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英文教學論文范文

時間:2023-04-05 22:29:5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全英文教學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在高等院校針對部分課程同時采用兩種語言(中文和英語)進行授課,此種模式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雙語教學。隨著雙語教學的推廣,在實踐中其局限性漸漸顯露。雙語教學只能針對中國本科生實施,而在本科生醫學教育過程中,我們發現大部分的老師往往傾向于中文授課為主,穿插簡短的英語詞匯或簡單的英文表述。這雖然降低了學生英語能力的要求,但從教學角度來講同時減少了國際前沿專業知識的輸出量;從成果角度來講不能有效的達到雙語教學的目標,我們的學生英語水平仍停留在“啞巴英語”、“半吊子英語”,不具備國際交流的能力。全英教學適合中國本科生,更加適合海外留學生醫學教育。在華留學生由于中文水平參差不齊,中文授課增加了留學生對課程的理解難度,從而降低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是導致留學生遲到、早退,紀律性差的一個主要因素。英語作為一種世界性語言,是不同文化、不同地域的人們交際溝通的重要橋梁。全英教學可以較好的解決留學生在課程中語言障礙問題,加強紀律性。全球3/4的報刊書籍是用英文版的。全英語教學就等于打開了世界醫學的一扇窗戶,可以為學生提供大量的先進醫學信息,豐富的內容資訊;同時可以啟發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邏輯性。全英語教學還是改變舊式的填鴨式教學,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提高學習興趣為目標的教學模式。

2全英教學目前存在的難點

2.1語言障礙造成的信息量不夠

目前中國關于英語的教育,更多的目的是為了通過四、六級考試,而不重視聽、說等實用性。長久以來我們為了應試教育,過度學習語法、句法。忽略了英語的工具性。長期以往英語和我們的實際生活、所學專業脫節。由于匱乏的英語語言環境,造成口頭、書面表達能力欠佳,與人進行交流能力有待提高。這種語言障礙,阻擋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所傳授的知識表達,降低了課程內容在語言方面的生動、豐富程度,信息量就會相對減少,對學生學習有著直接影響。因而語言障礙是全英語課程的難點。為了保障和提高全英教學質量,不僅要求教師要有扎實的醫學專業素養,同時還要具有較好的英語表達能力及國際化教學背景。從國外引進有著醫學教學和臨床經驗的教師和醫生作為主講人,他們不僅培養學生用英語表達的思維習慣而且還帶來一些國外新的教學理念和方法。建立全英教學師資培養制度,借鑒國外醫學院校模式規范化教師培養標準。選派優秀青年教師到美國、英國等知名高校參加語言和教學培訓;定期聘請外籍專家對教研室的教師進行醫學英語教學方面的培訓與指導。保證教師長期穩定的接受再教育,不斷提升教師的英語教學水平,掌握先進的教育方法。

2.2可選擇英文教材有限

目前國內尚無統一的英文醫學專業教材、教學大綱,教師們的教學大多自行查閱資料,編寫相應的PPT,甚至直接使用英文講解中文教材。個別院校會選擇英文原版教材,優秀的英文原版教材讓學生感受到原汁原味的英語。在此基礎上我們從大量的英文原版中選取優秀的英文原版教材與具體的專業學科做整合。以英文原版教材為主流,加入我國臨床特色,取長補短的編寫教案,使得我們的學生所掌握的知識既貼近我國臨床現狀又能直接進入地道的英文學習氛圍,緊跟世界領先的潮流信息。

2.3教學方式的單一

在醫學教育模式上,中西方之間存在明顯差別。我們的教育模式通常將思維習慣及教學內容限制在專業領域中,對專業方面的知識講解面面俱到,學科間的知識欠缺融合。這往往使學生在學習上得不到較好的啟發。傳統的教學方式傾向于知識傳授型教學,單一的是由教師講解,學生傾聽。這導致學生對知識的汲取缺乏主動的積極性,不利于學生學習能力的養成。而西方醫學教育在教學內容設置及授課方式上,有許多值得借鑒的地方。針對留學生思維活躍,喜歡活躍的課堂氣氛的特點,改變傳統的滿堂灌式教學為培養學生創造性的啟發式教學;改變傳統以教師為主的課堂講授為師生互動的教學方式。采用討論式教學、以問題為中心教學、案例式教學等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每堂課程講述采取臨床案例+理論知識解析、病例討論和實驗實踐等方法。臨床病例選取強調基礎與臨床知識、醫學知識與人文科學知識以及基礎醫學各學科之間等的融合,在專業領域減少信息過載,停止學習不必要的細節。這樣易于學生發散思維,減輕負擔,在處理案例過程中學習如何做一名醫生而不是醫學生。理論知識解析采用適當的圖像、錄像、圖片由淺入深的知識講解,使授課內容形象生動、易于理解,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全英語教學過程中,師生間的互動在全英教學中顯得尤為重要。老師對學生分組討論的病例應當給予啟發和指導。通過討論可以培養學生思維邏輯,促進理論知識在實踐中的應用。實踐教學更是全英教學中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學生在實驗、實踐中是對知識融會貫通的過程,更是培養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

3改進目前難點需采取的措施

3.1英語網站的建設

教育信息化已成為全世界各國教育的發展方向。英語網站的建設是通過應用信息技術與醫學教育深度相融合,為學生提供一個方便、靈活、個性的學習環境。在這一信息教育平臺上充分發揮網絡的優勢。首先,在傳統教學模式中,課下老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甚少。英語網站的建設可以彌補這一不足。網站上設立的答疑組、討論組是教師和學生之間交流的重要渠道。以及網上提交或批改課后作業,督促了學生課后對學習的總結和問題的反饋,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效率。其次,對于部分理解較慢的同學,課下仍可以查詢課程筆記、回顧課程知識,更充分的對教學內容進行理解和消化。最后,留學生可以密切關注網站上的科研信息,鼓勵留學生以科研小助手的形式參與教師的科研活動,開拓學生眼界,了解最新的研究進展。英語網站上的資源共享使得學習資源靈活多樣、豐富多彩,可作為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來源,培養其自主學習能力;在網站上學習時間更加不受約束,學生可隨時隨地的學習,增強其學習興趣。因此加強課程英語網站的建設對課堂教學的補充和完善非常重要。

3.2全英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的構建

全英教學考核方式應該不同與傳統教學的終結性評價。針對留學生的特點,完善管理制度。本課程采取靈活的考核方式。留學生的出勤、小組討論、平時作業、實驗課、科研助手、臨床實踐等也算作成績的一部分。對出勤情況評估,可以督促學生按時上課,加強留學生的紀律觀念;對課堂討論、發言評估,提高學生在課堂中學習熱情,使得學生們積極投入到學習中來,更好的增加師生互動,從而易于同學們的學習和理解。對作業完成情況評估,有效的檢測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及時的反饋信息,較好的解決學習中的盲點、疑點。對業余科研活動評估,既培養學生科研興趣,又對提高學生科研能力有所幫助。改革終結性評價為形成性評價后,更加注重學生平時的學習狀態,從而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變表面水平的死記硬背為深層次水平的知識建構,有力地促進了教學質量的提高。全英文授課的目的除了講授專業知識外,專業英語在聽說讀寫各方面也要達到一定的水準,因此評價全英授課的效果不僅以學生對專業知識點的掌握情況來判定,同時也要對專業外語水平的進行評估,標準化全英教學質量評價。

4結語

篇2

(一)課程設置

全英語教學不能追求一蹴而就,高校在實行全英語教學前,應認真系統地研究國內外相關專業的培養計劃和課程體系,結合高校的師資水平、學生接受能力,應在課程體系中首先設置雙語教學,然后慢慢過渡到全英語教學。同時,在授課過程中英對學生進行跟蹤調查,及時聽取學生對全英語教學的學習體會和改進意見,定期修改課程設置。

(二)考核體系

全英語教學是手段,教學內容的實施要圍繞開展全英教學的目的進行考核,而非絕對意義上的,課堂不能出現中文等形式主義。對于學生而言,缺乏激勵機制,在全學分制體系下,學生選全英授課方式和中文授課方式的學分一樣,而全英課程學習卻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甚至成績更低,而學校的獎學金制度、出國申請等都和績點掛鉤,降低了學生選全英課程的積極性。

(三)教師方面

授課方式單一。傳統的教學方式中,授課教師以板書、PPT等全堂講解為主,但是對于難度較大的全英語課程而言,如果仍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即使教師有扎實的英語功底,深厚的專業知識水平,缺乏學生的積極、主動有效參與仍然難以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師資力量薄弱。專業課程全英語教學對授課教師的要求很高,不僅要求他們精通專業知識,而且要能用準確、流利的英語講解專業知識、及時解答學生的疑問。缺乏同時精通專業和英語的教師,年輕教師英語水平較高,相對缺乏教學經驗;而資深老教師擁有豐富教學經驗和專業知識,但英語水平卻相對不高。

(四)學生方面

學生的英語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全英語教學的授課效果,英語水平欠缺阻礙了學生對專業知識的理解和運用。難度較高的專業課程全英語教學,要想取得好的教學效果,離不開學生的積極配合與互動,學生的求學態度很關鍵。而目前針對整個班級的全英語教學,肯定無法滿足班上所有學生的要求,這是全英課程體系建設中遇到的關鍵問題。

二、高校專業課程全英語教學的建議

(一)學校方面

1.課程設置。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專業知識和語言基礎,在雙語教學的推進工作中英循序漸進,逐步增加英文授課的比重。針對目前全英教學課程效果差的現狀采取解決方案。由于學生英語水平有差異,對于全部學生采用全英教學的大班制,效果往往較差,但在同樣學分要求下,沒有學分和成績上的激勵,學生往往不愿意選擇難度大,考試成績偏低的全英語專業課程,建議修滿3門以上全英語專業課程的同學可抵補專業英語課程的學分。

2.師資隊伍建設。在推行雙語教學的進程中,首先要加強師資的培養,要求英語口語水平較高,具備扎實的金融學知識、熟悉金融市場運作并且具備一定授課經驗的專任教師擔任教學工作,這是雙語教學工作推進的關鍵。針對任課教師英語口語水平是決定全英教學效果的一個重要因素,為了促進全英課程體系的建設,建議學校應適當增加任課教師外出交流的機會,通過到英語母語國家進行學習、訪問、交流提高英語表達能力和專業素養。目前,我校已經走在了前列,除了國家基金委提過的國外訪問學者交流項目外,我校還受到上海市教委的大力支持,有不少專業教師已經得到資助并獲得國外交流機會,除此之外,我校每年還提供很多到美國、瑞典、加拿大等地專業課程學習的機會,大大的開闊了教師的視野,提高了英語教學的能力。

3.提供答疑交流平臺。在全英課程體系建設過程中,無論任課教師還是學生都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通常,任課教師會花費更多的時間去查閱資料、備課,較中文授課的備課時間也會增加3~5倍,而且教師也希望根據學生的反饋調整可能的內容和難度,同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也會面臨很多問題和困擾,提供交流平臺在師生溝通、互動過程中非常必要。目前,我校在上海市教委的支持下,已經開展定期坐班答疑制度,且教學團隊建設平臺已經建好,為廣大師生提供了很好的交流平臺,通過平臺,隨時可以與任課教師保持溝通,互動,解決學習過程中的疑難問題,真正體現了教師的“解惑”職能。

(二)授課教師方面

1.積極提高自身專業素養。任課教師要跟蹤學科發展的前沿問題,多讀相關的外文專著、學術論文,保持知識結構的新鮮性;同時還要與金融實際結合,做一個懂理論又懂實踐的全方位發展的教師。

2.改善原有的教學模式:建議采用小班教學或小組為單位的教學,在小組討論的過程中,讓學員獲得闡述和表達自己觀點的機會,二是小組討論增進了學員間的了解;三是小組討論會促進小組成員的觀點相互補充,從而在調動學生積極性的情況下,提高教學效果??蓢L試下面兩種教學方式:①啟發式教學,通過設置有趣的問題、生動的案例和組織課題討論等方式,激發學生的創意思維;引導學生多發言,提高學生英語口語表達能力。②問題導向教學,對學生自主學習、自我管理、獨立思考問題能力的培養均有促進作用。教師要盡可能低位學生提供主動學習的機會,給學生造就一種主動探索、不怕失敗的學習氛圍,引導學生用自己的方式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三)學生方面

1.科學安排選課內容。隨著全學分課程在各大院校逐步實施,學生可以相對自由地選擇任課教師、上課時間等,在選全英語專業課程時,學生應該清楚自己的英語水平和專業能力,建議大二和大三上學期選擇雙語類教學課程,大三下學期開始選擇全英語專業課程,逐步提高自己的適應能力。

篇3

【關鍵詞】知識產權法學 雙語教學 商標權保護 國際條約

一、有關商標權保護的國際條約概述

商標權(Right of Trademarks)在我國的法律文本(《中國人民共和國商標法》)中稱為商標專用權(the exclusive right to the use of a trademark)或者注冊商標專用權(the exclusive right to the use of a registered trademark),同著作權(Copyrights)和專利權(Patents)等構成知識產權的重要組成部分。有關商標權保護的國際條約主要包括:

1.《建立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公約》(Convention Establishing the World Intellectual Property Organization)

2.《保護工業產權巴黎公約》(Paris Convention for the Protection of Industrial Property)

3.《制止商品產地虛假或欺騙性標記馬德里協定》(Madrid Agreement for the Repression of False or Deceptive Indications of Source on Goods)

4.《保護原產地名稱及其國際注冊里斯本協定》(Lisbon Agreement for the Protection of Appellations of Origin and their International Registration)

5.《保護奧林匹克會徽內羅畢條約》(Nairobi Treaty on the Protection of the Olympic Symbol)

6.《商標法條約》(Trademark Law Treaty)

7.《商標國際注冊馬德里協定》(Madrid Agreement Concerning the International Registration of Marks)

8.《商標國際注冊馬德里協定有關議定書》(Protocol Relating to the Madrid Agreement Concerning the International Registration of Marks)

9.《關于供商標注冊用的商品和服務的國際分類尼斯協定》(Nice Agreement Concerning the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Goods and Services for the Purposes of the Registration of Marks)

10.《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議》(Agreement On Trade-Related Aspects Of International Property Rights)(簡稱TRIPs協議)

上述有關商標權保護的國際條約,除TRIPs協議由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簡稱WTO)管理外,其他國際條約均由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orld Intellectual Property Organization,簡稱WIPO)管理。上述條約中我國現已加入的有:《建立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公約》,《保護工業產權巴黎公約》,《商標國際注冊馬德里協定》,《商標國際注冊馬德里協定有關議定書》,《關于供商標注冊用的商品和服務的國際分類尼斯協定》,《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議》。

二、對有關商標權保護國際條約的內容與特點的簡要分析

上述有關商標權保護的國際條約彼此之間相互關聯,但又具有各就某特定方面做出特定規定的特點,各條約具有總體上的相關性,但具體內容各不相同。例如:

《建立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公約》是就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的構建所作出的一般性或憲法性(constitutional)規定,具有總條約的性質,其并未就各類知識產權(包括商標權)作出具體、細致的規定,因此,該公約在教學工作中的實用性并不強。

《保護工業產權巴黎公約》(簡稱巴黎公約,Paris Convention)就工業產權的保護作出了明確、具體的規定,該公約共有30個條款,其中涉及商標權的規定主要集中在第六條至第十二條,具有很強的法律適用性和教學的實用性,因此,該公約在有關商標權保護的國際條約中是重點介紹的內容。

《制止商品產地虛假或欺騙性標記馬德里協定》、《保護原產地名稱及其國際注冊里斯本協定》、《保護奧林匹克會徽內羅畢條約》、《商標國際注冊馬德里協定》及《商標國際注冊馬德里協定有關議定書》、《關于供商標注冊用的商品和服務的國際分類尼斯協定》等條約分別涉及商標權保護的某些具體、細致的方面,有的涉及商標的國際注冊,有的涉及申請商標國際注冊的商品及服務分類標準,還有的涉及某些具體國際性標志的保護等內容,這些規定因其細致具體,故而也具有較強法律適用性和教學實用性,是學生了解商標權國際保護必須學習的內容,而且各條約之間的規定還存在一定的交叉重合和沖突。

《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議》(TRIPs協議)是WTO的重要協議,其與貨物貿易協定(GATT)及服務貿易協定(GATS)同為WTO的三大支柱協議。TRIPs協議簽署于1994年4月15日,于1995年1月1日生效,是迄今為止最具綜合性的知識產權多邊協議。我國政府已于2001年12月11日加入WTO,同時成為TRIPs協議的成員國,因此,該協議是向學生介紹知識產權國際保護(包括商標權的國際保護)時必須重點講解的內容。該條約和巴黎公約

(Paris Convention)在內容上具有諸多交叉重合。

三、選用有關商標權保護的國際條約作為教學材料時應予注意的問題

針對商標權保護國際條約在內容及法律的適用性、教學的實用性等方面的相應特點,本文作者認為,在選用有關商標權保護的國際條約作為教學材料時應從根據實際教學情況及遵從教學規律的角度出發,選擇具有較強的法律適用性及教學實用性的相關國際條約作為教學材料使用,應選擇重點條約作重點講解,一般材料作簡要介紹或指導學生自學等方法分別對待,切忌不分重點的眉毛胡子一把抓。

1.應予重點講解的國際條約。筆者認為應予重點講解的商標權保護國際條約包括《保護工業產權巴黎公約》和《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議》。作出這種選擇的原因是:

其一,因為受到課堂教學學時數的限制,只能選擇重點條約作重點介紹。以筆者所在院校為例,在法學本科階段高年級學生中開設的知識產權法學雙語課程總共是32個學時,為此,教學計劃中分配給有關知識產權的國際條約的教學時間往往不足,而要較為系統、全面的介紹和講解該部分教學內容則可能需要10個以上的學時,現實是只有2至4個學時,而真正分配到商標權保護國際條約的時間則可能不足1個學時,因此,因教學時數的限制,只能選擇重點條約作重點介紹。

其二,選擇我國已經加入并具有較強的法律適用性及教學實用性的相關國際條約作重點介紹。巴黎公約和TRIPs協議均是我國已經加入的國際條約,而且根據我國相關法律的規定,該上述條約均可作為法院審理案件的依據,因此,其法律適用性與教學實用性是不言而喻的。

其三,巴黎公約和TRIPs協議是涉及包括商標權在內的所有工業產權最具重要性和權威性的國際條約,而作為WTO法律體系框架中涉及知識產權保護的重要協議的TRIPs協議,其在內容上有諸多與巴黎公約的交叉重合之處,如TRIPs協議第二條第1款關于援引巴黎公約的規定:“Inspect of PartsⅡ,Ⅲ and Ⅳ of this Agreement,Members shall comply with Articles 1 through 12,and Article 19,of the Paris Convention (1967).”而且TRIPs協議中的類似規定還有很多,因此,在介紹商標權保護國際條約時有必要將其銜接起來串講,這樣不僅可以節約教學時間,也有利于保持課堂教學時的知識連貫性、整體性和學生的理解與掌握,從而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2.應予一般性介紹的國際條約。筆者認為對于以下幾個有關商標權保護的國際條約是必須向學生作一般性介紹的,它們包括:《商標國際注冊馬德里協定》、《商標國際注冊馬德里協定有關議定書》以及《關于供商標注冊用的商品和服務的國際分類尼斯協定》。理由是:

其一,上述幾個商標權國際條約是我國已經加入的國際條約,具有法律的適用性和教學的實用性。

其二,商標權不同于著作權可以自動取得,商標的注冊是取得商標權的前提,而且商標權和專利權一樣,是屬于一種國家性的權力(national rights),即在一國注冊的商標權只在該注冊國的主權范圍內有效,而要想該商標權得到國際性保護,則需要進行商標國際注冊。因此,有關商標國際注冊的相關國際條約便顯得尤為重要,是學生必須了解的內容,只是因為教學時間的限制,只能作一般性介紹,但這種介紹和了解是必要的。

其三,該部分國際條約的內容細致、具體,具有極強的操作性,而并不涉及過多的法律理論,只要向學生作一般性的介紹和指導,學生完全可以理解和掌握該部分國際條約的內容。

3.指導學生自學的相關商標權保護國際條約。除了上面應作重點講解及一般性介紹之外的其余部分的商標權保護國際條約,筆者認為,也應通過布置課外閱讀等方式讓學生有一定的了解,或至少應讓學生知道有這樣的一些國際條約存在,以便在將來遇到類似需要運用該部分條約來解決的法律問題時,做到心中有數。

四、結論

知識產權法學雙語教學是一項任務繁重、頗具挑戰性的教學工作,它不只是在課堂教學中需要使用中英文兩種語言進行教學,也許更為重要和困難的是在面對眾多的國際性條約需要作為教學材料使用時,如何恰當的選用相應的國際條約并合理的分配課堂教學的時間,使得學生對重要的國際條約有深入重點的學習掌握,又能夠讓學生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對整個的相關國際條約有一個較全面的了解,使學生對相關知識的學習既有一定的深度,同時又不致傷害獲取相關知識的廣度,這確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要難題。但本文作者依然認為,只要我們在教學工作中真正做到遵循教育教學的規律,對相關教學材料作好認真的取舍工作,合理分配教學時間,運用合理的教學方法,突出重點,兼顧一般,還是可以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的。

參考文獻

[1]劉春田.知識產權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

篇4

關鍵詞 高校 教學建設 途徑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ki.kjdkz.2015.12.004

Abstract It's key that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and achieve the goal of students cultivating for strengthening teaching construction and reform of universities. In this paper, the physical and Technical Institute of Wuhan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from the teacher's role in the play, to strengthen the cultivation of young teachers, encourage teachers to carry out teaching research, actively carry out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increase the "three hit" education and innovative talent training,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effective way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level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 words university; teaching building; way

21世紀是知識時代,是科技競爭和人才競爭的時代。培養適合當代社會和科技發展的創新型人才的新體系是現代高等學校教學活動中亟需解決的課題。武漢大學物理與技術學院為適應現代社會的要求,對原有教學體系進行了大膽的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充分發揮教學名師的示范作用

學院每學期都組織青年教師去聽國家名師的講課,充分發揮國家教學名師在教學中的示范和引領作用,在教學名師的帶領下,物理學人才培養基地教學團隊、物理學專業基礎核心理論課程教學團隊,先后成為湖北省教學團隊和國家級教學團隊。

2 不斷加大對青年教師的培養力度

師資隊伍是教學改革取得成功、教學質量不斷提高的關鍵。物理學院師資雄厚,學院不僅匯聚了一大批老一輩科學家和著名學者,同時又引進了一批有海外學習、科研背景的優秀青年學者。如今物理學院40歲以下的青年教師占教師總數的1/3以上,如何使青年教師盡快成為本科教學隊伍中的骨干,學院制定了青年教師工作條例、青年教師上課的準入制及青年教師教學競賽的參與制等一系列有效措施。

(1)嚴格執行青年教師試講制。青年教師每承擔一門新課都必須經過試講,由院教學指導委員會和教學督導組專家點評和認定后,才可以講授該門課程。

(2)院督導對青年教師教學進行檢查。院督導每學期都會對院全部青年教師(40歲以下)講授的理論課程進行聽課檢查,并課后及時與授課教師作溝通討論,指出教學過程中的優點和問題,提出改進建議。

(3)組織青年教師教學競賽。物理學院組織青年教師教學競賽等活動,院督導對參賽教師的講課情況進行了點評,就如何上好課,如何備課、如何把握教學中的重點、難點、如何與學生溝通等問題與青年教師進行教學經驗交流,在督導組和相關老教師的指導下,青年教師教學水平普遍提高。

3 鼓勵教師開展教學研究、教學改革并取得了較好的成果

(1)鼓勵教師開展教學研究和交流并在政策上給與支持。學院針對教學論文少的現象,制定了教學論文獎勵分如同科研文章,校級文章同樣計分的政策。對積極參與教學改革研究的教師經費上給予支持,極大地調動了學院教師投入教學研究的熱情。

(2)積極組織教師開展教學改革研究并取得了較好的成果。學院多次召開教師教學經驗交流會和對研究生助教進行培訓,學院督導老師親自上臺就如何針對學生學風管理、學生學習熱情不高,考試不及格率高等問題向青年教師作了經驗交流。

(3)實行本科教學課程助教制。根據物理學院學科專業的具體情況,學院決定在物理學院本科各專業核心課程中實施課程助教制。助教由具有相關知識儲備、責任心強、并有良好的溝通能力的研究生擔任。要求助教隨堂聽課,了解課程進展,每周要進行課外答疑,協助主講教師改作業,充分發揮助教與本科生年齡相近、易于溝通的優勢,作為教師授課的有益補充,增強了教學的反饋度,完善了教學的流程,提升了教學的質量。

4 積極開展國內、外合作培養本科生初見成效

(1)與中科院相關研究所聯合辦學。為探索培養高層次物理人才的創新模式,促進高等院校與科研機構的雙向交流與合作育人,充分利用校所雙方的智力資源和科技資源,加強雙方的全面合作,實現優勢互補。我院分別和中科院理論物理研究所、中科院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聯合創辦了“彭桓武班”和“天眷班”,目前在校已有2012級、2013級、2014級三個年級學生。中科院所還有針對性的對“彭桓武班”和“天眷班”同學開設了“理論物理導論”、“原子分子物理導論”、“原子分子物理前沿實驗”等課程,這些課程都是由相關研究所派出的教師來給學生講課,由于有中科院武漢物理數學所與武漢大學相距較近,學生去該所方便的優勢,武漢物理數學所特別為天眷班的三年級學生提供適合于本科生的實驗平臺,開設了“原子分子物理前沿實驗”課程,學生通過該課程的學習,能掌握與原子分子物理研究相關的實驗方法及該學科的前沿動態,能夠運用所學知識認識和解釋原子分子物理實驗現象,并且老師們把他們自己的科研思想及科研成果介紹給學生,激發學生們的學習熱情。

(2)加快國際化辦學的步伐。學院在辦學中引進優質教育資源,加強國內外的交流合作,邁出了可喜的步伐。武漢大學物理學院與美國Duke大學物理系、英國倫敦大學國王學院簽定了學生交流協議,2013年至今物理學院已有18位優秀本科生獲得國家留學基金委資助并通過兩所學校對交流學生的綜合素質及水平的考核選拔到兩所學校進行交流學習,目前已有11位同學學成歸國。

“中法物理雙學位班”進展良好。中法理學工學聯合培養項目是武漢大學物理與法國里昂一大于2004年開始合作創辦的“中法物理雙學位班”2+2+2模式,即在物理學院每年的新生中選拔30名左右學生,在武漢大學學習2年基礎課程和法語,修滿規定的學分,第三年去法國里昂一大學習2年修滿規定的學分,達到里昂一大的畢業條件就可獲得里昂一大和武漢大學的畢業證和學位證。該項目至今已連續簽定了兩個五年計劃。鑒于以往取得的成果,法方意向繼續簽訂下一個五年計劃,并在培養模式上進行進一步的完善,形成武漢大學――里昂一大――法國頂尖的綜合類及工程師學校的三級跳板模式。即學生在本科畢業后,成績突出的學生推薦到法國頂尖的綜合類及工程師學校。該培養模式的建立起源于巴黎綜合理工,他們看中了中法聯合培養項目學生表現出來的卓越和潛在素質,主動和里昂一大方面聯系,要求簽訂協定,將其作為該校在中國招生學生的重要基地之一??傮w來說,該項班進入法國最好的和較好的工程師學院的學生人數相對穩定,同時向法國以外的其他國家求學的學生也有所拓展,2013、2014年中法班畢業生全都被相關大學錄取繼續深造。

5 加大“三創”教育和創新型人才培養

實施大學生科學研究訓練計劃,以各學科方向為依托開展創新能力培養。鼓勵有條件的課題組接納本科生進入課題組參與科研實踐,每年積極申報國家大學生創新項目及校級業余科研項目,在此基礎上還設立院級科研項目立項,積極鼓勵學生參與。同時,在學院用房緊張的情況下,物理學院提供了三間開放實驗室給本科生做業余科研活動室,給學生創造了良好的自主學習、創新能力培養的環境。學院申報的國家基礎科學人才培養基金“武漢大學物理學科研訓練及科研能力提高項目”,涵蓋有25個主要創新性科研訓練子課題項目秉承以往改革經驗,在課堂內外全面營造科研新氛圍,大力培養學生國際視野,全面提供多元化選擇機會,讓科研創新訓練常態化,積極鼓勵并提供機會讓學生參加學術交流,多階段多角度進行科研訓練的引導、培育和指導,目標是讓學生通過這個訓練過程后,能大力提升創新精神,全面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實驗動手、洞察和提煉科學問題等能力,成為既有扎實系統學科基礎,又有強烈開拓創新意識、國際學術視野和科研交流能力的創新型人才。

6 課程建設

學院領導十分重視教學課程建設,出措施、抓落實,取得了積極的成效。

(1)物理學專業在教學名師的帶領下建設了省級和國家級教學團隊。

(2)各級精品課程相繼涌現。目前學院有1門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1門省級精品資源共享課、1門國家級精品課、5門省級精品課程等。

(3)雙語教學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目前,學院有11門全英文教學課程和12門雙語教學課程。其優質的課程講授和嫻熟的英語,使學生收獲很大,學生感到這樣的教學組織比單純開設專業英語的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