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知識范文10篇
時間:2024-04-24 00:19:33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健康教育知識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健康教育知識競賽主持稿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來賓,朋友們,大家好!
人人都希望擁有健康,擁有健康和諧的現代生活。為在全區大力普及健康科學知識,引導群眾積極參與創建國家衛生城市活動,提高群眾健康知識知曉率和健康行為形成率,促進健康城市建設,滿足人們不斷增長的自我保健需求的健康教育體系,以幫助人們增強維護健康的意識,掌握維護健康的知識、技能,養成良好的衛生行為習慣和生活方式,改善環境,降低危險因素,促進人們的健康水平不斷提高,按照西安市創建國家衛生城市領導小組的要求,我區特舉辦了這次健康知識競賽活動。
本次活動得到了各級領導的關心和支持,現在請允許我向大家介紹今天到場的領導同志,他們是他們是:(介紹領導)
讓我們以熱烈歡迎他們的到來。
今天參加比賽的十三支代表隊來自我區各街道委局,選手中沒有一位專業的醫務工作者,都是我們身邊的普通人,通過對健康知識的學習和精心準備來到了我們今天的比賽現場,請允許我為大家介紹:
參加競賽的代表隊有
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學習心得感想
通過本次心理健康教育知識的學習,讓我了解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以及它的重要性,現談談自己本次學習的心得體會: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關鍵是教師,教師要尊重學生。不可有私心講究誠信,要創設和諧、宜人的教育教學物質環境,給孩子一片空氣,讓他們自由呼吸;給孩子一塊綠地,讓他們栽花種草;給孩子一片繪畫壁,讓孩子自由描繪;給孩子一片飼養園地,讓他們感受動物的可愛。順孩子之天性,讓他們快樂的成長。創設優美、安全、舒適的物質環境。整潔優美的物質環境喚起了小學生對生活的熱愛,陶冶了小學生情操,充實了小學生生活,激發了小學生的求知欲,培養了小學生的探索精神與生活情趣。
要創設民主、和諧的教育教學精神環境,平等相待學生在人際交往中,真誠是最重要的,要做到能理解別人,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作為教師,在學生面前必須表現一個真實的自我,用真誠的愛去對待每位學生,才能使學生感到真實、可信師生心理交融的基礎是感性的交情,也是愛的投入。教師應重視那些存在各種缺點的學生,多關心有心理障礙的學生。因為這些學生常常由于這樣或那樣的原因,心理上受到壓抑,失去平衡,性格比較孤僻,心理也比較脆弱。當學生遇到不順心的事時,就會產生不良情緒,并對學習和生活造成一定的影響。如何讓這種消極的影響降到最小?我認為教師應深入了解學生,善于與學生溝通,進行談心、交流,進而開導學生,傾聽學生的內心情感,感知學生的內心世界,以老師真誠的愛去關心、呵護每個學生,讓學生的心靈得以寄托,讓學生的情感得到傾訴,精神得到依靠。當學生需要關心、幫助時,老師應及時伸出援助之手幫助學生,使學生幼小的心靈得到鼓舞,讓學生相信自己一定能行,逐步養成良好的心理品質。公務員之家:
總之,加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是當前學校教育改革在新形勢下的新視角,它注重全體學生的心理素質的發展,雖然,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與途徑有很多,但我個人認為,事實也證明了,當學生需要關心、幫助時,教師只有對學生傾注真情的愛,才能更好地塑造、凈化學生的心靈,才能讓學生更好地去掌握科學文化知識,學生只有在教師“真愛”的陶冶下,才能更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這是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可缺的方法與手段。
理論知識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一、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教育部、衛生部、共青團中央《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見》中指出:“加強和改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形勢下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舉措,是促進大學生健康成長、培養高素質合格人才的重要途徑,是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務。”因此,經常性地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各高校必須重視和解決的問題。
1.有利于解決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高校教育的最終目的是促進大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不僅包括身體、智力和能力的健康發展,還包括心理的健康發展。在高校全面、經常性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可以通過靈活多變的教育形式讓大學生切實感受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從而消除應試教育體制下對心理健康教育的麻木思想和忽視心理,有力地引導大學生自覺主動地參與其中,及時剖析心理,及時糾正、解決問題,提升自身心理素質,促進自身全面發展。
2.有利于開展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高校教育的重要任務是開展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而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完成這個任務的基礎保障。要抓好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就要以開展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為助力,引導教育大學生形成良好健康的心理,及時正確地進行自我評價,全面掌握自己的優勢與不足,明確自我發展方向,堅定所追求的奮斗目標,構建健康和諧的人際交往圈,促進思想政治覺悟的不斷提升,將知識轉化為綜合素質。
3.有利于增強大學生的獨立生存能力中學時代的應試教育,實行的是填鴨式灌輸,追求的是數字化的升學率;傳統家庭的“溫室教育”,實行的是溺愛式圈養,追求的是最大化的大包大攬,完全忽視了學生的獨立自主空間,忽略了學生的獨立生存能力,習慣于“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學生們一旦走入大學校園,面對需要獨自思考和生存的新環境時,往往會出現各種各樣的不適應。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就是為了解決應試教育和“溫室教育”所帶來的弊端,通過心理教育方法,將知識轉化為學生的素質,更好地服務于學生,增強他們獨立生存的能力。
二、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對策
臨床護理健康教育研究論文
健康教育是以傳播、教育、干預為手段,以幫助個人和群體掌握衛生保健知識、樹立健康觀念、自愿采納有利于健康的行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減輕影響健康的危險因素為目標,以預防疾病、促進健康、提高生活質量為目的,進行有組織、有計劃、有系統的信息傳播和行為干預活動[1]。
目前健康教育的開展受到了服務對象的普遍好評,其重要性得到護理人員的重視和認同,護理健康教育在不長的時間內取得了較明顯的成績[2]。但是,臨床健康教育主要是由護士來完成的,實踐證明,護士作為服務者、教育者和合作者,已成為健康教育的主力軍[3]。當前關于醫師實施健康教育的文獻遠遠少于護理健康教育的報道。健康教育不僅僅是護士的工作,也是醫師和其他醫務人員如藥劑師、檢驗師、影像技術人員等的共同責任[1]。對于健康教育需要全體醫務人員共同參與,醫師在認識上還存在不足[4]。醫師是開展健康教育的重要力量[5],但未能發揮應有作用[6],臨床健康教育中有“重護輕醫”的現象[7]。本文就臨床護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和誤區進行綜述,以期為提高醫院健康教育水平提供參考。
1護理人員在認識上存在的問題
1.1相對滯后的護理觀
由于長期以來受功能制護理模式的制約,護士普遍對現代護理觀缺乏全面的認識。多數護理工作者還沒有從“以疾病為中心”向“以病人為中心、以人的健康為中心”的觀念轉變過來。董霞等對254名護士現代護理觀的調查結果表明,17.3%的護士認為護理是非獨立學科,從屬于醫療;66%的護士認為生物學因素是疾病發生的最主要因素;11.4%的護士認為社會環境與人的健康無關[8]。護理健康教育是整體護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整體護理實踐成功的最重要環節之一[9]。相對滯后的護理觀影響整體護理的開展,使健康教育工作仍停留在疾病知識的宣傳上。
1.2對護理健康教育的內涵認識不清
市衛生局年度健康教育計劃
年,我市健康教育工作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年市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工作意見》的有關要求,緊緊圍繞全市衛生工作中心任務和疾病控制工作要點,進一步加強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能力建設,提高工作水平,推進健康教育機構和網絡建設,深入開展以“億萬農民健康促進行動”和“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動”為重點的健康教育“五進”活動(健康教育進社區、機關、學校、企業、公共場所服務行業),努力做好重點傳染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健康教育、居民健康素養監測和創建無煙醫療衛生系統等工作,在全市范圍大力普及健康知識,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健康觀念,努力使全市健康教育工作邁上新臺階。
一、工作目標
圍繞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健康教育工作,促進健康教育服務均等化,建立和完善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工作體系,提高專業隊伍素質。針對健康素養基本知識和技能及轄區重大衛生問題,在重點場所、重點人群,倡導健康的公共政策和支持性環境,開展多種形式的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活動,普及健康知識,增強人們的健康意識和自我保健能力,促進健康素養水平和生活質量的整體提升。使我市居民健康知識知曉率達到80%,健康行為行成率達到75%。
二、主要工作
(一)圍繞《健康教育服務規范》,深入開展醫療衛生機構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工作
目前,健康教育工作已納入政府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中,各單位應進一步強化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在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作用,按照《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和《市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實施方案》,結合疾病控制工作要點的要求,進一步細化社區健康教育工作內容,不斷推進社區健康教育項目,提高社區健康教育工作人員能力。進一步加強社區健康教育督導工作。
社區醫院健康教育問題及對策
摘要:伴隨著社會經濟快速發展,廣大人民群眾的物質水平大幅度提高,但是他們的健康水平呈現了下降趨勢。為提高廣大人民群眾健康生活水平,社區醫院就需要積極地推進健康教育,為社區居民宣傳健康知識,增強社區均居民健康意識。從目前現狀來看,社區醫院健康教育存在一定的問題,進而影響了健康教育效果。基于此,社區醫院需要根據自身實際教育問題,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切實做好健康教育工作。本文主要介紹了社區健康教育,研究了社區醫院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提出了解決社區醫院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的對策,希望可以幫助社區醫院更好地推進健康教育。
關鍵詞:健康教育;社區醫院;存在問題;對策
社區醫院是指主要為社區成員提供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具有公益性特征,不以營利為目的。健康教育主要指的是通過有目的、有計劃的健康教育活動,幫助人們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降低人們患病幾率。因此,社區醫院需要做好健康教育工作,保證人們收獲更多的健康教育知識,提高人們生活質量。在推進健康教育的過程中,社區醫院有必要不斷地總結健康教育經驗,完善健康教育體系,以此更好地指導健康教育工作。
1社區健康教育
社區健康教育,以社區為單位,把社區人群作為教育對象,以促進社區居民健康為目標,進行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有評價系統的社會活動和教育活動。由于社區居民在健康教育下收獲了眾多的健康教育知識,其可以更好地預防疾病。由此可見,社區健康教育對提高社區居民健康教育水平具有積極地意義。
2社區醫院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
自治縣健康教育工作通知
建立健全健康教育工作督查、考評獎懲機制,各級各部門要圍繞計劃目標。嚴格實行責任制,確保目標任務全面完成。縣衛生局(健康教育所)要加強督查指導,對發現的問題及時會商,及時整改,促進我縣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工作的全面發展,為創建國家衛生縣城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推進國家衛生縣城創建工作,為加快“健康”建設。提高城鄉居民的衛生意識、健康意識和自我保健能力,養成科學健康的生活方式,不斷增強全民健康文明素質,現就加強2011年健康教育工作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指導思想
以創建國家衛生縣城工作為目標,堅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動員廣大群眾積極參與,深入開展形式多樣的健康教育活動,促進健康教育工作科學化、制度化和規范化發展。
二、工作目標
住院患者及家屬相關衛生知識知曉率≥80%;
高校健康教育有效路徑探析
摘要:大學生健康教育是“健康中國”建設的重要內容,健康教育是提升大學生健康素養的重要手段。在探討高校健康教育的主要問題、開展健康教育的現狀和必要性的基礎上,提出高校健康教育的主要路徑為著力拓展多種健康教育渠道,努力開展形式多樣的健康實踐,大力加強健康教育教學能力建設,完善健康教育保障措施,建立健康教育評價反饋機制。
關鍵詞:“健康中國”;健康教育;健康素養
健康教育是提高健康素養的重要手段之一,2016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以下簡稱《綱要》),明確加強健康教育,提高全民健康素養,加大學校健康教育力度,并將健康教育作為所有教育階段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與國家高度重視大學生健康教育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大學生體質呈下降趨勢。2017年的《中國學生體質監測發展歷程》指出,大學生的身體形態正在發生變化,尤其是肥胖率持續上升,每5年提高2%~3%。在此背景下,探討高校健康教育的有效路徑,全方位保障高校大學生健康,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健康中國”戰略的提出與高校健康教育的主要問題
“健康中國”概念是2007年12月由時任衛生部部長陳竺首先提出的,其在《中國衛生》發表了《實施“健康中國2020”戰略》的論文。2008年1月,陳竺在全國衛生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提出研究實施“健康中國2020”戰略,作為衛生系統貫徹落實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要求的重要舉措之一,并組織多學科力量于2012年研究制訂出《“健康中國2020”戰略研究報告》,包括總報告和6個分報告[1],總報告主要闡述了我國衛生事業發展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明確發展的指導思想與目標,提出了發展戰略重點和行動計劃以及政策措施等,但尚未提出適應國民健康需求的健康教育政策。2015年3月,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召開,“打造健康中國”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2015年10月,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會議通過會議公報,首次提出推進“健康中國”建設[1],將“健康中國”上升為國家戰略,并將“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并入“十三五”規劃中。針對“加強重大疾病防治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提出了加強全民健康教育、提升健康素養。2016年8月,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召開,在講話中強調“要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并將全民健康與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相結合。樹立大衛生、大健康的觀念,建立健全健康教育體系。2016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對外《“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綱要》的勾畫出打造“健康中國”的美好藍圖,這一部署標志著“健康中國”建設的頂層設計基本完成。《綱要》的第四章提出加強健康教育,提高全民健康素養,加大學校健康教育力度,并將健康教育作為所有教育階段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為貫徹落實《綱要》,解決大學生健康教育問題,2017年6月,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健康教育指導綱要》,明確了高校開展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則、內容、措施等。綜上可知,從提出“健康中國”到實施“健康中國”戰略,顯示了國家對健康教育的重視。健康教育位于“健康中國”建設的前端,是“健康中國”建設的重要舉措。實施“健康中國”戰略為高校健康教育帶來了歷史性的機遇。通過健康教育讓大學生樹立健康意識,掌握維護健康的知識和技能,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自身健康管理能力。什么是健康?健康不僅是指免于疾病和虛弱,也包括生理的、心理的和社會適應的完好狀態[2-3]。健康教育是在健康科學理論指導下的有組織、有計劃、有系統的教育活動,使人們自愿采納有益健康的行為和生活方式,其目的是消除或減少影響健康的危險因素,增強健康意識,提高健康素養,健全人格品質[4]。高校健康教育的核心是幫助大學生樹立健康意識,掌握健康的知識和技能,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自我健康管理能力,以減少或消除影響健康的因素,并自覺自愿采納有益于健康的行為和生活方式。推進高校健康教育,首先要厘清高校健康教育的主要內容,基于高校健康教育的內涵,高校健康教育內容主要包括:(1)健康生活方式;(2)疾病預防;(3)心理健康;(4)性與生殖健康;(5)安全應急與避險等。
2高校開展健康教育現狀和必要性
縣委健康教育指導方案
健康教育是醫改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之一,旨在提高全民健康素養,倡導健康的生活方式,預防和控制常見病、慢性病和傳染病的發生。為切實做好我縣的健康教育工作,為城鄉居民提供優質、高效的健康教育服務,建立起健康教育的長效工作機制,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健康教育要以通俗易懂、實用高效為基本原則,從群眾的實際需求出發,采取群眾喜聞樂見、易于接受的形式,廣泛宣傳、推廣、普及各種健康知識,引導群眾養成良好的健康行為習慣,提高全民的健康水平。
二、工作目標
(一)宣傳欄“五進”目標。從2012年起,在全縣范圍內開展健康教育宣傳欄“五進”活動,即進農村、進社區、進學校、進單位、進重點公共場所,普及健康素養基本知識和技能,城鄉居民健康教育覆蓋率達90%以上。
(二)新聞媒體健康教育宣傳目標。從2012年起,利用“衛生宣傳日”等定期開展健康教育電視專題宣傳,城鄉居民健康教育實現全覆蓋。
談論影響健康教育的因素及應對措施
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和服務對象對健康教育需求的變化,健康教育已成為整體護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現代醫學為滿足患者健康需求而賦予護士的重要職責,在教學的互動過程中許多因素影響病人的教育效果,我們采取必要的應對措施可提高廣大護理人員健康教育的能力及健康教育效果,使健康教育真正成為連接衛生知識和健康行為的橋梁,達到健康教育的目的。
1影響健康教育的因素
1.1缺乏教育意識國內一項調查表明,由于受傳統護理模式的影響,護士對教育角色的認識不夠明確,沒有把健康教育看做是自己的義務,這無疑會對病人的教育活動產生不良影響。
1.2缺乏教育知識和技能健康教育是幫助病人建立健康行為的治療手段,要獲得良好的教育效果,護士必須掌握基本的教育知識和技能,否則無法勝任教育工作。
1.3缺乏溝通技巧病人教育主要靠語言和非語言的形式來進行的,護士如果缺乏溝通技巧就會對教育工作產生畏難和害怕情緒,直接影響病人的教育效果。
1.4人際關系緊張良好的護患關系是病人教育的基礎,如果護患關系緊張或相互排斥,護士就得不到病人的信任,病人對護士所教育的內容就缺乏興趣,因此產生不良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