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載能力范文10篇

時間:2024-01-13 05:32:42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承載能力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承載能力

水資源承載能力分析論文

自20世紀以來,新疆隨著土地開墾面積的擴大和水資源的開發利用,人口不斷增長。1909年新疆總人口201.79萬,總耕地76.6萬hm2,人均耕地0.37hm2。解放后,新疆進行了大規模土地開發,到1990年,耕地面積達到308.68萬hm2,較1949年增加1.54倍。同期人口增加到1515.58萬,較1949年增加2.49倍,人均耕地面積為0.203hm2,較1949年減少0.073hm2,但糧食單產卻由1342.5kg/hm2增加到3705kg/hm2,人均占有糧食由196.3kg增加到447kg,居全國各省區第五名,較為充分地保證了人口增加對糧食的需要。

顯然,隨著生產技術的改進,新疆水資源開發利用水平在提高,資源的人口承載能力也在提高。按照現在的技術條件,在水資源得到可持續開發的條件下,在生態環境得到良性循環的條件下,新疆的社會經濟能發展到一個怎樣的程度?人口的承載量是多少?其生活水平又如何?

1生活水平的期望值分析

衡量水資源的承載能力大小的主要依據是承載的人口數量和人口的生活水平,而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主要決定于人民群眾對工農業產品的占有量。因此未來人口對工農業產品的占有量則必然影響水資源的承載能力的計算。

為了更客觀的分析新疆水資源的承載能力,有必要對全國乃至全世界的消費水平的變化趨勢進行詳細分析。農業產品可以分為糧食、棉花、蔬菜、油料、肉、蛋、奶等消費品,相對來說,簡單而一致;工業產品產品種類繁多,且與歷史年代有關,相對復雜,為簡單起見,用人均GDP描述工業產品的消費水平。

1.1主要農產品生產狀況

查看全文

經濟社會水資源承載能力深究

2011年初,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水利改革發展的決定》全文,這是新中國成立62a來中共中央首次系統部署水利改革發展全面工作的決定。2011年7月召開的中央水利工作會議,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首次以中共中央名義召開的水利工作會議。為了全面貫徹落實2011年中央一號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會議精神,水利部以水規計[2011]491號文下發了《關于開展全國水中長期供求規劃編制工作的通知》,因此,黑龍江省組織編制《黑龍江省水中長期供求規劃》。在編制該規劃的過程中,首先涉及到黑龍江省水資源,在生態環境保持良好的前提下,如何支撐全省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問題。也就是如何科學地確定黑龍江省實際的水資源可利用量(含國境界河湖過境水資源)問題,即黑龍江省經濟社會發展水資源承載能力到底多大比較合適等問題。

1問題的提出

水資源可利用總量是指在可預見的時期內,在統籌考慮生活、生產和生態環境用水的基礎上,通過經濟合理、技術上可行的有效措施,在當地水資源中可供一次性利用的最大水量(不包括回歸水重復利用量)。水資源可利用總量的計算,可采取地表水資源可利用量與淺層地下水資源可開采量相加后,再扣除地表水資源可利用量與地下水資源可開采量兩者之間重復計算量即可。按上述的定義和計算方法,估算常規的黑龍江省境內(45.48萬km2)水資源可利用總量為383.81億m3,水資源可利用率為47.4%,其中:水資源二級區嫩江為62.13億m3,松花江干流區173.51億m3,黑龍江干流區85.79億m3,烏蘇里江區58.29億m3,綏芬河區4.09億m3。另外,黑龍江省境內國境界河湖水資源非常豐富,這與其他省區不同,我省具有得天獨厚的過境水資源條件,故若按常規的方法計算,則黑龍江省水資源可利用總量偏小,而且遠滿足不了全省國民經濟發展需求。如:2011年8月黑龍江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等部門和單位編制的《黑龍江省1500億斤糧食生產能力建設規劃》[1]中,2015年全省經濟社會總需水量為478.63億m3,多年平均總用水量440.85億m3,已超過了常規的黑龍江省水資源可利用總量383.81億m3(控制紅線),這按國務院批復的《全國水資源綜合規劃》中規定的省級行政區用水總量控制要求是不允許的。因此,如何解決全省用水總量控制問題中,自然而然地提到如何合理開發利用國境界河湖水資源及計算問題,即推求全省實際的水資源可利用量問題,并作為全省用水總量控制上限。

2黑龍江省概況

黑龍江省是中國位置最北、緯度最高和氣溫最低的省份,全省總面積45.48萬km2,占國土面積的4.7%,居于全國第6位。白山黑水間美麗富饒的龍江大地沃野千里,林海浩瀚,江河密布。綿延不斷的大、小興安嶺托起片片郁郁蔥蔥、遮天蔽日的林莽;縱橫伸展的張廣才嶺、老爺嶺和完達山挽著黑龍江、松花江、烏蘇里江浩浩蕩蕩、日夜流淌;廣闊的松嫩平原、三江平原麥浪滾滾、稻花飄香;風光無限的鏡泊湖、興凱湖、連環湖、五大連池碧波蕩漾、姿態萬千,山中、水中盡顯絢麗風彩。走過碧水連天、蘆葦叢生的扎龍自然保護區、三江平原國家級生態功能保護區,看一看龍江豐富的濕地資源;踏進祖國最北部的漠河,賞一賞世所罕見的北極光;步入粉裝玉砌、晶瑩潔白的冰雪世界,覽一覽舉世無雙的無限塞北風光。這里有紅松的故鄉,丹頂鶴的家園,有大豆的故土,石油、煤炭的溫床。黑龍江省東端至撫遠縣烏蘇鎮,西端在大興安嶺西側的大林河源頭以西,東西長約930km,北起漠河北極村黑龍江主航道,南止東寧縣的南端,南北相距約1120km。全省山丘區面積26.08萬km2,占58%;平原區面積19.4萬km2,占42%。全省2010年耕地面積約1333萬hm2,占總面積的29.3%。黑龍江省總的地貌格局是山地與平原相間錯落。地形趨勢是西北、北部和東南部高,東北與西南部低。按地貌形態劃分為5個大區:Ⅰ區位于我省西北部的大興安嶺山地;Ⅱ區位于我省北部的小興安嶺山地;Ⅲ區位于我省東南部山地(完達山、老爺嶺和張廣才嶺山地);Ⅳ區位于我省西部的松嫩平原;Ⅴ區位于東部的三江興凱湖平原。山地海拔300~1700m,占全省面積的58%,平原海拔50~350m,占全省總面積的42%。

3水資源概況

查看全文

水資源承載能力管理論文

本文將從水資源承載能力的概念談到內涵,揭示“水資源承載能力”的真正含義,討論水資源承載能力和水環境承載能力的概念;從影響水資源承載能力大小的主要因素分析來探討水資源承載能力量化研究的框架;并針對水資源承載能力計算提出幾個關鍵問題。

1城市水環境與水資源承載能力概念

1.1水資源承載能力的概念及內涵

水資源承載能力(CarryingCapacityofWaterResources–CCWR,又可翻譯成SupportingCapacityofWaterResources–SCWR)的概念,最早源自于《生態學》中的“承載能力”(CarryingCapacity)一詞,是自然資源承載能力的一部分。其研究的主體是資源與環境系統,客體是人類或更廣泛的生物群體。而“承載能力”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馬爾薩斯(Malthus)“人口理論”中關于“有限糧食對人口增長的支撐能力”的論述(SeidlandTisdell,1999)。20世紀90年代早期,有的學者提出了水資源承載能力的概念并被應用于干旱半干旱地區和城市區(施雅鳳等,1992;李令躍,2000;Guo等,2001;左其亭、陳曦,2003)。近年來,我國不少學者對水資源承載能力的概念及計算方法進行了深入探討。關于水資源承載能力的定義,人們從不同研究角度給出了不同的定義,這里列舉幾個代表性的定義:

(1)水資源承載能力是指某一地區的水資源,在一定社會歷史和科學技術發展階段,在不破壞社會和生態系統時,最大可承載(容納)的農業、工業、城市規模和人口的能力,是一個隨著社會、經濟、科學技術發展而變化的綜合目標(施雅鳳等,1992);

(2)在某一歷史發展階段的技術、經濟和社會發展水平條件下,水資源對該地區社會經濟發展的最大支撐能力(劉燕華,2000);

查看全文

水資源承載能力和合理配置論文

摘要摘要:水資源承載能力和合理配置是水資源科學的重要探究內容之一,也是水資源管理的重要理論基礎,本文從水資源承載能力,水資源合理配置,水資源承載能力和合理配置的關系進行了初步分析探索。

摘要:水資源承載能力合理配置

水資源科學是探究水資源的形成、運動、分布和演變規律以及揭示水資源供給和保護和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之間的相互關系,并應用這些規律和關系解決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對水資源在數量和質量上需求的科學。其核心是探究和解決水資源的稀缺性新問題。規律新問題屬于基礎理論探究的范疇,關系新問題屬于應用理論探究的范疇。水資源承載能力和合理配置是應用理論探究的主要內容。

一、水資源承載能力

承載能力是力學中的一個重要概念,表示一個承載體能夠在不遭受破壞的前提下可以承受的最大外力或荷載。這里有兩點需要非凡說明,第一是所承受的力來自于承載體以外,第二是承載體本身不遭受破壞。目前,在許多科學領域廣泛運用承載能力的觀念,其目的是為了追求可持續性。例如,在生態學中,對環境承載能力的定義是某個特定的環境在沒有不良后果的情況下可以供養的最大數目的個體或居住者。在土地資源科學中,對土地承載能力的定義是在保證和社會發展階段相適應的物質生活水平下,一個國家或地區土地資源所能夠持續供養的人口數量。

水資源承載能力也應當符合上述兩個概念。新問題是外力是什么?從邏輯上講,既可以是人口總量,生物總量,也可以是經濟總量,但絕對不是水資源可利用量本身。水資源不遭受破壞和可持續利用在概念上是等同的。因此,水資源承載能力可以定義為摘要:在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前提下,某個國家或區域的水資源可以持續支撐的人口總量(生物總量)和/或經濟總量。

查看全文

水環境承載能力分析論文

首先,祝賀中國水利學會成立70周年!

我國水資源存在洪澇災害、干旱缺水、水環境惡化三大問題。關于洪澇災害,’98大洪水以后,中央加大了對水利建設的投入,每年安排進行堤防建設的投資大體200億元,其中長江堤防每年安排100億元左右,明年全線要基本達標。按現在的投資強度,其他六大江河流域,通過5~10年的努力也都可以達到規劃標準,即可達到與現在國民經濟發展程度相適應的防洪標準。當然也不能說達到標準就會一勞永逸。三峽工程建成以后,長江可以抵御百年一遇的洪水,發生百年一遇洪水時荊江不分洪。

昨天,我們在國務院向副總理匯報《全國農業節水發展綱要》稿。按綱要報告分析,我國消耗的淡水資源70%是農業用水,而農業用水中90%是灌溉用水。中國的人口到2010年達到14億、2030年達到16億時,農業用水的增加只能靠自身的節水來解決,不可能通過大規模調水去解決。如果要滿足2010年農業經濟發展的要求,節水的目標是650億方水,需要投入2200億元,其中包括農民的投勞。溫副總理指出,過去5年間,我們投資重點主要放在大江大河的防洪工程上;在今后工作中,中國水資源短缺的矛盾將是長期困擾我們的一個重要制約因素,因此,要把工作重點放在節水上。要加強水資源的配置和管理,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建設節水型社會。溫副總理還強調,解決水資源短缺的問題遠比解決洪澇災害更困難。

在洪澇災害、干旱缺水、水環境惡化三大問題中,我覺得水污染的問題不僅會越來越嚴重,而且治理的難度也最大。為什么說水污染的問題最大,而且越來越嚴重呢?我們下了比較大的決心去治理太湖、淮河、滇池的污染問題,但經常可以看到報道,治污效果不斷出現反復。比如滇池治污,我到云南出差,正好碰上一些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給有關方面提意見,認為幾十億元投下去了,效果并不理想。而有關方面則說,日本的琵琶湖,也是內陸湖,不是跟滇池的情況很相像嗎,琵琶湖幾百億美元才治理了,我們才幾十億元人民幣,差遠了。從這里可以看出,治污的難度有多大。最近內參上不斷報道長江上游的污染,擔心三峽工程建成以后,會變成污水池。溫副總理在幾個文件上作了批示:要做好長江水資源保護的規劃。南水北調東線工程,有個比較突出的問題,就是水污染問題。應該說,國家環保總局所屬的環保研究所做了一個非常好的南水北調東線工程水污染防治的規劃報告,這個報告是相當成功的,凡看過這個報告的人都認為既說清楚了問題,又可以操作。天津市最近用文件的形式正式提出不用東線水,因為對南水北調東線的水質不放心,對水污染能否治理好不放心。后來張基堯副部長到天津與他們交換意見,我又打電話給天津市領導。這次我從國外一回來,又打聽他們的回話,仍然是這個意見,對東線水污染不放心,所以不要東線水。這就使東線的整個方案出現一個重大的變化。如果認為東線的水質問題不能解決,這就徹底否定了東線的理論基礎。當時在國務院討論時,我就有一句話,如果東線的水污染不能解決,中國就沒有希望。為什么呢?水污染問題總是會出現的,如果污染都治不好的話,中國今后怎么可持續發展呢?!不管搞不搞南水北調,山東的水污染都要治理,而且一定要治理好。天津拒要東線水這件事說明,目前中國對水污染治理還沒拿出一個足以令人信服的理論或者實踐。

我國的水污染問題已十分嚴重,其造成的嚴重后果不亞于洪災和旱災,已經到了迫在眉睫、非解決不可的時候了。所以,當朱爾明理事長約我在水利學會成立70周年做一個學術報告時,我就選擇了水資源保護這個主題,目的是為了引起大家對水污染問題的重視。

一、水資源承載能力和水環境承載能力

查看全文

橋梁加固設計應用分析

1前言

橋梁的承載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其能夠承受交通荷載和負荷的能力,不可否認的是,盡管我國目前的橋梁建造技術水平較高,但是因為橋梁承載能力的缺陷引發的交通安全事故在近幾年來有所上升,這一方面是由于很多橋梁使用時間很長,交通運輸的壓力不斷提升,以往的設計標準已經無法滿足當期的交通運輸需求;而另一方面也可以說明當前在橋梁加固的規劃設計工作中還存在很多不足之處需要加強和優化。

2橋梁承載能力系數的影響因素

橋梁的承載能力強弱和具體的系數變化與其自身結構和主體部分出現的問題息息相關,首先從其結構來分析,在橋梁投入運營后的相當長的時間內,其結構會出現一些損傷或者缺陷,使得整體結構出現了薄弱環節,其整體性就受到了損害,因此某些部位承載能力的下降就會導致整體性能下降;其次,橋梁的某些主體結構施工所使用的材料大多是以混凝土這種混合型材料為主,但是這種材料由于多種影響因素很容易出現開裂的現象,導致局部結構的內部或者表面的強度和承載能力雙雙下降,難以支撐大橋龐大的體量,而且這類問題如果不及時進行修復和處理,還會造成承載性能的持續下降;再次,鋼筋結構由于長期受到外界影響而出現的銹蝕也會影響到承載能力;最后,由于異常原因而導致的變形,并且已經超過了工程設計和使用標準范圍,那么這種變形情況就會引發整體承載性能的下降。

3橋梁承載能力檢測的評定方法

3.1經驗法。這種方法主要是根據現場調查資料獲取橋梁存在的裂縫、撓度、橋臺沉陷及水平位移等病害及缺陷,由具有豐富工程經驗的專家引入不大于1.2的檢算系數進行結構強度和穩定性的檢算。這種方法是我國“十二五”之前主要采用的評定方法,依據為1988年交通部第二公路勘察設計院主編的《公路舊橋承載能力鑒定方法(試行)》。該方法受評定專家主觀因素影響較大,檢算系數評定標準難以把握,檢測結果無法定量化應用,且檢算方法等方面規定的過于原則,評定指標單一,可操作性差,缺乏統一的評定標準。3.2承載能力衰減時變模型法。該方法考慮混凝土強度、碳化深度、鋼筋銹蝕程度等結構耐久性參數的時變模型,建立了不同損傷程度的橋梁承載能力的衰減模型,為評定舊橋的承載能力和預測橋梁的剩余壽命提供了依據。同時,該方法對于碳化深度、混凝土強度、鋼筋強度以及與混凝土的粘結性能等取值范圍較粗糙,且對不同地區、不同橋型結構的適用性尚有待進一步研究。3.3荷載試驗方法。該方法的優點是客觀、準確,能夠直接得出橋梁在荷載作用下的結構校驗系數,從而推斷出橋梁的安全儲備區間。但該方法通常規模較大,耗費時間較長,資金較大,需要較長時間封閉交通,甚至有可能對結構造成新的損傷。且其反映的是結構的短期行為,結構的極限性能、疲勞特性、耐久性檢測指標等因素的作用不能通過該方法獲取。3.4基于動測參數的評定法。這種方法通過測試結構在荷載、激振或脈動作用下結構產生的動態響應,如振幅、自振頻率、振型等來評定結構的承載能力。動測法接近橋梁結構的實際運營狀態,能夠較好的反映結構在動荷載作用下的力學性能和受力狀況。然而目前在動測評定法上還沒有比較完善、合理、簡潔的方法。也沒有建立起動測特征參數與承載能力相關的計算模型。3.5基于檢測結果定量化的評定法。該方法在原《公路舊橋承載能力鑒定方法(試行)》的基礎上全面修訂編制了《公路橋梁承載能力檢測評定規程》(JTG/TJ21-2011)。相比而言,該種方法在檢算系數Z1取值上同時考慮缺損狀況、材質強度、自振頻率的影響,對配筋混凝土橋梁亦考慮耐久性的作用而引入承載能力惡化系數及截面折減系數的影響,提高了橋梁承載能力評定的客觀性和操作性,且這些系數直接來源于檢測結果,具體、量化、明確、標準統一。同時,該方法亦存在明顯不足:①構件的材質強度的判定,采用回彈法、超聲回彈法、鉆取芯樣法等得到的結果往往差異較大。②考慮檢算系數Z1的評定標度時,通過實測自振頻率與理論計算頻率的比值確定該分項標度,而由于施工原因及計算模型的幾何尺寸、邊界條件和實際結構的差異,自振頻率的理論值往往大于實測值。③活荷載影響修正系數精確計算操作起來比較困難,且需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進行交通流量調查與分析。④考慮耐久性影響而檢測的構件強度、碳化深度、鋼筋銹蝕程度、鋼筋保護層厚度、氯離子含量、電阻率所選取的測區能否真實代表整個構件的情況有待商榷。⑤規程主要是針對鋼筋混凝土橋梁,對鋼筋混凝土組合結構,如鋼管混凝土拱橋、斜拉橋、懸索橋等尚有諸多未明確的地方。3.6基于原始指紋評定法。所謂的原始指紋,其是指是在竣工后在這一關鍵階段搜集整理而得到的各種施工信息材料和信息資源,它已經成為了當前檢測評定工作的重要依據和參考指標,如果開展檢測評定的相關工作,就會利用這些原始的信息資料對照當前的檢測結論信息進行核對和檢查,這種鮮明的對比檢測方式可以很明確的發現問題所在,并分析橋梁的承載能力下降的真正原因所在,借此就可以判斷并且斷定到底是哪個部位或者可以追溯到哪一道施工程序出現了問題,這種方式可獲得更為清晰的調查范圍和目標,有助于及時發現安全隱患和問題。

查看全文

橋梁加固設計研究

摘要:交通行業近年來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而得到了快速的提升。橋梁作為交通行業中的重要部分,其承載能力直接決定了交通工程的安全性以及工程的使用壽命。本文就主要分析了橋梁承載能力的檢測評定以及加固技術。

關鍵詞:橋梁承載;加固設計;能力檢測;評定技術

1橋梁承載能力系數的影響因素

1.1結構完整性

橋梁經過長時間的運行,部分構件會出現一定程度上的損傷,受力結構發生變化導致失去其合理性,從而產生缺乏整體性以及結構局部受力過大的現象,這些現象大幅度的降低了橋梁的承載能力,也就削弱了橋梁的安全性。

1.2裂縫

查看全文

建筑施工中的吊車基礎的排水措施不可忽視論文

作者:天元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北京公司(趙景坦),在我國的民用或工業建筑中都離不開塔吊,它對工程建設起到了重要作用,特別是高層建筑沒有塔吊可以說是寸步難行。但在工程的施工中對吊車基礎多為重視不夠,大家都知道一般吊車的地基承載能力設計為200KPa,而一般6層民用住宅樓地基承載能力設計為100KPa,基礎開挖后經過釬探換算后,地基承載能力達不到設計要求,需通過設計單位、地質勘察單位進行地基處理或基礎設計變更,一般地基處理方法有;加深基礎、換填砂石、打樁等,而地基承載能力設計為200KPa吊車地基就沒那么幸運,在地基設計要求上,它比樓基要高出一倍,但在施工中大都做不到,一般是按照吊車基礎圖放線、挖土、配筋、澆筑混凝土,也可以說反是樓基承載能力不夠,需進行加深基礎、換填砂石、打樁等基礎,吊車基礎的承載能力大都不夠,設計承載能力100KPa的樓基因不夠承載能力能加深到四米多深,而設計承載能力200KPa的塔吊基礎就很少進行處理,總題講不象樓基礎那么重視,原因有兩個,一個是在工程的結算中吊車基礎都是定死,或按吊車基礎算量,沒有吊車基礎變更的說法,二一個就是在十幾至二十幾平方的范圍內,不可能把基礎挖的很深,換填砂石或打樁,其次就是評多年的施工經驗做基礎,認為吊車倒塌事故多為因違章操作、超重而引起的機毀人亡安全事故,但吊車基礎也必須引起我們的足夠重視,以防萬一。

通過以上分折,吊車基礎地基一般達不到設計要求,但做好防范措施還是有必要的,那就是塔吊的排水措施,特別是訊期雨季,一定不要讓雨水進入塔吊基礎底部,如雨水進入塔吊基礎底部就很容易造成塔吊基礎水平度更形。其做法是:(一)澆筑塔吊基礎時要略高出自然地。(二)夯實好塔吊基礎混凝土周圍的回填土,讓雨水不容易進入塔吊基礎底部。(三)做排水溝和集水井,在塔吊基礎周圍,距塔吊基礎混凝土0.4一0.5M處做排水溝,距塔吊基礎1.5一2M處做集水井,雨季要時常進行抽水,(見示意圖)或安裝液面自動抽水裝置。(四)塔吊安裝試運行后,用經緯儀對塔吊進行第一次垂直測量,測量時經緯儀與塔臂要順向,留好原始資料。(五)每次大雨過后都要對塔吊進行垂直測量,對照安裝后第一次垂直測量數據進行比對,其主要對比塔吊是否因大雨后,由于基礎進水造成的基礎水平變形,還是安裝后的偏差,如果是大雨過后出現的偏差,并超出總高度的4‰就要特別注意了,必要時可采取針對性的防范措施,

查看全文

市政路橋工程施工中軟土地基技術分析

摘要:市政路橋工程施工中,基礎為上部結構的主要承重結構,然而若基礎承載能力不足,將會對路橋上部結構造成一定影響。本文主要針對市政路橋工程建設中軟土路基加固處理施工技術做簡要的闡述。

關鍵詞:路橋工程;軟土地基;加固處理

在我國交通智能化的快速發展時代,市政路橋工程得到了快速發展,其施工質量安全等級要求逐漸增高,這就對路橋工程結構基礎的施工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在實際市政路橋工程地基處理施工階段,地基含水量超出正常的范圍,造成地基土質呈軟土性狀,使得地基承載能力大大降低,從而給市政路橋工程基礎施工增加了難度。為了避免路橋工程地基出現不均勻沉降現象,需要對軟土地基進行一定的處理,例如換填良土、深層排水、地表排水、攪拌樁等。本文主要根據作者多年施工經驗,總結對市政路橋軟土地基施工處理措施做簡要的闡述。

1軟土地基的性能分析

眾所周知,地基基礎是任何工程建設的重中之重,若其基礎施工質量不達標,其上部結構的承載能力則得不到有效地支撐。市政路橋工程也不例外,軟土地基加固處理是工程施工中難點之一。軟土路基即地質水文中含水量嚴重超出正常的范圍,地基土的抗剪強度較小,且承載能力較弱。

1.1軟土地基的特點

查看全文

市政道路橋梁加固設計研究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交通出行需求不斷增加,各種道路橋梁工程越來越多。很多道路橋梁工程在經過多年的使用之后,已經損壞比較嚴重,如果不及時進行加固處理,就會對橋梁的使用帶來非常大的安全隱患。為此,筆者在本文中對市政道路橋梁加固設計方法進行探討,希望對促進我國道路工程事業的發展,可以起到有利的作用。

關鍵詞:市政道路橋梁;加固設計;方法

在市政道路的施工過程中,由于市區的交通需求比較旺盛,為了保證交通的正常進行,往往需要采用半封閉式的施工方法。不論市政道路的管線有多少,在開展道路設計的過程中,都需要隨橋而動。因此,在開展道路橋梁加固的過程中,往往涉及的施工內容較多,一旦設計效果不能得到保證,就會對工程質量造成非常大的影響,甚至埋下不少的安全隱患[1]。

1認真開展對橋梁的加固工作

在開展市政道路橋梁設計過程中,應該把握的原則。在正式開展橋梁加固工程設計之前,就應該對現場的信息進行進一步的確認,深入對各種施工資料進行分析,然后合理對加固方案進行設計,保證方案和現實的匹配程度,最大程度保證加固的效果。此外,還應該認真做好橋梁施工的監督工作,保證各種施工必須按照設計規劃開展。在開展橋梁工程加固的過程中,就必須首先要保證橋梁的承載能力,其不得低于原來的設計能力。如果需要對橋梁結構進行擴寬,就需要認真做好其承載能力的控制,避免其內部出現過大的應力,在對道路進行改造的過程中,應該讓加固設計和線路設計更加合理融合起來,對各種工作統籌兼顧。開展道路橋梁加固設計的基本原理。橋梁的加固工程施工一般都是在原來工程基礎之上進行的,只需要對其中的一部分進行修復即可,進一步保證橋梁的承載能力。一旦其中的某些構件出現了破壞嚴重的情況,為了避免造成更加嚴重的影響,應該對這些構件進行整體的更換。在避免對橋梁結構有太大的影響情況之下,需要做好內部的調整和修復工作,最大程度保證其承載能力。

2市政道路橋梁結構加固設計的基本方法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