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網絡承載網改造方案
時間:2022-10-31 10:30:27
導語:移動網絡承載網改造方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隨著LTE網絡的成熟和5G時代的到來,中國通信面臨著各種機遇和挑戰,承載網作為網絡建設的重要部分,也將面臨技術的升級換代,PTN、IPRAN將面臨升級、OTN網絡將下沉,承載網將提供更大的帶寬、更小的時延、更靈活的配置。
1LTE網絡建設及承載網方案
LTE是由3GPP組織制定的UMTS技術標準的長期演進,于2004年12月在3GPP多倫多會議上正式立項并啟動。LTE系統引入了OFDM和MIMO等關鍵技術,顯著提升了頻譜效率和數據傳輸速率,下行峰值速率約100M-150Mbps,上行為50Mbps,并支持多種帶寬分配:1.4MHz、3MHz、5MHz、10MHz、15MHz和20MHz等,系統容量和網絡覆蓋也顯著提升。2013年12月4日,工信部分別向三大運營商頒發了4G運營牌照,拉開了我國4G建設運營的序幕。2013年-2017年中國移動新建LTE基站150萬個,TD-LTE用戶規模也超過7億。2019年,隨著5G建設初期開啟,運營商無線網投資重新進入增量周期。運營商將增設5G無線端,疊加做厚4G網絡,依托現有的站址資源、做厚網絡容量層。當前傳輸網絡實現LTE承載主要有兩種方式:PTN以及IPRAN。PTN依賴的是MPLS技術,MPLS技術可以提供二層業務,并對三層協議進行支持。而IPRAN則更多地偏向于對用戶IP和個性化的滿足,IPRAN路由器直接承載各類IP業務,通過偽線仿真技術的鑒別,保證用戶信息和數據傳輸的安全性。TD-LTE中的E-NodeB基站總傳輸帶寬需求具體計算公式為:E-NodeB總帶寬需求=(S1用戶平面帶寬需求+X2用戶平面帶寬需求)×扇區數+S1控制平面帶寬需求+X2控制平面帶寬需求+其他開銷帶寬。如表1所示計算的是一個TD-LTE基站的峰值傳輸帶寬需求,實際規劃中一般計算基站的保證帶寬需求。保證帶寬的計算有采用多種方式,可根據平均值和峰值配比進行計算。表1單扇區的3:1時隙時用戶面的峰值為104.5Mbps,平均值為26Mbps。按峰值、平均值1:2進行計算,S111基站需要的帶寬為:(104Mbps+2×26Mbps+3+1)×1.05=168Mbps。中國移動城域傳送網建設指導意見中對于接入層的規范如下:城區PTN接入環應以單層環或環帶短支鏈結構為主,單個接入環上的基站站址數建議為6-8個,最大不超過10個;鄉鎮農村區域,PTN接入環還可采用2級接入環帶短支鏈的結構,單個接入環上的基站站址數建議為6-10個,最大不超過15個。
25G網絡及承載的挑戰
5G網絡是指在移動通信網絡發展中的第五代網絡,與之前的四代移動網絡相比較而言,5g網絡在實際應用過程中表現出更強的功能,并且理論上其傳輸速度能夠達到數十Gbps,這種速度是4G移動網絡的幾十倍。5G承載網的建設任務將面臨巨大的挑戰,它要把地域分布非常廣泛的宏站,以及和DU、CU分離的無線網元與5G核心網連接起來,由于5G核心網常位于省干或城域核心機房,因此5G承載分成了省內干線、城域核心層、匯聚層和接入層等。5G第一個挑戰就是帶寬需求,根據5G低頻站和高頻站的典型配置參數,按照NGMN的基站帶寬計算方法,5G低頻站的峰值帶寬是4.6Gb,均值帶寬是2Gb;5G高頻站的峰值帶寬是13Gb,均值帶寬是5Gb[3]。5G低頻站將需用1個10GE接口,高頻站需要2個10GE接口或1個25GE接口。為了承載5G,接入環的線路速率將達到25G/50G/100G,匯聚核心層的帶寬需求將超過100G,匯聚核心層設備之間需多個100G/200G/400G鏈路互連。第二個挑戰就是時延,3GPP要求eMBB業務用戶面時延小于4ms,控制面時延小于10ms;uRLLC業務用戶面時延小于0.5ms,控制面時延小于10ms。4G、5G前傳將采用光纖直驅,承載節點的處理時延20us~50us量級,要盡可能降低承載節點的時延。第三個挑戰是高精度時間同步,5G基本業務同步需求與4G相當,均為3us;5G協同業務需求指標:65ns/130ns/260ns/3us;少量百納秒量級的時間同步要求需基于前傳網實現網同步。
5G承載網將需要帶寬、時延、同步三大性能指標支撐,大帶寬主要體現在5G前傳、中傳、回傳三部分,超低時延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前傳、中傳部分,對高精度時間同步,特別是基站間協同如載波聚合,主要集中在前傳和中傳部分。對于5G承載網來說,靈活路由是基本要求。網絡中南北向流量為主,東西向流量較少,無需建立全mesh連接,帶寬、時延是核心競爭力,光層提升核心性能,增強路由轉發功能滿足靈活性需求。5G中回傳承載方案,主要包括對PTN、OTN、IPRAN等現有技術框架的改造。從宏觀上來說,5G承載網是在4G承載網現有技術框架的基礎上,通過“技術升級、設備改造”的方式,通過新技術實現能力的全面強化。OTN是以波分復用技術為基礎、在光層組織網絡的傳送網,是通過G.872、G.709、G.798等一系列ITU-T的建議所規范的新一代“數字傳送體系”。OTN在光網絡中一直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它的透明傳送、完善的OAM、保護等功能,可以滿足新型業務對于業務質量的要求。隨著5G新業務的發展,接入業務帶寬需求飛速增長,OTN下沉部署成為大勢所趨,構建一個涵蓋城域接入層、匯聚層、核心層以及長途干線層的端到端OTN網絡,是未來網絡發展的必然趨勢。以國內三大運營商的5G中回傳承載網方案為例,基本上都是在現有方案上進行加強和改良,同時實現OTN下沉,從而實現對5G的支持。首先看實力最強的中國移動,移動提出了自主創新的SPN解決方案。SPN就是SlicingPacketNetwork,切片分組網。中國移動的4G承載網是基于PTN的,而SPN基于以太網傳輸架構,繼承了PTN傳輸方案的功能特性,并在此基礎上進行了增強和創新。SPN可以認為是在以太網上“升級”一個光接口,充分利用現在成熟的以太網生態鏈,實現比較高的性價比。移動竭力推動SPN的標準立項,還大力扶持SPN上下游產業鏈的發展。在它的努力下,SPN技術發展很快,產業鏈也日趨完整。中國電信在5G承載領域主推M-OTN方案。M-OTN(Mobile-optimizedOTN)是面向移動承載優化的OTN技術。電信擁有非常完善和強大的OTN光傳送網絡,它在光傳輸網基礎設施方面還是很有優勢的,帶寬資源也非常充足。中國聯通由于傳輸資源和建設資金的缺陷,希望利舊IPRAN系統,節約投資。但現有IPRAN技術是不可能滿足5G要求的,僅帶寬就無法承載5G網絡,所以聯通就研究起IPRAN2.0。IPRAN2.0在端口接入能力、交換容量方面有了明顯的提升。此外,該標準在切片承載技術、隧道技術、智能維護技術方面也有很大的改進和創新。中國聯通一直都在做IPRAN2.0規范的功能驗證和性能測試,目前進展較為順利,正在穩步推進中。隨著5G時代的到來,中國通信面臨著各種機遇和挑戰,承載網建設作為網絡建設的重要部分,也將面臨著技術的升級換代,各運營商將結合各種的優勢,部署各種新技術迎接新通信時代。
參考文獻
[1]SajalKumarDas,JohnWiley&Sons(April2010):"MobileHandsetDesign",ISBN978-0-470-82467-2.
[2]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中國移動城域傳送網建設指導意見(2016版).
[3]IMT-2020(5G)推進組,5G承載需求白皮書,2018.
[4]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SPN技術白皮書,2018.
作者:張森洪 章偉飛 單位:浙江郵電職業技術學院
- 上一篇:談物理電子技術發展的策略
- 下一篇:轉印技術及柔性電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