補術的一種[3],優點較多:第一,不打開疝囊,不會損傷疝內容物。第二,在腹膜前間隙植入善愈補片,下層補片完整修補了恥骨肌孔的薄弱區,有效的防止了疝氣的復發,有效的防止了傳統手術后因縫合腹股溝韌帶和聯合腱導致的股環的增大,也就是防止了繼發性股疝的出現。再在精索后植入一平片,更是加強了滑動疝的腹橫筋膜的薄弱與缺損,有效的加強了腹股溝管后壁[4]。整個手術過程簡單,完整修補了恥骨肌孔,術后復發率低,尤其便于年輕醫生的掌握。
參考文獻
[1] 姜軍,張毅.腹股溝滑動性疝修補術的要點[J]. 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01,21(2):72-73.
[2] 龍亞新,陳杰,劉素君,等.局麻下善愈補片在腹股溝疝腹膜前修補術中應用的體會[J]. 中華疝和腹壁外科雜志(電子版),2009,3(2):19-21.
篇8
今天,英語興趣班的楊老師買來一大包薯條和一提美年達,說是獎勵我們期中英語考試都考了90分以上。楊老師說:“因為大家期中考試都考了90分以上,所以今天要獎勵大家吃薯條和喝美年達,還有看好看的動畫片。”我們異口同聲地說了聲:“耶,太好了。”
老師叫我們洗好玻璃杯,就開始吃了。我們一邊吃著可口的薯條,一邊喝著美味的美年達,一邊津津有味地看著好看的動畫片,高興極了。貪吃的我趁老師和同學在看動畫片時,把薯片給吃掉了很多,老師準備拿給其他同學的時候,發現薯片少了很多,就問:“是誰這么會吃,就快吃完了?”我老實地承認了。老師風趣地說:“再吃,再吃,你就變成小豬豬了。”教室里充滿了笑聲。
很快,一大包薯條和一提美年達就被我們“一掃而光”了,老師讓我們收拾完殘局,就又開始上課了。
江西省九江市潯陽區龍山小學三年級:賈子楠
篇9
關鍵詞:幼兒;生活經驗;幼兒的言談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7-127-02
幼兒園的教室里,我們常常會聽到孩子們嘰嘰喳喳的話語,“我今天帶來一個新玩具”、“這是媽媽給我買的新球鞋”、“我明天要去溜冰”……面對孩子,可能老師給出的只是一些最簡單的回應,“嗯,是嗎?”、“好,非常棒!”其實這短短的幾句話語,也是孩子最真實的經驗建構。
一、孩子們在說什么?
我運用觀察、訪談的研究方法,以23個中班幼兒為觀察對象,采用錄音記錄和現場記錄相結合的方式記錄幼兒在教室內的私下言談。在經過為期兩個月的觀察記錄下,我總結歸納了以下幾個在幼兒口中出現的“關鍵詞”。
關鍵詞一:“動畫片”
我觀察發現,孩子們都非常樂意談論動畫片中的角色,并且模仿其語言,尤其是動畫片中的正、反兩大主角。所有幼兒都不同頻率地提到了《迪迦奧特曼》、《喜羊羊與灰太狼》、《鎧甲勇士》、《巴拉拉小魔仙》、《哆拉A夢》等近階段較受幼兒喜愛的動畫片,其中9名男孩關注《迪迦奧特曼》《鎧甲勇士》,8名女孩關注《巴拉拉小魔仙》,喜歡《喜羊羊與灰太狼》、《哆拉A夢》的各占一半,無顯著的性別差異。
關鍵詞二:“玩具”
4、5歲的幼兒具有豐富、生動的想象力,他們常常借助玩具自發地開展假裝游戲,觀察發現,雖然在玩玩具的過程中可能伴隨爭搶、嫉妒、攀比等,諸如,“還給我,不然我告訴老師去”“你真小氣!”“哼,我家里也有的”“不給我玩,我就不和你做好朋友”等。但,通過借助玩具這一媒介,幼兒間開展了征求、商量、分享等問題解決策略,自發地建構了社會規范意識。諸如,“那再給你玩一會,只有一會噢”“我拿我的玩具跟你交換行嗎?”“我們一起幫芭比穿衣服吧”這樣的語言策略。
在性別與玩具的選擇上,女孩大多選擇芭比娃娃、布偶這類較為柔性的玩具,男孩多數選擇爆丸小子、奧特曼、手槍、變形金剛等帶有魔幻和英雄氣概的玩具。只有少數幼兒覺得只要是玩具大家都可以在一起玩。
關鍵詞三:“興趣班”
關于“興趣班”的討論,幼兒嘰嘰喳喳說了一大堆,絲毫不遜色于動畫片,可是情感態度卻顯然不同。班級中絕大多數的幼兒在課余時間都要參加興趣班,內容從藝術語言、畫畫、芭蕾舞、戲劇表演、英語到跆拳道各不相同。6名幼兒參加藝術語言班,5女1男;10名幼兒參加圖畫班,男女各一半;6名幼兒參加舞蹈班,均為女孩;參加跆拳道、英語的各1名,均為男孩。所有興趣班都是家長代為報名安排,只有2名幼兒是自己選擇,分別為藝術語言和跆拳道。
二、孩子們說的背后
1、關于動畫片
動畫片對于幼兒是喜聞樂見的,并且對幼兒來說,有什么動畫片就看什么動畫片,動畫片對于幼兒而言不是哪些好看哪些不好看的問題,而是只要有動畫片他們就看。在幼兒看來動畫片本身就是樂趣而不在于動畫片實際提供了什么樂趣。
我所觀察到的事實表明幼兒對模式化的語言和行動有著明顯的模仿和學習,“巴拉拉小魔仙變身!”“變變變,要你好看。”“小的們,跟我上!”“我們還要繼續戰斗,打敗阿爾法斯特人!”幼兒有自己喜歡的動畫角色,他們在游戲過程中,常常模仿自己喜歡的動畫角色的語言和行為。5-6歲的幼兒從動畫片里得到智慧的啟迪、道德的學習是有困難的,他們看動畫片是因為“好玩”,在看動畫片中他們學習了某些語言和動作,但往往這些言行不是成人所要真正傳遞的,幼兒會忘記復雜的情節和角色之間大段的臺詞,因為動畫片角色所發出的聲音的語調、語氣與聲音所負載的意義相比,前者更重要。
2、關于玩具
在男女幼兒所喜歡的玩具中,我發現了這樣一個現象:男孩子普遍喜歡具有陽剛性,充滿魔幻和英雄主義色彩的玩具,如:奧特曼、變形金剛、恐龍玩具、手槍、飛機等,而女孩則多喜歡代表著家庭溫馨的絨毛玩具、芭比娃娃,以及一些圖畫書。也有個別活潑好動、性格調皮、平時愛跟男孩子在一起玩的女孩,其玩具選擇與男孩子相近。
從中,我們不難看出幼兒在玩具選擇時所表現出的性別差異。據英國一位心理學家的調查,發現男孩與女孩的活動傾向有很大差別。男孩的活動大多傾向于物,他們好動,比較“調皮”,精力旺盛,喜歡探奇冒險;而女孩則大多傾向于人,她們好靜,富感情,講友誼,對新事物不大感興趣。由于活動傾向的差異,對玩具的愛好也有差別。在生活中,男孩子喜歡槍、坦克、汽車、球類等,女孩則喜愛娃娃、小動物、餐具等,這些都歸因于男孩與女孩生理因素的不同。
傳統的性別教育在使幼兒獲得正確的性別角色方面的確是必不可缺的,然而,它往往也給不同性別的孩子貼上了標簽,例如:父母在為孩子購買玩具時,總是不自覺地為女孩買娃娃,為男孩買手槍。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傳遞給孩子的也總是男孩就要勇敢堅強,女孩就要溫柔文靜等信息。這種固定化的性別教育從家庭、幼兒園到社會大環境都無時無刻地存在著。
在能力差異上,幼兒對玩具玩法的熟悉程度總體歸結于其認知水平發展及相關經驗,多數幼兒選擇與同性玩伴共同游戲,個別互動傾向不明確。雖然在與同伴互動游戲中可能伴隨爭搶、嫉妒、攀比玩具等,諸如,“還給我,不然我告訴老師去”“你真小氣!”“哼,我家里也有的”“不給我玩,我就不和你做好朋友”等。但,通過借助玩具這一媒介,幼兒間開展了征求、商量、分享等問題解決策略,自發地建構了社會規范意識。諸如,“那再給你玩一會,只有一會噢”“我拿我的玩具跟你交換行嗎?”“我們一起幫芭比穿衣服吧”這樣的語言策略。
3、關于興趣班
興趣班在幼兒眼中意味著什么?大多數幼兒的言談中提到了“是媽媽幫我報的名”,在他們眼中“畫畫”、“跳舞”、“彈琴”就是興趣班的代名詞。
在尊重孩子意愿的前提下,為他們選擇合適的興趣班,無疑可為孩子的成長創造良好的條件。但這并不是說,每一個孩子都必須上興趣班。事實上,對于孩子而言,這個階段最重要的只有兩件事,一是吃,二是玩。在吃與玩中,他們逐漸了解外部世界,逐步學會如何與周圍人相處,進而培養良好的習慣和興趣。在自由的游戲和玩耍中,孩子更多地親近了大自然,和父母有了更多的交流和接觸,獲得了豐富的人生體驗。這些才是這階段孩子成長過程中最寶貴的財富。
三、我的小小建議
通過對幼兒私下言談的內容分析,大致讓我們看到幼兒的生活狀態如下:
(1)幼兒普遍喜歡看動畫片,且受動畫片影響較大,樂意模仿。
(2)幼兒選擇玩具時有顯著性別差異,玩玩具時會有爭搶行為和嫉妒、攀比心理,并從中逐漸自我建構,玩具來源受父母限制較大。
(3)幼兒中有“興趣班”熱潮,家長普遍持支持態度,幼兒的心理則各有不同,有的處于自身興趣,有的受到家長限制。
因此我們可以試著這樣做:
1、積極引導孩子對動畫的熱愛
幼兒園方面應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設施,授課過程中多借鑒動畫片資源和技術,使教學更加多樣化、直觀化和趣味化,可以通過對動畫片中故事和人物進行闡釋來引導孩子正確理解善惡美丑等觀念、養成與人合作、誠實的習慣等。還可以借用幼兒對動畫的濃厚興趣,組織情景劇“模擬相關的情節”或進行多種可能性的編排,以討論方式啟發幼兒,使他們在參與的快樂中學習,而不是像在家中看動畫片一樣,“看完一笑了之”。
在家中,父母可以跟兒童一起討論節目內容,解釋有歧義或干擾性的材料,從而使兒童對動畫片里的暴力因素形成判斷和理解能力。這樣,才能真正的使動畫片變成孩子的良師益友,家長們也不用再整天為孩子看動畫片而提心吊膽了。
2、充分發揮玩具的作用
固定化的性別教育對孩子來說是不公平的,是強加于他們的社會期待,如童話中處于弱勢的總是女孩,而男孩則總是扮演英雄的角色,等等,這無疑使男女幼兒在能力的發展上產生了不平衡。因此,如何給幼兒選擇玩具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并不是每個孩子都必須按照自己的性別角色選擇玩具, 男孩子同樣也可以選擇一些小動物、餐具等玩具, 女孩子也可以同樣選擇小汽車、坦克、球類等玩具。
玩具是讓孩子自己去玩的,不能只當擺設。因此挑選玩具不能只看外表,要看孩子是否喜歡,能否用它來玩。現在有很多家長都傾向給孩子買又貴又精致的玩具,這樣的玩具孩子第一眼看到自然是喜歡,他們會贊嘆得合不攏嘴巴,“哇,好漂亮呀!”可是玩起來卻不帶勁了,為什么?因為“媽媽說玩具很貴的,要當心,不好弄壞的”,礙于這一層,孩子還敢放開手腳玩嗎?更不用說能玩出什么新意了!
3、尊重、理解、鼓勵、賞識幼兒
上興趣班沒有絕對的“對”或絕對的“不對”,幼兒是可以參加興趣班學習的。但在參加興趣班學習時,應注意幾點:尊重幼兒的興趣選擇興趣班;對幼兒參加興趣班學習不提過高要求,一切以促進幼兒健康成長、全面發展為重。孩子上興趣班,在獲得知識和技能的同時,情緒情感也要獲得良好的發展,也就是說,孩子在學會了這些知識、技能的同時是開心的,愉快地,那送他去興趣班是對的,如果孩子每次回來的情緒是消極的,那么家長,請您三思。作為家長,除了應當尊重孩子選擇興趣班的權利外,更應當不斷地理解、鼓勵、賞識孩子,讓孩子在興趣活動中快樂成長。
“童言無忌”這四個字常常被我們掛在口中,尤其是從幼兒園小朋友口中說出的話往往會被我們所忽略,許多老師并沒有體會到幼兒個人經驗敘說的價值,認為孩子的話大多是沒有意義的。其實不然,我們認為的“沒有意義的談話”,對孩子來說并不是如此,尤其是幼兒在不受控制和成人要求的情況下,其敘說的內容更能反應出其真正的心理和真實的生活狀態。所以,不要忽略他們談話的方式及內容,通過傾聽、記錄、分析幼兒的日常交談,會讓我們更好地理解幼兒的現實生活狀況,從而對我們理解幼兒、教育幼兒才更有現實意義。我想說,用心傾聽孩子,我們的收獲會更多!
參考文獻:
[1] 郭元祥.生活與教育.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113-114.
[2] 張放放,周兢.兒童敘事能力發展研究綜述.幼兒教育,2006,6:47-52.
篇10
一、合理設計任務,奠定教學基礎
為了提升小學英語學習過程的趣味化、多元化,實施小學英語角色扮演教學時,應該摒棄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方式,拓寬教學方法與模式。踐行以人為本、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結合建構主義思想,引入角色扮演教學策略,首要的是合理安排角色扮演任務。而新時代下的課堂任務,可以也應該呈現出豐富多彩的特點。如選擇書本精彩片段、課外閱讀趣味故事、動畫片中趣味情節、重要句型短語對話設計等。通過多元化、自主性、動態性的任務設計,激發學生創新能力,挖掘學生潛能,鼓勵學生進一步扮演和表現,掌握英語知識和學習方法。
如組織學生觀看Born to the bee wild、The Lion King、Toy Story、Beauty and the Beast等相關動畫片,選取精彩片段進行重復播放,引導學生領悟故事中的人物、情節與英語對話設計。基于學生興趣和愛好,設計任務,鼓勵學生通過趣味化的角色扮演,理解動畫片中的相關故事。
二、強化語言操練,提升表達能力
英語是一門語言學科,且不同于我們的母語。小學英語學習階段需要掌握相關詞匯、簡單句型與語法,對于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他們語言能力還不夠強大,學習英語過程中會遇到一定困難。不過小學生學習能力強,模仿和思維能力也處于快速發展階段。實施角色扮演教學策略,需要加強語言操練,通過基礎語言練習,提升學生表達能力,使得學生掌握扎實的英語基礎。語言操練可以采取開設英語角、英語廣播站,組織閱讀英語報、英語每日復習,觀看英語動畫片等方式,通過廣泛積累,學生們將重點知識反復操練,與同伴一起,提升英語素養。
三、加強方法指導,提升教學質量
部分學生認為角色扮演方法實施難度大,不敢嘗試,還有部分學生英語學習效果不好,失去了學習信心。針對這些問題,教師在實施角色扮演教學方法的過程中,需要重視對學生知識與技能的培訓,還需要加強對學生角色扮演方法的指導。角色扮演不是簡單地對英語短語和句型進行復述,它應該具有動態性、過程性、方法性與技能性特點。加強角色扮演方法指導,需要創設合適的情境,如生活情境、實驗情境等,選取圖片、視頻、工具等作為輔助材料,對動畫片、視頻、書本、課外讀物中對話進行再現、改編、創新,以此提升英語學習質量。
如“In a toy shop”這一單元的學習,學生掌握了What is this? It is a…I like this…的句型后,由同桌間分別扮演顧客和售貨員,設計在玩具店的場景。教師加強方法指導,引導學生轉變場景,可以變換為蔬菜市場、超市等場景,展開問價的角色扮演過程。另外,還可以詢問功能、出產日期等,將扮演內容改編、拓展。角色扮演還可以與游戲、故事結合,分配不同角色,展開英語對話、表演,深入掌握英語知識與學習方法。
四、有效積極反饋,鼓勵主動學習
有效積極反饋和綜合評價是對學生的激勵。積極反饋包括知識、態度、能力、方法等方面的反饋,還包括學生創新思維、合作交流、實踐分析等方面的反饋。積極反饋一方面是學生的任務,學生需要通過表演、寫作、閱讀、制作等形式,加強師生交流。另一方面是教師也需要對學生學習的各個細節進行觀察、分析、指導與介入。通過有效積極反饋,找出問題并科學指導,鼓勵學生主動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