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性范文10篇

時間:2024-01-22 03:36:07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毒性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醫療用毒性藥品通知

各縣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有關藥品經營企業:

為進一步加強醫療用毒性藥品的監督管理,根據國務院《醫療用毒性藥品管理辦法》和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關于開展醫療用毒性藥品經營企業定點工作的通知》(皖食藥監安〔**〕82號)要求,我局將在全市開展醫療用毒

性藥品經營定點工作。現將有關工作事項通知如下:

一、醫療用毒性藥品經營企業定點工作由省局統一領導和組織,市、縣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配合工作,同時結合定點工作建立監督檢查制度,層層落實毒性藥品監管職責,及時消除各種安全隱患。

二、實行醫療用毒性藥品定點經營管理

1、市區現從事醫療用毒性藥品批發業務的企業,應于**年5月31日前向市局提出申請。各申請企業按照《醫療用毒性藥品管理辦法》和我省《毒性藥品經營(批發)企業驗收標準》(見附件5),由申請企業填寫特殊藥品經營企業基本情況登記表(批發)(見附件3)并附相關材料(見附件2)報市局。

查看全文

頭孢唑啉耳毒性研究論文

【摘要】目的觀察大劑量頭孢唑啉在鐵缺乏條件下對新西蘭大白兔耳蝸毛細胞的影響。方法60只健康新西蘭大白兔,隨機分成A、B、C、D組,每組15只。A、B兩組喂標準飼料4周,C、D兩組喂缺鐵飼料4周,后兩組制成鐵缺乏動物模型。B、D兩組經耳靜脈注射頭孢唑啉(0.5g/kg,2次/d,共14天),A、C兩組經耳靜脈注射等體積生理鹽水做對照,停藥后第15天處死作耳蝸掃描電鏡及激光共聚焦顯微鏡觀察。結果缺鐵頭孢唑啉組(D組)停藥后第15天,有9個耳蝸標本(60%)存在不同程度內、外毛細胞靜纖毛散亂、扭曲、缺失,以中區、頂區損害較重。結論大劑量頭孢唑啉在鐵缺乏條件下可造成新西蘭大白兔耳蝸內、外毛細胞靜纖毛不同程度損傷。

【關鍵詞】頭孢唑啉;鐵缺乏;耳蝸;毛細胞;耳毒性

【Abstract】ObjectiveToobservethechangsofcochlearhaircellinducedbylargedosecephazolineiniron-deficientNewZealandwhiterabbit.Methods60healthyNewZealandrabbitwererandomlydividedinto4groups.TheanimalofgroupA、BwerefedwithstandarddietandgroupC、Dweregiventhebasiciron-deficentdietfor4weeks.TheratsofgroupsB、Dwerereceivedintravenousinjectionoflargedosecephazolinefor14days.Thechangsofcochlearhaircellwereobservedbyscanningelectronmicroscopeat15daysafterinjection.ResultsThescanningelectronmicroscopeshowedstereociliaoftheouterandinnerhairycellweredisarrangmentandsomedisappearedatmiddle,apicalandbasecochleararea.ConclusionTheresultssuggestthatlargedosecephazolinemayhavepotentialeffectonthefunctionandstructureofcochlearhairycellwhenirondeficiencyexists.

【Keywords】cephazoline;irondeficiency;cochlea;hairycell;ototoxicity

頭孢唑啉是臨床最常用的抗生素之一,廣泛應用于嬰幼兒、兒童及成人患者,它的毒性主要是過敏反應,對耳蝸的毒性作用鮮有報道。筆者在臨床工作中注意到一些患鐵缺乏癥的嬰幼兒或兒童在大劑量應用頭孢唑啉后出現感音神經性聾。由此推測大劑量頭孢唑啉在鐵缺乏等特定條件下可能存在耳毒性。本實驗通過對大劑量頭孢唑啉在鐵缺乏條件下對新西蘭大白兔耳蝸毛細胞影響的研究,探討大劑量頭孢唑啉的耳毒性。

1材料與方法

查看全文

中藥的毒性研究論文

【關鍵詞】中藥毒性;炮制;腎毒性致癌致突變

現代關于服用中藥導致中毒的報道不時見到,從而有否定中藥的趨勢,特別在國外,中藥受到排斥。如何認識中藥的毒性及合理使用,是我們當前需解決的問題。中藥是古人在實踐中不斷積累經驗而總結出來的,“藥食同源”,大部分中藥的安全性已是毋庸置疑的,但我們也承認部分中藥的確有毒性。古人對中藥的毒性也有認識。《淮南子》記載,神農氏“嘗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辟就,當此之時,一日而遇七十毒。”《神農本草經》中將藥物分為上、中、下三品,并指出下品多毒,不可久服。隋代《諸病源候論》提到:“凡藥物云有毒及大毒者,皆能變亂,于人為害,亦能殺人”。唐代《新修本草》中藥物均注明有毒與無毒。明代《本草綱目》專列毒草類,其中記載有47種有毒中藥,將有毒中藥分為大毒、有毒、小毒、微毒四級,其中毒性中藥381種,列毒草類專篇[1]。十八反、十九畏也是關于中藥毒性的記述。

下面淺議毒性中藥及其炮制和中藥腎毒性等方面的問題。

1毒性中藥

1.1生物堿類川烏、草烏、白附子、附子、雪上一支蒿等烏頭屬植物(含二萜類生物堿,如雙酯型烏頭堿、海帕烏頭堿、杰斯烏頭堿)。雷公藤、藜蘆[2]、曼陀羅、鉤吻、馬錢子、天南星等[1]。其中天南星生品口服具強烈麻辣刺激性,可引起舌腫音啞等癥狀,重者呼吸麻痹而危及生命[3]。

1.2苷類

查看全文

蓖麻毒素毒性作用研究論文

蓖麻毒素作為免疫毒素中最常應用的毒素之一伴隨著腫瘤導向治療的研究受到了國內外的重視,對其毒性作用的認識也不斷深化。以往認為蓖麻毒素僅是單一的蛋白質合成抑制劑,近幾年研究發現,除此之外它還具有誘導產生細胞因子,引起脂質過氧化及誘導細胞凋亡的作用。

一、蓖麻毒素的結構特點

蓖麻毒素是從蓖麻籽中提取的植物糖蛋白,分子量64000。毒素由A和B兩條多肽鏈組成,兩鏈間由一個二硫鍵連接。目前,A鏈和B鏈的氨基酸序列以及二級結構已基本清楚。毒素B鏈上含有兩個半乳糖或半乳糖殘基結合位點,可和細胞表面的含半乳糖殘基的受體結合,通過內陷作用進入細胞質,發揮毒性作用。蓖麻毒素A、B鏈上還分別含有1和2個糖支鏈,鏈末端均為甘露糖殘基[1],可以和網狀內皮細胞特別是巨噬細胞結合。后者細胞表面富含甘露糖受體,可優先攝取蓖麻毒素,這對于毒素發揮生物功能有重要的作用。

二、蓖麻毒素毒性作用機理

1.抑制蛋白質合成:蓖麻毒素具有強烈的細胞毒性,屬于蛋白合成抑制劑或核糖體失活劑,這也是在構建免疫毒素時,應用到蓖麻毒素的主要原因。毒素抑制蛋白合成的機理在70年代已經明確,以后略有補充[2,3]。首先,毒素依靠B鏈上的半乳糖結合位點與細胞表面含末端半乳糖殘基的受體結合,促進整個毒素分子以內陷方式進入細胞,形成細胞內囊,毒素從細胞內囊中進入細胞質,隨后蛋白鏈間二硫鍵被還原裂解,游離出A鏈。A鏈是一種蛋白酶,作用于真核細胞核糖體60S大亞單位的28SrRNA,水解A4324位點的腺嘌呤N-糖甙甙鍵,使其脫去腺嘌呤,喪失抗RNA酶的抗性而被降解,不能與延長因子(EF-2)結合,從而干擾了核糖體,EF-2,鳥嘌呤三磷酸腺苷(GTP)復合體的形成,導致蛋白質合成的抑制,最終細胞死亡。已引起研究者注意的是:①B鏈對A鏈發揮毒性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②在細胞內鏈間二硫鍵的還原裂解對毒素發揮毒性作用具有重要作用。③最新的研究表明:B鏈上的半乳糖結合位點也參與了毒素的體內毒性[4]。

2.誘導細胞因子的損傷作用:蓖麻毒素中毒損傷的許多癥狀,不能完全由抑制蛋白質合成來解釋,促使學者探討其新的毒性作用機理。1986年,Tracey等[5]發現蓖麻毒素中毒大鼠的腸道損傷類似TNF/Chchectin處理的大鼠腸道。1991年Nadkami和Deshphude認為蓖麻毒素中毒后的許多現象,例如:發熱,肝出血性壞死,腹水,胸水的滲出,腸道的出血壞死性炎癥等等早期的急性反應都與腫瘤壞死因子(TNF-α),白細胞介素(IL-1),IL-6的分泌有關。1993年,Licastro等[6]檢測到蓖麻毒素誘導體外培養的外周血單核細胞分泌TNF-α和IL-1β,同時在蓖麻毒素中毒大鼠的血漿中亦可檢測到低水平的TNF-α。1994年Mudlooon等[7]發現,體內注射抗TNF的抗體,將明顯降低蓖麻毒素對小鼠的氧化損傷。1997年,董巨瑩等[8]亦報道了TNF在蓖麻毒素中毒小鼠肝臟的免疫組織化學定位。細胞因子參與機體損傷的另一個例子是:對于由蓖麻毒素構建的免疫毒素1,2期臨床試驗中病人出現的副作用:包括發熱、肌痛、毛細血管滲漏綜合癥等可以通過封閉或拮抗這些細胞因子的功能而減輕[6]。

查看全文

小議苦豆籽粕的急性毒性試驗

摘要本試驗采用急性經口毒性試驗方法對苦豆籽粕的毒性進行了測定,為營養價值極高、含有豐富微量元素和常規成分的苦豆籽粕是否能作為一種飼料添加成分被養殖業所利用奠定了基礎。試驗證明,苦豆籽粕在20000mg/kg體重的劑量下具有極低毒性反應,并且無死亡。根據劑量進行毒性分級,屬于無毒的毒性等級,初步認為苦豆籽粕可用作飼料添加成分,此表明其具有再開發利用的潛力。

關鍵詞苦豆籽粕毒性飼料添加成分

苦豆子(Sophoraalopecuroides.)別名苦甘草、苦參草、苦豆根,是豆科槐屬植物。我國的苦豆子集中分布在西部干旱荒漠地區,其中以內蒙古、寧夏、甘肅、新疆數量最多,內蒙古又以阿拉善盟、巴彥淖爾市產量多,品質好,約占全國總產量的84%,世界的62%,每年有9萬噸之多。苦豆籽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質、糖類、有機酸、色素及生物堿,現已研究發現苦豆籽中含有槐定堿、苦參堿、槐果堿、苦豆堿等二十六種生物堿單體,這些生物堿在農林、醫藥方面應用廣泛、價值極高。由于這些行業和機構的需求,制藥工業每年處理生產大量的苦豆籽,隨之而來的副產品由于未曾被深入研究而被閑置遺棄。遺棄后對當地的土壤、水源造成污染,特別是在長時間大量堆積的情況下腐壞惡臭對空氣質量有很大極差的影響。而另一方面,事實上苦豆籽粕中仍然含有可觀的營養物質,特別是微量元素等,在能源緊缺的今天有很大的再次開發利用潛力。所以,本試驗初步測定了苦豆籽粕的毒性,以期在畜牧業生產發展和疾病防治的過程中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變廢為寶。

1材料及方法

1.1材料

1.1.1受試物:苦豆籽粕(苦豆籽提取苦豆籽生物堿后的剩余部分),由臨河市農藥廠提供。

查看全文

輪狀病毒性腸炎腸外器官損傷臨床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輪狀病毒性腸炎患兒腸外器官損傷情況。方法選擇2018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所收治的73例輪狀病毒性腸炎患兒作為研究對象,總結輪狀病毒性腸炎患兒呼吸系統、消化系統、循環系統、神經系統、泌尿系統、血液系統等多系統損害情況。結果支氣管炎占比6.85%;輪狀病毒性肺炎占比10.96%。上呼吸道感染占比24.66%。代謝性酸中毒占比63.01%;低血鈉比20.55%;低血鉀比16.44%;高血鈉比2.74%;低血鈣比5.48%。發熱占比61.64%;ALT升高占比20.55%。CK升高占比20.55%;CKMB升高占比20.55%;其中CKMB超過常規標準2倍比8.22%。熱性驚厥占比4.11%;無熱驚厥占比1.37%。泌尿系統占比5.48%,其中輕度水腫占比1.37%;鏡下血尿占比2.74%;尿素氮升高占比1.37%。血液系統占比16.44%;其中輕度貧血占比6.85%;重度貧血占比2.74%;粒細胞減少占比5.48%;血小板減少占比1.37%。皮疹占比5.48%。結論輪狀病毒性腸炎腸外器官損傷多表現在呼吸、心肌、神經系統,其損害程度一般較輕,預后效果良好,綜合治療后能夠有效改善其腸外臟器損傷。

【關鍵詞】輪狀病毒;腸炎;腸外器官;損傷;呼吸系統;泌尿系統

輪狀病毒性腸炎臨床發生比例較高,一般多發生于2周歲以內的嬰幼兒群體中,新生兒發生比例相對不高,超過一半的腹瀉患兒均為輪狀病毒感染性腸炎,且具有一定的傳染性[1-2]。有研究顯示[3],輪狀病毒性腸炎不僅會造成腸內感染,同時也會造成患兒腸外其他系統發生損傷,表現為呼吸系統、消化系統、循環系統、神經系統、泌尿系統、血液系統等,上述腸外器官損傷對輪狀病毒性腸炎患兒的生命安全造成了極大威脅,因此對其實施研究十分必要,對臨床治療起到參考作用。目前臨床中對輪狀病毒性腸炎患兒的腸外器官損傷情況較為重視,對此,本研究就我院輪狀病毒性腸炎患兒其他癥狀進行總結和分析。

1臨床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選擇2018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所收治的輪狀病毒性腸炎患兒73例,其中,輪狀病毒性腸炎患兒男女分布比為39∶34,年齡為3~29個月,平均(16.35±5.03)個月。納入標準:(1)患兒均符合輪狀病毒感染癥狀;(2)患兒家長了解本研究,自愿參與。排除標準:(1)先心病;(2)原發性肝腎疾病;(3)癲癇病史[4-9]。1.2方法。全部輪狀病毒性腸炎患兒均采集其大便與血液標本,通過心電圖、X線、腦脊液、血清生化檢查,分析患兒的相關結果,包括呼吸系統、消化系統、循環系統、神經系統、泌尿系統、血液系統等[10-13]。

2結果

查看全文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護理管理研究

〔摘要〕目的探討優質護理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方法選擇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80例作為研究對象,根據電腦軟件隨機抽簽的方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0例。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管理,觀察組采用優質護理管理,比較兩組生命質量評分。結果觀察組軀體功能評分(73.26±7.13)分、社會功能評分(84.32±7.46)分、心理功能評分(82.29±7.48)分、物質生活評分(59.46±7.94)分均高于對照組的(60.36±5.87)分、(65.49±6.13)分、(64.97±6.77)分、(43.29±6.18)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優質護理應用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護理管理中的效果顯著,能有效提升患者的生命質量。

〔關鍵詞〕優質護理;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護理管理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是臨床上常見的傳染性疾病,該疾病傳染性較強,若早期未對其采取針對有效的治療手段,則會導致病情惡化而變成肝纖維化,并逐漸發展為肝硬化,最終演變為肝癌,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命與健康[1]。臨床上尚未發現該病的有效治療方案,常以抗病毒治療為主。相關研究表明,后期予以針對性的護理管理是改善患者臨床癥狀的重要途徑[2]。優質護理管理不僅能從表層化評估疾病與監測體征,同時還能滿足患者需求,效果顯著。本研究探討優質護理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80例作為研究對象,根據電腦軟件隨機抽簽的方式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40例。對照組男23例,女17例;年齡20~67歲,平均(51.36±2.17)歲;病程1~18年,平均(11.21±1.23)年。觀察組男22例,女18例;年齡20~66歲,平均(52.47±2.62)歲;病程1~17年,平均(10.37±1.53)年。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管理,即評估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并根據評估結果制定護理方案。觀察組采取優質護理管理。(1)分層管理干預:結合護理人員的工作年限與技術能力實施分層管理,包括主管護士、主管組長及護理人員等,每一層護理人員的工作都應規范化,主管組長定期檢查護理人員的工作情況,確保護理服務的落實。(2)健康知識宣教與飲食干預:護理人員需為患者講解病房環境、消毒方法以及化驗檢查的重要性,為其詳細講解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疾病知識、治療方法、用藥方法及注意事項等,加深患者對疾病的認識。同時,還需給予營養不良患者飲食干預,囑患者多食優質蛋白質、高維生素的食物,注意少食多餐。對于嘔吐嚴重的患者,可給予補充能量與維生素。(3)用藥干預:控制病毒的發展需針對患者的病情合理使用藥物治療,在用藥治療前需采用邁瑞iPM8心電監護儀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常用的藥物有奧曲肽、生長抑素等,使用佳士比2000注射泵緩慢注射,在注射時需嚴格控制速度,必要時可采用TERUFUSIONTE-135輸液泵控制速度。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治療與護理是漫長的過程,因此患者較易出現焦慮、煩躁等不良情緒,甚至出現治療依從性較差的患者[3]。因此,護理人員需為患者詳細介紹藥物的作用與注意事項,并及時緩解其不良情緒。1.3臨床評價。比較兩組生命質量評分。采取生命質量綜合評估問卷表(GQOL-74)進行評價,包括軀體功能、社會功能、心理功能及物質生活,得分越高說明患者的生命質量越好。1.4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20.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查看全文

中藥引發的生殖毒性研究論文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中藥生殖系統毒性的特點及現狀。方法通過中藥對生殖系統毒性的古代記載、中藥對生殖系統損傷的臨床癥狀、中藥對生殖系統毒性的實驗研究、化學成分對生殖系統的影響等的研究分析,提出生殖毒性中藥的研究開發方向。結果對中藥的生殖毒性進行了分析探討,開展中藥抗生育作用的研究是生殖毒性中藥的重要發展方向。結論研究分析了中藥生殖毒性的現狀,提出了中藥生殖毒性的研究發展方向。

【關鍵詞】中藥生殖系統毒性

前言

由于中藥作用相對溫和,以復方為主治療疾病,中藥的不良反應較少。但隨著國際上天然藥物中毒事件的不斷出現,對中藥毒性重新認識的呼聲逐漸增高。本文就中藥的生殖毒性進行分析探討。

一、中藥對生殖系統毒性的古代記載

古代醫藥家很早就對妊娠禁忌藥有所認識,東漢《神農本草經》即有墮胎藥的記載。歷代本草均把部分蟲類中藥列為妊娠禁忌的范疇,并列入許多妊娠禁忌藥歌訣中。蟲類妊娠禁忌藥主要包括水蛭、蟲、虻蟲、全蝎、蜈蚣、地龍、斑蝥、白僵蠶、蟬蛻等9味。如水蛭,《本經》載:“破血瘕,積聚,無子”;《別錄》載:“墮胎”;《本草經疏》亦言:“墮胎者,以其有毒善破血也”;近代記載:“妊娠不可服”。蜈蚣,《別錄》載:“療心腹寒熱結聚,墮胎,去惡血”;“孕婦應用仍應持小心態度”。地龍,《中華本草》(精選本)載:“脾胃虛寒證不宜服,孕婦禁服”;“地龍對子宮有興奮作用,能引起痙攣性收縮,孕婦慎用”。明代李時珍總結為四十余種有代表性的禁忌藥物,闡明了孕婦禁用的觀點,并著有流傳至今的“妊娠禁忌歌。”“蟲元斑水蛭及蝱蟲,附子烏頭配天雄,野葛水銀并巴豆,牛膝薏米與蜈蚣,三棱芫花代赭麝,大戟蟬蛻黃雌雄,牙硝芒硝牡丹桂,槐花牽牛皂角同,半夏南星與通草,瞿麥干姜桃仁通,硵砂干漆蟹爪甲,地膽茅根都失中”。清代王孟英在李時珍禁忌用藥的基礎上增加至一百余種,現分類中主要是“妊娠禁忌歌”中的藥物。將其分為禁用(劇毒)類,慎用(有毒)類,能用(無毒)類。禁用類:巴豆、螈青、牽牛子、斑蟊、天雄、野葛、水銀、芫花、大戟、硵砂、地膽、雌黃、雄黃、水蛭、蝱蟲、蜈蚣、蟹爪甲、干漆、商陸、麝香……;慎用類:附子、烏頭、桃仁、紅花、干姜、肉桂、三棱、牙硝、芒硝、牛膝、皂角、赭石……;能用類:茅根、通草、木通、瞿麥、薏仁、槐花、蟬蛻、丹皮、大黃、枳實、當歸、川芎、冬葵子、益母草、半夏、南星、車前子、元胡、伏龍肝、神曲、麥芽等。

查看全文

低聚木糖毒性研究管理論文

低聚木糖在低聚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首先它的有效服用量在眾多低聚糖中是非常低的,就雙岐桿菌增殖作用而言,它的有效攝入量為0.7g/人·日,為低聚異麥芽糖的1/20,低聚果糖的1/10,低聚半乳糖的1/7;低聚木糖在我國的研究開發是近幾年剛剛興起的[2],我們對其中一種具有潤腸通便作用的低聚木糖片進行了毒理學安全性評價。結果表明該產品的小鼠急性毒性實驗為無毒物質,Ames實驗,小鼠骨髓嗜多染紅細胞微核實驗,小鼠精子畸形實驗為無遺傳毒性作用,大鼠30天喂養試驗表明,各實驗組動物生長發育良好,各項指標均在本室正常值范圍內,與對照組之間差異均無顯著性,病理組織學檢查亦未見異常。說明該樣品對大鼠各項觀察指標未產生明顯毒性作用,食用該產品是安全可靠的。

1材料與方法

1.1材料

1.1.1低聚木糖片由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1.1.2實驗動物清潔級昆明種小鼠和清潔級Wistar大鼠由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醫學科學院實驗動物中心提供,合格證號SCXK-(軍)2002-001。

1.1.3Ames實驗菌株由山東醫學科學院勞動衛生與職業病研究所提供。

查看全文

小兒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分析論文

【Abstract】Objective52patientswithseriousacutevirusmyocarditiswereanalyzed,includingclinicalmanifestation,echocardiography,serumenzymelevelandserumvirustest.Methods52patientswithacutevirusmyocarditis(AVM)during1996~2001wereincluded,malein30,femalein22,agedfrom1to12yearsold.Theclinicalcourseandcharacteristicsinallpatientswereanalyzed.ResultsTheclinicalconditionwasveryseriousineachpatientswithAVM,somewerecomplicatedwithotherorgansinjury,ventricularenlargemnetoccurredanddilatedcardiomyopathyfollowedlaterinafewpatientswithAVM.Serumenzymeincreasedforalongtimewithoutenzymepeak,whichpresentedasacharacterofAVM.AlthoughvirustestcouldofferareliableevidencefordiagnosisofAVM,positiveratewasverylow.Clinicaldiagnosisdependsmainlyonpatient’sclinicalmanifestationandobjectiveevidenceofmyocardialinjury.ConclusionItcouldbeanimportantproblemthatweshouldpayatfentiontotheclinicaldateandimprovethecapabilityofdiagnosisonobjectiveevidence,becausethemanifestationofseriousacutevirusmyocarditisisvariable.

Keywordsseriousmyocarditisdiagostictechniques

急性重癥病毒性心肌炎是一種危及患兒生命的嚴重感染性疾病,現將1996年2月~2001年12月收治的52例急性重癥病毒性心肌炎分析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資料來源本文采用回顧性分析方法,收集3家醫院自1996年2月~2001年12月住院治療的急性重癥病毒性心肌炎52例,其中男30例,女22例,年齡1~12歲。

1.2確診依據(1)發病前近期有明顯的病毒感染史。52例中有明確感染史者48例(92.4%),其中36例(75.0%)為呼吸道感染,12例(25.0%)為腸道感染,其余4例僅表現為發熱而無呼吸道或腸道癥狀;(2)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臨床癥狀;(3)有心肌損傷的表現,如嚴重心律失常、心臟擴大、急性左心衰竭、心源性休克、心腦綜合征及呼吸窘迫等;(4)血清心肌酶增高或(和)血清肌鈣蛋白增高;(5)有組織學和病原學的證據。以上均符合1999年9月昆明會議制定的急性心肌炎診斷標準[1]。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