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音樂范文10篇
時間:2024-01-19 04:51:50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電視劇音樂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電視劇音樂藝術魅力探討
【摘要】藝術韻味是每個藝術門類獨具的一種魅力,就像美術能夠直接明了地表達畫者的內心世界,就像民間手工藝術體現著中華民族的風俗習慣,而音樂則能夠令聽者與演唱者、作曲者產生共鳴,從而達到心靈的升華。電視劇的音樂韻味則主要蘊藏于人物的情感之間,表現于細節的點滴之中,與電視劇的人物形象設計和情節走勢巧妙地融于一體。
【關鍵詞】電視劇音樂;音樂韻味;敘述性
電視劇音樂是電視劇作品中頗具藝術表現力的元素之一,與傳統音樂形式相比,電視劇音樂在藝術魅力和音樂韻味方面具有一定的獨特性。電視劇音樂是伴隨著我電視劇市場的發展而逐漸產生和成熟起來的,在其幾十年的發展歷程中,電視劇音樂的內容和樣式不斷地豐富和完善。音樂與電視劇的關系是密不可分的,音樂語言從另一個獨特的視角烘托電視劇的情節、展現人物的心理狀態,也突顯了電視劇的時代背景。電視劇音樂給廣大受眾帶來了全新的聽覺享受,讓電視觀眾可以從視、聽等多個角度來鑒賞電視劇帶來的藝術魅力。
一、電視劇音樂的藝術特性
電視劇自誕生之日起就與音樂藝術密不可分,兩者結合緊密、相得益彰。電視劇拓展了音樂藝術的魅力和表現空間,反之,電視劇音樂也使電視劇本身的藝術表現手法更加多樣化,提升了電視劇的內涵和審美維度。電視劇音樂源于傳統的音樂藝術,但又異于傳統的音樂藝術,具有其獨特的藝術特性,主要表現為以下兩點:1.電視劇音樂的他律性。傳統音樂的創作是一種自然情感的流露,沒有嚴格的創作對象和創作背景,在作品題材、風格及音樂類型的選擇方面較為自由,創作者創作作品目的往往是追求純粹的聽覺美感。電視劇音樂的藝術特性則完全不同,其一定要為電視劇本身服務,即必須要有明確的創作對象。因此,電視劇音樂最重要的一個藝術特性就是他律性—要為劇情的走向、情節的鋪墊、人物的塑造以及表情達意等服務。從本質上來說,電視劇音樂是一種依附于電視劇劇情的背景音樂。但我們不能因為電視劇音樂的從屬功能而否認其藝術特性,相反,電視劇音樂不僅對電視劇劇情走向具有不可替代的推動作用,其本身還具備唯美的視聽享受,能夠更好地展現出音樂語言的獨特魅力,給廣大受眾以全新的聽覺美感。電視劇音樂與傳統音樂的一個最重要的區別在于,音樂語言的展現要與劇情的走勢密切相關,要完美地烘托出人物的心理活動,發揮電視劇音樂的潤色作用,引人入勝、沁人心脾。經典的電視劇音樂往往與電視劇文本融為一體,使觀眾提及電視劇的某個情境,就會情不自禁地想起一段音樂;同樣,想起一首難忘的電視劇音樂,觀眾腦海中也會自然地出現那些經典的電視劇畫面。《西游記》是中國電視劇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部佳作,被反復重播了3000余次,可謂空前絕后。該劇中同樣有許多十分經典的電視劇配樂,例如唐僧師徒四人西天取經途經女兒國,女兒國國王對唐僧萌生愛意,在其和唐僧一起賞花游園時,適時響起的一首《女兒情》令無數觀眾如癡如醉。正如歌詞所吟唱的“說什么王權富貴、怕什么戒律清規,只愿天長地久,與我意中人兒緊相隨”,音樂所表達的唯美情感,推動了電視劇劇情的發展,更引起了廣大觀眾的共鳴,使觀眾也深深地沉浸在這份真摯的情感中。在具體的創作方面,電視劇音樂所包含的元素如曲調、歌詞、節奏等都必須源于電視劇的內容,并以電視劇的劇情為主線進行創作。電視劇音樂創作者一定要使音樂作品的風格與電視劇的基調相符合,同時還要兼顧大眾的審美特點,用一種大眾化的方式詮釋出音樂的藝術特性。可見,電視劇音樂的藝術特性首先表現出他律性,即用音樂的獨特魅力和韻味傳達出電視劇的深層次內涵。2.電視劇音樂的敘述性。與文字語言、圖像語言相同,音樂語言也能夠詮釋出電視劇所要表達的情感,用獨特的樂章方式向觀眾講述動人的故事。因此,電視劇音樂的另一個藝術特征就是敘述性,即通過音樂的節奏變化、音符強弱變化、節奏的快慢及聲音的松緊,向觀眾傳遞出電視劇劇情的變化和人物心理狀態的變化。如高昂的電視劇配樂會使人高亢興奮,給觀眾以明亮感,而相對低沉音調則敘述出劇情的壓抑、昏暗,或呈現出主人公的悲慘命運。電視劇《水滸傳》將我國四大經典名著之一搬上熒屏,其配樂特別注重敘述性,如“林教頭風雪山神廟”的情節中,電視劇配以《自從你走后》這首音樂作品,低沉、傷感、完整地詮釋了林沖被人迫害的悲慘命運,與人物當時的命運、故事情節的走向都相互映襯,通過簡單的音樂語言,就讓觀眾感受到林教頭內心的苦痛、命運的多舛,勾起了觀眾的同情,也為后續林沖被逼上梁山埋下了伏筆。一般來說,音樂中表現出的喜怒哀樂也能夠被受眾感知到,但這種情感的詮釋和表達相對隱蔽和含蓄,不是專業人士或音樂愛好者很難完全理解。而電視劇配樂則明顯不同,其與劇情、畫面、表情等同時出現,更容易讓人理解,敘述性也更強,其出現更多是一種“音畫交融”的過程。
二、電視劇音樂藝術魅力的具體體現
電視劇音樂評析論文
內容摘要:隨著電視劇藝術的高度繁榮,電視劇音樂的制作質量也明顯提升。本文就電視劇音樂的特殊性問題,作一些淺顯的探討。電視劇音樂的特殊性主要表現如下:電視劇音樂的雙重傳播優勢,電視劇音樂創作中的非線性思維,電視劇音樂接受中的場性認同,電視劇音樂內容依附于劇情,電視劇音樂結構靈活多變。
關鍵詞:電視劇音樂依附靈活雙重優勢場性認同非線性思維
縱觀近幾年觀眾的收視率,電視劇的產生規模,以及電視劇的投資和收益等各方面情況,我們可以看到電視劇藝術已越來越被尋常百姓所青睞。隨著藝術實踐的逐步深入與繁榮,電視劇音樂的制作質量也明顯提高。如《長征》、《橘子紅了》、《激情燃燒的歲月》、《笑傲江湖》、《牽手》等電視劇中,其音樂都存在著很多閃光之處,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文就電視劇音樂的特殊性問題,在此作一些探討。
一、電視劇音樂的傳播:雙重優勢
如今,我們生活在一個到處充滿電波輻射的視圖時代,圖像對人產生的吸引力已遠遠超過文字。電視作為傳播圖像的主要載體,深受各行各業的歡迎。音樂要宣傳自己,也需要借助電視這個傳播平臺。
電視劇音樂特殊性研究論文
內容摘要:隨著電視劇藝術的高度繁榮,電視劇音樂的制作質量也明顯提升。本文就電視劇音樂的特殊性問題,作一些淺顯的探討。電視劇音樂的特殊性主要表現如下:電視劇音樂的雙重傳播優勢,電視劇音樂創作中的非線性思維,電視劇音樂接受中的場性認同,電視劇音樂內容依附于劇情,電視劇音樂結構靈活多變。
關鍵詞:電視劇音樂依附靈活雙重優勢場性認同非線性思維
縱觀近幾年觀眾的收視率,電視劇的產生規模,以及電視劇的投資和收益等各方面情況,我們可以看到電視劇藝術已越來越被尋常百姓所青睞。隨著藝術實踐的逐步深入與繁榮,電視劇音樂的制作質量也明顯提高。如《長征》、《橘子紅了》、《激情燃燒的歲月》、《笑傲江湖》、《牽手》等電視劇中,其音樂都存在著很多閃光之處,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文就電視劇音樂的特殊性問題,在此作一些探討。
一、電視劇音樂的傳播:雙重優勢
如今,我們生活在一個到處充滿電波輻射的視圖時代,圖像對人產生的吸引力已遠遠超過文字。電視作為傳播圖像的主要載體,深受各行各業的歡迎。音樂要宣傳自己,也需要借助電視這個傳播平臺。
電視劇音樂的地域性呈現
作為電視劇視聽藝術的組成部分,音樂在其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不論是對敘事情節的推動,還是對人物性格特征的彰顯,或是對電視劇風格的標示,音樂都功不可沒;而作為彰顯影視敘事的地域、民族、時代風貌的有效藝術手段,音樂能夠將電視劇中故事所發生的自然環境及人文環境直接呈現于受眾聽覺感官,與畫面一同完成電視劇敘事情節的建構。
一、電視劇音樂的地域性風格呈現方式
電視劇音樂的地域風格對于電視劇音樂整體風格的塑造及敘事風格的建構意義重大,這主要與音樂自身所具備的不同風格特色密切相關。從發展歷史來看,音樂的出現幾乎同人類發聲的歷史一樣悠久,其誕生的時間要遠遠早于電視藝術。經歷了不同歷史階段、不同地域、不同文明而發展至今的音樂,已經形成了較為穩定的地域風格及民族風格,同時帶有深深的文化烙印及歷史烙印。電視藝術誕生的歷史不足百年,較為成熟的電視劇音樂出現的時間更是短暫。利用已有的音樂風格來強化電視藝術在敘事過程中所需要強調的地域民族風格,是電視劇音樂創作及使用的直接目的。因此,電視劇音樂的地域性風格呈現方式主要被歸納為如下三種:首先,傳統業已形成的、具有地域風格的音樂作品直接被移植到具有同一地域敘事情境氛圍的電視劇作品中。這種移植體現為對原有音樂的直接運用,是音樂在媒介中的一種呈現方式,也就是說,不論通過何種媒介呈現,音樂原有的旋律、節奏、樂思均不發生變化。在電視劇中,這一類型音樂的作用同音樂自身的屬性和功能密切相關,或是利用視覺因素對音樂原有的風格進行強化,使其與電視劇畫面及敘事內容相配合,或是利用視覺因素完善音樂原有的內容及樂思。換言之,該類電視劇音樂地域性風格呈現方式主要的目的在于融合較為固定的音樂風格及電視畫面風格,兩者所具備的各個元素的性質是趨同的。例如,傳統的陜北、山西音樂在電視劇《走西口》中的應用;傳統的東北二人轉風格音樂在以東北鄉村為敘事背景的電視劇中的應用;此外,新疆、內蒙古、廣西、廣東、福建等較為著名的地域風格音樂作品,均在同地域的電視劇中出現過。其次,將傳統音樂已有的或已形成一定風格的創作方法運用到同類地域電視劇音樂的創作過程中。例如,趙季平在創作電視劇《喬家大院》的音樂時,經常使用具有當地風格色彩的音樂語匯。這種電視劇地域性音樂的創作方式講求一定程度上、宏觀意義上的風格同質,即風格的趨同,但音樂細節可以根據電視劇敘事情節、電視劇畫面視聽語言進行適當的修改與調整。對音樂的修改與調整甚至再創作,務必要遵循電視劇整體風格樣貌,以達到創作效果與創作初衷的吻合。盡管這種創作具有一定程度的自由性,但卻屬于有限制的自由。一旦電視劇業已形成的畫面風格及敘事風格圍繞相應的主題產生共鳴,那么具有濃郁地域性風格的音樂藝術就必須針對同一主題進行創作,只有這樣,電視劇音樂的地域性功能才能充分發揮出來。最后,具有地域標志的樂器、歌手、音樂體裁,甚至其他藝術家在進行音樂表演或音樂呈現過程中,不論音樂語言自身如何,也能或多或少體現出一定的地域性和民族性。例如,嗩吶代表北方地區高亢的民族音樂音色,而笛子則與南方婉轉悠揚的小調密切相關;阿寶嘹亮的歌聲通常與西北地域特色相關,而評彈則體現了蘇州一帶的地域特點。這種電視劇地域性音樂的創作模式比前兩種更為自由和隨意,其目的在于利用約定俗成的受眾欣賞習慣來調和受眾的欣賞語境。某一地域的文藝作品均會帶有某一地域固有的特征,就音樂藝術來講,這種特征或者體現為樂器使用上的一致性,或者體現為呈現方法上的一致性。從樂器使用上的一致性來看,演奏音樂的樂器同地域有密切關系,例如上文所提到的笛子,就由于竹子生長在南方而成為南方常見的樂器種類。就音樂藝術的呈現方式來說,音樂體裁、音樂創作者的性格特征、音樂的創作方法均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地域因素的影響,一旦形成一定的語言規律或語法規律,就會在流傳的過程中產生約定俗成的慣性,而將這種慣性的體現形式直接應用于電視劇作品,也是電視劇音樂地域性的重要呈現方式。
二、電視劇地域性音樂的功能
電視劇地域性音樂具有鮮明、豐富的價值及意義。首先,電視劇地域性音樂的功能主要體現為其在一定程度上將本地域的自然風貌特色進行了呈現。這是電視劇地域性音樂呈現的最直接價值。不同的地域往往與不同的自然景觀密切相連,而造成地域因素千差萬別的根本原因就是當地的自然環境,正是自然環境造就了地理環境及人文環境。例如電視劇《血色浪漫》插隊劇情中的具有濃郁地域色彩的信天游,所體現的就是陜北地區的自然人文風貌。雖然男女主角相隔幾座黃土高坡對唱,但高亢的信天游卻能夠跨越千溝萬壑、連綿起伏的黃土高原,在這種地貌環境中自由地傳播,進而體現出這一地理環境中人們剛毅、悲壯、蒼涼的性格特征。其次,電視劇地域性音樂的功能還體現在其能夠顯示某一地域的民族文化特征。仍然以上文提及的陜北信天游為例,在電視劇《血色浪漫》中,諸多信天游的唱詞所采用的兩句體,即上句起興作比,下句點題,就能夠生動、形象地體現出當地的文化習俗,同時也能夠將電視劇敘事的具體語境所要表達的主題思想借助信天游呈現出來。在男女主角對唱的過程中,唱詞所體現的內容既包含了信天游本身所彰顯的地域文化習俗,同時也與電視劇敘事情節及敘事主題密切相連,表達出男女雙方彼此的愛戀。再次,電視劇地域性音樂同樣能夠體現角色的性格特征及特定敘事情境的情感色彩。在電視劇《紅色》中多次出現蘇州評彈,一是因為蘇州評彈能夠充分體現江浙地域濃郁的音樂風格及當地民眾的欣賞習俗、日常娛樂生活內容;二是因為蘇州評彈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體現男主人公時而淡定、時而糾結的心境。最后,電視劇地域性音樂往往能夠成為建構電視劇藝術視聽風格的重要力量。一部電視劇作品的風格建構,敘事情節、主題、時代、地域等元素均不可或缺,但上述內容的呈現離不開視聽語言。電視劇音樂作為視聽語言聲音部分的重要構成內容,其旋律、唱詞、節奏、表現方式等內容需要同電視劇敘事及主題相契合,在契合的過程中,音樂強化了電視劇自身的主題風格,尤其是在視聽風格的展現上,音樂的力量體現得更為直接。例如,在電視劇《楚漢傳奇》中,楚地的音樂被經常使用,以表達人物對家鄉的思念;2015年熱播的電視劇《羋月傳》中,也利用楚地特有的地域音樂來表現女主人公嫁入秦國后對楚國的眷戀;電視劇《闖關東》中的音樂則充滿了北方濃郁的地域色彩,一方面表現了廣袤、凜冽的茫茫大地,一方面展示出北方人民粗獷、剛毅的性格特征。
三、結語
電視劇音樂特殊性分析論文
內容摘要:隨著電視劇藝術的高度繁榮,電視劇音樂的制作質量也明顯提升。本文就電視劇音樂的特殊性問題,作一些淺顯的探討。電視劇音樂的特殊性主要表現如下:電視劇音樂的雙重傳播優勢,電視劇音樂創作中的非線性思維,電視劇音樂接受中的場性認同,電視劇音樂內容依附于劇情,電視劇音樂結構靈活多變。
關鍵詞:電視劇音樂依附靈活雙重優勢場性認同非線性思維
縱觀近幾年觀眾的收視率,電視劇的產生規模,以及電視劇的投資和收益等各方面情況,我們可以看到電視劇藝術已越來越被尋常百姓所青睞。隨著藝術實踐的逐步深入與繁榮,電視劇音樂的制作質量也明顯提高。如《長征》、《橘子紅了》、《激情燃燒的歲月》、《笑傲江湖》、《牽手》等電視劇中,其音樂都存在著很多閃光之處,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文就電視劇音樂的特殊性問題,在此作一些探討。
一、電視劇音樂的傳播:雙重優勢
如今,我們生活在一個到處充滿電波輻射的視圖時代,圖像對人產生的吸引力已遠遠超過文字。電視作為傳播圖像的主要載體,深受各行各業的歡迎。音樂要宣傳自己,也需要借助電視這個傳播平臺。
電視劇音樂文本的后現代性分析
[摘要]電視劇音樂文本是電視劇思想價值與主題建構的體現,在電視劇傳播過程中有著重要作用。中國的電視劇音樂自70年代起開始表現出后現代主義特征。本文試從電視劇音樂的文本分析入手,依據后現代主義的“不確定性”“拼貼”“種類混雜”等典型特征,將其與電視劇音樂中相應的文化內涵和創作手法進行比對,以期對后現代主義語境下中國電視劇音樂文本的創作特征及其文化現象進行解讀。
[關鍵詞]后現代主義;電視劇音樂;文本符號;文本結構;文本風格
后現代主義是20世紀中葉出現的一種世界性的文化思潮,其對文學、藝術、美學、哲學等各領域都有著重要且深遠的影響。誕生于歐洲的流行音樂在20年代中后期同樣受到了后現代主義的巨大影響。20世紀20年代流行音樂從西方進入中國并開始被人們所接受和喜愛。自1958年中國第一部電視劇《一口菜餅子》誕生后,流行音樂又逐漸與電視劇藝術相融合,形成了電視劇音樂這一新型的音樂表現形式,擁有獨特的藝術形態與創作手法。音樂文本,即人們視覺可見的以種種符號所呈現的各類音樂文件。[1]據此釋義,電視劇音樂文本包括但不限于音樂中的文字、樂譜等形式。電視劇音樂文本在不同的發展歷史時期呈現出不同的風格特征,經過五十多年的發展,其影響已經越來越大,成為了影視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后現代主義對電視劇音樂的創作影響在80年代中期就已經初見端倪,電視劇音樂歌詞作為承載音樂表現的重要文本形式,其受到后現代主義的影響更為明顯,表現出更多的后現代主義語境下的創作特征。
一、文本符號:“所指”的“不確定性”
音樂是一種藝術符號,歌詞文本作為音樂符號系統最重要的一部分,也是一種符號。從語言學角度上看,歌詞也是一種語言符號。索緒爾認為語言符號是由能指和所指構成的統一體。受后現代主義的影響,部分電視劇音樂的歌詞不再追求傳統的寫作范式,趨于無序化,表意充滿了模糊性。即便是熟悉的意象進行組合,單獨的字詞或許可以從能指的角度看到一些涵義,但完整句子與段落中的“所指”卻毫無頭緒,體現出了無序、解構與反形式。正如利奧塔認為的:“后現代作家和藝術家創作的作品在原則上并不受制于先前確立的規則,也不能運用那些熟知的規范來對它們做出判斷。”[2]在電視劇音樂歌詞的文本創作中,很容易就能夠找到后現代主義的這種“不確定”性對歌詞符號的影響,此類歌詞中充滿了懷疑和否定。同時,歌詞句式之間也是以“碎片化”的形式來進行斷裂和分割,例如電視劇《過把癮》中的音樂:愛有幾分能說清楚/還有幾分是糊里又糊涂/情有幾分是溫存/還有幾分是澀澀的酸楚愛情的晦澀難懂的確適合在后現代主義充滿不確定與分裂分割的語境下去表現。就電視劇本身的主題來看,歌詞也很好地表現了這一含糊不清、難以辨明的愛的深意。眾所周知,電視劇音樂是為電視劇的表情達意和人物塑造等功能而服務的。電視劇《過把癮》圍繞著愛情展開了一段三角戀的敘事,展現了愛情的模糊、坎坷與磕絆。劇情緊貼現實,卻又不著眼于三人之間的糾葛關系進行刻意煽情。所以,該電視劇主題曲的歌詞創作雖受到了后現代主義的影響,卻與電視劇的劇情和主題是相符的。再如電視劇《一仆二主》的主題曲《遇見》的歌詞:聽見/冬天/的離開/我在某年某月醒過來/我想/我等/我期待/未來卻不能因此安排電視劇《一仆二主》將經典歌曲《遇見》進行了重新的詮釋演繹與表達,劇情所展現的“主仆戀”“差異戀”本身就與傳統的世俗不相容,符合后現代反叛主流的特征。歌詞使用的意象看似通俗,遣詞造句也并不晦澀,但所勾勒的意境卻讓人難以琢磨。再加上細膩的女生唱腔,更凸顯女性在現代叢林生活中的徘徊、孤獨、迷茫。后現代主義誕生在飛速發展的工業社會中,物質的高度膨脹,人們的內心卻愈加空虛孤獨,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也愈來愈少。同時,伴隨著科技和網絡的發達,人們交流不再僅通過面對面的交流,科學技術反而造成了人們之間的“交往危機”,在這首歌曲中,歌名為《遇見》。陰天、地鐵、排隊、號碼牌這些凌亂散漫的詞語搭配,找不到創作的“主體”,也是“無意識”的一種表現,同時也充滿了對未來的懷疑和否定。
二、文本結構:“零散化”的“拼貼”
電視劇人世間音樂特點研究
《人世間》這部電視劇自2022年初開播以來就好評不斷,這部現實題材的電視劇,改編自著名作家梁曉聲同名小說、第十屆茅盾文學獎小說《人世間》。這是一部用愛寫成的長篇巨著,通篇閃爍著淳樸的人性、表達著生活的至純至美。它以北方吉春一戶周姓人家三代人的視角,描繪了十幾位平民子弟在近50年時間里跌宕起伏的人生,勾勒了當代中國翻天覆地的社會變遷,而劇中不乏優秀的音樂作品,很好地升華故事主題、烘托故事氛圍、推動故事情節發展。
體現電視劇靈魂和精華的主題曲
主題曲可以說是一部電視劇的靈魂和精華,這部劇的同名主題曲兼片尾曲《人世間》,是由錢雷作曲、唐恬作詞,他們兩人在為陳奕迅創作完爆火于2022年初的《孤勇者》之后,再度聯袂創作,并由著名歌唱家雷佳演唱。該歌曲緊密結合劇情,從音樂方面向我們呈現了人世間的悲歡聚散,教人坦然直面生活,歌詞看似樸實無華,但深情雋永,既有對劇情故事的回顧,又呈現了人生苦難、時代變遷中生生不息的生命力,詮釋著詞曲作者對人生境遇的思考:雖然聚散離合是世間常態,但人卻需要保持向上的力量。歌曲最初以喃喃細語的方式,質樸地展開故事,烘托出年代感,歌手娓娓唱道:“草木會發芽,孩子會長大”的自然規律,道出“世界的苦啊,愛要離散雨要下”,我們無法隔絕世間苦難的侵襲,但是“世界的甜啊,走多遠都要記得回家”,家永遠是每個人心靈里最安全、最信任的居所,縱然苦難艱辛,家始終是每個人最初奮斗的支點,是每個人最終的宿命的終點,這與劇中周姓三代人的家族堅守是吻合的。副歌部分拉開張力,音區上有兩個八度的跨越,這個跨越不僅是音律的跨越,也是時代的跨越,燃起聽者對美好生活的渴望,隨后雷佳老師以高亢的音調將歌曲推向高潮:“祝你踏過千層浪能留在愛人的身邊,在媽媽老去的時光,聽她把兒時慢慢講;也祝你不忘少年樣,無懼那白發蒼蒼,我們啊像種子一樣,一生向陽!”成年人的世界,沒有容易的打開方式,少年時在媽媽期盼的眼光中多少人寒窗苦讀,成年后在妻兒殷切的盼望中努力融入時代涌流。現實生活不可能永遠一帆風順,但更多的時候,人們依舊選擇不斷拼搏,穿過蒼茫的生活,保持一顆知足常樂的心態,朝氣蓬勃地迎接每一天。悠揚的旋律,在雷佳溫柔且高亢的演唱下直擊人心,這首唱盡人世界悲歡離合的歌曲貫穿了整部劇。電視劇24集伴隨著父親周志剛的要求,音樂響起:“六九年后,咱家就沒有聚齊過,明天照相館最后一天營業,誰也不許遲到”,但是由于種種意外,這張全家人聚齊的照片一直沒有照,成為了全劇隱隱的痛。周父周母同一天執手離世時,主題曲響起,周爸周媽是世間難得的好夫妻,他們倆演繹了愛情最美的相守,這一輩人的愛情故事并不轟轟烈烈,他們長時間分隔兩地,但思念和期待分毫未減,音樂聲強化了兩位老人白頭偕老的信念,伴隨著他們相愛一輩子之后攜手離去的浪漫結局。當老人離去時,兒媳鄭娟抱著母親痛哭不止時,“在媽媽老去的時光,聽她把兒時慢慢講”的歌詞恰好浮現在畫面左側,這個片段讓無數觀眾潸然淚下。故事的最后,主題曲伴隨著光字片老舊棚戶區的改造再次響起,畫面里城市高樓大廈拔地而起,大家住進了嶄新的居民樓,社會改革進入新的階段,人民的精神風貌也有了很大轉變,正如歌詞所言“平凡的我們撐起了屋檐之下的一方煙火”,這不僅是平民的史詩,也是一個時代的史詩。
體現時代風貌的背景音樂和插曲
作為一部跨越了近50年的電視劇里的音樂,有的是引用了經典老歌作為背景音樂,當他們在劇中出現,就能將觀眾的記憶大門打開;而一些新創作的插曲,切合主題,并賦予了當下的流行元素,體現出了各個年代的精神風貌。
(一)信仰力量的《北京有個金太陽》
淺談中韓電視劇音樂運用上的區別
韓劇是我國觀眾喜愛的海外劇之一,它有規模龐大的粉絲觀眾群,每次新韓劇的播出都會引發收視狂潮。韓劇在藝術表現上有很高的藝術水準,無論編輯、攝制、演員選配、后期制作都展現出韓劇精良的制作水平。除了劇情和畫面外,大量音樂的使用對烘托劇情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音樂作為聲音元素,無論渲染環境氣氛還是局部情節展現,都能產生很好的烘托效果。音樂是電視劇重要的組成因素,在音樂表現上,中韓兩國電視劇的差異較大,體現了中韓兩國電視制作人對音樂的理解和運用上的差距。
一、中韓兩國電視劇音樂商業價值與藝術價值的推廣利用
電視產業作為服務大眾的商業藝術行為,其目的是通過電視劇的推出獲取商業利益。從中韓兩國電視劇產業營銷狀況來看,我國電視劇制作單位更多注重產品的推廣,收益主要來自廣告的植入和播放版權。而韓國電視劇的營銷更詳細具體,利潤來源更豐富。一部韓劇的推出,除了廣告和版權收入外,作為從電視劇衍生出的服飾、飲食、音樂、肖像、玩具飾品等附屬產品,會隨著韓劇的熱播推向市場,產生不小的經濟效益。和國產電視劇相比,韓劇更注重音樂在劇中的作用和效果,每一部韓劇中的主題音樂基本都是原創音樂,這些音樂唯美動聽,加上韓劇多數以煽情見長,感人的畫面配合音樂效果最能打動觀眾的心。這些原創音樂由人氣歌星演繹,在優美的音樂和明星效應影響下,以原聲帶OST形式推向市場,成為韓劇粉絲選購的商品,增加了電視劇經濟價值。從韓劇音樂商業價值表現上看,韓劇制作機構對韓劇音樂的創作推出十分重視,幾乎做到首首動聽,這也看出韓劇制作機構不但重視音樂的商業價值,更重視其藝術價值。只有好聽的音樂才能取悅觀眾,吸引觀眾購買音像制品,實現商業利益最大化。相對于韓劇商業利益的多點開花,中國電視劇制作者在商業開發上比較保守,商業意識相對淺薄。韓劇商業推廣宣傳常用的電視劇音樂獨立推廣營銷、以電視劇歌曲造勢宣傳、原聲帶OST發行等策略,在中國電視劇制作者這里更是沒有。制作水準不高,宣傳不給力,營銷手段單一,是我國電視劇音樂長期徘徊不前的因素之一。如今韓劇在我國各地電視臺大量播映所引發的商業效應,令一些國產電視劇制作機構慢慢品出味道,也開始嘗試多點營銷。前幾年國產偶像劇《一起來看流星雨》、《紅蘋果樂園》,就已經開始推出原聲OST,但由于音樂創作沒有達到高水平,音樂營銷意識不足,這些歌曲在電視劇播出后反響平平,這些原聲音樂商業化嘗試大多暗淡收場。如今我國電視劇制作已經有了長足發展,特別是2015年連續投放市場的《何以笙簫默》、《瑯琊榜》、《北上廣不相信眼淚》、《羋月傳》等制作精良、引發民眾觀影熱潮的電視劇精品陸續推出,一掃國產電視劇粗制形象,其精良的藝術制作在海外也廣受贊譽。但與此同時,電視劇音樂的制作水平并沒有跟上整體步伐,這些優秀的電視劇中并沒有哪首歌曲深入人心、廣為流行。如今提起國產電視劇音樂歌曲,很多人還會對多年前《水滸傳》的《好漢歌》、《西游記》的《敢問路在何方》、《紅樓夢》的《枉凝眉》等主題曲記憶猶新,而對當前國產電視劇歌曲音樂卻少有印象,這也印證了當前國產電視劇音樂缺乏創意、缺少經典的現實。從最近流行的古裝電視劇來看,雖然追劇者無數,演員的演技、拍攝手法都屬一流,唯獨音樂效果沒有取得重大突破。回顧我國古裝劇制作,其中不乏經典音樂,《還珠格格》、87版《紅樓夢》、香港84版《射雕英雄傳》,每部作品中的音樂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至今只要這些音樂響起,就會讓人想起劇中精彩的劇情。對于早已走入商業化道路的電視劇來說,消費市場早已不單純僅限于版權和廣告效應,經典的影視音樂完全也可用原聲大碟形式推出,以滿足需求者。這樣的銷售必將促進電視劇的傳播影響,只是我國電視劇制作單位在這一領域沒有開發經驗,商業意識不足,需要進一步拓展。
二、中韓電視劇原創音樂與模式化創作的區別
韓劇在中國熱播已有十幾年,很多韓劇在劇情設置上雷同,已經形成模式化。但韓劇的音樂基本屬于原創,沒有模式化嫌疑,其每一首音樂都屬于這部劇的專屬語言存在。韓劇中的音樂都經過精心制作,從中能體現出韓劇制作理念。每部韓劇中不同場景、不同人物、事件都會有專業配樂團隊根據內容為其量身定做專屬音樂,音樂與人物、事件緊密銜接,增添了韓劇演出效果。韓劇特別注重制造浪漫,音樂在其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例如韓劇《伊甸園之東》主人公東哲和英蘭相遇時候的場景,插曲《紅豆》憂傷的旋律配合兩人相互凝視的目光,讓觀眾感受到兩個相戀的人不能在一起的悲傷和無奈。韓劇中的音樂注重與事件時間點的契合,在韓劇《謝謝》中,小主人公可愛天真個性配以《天使》的樂曲,突出了小主人公的可愛,對劇情起到點睛作用。韓劇音樂創作極其細致,以至于為每一個劇中人物都創作相應的主題音樂,對刻畫人物形象和詮釋劇情很有幫助。在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國產影視劇數量較少,每部作品的主題曲都能呈現出較高的藝術水準。當時的四大名著系列電視劇音樂創作都為電視劇情增色不少,《枉凝眉》、《敢問路在何方》、《滾滾長江東逝水》、《好漢歌》都是觀眾耳熟能詳的音樂佳作。現今國產電視劇數量激增,有些電視劇選擇不做主題曲,就用一些早已傳唱的流行歌曲代替。一些劇組缺少資金和實力,在拍攝內容上穿插一些與主題、內容不符的音樂,或干脆以世界鋼琴名曲代替背景音樂。這些對電視劇音樂的粗放現象,容易混淆觀眾審美,難以吸引觀眾,更不用說音樂對劇情主題的增色作用。所以國產電視劇要想真正走出音樂質量困境,必須向韓劇學習,不但靈活運用音樂,還要注重音樂原創,以高質量音樂配合電視劇畫面劇情,起到錦上添花作用。
三、中韓電視劇音樂與劇情、主題的吻合度差異
電視劇音樂價值取向與傳播路徑探析
摘要:近些年來,電視劇藝術開始走向千家萬戶,極大地推動了電視劇音樂的傳播及其影響力的拓展。隨著新媒體技術的發展,電視劇音樂價值越來越取決于其能否得到有效傳播。本文就新媒體環境下我國電視劇音樂價值取向進行了解讀,并對如何依托于新媒體平臺促進電視劇音樂的有效傳播進行了探討,以便在群眾中更好地散播正向、積極的社會、藝術價值。
關鍵詞:新媒體;電視劇音樂;價值取向;傳播
電視劇是一種將長篇故事以畫面形式展現出來的視聽藝術,經過多年的發展,電視劇已經成為千家萬戶離不開的媒體藝術,也是觀眾最喜愛的藝術形式之一。電視劇音樂在音樂中的地位非常重要,作為音樂形式的一種,它正隨著電視劇產量的增加而增加。幾十年的發展經歷,造就了中國電視劇音樂較高的關注度和活躍度,并逐漸成為一種文化形式。在重復性、連續性以及畫面感方面,電視劇音樂比其他音樂更強烈、更具優勢,故其發展空間更為開闊。
一、我國電視劇音樂價值取向分析
作為電視劇的重要內容,電視劇音樂應符合電視劇的構成元素,為電視劇提供整體服務,形成自然、和諧的劇情。電視劇音樂的受眾群體數量多、范圍廣,除了為電視劇提供基本的服務外,還應擔負一定的社會責任,即形成較高審美價值的社會藝術效應,培養受眾群體良好的音樂情趣,提高他們的音樂審美水平,同時還能推動中華民族音樂文化的發展。電視劇音樂的價值取向,主要體現在其民族性與時代性兩大層面。首先,要打好電視劇音樂的理論基礎,夯實創作之基;其次,在理論基礎上借助音樂技巧,將民族音樂作為電視劇音樂的創作靈魂,打造出兼具時代感和民族感的電視劇音樂,提高電視劇音樂的藝術價值。民族音樂是民族文化的象征,也是大眾喜聞樂見的音樂語言。具有民族內涵的藝術,才是世界的藝術,電視劇音樂凝聚了濃郁的民族特色,其藝術價值也很高。民族種類多、地域范圍廣是我國的特點,在不同的地域和民族,都有著不同風格的民族文化,民族音樂作為音樂財富的重要部分,展現著民族藝術的價值,是音樂創作的靈魂和來源。因此,在電視劇音樂的創作中,應將民族音樂作為創作核心,結合電視劇的風格、內容、時代背景和地域等元素,尋找恰當的民族音樂,借助民族音樂的藝術魅力,創作出民族特色鮮明、民族價值較高的電視劇音樂。具有民族特色的電視劇音樂,其個性和風格會與其他音樂不同,有很強的親切感,藝術生命力更持久,發展空間也更寬闊。另外,具有民族特色的電視劇音樂擁有藝術感染力和表現力,能提升電視劇收視效果,具有傳承和發揚民族音樂的作用。將民族音樂作為創作源泉,不是將電視劇音樂傳統化。隨著經濟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提升,人們的音樂藝術審美需求也在不斷變化,只有符合時展要求的事物才不會被淘汰,電視劇音樂也不例外,除了保持民族音樂特色外,還應具備時代性。電視劇音樂既不能過于保守,也不能過于追求時尚,有些電視劇音樂存在與電視劇內容不相符情況,一味追求現代流行時尚,使得音樂和劇情看起來格格不入,這顯然是不可取的。傳統之中可以有時尚,時尚之中可以有傳統,只要將時尚的現代元素有機地融入傳統的民族音樂,取二者的精華部分,做到兼容并蓄就能使民族音樂具備時代特征。電視劇音樂在創作中應有多元化視角和先進的表現手段,在保持民族特色的基礎上進行創新,形成時代性和民族性兼備的電視劇音樂。
二、新媒體環境下電視劇音樂的傳播路徑探索
中國玄幻類電視劇的音樂風格探討
玄幻文學是近年來出現的文學樣式之一,它的出現和快速發展與讀圖時代的到來和網絡文學的興起密不可分。回顧玄幻類小說十余年的發展歷程,我們既看到了新生代作者群體的日益成長,也感受到了90后、00后讀者群體閱讀習慣的嬗變歷程。正是考慮到廣泛閱讀群體的存在,以及經濟利益的內在驅動形成的導向,玄幻類小說相繼被改編成電視劇,成為我國當代電視劇產業鏈中重要的構成元素。根據玄幻小說改編的電視劇在繼承其審美理念、表現手法的同時,進一步發展了東西方浪漫主義文學的幻想傳統,從而融匯并提升了神話、志怪、武俠等文學元素。可以說,玄幻類文學作品是以文字的形式為我們展現了“第二世界”的絢麗畫面,而玄幻類電視劇則是以更為直觀可感的方式涂寫出“第二世界”的炫彩華章。應該說,玄幻類電視劇的發展滯后于玄幻類小說并表現出明顯的本土化審美傾向。在推動玄幻類電視劇的諸多審美元素中,我們既要看到傳統文化的血脈承繼、西方魔幻主義的影響,也不能忽視音樂在電視劇劇情發展和人物形象塑造中的特殊影響力。由于玄幻類小說尚未得到主流文學的認可,根據此類文學作品改編的電視劇也沒有引起研究者足夠的重視。本文試圖以中國玄幻類電視劇的音樂風格作為切入點,就學術界尚未關注的這一領域展開論述。
一、對中國傳統音樂元素的承繼
我國玄幻類電視劇融匯了中西方音樂的諸多特質。最為明顯的標志之一,是玄幻類電視劇對中國傳統音樂中蕭、笛、箏等樂器的運用。以電視劇《仙劍奇俠傳》為例,該劇根據同名網絡游戲改編,其后又有相關人員創作成為小說。該劇的音樂伴唱有《仙劍賦》、《御劍江湖》、《織夢行云》等,從歌曲名稱就能看出中國傳統音樂元素的影響。《仙劍賦》的體裁被界定為“賦”,“賦”原本是以楚辭為基礎衍生發展而成的文學體裁,又由于“賦體物而瀏亮”的文學特征而具有了“頌美”、“諷喻”的功能。該曲借鑒了傳統賦文學的問答形式,并以一人一句的方式勾連起整部電視劇的人物,被視為整部電視劇的點睛之筆。在音樂旋律的譜寫中,主創團隊設定了兩種不同的版本:其一是根據韓國電影《王的男人》中主題曲《姻緣》的旋律進行適度改編的早期版本,充分說明韓國流行文化對中國玄幻類文學和玄幻類電視劇的滲透力;其二是由網絡歌手根據歌詞進行的二次創作,后一版本適度融入了中國古典音樂的笙、簫、古箏等伴奏樂器,更能展現玄幻類電視劇音樂創作中承繼傳統音樂元素的風格。玄幻類電視劇在我國的發展尚處于起步階段,主流文學圈對這一體裁多采取置而不議的態度。客觀上是由于玄幻類文學的文化底蘊較為單薄,尚未接受較長時間的考驗,其負面影響波及根據此類文學作品或網絡游戲改編的電視劇作品。經過上文的分析,我們有理由相信,中國玄幻類電視劇并非毫無文化根基,而是需要時間的打磨、文化的沉淀,才能成為真正具有深厚底蘊的文化精品。
二、對西方音樂的借鑒
在網絡技術快速發展和亞文化迅速崛起的21世紀,越來越多的西方音樂元素被中國音樂人以“拿來主義”的情懷納入到視野中。這是因為,現實生活是藝術的源泉,任何時代的藝術都是對現實生活的一種能動反映,是現實生活在藝術領域中的一個投射或縮影。身處社會現實生活中的藝術家會把他對現實生活的真實感受、真切體驗傾注于藝術創作中。對于生活在網絡文化語境中的玄幻類小說、玄幻類電視劇的創作者們而言,他們的成長環境與西方文化保持著同步,而中國現代音樂的發展也始終離不開西方音樂的影響。這不僅是由于西方音樂在長期的發展中形成了理論體系完備、教學模式成熟的音樂系統,也由于西方以宗教音樂為基礎的傳統音樂和以流行音樂為構成要素的現代音樂所形成的情感表達具有強大的生命力。以J.R.R.托爾金創作的《指環王》系列小說為代表的魔幻題材,曾對中國玄幻類電視劇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在《指環王》系列電影中,蘇格蘭風笛、教堂管風琴和撒克遜地區民間小調等西方音樂元素得到了大量運用,在塑造人物形象、烘托故事背景等方面發揮了獨特的作用。此類音樂風格也被中國玄幻類電視劇的音樂創作者所繼承。以玄幻類電視劇《風云》為例,該劇的主題曲由屠洪剛主唱,氣勢宏大、情感真摯。該劇的音樂創作不僅繼承了中國傳統音樂的表現手法,將大鼓等打擊樂融入其中,也靈活地混入了西方玄幻音樂的表現手法。《指環王》系列電影中宏大敘事型音樂也在《風云》中有所體現,但該劇并沒有采取模仿西方音樂的方式,而是將用輕松音樂展現人物情感糾葛的方式納入到電視劇音樂創作中,從而取代了以中國傳統音樂元素塑造人物形象的既定模式。這是中國玄幻類電視劇在自身的發展中,以中國傳統音樂元素為基本立足點,積極吸收西方音樂元素的表現方式而形成的獨特音樂風格。玄幻類電視劇作為一種全新的藝術表現形式,它的萌芽、發展和壯大始終都是與當代人的審美心理保持緊密聯系的。任何形式的藝術作品都必須建構在傳統文化的土壤之上,玄幻類電視劇也不例外。在促進玄幻類電視劇快速發展的諸多因素中,由主題曲、背景音樂和人物單曲等形式存在的音樂元素必須引起我們足夠的關注。它不僅是玄幻類電視劇與觀眾群體進行情感溝通的媒介,也是整部電視劇作為特定藝術表現形式的情感中介。
三、中西方音樂互滲形成的音樂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