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鄉公交客運一體化范文10篇

時間:2024-01-13 00:04:35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城鄉公交客運一體化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城鄉公交客運一體化

城鄉公交客運一體化實施方案

道路運輸是綜合運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民經濟的基礎性服務性產業,大力發展道路運輸業,對于促進我縣經濟發展,活躍城鄉商品流通,方便人民群眾生產生活,擴大就業具有重要意義。

“十五”以來,我縣道路運輸業得到長足的發展。隨著我縣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道路基礎設施、路面硬化等工程,使道路通行能力越來越高,農村客運站相繼建成投入使用,人民群眾出行需求與運力,服務能力現狀矛盾日益突出,發展我縣城鄉公交客運一體化勢在必行。

一、指導思想

以市委九屆四次全會精神為指導,堅持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結合昆明市城鄉公交一體化發展部署,為實現我縣城鄉公交一體化目標,改革現行城鄉客運管理模式,打破城市公交與農村客運二元分割的局面,逐步形成縣、鄉(鎮)、行政村、自然村之間完善的城鄉公交客運網絡。結合城鄉道路通行條件,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確保城鄉公交安全運營,建立城鄉資源共享、相互銜接、布局合理、方便快捷、暢通有序的公交客運網絡運行模式,為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促進我縣經濟社會大發展提供交通保障。

二、基本原則

(一)、堅持以人為本,以更好地滿足社會公眾對運輸服務品質的更高要求作為出發點,為社會提供更加安全、便捷、經濟、高效的運輸服務。

查看全文

城鄉公交客運一體化發展方案

道路運輸是綜合運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民經濟的基礎性服務性產業,大力發展道路運輸業,對于促進我縣經濟發展,活躍城鄉商品流通,方便人民群眾生產生活,擴大就業具有重要意義。

“十五”以來,我縣道路運輸業得到長足的發展。隨著我縣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道路基礎設施、路面硬化等工程,使道路通行能力越來越高,農村客運站相繼建成投入使用,人民群眾出行需求與運力,服務能力現狀矛盾日益突出,發展我縣城鄉公交客運一體化勢在必行。

一、指導思想

以市委九屆四次全會精神為指導,堅持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結合昆明市城鄉公交一體化發展部署,為實現我縣城鄉公交一體化目標,改革現行城鄉客運管理模式,打破城市公交與農村客運二元分割的局面,逐步形成縣、鄉(鎮)、行政村、自然村之間完善的城鄉公交客運網絡。結合城鄉道路通行條件,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確保城鄉公交安全運營,建立城鄉資源共享、相互銜接、布局合理、方便快捷、暢通有序的公交客運網絡運行模式,為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促進我縣經濟社會大發展提供交通保障。

二、基本原則

(一)、堅持以人為本,以更好地滿足社會公眾對運輸服務品質的更高要求作為出發點,為社會提供更加安全、便捷、經濟、高效的運輸服務。

查看全文

城鄉公交客運一體化工作意見

城鄉公交客運一體化是城鄉一體化的基礎條件和組成部分,隨著我市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和路網結構的不斷改善,現行的城鄉公交客運模式,已不能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出行需要。為加快城鄉公交客運一體化進程,促進我市城鄉一體化建設,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總體要求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按照統籌城鄉發展的總體要求,從2009年起,用三年左右的時間,改革現有城鄉公交客運模式,打破城市公交與農村客運“二元分割”的局面,構筑和完善從城區到鎮和中心村的三級城鄉公交客運網絡,最終實現布局合理、結構優化、方便快捷、暢通有序的城鄉公交客運一體化目標,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提供良好的交通保障。

二、工作目標

從2009年起,用三年左右的時間構筑和完善我市的城鄉公交客運網絡。具體分三步走:第一步,2009年底前完善現有城區公交網絡,改造開通城區東片至集鎮的城鄉公交客運;第二步,2010年底前改造開通城區西片至集鎮的城鄉公交客運;第三步,2011年開始全面推行集鎮至村的公交客運,連接集鎮至集鎮之間、集鎮至村之間的客運網絡,切實提高城鄉公交客運通村率,基本實現城鄉公交客運一體化的目標。

三、等級劃分

查看全文

公交一體化開展交流材料

作風是旗,服務是金。秉著“把實事辦好,把好事辦實”的工作理念,縣運管所巧乘開展“發展提升年活動”的強勁東風,采取“高位推動、創新機制、破解難題、精心運作”的系列措施,全力推進城鄉公交一體化、交通公共服務均等化,取得了可喜的成效。目前,全縣已形成以縣城河口鎮為中心的城鄉公交線路8條,以永平鎮和湖坊鎮為中心的鄉鎮與村城鄉公交線路5條,覆蓋3個區域10個鄉鎮,63個行政村,受惠群眾達21萬余人,一條條公交線成為一道道靚麗的風景線,為打造“創新、生態、文化、平安、魅力”鋪設了一條條“快車道”,贏得了全縣上下的交口贊譽。對此,2011年4月19日,《日報》二版首刊專題報道《公交開到農民家門口》,引起了廣泛的注目。我們的主要做法和體會有以下幾點:

一、深入基層調研是推進城鄉客運一體化的基礎

農村旅客流量相對較少,公益性明顯,熱線搶著上,冷線無人問,且各鄉鎮經濟發展極不平衡。為實施好城鄉客運一體化,縣運管所從了解現狀、查找問題、分析原因著手,對全縣農村客運市場組織開展調查研究工作,相繼形成了《縣發展城鄉公交與城市出租之比較》、《縣農村客運現狀及發展的主要對策》等調研材料,有針對性地提出了解決問題尋求發展的一些對策。多份調研文章引起了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的高度關注,批示后在縣委內刊《通訊》中刊出,為農村客運發展提供了決策依據。縣運管所所在積極開展調研的同時,走訪了解了浙江嘉興、桐廬等地的城鄉客運發展情況,充分吸收借鑒兄弟縣市成功經驗,為全面推動城鄉客運一體化打下了扎實基礎。

二、科學合理規劃是推進城鄉客運一體化的前提

縣運管所在對農村旅客流量、流向、流時全面調查的基礎上,立足于本縣經濟發展目標和城鎮發展布局,根據人口分布、經濟狀況和公路基礎設施現狀,按照“立足需求、合理布局;政策引導、市場運作;集約經營、規范管理;安全經濟、協調發展”的原則,制定了《縣“十一五”農村客運網絡總體規劃》,科學規劃城鄉客運線路,分設公交線、專線、東線、西線、山區線5個區域性經營,形成以河口鎮、永平鎮、湖坊鎮3個中心城區為中心,以鄉鎮為節點,以行政村為終端的相互銜接、布局合理、方便快捷的城鄉公交客運一體化網絡。因地制宜,尊重民意的合理規劃,既對縣城鄉客運發展具有重大指導意義,也確保了縣農村客運一體化試點工作有序的實施。

三、政府高度重視是推進城鄉客運一體化的關鍵

查看全文

城鄉客運一體化建設情況調研報告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城鄉客運一體化建設,明確了到2012年我市城鄉客運一體化的發展目標,也就是:全市城鎮人口每萬人擁有公交車輛10標臺,城市居民利用公交出行率達到30%,農村村民利用公交出行率達到15%。對照這一目標,就我市城鄉客運情況而言,目前全市共有客運企業16家(市9家、縣7家),其中城市公交客運3家、出租客運7家、農村客運6家。城市公交線路17條,路網長度為228公里,日均行程約4萬公里,日客運量約11萬人次;農村客運線路26條,路網長度766公里,日均行程約4萬公里,日客運量約3萬人次。城市公交車244臺(含校車21臺),城鄉客運車輛249臺(其中市73臺,縣176臺),出租車1587輛(市1291輛,縣296輛),車輛檔次和車況一般。1、4、7、9路城鄉客運線路中巴車,已由市政府全部收購,3、6、8路和701線上的中巴車已完成資產評估,正在解決收購資金問題;5條農村客運班線(市區—中礦、市區—701、東村—二冶、市區—鳳礦、市區—灰河)采用掛靠方式經營。

雖然這幾年市政府加大了投入,我市城鄉客運發展進入了快車道,尤其是農村客運發展十分明顯,全市151個行政村,已有131個村通車,但與我市城鄉一體化發展的目標,與人民群眾的愿望和要求還有差距,主要是:缺乏強有力的協調工作機制;場站建設滯后;運力仍顯不足;資金難以落實到位;線路調整不夠及時;公交化改造進展不快。

為加速全市城鄉客運一體化進程,建設幸福銅陵,應在以下幾個方面采取有效措施:

(一)加強領導,盡快建立城鄉客運一體化強力推進機制

成立以分管市長為組長的城鄉客運一體化工作領導小組,建立定期例會制度,對涉及到多個部門才能辦理的事項,由領導小組負責統一協調處理;盡快制定出臺我市城鄉客運一體化工作實施意見,明確發展各年度目標和落實措施。

(二)合理布局,科學編制城鄉客運一體化發展規劃

查看全文

城鄉公交改革經驗交流材料

作風是旗,服務是金。秉著“把實事辦好,把好事辦實”的工作理念,縣運管所巧乘開展“發展提升年活動”的強勁東風,采取“高位推動、創新機制、破解難題、精心運作”的系列措施,全力推進城鄉公交一體化、交通公共服務均等化,取得了可喜的成效。目前,全縣已形成以縣城河口鎮為中心的城鄉公交線路8條,以永平鎮和湖坊鎮為中心的鄉鎮與村城鄉公交線路5條,覆蓋3個區域10個鄉鎮,63個行政村,受惠群眾達21萬余人,一條條公交線成為一道道靚麗的風景線,為打造“創新、生態、文化、平安、魅力”鋪設了一條條“快車道”,贏得了全縣上下的交口贊譽。對此,2011年4月19日,《江西日報》二版首刊專題報道《公交開到農民家門口》,引起了廣泛的注目。我們的主要做法和體會有以下幾點:

一、深入基層調研是推進城鄉客運一體化的基礎

農村旅客流量相對較少,公益性明顯,熱線搶著上,冷線無人問,且各鄉鎮經濟發展極不平衡。為實施好城鄉客運一體化,縣運管所從了解現狀、查找問題、分析原因著手,對全縣農村客運市場組織開展調查研究工作,相繼形成了《縣發展城鄉公交與城市出租之比較》、《縣農村客運現狀及發展的主要對策》等調研材料,有針對性地提出了解決問題尋求發展的一些對策。多份調研文章引起了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的高度關注,批示后在縣委內刊《通訊》中刊出,為農村客運發展提供了決策依據。縣運管所所在積極開展調研的同時,走訪了解了浙江嘉興、桐廬等地的城鄉客運發展情況,充分吸收借鑒兄弟縣市成功經驗,為全面推動城鄉客運一體化打下了扎實基礎。

二、科學合理規劃是推進城鄉客運一體化的前提

縣運管所在對農村旅客流量、流向、流時全面調查的基礎上,立足于本縣經濟發展目標和城鎮發展布局,根據人口分布、經濟狀況和公路基礎設施現狀,按照“立足需求、合理布局;政策引導、市場運作;集約經營、規范管理;安全經濟、協調發展”的原則,制定了《縣“十一五”農村客運網絡總體規劃》,科學規劃城鄉客運線路,分設公交線、專線、東線、西線、山區線5個區域性經營,形成以河口鎮、永平鎮、湖坊鎮3個中心城區為中心,以鄉鎮為節點,以行政村為終端的相互銜接、布局合理、方便快捷的城鄉公交客運一體化網絡。因地制宜,尊重民意的合理規劃,既對縣城鄉客運發展具有重大指導意義,也確保了縣農村客運一體化試點工作有序的實施。

三、政府高度重視是推進城鄉客運一體化的關鍵

查看全文

建城鄉公交一體化交流參考文本

家門口坐上公交車的愿望變成現實,城鄉距離拉近了農村居民夢寐以求能和城里人一樣。城鄉距離的拉近改變了農村居民的生活習慣,為農村群眾進城購物、就業、上學、就醫、農副產品銷售等等帶來了便當,使農民從封閉走向開放,進一步打破了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格局,提高了農業綜合效益。

服務是金。秉著“把實事辦好,作風是旗。把好事辦實”工作理念,縣運管所巧乘開展“發展提升年活動”強勁東風,采取“高位推動、創新機制、破解難題、精心運作”系列措施,全力推進城鄉公交一體化、交通公共服務均等化,取得了可喜的效果。目前,全縣已形成以縣城河口鎮為中心的城鄉公交線路8條,以永平鎮和湖坊鎮為中心的鄉鎮與村城鄉公交線路5條,覆蓋3個區域10個鄉鎮,63個行政村,受惠群眾達21萬余人,一條條公交線成為一道道靚麗的風景線,為打造“創新、生態、文化、平安、魅力”鋪設了一條條“快車道”贏得了全縣上下的交口贊譽。對此,年月日,江西日報》二版首刊專題報道《公交開到農民家門口》引起了廣泛的注目。主要做法和體會有以下幾點:

一、深入基層調研是推進城鄉客運一體化的基礎

公益性明顯,農村旅客流量相對較少。熱線搶著上,冷線無人問,且各鄉鎮經濟發展極不平衡。為實施好城鄉客運一體化,縣運管所從了解現狀、查找問題、分析原因著手,對全縣農村客運市場組織開展調查研究工作,相繼形成了縣發展城鄉公交與鄉村出租之比較》縣農村客運現狀及發展的主要對策》等調研材料,有針對性地提出了解決問題尋求發展的一些對策。多份調研文章引起了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的高度關注,批示后在縣委內刊《通訊》中刊出,為農村客運發展提供了決策依據。縣運管所所在積極開展調研的同時,走訪了解了浙江嘉興、桐廬等地的城鄉客運發展情況,充分吸收借鑒兄弟縣市勝利經驗,為全面推動城鄉客運一體化打下了扎實基礎。

二、科學合理規劃是推進城鄉客運一體化的前提

立足于本縣經濟發展目標和城鎮發展布局,縣運管所在對農村旅客流量、流向、流時全面調查的基礎上。根據人口分布、經濟狀況和公路基礎設施現狀,依照“立足需求、合理布局;政策引導、市場運作;集約經營、規范管理;平安經濟、協調發展”原則,制定了縣“十一五”農村客運網絡總體規劃》科學規劃城鄉客運線路,分設公交線、專線、東線、西線、山區線5個區域性經營,形成以河口鎮、永平鎮、湖坊鎮3個中心城區為中心,以鄉鎮為節點,以行政村為終端的相互銜接、布局合理、方便快捷的城鄉公交客運一體化網絡。因地制宜,尊重民意的合理規劃,既對縣城鄉客運發展具有重大指導意義,也確保了縣農村客運一體化試點工作有序的實施。

查看全文

城鄉公交一體化發展實施方案

道路運輸是綜合運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民經濟的基礎性服務性產業,大力發展道路運輸業,對于促進我縣經濟發展,活躍城鄉商品流通,方便人民群眾生產生活,擴大就業具有重要意義。

“十五”以來,我縣道路運輸業得到長足的發展。隨著我縣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道路基礎設施、路面硬化等工程,使道路通行能力越來越高,農村客運站相繼建成投入使用,人民群眾出行需求與運力,服務能力現狀矛盾日益突出,發展我縣城鄉公交客運一體化勢在必行。

一、指導思想

以市委九屆四次全會精神為指導,堅持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結合昆明市城鄉公交一體化發展部署,為實現我縣城鄉公交一體化目標,改革現行城鄉客運管理模式,打破城市公交與農村客運二元分割的局面,逐步形成縣、鄉(鎮)、行政村、自然村之間完善的城鄉公交客運網絡。結合城鄉道路通行條件,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確保城鄉公交安全運營,建立城鄉資源共享、相互銜接、布局合理、方便快捷、暢通有序的公交客運網絡運行模式,為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促進我縣經濟社會大發展提供交通保障。

二、基本原則

(一)、堅持以人為本,以更好地滿足社會公眾對運輸服務品質的更高要求作為出發點,為社會提供更加安全、便捷、經濟、高效的運輸服務。

查看全文

城鄉客運一體化發展實施方案

道路運輸是綜合運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民經濟的基礎性服務性產業,大力發展道路運輸業,對于促進我縣經濟發展,活躍城鄉商品流通,方便人民群眾生產生活,擴大就業具有重要意義。

“十五”以來,我縣道路運輸業得到長足的發展。隨著我縣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道路基礎設施、路面硬化等工程,使道路通行能力越來越高,農村客運站相繼建成投入使用,人民群眾出行需求與運力,服務能力現狀矛盾日益突出,發展我縣城鄉公交客運一體化勢在必行。

一、指導思想

以市委九屆四次全會精神為指導,堅持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結合昆明市城鄉公交一體化發展部署,為實現我縣城鄉公交一體化目標,改革現行城鄉客運管理模式,打破城市公交與農村客運二元分割的局面,逐步形成縣、鄉(鎮)、行政村、自然村之間完善的城鄉公交客運網絡。結合城鄉道路通行條件,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確保城鄉公交安全運營,建立城鄉資源共享、相互銜接、布局合理、方便快捷、暢通有序的公交客運網絡運行模式,為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促進我縣經濟社會大發展提供交通保障。

二、基本原則

(一)、堅持以人為本,以更好地滿足社會公眾對運輸服務品質的更高要求作為出發點,為社會提供更加安全、便捷、經濟、高效的運輸服務。

查看全文

城鄉道路客運分析及整改措施

本文作者:羅洪邵毅明工作單位:重慶交通大學

國有公交客運企業營業稅按50%比例進行返還,燃油稅開征前,免繳車輛路橋通行費。b公共交通服務。主城區常住城鎮戶口中,革命殘疾軍人(警察、盲人和70歲以上老年人免費乘坐公交客車;未配備交通車的九年制義務教育中、小學生予以優惠。市政府依據上述免費和優惠群體乘坐公交車輛的IC卡刷卡數據進行補貼。c專項補貼。國家的燃油補貼;2007年開始,公交客運企業普通車更新為中級車,市政府給予每輛車專項補貼3萬元;2008年,給予成人月票卡專項定額補貼3000萬元;2010年重慶市對主城公交企業的政策性補貼達3.95億元;自2011年起,對中級車輛更新改造,由市財政技改經費預算中按8萬元/輛標準給予補貼[3]。②道路客運國家的燃油補貼;由全市農村客運發展專項資金購買所有農村客運車輛的承運人責任險、鄉鎮至行政村以及行政村至行政村農村客運車輛的交強險和部分第三者責任險;各區縣(自治縣人民政府設立本級農村客運發展專項資金,用以配合市級專項資金使用,根據鄉鎮至行政村以及行政村至行政村農村客運車輛和農村渡運船舶的實際運行和發展情況給予適當補貼。3運營監管①城市公交2006年出臺了《重慶市主城區公共汽車客運線路特許經營管理辦法》,規范了主城區公共汽車客運線路經營管理;2007年出臺了《重慶市主城區公共汽車客運IC卡服務監督管理暫行辦法》,進一步規范主城區公共汽車客運IC卡的發行和使用行為;2007年頒布了《重慶市交通委員會關于進一步規范主城區公共汽車客運秩序的若干措施》,旨在規范主城區公交城市公交運營秩序;2009年出臺了《重慶市公共汽車客運管理辦法》,從規劃、建設、經營、乘坐、管理等方面做了詳細的規定[4-6]。②道路客運2008年出臺了《重慶市道路客運企業安全考核辦法(試行》和《重慶市道路旅客運輸企業安全服務質量考核實施細則》,規范了道路旅客運輸企業經營行為,提高道路旅客運輸服務質量,維護道路旅客運輸市場正常經營秩序。2009年,為進一步鞏固、規范和鼓勵農村客運發展,先后出臺了《關于加快農村客運發展的實施意見》、《重慶市市級農村客運發展專項資金管理辦法(試行》、《農村客運車輛保險購買工作有關問題的通知》等規范性文件。

重慶市先天地理地貌條件不佳(以丘陵、山地為主、基礎設施建設發展資金難、施工難。要實現重慶市城鄉道路客運一體化發展,須根據不同區縣的現實情況及未來發展趨勢,對應一體化同一模式下不同的發展階段,有序實施,梯度發展[7-8]。結合重慶實際情況,將重慶市分為完善發展區域、穩步發展區域、加快發展區域3個發展區域。1完善發展區域主城九區、雙橋區、合川區、永川區、璧山縣、涪陵區、長壽區、萬州區、江津區共計17個區縣,人均GDP為43100元[3],城鎮化率平均72.8%[3],公路交通基礎條件良好,城鄉道路客運需求旺盛,適于發展城鄉道路客運一體化的高級階段,如表1所示。完善發展區域已經擁有發展城鄉道路客運一體化的基礎和雛形,針對此類地區以穩定現有市場、強化完善城鄉公交系統為目標,推進城鄉道路公交一體化運作模式,逐步向城鄉道路客運一體化高級階段邁進,為全市乃至全國樹立標桿。2穩步發展區域南川區、綦江縣、榮昌縣、銅梁縣、黔江區、梁平縣、萬盛區、潼南縣、大足縣共計9個區縣,人均GDP為22200元[3],城鎮化率平均44.0%[3],公路交通基礎條件較好,城鄉道路客運需求較為旺盛,客運發展基礎較好的區域,適于發展城鄉道路客運一體化的中級階段。該區域已經形成相對獨立的城市公交網絡和農村客運網絡,因此下一階段將在完善道路網絡、站場等基礎設施的前提下,以兩網融合作為發展重點,推行城市公交與農村客運有效銜接、分級實施的運行模式,實現農村客運相關服務指標向公交相關指標的靠攏,形成城鄉緊密銜接的城鄉客運一體化網絡系統。穩步發展區域城鄉客運服務質量建議標準如表2所示。3加快發展區域城口縣、巫山縣、巫溪縣、秀山縣、酉陽縣、彭水縣、豐都縣、墊江縣、忠縣、開縣、云陽縣、奉節縣、石柱縣、武隆縣共計14個縣(自治縣,人均GDP為13000元[3],城鎮化率平均30.5%[3],公路交通發展水平不高,城鄉道路客運發展較為滯后,適于發展城鄉道路客運一體化的初級階段。在加快建設道路網絡、站場等基礎設施的前提下,以推進農村客運網絡化為目標,加快形成覆蓋城鄉、有機銜接的城鄉道路客運系統。加快發展區域城鄉客運服務質量建議標準如表3所示。

系統研究了重慶市城鄉道路客運的現狀和相關政策,針對重慶市特殊地理形勢和經濟發展狀況,將重慶分為3部分,并分別給出了城鄉客運服務標準。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