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化經營范文10篇

時間:2024-01-11 20:11:50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產業化經營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產業化經營

林業產業化經營體制探究

林業產業化經營是以市場為導向,以提高經濟效益為中心,對林業產業建設確定主導產品,實行區域化布局、專業化生產、一體化經營、社會化服務和企業化管理,把產供銷、貿工林、經科教緊密結合起來,形成一條龍的經營體系,實現多業并舉,立體開發,充分發揮森林資源的綜合效益,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實現林業產業化經營,構建林業產業化經營體系,實現林業跨越式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以巴彥縣林業區域林業經濟發展為研究對象,探討林業產業化經營的原則以及巴彥縣林業產業化經營體系的構件和發展對策。

1林業產業化經營特征及推進意義

1.1基本特征

1.1.1建設主題多元化。多種經濟成分共同參與,林業產業化形成社區林業發展共有權屬類型。

1.1.2體系構建市場化。不斷開發產品和提高產品檔次,不斷培育和拓寬產品市場,形成一個以市場為導向的動態發展體系。

查看全文

論農業產業化經營

農業產業化是以市場為導向,以加工企業為依托,以農戶參與為基礎,以科技服務為手段,把農產品的生產、加工、銷售連成一體,形成有機結合的組織形式和經營機制。農業產業化作為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一種生產經營形式,已被社會所公認,并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可以說農業產業化也是我國農業發展的必然選擇,是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途徑。

近幾年來,農業生產受市場約束增強,許多農產品加工企業產品雷同,加工能力低,為了各自利益爭奪原料、爭奪市場、打價格戰,嚴重阻礙了我國農業產業化經濟發展。為此,筆者就農業產業化經營問題,談一些粗淺的看法。

一、新形勢下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的重要意義

第一,農業產業化經營是農業經營體制的重大創新。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豐富了為農服務的內容,提高了服務的水平,在更大范圍和更高層次上實現了農業資源的優化配置,是對統分結合雙層經營體制的充實、完善和發展。農戶家庭承包經營與農業產業化經營相結合,使農戶找到了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新的聯合與合作形式,是具有中國特色和時代特征的農業經營形式,是農村社會主義集體經濟改革探索的新飛躍。

第二,農業產業化經營是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的重要帶動力量。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是對農產品品種和質量、農業區域布局和產后加工轉化進行全面調整的過程,也是加快農業科技進步、提高農業勞動者素質、轉變農業增長方式、促進農業向深度進軍的過程。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可以帶動千家萬戶按照市場需求,進行專業化、集約化生產,避免分散的農戶自發調整結構所帶來的盲目性和趨同性,全面推進新階段我國農業的技術創新、組織創新和制度創新。

第三,農業產業化經營是提高我國農業競爭力的有力措施。農業產業化經營造就了一批有競爭力的市場主體,龍頭企業通過組織農戶,實行專業化、標準化和規?;a,充分發揮家庭經營和農村勞動力成本較低的優勢,再依靠精深加工和提高科技含量,創出一批有較強競爭力的名牌農產品,在國內外市場中參與競爭,既提高了農業的總體效益,也提高了農業企業的經濟效益,增加了農民的收入。

查看全文

農業產業化經營的研究

1裕安區農業產業化經營現狀與成就

1.1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進一步壯大

近年來,通過精心培育和發展,裕安區的農業產業化經營企業數量不斷增大,截止2012年底,全區農業產業化生產經營企業和組織已發展到242家,其中省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達55家(省級9家,市級46家)。據統計,2012年全區省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實現年產值(或銷售收入)56.5億元。同時,各級政府大力支持和積極推動龍頭企業擴大生產規模,提高生產能力。如引導和支持鑫源米業、六安瓜片股份公司、寶祥禽業科技有限公司等龍頭企業投入改擴建資金1.5億元,更新設備,引進現代化先進科學技術,增強了龍頭企業實力。

1.2農產品生產基地進一步擴展

早在2007年裕安區就成立了農產品基地工作辦公室,專抓農產品基地建設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目前全區已建立優質糧基地60萬畝;蔬菜基地12萬畝;無公害茶葉基地12.6萬畝;優質六安大麻基地5萬畝;另外,皖西白鵝養殖、家禽、生豬、乳業等農產品生產基地也得到了全面發展。2012年,全區申報省級農業科技示范園8個,建立萬畝以上水稻、小麥、油菜高產創建示范片7個,家禽養殖規模達到2000萬只。

1.3農產品品牌影響進一步提高

查看全文

茶業產業化經營啟示論文

摘要: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初步建立和不斷完善,以及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日益臨近,我國農業生產經營中小生產與大市場的矛盾日益突出。針對這個矛盾和問題,眾多專家、學者提出了實現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思路。然而要真正實現我國農業產業化經營則需要一個很長的歷史過程,仍需要方方面面的不邂努力,不能輕言某個地區已經實現或完成了農業產業化經營。本文從“茶都”安溪茶業產業化經營的做法與取得的成效中得到啟示,對如何實現我國農業產業化經營做了初步的探討。

關鍵詞:安溪茶業;產業化經營;成效;啟示;

福建省安溪縣產茶歷史悠久,是名茶鐵觀音、黃金桂的發源地,被譽為“中國烏龍茶之鄉”。改革開放以來,安溪縣各級政府立足得見獨厚的資源優勢,圍繞加快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促進農業增產、農民增收和農村穩定的目標,制定了茶業產業化發展戰略,走出了一條極富特色的農業產業化經營道路。為此,福建師范大學經濟法律學院99級國家經濟學基礎人才培養基地暑期社會實踐隊在李建建和何榮天兩位老師的帶領下于2000年7月3日至7月10日前往安溪縣進行了實地調查。在調查過程中同學們聽取了安溪縣茶果局局長蔡健明,祥華、長坑、大坪、西坪等鄉鎮政府有關部門領導的報告和情況介紹,走訪了12位當地茶農、茶商,5家當地較有規模的茶葉生產企業,召開數次小型座談會,較為深入地了解了安溪茶業產業化經營的做法與成效,掌握了安溪茶業發展狀況的第一手材料。本文是對這次調查情況和我們的思考做的初步總結。

一、安溪茶業產業化經營的做法和經驗

安溪縣地處閩中戴云山脈東南延伸部分,地形以丘陵山地為主,多數為粉砂性的紅壤、黃壤,土層深厚酸性強,屬于亞熱性氣候帶,太陽輻射強,熱量充足。山高霧多,泉甘土赤,得天獨厚的茶葉生產條件加之悠久的種茶歷史,精湛的制茶工藝,優良的茶葉品種,孕育了茶業王國的“天之驕子“,使安溪成為“中國烏龍茶之鄉”。

改革開放以后,在泉州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在上級業務部門指導下,安溪縣委縣政府貫徹中央、省、市農村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加快農業現代化步伐,加大農村經濟結構的調整力度,加強對茶葉生產、加工、銷售等環節的宏觀調控,努力實現茶業產業化經營,主要做法與經驗有4個方面:

查看全文

農業產業化經營匯報

農業產業化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農業和農村經濟深化改革和進一步發展的必然,是農業發展到一定階段向更高層次發展的必然趨勢。發展農業產業化有利于引導農民走向市場,有效解決農戶小規模經營與社會化大市場矛盾;有利于提高農業生產組織化程度;有利于優化農產品區域布局和發展農產

品精深加工的有機統一;有利于統籌城鄉經濟協調發展。因此,推進農業產業化是新階段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重大戰略舉措,是促進現代農業又好又快發展的有效途徑。

一、農業產業化經營現狀

近年來,紹興市以統籌城鄉發展為主題,緊緊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這一目標,以工業的理念指導農業,以市場的手段經營農業,以開放的思路拓展農業,在農業產業化經營方面成效顯著,勢頭好,也創造了不少寶貴的經驗。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特色主導產業規模初具。到20*年底止,全市特色農業面積達244.6萬畝,其中“萬字號”特色基地92個,面積100多萬畝。20*年茶葉等六大主導特色產業產值達131.4億元,占農業總產值86.8%。目前全市已擁有300多個特色專業村、34個專業鄉(鎮)和13個全國特色之鄉,特色優勢產業塊狀日益明顯。如諸暨市珍珠產業,養殖遍布全國10多個省,總面積已達38萬畝,年產珍珠700噸,占全國淡水珍珠總產量的70%。

二是產業化經營主體不斷壯大。全市已擁有各類農業企業1110家,20*年實現銷售額189.6億元,實現利潤12.8億元。年銷售收入5000萬元以上農業龍頭企業達1*家,其中億元以上達41家。各類農業龍頭企業通過訂單合同、合作經營等形式,聯結農戶172.6萬戶,聯結基地736.5萬畝。

查看全文

縣農業產業化經營

**縣2005年農業產業化經營

工作總結

2005年,我縣農業產業化經營工作,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市直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全面貫徹落實中央1號和省委1號文件精神,堅持用抓工業的理念抓農業,把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作為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根本途徑,緊緊圍繞農業辦工業,辦好工業促農業,以扶持和發展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為重點,通過抓龍頭,建基地,帶農戶,抓流通,拓市場,促銷售,大力加強龍頭企業、農產品基地、經營體系、經合服務組織建設。積極推進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發展多種形式的產業化經營模式,走出了一條“以工興農、工農互動”的良性循環新路子,形成了貿工農一體化、產加銷一條龍的產業化經營格局,并取得了顯著成效,對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全面發展和實現農業現代化產生了重大作用。

一、農業產業化經營發展狀況

1、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發展迅速效果顯著。全縣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總數發展到159個,從業人數7000人,資產總值達到6.9億元其中固定資產總值4.5億元,銷售收入(含交易額)95967.9萬元,實現利稅9550.5萬元,創匯675萬美元,帶動10.5萬農戶從事農業產業化經營。

2、鞏固和擴大了一批農業產業化基地。按照以市場為導向,因地制宜,發揮優勢,優化結構,不斷擴大農產品基地建設規模,區域化布局,專業化生產的發展格局,目前,全縣已建成優質麥、辣椒、食用菌、速生豐產林、無公害蔬菜、肉雞、瘦肉型豬等7大農業生產基地,其中優質麥生產基地達到50萬畝,20萬畝被列入國家優質麥示范基地。辣椒生產基地達到30萬畝,其中新推廣種植“益都紅”辣椒5萬畝,蔬菜生產基地近10萬畝;食用菌棚達到1.5萬座,其中新增5000余座;速生豐產林基地面積達20萬畝;標準化養殖小區達到10個,初步實現了蓄禽養殖的規?;藴驶?/p>

查看全文

農機產業化經營認識誤區的思考

改革開放二十多年來,*市各級農機部門經過艱苦奮斗、忘我拼搏,農機化工作走在了全省的前列,在促進全市農村經濟發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中作出了積極的貢獻?;仡欈r機化發展的曲折歷程,我們感到欣慰,同時也存在著困惑。農機管理機構幾上幾下,農機服務手段幾經削弱,農機發展幾度受挫,農機服務組織競爭乏力,諸如此類的問題出在哪里?原因又何在?貫徹落實中央1號文件,我們農機部門必須釋然困惑,堅持科學的發展觀,樹立“興機富民”的政績觀。筆者反復思考,認為:對農機產業化經營認識的誤區是影響農機發展的主要原因,走出這個誤區是農機化發展的關鍵所在。

一、農機產業化經營是農機化發展的必由之路

農機產業化是社會分工范圍不斷擴大、農業生產專業化和社會化水平不斷提高、經濟體制改革市場化運作的必然產物。這已被我國沿海經濟發達地區所證實。農機產業化是農業產業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農機產業化經營是農機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由之路,是農機發展的長效機制,是振興農業、促進農村小康建設的重要途徑。

1.農村經濟結構和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為農機產業化經營創造了條件。隨著城鄉一體化、農村工業化和農業產業化的推進,農村經濟結構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力度加大、步伐加快,農業形成大發展的格局。農產品的品種結構出現了多樣化,產品結構的層次出現了優質化,農業商品化和規?;某潭戎鸩教岣?,農業、農村、農民對農業機械的科研、開發、生產、技術推廣、作業服務提出了新要求。

2.農業生產市場化程度的提高,要求農機產業化經營。農村經濟體制和行政機制改革的深化,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農業生產方式、經營方式和組織方式逐步改變,土地不再是農民生存的唯一依靠,農民就業的門路和空間得到了廣泛的拓展?!稗r業+工業”、“農業+服務業”、“農業+商業”等多種復合式的農戶是今后農村發展的趨勢,農業的多種經營、規模經營和產業化經營的興起,要求實現農業生產的高效、優質和標準化。農業要實現這一目標,就得采用先進、適用的農業機械作技術支撐,而且要覆蓋農業生產的產前、產中和產后。同時農業生產的集約化、社會化和市場化要求農機產業化經營,以農機的科技優勢推動農業產業化的發展。

3.農機產業化經營是農業新形勢的需要。我國加入WTO后,外國的農產品、農業機械和農機技術陸續進入我國的市場,我國農業要迎接競爭的挑戰,就首先要立足國內,徹底解決封閉的小農生產格局,根據不同地域不同的優質農產品形成區域優勢,提高市場競爭力,同時也要考慮到我國10多億人口的吃飯問題和經濟發展對農產品特別是糧食的需要,保持糧食生產能力,解決糧食安全等問題。這就要求我們改變傳統的生產觀念、生產方式,增加農業的科技含量,提高農業生產的質量和效益,以農業的整體增效增加農民收入。

查看全文

產業化經營扶持政策調研報告

一、關于產業化經營項目的定位

1.你縣(區)近年來扶持產業化經營項目的基本情況、取得成效及存在問題;

縣近年來扶持產業化經營項目上力度較大,通過扶持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使其做大做強,現有國家級龍頭企業2家(恩達和科龍),省級龍頭企業5家,他們成為推動我縣農業產業化發展的重要力量,為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實現農業現代化和農業可持續發展發揮一定作用。

2.新形勢下,如何重新認識扶持產業化經營項目在整個農業綜合開發中的地位和作用?

扶持農業產業化經營項目,充分發揮龍頭企業(合作社)的帶動作用,對于促進農業向廣度和深度進軍,實現小規模經營農戶同大市場的對接,促進結構優化和產業升級,全面推進農業運行機制、管理體制和技術創新,具有重要意義。農業產業化對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的帶動作用,主要體現在,一是可以告訴農民種什么。通過“合同”、“訂單”等形式,不僅可以有效地解決農民的賣難問題,規避市場風險,而且可以解決農民普遍不知道該種什么的問題,使他們能夠比較放心地進行調整。二是可以使農產品實現多次增值增效。發展農業產業化,對農產品進行加工特別是精深加工,可以延長農業產業鏈,增加附加值,提高農業的綜合效益。三是可以提高農產品的科技含量。龍頭企業(合作社)不斷進行技術創新,不僅有利于農業科技的推廣,而且有利于引進和吸收消化新品種、新技術和新工藝,促進提高農產品質量,把農業增長方式真正轉到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因此,扶持產業化經營項目,幫助龍頭企業(合作社)發展,就是加速農業產業化發展進程,就是加速農村經濟發展、加速農民增收致富,對整個農業綜合開發進程具有重要帶動作用。

3.扶持產業化經營項目如何與土地治理項目相互促進、協調發展?

查看全文

農業產業化經營意見

根據市委、市政府《關于切實做好**年農業和農村工作的若干意見》(湖委[**]1號)文件精神,為了進一步推動農業產業化經營,提升農業產業層次,增強農業的市場競爭力,現就扶持農業產業化經營提出如下政策意見。

一、扶持重點農業龍頭企業

按照扶優扶強的原則,加大對重點農業龍頭企業的扶持力度。市財政每年安排200萬元,專項用于扶持市區(含市直屬)市級重點農業龍頭企業發展農產品倉儲、保鮮、加工、配送設施建設和企業技術改造等貸款貼息。

鼓勵農業龍頭企業積極向國家、省申報有關項目。凡列入省及以上扶持的農業產業化經營項目,各級財政按有關規定給予資金配套。

市重點農業龍頭企業運輸本企業生產經營的農產品按“綠色通道”政策執行。

二、扶持農產品加工業發展

查看全文

糧食產業化經營調研報告

糧食購銷市場全面放開后,多種所有制市場主體發展迅速,目前多種所有制糧食經營企業戶數是國有糧食購銷企業的3—4倍,糧食資源正向著生產成本低的地域集中,各種生產要素也向著市場競爭力強的龍頭企業靠攏,市場配置糧食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增強,走糧食產業化經營的道路已成為國有糧食企業領導者的共識。

一、產業化經營是國有糧食購銷企業的發展方向

第一、國有糧食購銷企業發展產業化經營有廣泛的基礎和優勢。國有糧食購銷企業在幾十年的發展過程中建立起了完善的倉儲設施和經營場地,有較高的機械化設備和一支專業化的職工隊伍,有較穩定的銷售渠道和銷售網絡,有自己的品牌和知名度。有較好的糧食加工設備和加工技術,更重要的是這些企業遍布在各鄉鎮,與農民有著長期的購銷關系,信譽程度較高,便于掌握糧源,同時更有利于向糧食的生產領域延伸,促進農業產業化的發展。

第二,激烈的市場競爭,要求國有糧食企業必須走產業化經營的發展道路。糧食購銷市場放開后,市場競爭更加激烈和充分,單一、分散的國有糧食購銷企業,直接進入市場,其抵御風險的能力遠不如集團化經營,產生的效益更不如規?;洜I的效益高,同時多種所有制市場主體經營靈活、反應迅速、成本低的特點,也是國有糧食購銷企業所不具備的。只有走產業化經營的道路,通過整合各國有糧食購銷企業的各種資源優勢,建立新型的產權制度和現代化的企業制度,才是國有糧食購銷企業的發展出路。

第三,實行產業化經營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需要。改革后的國有糧食購銷企業,人員減少了,歷史包袱并沒有完全卸掉,改革所需的各種補償金,以及各種因政策等諸多原因形成的國有糧食購銷企業經營性虧損,仍然壓在改革后的企業身上;改制后企業內退人員的社會保險金、生活費用的支付,增加了企業負擔;設備、設施老化陳舊,維修、維護費用支出過大;多元化主體參與經營,隨意提高糧食收購價格,使企業收購成本加大,造成經營風險的進一步增加。這些原因困擾著糧食購銷企業生存和發展。更值得注意的是國有糧食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對有利于糧食生產、有利于種糧農民增收、有利于糧食市場穩定、有利于國家糧食安全,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只有做大做強國有糧食購銷企業,使小企業依托大企業,大企業成為龍頭企業,實現糧食生產、收購、加工、銷售一體化,發展產業化經營,才是糧食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必由之路。

二、怎樣才能實現產業化經營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