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教模式范文
時間:2023-03-17 16:52:1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帶教模式,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心內科;多種帶教模式;常規帶教模式;效果評價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18年7月-2019年4月期間在我院心內科進行實習的110名護理實習生被選為研究對象,根據實習時間先后順序進行分組,以55例在2018年10月-2019年4月期間進行實習的護理實習生作為對照組(常規帶教模式),另以55例在2018年7月-2019年4月期間進行實習的護理實習生作為觀察組(多種帶教模式)。對照組中男性3例,女性52例,年齡18歲-25歲,平均年齡(22.4±1.2)歲,大專學歷41名,本科學歷14名。觀察組中男性4例,女性51例,年齡18歲-26歲,平均年齡(22.6±1.3)歲,大專學歷43名,本科學歷12名。納入標準:所有護理實習生均自愿參與研究并簽字。排除標準:有精神病史、家族史等。兩組性別、年齡和學歷等基線資料基本一致(P0.05)。
1.2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帶教模式,而觀察組采取多種帶教模式。對照組:采取白班、晚班及夜班輪換跟班,未固定帶教老師,由帶教老師示范規范操作,且鼓勵實習生進行各項動手操作。觀察組:①對心內科各種疾病護理知識實施影視投影或PPT方式進行系統學習,并著重講解最常見專科疾病知識,鼓勵實習生提問,以使其更好地掌握專業知識與專業技能,且由專業培訓技能老師進行規范操作示范。②固定資深帶教老師,實施責任到人制度,并在帶教過程中進行全面身心照顧。③需耐心、反復地強化指導,根據實習生個體差異采取引導加強學習效率。④需積極與實習生交流溝通,以及時了解其真實想法,并采取正面針對性引導,可有效增強主觀能動性,且采取多鼓勵方式帶教。⑤需強化實習生相關護理理念培訓,使其更快融入實習狀態。⑥重點指導實習生觀察患者病情的正確方法、保護患者隱私、存在的護理問題、如何采取護理措施及觀察是否存在不良反應等。
1.3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9.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Mean±SD)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滿意度相比較
觀察組總滿意率為96.36%顯著高于對照組的78.18%(P0.05)。
2.2兩組考核成績結果比較
觀察組考核成績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
篇2
1第1熟悉階段
采用集體帶教方式:通常應由總帶教老師負責:①入科第一天,初步介紹骨科環境、布局、設施情況,各級人員職責分工,消除陌生感。然后利用2~3d時間重點學習職業道德規范,學習各項規章制度,使學生深入了解骨科規范操作的重要性。講解常用器械名稱、使用、保養、用途及方法。講解護理操作注意事項并示范操作,講解后耐心指導護生練習至無疑問;②理論授課內容為骨科基礎護理知識,骨科手術知識。本周的知識目標:了解骨科的布局,骨科的內部設施,病房床位的區域,重點掌握生活護理和基礎護理操作技能,如臥床患者換床單時,除強調操作時間及床角的整齊外,更重要的是患者的舒適感,以及骨科患者所要求的特殊。在護理操作時注重以人為本,要考慮患者的感受,巧妙應用語言溝通技巧,操作時按照護理程序方法和應用解釋用語。熟悉查對制度,標本管理制度,無菌技術操作原則。熟悉各種骨牽引器械消毒滅菌的方法及注意事項。
2第2~3周實踐階段
采取一對一的帶教方式:①隨著“以病人為中心”的整體護理工作的發展,我科選派經驗豐富年資高綜合素質好的護士帶教。樹立“以護生為中心”的帶教觀念,根據學生的學歷.個性.接受程度有針對性的施教。以骨科兩到三個典型的病例作為臨床護理帶教的紐帶,將各項基礎護理技術操作、專科理論知識、功能鍛煉及健康教育融入貫穿于個案護理中。要求每位老師增強帶教意識,耐心細致,放手不放眼,并注重言傳身教。在帶教過程中幫助護生學會如何學習,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同時結合骨科臨床工作實際,有針對性的提出訓練內容,幫助護生建立新的學習思維模式。②護生必須在老師指導下進行各項操作。掌握骨科的術前術后的護理知識,以及石膏托外固定、牽引患者護理措施,髖、膝關節置換的康復知識。顱骨牽引患者、脊柱骨折患者翻身方法,現場示范,并要求護生一同參與癱瘓患者的功能鍛煉以及骨科疾病的健康教育等。③護生參加白班夜班值班工作。加快對護士角色的認識和轉換以及對護理工作的深入了解。④此階段帶教老師應不斷豐富自己的理論知識和工作經驗。同時,帶教老師應著力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可采用模型教學、多媒體教學等多樣化的教學手段,使枯燥的理論知識生動化和形象化。另外,由護士長帶教老師組織每月護理小講課1次,護理查房2次,內容為骨科常見病的觀察、護理搶救措施以及經驗教訓等,在實習過程中鼓勵護生不斷的提問,帶著問題去學。除根據帶教計劃完成本階段集中授課內容外還結合實際情況隨時增加講授內容。
3第4周終末考核階段
采取考核及相互討論的方式:臨床教學質量的一個重要環節是嚴格考核。第4周安排出科考試。考試內容分理論及操作考核,內容覆蓋全部實習計劃要求內容。由護士長與總帶教老師參加監考及問卷,記錄成績,嚴肅認真負責地填寫《實習鑒定》,總結實習情況,表揚先進鼓勵后進。帶教老師與學生進行座談,征求護生對帶教得意見和要求,不斷改進帶教方法。帶教老師敢于面對學生的評價,同時以朋友的身份讓學生指出帶教中存在的問題,對學生實習期間存在的問題,提醒學生注意,幫助學生找出不足,提出針對性的建議性的意見體4體會骨科作為外科的一個重要科室,具有專業技術獨特,實踐性、高危性強,標準要求高,護生剛進入骨科,面對骨折、高位截癱等各種意外傷害患者,顯得非常害怕,手足無措,因此為了保證實習質量,加強臨床帶教,制定切實可行的實習計劃非常重要。
篇3
【關鍵詞】兒科 新護士 帶教方法
【中圖分類號】R3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7484(2013)10―0813―01
新護士是護理隊伍的新生力量,但由于缺乏工作經驗和溝通技巧,專業技能以及應急能力欠缺等是護理隊伍的高危人群【1】。患兒是一個特殊群體,由于急癥多,病情變化迅速,年齡小,溝通困難,有效搶救時間較為短暫,使護理帶教增加了難度,因此對新入科護士系統、規范的培訓,不僅是醫院護理人才培養和選拔的基礎,也是患兒入院期間安全和舒適的保證。為保證兒科新科護士帶教效果,提高新科護士工作能力,通過崗前培訓,詳細制定帶教計劃,情景模擬演練,帶教老師護理行為展示等方法等取得一定成效,現將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資料 回顧性分析2008年-2011年度我科新入科的118名護生的帶教和考核情況,其中中專16人,大專生78人,本科生24人,12名帶教老師和3名護士長。
1.2 方法 采用問卷調查的方法,調查內容包括老師的授課能力,帶教方式及效果,操作技能,工作態度。
1.2.1 制定詳細的帶教計劃 我院是專科醫院,許多科室的護理特點具有相似性,所以要了解每個科室的帶教計劃,分散學習重點,避免過多重復學習。護理部負責新入科護士帶教總目標的制定,包括管理要求,風險控制,考核辦法,激勵措施,我科室根據護理部的總目標和我科特點制定帶教計劃,包括教學內容,階段考核,出科理論考試等。
2帶教方法探討
2.1 重視兒科護士的崗前培訓 兒科門診人員流動大,新入科護士進入科室后, 幫助新入科護士盡快熟悉環境,消除心理壓力。護士長和帶教老師,進一步詳細介紹科室的環境,布局,各科物品的放置,本科室的護理點,各項規章制度,各班職責及各班的工作程序和相關要求,使其盡快熟悉工作環境,消除陌生感。帶教老師以自己的一言一行充分營造一個護患融洽祥和的氣氛,減輕新入科護士的恐懼心理。崗前培訓可以幫助新護士盡快轉變角色,使其盡快適應臨床護理工作的需要,成為一名合格的護理工作者。在角色的轉換中,心態的調整尤為重要,要發揮主觀能動性,用獨立自信的心態和精神面貌適應新的生活和工作。其培訓內容包括醫院規章制度職業道德規范安全防范知識及禮儀禮規護理文件書寫規范院內感染相關知識以及急救技能等。
2.2 制定帶教計劃 帶教組長制定詳細的帶教計劃,了解每個科室的帶教計劃,分散學習重點.針對門診新科護士知識的欠缺,有針對性的安排各科形式的學習(1)大講課,每月定期安排門診突發緊急事件的情景模擬訓練的學習和演練。(2)小講課,帶教老師利用工作的間隙講解小兒靜脈穿刺方法,如選擇血管,進針角度,膠布固定,健康宣教等。(3)階段考核(4)出科理論考試
2.3規范化培訓形式 好的培訓形式可激發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情景模擬演練病案討論分析護理查房操作示范及多媒體教學等培訓形式受到了新護士的歡迎。根據不同的培訓內容,選擇合適的培訓方式才能提高新護士的學習興趣,提高培訓效率。
2.3.1病案討論分析 將平時護理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和差錯詳細記錄,每月進行業務學習和病案討論,新入科護士依次發言。通過對案例的學習和分析討論,加強了理論知識的學習,認識如何杜絕差錯的發生。
2.3.2 情景模擬演練 情景模擬教學法通過模擬兒科門診救護全過程,為新護士提供逼真實踐場景的有效方法。在情景模擬中,新護士成為主要角色,分別扮演患者,家屬,醫生,護士四種角色進行模擬實訓。帶教老師對關鍵環節進行控制,評價新護士對病情判斷準確性和操作水平,并提出實際工作中可能出現的意外情況,要求新護士自己解決,并針對每位新護士存在的問題共同尋求解決的辦法,使可以使新護士更快更好的適應搶救工作的需要,考驗突況時快速評估,合理安排優先順序,準確判斷,爭分奪秒,為搶救贏得時間。兒科門診多發病和常見病有:藥物過敏性休克,輸液反應,高熱驚厥,肺水腫,空氣栓塞,吸氧等。通過情景模擬演練,加深了印象,模擬環節設置問題調動了解決問題的積極性,將所學理論知識迅速轉換為實際工作能力。
2.3.3多媒體教學 隨著我國護理工作層次結構逐漸多元化的發展趨勢,更需要多渠道,多途徑的再教育形式。多媒體教學,采用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將課件以幻燈片的形式呈現在護士面前,結合圖片、聲音、文字,把抽象的理論變成生動的畫面,使教學內容更加直觀、形象,進一步提高了學習效率,活躍課堂氣氛,加強了對知識的理解。
3 討論
為了保證護理隊伍是一只優秀的生力軍,我們要認識自己的帶教職責,對新入科護士要有責任心,有耐心,規范自己的行為,把護理倫理教育放在首位,注重自身修養,不斷灌輸人文關懷的理念。將課本知識應用于實踐,“一幫一”帶教或小組帶教,實行雙向考核,形成比、學、專、幫、帶的良好氛圍,才能讓新入科護士調動程度性和主動性,迅速成長起來,在工作崗位上多付出,多學習,盡快掌握好理論知識和業務技能,更快更好的適應兒科門診室的工作,為病人提供優質的護理服務。
參考文獻:
[1] 來鳴,泮淑慧,楊明麗等.臨床護理缺陷分析與危機管理[J].中華護理雜志,2005,40(12):922-923.
[2] 趙杰剛,陳士芳,李轉珍等.臨床護理教師有效教學行為的質性研究[J].護理學雜志,2011,26(17):65-68.DOI:10.3870/hlxzz.2011.17.065.
[3] 花蕾,侯淑肖,邵文利等.實習護生受臨床護理教師影響調查[J].護理學雜志,2008,23(3):51-53.
[4] 連麗虹.情景模擬教學法在急診護理帶教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中國當代醫藥,2011,18(21):171-172
[5] 高愛煜,高祖海.新護士規范化培訓研究進展 [J]護理學雜志2011.11 91-93
篇4
[關鍵詞]多學科綜合模式;腫瘤學;臨床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 R73;G642.4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6)09(b)-0173-04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and compare the effects of multidisciplinary team (MDT) mode and traditional mode in oncology clinical practice teaching.Methods 81 undergraduates in 2010 grade and 91 undergraduates in 2011 grade major in oncology,who had been practiced in the Cancer Center of the First Hospital of University of South China from May 2014 to December 2015,were chosen and taught respectively by MDT mode or traditional mode in the period of internship.After the internship stage,the students should carried out questionnaires and evaluated their study effect,and then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was made.Results The students gave a high praise on the application of MDT mode and this innovation has resulted in a better effect especially.Conclusion MDT model is a better method than traditional mode in oncology practice teaching.
[Key words]Multidisciplinary team mode;Oncology;Clinical teaching;Innovation
目前,我國腫瘤學課程設置和臨床帶教模式的發展相對滯后,且國內無統一標準培養模式。傳統的以各個專科為主的教學及實習帶教體系,以及醫院專科或亞專科的劃分,常常導致單一學科知識體系被固化,學科專業間的知識壁壘鮮明,不僅使不同專科之間產生了技術隔離,也導致專科醫師之間產生職業偏見[1],不利于具有較寬學術視野的腫瘤學人才的培養,且與現代腫瘤醫學的快速發展很不協調。
目前,多學科團隊綜合(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診療模式在很多發達國家及地區得以推廣,大部分腫瘤的治療指南中均推薦MDT[2]。在美國,國家綜合癌癥網絡頒布的NCCN診療指南中指出MDT已經成為多數腫瘤治療模式的首選;在英國,甚至立法要求惡性腫瘤的診治必須遵循MDT模式[3]。MDT同時體現的也是個體化治療原則,根據患者的具體特征,應用循證醫學證據進行治療以期達到最大的治療效果[4]。MDT診療模式在為患者提供更全面的診斷與治療,改善患者臨床預后的同時,也迫使筆者對臨床腫瘤人才實踐的第一階段――實習階段的培養模式進行思考。如何在腫瘤的臨床實踐帶教中使學生積極應用MDT模式提高其對疾病的綜合診治能力,目前尚無成熟的方法和模式,因此探索MDT模式對提高腫瘤學專業學生的臨床能力,成為了一項可以嘗試的措施。
為了突出腫瘤特色,南華大學在國內高校中,較早地開辦了有特色的腫瘤專業本科班,并定點在南華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進行臨床培養,該院作為一家大型省級綜合醫院,通過創新教學模式,創建跨學科的腫瘤學教研室,組建由多個學科臨床醫師組成的教師團隊,整合專科資源、共享臨床信息,團隊共同制定實習帶教計劃,通過專科知識的相互融合、滲透,科學、實用地傳授腫瘤學臨床知識和技能,并與傳統模式進行多個角度的比較,現總結如下。
1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對2014年5月~2015年12月在南華大學第一醫院腫瘤中心實習的2010級(共82人,A組)和2011級(90人,B組)腫瘤專業的實習生分別采用MDT模式和傳統模式進行帶教。
1.2方法
1.2.1帶教安排 A組學生由腫瘤外科、腫瘤內科、腫瘤放療科、病理科、影像科、介入科、消化內科、核醫學科、中醫科的臨床帶教老師組成的多學科教師團隊帶教。團隊共同制定該組的實習計劃,組織小講課及疑難病例分析,教學資料共享;對實習生管的疑難病例進行聯合查房。實習生提倡全程跟蹤病例模式,對于一個應用了綜合治療手段的患者,可于不同科室去調閱資料,同該科室的教師團隊成員探討疾病的診治疑惑,相關專業的教師團隊成員給予指導和提供方便。典型的病例資料由腫瘤學教研室的秘書進行電子記錄存檔,建立病例數據庫,用于考核。B組學生采用傳統的臨床實踐教學。由單個學科的老師進行臨床帶教,專科患者的診療教學及小講課由專科老師組織實施,遇到疑難患者,請相應的專科單獨會診,指導專科治療。
1.2.2學生評價教學方式的問卷調查 針對兩種不同模式的臨床教學模式,制定問卷,由學生填寫。A組學生82人, 回收有效問卷73份,有效回收率89.0%;B組學生90人,回收有效問卷82份,有效回收率 89.1%。主要了解學生對所接受的帶教模式、實踐內容的系統性、學習興趣提高效果認可程度,以及自我評價帶教模式對臨床操作技能的提高、臨床思維及分析能力的提高幫助程度等。學生采用匿名問卷調查,固定時間、地點,填寫后馬上收回。
1.3教學效果評價
實習階段結束時,對每一位學生進行考核。考核分為兩大塊:①閉卷進行腫瘤學臨床理論知識考試、相應的臨床技能操作考試。②由腫瘤學教研室從資料庫中調出典型腫瘤病例,由相關科室被考核的實習生坐在腫瘤中心教室一起會診討論2~3例病例,寫出各自的診斷及治療建議,多學科教師團隊根據他們對疾病診治的分析進行打分。第②塊考核方式分值占比60%。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3.0統計軟件包對數據進行分析,對學生的問卷及成績進行比較分析,用頻數分布進行描述。
2結果
2.1學生對教學模式的問卷調查綜合評價
A組學生對帶教模式的認可度、實踐內容的系統性、學習興趣提高效果三個方面都好于B組,且在A組模式中,受試者的評價均主要為“非常好”和“好”,而B組則主要為“好”和“一般”,差別明顯(表1)。A組模式的學生獲益明顯,而B組則一般。
2.2教學效果評價
腫瘤中心實習階段結束后,分別對兩組學生進行考核,根據成績占比換算成百分制。對學生考核成績進行比較分析,A組中優秀及良好率共占80.4%,而B組中僅占55.6%。
3討論
臨床醫學的本質是實踐科學,醫學實習階段是醫學生跨入臨床工作最重要的一環,而臨床知識不是片面孤立的,不論是臨床學科的傳承還是學科的建設,要淡化學科之間的界限而增強學科之間的聯系和融匯才能有更好的發展,腫瘤學專業尤其如此[5]。為了適應腫瘤學新的發展趨勢,多種教學方法和模式的探索應用都取得了較好的效果[6]。筆者利用MDT的理念,打破現有亞專科界限,由多學科教師構成的跨學科教學團隊,推行MDT教學的新模式,獲得了學生和老師的廣泛好評。本研究中,通過帶教模式的轉變,A組學生對帶教模式的認可表示非常好和好的明顯高于B 組。新模式的優勢主要體現在能將不同專科對同一個疾病的不同診療手段進行系統綜合,并開展教學,具有較好的系統性,能將規范化治療和個體化治療的理念深植入年輕醫生的腦海中。
有別于傳統做法,MDT教學模式要求典型病例常規進行定時、定點的多學科教師(醫師)團隊討論,討論前老師和學生需查閱最新的相關指南和治療文獻及循證醫學證據,這也是許多醫院MDT通行的做法[7]。通過教學病例討論這種具有實戰性的MDT臨床教學可以讓實習生在管理患者中更深切地了解疾病,更好地運用所學的知識來指導臨床工作,學生對該方式的認可度及教學效果等都非常理想。教學病例數據庫的建立,也利于以后的示教、復習和考核[8],必要時我們可將該病例庫上傳到網絡平臺,并可與其他院校、醫院共享。各大醫院如果能建設統一的網絡數據庫,對于我國的腫瘤學教育,尤其是2015年教育部推行的大規模在線開放課程項目――“幕課”的建設、應用和管理提供可靠的一手資料和病例庫[9]。本研究中,對于實踐內容的系統性,A組認為很滿意和基本滿意的學生遠多于B組,同時B組學生對實踐內容的系統性認為不好或很不好占比較高;而對于這種新的學習模式對臨床技能的提高作用中,A組學生認為很好和較好的比例也顯著高于B組學生。同時B組學生認為傳統模式對其臨床技能的提高作用不明顯的比例也較高。對于臨床思維及分析能力的培養方面,A組學生的認可度也要明顯高于B組。這些均說明了新的帶教模式獲得了學生的廣泛認可。
MDT教學模式不固定于某一專科內容學習,使學生全程參與、追蹤管理同一腫瘤疾病,對于腫瘤專業實習生臨床學習興趣的提高和探索未知臨床知識的吸引力將是傳統模式無法比擬的。因臨床工作任務比較繁重,許多實習生有畏難情緒,容易導致學習興趣喪失,本研究發現不同的帶教模式對提高實習生臨床興趣的效果是不同的。MDT教學模式使實習生視野沒有拘泥于一個專科,而是可以在短時間內跨越多個專科學習、追蹤病例,同一種疾病能得到不同專科老師的講解,學生的學習興趣因而相當濃厚,氣氛活躍。調查發現A組實習生認為新的帶教模式能提高其學習興趣的效果好和很好的占大部分,只有極少人認為一般;而B組中認為帶教方式較好地提高了其學習興趣的學生人數僅占半數多點,有較多的學生認為傳統帶教模式不利于其學習興趣的提高。
MDT是一種建立在循證醫學基礎上的腫瘤教學新模式,要不斷評價、修正該模式,才能更好地適應腫瘤學教學的發展。研究中筆者通過制定問卷調查、典型腫瘤病例分析打分、臨床技能考核的方式來檢驗這種帶教模式的效果。考核中應注重MDT手段的應用,如外科醫生不能只看其手術操作能力,還要看其對該腫瘤疾病綜合治療方案的制定和評價能力。臨床實踐的效果評價發現,A組學生相對于B組學生綜合成績明顯提高,優秀及良好率在A組顯著高于B組,從考核的情況來說,兩組的理論成績相差并不明顯;而在臨床技能和病例分析考核方面,A組的良好臨床思維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體現,開闊的思維和較強的綜合能力正是社會所需要的。
本研究發現,MDT教學以疾病為主線,利用多學科教師團隊的優勢,突出對病例相關信息及現有治療手段的整合來分析和解決問題,更貼近臨床實際,使學生更有興趣、更能理解所學專業知識。多學科之間的交流和病例討論,使腫瘤學臨床指導老師的教學和臨床素質也相應地提高了,相關文獻[10]也證實了這一點;臨床教學資源的整合,也提高了各專科資源的利用效能。相關研究顯示該模式能充分利用和整合各項資源,使學科由亞專科向專科群發展,為培育高水平的臨床和科研人才奠定了基礎[11]。同樣該診療及教學模式也利于優勢學科群的發展,對于醫院實力的提升創造了良好的機制[12]。從腫瘤學的教學來看,MDT教學能使學生傳承綜合治療理念,固化其醫療行為規范,提高其臨床實踐能力,最大化地造福腫瘤患者。目前MDT模式已經由腫瘤學向膽道外科、心血管,甚至婦產科等專業擴展[13],相應的臨床教學模式也面臨著新的轉變。
MDT教學是目前臨床實際工作中MDT診療模式在教學上的一次延伸,根據目前教學的現狀做出的改良。對于該新模式,部分帶教老師和學生認為管理上較松散,不利于嚴格考勤,也不利于部分科室臨床工作的開展。雖然新的模式實施當中涌現出了許多新的問題,值得我們思考和進一步改進,醫學教育的改革不但需要在具體的教學模式上進行改良,而且更重要的是要推動整個醫學理論及實踐教學指導思想的根本性轉變,因此相關的制度和理念還有許多待創新的地方。
[參考文獻]
[1]蔡守旺,程利民,劉洋,等.多學科聯合教學模式在重癥胰腺炎診治中的應用[J].承德醫學院學報,2013,30(4):349-350.
[2]Blazeby JM,Wilson L,Metcalfe C,et al.Analysis of clinical decision-making in multi-disciplinary cancer teams[J].Ann Oncol,2006,17(3):457-60.
[3]Haward RA.The Calman-Hine report:a personal retrospective on the UK′s first comprehensive policy on cancer services[J].Lancet Oncol,2006,7(4):336-346.
[4]鄒燕梅,熊華,胡廣原.嘗試PBL與腫瘤MDT及個體化治療相結合的教學模式[J].中國醫學創新,2013,10(24):79-81.
[5]祝雪麗,施光亞.以臨床醫學為導向的醫學創新人才培養初步探索[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6,25(8):141-142.
[6]董佑紅.PBL和LBL及CBL交互式綜合教學模式在臨床腫瘤學教學中的應用[J].湖北文理學院學報,2015,36(11):78-80.
[7]王家祥,茍建軍,趙菁.綜合醫院多學科協作在疾病診治中的實踐與作用[J].醫學與哲學,2015,36(9):1-4.
[8]陸明,李佳藝,季加孚,等.北京腫瘤醫院消化系統腫瘤多學科專家組治療模式的探索[J].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12, 32(1):73-76.
[9]黃英輝,繆洪明,周杰.幕課法在腫瘤學教學中的應用[J].現代醫藥衛生,2016,32(9):1410-1412.
[10]丁紅華,王春剛,陳棟暉,等.腫瘤多學科綜合治療背景下教學查房模式的轉變[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1,(6):74.
[11]趙巖,劉也夫,胡海濤,等.推進腫瘤專科醫院多學科綜合診治模式的體會[J].中國腫瘤,2014,23(24):975-977.
[12]張雅麗.建立醫院優勢學科群的思考[J].中國臨床研究,2010,23(5):433-434.
篇5
護生的素質與老師息息相關,帶教老師的一言一行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作為帶教老師,如何帶好實習同學是我們的責任,也是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需要,護理教育不僅要傳授知識,也要提高護生的溝通能力,迎合優質護理服務工作的開展,從而提高護士整體服務水平與溝通技巧。
1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和專業素質
作為帶教老師在工作中應關心患者,一切都以一患者的利益出發,嚴格執行各項操作規程,不能隨意簡化操作步驟,使護生書本“學一套”,工作“做一套”[1]。帶教老師實施帶教的過程,也是自身不斷提高的過程。只有不斷學習,掌握新技術、新業務,才能適應帶教需要,才能把更多的知識傳授給護生,使她們學到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所謂給護生“一碗水”,自已就得到“一桶書”作為一名帶教老師,一定要遵守操作規程,從“三查七對”到“無菌技術”等每一個細節,不能為了節省時間而忽視了正規操作,從而誤導護生,久而久之造成他們不知道什么是正確的,什么是錯誤的,要培養護生的慎獨精神。
2激發護生的學習主動性
帶教過程是師生交流互動的過程,良好的師生關系是誘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因素。在工作中遇到典型病例要向護生認真講解,規范示教操作,引導護生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激發其學習興趣,爭取給護生更多的操作機會,做到放手不放眼,帶動護生熱愛護理工作,認真學習。通過臨床實習,不斷增強護生主人翁意識,樹立責任意識。
3重視護生的心理,做好帶教工作
護生們因其年齡差別和入校前生活環境的不同,養成了各自的性格和習慣,因此帶教老師要根據她們不同的性格,特點因人施教,幫助護生消除不良情緒,指導護生盡快適應新的臨床環境。當護生在初期為得做操作或處置時,大多存在緊張心理,這主要是因為操作項目不夠熟練,害怕操作失敗會失去患者對自己的信任,也擔心在老師心目中會留下“笨手笨腳”的印象。針對這種現象,應該采取如下方式:①先看后做,讓護生先看護理操作常規和老師的操作示范,然后再操作。②講究方法,做好溝通,為護生選定合適的操作對象,在患者面前多給護生以鼓勵和表揚,不要在患者面前批評護生,同時在糾正護生護理操作時,一定要顧及到護生與患者雙方的反應,避免矛盾和沖突的發生。帶教老師應善于發現護生的細微進步,及時給予表揚、鼓勵。
4提高臨床教學質量
臨床實習是培養護生初步具備臨床護士基本素質的關鍵。一個護生的職業態度、醫德醫風、臨床思維、工作能力及操作技巧等方面的培養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臨床實習階段的教育。只有不斷優化臨床教學模式和完善教學管理才能不斷提高臨床實習質量,臨床教學可采取靈活多樣的形式,將講授法、案例分析、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模擬訓練等方法加以綜合應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護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參與性。
5營造良好的管理氛圍
創造一種人性化管理模式,完全符合我們正在實施的優質護理服務標準要求,對于護生的管理也應運用這樣的形式。護理管理者要為護生創造一個和諧、良好的實習環境,幫助他們消除緊張與不適應的感覺;合理安排帶教人員給予護生最好的教育與引導,帶教者應為人師表,具有超凡的人格魅力和高度的敬業精神。運用鼓勵調動護生的工作熱情,在帶教中給予護士及時的肯定與贊揚,可以使護士感覺到自己在科室學習的成就感和自我價值的體現。注意言傳身教,使護生融入科室。注重提高帶教老師的綜合能力,帶教老師作為非教育專業的教師,普遍缺乏教育學基礎知識與技能[4],所以應該加強這方面的鍛煉和要求。
總之,新型模式下護生帶教與管理,不僅可以為新時代的護理工作培養高、精、尖人才打下扎實的基礎,為適應新形勢下的護生帶教創造堅實平臺,為醫院發展提供優秀的人才保障,還可適應目前醫療衛生改革形勢下優質護理服務工作的需要。
參考文獻
[1]趙美琴.加強帶教教師的素質培養提高臨床教學質量[J].吉林醫學,2004,25(1):45-46
[2]武慧.淺談新時期臨床護理帶教教師的素質要求[J].中華實用中西醫雜志,2004,4(17):19
篇6
R45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3763(2014)08-0190-01
近年來,隨著護理事業的不斷發展壯大,男護士的隊伍也越來越大,而婦科護理具有鮮明的專科性及特殊性,使婦科護理學學生的帶教工作不同于其他臨床學科,而男護生在實習過程中更是遇見了女護生所沒有遇見的問題[1]。為了讓男護生更好地完成實綱的要求,起到臨床實踐與理論相結合的目標,我院從2010年開始對本科男護生婦科臨床實習帶教模式進行了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2010年7月-2013年7月在本院婦科實習的本科男護生為80名,年齡20-24歲,平均年齡(22.1±1.5)歲,實習時間為4周。
1.2 方法
1.2.1 2010年7月-2011年7月的36名本科男護生(對照組)采用傳統被動帶教模式,即護生入科后安排帶教老師,固定人或班以實施帶教,內容按實綱完成,時間無限定,根據各班患者的臨床情況教授實習內容,出科前進行理論、操作考核和出科小結[2]。
1.2.2 2011年7月-2013年7月的44名本科男護生(實驗組)采用新的臨床帶教模式
(1)對于本科男護生來說,受過高等教育,主觀上對未來充滿信心,但在婦科實習過程中得不到患者及家屬的尊重,會增加男護生的心理負擔及對護理專業把握不定。培養護生的職業情感可以使男護生真正認識和熱愛這一職業,從心理上和行為上順利完成角色的轉變[3]。
(2)提高男護生的溝通技巧:對男護生影響最大的就是患者的排斥。臨床教師要想避免這種情形的發生,良好的溝通是對抗排斥最好的辦法[4]。一方面要鼓勵男護生主動與患者交流,消除男護生的退宿行為,從而增加患者及家屬對男護生的信任感,另一方面,在讓男護生為患者做操作前,帶教老師要多與患者解釋和溝通,多在患者面前肯定和表揚男護生。
(3)教學安排:入科第二周固定護理帶教老師,學習婦科常見疾病的護理常規及進行一些基礎護理操作。第三周學習并掌握婦科專科的一些常見操作。從而讓患者、男護生有個適應階段,減輕男護生的尷尬。第四周男護生能獨立完成大部分專科操作,并在病房開展一些小講課,公休座談會,疾病的健康宣教,術前術后的健康教育及護理查房等,培養男護生的溝通交流能力的同時取得了患者的信任。
(4)培養男護生的動手能力:針對男護生動手能力相對較弱的問題,教師可以在實習中將一些復雜的操作技術流程分解成簡單、容易操作的程序,便于記憶和操作。
(5)重視臨床帶教老師的培養 在選撥臨床男護生帶教老師時要選擇責任心強、技術過硬、素質高、懂得調動男護生學習積極性的老師。并加強對帶教老師的業務培訓和定期學習,除了提高教師對護理專業知識的了解,還豐富了人文和社會科學知識。
1.3 考核指標:男護生出科時,評定其實綱完成度,患者滿意度,對其進行理論及專科操作考試,患者滿意度采用問卷調查的形式,發放100份,回收有效問卷100份,問卷回收率和有效率為100%.
1.4 統計學方法:
將兩組考核結果錄入spss17.0軟件包進行統計學分析,其中計量資料(理論成績,專科成績)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計數資料采用例數(n)表示,患者滿意度、大綱完成度用(%)表示;兩組間計量資料的比較采用t檢驗。p
2 結果
傳統帶教模式的患者滿意度是82%,而新的帶教模式患者滿意度是90%,男護生婦科新舊帶教模式在患者滿意度,大綱完成度,理論成績和專科操作方面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傳統的男護生帶教模式比較刻板,護生只能被動地接受,思維不開闊,創造性較差,限制了其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新的婦科男護生帶教方法通過進行入科實習前的心理支持,培養職業情感,提高男護生的溝通技巧,重視臨床帶教老師的培養并運用靈活多樣的帶教方法和努力培養男護生的動手能力使男護生認識到學習婦科的重要性、盡快掌握專科理論及操作,從不接受到接受,從被動到主動,順利完成了婦科教學任務,增強了男護生的自信心,提高了男護生的溝通能力。
參考文獻
[1] 黃秀菊.新形勢下護生臨床實習帶教中面臨的問題及對策[J].廣西醫科大學學報,2007,24(9);93-94.
[2] 徐寶玲,蘇潔,陳靜,等.臨床路徑在心臟外科護理實習帶教中的應用 [J].護理學雜志(外科版),2011,26(6);60-62.
篇7
關鍵詞:蒙藥學;畢業生;帶教;PBL
蒙藥學專業畢業生畢業實習主要包括專業選題、文獻檢索、實驗設計、實驗操作、數據處理以及撰寫論文等多個環節,成熟完善的實習帶教方法會使畢業生從畢業實習的各個環節中得到培養與鍛煉,可提高蒙藥學專業畢業生的專業素養。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是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方法,是基于現實世界的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方式,1969 年由美國的神經病學教授 Barrows 在加拿大的麥克馬斯特大學首創,目前已成為國際上較流行的一種教學方法。與傳統教學法不同,PBL 強調以學生的主動學習為主,將學習與更大的任務或問題結合,使學生投入到問題中,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來解決問題,從而學習隱含在問題背后的科學知識,形成解決問題的技能和自主學習的能力。基于此,筆者擬在蒙藥學專業畢業生實習帶教中將PBL教學模式應用于畢業生實習帶教的各個環節中,提出基于PBL的蒙藥學畢業實習帶教模式,為蒙藥學及其他學科實習生帶教方法的教學改革提供有意義的參考。
1 基于PBL的專業選題
蒙藥學專業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包括掌握蒙醫藥學的基本理論、熟悉臨床用藥的基本知識;掌握蒙藥化學成分的提取、分離和檢測的基本原理和技能;掌握蒙藥藥理學與毒理學的基本理論與實驗技能;熟悉藥事管理的法規、政策與營銷的基本知識,熟悉藥事管理的基本知識;具有蒙藥炮制加工、制劑制備和制劑分析的基本理論與技能;掌握蒙藥及其制劑質量的控制和鑒定分析;了解現代蒙藥學發展的動態,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備一定的科研和實踐工作能力。即蒙藥學專業畢業生在實習期間主要從事蒙藥化學、蒙藥藥理、蒙藥方劑及蒙藥制劑等相關方面的實驗研究。
因此,在實習之初,帶教老師可多通過PBL啟發學生去思考如何選題。比如,引導學生首先根據自己的專業選取待研究的蒙藥,啟發學生思考研究選用蒙藥的哪方面內容,是傾向于化學成分的提取、分離、含量測定,還是傾向于藥物的質量控制標準,是傾向于蒙藥的藥理方面研究,還是蒙藥的劑型改革研究等,若是藥理方面的研究,是研究抗炎、解熱、抗癌還是其他等問題。
2 基于PBL的文獻檢索與閱讀
在初步確立研究課題后,檢索文獻與閱讀文獻是接著要進行的重要環節。由于蒙藥的相關資料一部分被電子數據庫收錄,我們可以通過網絡在電子數據庫中查找;而一部分由于蒙文文字的特殊性存在于印刷版的工具書或者材料中。教師基于PBL啟發學生搜索當前常用的中文數據庫、外文數據庫有哪些,并指導通過哪些數據庫能下載到蒙藥的相關文章的全文而哪些數據庫只能看到蒙藥相關文章的摘要等;在了解文獻數據庫的正確使用之后.就要啟發學生思考通過數據庫檢索文獻的方法和技巧。同時,指導學生去圖書館或者資料室查找印刷版蒙藥相關資料。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掌握文獻查閱方法之后,對所下載、復印及借閱的文獻資料進行系統的閱讀,并進行總結、歸納。同時舉辦專題研討會讓學生通過講解文獻的方式對所選課題的相關內容初步熟悉,并隨時發現問題、糾正問題,并在糾正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生文獻閱讀的能力,同時指導學生學會將文獻內容與所選課題聯系起來。
3 基于PBL的實驗設計
在專業選題、文獻檢索與閱讀之后,即進入實驗設計階段。此時,基于PBL啟發學生思考如何安排實驗時間、準備哪些實驗材料、采用哪些實驗方法、需要哪些實驗條件等問題。從而使學生為即將開始的實驗奠定扎實的實驗設計基礎。
4 基于PBL的實驗操作
實驗設計后馬上要進入的是具體的實驗操作階段。此時,基于PBL啟發學生思考需要培訓哪些實驗方法操作、具體操作時的注意事項等問題。在此過程中,教師抽出專門的時間給學生演示實驗操作,并邊演示操作邊講解要點,并指出操作的注意事項,使學生掌握基本的實驗操作技術,從而能更好地完成實驗。
5 基于PBL的實驗數據處理與實驗結果分析
在實驗操作階段完成之后,即進入了實驗數據的處理、結果分析階段。此時,基于PBL啟發學生思考選擇何種統計軟件、利用所選統計軟件中的何種檢驗方法來分析、如何分析統計結果是否存在統計差異、如何制作圖表來表示實驗結果等問題。通過培養學生獨立完成對實習期間獲得實驗數據的處理、分析能力,為學生今后的科研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
6 基于PBL的論文撰寫
最后一步進入畢業論文的撰寫階段。基于PBL啟發學生思考畢業論文撰寫的基本格式、要求,每一部分的撰寫要點、注意事項等問題。之后,教師抽出專門時間對學生撰寫的論文進行修改、指出存在的不足,幫助學生撰寫出更專業的符合要求的畢業論文。
篇8
關鍵詞:PBL教學模式;輸血科;實習帶教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 A
Using PBL Teaching Mode for Transfusion Department Intern Teaching Effects
DENG Su-rong1,FENG Zhi-wei2
(Yongchuan Hospital Affiliated to 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 Chongqing 402160,China)
Abstract:ObjectiveStudents of understanding of PBL teaching mode for transfusion practice effect. MethodsFrom 2010 to 2011 in our hospital transfusion practice of two medical test students respectively adopts the model of PBL and LBL teaching, practice and practice before respectively after the end of test and questionnaire, the results are analyzed. ResultsThe different influence of blood transfusion department intern teaching mode h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0.05). ConclusionPBL teaching mode in blood transfusion branch interns in teaching can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performance of transfusion branch internship students.
Key words: PBL teaching mode; Blood transfusion branch; Practice teaching
隨著輸血醫學的發展,對從事輸血工作人員的要求也越來越高[1,2],輸血科工作人員不僅要有輸血知識,還需具備檢驗、醫療、護理等專業知識[3],除了在本科院校加強理論知識的培養外,實習也是非常重要的環節[4]。本研究通過將目前已經成熟運用的PBL課堂教學模式加以延伸,在輸血科實習帶教當中進行運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本研究將2010年~2011年進入輸血科實習的學生,隨機平均分為對照組與實驗組。兩個組的學生均來自相同的學校,理論課程學習相同,實習時間相同,考試題相同,連續統計2年的實習結果。對照組采用傳統的LBL帶教模式,進入科室時帶教直接教學生如何進行實驗操作,不懂的自己提問;實驗組采用PBL帶教模式,通過調取以前的實驗結果和輸血病歷,讓學生來分析實驗結果及用血方案,同學們可以大家討論得出答案,然后進行實驗操作或病案評審,最后老師進行分析總結。
1.2評價方法
1.2.1理論考核對照組和實驗組實習前、實習結束后均采用閉卷對其理論知識進行考核,滿分為100分。
1.2.2問卷調查兩組學生均在實習結束后,發放相同的問卷調查,題目答案均設置為是或否兩種,當場答題收卷,回收率100%。
1.2.3數據處理將調查問卷及考試成績采用SPSS19.0軟件分析。P
2結果
2.1兩組學生輸血相關知識考核成績見表1。
表1顯示:兩組學生入科時理論考試成績沒有顯著性差異(P>0.05);而采用不同實習模式后,實驗組出科考核成績高于對照組,兩組學習成績存在著顯著性差異(P
2.2兩組學生調查問卷情況見表2。
問卷調查分析顯示,實驗組學生對PBL的支持度高于對照組,實驗組自覺分析問題、自學能力等明顯提高。
3討論
3.1衛生部明確要求二級以上醫院設立輸血科,且對輸血科從業人員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不僅要有檢驗,還需有護理、臨床醫學等專業知識[5],目前輸血科工作人員主要還是檢驗專業,因此培養具有多學科交叉運用能力的人才,成為輸血科實習帶教的又一課題。本研究通過采用PBL與LBL對比帶教的方式,證明PBL方式的正確運用,可以為激發檢驗專業實習學生對輸血醫學的興趣與熱愛,以推動輸血學專業的發展。
3.2 PBL教學模式是以學生為中心、問題為導向、教師為指導的開放式教學,重點是培養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 讓學生養成創造性思維的習慣,激發學習興趣。本研究對照組學生采用常規模式,學生完成所有試驗后,老師帶著判斷結果,審查報告等,對學生提出的問題給予解答。而實驗組學生進入科室實習時,老師先讓學生觀察部分試驗結果,然后學生自己分析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結果,可以采用哪些方法可以檢測出同樣的結果等,不明白的看書后再回答問題。特別是針對如何進行臨床用血指導方面,采用病歷分析的方法,讓學生自己查看病歷,以小組為單位評估患者狀況, 自己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并討論制訂輸血方案。對方案不合理的老師再進行評價分析,提高了實習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為每次選擇的實驗結果和病案都是不同的類型,學生在查看實驗結果或病案的時候,需要自己去發現問題, 利用已有的經驗或通過學習來解決問題,學生對未知的都充滿了興趣,用血方案都是大家共同參與、共同討論、共同的決策, 無形中增強了學生的團結協作意識。學生在評估患者用血方案時, 對病案資料要進行分析和整理,必然要將以前所學的各科知識綜合運用起來, 增強知識綜合運用能力。在此過程中學生反復分析、討論,表達各自的觀點,拓展了問題的深度, 很好地激發了學生發散性思維和批判性思維的能力, 提高了臨床判斷能力和表達能力。因此實習教學中是應該根據需要,將傳統的LBL教學與PBL結合起來,利用課堂討論、角色表演、小組討論等有效的方式, 采用多樣化的實習帶教方法,進一步提高醫學檢驗實習學生的整體質量。
參考文獻:
[1]趙樹銘,向國春.輸血醫學專業研究生培養過程中應重視的幾個關鍵問題[J].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08,29(5):478-479
[2]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醫療機構臨床用血管理辦法.[EB/OL]./yzygj/ffgui/list.shtml.2012-06-12/2014-02-21
[3]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三級綜合醫院評審標準.[EB/OL]./zhuzhan/wsbmgz/.2011-04-18/2014-03-08
篇9
關鍵詞:婦產科;實習護生;人性化帶教模式
近年來,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對臨床護理服務提出了更嚴格的要求。婦產科作為醫院比較特殊的科室,對護理人員服務質量的提升十分重要。本文對80名婦產科實習護生進行分析,探討人性化帶教模式的應用效果,情況如下。
1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選取80名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在我院婦產科實習的護生,均為女性,年齡18-22歲,平均年齡(20.42±0.67)歲。全部護生均按照規定完成了所有基礎知識、專業知識的學習,考核成績合格。將80名護生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0名,兩組護生年齡、性別、成績等比較,均衡性較高(P>0.05)。1.2方法。對照組護生實施傳統帶教模式,組織護生共同學習護理知識,由帶教老師示范操作,部分護生動手操作。觀察組護生接受人性化帶教模式,具體內容為:(1)入科調查。發放調查問卷,了解護生的基本信息、專科特長、個人發展意向、興趣等。(2)入科教育。由于臨床教學組長、護士長共同介紹科室的情況,如常見疾病、床位分布、各室物品擺放位置、常用藥物作用、注意事項、護理特點等,消除護生陌生感,盡快適應實習環境,明確實習的要求。(3)制定帶教計劃。以教學大綱為指導,與護生一同制定個體化帶教方案,使其感受到被尊重、被重視的感覺,充分考慮護生提出的想法和建議,合理采納,有效調動護生實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最大限度滿足護生在婦產科實習的愿望和期望。(4)實施帶教計劃。在帶教過程中,應根據每個護生不同的性格特點,實施針對性教學計劃,充分發揮護生的主觀能動性,挖掘護生潛力,學習到更多的知識。臨床帶教不僅要完成各項實習任務,還應加強與護生的情感交流,營造出輕松、愉快、積極向上的學習環境,盡可能解決他們在生活、工作中的困難,取得護生的信任與配合。針對內向的護生,應給予其更多的鼓勵和支持,培養與人交流的自信;對于比較外向的護生,應培養其工作、辦事、說話的穩重性,注意與人溝通的方式。婦產科屬于高風險科室,不僅包括科室普通操作,還有會陰沖洗、灌洗、順產接生、側切縫合等,從簡單、細小入手,以放手不放眼的帶教原則,使護生獲得更多的實際操作機會,從而獲得成就感,同時在實際操作中領悟到婦產科護理服務的宗旨。1.3觀察指標。在護生實習期滿后對其進行考核,包括理論考核和實踐操作考核[1],分別為50分,分值越高,表明成績越高。對護生和帶教老師滿意度進行雙向評測,計算出滿意率。1.4統計學分析。在專業統計學軟件SPSS19.0中處理和分析數據,計量數據(—χ—±s)接受t檢驗,計數數據(n%)接受檢驗,P<0.05時表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考核成績比較。和對照組比較,觀察組護生理論、操作、綜合考核評分明顯提高(P<0.05),如表1。
3討論
臨床實習是護理人員培養過程中重要的內容,不僅可以使護生學習到更多的臨床知識,同時能提高護生實踐操作能力和應用能力,提升整體服務水平。以往臨床所應用的常規帶教模式,未注重護生個性、特長的發展,不能充分調動護生學習積極性,難以保證帶教效果。人性化帶教模式是一種新型的帶教模式[2],強調以人為本的理念,順應了人的生理、心理、心靈屬性,使人際關系更加和諧,從而在愉悅的環境下學習和教學,有利于提高學習和工作效率。我院針對婦產科實習護生實施人性化帶教模式,在對護生有了充分了解、尊重的基礎上,制定個體化帶教方案,一方面符合婦產科護理教學大綱,另一方面充分調動護生主觀能動性,挖掘其潛在的能力,有效提高帶教效果[3]。此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護生理論、實際操作、綜合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表明接受人性化帶教模式的護生獲得了十分良好的帶教服務,在學習過程中始終充滿信心,讓護生學有所得,讓帶教老師教的愉快,大大提高臨床帶教質量,獲得了護生和帶教老師的認可與好評。
綜上所述,對婦產科實習護生實施人性化帶教模式,有利于提高護生綜合水平,獲得更好的臨床工作能力,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
作者:劉曉暉 吳積壬 李傳棠 單位:廣東省廣州市增城區人民醫院
參考文獻
[1]林勝華.人性化帶教模式在婦產科護理帶教中的應用[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4,22(2):287-288.
篇10
關鍵詞:培養目標;選拔機制;實訓過程;考核辦法
中圖分類號:G642.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40-0176-02
一、“精英教育”的現狀
精英人才是具有專業精英思維的復合型人才,培養具有綜合能力和專業精英思維的人才是研究型大學的最終目標。近年來,很多高校為實現這一目標,采取了很多改革措施。多數高校都是在本專業中選取成績優秀的學生成立“精英教育班”,通過良好的生源和優質的教師,形成所謂的精英教育。這種模式有一定效果,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班級形式的培養主要側重于知識和部分能力,很難從整體上強化精英思維的培養。此外,某些能力也難以輻射到普通班,對專業學生的共同進步缺少積極意義。另外,由于應試教育的影響,當前大學生多數還是為分數而學,學生的主動性普遍較低,缺少自我規劃;眼高手低,自我意識過強,吃苦精神不足;社會適應能力較低,團隊協作能力較差,缺乏社會經歷與生活經驗。任何行業都需要精英人才,要想成為行業的精英,大學生們必須克服其普遍存在的弱點,這甚至比知識和能力更重要。這也是我們提出的“精英教育”要解決的重大問題。
二、裝飾專業“精英教育”的培養目標
裝飾專業應用性強,行業起點較低,底層從業人員飽和,而高層次人才嚴重匱乏。重點本科院校有別于職業學院,我們更傾向于培養高素質的行業精英人才。曾經探索了裝飾行業復合型人才的培養機制,并把其中的一些研究成果用于實踐,雖然有一些效果,但與我們希望的狀態還差得較遠。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實施的人數較多,很多具體的操作無法真正實施。在復合型人才的研究基礎之上,結合現狀,我們提出了裝飾專業“精英教育”的初步構想。
我們這里提到的精英人才,必須具備三個方面的特征(見下頁圖1)。
1.寬厚深的知識體系。即知識面要寬廣,專業基礎要扎實,工程前沿要深入。
2.綜合的創新能力。即課題選擇規劃能力、知識實踐創新能力、工程實踐與技術管理能力。
3.專業的精英思維。即統籌協調能力、抗挫能力、感染力以及專業的深入理解能力等。
針對行業特點和現狀,確立了精英教育的培養目標:選取小部分對專業具有濃厚興趣和潛質的學生,成立“精英教育”小組,通過一系列多種形式的實踐探討活動,拓寬加深學生的知識體系,提升學生的綜合創新能力,培養專業精英思維,讓學生真正成為有德行、有才干的精英型人才,并以點帶面,提升學生的整體素質。
三、“精英教育”以點帶面培養模式的實施途徑
由于多種因素限制,精英教育只能在小范圍內實施,然后以點帶面,滲透到其他學生。精英教育的實施途徑主要從三個方面考慮:選拔、實訓、考核。
1.精英人才的選拔機制。參與選拔的人員需具備以下條件:對專業非常熱愛,有較高志向,主動性、自覺性、積極性都較強,有一定的表達能力(書面、口頭),學有余力,立志成才。選拔時間定在大二上期,選取人數約占本專業年級人數的20%,即12人左右。選拔方式:第一步,寫申請,申請內容主要根據以上的條件展示自己的特點,字數在1000字左右(10分)。第二步,兩周內完成老師布置的課題,以展板和PPT形式向評委老師匯報,老師打分(50分,書面30分,口頭表達20分)。第三步,一對一面試,主要了解專業興趣、學習素質、目標志向、性格特征等,并參考上課老師和學業導師的評價,得出一個面試分(40分)。最后綜合三個步驟,得出總分。排名靠前的學生就成為“精英團隊”成員。沒選上的學生愿意成為候補成員的也可以參加精英活動。精英教育預計兩年時間,即大二和大三兩年。選出的成員并不是一成不變,每學期要考核,不合格的淘汰,做得好的候補成員補上。
2.精英人才的實訓過程。初定大二的12個學生,3人一組,分4組,每組指定一個老師負責。每月一次課題(一學期2~3次),每組輪流組織。課題內容的確定輪到哪組就由哪組負責,該組可以和老師商量,共同擬定課題內容,也可征求其他組的意見,擬定合適的課題。組織者寫出活動策劃書,一定要強調集中匯報時間,并提前在群內公布,每組再根據課題要求,寫出本組參與活動的詳細規劃書,規劃書采用5W和1H模式,即為什么選取這個內容(why)、達到什么目的(what)、在哪兒做(where)、什么時候(when)、誰負責(who)、用什么方法(how),尤其要強調進度安排及時間節點。前面提到大學生普遍缺乏主動性和自我規劃能力,因此我們整個實訓過程以學生為主,老師進行指導、監督、評價。每次課題除了規劃、組織外,課題完成后,還要及時對課題內容、執行情況、產生效果、收獲體會作詳盡的歸納總結,以使下次發揚優勢,改進不足。只有不斷堅持這樣的做事方式,精英能力和精英素質才會不斷增強。課題的選擇非常重要,開始階段可以在老師的引導下進行,以專業知識為基礎,拓寬加深,同時在做課題中,培養多種能力。對課題內容作了以下設想:①參觀宜家家居城,參觀前學生查閱資料,對宜家做全面了解,選取小組感興趣的內容(如家具設計、陳設布置、燈光效果等)做深入探究,寫出規劃書,再帶著目的和問題去參觀,回來再做分析探討,做出有一定深度的報告。這個過程讓學生熟悉做事方式,規劃―執行―總結―提升。②每小組自行聯系一位業主,免費為他做家裝設計,甚至參與施工過程。在設計、預算過程中,老師進行適當的指導。課題完成后,以圖紙、模型、預算等內容做成果展示。這個過程主要在于培養學生的膽量,鍛煉溝通交流能力,增強課內設計與課外實踐相結合的能力,獲得在實踐中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增強自信心。③老師帶學生參觀紅星美凱龍或居然之家等裝飾材料市場,要求學生熟悉整個室內空間所用的大部分材質,畫出地面鋪裝圖,并讓學生自行了解這些材料的特點、規格、價格、用途等內容,列表展示,圖文并茂,并把整理的內容在班上做交流。④參與老師或設計師的設計項目,從而獲得設計能力的提升。⑤老師帶領參觀一些實際工程,并具體講解,寫出實踐報告(報告內容重點在于感受和收獲),并結合專業知識,畫出相應的平面布置圖、天棚圖、透視圖、立面圖等。所有的課題內容都要發到班級群里,一方面讓其他同學知曉,增進大家對專業的了解,對精英團隊也起到了監督作用;另一方面,其他同學也可參與其中,營造良好的學習實踐氛圍。每次課題完成后,精英小組還要在班上做匯報交流。這些方式都能很好地起到以點帶面的作用。
3.精英人才的考核辦法。每次活動結束,指導教師要對每組完成的情況進行考核,考核內容包括課前規劃書、課題成果、匯報表達、課后總結等,打出分數,每次選擇兩組做得比較優秀的在班上展覽交流。這樣做一方面能提升精英教育的關注度,一定程度上影響其他同學,達到以點帶面的效果;另一方面也是對精英成員的鞭策,在精英團隊里形成競爭氛圍。對于分數低的組要查明原因,如果屬于態度問題,給予警告,2次警告勸其退出。如果有候補成員做的課題,也適當給予關注,讓他們看到希望,對正式成員也是激勵。對于每次做得好的成員,在保研方面會有一定考慮。除了對小組課題考核外,還要對活動策劃組進行評價,包括選題、進度安排、匯報主持等,并評出優良中的等級,給予精神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