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有建筑論文范文
時間:2023-03-20 06:27:4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既有建筑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1.1節能改造項目規模
烏魯木齊市將在2015~2019年的5年內,完成160個項目、114萬m2的既有公共建筑節能改造。這些建筑絕大多數是1990年后建造的,建筑地段優越。結構形式基本為框架或磚混結構,建筑層數為3層及3層以上的建筑。
1.2節能改造項目類型
按建筑功能劃分,節能改造項目基本上可分為教學類、辦公類、綜合類、宿舍類、醫療類等五類建筑。
2節能改造內容及改造目標
2.1節能改造內容
節能改造內容包括圍護結構節能改造、室內供熱系統節能改造、加裝熱計量表及電氣系統的節能改造等。
(1)圍護結構節能改造主要針對建筑物的外墻、屋面、外門窗、地面、非采暖地下室頂部、采暖地下室外墻、接觸室外空氣的外挑樓板等進行節能改造,以實現整體節能目標。
(2)采暖計量及采暖系統改造主要是通過分室增設溫控閥、每棟建筑采暖總入口設置靜態水力平衡閥或自力式壓差控制閥及熱計量裝置;采暖系統改為帶跨越管的水平單管或雙管形式等方式進行節能改造。
(3)通風系統的改造主要是完善通風系統,改變因無組織通風換氣形成的大量熱損失的狀況。
(4)空調系統的改造主要為一般辦公室不再設空調機,對已有的空調系統可加以完善改造。
(5)電氣系統的節能改造,通過計算,如有必要對原有建筑照明裝置、原有動力系統控制裝置、低壓配電系統功率因數補償裝置進行更換。
2.2節能65%目標的確定
目前,我國新建公共建筑的節能設計及既有公共建筑節能改造設計,依據的是現行國家GB50189-2005《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該標準的節能率為50%。隨著我國節能減排力度的加大,我國即將頒布實施節能率為65%的GB50189《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征求意見稿)。為適應國家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提高后的要求,烏魯木齊市既有公共建筑節能改造采用65%的節能設計標準是必要的。
2.3節能目標
將在原建筑能耗的基礎上實現降低總體能耗不低于65%的節能目標。根據對9個典型案例項目的能耗計算,建筑圍護結構的平均節能貢獻率為61.48%,供暖系統中所增加的散熱器恒溫閥、系統平衡等措施帶來了供熱系統效率的提高,此部分的平均節能貢獻率為5%;兩部分合計,總節能率為66.48%。
2.4依據的節能設計標準
國家目前沒有公共建筑節能65%的標準。本次節能改造中是依據國家即將的節能65%的GB50189《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征求意見稿)。根據該標準征求意見稿,嚴寒C區甲類(單棟建筑面積大于300m2)建筑圍護結構的熱工性能應符合。
2.5圍護結構保溫材料的選擇
圍護結構保溫材料應選用保溫隔熱好(導熱系數λ值小)、防火性能好、表觀密度低、壓縮強度高、質量吸水率小、憎水率高、容易施工且性價比好的材料。《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消防條例》中要求:建筑外墻裝飾裝修和保溫工程禁止使用易燃(燃燒性能為B3級)、可燃(燃燒性能為B2級)材料。《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建筑外保溫材料防火暫行規定》對保溫材料防火性能的要求:民用建筑外保溫材料的燃燒性能宜為A級,且不應低于B1級,嚴禁采用B2、B3級材料。高度大于等于50m的公共建筑,其外墻保溫材料的燃燒性能應為A級。高度小于50m的公共建筑,外墻保溫材料的燃燒性能不應低于B1級。當采用熱塑性(EPS、XPS)B1級保溫材料時,每兩層應設置水平防火隔離帶。建筑物首層(或建筑突出部分平臺上的第一層)嚴禁采用熱塑性保溫材料。對既有公共建筑節能改造所選用保溫材料的燃燒性能,必須遵循上述規定。對160個工程項目、114萬m2建筑面積既有公共建筑節能改造時,所選用保溫材料的物理性能指標必須滿足表4的要求。
2.6節能改造項完成后節能量分析
在160個工程項目、114萬m2建筑面積的既有公共建筑節能改造中,選擇不同的建筑功能、結構形式、建筑高度、建筑層數、建筑朝向、建造年代,從五種建筑類型中選擇有代表性的9個典型案例項目進行能耗需求分析,在此基礎上計算出節能改造后總的節能(天然氣)量。各類建筑單位建筑面積的節天然氣量(Nm3/m2),其中教學類建筑為15.78,辦公類建筑為15.76,綜合類建筑為17.12,宿舍類建筑為16.26,醫療類建筑為15.41,采用面積加權平均計算的方法,得出160個工程項目、1136726.20m2建筑面積單位建筑面積的平均節天然氣量為15.94(Nm3/m2),節能改造完成后節天然氣總量為1811.47(萬Nm3)。3.7節能率分析各類建筑的節能率,其中教學類建筑為66.22%,辦公類建筑為66.30%,綜合類建筑為67.14%,宿舍類建筑為67.30%,醫療類建筑為66.50%,采用面積加權平均計算的方法,得出160個工程項目、1136726.20m2建筑面積平均節能率為66.48%。
3建議
篇2
關鍵詞:中學校園;教學樓;場地設計;整體性;和諧
Abstract:WiththedesignandtheexperienceofYeFeiGeneralBuildinginNan''''anTechnicalSchool,thearticlediscussthepracticalapplicationoftheideasofthedesignonsiteinthepractice.Basedonthelayoutofexistingbuildingonthecampus,thedemandsofthefunctionandtheregionalcharactersoftheenvironment,wetrytoresearchrationalandeffectualconceptsofcreationinordertomaketherelationbetweenoldandnewbuildingbeharmoniousandsymbiotic.
Keywords:middleschoolyard;thebuildingofteaching;sitedesign;integrality;harmonization
在當代教育事業不斷發展的大好形勢下,學校招生規模在擴大,校園建設速度也在提高,在建設過程中面臨校園總體布局重新整合的問題,新舊建筑和諧共處的問題,以及實現校園建設可持續發展的問題等。在既有環境中,一座新建筑的介入,建筑設計必須從建設基地特定的自然條件和人文環境出發,把新建筑視為既有環境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優化設計要素進行環境整合,只有這樣,才能在一定程度上體現環境的特殊性,才能表現建筑師對建筑與環境理解的個性化,從而體現建筑與自然的和諧關系,使得建筑風格不僅兼具特定地域的環境特征和人文特色,又能提高校園整體可持續發展的適應性。
1工程概況
南安職業中等專科學校(以下簡稱“南安職專”)位于福建省南安市城南,泉州市鯉城區通往南安市的308省道線南側。整個校園坐落于山丘之上,總體成北低南高的走勢。從校園的總體布局上看,其主軸線從北側的正大門始向西南方向至辦公樓前的圓形綠化島發生一次轉折,使得軸線呈正南方向貫穿整個校園,葉飛將軍教學樓(以下簡稱“將軍樓”)建設基地處于這段正南軸線的東側地塊。由于山丘地形的影響,建筑沿等高線布置,使得將軍樓建設基地東側的其它建筑不是呈南北座向。將軍樓是在校園中一座石構教學樓被確認為“危房”拆除后進行原址重建的項目,由南安市愛國華僑黃仲咸先生捐資人民幣170萬元,委托華僑大學關瑞明先生主持設計。將軍樓的名稱取自南安籍愛國將領葉飛先生的姓名,反映出南安人民對葉飛將軍的紀念與緬懷。工程建設根據基地現狀與投資情況,建筑面積控制在2600m2±5%以內,造價控制在650元/m2左右。
2基地條件
將軍樓建設基地位于校園主軸線的東南側,基地的正北側為一座現有的教學樓“仙都樓”;東北側緊挨著一座作為倉庫的平房,朝向南偏西55O;在倉庫背后且與之平行的是一座學生宿舍樓,形成了基地東側半圍合的形態。基地西側為運動場,南側為擬建的教學樓用地。地面經平整后,基地的室外標高與北側的仙都樓一致(見圖1)。
3場地設計的探索
建筑的形成過程,是吸取有利因素和排除不利因素的過程。在設計中運用節地設計思想,一方面為了能處理好建筑與其外部環境的協調關系,另一方面也能充分利用空間,達到節約土地資源的目的,對場地進行優化設計就是要提高建筑空間的使用效率,使得平面布局合理,發揮建筑空間的最大效用。
3.1總體布局
從校園總體規劃圖中可以看出,將軍樓的選址位于教學區、宿舍區與活動區的空間節點上,針對建筑周邊的既有建筑和道路的情況,對建筑平面的外輪廓進行限定,從而與環境建立起一種協調的關系,加強校園空間的整體性。考慮到建筑物的功能要求、地段的具體條件以及建筑物本身的經濟性,建筑總體平面采用集中式布置。一般來說,集中式布置較分散式布置更能節約用地,因為采用集中式布置,建筑場地、道路、日照與防火間距等所需的空地比較少,這樣,不僅能充分利用土地,并能兼顧之后的發展用地。具體的方法如下:
(1)對齊法:將軍樓的西側與仙都樓的西側對齊,使將軍樓角點B、F與仙都樓角點A處于同一條線上;
(2)平行法:根據設計規范要求,取d1值為25m,繪制與仙都樓平行的BC線;同樣方法繪制與倉庫平行的CD線,但d2值可以小于25m,根據建筑面積來計算具體取值;
(3)垂直法:直角作為教室空間的首選形狀,因此,南側邊界與東南側邊界的確定采用垂直法,令FEBF,DECD,可得出帶有三個直角的五邊形BCDEF,其中五條邊的長度待定(見圖2)。
3.2單體設計
葉飛樓幾乎是在學校教學區的邊緣處,經過對建設地塊環境的仔細研究,設計時充分考慮四周建筑走向,從圖面上來看,建筑的主要形體圍合成了一個凹形空間,猶如一凹形容器——兼具與外部景觀間的最大滲透性和保持獨立的最大內省性(見圖3)。
3.2.1流線分析
基于與四周環境的互動關系,流線分析主要是對出入口的分布及交通流線進行設計,以此對人在空間環境中的活動行為加以協調組織。南面是采光通風最好的朝向,建筑物的主入口放置這一側,并結合入口處預留的廣場空間,使之能與操場互相呼應,建筑視野開闊。西北側臨著學生宿舍區,考慮另一入口放置在西北側,以便能組織人流疏散。兩個出入口節點的布置,加上以盡可能在南北側多布置功能用房的前提,平面水平方向上自然形成了Z字折線形的交通流線。隨著功能用房的疊加,豎直方向的交通核順應而生,結合折線形水平流線的兩個轉折處設置樓梯,這樣,折線形水平流線與點狀豎直交通核構成了立體的交通系統。
3.2.2空間布局
以流線為基礎的水平空間劃分是在適合使用要求的幾何網格上進行的,教室標準平面選用7.2m×8.4m網格上進行劃分。設計時首先保證教室朝南,出于對該地區主導風向為東南向的考慮,將衛生間結合樓梯間放置在北側,減少了對主體教室的影響。這樣處理得到了五間完整的教室,并使得建筑平面布局更加完滿(見圖4)。
豎直方向空間布置采用功能分層的設計手法,一層設計成書庫及閱覽部分,便于大股人流疏散;二層以上布置成合班教室。在平面處理中,建筑體塊的東北角出現折形空間,與主體走向成35°偏角。為使得教室盡量能朝南采光通風,在平面處理上設計四個折形窗,既滿足了這一要求,也豐富了立面效果(見圖5)。
3.2.3造型設計
基于建筑面積的控制,本方案的主體建筑層數設計為五層,在南面主入口的兩側突出的教室為四層,將軍樓的造型通過這樣對稱的形式達到一種平衡。這一中高兩底的形體構成,是閩南傳統建筑交椅式建筑形象的縮影,是對傳統建筑文化的一個延續,加強了建筑形象的立體感。閩南地區春夏盛行偏南風,秋冬盛行偏北風,建筑采用外廊,既符合當地氣候條件,也能達到節能的目的。
在處理新建筑與原有建筑的關系時,大致是通過空間、造型、色彩等方面來建立新建筑與原有建筑兩者之間的有機關系,使它們既有呼應又互相區別。基于相對有限的基地和資金條件,將軍樓以實訓中心樓的材質和色彩為參照體系,力求使其與周圍的建筑環境和諧統一。在立面處理上,對窗與實墻的比例進行探索。在窗墻的虛實變化之中,形象得以生動體現,為使其具有較大的表現力,特別是立面上折形走廊的處理,不僅適當地放大了走廊交通空間,而且加強了立面上光影效果,增強了凹凸之感(見圖6)。
4結語
在校園規模不斷發展的過程中,為了創建一個良性的、可持續發展的空間形態,構筑合理的、有效的空間以適應多變的需求是勢在必行的。張錦秋先生在設計實踐中,逐漸體會到“和諧建筑”的理念包含兩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和而不同”,第二個層次是“唱和相應”。“和”是指相異因素的統一,“同”是指相同因素的統一。[1]在汲取既有建筑風格特征的基礎之上,通過創新的手法使得新建建筑風格能做到雖有別于已有建筑,卻能與之相“和”的境界,從而達到和諧共生。
場地優化設計,不但節約用地和提高平面布局的合理性,而且給建筑與其場地之間關系的處理提供了一種恰當的方式。使得新舊建筑之間能進行良性的對話,從而建筑與多變的校園環境達到和諧共生,大大提高了新建建筑在校園環境中的適應性,這是本次方案設計過程中的一重大收獲和嘗試。
(項目負責人:關瑞明;建筑設計:關瑞明陳艷艷;結構設計:黃奕輝羅才松;合作單位:福州聯盛建筑設計院)
篇3
關鍵字:高層建筑 結構設計設計特點 結構體系 南北異同
中圖分類號:TU318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一、高層建筑結構設計的特點。
首先,高層建筑結構設計與底層、多層的建筑結構設計相比較來說,結構設計所占的比重更大,結構體系的選擇設計直接關系到很多重要問題,比如說平面布局、立體形態、樓層達到的高度和樓層管道的設置等。高層建筑設計良好與否更關系大到工程日期的長短和投資造價的多少。其次,在建筑考慮上的首要因素是水平力。因為低層建筑的高度較低,水平力的大小一般可以忽略不計,而顯而易見高層建筑的高度就會比較高,建筑設計上水平力的大小就必須要考慮。通常要細致研究建筑的水平力產生的內力和位移的情況。再次,高層建筑在結構設計上要注意減輕自身重量。設計者應該從地基的設計上進行考慮,如果地基的設計和結構是一樣的,那么努力做到減輕自身樓層的重量,就等于相應的在不增加基礎投資的情況下增加了可建造樓層的層數,這樣就有效的提高了經濟效益。還有一點值得一提的是,就是針對增加了抗震設置的高層建筑,建筑工程者一定要細致的勘探地形和地質,建筑適宜選擇在土質堅硬而且位置開闊的地段,這樣更有利于抗震防災。盡可能避開那種存在落差的地段、土質的陡坡、河岸、邊坡以及斷層的破碎帶等,不得在危險的地段建造高層的建筑物,以防止對人們的生命財產造成嚴重損害。
二、高層建筑結構設計體系介紹。
在國內的高層建筑中,基本上都是使用的鋼筋混凝土結構,而在結構體系上,高層建筑大概有如下的幾個結構:框型的結構、剪力墻的結構、筒形結構等。
(1)框型結構在組成上是由基礎、樓層、梁子和柱子等四種承重的構件。它在設置構造上是高層中常見的構造,用基礎、梁子和柱子等承重材料構造成一個平面的框架然后再通過連接梁將各個平面連接成一個框架整體,有了一定的空間體系。由于框架結構的高層建筑所形成的空間相對大,一般學校、辦公樓、醫院、旅館和工廠的廠房廣泛應用此種結構體系,但是這種體系也是存在明顯的優缺點。框型結構很明顯的優點就是建筑平面設計靈活,空間比較大,這也是以上設施廣泛應用的原因,還有的優點就是整個的高層結構自身重量輕,投資造價比較低,而且在建筑界上的計算理論都已經相當成熟,對建筑的設計合理和安全有一定的保證。框形結構的高層建筑的缺點就是抗側力的能力比較弱,在風荷載的作用下就很容易產生大的位移,如果發生地震等地質災害,框型結構的樓層損傷會嚴重。
(2)剪力墻就是高層建筑為了提高房屋結構的抗側力,在樓層中設置的鋼筋混凝土墻。這種建筑設計就是在提高高層建筑整個房屋的剛度和抗側力同時還能對房間進行分格布局。在鋼筋混凝土墻的水平力承受下,剪力墻沿多軸線斜交進行布置,能夠很好的優化房屋空間整體性,而且剪力墻結構的抗震性很強,因為它獨有的鋼筋混凝土牢固性和空間構造特殊,因此在地震災后的損害要小。但是剪力墻構造的高層房屋由于墻體多都不會太大,一般很難滿足大面積的公共用房。
(3)隨著高層建筑在設計上的要求增加,框架和剪力墻等平面結構很難滿足建筑領域更高的層數和更高技術的抗震指數。于是建筑設計者創新推出可筒形結構的建筑體系。通常的筒形結構包括框架—筒形結構、筒中筒結構、成束筒結構、巨型結構、懸索結構等,都是通過剪力墻構造成筒狀的薄壁筒體,它們可以作為梁子支撐框架,同時加密柱子,以增強梁子的剛度,以此形成空間整體受力的筒形建筑。這些常見的筒形結構設計都是建筑者以自己獨到設計加上專業技術指導演變而來,在保證質量安全和構造合理的情況下,加大了建筑物的美觀程度。
三、高層建筑結構設計南北方設計上的不同點。
在國內的建筑特色上,南北方的高層建筑設計上存在的差異性比較大。第一,在建筑物的設計上,北方的高層建筑著重點是在保溫上,因為北方的天氣比較寒冷,在建筑選擇上就宜選擇高層塔式建筑結構,用意就是在能有效的進行御寒保溫。而南方的建筑設計首先就要考慮通風設置。他們的高層建筑設計更多的選擇板式構造,因為板式結構比較薄,很容易達到空氣流通的效果。第二,在北方的高層建筑設計中,更多的選擇內廊構造,著重考慮內部的美觀大方而外部的陽臺設計不是很要求,同時陽臺遮陽效果也顯得不是很重要。在南方高層建筑設計上就恰恰相反,南方的建筑設置多存在外廊構造,外在的美很重要,同時因為南方氣候炎熱溫度高,建筑者必須要重視陽臺的遮陽效果,達到防暑的目的。第三,在建筑物的選擇上,北方的玻璃窗經常選擇大片結構,顯示出北方人的大氣磅礴,而南方的高層建筑的玻璃窗選擇就重視細節美,不會選擇大片玻璃,多是選擇小的美型構造,這就是顯示了南方人思想的細膩。第四,北方的高層建筑設計在天臺構造的處理設計上不是特別用心,基本上天臺的用處不大,而南方人經常把高層建設的天臺設計成美麗的花園,在閑暇時間進行觀賞,這同時也提升了建筑物的欣賞價值。
四、小結:以上介紹了高層建筑結構設計的設計特點、結構體系以及注意問題等。總之,高層建筑結構設計是一個長期、復雜甚至循環往復的過程,過程中出現的任何錯誤或者遺漏都可能使整個設計變得復雜或使設計出現不安全的因素,建筑設計人員必須全面和充分了解結構設計的問題,態度認真工作嚴謹的去設計處理好高層建筑結構的每個細節問題,使城市中的高層建筑的設計達到技術先進、經濟合理、安全適用、保證質量的基本原則。在設計人員的辛勤工作下,我們有理由相信城市中將會有更多的設計獨特、工藝精湛的高層建筑發出奪目的光彩,吸引眾多的路人駐足贊嘆!
參考文獻:1.孔令輝.張永飛. 淺談高層建筑結構設計的問題與探討. 城市建設理論研究 2011年第27期.
2.于昕. 試論高層建筑框架結構設計中應注意的問題及對策. 城市建設理論研究 2011年第30期.
篇4
關鍵詞:高層建筑;結構選型;結構優化;設計
1高層建筑結構選型設計
1.1高層建筑結構類型分析
高層建筑結構選型決定高層建筑的整體安全性和可靠性。常見的幾種結構可類型為分為框架結構、框架-剪力墻結構、剪力墻結構、筒體結構等。①框架結構主要是由梁柱、樓板等部分組成,根據建筑功能的需求,完成對平面框架的布置。框架結構造價低,但在水平荷載影響下變形較大,抗震效果不佳;②框架-剪力墻結構,高層建筑中,剪力墻主要布置在電梯間,通過核心筒承擔水平荷載,抵抗地震力,整體穩定性高。但是框架剪力墻結構容易受到平面布局限制,出現質心和鋼心不重合的現象,結構扭轉過大,可能會出現的安全隱患;③剪力墻結構,具有較好強豎向和水平向的承載能力,對高層建筑的整體剛到和穩定性具有顯著的提升效果,重點在于剪力墻的布置及自重的控制;④筒體結構,在電梯間及建筑布置剪力墻,形成筒體,該結構具有更高的剛度。
1.2高層建筑結構選型的影響因素
高層建筑結構選型,除了受建筑需求影響外,其主要因素可歸納為:①環境條件。主要包括設防烈度、場地條件、基本風壓等;②建筑方案特征。主要包括方案建筑的高度、高寬比、長寬比以及建筑體型,其中建筑體型包括平面體型和立體體型。平面體型是由平面規則性、平面對稱性、平面質量和剛度偏心等組成,立體體型是由結構高寬比、立面收進體型、塔樓和層間剛度等組成;③建筑使用功能要求。高層建筑的使用功能大體上可分為住宅、辦公樓、旅館和綜合樓等。某種功能的建筑可能只有某幾種結構型式和它相匹配。比如高層住宅,由于其使用空間較小,分隔墻體較多,且各層的平面布置基本相同,因此這種功能的建筑就比較適合采用剪力墻或框架剪力墻結構;④結構抗災水平及現場施工、后期使用、運營維護等。
1.3結構選型實施案例
本章節以某工程為例,該工程中主要包含的高層住宅和多層商務辦公兩部分,建筑的總占地面積95388.440m2,其中工程中主要以1號樓、2號樓、3號樓為高層建筑,且樓層均為36F,其中且高度分別為117.390m、119.400m、119.400m。本工程主要采用鋼材、混凝土等材料。本章節以1號樓為研究對象,1號樓擬建樓層36層,設防烈度7度,基本風壓0.75KN/m2,場地Ⅱ類。建筑對稱布置,平面規則,其空間分隔小,隔墻多,且各層平面布置基本相同。通過考慮其豎向、水平向荷載、造價施工方面等因素,本工程采用剪力墻結構,通過合理布置剪力墻,控制結構的整體剛度及側向位移等,使結構更安全、更穩定、更經濟。
2建筑結構的優化設計
2.1結合建筑類型進行優化
汶川地震震害結果表明,對于教育類項目,如中小學,由于使用功能要求,相比其它建筑,教學樓豎向結構體系相對較弱,強度和剛度不足,并且建筑體型不對稱,致使建筑在地震中易傾倒。因此教育類項目,應在建筑側邊及樓梯間布置剪力墻,以增強建筑結構的整體性與穩定性,使其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針對文化體育類項目,例如圖書館、博物館,根據其典藏書籍及文物的特點,其荷載大,使用空間大,平面不規則,在結構進行豎向布置時不必按照傳統9m模數布置,某項目案列按12m模數優化柱網后,結構截面變化不大,但能更好滿足建筑使用功能需求。
2.2結合建筑總高度進行優化
在某超高層中,通過對比分析鋼骨砼柱—砼梁與鋼管砼柱—鋼梁,鋼梁組合樓蓋可有效降低梁柱截面,滿足建筑使用凈高要求,且中庭洞口各層交錯布置,采用鋼梁組合樓蓋解決了傳統支模難題;可有效控制塔樓標準層室內梁高,內部凈高高出150~200mm;絕大部分構件都在工廠加工完成,最大化地提高建筑產品工業化水平,大大減少施工現場建筑垃圾;施工工期大大縮短。
2.3結合建筑荷載進行優化
越來越多的企業在項目建設過程中承受著巨額成本的壓力,地下室優化的必要性不容忽視。在滿足安全和建筑功能、效果的前提下,充分考慮覆土、消防車、人防等荷載,再進行平面布置,并進行多方案比選,項目實例表明,在常規8.5m×8.5m柱網情況下,荷載越大,采用大板結構,建筑物含鋼量最低,最經濟。在結構優化過程中應多方面考慮,對建筑安全、美觀、經濟等全面比較,以實現項目效益最大化。
2.4剪力墻結構優化理論在實際工程中運用
(1)在進行結構計算時,應通過軟件分析,滿足最大層間位移、周期比、位移比、軸壓比等各項指標確要求。(2)通過適當的縮減剪力墻的長度,減輕自重,增加高層建筑內部使用空間。(3)剪力墻的肢截面控制,在具體的控制中,需要保障肢截面以簡單、規則為基準,具體的門窗洞口,同樣需要設計整齊成列,并形成明確的墻肢與連梁,進而使得應力可以的合理的分布,提升高層建筑的整體安全性和穩定性。(4)剪力墻過長的部分,采用的開設洞口的方式,完成對剪力墻的均分,再由的弱連梁對他們進行連接,避免剪力墻出現的脆性剪切破壞,影響高層建筑的整體質量和安全。(5)剪力墻應自上而下的連續性布置,減少高層建筑出現剛度突變的情況,保障剪力墻的連續性。設計過程中適當對剪力墻的厚度和混凝土強度進行調整,滿足軸壓比的要求。(6)對窗口梁和陽臺梁等截面進行調整,完成對結構剛度及位移的微整,是結構布置更合理。針對高層建筑的結構選型設計的基本情況,可完成高層建筑的結構優化,從而使得高層建筑的空間效果、結構性能和高層建筑的整體綜合效益等均可得到改善,在保障高層建筑基本功能的基礎上,提升高層建筑的穩定性和安全性。
3結束語
篇5
一、獨立審計準則建設面臨的新形勢
近年來,國內外出現了一系列上市公司財務欺詐案,致使投資者遭受重大損失,嚴重動搖了社會公眾對審計報告的信任。從暴露的問題看,這些上市公司進行會計造假肆無忌憚,而提供審計服務的注冊會計師不按準則執業,也難辭其咎。美國的安然公司和我國的銀廣夏公司進行財務欺詐就是很典型的兩個例證。安然公司在清盤過程中,不得不對其編造的會計報表進行修正,將近三年來的利潤額削減20%,約5.86億美元。安然公司作為美國的能源巨頭,在追求高速增長的狂熱中操縱會計準則,進行表外融資的游戲,并通過關聯交易操縱利潤。作為出具審計報告的會計師事務所,正在接受美國司法部門的調查。值得注意的是,在過去三年中,美國涉及盈利報告數據失真并予以修正的大公司數量達到了233家。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前首席會計師特納說,在過去6年中,金融欺詐和隨之而來的公司會計報表修正等行為已使投資者的損失超過1000億美元。會計數據的真實性問題已引起美國社會的廣泛關注,公眾開始對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的審計報告產生懷疑。應當說,美國的審計準則還是比較完整的,但為什么還會出現象安然公司那樣的審計失敗呢?除了審計準則存在的缺陷外,是否與美國注冊會計師行業出現的與其行業職責不符的行為有關:一是會計師事務所降低審計標準,以期加強與客戶的關系,發掘更多的咨詢業務。在收費標準方面,咨詢服務要比審計服務高得多;二是注冊會計師為了跳槽到客戶去工作,在執業期間遷就客戶,發表不恰當的審計意見;三是審計制度阻礙了注冊會計師對數據進行深入分析和調查,會計師事務所為了降低成本往往使用新手或對會計報表的檢查流于形式。
我國出現的銀廣夏等上市公司財務欺詐案,目前正在審理中,據已公開的案情分析,雖其根源在于上市公司管理層舞弊,但注冊會計師未能嚴格執行審計準則,對出具的虛假財務報告也負有審計責任。不可否認,注冊會計師出現審計失敗,除了自身職業道德和專業勝任能力存在問題外,還有一些外部因素的影響:一是有些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存在缺陷,注冊會計師按照獨立審計準則執業,一旦與管理層發生分歧,容易發生公司購買審計意見行為;二是有些公司對高質量的獨立審計缺乏內在需要,聘請會計師事務所時,考慮的是誰能以低價快速出具無保留意見審計報告;三是注冊會計師行業存在著“劣幣驅逐良幣”現象,有些違規執業的注冊會計師沒有受到應有的處罰;四是有的地方或部門出于不同目的,對注冊會計師執業進行不恰當干涉。但是,注冊會計師不能由于存在著種種不利的外部環境而去遷就現狀,隨波逐流,甚至同流合污。我國的注冊會計師面臨的是更加復雜的執業環境,就更需要有針對性的執業標準和道德規范。
國內外注冊會計師行業出現的新問題,使得獨立審計準則的建設面臨著新的形勢。最近發生的一系列審計失敗案件雖還沒有涉及審計準則問題,但濫用審計意見類型、審計意見避重就輕的問題是存在的,隨著司法的介入,對審計準則的考究難以避免。我們有責任也有義務制定出高質量的獨立審計準則,向社會公眾表明注冊會計師執行審計業務應該達到的標準和承擔的審計責任,以引導社會公眾對注冊會計師行業有一個合理的期望。因此,獨立審計準則應當起到規范注冊會計師執業行為,促使注冊會計師恪守獨立、客觀、公正的基本原則,有效發揮注冊會計師的鑒證和服務功能的作用;同時,也應當為社會公眾衡量注冊會計師執業質量提供依據,從而使司法部門能夠作出公正合理的判斷,維護注冊會計師的合法權益。
二、獨立審計準則建設亟需研究的幾個問題
第一,關于原則和規則的關系。當前,國外在制定會計準則時主要有“原則導向型會計方法”和“規則導向型會計方法”兩種做法。原則導向型會計方法適用性強,能夠應付日漸復雜的經濟業務,但不夠詳細。規則導向型會計方法針對性強,具體明確,但只能在特定法律環境下才會起作用,容易受到操縱。因此,安然事件發生后,許多人士建議將兩種方法結合起來,趨利避害。在制定審計準則時,我們同樣要處理好原則和規則的關系。獨立審計準則既要有原則性的規定,充分發揮注冊會計師的職業判斷,又要有可操作性的程序,便于注冊會計師執業,以保證獨立審計準則得到貫徹和落實。
第二,關于注冊會計師的獨立性問題。在近期國內外證券市場發生的一系列重大案件中,注冊會計師的獨立性倍受關注。我國雖然頒布了職業道德基本準則,但還比較原則,需要制定具體準則和指南。當前,注冊會計師行業存在著一些與獨立性有關的現象急需規范和明確。例如注冊會計師與客戶存在經濟利益、親屬和個人關系;曾在審計客戶中工作或準備到審計客戶中工作;長期為同一客戶提供審計服務;在提供審計服務的同時還提供非鑒證服務;等等。
第三,關于社會公眾期望差距。當前,注冊會計師的審計風險更多的是公司管理層舞弊行為,由此導致注冊會計師的審計失敗越來越多。社會公眾對注冊會計師期望很大,要求注冊會計師在發現公司管理層舞弊行為上發揮更為積極的作用。因此,滿足社會公眾的期望并維護注冊會計師的合法權益就顯得非常重要。我們既要堅持審計準則,保證審計質量,同時還要加大宣傳力度,讓社會公眾更多地了解注冊會計師的職責,縮小社會公眾與注冊會計師職業界之間的期望差距。
第四,關于風險導向審計。風險導向審計的優點是注冊會計師既可以把審計資源集中于高風險的審計領域,又可以提高審計效率,節約審計成本。雖然風險導向審計理論和實務尚不成熟,但已經引起國際職業界的注意,包括國際審計與可信性保證準則理事會在內許多職業組織都在對此進行研究,并取得了初步研究成果。隨著我國注冊會計師整體素質的提高,有必要適時出臺有關風險導向審計的指導意見,引導注冊會計師在一些公司試用。
三、進一步搞好獨立審計準則建設工作
從1995年起,中注協先后制定了5批獨立審計準則,共46個項目。總的來看,中國獨立審計準則體系已基本建立,它為規范注冊會計師的執業行為,提高執業質量,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為應對證券市場和注冊會計師行業面臨的新形勢,有必要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完善獨立審計準則體系。要按照既定的務實原則、接軌原則、配套原則和科學原則制定準則,既要及時出臺注冊會計師急需的準則項目,又要適時修訂獨立審計準則體系及相關項目,增強獨立審計準則的可操作性。目前,國際審計準則體系已經發生變化,國際審計實務委員會也已經更名為國際審計與可信性保證準則理事會,它在國際會計師聯合會領導下作為獨立的準則制定機構。國際審計與可信性保證準則理事會已經頒布了一套較為全面的國際審計準則,成為許多國家制定審計準則的基礎,也是我國制定獨立審計準則的主要參考。我們要注意研究國際審計準則的新變化,取其所長,使我們的獨立審計準則體系制定得更加完善。
篇6
關鍵詞:建筑外墻;裝飾施工;問題;優化措施
建筑外墻裝飾施工中存在的問題如果得不到及時有效的處理,不僅會影響建筑裝飾效果,降低企業的社會效益,還會對建筑結構造成極大的安全隱患,久而久之導致安全事故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對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造成了威脅。基于此,以下筆者就結合自身工作實踐,談談建筑外墻裝飾施工存在的問題及優化措施的幾點淺見。
一 淺談建筑外墻裝飾施工存在的問題
建筑外墻施工是一項復雜的工程,以下筆者分別從幕墻施工、飾面磚施工、以及涂料施工等建筑外墻施工存在的質量問題進行分析。
(1)建筑幕墻施工時存在的質量問題
一是所設計的計算立柱力學的模型與工程實際不配套,立柱與橫梁等材料的截面特性參數存在錯誤;二是防火棉太薄、防火節點的設計松散以及防雷節點處理不到位;三是預埋件的材料、規格以及錨固和焊接長度不達標,甚至不埋設預埋件。
(2)建筑飾面磚施工存在的質量問題
建筑飾面磚施工存在的質量問題主要是飾面磚脫落,不僅影響美觀,還會由于從高空掉落砸傷人,原因主要是三點:一是飾面磚浸水時間不達標甚至不浸水,導致墻面磚的粘附性低;二是施工過程中的面磚縫處理不到位,尤其是水泥與灰漿的使用量控制不精準導致面磚縫處理效果低下;三是施工人員自身的專業技術素質水平不過硬,加上一些施工人員責任意識和質量意識的缺乏,導致所黏貼的飾面磚需要多次移動或敲打才能確保施工效果,但這就使得其粘附力降低,久而久之導致飾面磚脫落。
(3)建筑涂料施工時存在的質量問題
建筑涂料施工時存在的質量問題涂料施工工藝不夠成熟,難以將涂料性能充分發揮出來。而根源就在于使用的涂料膩子的耐久性與強度不達標,有是施工企業為了趕進度和節約成本,大都使用自制的耐水性能較低的水性膩子,不僅膩子批割較厚,還在短時間內刷漆,就把膩子中白水泥的堿性固定在底層,經過雨水和水汽的侵蝕,就會在漆膜才生堿性降低漆料的耐堿性而褪色,加上自然因素的影響,導致施工質量問題的出現。
二 針對存在的問題采取的相應優化措施
(1)幕墻施工質量問題的優化措施
一是著力提高結點安裝質量,尤其是土建結構施工過程中不僅要在幕墻埋設預埋件,還應確保埋設質量,并加強與幕墻施工設計方、土建方的溝通工作,確保預埋件的預埋位置和質量與幕墻設計標準相符;二是加大力度檢查和控制預埋件的焊接和連接質量,并在此基礎上不斷提高板材施工質量,加大力度堅持立柱安裝質量,如立柱的垂直度達標與否,橫梁的水平度與幕墻分格尺寸與規格是否與設計要求相符;三是選派專業人員對每一施工安裝環節的質量進行檢查和驗收,對于出現的質量問題應加強施工方和設計方的溝通,找出出現質量問題的原因并及時整改,直到合格之后方能進入下一道工序的施工直到整個施工工程的完成。
(2)狠抓砌筑質量,為提高飾面磚施工質量奠定基礎
在粘貼飾面磚之前,首先必須根據掛垂線來確定基層厚度,確保粘結層的厚度大于10毫米而小于15毫米,并做好基層表面的抹灰和粗糙處理,從而確保飾面磚與粘結層的最佳粘結性能,并在粘貼之前的兩小時澆一次水,確保飾面磚吸收足夠的水分并晾干。其次是在建筑外墻裝飾飾面磚施工過程中,必須狠抓墻體砌筑質量,這是確保飾面磚施工質量的根本前提,因而必須確保施工用的飾面磚經過浸水并確保浸水時間達標,若不浸水,飾面磚就會吸收砂漿中的水分而導致攤鋪的砂漿不能均勻,導致磚縫內的砂漿難以飽滿而降低砌體的粘結性和抗剪性。在此基礎上加強對沉縮裂縫的控制,利用砂漿把砌體和框架柱之間的縫隙嵌填密實,并將框架柱中所伸出的拉結筋砌入磚縫之中。此外,當砌筑填充墻且經過梁板底部時,應預留空隙,在填充墻砌筑之后的一星期內進行補砌,但應嚴格控制磚縫灰漿指標,不僅要均勻攪拌,還應確保配比的準確性,一般選用比例為1∶1.5和1∶2的砂漿作為粘結層砂漿。
最后是貼磚時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即在找好規矩(掛線、找平、規方、彈線、分格)的基礎上,將選好的面磚最好先用少量砂漿在其背面刮一下,以增加面磚與粘結層的結合,按粘結層實際預留厚度打滿灰,按面磚粘貼的準確位置和磚縫間隙擺磚基本一步到位,在靠尺的檢測下,對面磚逐塊找平、敲實,要避免反復移動、揉壓面磚。
(3)確保涂料材料質量關
一是選用優質外墻乳膠涂料(底漆和面漆)和高性能的外墻膩子。墻膩子選用耐水性好、干燥快、堿性不高、不易開裂、附著力好、硬度高的產品。二是嚴格控制施工流程。施工前確保墻體平整堅實,無松脫物、油脂等;確保墻體及批刮后的膩子pH值
三 結語
總之,探討淺談建筑外墻裝飾施工存在的問題及優化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不僅能有效避免建筑外墻裝飾施工因質量問題導致的安全事故,還能提高企業的社會與經濟效益,實現企業經濟效益的最大化。因而作為現代建筑裝飾施工企業必須結合當前建筑外墻裝飾施工存在的問題采取針對性的優化措施,才能在提高建筑外墻裝飾施工質量的同時促進企業穩健發展,助推我國建筑裝飾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張全勝.建筑外墻裝飾施工常見問題及對策[J].現代裝飾(理論),2012,(03).
篇7
關鍵詞:石油企業 人力資源管理 問題 對策
人力資源管理,是在經濟學與人本思想指導下,通過招聘、甄選、培訓、報酬等管理形式對組織內外相關人力資源進行有效運用,滿足組織當前及未來發展的需要,保證組織目標實現與成員發展的最大化。就是預測組織人力資源需求并作出人力需求計劃、招聘選擇人員并進行有效組織、考核績效支付報酬并進行有效激勵、結合組織與個人需要進行有效開發以便實現最優組織績效的全過程。
當前我國石油企業由于受傳統管理體制的影響,人力資源管理在資源配置、管理職能及開發利用等方面存在著諸多管理誤區,這已成為制約我國石油企業發展的瓶頸。如何徹底改變計劃經濟體制遺留下來的消極人力資源管理的被動狀態,進一步吸引人才、培養人才和科學使用人才,是石油企業快速構筑人力資源管理競爭力面臨的挑戰性課題。
一、石油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
1.人力資源利用率低造成資源浪費。一是由于受長期計劃經濟的影響,企業缺乏適應市場經濟和企業特點的激勵、約束機制。二是石油企業在改組過程中,實行“一刀切”,使許多有用之才提前離崗,造成人力資源的無謂浪費。三是部分企業受
3.要建立合理的用人制度。人是環境的產物, 也是制度的產物。無數事實證明:有什么樣的管理體制, 就會有什么樣的員工隊伍和工作績效。石油企業要以一種動態的觀念來考慮人員與崗位的匹配問題,因為在知識經濟時代,隨著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及企業經營方式的轉變, 人的能級水平和崗位能級結構在不斷地發生變化。同時,人是有差別的,其能級變化有快有慢,新技術的不斷發展及競爭條件的變化所提出的新要求,使有些崗位可能失去存在的價值, 有些崗位的功能可能增加、能級提升,這些變化必然打破原來的能級匹配模式,要求建立新的能級匹配模式。石油企業只有以一種動態的觀念來考慮人員與崗位之間的匹配,才能使員工獲得職業發展的機會,充分發揮其主動性和創造性,使懶人變成勤快人,使勤快人變成有作為的人,企業因此獲得持續發展的動力。
4.要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要制定合理的薪酬政策,以解決企業內部的公平性和外部的競爭性,薪酬要與工作績效、員工貢獻直接掛鉤,體現多勞多酬、優勞優酬,使薪酬成為員工不斷學習提高、不斷實踐創新、不斷貢獻業績的激勵手段。石油企業要創造員工成長和發展的空間,要關注員工的職業生涯發展,幫助員工設定職業生涯目標、制定具體的行動計劃和措施,營造組織與員工共同成長的氛圍,讓員工對組織的未來和個人的前途充滿信心。
參考文獻:
[1]陳小華 . 全面激勵模型讓員工自己激勵自己 [j]. 人力資源 ,2009(1).
篇8
關鍵詞:建筑墻體 裝飾面 泛堿問題
我國的一些建筑物在經過長時間的使用后,其建筑墻體容易出現墻皮脫落以及表面裂縫的情況,而且在一些比較潮濕的地方還容易出現一些白色的結晶體,這些結晶體就是我們所說的泛堿問題,整個問題也一直是建筑人員的困擾。因為是要經過一定的時間才會出現的現象,在對建筑物最初的施工中不會有影響,但是隨著使用時間的延長,對建筑結構的影響比較大,不但嚴重影響了建筑物的外觀,還容易造成建筑結構不穩定的情況,所以對這些建筑物的墻面進行修補已經勢在必行。
通過對我國的建筑墻體的泛堿問題的分析,我們得出了造成泛堿現象的具體原因,本文也對這些原因進行詳細的介紹。經過原因的分析,也得出了一定的解決方式。只有保證建筑墻體的穩定性和質量,才能為人們提供一個安心、安全的居住環境和生活環境,同時也促進了我國建筑水平的提高。
1 墻體泛堿的原因研究
泛堿現象的出現,通常是因為建筑墻面的防潮性降低引起的,而且多半是發生在離地面比較近的位置,所以在建筑的地下室等位置泛堿的現象比較嚴重。所以我們可以得出解決泛堿問題的方法,那就是在墻體的表面粉刷一些具有防潮性的涂料,這種涂料的必須要具有防水性并且性能比較穩定。我國的一些建筑因為在建筑施工的過程中沒有考慮到泛堿現象對建筑結構的影響,所以很多都沒有進行防水層的設置,有的雖然也有粉刷,但是粉刷的材料的防水性特別低,而且材料的質量也存在一定的問題。在經過比較長的時間,就會導致防水層的脫落的情況,地下的水分毫無阻礙的通過防水層進入了建筑的墻體,和墻體的一些有機物質發生了反映,造成了墻面出現了裂縫以及泛黃的情況,如果不對其進行及時的處理,這些水分還會更深層的進入墻體中,造成了墻體的強度減弱,混凝土等物質產生了溶解,而且泛堿現象一般發生在建筑的底部,容易造成建筑的底部結構不穩,從而大大降低了建筑物的穩定性和安全性。
2 規律與啟示
(1)通過上述的分析我們知道了,泛堿現象出現了原因以及基本的規律。因為泛堿現象需要一定的水分以及濕度,所以在地下室以及接近地下的位置比較常出現,而經常受到陽光照射的墻體就不會出現類似的情況,所以在溫度比較高比較干燥的地方,泛堿現象是不容易出現的。在比較開闊的地方也不容易出現。相反建筑的背陰面出現泛堿現象的概率比較大,因為不能經常接觸到日光,墻體內的水分不易被散發,容易導致泛堿的情況。因此我們可以得出在相對密閉的空間內,并且相對潮濕的地方,泛堿情況出現的概率比較高,而且這些白色的晶體的日益累計,也會不斷的對墻體造成腐蝕,所以還要注意對白色晶體的處理,注意對房間內的通風。
(2) 泛堿現象的出現和季節的變化也存在一定的關系。夏天天氣炎熱,日照充足,墻體內的水分比較容易散發,所以可以對泛堿現象進行有效的控制。春季以及秋季的風比較大,而且溫度比較適中有利于前提內水分的蒸發,所以雖然也可能出現一定的泛堿信息但是影響不大。所以最嚴重的就是冬季,冬天的溫度較低,而且陽光不充足,地下的水分會因為溫度低而凝結,所以水分會集中的對地下室進行侵襲,而地下室的通風條件不好,水分不易蒸發,就很容易出現泛堿的情況。
(3) 墻體的泛堿的現象和風力也有一定的關系。通過對我國一些建筑物的分析,我們了解到泛堿現象出現在水分比較容易侵入的位置,在比較封閉的位置,也就是風力比較小的位置,墻體受到的風化現象比較小,水分比較難以侵入。但是在風力比較大的位置,長時間對墻面產生的磨損,水分易侵入,風力比較大的話,就容易造成墻面的裂縫和脫離。
(4)將無風處起鼓的仿瓷涂料揭開后.發現其內部大多數是空的,有很少或沒有白色針狀結晶體,有風處也是如此。仿瓷涂料起鼓并非泛堿形成的結晶體膨脹所致,而是水分向外蒸發過程中產生較高水蒸氣滲透壓力及仿瓷涂料透氣性較差且透氣性不均勻所致。
(5)有些部位的仿瓷涂料并沒有起鼓、開裂和脫落,而是在表面有~層白色的霜狀、棉絮狀結晶體,將結晶物掃凈后仿瓷涂料完好無損。此處的仿瓷涂料透氣性較好,將過大的水蒸氣滲透壓泄掉了。
3 措施與方法
綜上所述,要防止上述現象出現,應從“防、堵、放”幾方面人手。
3.1防
“防”就是防止,要防患于未然。這就要求應特別注意墻體的防潮設計,推薦利用地圈梁或基礎梁兼作防潮層。多層建筑的底層墻體全部用水泥砂漿砌筑也能有效阻止水分通過墻體內部的毛細管向上滲透。
3.2堵
對于已經泛堿的既有建筑.要切斷水分向墻體滲透的通道,即堵,具體
有以下一些方法。
(1)地基注漿法:其原理是把漿液加壓注人上的孔隙,以切斷毛細水的滲透路徑,減小地基的透水性。
(2) 墻體注漿法:在墻體上打一些向下傾斜的孔,用聚氨酯類的單液注漿材料注漿,切斷毛細水的滲透路徑,但此法對墻體有一定的破壞性,使用時要注意墻體的結構安全。
(3)墻體設置隔蒸汽層:墻體表面粘貼釉面瓷磚等非透氣性材料作裝飾面(隔蒸汽層),阻止墻體中的水分向外散發,從而防止鹽堿結晶析出。我們用此方法處理了某建筑的衛牛間墻體,經過近2年的觀察.發現瓷磚飾面上方的仿瓷涂料已出現起鼓、開裂和脫落等現象,但瓷磚飾面卻完好無損,可見此法的處理效果還是可以的。
3.3放
對墻體中的水分滲透、蒸發的路徑進行人為引導,以防墻體及其飾面受到侵蝕,具體有以下方法。
(1) 采用粘結力非常好的透氣性材料裝飾墻面,水分可在墻體表面蒸發,鹽堿結晶體在飾面表面形成而不會將飾面脹落。
(2)設通風央層,將底層墻體表面的飾面及抹灰等全部清除干凈,使磚鱔出,然后在墻體表面鋪設龍骨,外釘裝飾性礦棉吸聲板,事先在礦棉吸聲板表面扎出一些規則的小孔以通風排氣問,使潮氣可以排出,析出的鹽堿結晶體留在礦棉吸聲板和墻體之間的夾層里,避免了鹽堿結晶析出對墻體飾面的侵蝕。
4 結論
綜上所述,本文通過對既有建筑墻體以及飾面泛堿問題的原因分析,提出具體的防止泛堿問題的措施,為我國建筑的質量提供一定的保障。要徹底的預防泛堿的問題,還需要研制出防潮性比較強的材料,而且要注意對墻體的檢查和保養,定期的涂抹防潮層。
參考文獻
[1]唐春華 關于石材臺階濕貼表面泛堿現象的原因和防治[期刊論文]-山西建筑 2011(4)
篇9
關鍵詞:無障礙環境,設計原則,無障礙設計,無障礙設施
1. 無障礙設計的涵義
無障礙設計作為一種呼喚人道主義的全新的設計理念,最早在 20世紀初就已被提出。狹義的“無障礙設計”僅從殘疾人的物質層面需求考慮,只是考慮一般的無障礙的物質環境,即從硬件設施上保證殘疾人群體的自由通行與方便使用。而廣義的“無障礙設計”則是強調殘疾人物質層面和精神層面的雙重需求。論文參考網。其要求無障礙設計必須充分考慮具有不同程度生理障如殘疾人、老年人群眾的使用需求,不僅要便于使用,更要樂于使用和安全使用。因此,無障礙設計作為一個針對所有人的通用設計,有了更廣泛的社會涵義。
2國內外無障礙設計的發展概況[2]
有關數據表明全世界已有超過5 億的殘疾人,約占世界總人口的 10%,且以每年 1500 萬的速度增加,人一生中的某個階段,由于不可抗拒的因素而導致暫時的身體不適,如懷孕、肢體受傷、重病等,也可成為暫時行動不便者。國際上對無障礙設施的建設最早始于20世紀30 年代的瑞典、丹麥等國家[1],在世界經濟發達的國家和地區,無障礙設施建設達到了較高的水準,并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美國于1961年制定了世界上第一個《無障礙標準》,1990年頒布了《美國殘疾人法案》,涵蓋了所有考慮為“公共設施”的私人公共機構和設施,要求殘疾人在身體通道和享受服務兩個方面都必須與常人有相等的機會。為了從根本上轉變設計師的理念,美國許多高等院校建筑系,已專門設立無障礙設計技術課程。其無障礙環境建設既有多層次的立法保障又進入科研與教育的領域,既有全方位的布局,又與建筑藝術協調統一,給殘疾人和老年人帶來了方便與安全,堪稱世界一流水平。英國于1970年頒布了《慢性病和殘疾人法案》,其中規定無論建筑物是否為消費性場所,任何裝修公共建筑物或商業場所的人都應在切實可行的情況下,為進入的殘疾人提供室內外的殘疾人通道及便于殘疾人使用的停車設施和衛生設施。日本由于長壽和生育率低的緣故早已進入老齡化社會,目前為殘疾人、老年人增設的無障礙設施比較完善。1982年,日本完成了“考慮殘疾人利用的建筑設計標準”;之后又提出了以無障礙設計為理論基礎的“福利城鎮建設”的構想;在一些公共設施中,尤其是商店按商業建筑面積大小實現不同等級的無障礙設計。
據中國殘疾人聯合會資料,我國現有殘疾人約6千萬,占總人口的5%,是世界上殘疾人最多的國家,平均每5戶家庭中就有1個殘疾人。加之社會老齡化問題,無障礙環境建設問題日益引起國際社會的普遍關注。
我國的無障礙環境建設起步較晚,1991年5月15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規定“殘疾人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和家庭生活等方面享有同其他公民平等的權利。”1996年10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規定“新建或者改造城鎮公共設施、居民區和住宅,應當考慮老年人的特殊需要,建設適合老年人生活與活動的配套設施。”2001 年6月21日頒布了《城市道路和建筑物無障礙設計規范》。
為切實推動無障礙建設,2002年在全國開展了創建第一批“全國無障礙設施建設示范城”活動,在北京、天津、上海、廣州、深圳、沈陽等城市,新建和改建的公共建筑、居住建筑、城市道路、交通等各方面都有一批無障礙的典型工程,達到了方便殘疾人和受益全社會的效果。事實證明:一個建筑單體或是建筑群乃至整個城市,建立起全方位的無障礙環境,不僅是殘疾人平等參與社會生活的基本物質保障,而且使全社會受益,同時也是一個城市社會文明進步的體現。
3城市無障礙環境設計的原則[2]
無障礙環境設計是為全體社會公眾服務和使用的,體現殘疾人等行動不便者平等參與、共享社會成果,設計中應遵循如下設計原則。
3.1 可及性
可及性就是能使人方便地感知、到達、進入及使用環境設施,對環境施加作用和影響,以完成自己的行為和目的。環境的可及性包括(1)可感知性:對環境的感知是行為發生的前提條件。(2)可達性:建筑和環境要滿足人們特別是使殘疾人、老年人及其他一切行動不便者可以抵達、進入并使用。(3)可操作性:操作是對環境施加作用和影響的過程,殘疾人在無需他人幫助的情況下,獨立地從事某種行為,盡可能使操作的難度達到最簡化、方便化。
3.2 安全性
安全性對于老年人和殘疾人及一切行動不便者來說是不可忽視的元素。他們由于自身的生理、年齡、疾病、特殊狀態等原因,對環境的感知力和對刺激的反應靈活性都較差,有時難以克服某些障礙導致發生危險,因此需要從環境設計方面給予彌補,使其能方便、安全地使用。論文參考網。
3.3 系統性
無障礙設計是一個全面系統的工程,不能僅局限于殘疾人和老年人的住宅或某些建筑的入口、坡道、電梯和衛生間等局部,關鍵是系統化、體系化、達到環境的全面無障礙。實現全面的無障礙環境,真正使殘疾人、老年人等行動不便者可以平等地共享社會的文明成果和物質環境[4]。
3.4 適用性
無障礙環境設計的目的是為殘疾人、老年人等弱勢群體提供便利,但也要照顧健全人使用,這是面向全體公民改善人工環境的重要原則。
3.5 經濟性
有些設計者和投資者錯誤的認為無障礙設計耗費資金,占用空間和面積。其實據調查統計,一般新建工程的無障礙基本設施只占總投資的1%,其中許多設施不需要另增加空間;最主要的是,因環境障礙而使殘疾者不能就學、就業,社會和政府需撥出可觀款項用于救濟服務,不如略增加投資,消除環境“障礙”,使大量的殘疾人自理自立,減輕社會負擔。綜合考慮,無障礙環境的建立,是以最小的投入,最大的產出來增強社會效益、環境效益。
3. 我國無障礙設計的對策思考
隨著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我國的無障礙設施建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總的看來,同發達國家和地區的情況相比,我國的無障礙設施建設還較為落后,尚不能滿足殘障人士的需求。我國著名無障礙專家周文麟指出,“無障礙設計是一門專業性很強的學科,相關專業的高等教育中應該要有無障礙設計的教學任務,而且要有必要的課時和教材來保證教學內容的完整。否則,這會給城市無障礙建設在源頭上設置障礙。”[1]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筆者認為:應充分利用現代科學條件加強多學科的協作,為殘疾人、老年人和行動不便者創造適宜的無障礙空間環境,更好地保障他們通行和使用上的安全與便利。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改善弱勢群體生活質量是一個復雜艱巨的系統工程,建議政府的各級有關部門,多借鑒發達國家的先進經驗,協調和動員全社會都來參與無障礙設計,讓殘疾人和我們一起超越環境障礙,共享社會文明。論文參考網。
4 結語
作為社會進步和文明的重要標志,建設無障礙環境已成為全球共同的課題。“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創造平等全面的城市無障礙環境,不但可確保殘疾人、老年人等弱勢人群平等地充分參與社會活動,共享社會物質文化成果,而且無障礙設計也正逐漸演變為通用設計,使全民受益。
參考文獻:
[1]周文麟. 城市無障礙環境設計[M]. 北京 :科學出版社 ,2000.
[2]孫海秦. 公共建筑無障礙環境設計探討 [J]. 建筑設計管理 ,2003(5) :36-38.
[3]劉連新、蔣寧山主編. 無障礙設計概論. 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4
[4] 江海濤主編. 道路和建筑無障礙設計圖說. 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
[5] [日]高橋儀平.無障礙建筑設計手冊——為老年人和殘疾人設計建筑[M].陶新中,譯.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3.12
篇10
【關鍵詞】既有住區停車;新建住區停車;措施
隨著我國城市化步伐的加快,人們的生活水平顯著地提高,家用小汽車以驚人的發展速度進入普通居民家庭。家用小汽車在給居民生活帶來方便的同時,也給居住區停車帶來一些問題,并對居住區環境、安全問題和居民戶外活動空間等一系列問題產生影響,其中最急需解決的就是居住區的停車規劃問題,這關系到住戶的切身利益。
1 呼和浩特既有居住區停車現狀分析
1.1 配置停車位數量少,停車位不足。按照國際城市建設的經驗,城市車位與車輛的比例應該是l:1.2,但目前呼和浩特市既有居住區停車位卻遠遠達不到這個標準,車位緊缺現象尤為突出。因此除了新建成的居住區之外,大部分既有居住區存在停車場布局不合理的現象。
1.2 小汽車亂停亂放現象嚴重。居住區機動車數量猛增,私家車越來越多,據調查,呼和浩特市大多數既有居住區都存在停車難的問題。某居住區私家車近1500輛,可停車位卻只有600多個,汽車增長速度已經超越了停車位的供給。加之居民的交通意識淡薄,道路兩邊都停滿了車,上下班高峰期,居住區整個交通接近癱瘓。
2 呼和浩特既有居住區停車解決方法
呼和浩特既有居住區停車的解決辦法,根據自身條件和停車配建量的不同,從實施措施上主要可以分為改、擴建和增建、補建三種。
2.1 以改、擴建現有停車設施為主的改造措施
(1)改造原有停車設施
由于人們出行方式的改變,原有非機動車停車設施出現閑置,為了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率和充分發揮原有建筑的功能,可根據居住區的具體情況,將部分非機動車庫改造成集中停車場停放小汽車,以部分緩解居住區的停車壓力。
(2)居住區主、次干路兩側增設路邊停車位
對于已建居住區的改造最常用的就是利用小區道路簡單改造設置路邊停車。常用的是將原有路邊綠地改為鋪設嵌草磚或者干脆取消路邊的草地,只保留行道樹,發展成為港灣式停車位。但是此方式增大道路用地面積,犧牲了一部分公共綠地。
2.2 以增建停車設施為主的改造措施
(1)利用現狀公建改造成停車場庫
呼和浩特許多已建居住區的公建年代久遠,結構老化,質量下降,不適應當前社區活動的發展需要。此外,社區活動中心往往和中心綠地相結合,從而具有較大面積的非住宅用地,針對這些相對集中的潛在用地,可進行功能重組,改造成停車場庫。
(2)拆除部分臨時建筑和違章建筑,騰出空地改建停車場
對于一些屬于違章建設的建筑應予以拆除,改建為投資較低的簡易地面車庫,則可部分緩解居住區的停車壓力。居住區所建臨時建筑,大多處在居住區的邊角地帶,改建成本較低,距住戶有一定距離,在環境、噪聲方面給居民生活帶來的影響較小。
2.3 以居住區周圍補建停車設施的改造措施
對于自身用地條件緊張的居住區,在居住區內部靜態交通改造完善的基礎上,可選擇在居住區建設大型停車庫,供各居住區公用。停車庫的位置應適中,以便居住區居民使用。
3 新建居住區停車方式研究
3.1 地下停車模式的研究
近年來新建居住區的停車方式主要為地面停車和地下停車兩種停車方式,地面停車可分為路邊停車和廣場式停車兩種。地面停車優點是使用便利,投資小。缺點是降低道路通行能力,易引起交通事故,造成道路周圍環境景觀的惡化。廣場式停車優點是使用管理最為便利,投資小。但只適用于低密度住宅區,影響居住區環境景觀。基于地面停車方式的缺點,呼和浩特很多房地產開發商為了提升樓盤的景觀環境價值,都在設計前就考慮以地下停車庫為主要的停車方式。
采用這種方式解決停車問題,固然有利于改善居住區環境質量,但大規模的興建地下建筑,一方面會破壞城市土壤的生態環境和植被的生存條件,同時對城市地下空間的可持續發展是無益的。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速,城市向周邊不斷擴大,若干年后勢必對地區的生態環境乃至地下水造成不可估量的傷害。因此,提倡更為多樣化的停車模式,提高停車效率,盡量減少地下開挖深度已經成為我們必需面對并且解決的問題。為此,我們對地下停車進行一些探討。
(1) 強制機械式停車位
規劃指標明確地庫中應有一定比例的車位為復式機械車位,將地下二層壓縮至地下一層,減小地下室的開挖深度范圍。目前這種兩層的地庫停車模式很少被采用,但相信隨著時間推移這種停車方式會逐漸被廣泛接受。
(2)結合中心綠地設置地下車庫
在中心綠地設置地下車庫,將車庫標高作高,不僅可以減少開挖程度,同時可以提高居住區的地面景觀空間層次。
3.2 在新建居住區中采用彈性規劃的方式
住區的使用年限一般在50年以上,住區的停車位規劃設計應該考慮遠近期結合,形成一種可持續發展的彈性模式。對于停車位需求較低的新建住區,設計時可留有適當的用地作為未來停車發展空間。如,采用底層架空的方式,近期作為自行車停放或老人兒童的活動場地,遠期可作為小汽車的的停放場地。或者是利用學校運動場、硬質鋪裝等場地作為遠期的地下停車空間開發。
4 結語
居住區是人們生活的安家之所,而交通是出行立業之基,解決好居住區停車問題是當務之急、標本兼治的大事。城市居住區的靜態交通問題不僅是短暫的供給問題,而且是長期的發展需要,因此我們必須正視停車供給與停車需求的平衡問題,畢竟城市土地是有限的,小汽車的數量應當受到控制。我們可以通過提高城市公共交通使用率來減少居民使用小汽車的需求,從而改善城市住區的居住環境,提高城市土地資源綜合利用。同時,更高效率的停車設施應大力發展和使用,多方位的解決城市住區的停車問題。
參考文獻
[1]王瑞,孫靜怡,羅錦.昆明住區停車規劃探討[J].交通科技與經濟,2009(6)
[2]王倩.舊住區停車問題的研究和解決方法[J].山西建筑,2009(3)
[3]焦緒國,孟光偉. 城市居住區停車問題的思考[J].長春工程學院學報 (自然科學版)2008,9(1)
[4]陳雪.城市住區停車與綠化用地規劃研究:[河北農業大學碩士論文].保定:河北農業大學,2011
[5]陳鋼.大慶市油田居住區靜態交通系統改造與建設策略研究:[沈陽建筑大學碩士論文].沈陽:沈陽建筑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