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范文10篇

時間:2024-01-22 14:25:15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法國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法國的習俗禁忌

法國的國花是鳶尾花。對于菊花、牡丹、玫瑰、杜鵑、水仙、金盞花和紙花,一般不宜隨意送給法國人。

法國的國鳥是公雞,他們認為它是勇敢、頑強的直接化身。

法國的國石是珍珠。

法國人大多喜愛藍色、白色與紅色,他們所忌諱的色彩主要是黃色與墨綠色。

法國人所忌諱的數字是“13”與“星期五”。

在人際交往之中,法國人對禮物十分看重,但又有其特別的講究。宜選具有藝術品味和紀念意義的物品,不宜以刀、劍、剪、餐具或是帶有明顯的廣告標志的物品。男士向一般關系的女士贈送香水,也是不合適的。在接受禮品時若不當著送禮者的面打開其包裝,則是一種無禮的表現。

查看全文

法國的流域管理

2007世界水日

世界各國的流域管理模式不盡相同,一般是根據本國的具體情況或歷史沿革的不同而形成或選擇較為適合本國條件的管理模式。但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國家趨向于對流域內的自然資源實行綜合管理的模式。法國現行的流域水資源管理是世界公認的較為成功的模式之一。

一、流域水管理模式及機構設置法國水管理的成功之處主要在于他們遵循自然流域(大水文單元)規律設置流域水管理機構的模式。歷史上,法國曾實行以省為基礎的水資源管理。隨著工業的快速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推進使水需求迅速增長,同時伴隨著污染的加劇。針對這種情況,法國在1964年頒布了新水法,對水資源管理體制進行了改革。在從法律上強化全社會對水污染的治理,確定了治污目標的同時,建立了以流域為基礎的解決水問題的機制。將全國按水系劃分為六大流域,在各流域建立流域委員會和流域水資源管理局(又稱水管局),以期統一規劃和管理水資源,在保護環境的前提下,實現流域水資源的高效開發利用。

1.流域委員會協商與制定方針的機構流域委員會相當于流域范圍的“水議會”,是流域水利問題的立法和咨詢機構。委員會組成成員為:用水戶、社會團體的有關人士,特別是水利科技方面的專家學者的代表;不同行政區的地方官員代表;中央政府部門的代表。流域委員會的主席由上述代表通過選舉產生。流域委員會為非常設機構,每年召開1~2次會議,通過一些決議。其作用是增強水資源開發利用決策中的民主性,對流域長期規劃和開發利用方針、收費計劃提出權威性咨詢意見。

2.流域水管局技術和水融資機構法國的流域水管局類似于我國的七大流域機構,是具有管理職能、法人資格和財務獨立的事業單位。水管局局長由國家環境部委派,水管局領導層成員中地方代表及用水戶代表(所占比例約為2/3)從流域委員會成員中選舉產生,組成流域水管局的董事會,董事會對水管局進行管理。董事會的組成成員為:用水戶和專業協會的代表;地方官員代表;國家政府有關部門(環境部、漁業部等)的代表,此外還有一名董事來自水管局的職工代表,總體比例基本上是各占1/3。董事長按國家法令提名,任期3年。董事會的職責是負責制定流域水政策和規劃、制定水資源開發與水污染治理的五年計劃、為公益性水資源工程籌措資金、對公有和私營污染治理工程給予補貼和貸款等。水管局作為董事會的執行機構,主要職能為:征收用水及排污費,制定流域水資源開發利用總體規劃,對流域內水資源的開發利用及保護治理單位給予財政支持,資助水利研究項目,收集與水信息,提供技術咨詢。從圖看出,流域委員會與流域水管局的關系是咨詢制約的關系。水資源工程和水管局的財務計劃,如不能取得流域委員會的批準,將不能付諸實施。流域委員會對水管局水政策及流域規劃提出咨詢意見,水管局董事會將該意見和決定通過水管局,由水管局局長負責實施。框圖還顯示出,在流域級之上,還有國家一級的水管理與監督。在國家層次上,國家國土規劃與環境部是負責水和環境管理工作的主要政府部門,主要職責是制定全國性的水管理政策及法規,制定與水有關的國家標準;審核流域機構水政策、監督水法規的執行情況。在國家一級還設立了國家水委員會(NationalWaterCommittee)負責引導國家水政策的發展走向,起草法規及規章等。在流域機構之下,還有地方層次上的水管理機構。地方政府按照法律法規,在流域水資源開發管理規劃的框架下,提出本區域的水資源開發管理規劃,負責生活供水及污水處理等。

二、流域水資源管理特點法國在1964年頒布的水法是法國采取流域管理模式的法律基礎。在此基礎上經不斷修改、補充公務員之家,全國公務員共同的天地與完善,目前采用的是1992年頒布的《水法》。《水法》中的四項原則,明確指出了“實行以自然水文流域為單元的流域管理模式”。在法規的指導下,法國實行以水文流域為單元進行水資源綜合管理的設想成為現實,并日臻完善,逐漸顯現出其卓越和有效性,這種管理模式的特點可歸納如下:

查看全文

法國的白色婚禮

白色是浪漫的法國婚禮的主色調,無論是布置用的鮮花,還是新娘的服飾,乃至所有的布置裝飾,都是白色的,可以看出法國人眼中的婚姻應該是純潔無暇的。婚禮上,新娘子必會準備名為“Weddingarmosre”的柜子作嫁妝,柜上刻有手工精細、象征健康以及繁榮的圖案,是以又有“希望之匣”的美稱;而新人才用的杯子也有特定的名稱,名為“Coupdemarriage”意思為“婚禮之杯”。

在法國一些農村姑娘結婚那天,要偷偷地拿幾個雞蛋藏在衣褲中。當新郎陪新娘步入洞房時,新娘故意跌倒,把雞蛋碰破,以象征能生育兒女。

查看全文

法國的習俗禮儀

(1)社交禮儀

與英國人和德國人相比,法國人在待人接物上表現是大不相同的。主要有以下特點:

第一,愛好社交,善于交際。對于法國人來說社交是人生的重要內容,沒有社交活動的生活是難以想象的。

第二,詼諧幽默天性浪漫。他們在人際交往中大都爽朗熱情。善于雄辯高談闊論,好開玩笑,討厭不愛講話的人,對愁眉苦臉者難以接受。受傳統文化的影響,法國人不僅愛冒險,而且喜歡浪漫的經歷。

第三,渴求自由,紀律較差。在世界上法國人是最著名的“自由主義者”。“自由、平等、博愛”不僅被法國憲法定為本國的國家箴言,而且在國徽上明文寫出。他們雖然講究法制,但是一般紀律較差,,不大喜歡集體行動與法國人打交道,約會必須事先約定,并且準時赴約,但是也要對他們可能的姍姍來遲事先有所準備。

第四,自尊心強,偏愛“國貨”。法國的時裝、美食和藝術是世人有口皆碑的,在此影響之下,法國人擁有極強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在他們看來,世間的一切都是法國最棒。與法國人交談時,如能講幾句法語,一定會使對方熱情有加。

查看全文

法國藝術陶瓷研討

帕利西•伯納德(約1510-1590年)在普通意義上被描述為一個法國藝術陶瓷的巨人,是哈利波特式的神奇工匠。但人們更樂意把他看成是一個科學家、地質學家、園林建筑師、作家和思想家,在宗教意義上的一位持堅定信仰的神秘主義者,引起越來越多的注意。他的出生日期和地點現在仍然不確切,但某些人認為是大約1510年在法國西南部。但無論是在哪里都有充分的資料表明,他的父親是一個玻璃的畫家,他擔任他父親的學徒。在其回憶錄中,帕利西告訴我們,他是玻璃畫家,他還做過技工、陶工和土地測量師。青年時,他多次去比利牛斯山,阿登和萊茵河畔。他回憶在一次旅途中“我看到了一個表現得非常完美的陶碗,如何能制造出這樣的器具,我很困惑。”

在結束他的學徒生涯后,他成為一個旅行者,在法國許多地區和其他國家國家瑞士、和荷蘭、德國的萊茵省和意大利等,獲取許多的新知識,帕利西返回他的祖國大約在1539年,并在散特市結婚成家。他的婚姻生活的頭幾年,在除了他的自傳、他的藝術實踐的肖像畫、玻璃畫和土地測量師的工作之外,沒有留下什么記錄。

當時,瓷器是歐洲貴族的珍貴藏品,在帕利西看來,這是歐洲世界的一個奇跡。有沒有可能知道著神奇的瓷器具有什么性質、物質或生產程序,并重新創造它們呢?他他試圖了解這白色的秘密,開始了自己的研究工作。他先是掌握了16世紀農民制造陶器的簡單方法,其他設備他都沒有,還有一些不確定的信息表明,他大概在旅行期間獲得了一些制造歐洲錫釉陶瓷的知識。帕利西近十六年的這些“野生”式的努力,一系列實驗的失敗,極其枯燥和令人失望,似乎沒有一線希望。但在大多數情況下,他近似瘋狂的癡迷、損毀家產、為了使爐火達到更高的溫度,他燒毀房間里的地板和珍貴的家具,而此時債主們拿著借據堵在門口。同時他還要忍受責備他的妻子、孩子們哭叫著要求食物,顯然妻子早已認為她的丈夫只是短期的精神錯亂。所有這些斗爭和失敗最忠實地記錄了帕利西自己最真實的經歷,他的獨特事跡也成為了很多后世畫家樂于描繪的創作題材。雖然帕利西沒有制造出他理想的中國白色瓷器,但是他確實成功地使一類特殊的陶瓷器永遠地與他的名字聯系在一起!在1550年中帕利西打開了裝飾陶瓷的一個新領域,雖然他的第一次成功只能看作是一個補上彩色釉料的農民裝飾陶器。但是在1550年之后他已經可以熟練地生產涂色釉料的陶瓷產品,并且創建了一個工作室,于是他的名聲日漸增長、技藝逐漸完善起來。

帕利西•伯納德創制的陶瓷可分為兩個主要時期:第一時期他自己稱之為“農村粘土”時期。風格是磁盤形態較大而淺,橢圓形較多,裝飾的自然圖案魚,蛇,青蛙,蜥蜴,貝殼,植物都驚人的相似,描繪真實具有虛幻的說服力,完全是一種自然的形式和顏色。豐富和安靜的藍色、灰色和黃色為主色調。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帕利西燒制的“碧玉釉”具有高透明度和深度的色彩情感,從灰色到翠綠的各種色調閃爍著生命的光澤。在16~17世紀的法國,胡格諾派是新教徒形成的一個派別。主要成分為反對國王專制、企圖奪取天主教會地產的新教封建顯貴和地方中小貴族,以及力求保存城市“自由”的資產階級和手工業者。到1562年新教徒團體約有2000多個,分布法國各地,其信徒約占全國人口的四分之一,可能包括大概近一半的法國貴族和三分之一的城市居民。曾于1562~1598年間與法國天主教派發生胡格諾戰爭。宗教戰爭不但奪取大量法國平民傷亡,也間接導致了社會手工業生產的凋零。在1562年,新教徒的所有財產都被扣押,帕利西的講習班和窯也被摧毀。盡管他是一個熱心公開宣布新教的胡格諾派分子,但他本人卻幸免于難,并在王室的贊助下(尤其是梅迪奇家族),被任命專門為王室制造仿古陶瓷。于是,開始了被稱為“巴黎時期”的第二個創作時期。大約1563年他被允許在盧浮宮附近建立一個新的陶藝工作室。以后的大約二十五年帕利西一直生活和工作在巴黎。他的作品內容和風格經歷了許多階段,除了繼續他的鄉村裝飾菜盤外,創作了屬于圣經和神話題材的眾多作品。

他不僅熱衷陶瓷的發明,同時也是一位杰出的雕刻家,他的瓷器中許多精致生動的人體雕塑具有優美的古典韻律。經過他的努力使得藝術和科學的創造力在十六世紀的法國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在此期間他還深入地研究生物學、地理學及相關自然科學,還多次開設自然歷史的系列講座,門票都被一搶而空。他的天才思想如地下的泉水般源源不斷,并且成為第一個以正確的理論闡明化石來源的歐洲人。帕利西的命運很符合他的積極的性格和暴風雨般的激情。大部分時間里,他被保護而免受貴族和教會的迫害,但1588年,法國國王亨利三世在布盧瓦設計刺殺了他的主要政敵吉斯公爵亨利,導致了新的大范圍宗教斗爭。在狂熱的1588年導致帕利西被扔到巴士底監獄,雖然亨利三世允諾可以給他自由,條件是如果他改變自己的教派信仰。但是帕利西拒絕挽救他生命的任何此類條款,在1589年被判處死刑時已經近八十歲的高齡,最終1590年他死在巴士底監獄的地牢里。后來直到1598年法蘭西國王亨利四世頒布南特赦令,才賜予胡格諾派宗教信仰自由和政治自由,令很多信奉基督新教的手工業者留在法國,促進了法國經濟的繁榮。

帕利西•伯納德的作品享有不僅在他那個時代的偉大成就,在隨后的幾個世紀,他的作品風格和制作工藝都被很好地繼承下來,直接影響并形成了法國彩釉陶瓷的歷史風貌。留給了后世璀璨奪目的陶瓷珍品,還用自己的生命證明了精神信仰的無限崇高,啟示激勵著我們該如何真誠地對待自己的藝術與生活。

查看全文

法國的餐飲禮儀

作為舉世皆知的世界三大烹飪王國之一,法國人十分講究飲食。在西餐之中,法國菜可以說是最講究的。

法國人愛吃面食,面包的種類很多;他們大都愛吃奶酪;在肉食方面,他們愛吃牛肉、豬肉、雞肉、魚子醬、鵝肝,不吃肥肉、寵物、肝臟之外的動物內臟、無鱗魚和帶刺骨的魚。

法國人特別善飲,他們幾乎餐餐必喝,而且講究在餐桌上要以不同品種的酒水搭配不同的菜肴;除酒水之外,法國人平時還愛喝生水和咖啡。

法國人用餐時,兩手允許放在餐桌上,但卻不許將兩肘支在桌子上,在放下刀叉時,他們習慣于將其一半放在碟子上,一半放在餐桌上。

食在中國

查看全文

法國的白色婚禮

白色是浪漫的法國婚禮的主色調,無論是布置用的鮮花,還是新娘的服飾,乃至所有的布置裝飾,都是白色的,可以看出法國人眼中的婚姻應該是純潔無暇的。婚禮上,新娘子必會準備名為“Weddingarmosre”的柜子作嫁妝,柜上刻有手工精細、象征健康以及繁榮的圖案,是以又有“希望之匣”的美稱;而新人才用的杯子也有特定的名稱,名為“Coupdemarriage”意思為“婚禮之杯”。

在法國一些農村姑娘結婚那天,要偷偷地拿幾個雞蛋藏在衣褲中。當新郎陪新娘步入洞房時,新娘故意跌倒,把雞蛋碰破,以象征能生育兒女。

查看全文

小議法國的刑法改革

本文作者:何鵬

一、法國刑法改革的概觀

法國自一八一O年制定刑法典以來,經過了一百七十余年,至今依然保持著所謂拿破侖刑法典的傳統。但是隨著若干政治上的變革和社會經濟的發展,這個曾經給世界上許多國家的刑事立法以很大影響的著名法典,已經逐漸表現出有不少內容難以適應不斷變化的社會形勢了。從十九世紀中葉以來,法國的刑法學家為了消除這種矛盾,開始設立比較刑法講座,對各國刑法進行比較研究,吸收新興的刑事立法理論,作為立法改革的借鑒,曾經多次對刑法加以部分的修訂或通過制定單行法規來加以解決。力求適應近代資產階級刑法新理論和社會發展的新形勢。但是,由于一八一O年法國刑法典是近代資產階級的第一個法典,它推翻封建刑事專橫擅斷的制度,貫徹古典刑法學派罪刑法定主義的主張,成為資本主義上升時期刑事立法的典范,所以法國學者常會產生自滿情緒,墨守成規,對刑事立法改革,進展不大,這就是法國刑法改革緩慢的原因。一八一O年以來,法國刑法改革的進程一般可分作下面四個時期。1。第一個時期(一八一O到一八七五年)。這個時期自由主義思想的發展推動了刑罰緩和化。法國大革命后制定的拿破侖刑法典,是作為對一七九一年法國制憲議會制定的“過分寬大”的革命刑法的反動而著稱的,采取了嚴罰主義和加強鎮壓的措施。在增加了死刑處分的同時,恢復了無期徒刑和沒收財產刑。在許多場合都規定處以死刑,特別是絕對的法定刑是死刑的很多。但是隨著七月革命(一八三O年)、二月革命(一八四八年)、第二共和制的成立,接著又由“第二帝政”(一八五三年)向第三共和制(一八七五年)的轉變,在所謂新刑法古典主義影響之下,邢罰的緩和化已成為一般性的傾向,主要是推進了限制刑罰權方面的改革。如廢除了沒收全部財產刑(一八一四年),擴大了一般性的減輕情節,廢除了烙印刑等野蠻刑罰;對政治犯實行特殊處置(一八三二年)等。而且有些規定已被廣泛適用于司法實踐中,從而收到了刑罰緩和化的實際效果。2.第二個時期(一八七五到一九一四年)。這是從第三共和制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時期,在這個期間除繼續著第一時期的傾向外,由于在思想上受到意大利實證學派的影響,刑罰的個別化和刑事政策方面的改革成了這個時期的特點。表現在創立了對職業犯、常習犯處以送往殖民地的終身流刑制度(一/\/又五年);引進了假釋制度(一/\/又五年);對于初犯者實行緩刑制度(一八九一年);新設立了少年法和少年法院制度(一九一二年)等。3。第三時期(一九一四到一九四四年)。這個時期是包括兩次世界大戰在內的期間,這時,法國在政治上、經濟上處于不穩定和非常動蕩的時期。為了再次強化鎮壓,以緊急法令的形式制定了特別刑事法,在威嚇性的嚴罰主義思潮下,對政治犯恢復了死刑(一九三九年),對于風俗性犯罪也強化了處罰(一九三九年的家族法);把保安處分規定在法國刑法總則當中,作為法國預備刑法草案(一九三二年),并與刑法分則一起作為“法國刑法修改草案”加以公布(一九三四年)等。4.第四個時期(一九四四年以來)。自一九四四年法國解放以后,一般地說,刑事立法實行刑罰人道主義,關于處罰犯罪的規定,普遍帶有緩和的傾向,但個別犯罪行為的處罰,仍存在著過重的偏向。例如對持械盜竊罪規定處以死刑(一九五O年),又如一九六O年,對危害國家的犯罪,如對叛逆罪、間諜罪都規定適用死刑。同時,又把以前極為復雜的自由刑體系在種類與期間方面進行了整理和修改。廢除了流刑,把流刑與禁錮刑合在一起成為新的禁錮刑等。值得指出的是,經過長期的辯論,法國終于在一九八一年九月宣布了廢除死刑,從而成為歐洲理事會成員國在反對死刑議定書上簽字的國家之一。這件事被認為是“法國歷史上的一項劃時代的決定”。總之,從法國刑法的發展與改革中可以看出,隨著法國政治,經濟形勢的變化,為了適應資產階級統治的需要,相應地調整刑法規定的內容,處罰犯罪比較寬大,借以緩和階級矛盾,這恰好反映了這個刑法的階級本質。另一方面,由于比較立法研究的發展,法國刑法已經從傳統的刑罰嚴酷主義,逐步吸收一些近代資產階級新刑法學派的思想、制度與措施,如刑罰的緩和化、個別化思想,采用了緩刑、假釋制度,以及保安處分等措施。但是,這些形法改革都是通過一些單行刑事立法來實現,而一八一O年的刑法典,基本上仍保持著現行法典的地位。難怪有一些資產階級刑法學者評價說,法國刑法的改革不過是al日瓶裝了新酒”。當然我們在評價法國刑法改革的問題上,并不能從這一點來加以衡量,而是要從其刑法制度的階級實質來進行分析評價。法國在刑法改革的過程中,吸收和引進了一些近代資產階級刑法的內容和主張,對此相對而言,也包含著某些革新的因素,但始終是以能夠符合統治階級的利益為其條件的。因此新與舊并不一定能夠反映本質上的差別,而只能說在程度上(如寬與嚴)有所不同而巴。法國刑法在改革中,從其指導思想上來分析,突出表現了接受“新社會防衛論”的影響。

二、“新社會防衛論”的影響

“新社會防衛論”這一用語,直接來自法國學者馬爾克•安賽爾(MaroAncel)著的《新社會防衛論》一書中所表明的理論。這一理論是為了適應二次大戰后的新形勢在刑事政策方面的一些主張。其中心內容是,進一步強調人道主義和保障人權的觀點,主張把各項刑事科學的新成果,積極地吸收到刑事政策和實踐活動中去。這個理論在戰后不久成立的“國際社會防衛學會”的“最低綱領”中集中表現出來,并以此為基礎積極地推進了刑法改革運動。這樣就把由李斯特(Lis:t)、普林斯(Prins)、哈邁爾(Hamel)等人所創辦的,在“國際刑事學協會”上推廣起來的“社會防衛論”,加以人道主義的、民主主義的改革并使之得到發展,成為“新社會防衛論”。這一理論的基調雖然與過去的“社會防衛論”并無很大的差別,但是在下面幾點上也有著基本區別:¹主張超越對犯罪者只是為了防衛社會這種刑事政策的觀點,確立以“復歸社會”的權利為軸心的福利政策觀點,建立保護處分的體系,º主張與其為了闡明“犯罪者的危險性”,不如把著力點放到去研究犯罪者的“人格”上面;»主張以處分體系一元化為目標的刑法和刑法理論的改革,應當努力排除妨礙新的處分觀點實現的極端的法律理論,同時應當努力實現刑法及刑法理論的固有機能,特別是尊重和保障人權的機能。目前“新社會防衛論”的思想在法國已經逐步發生了巨大影響,成為推動法國刑法改革的積極因素。如在立法方面對犯罪者強調實行人道主義處置,在刑罰的執行上采用了以其他處分來代替刑罰的執行。在執行死刑上,一方面仍然宣告死刑,另一方面又常常使用赦免挽救的辦法而不實際執行。又如在處理少年犯罪方面,一九四五年二月二日公布了新的少年法,對十八歲以下的少年,原則上是作為再教育處分的對象。以后又經過了兩次修改,更加突出了改造思想和保護主義的精神。這些,都被認為是體現“新社會防衛論”的有力明證。誠然,“新社會防衛論”不僅在法國,而且在不少西方國家的刑法和刑法理論中,都被作為一種新的理論主張日益發揮著顯著的影響。不過我們在評價其實質意義上,不能單憑其所標榜的人道主義、保障人權、使犯罪者“復歸社會”等這些漂亮的口號。從這一理論的實質目的來看,不過是在處理犯罪者所采取的手法上更加巧妙而已。因此只要法國刑法的資產階級本質未變,無論他們提出多少立法改革的主張,其實際效果都只能是有限的和表面的。雖然我們不能否認其中也有若千合理的因素,或者在客觀上存在著有益于勞動人民之處,但這些畢竟都是次要的、微小的。比如安賽爾主張把對犯罪者的各種處分方法實行“處分體系一元化”。其實,越是一元化,越是對統治者使用起來方便,得心應手。因為既然一元化了,使用的范圍擴大了,當然就可以根據需要隨意選擇,不受限制地加以使用,這就破壞了罪刑法定主義的原則。

三、在刑事政策領域的一些改革

查看全文

法國的社交禮儀

(1)社交禮儀

與英國人和德國人相比,法國人在待人接物上表現是大不相同的。主要有以下特點:

第一,愛好社交,善于交際。對于法國人來說社交是人生的重要內容,沒有社交活動的生活是難以想象的。

第二,詼諧幽默天性浪漫。他們在人際交往中大都爽朗熱情。善于雄辯高談闊論,好開玩笑,討厭不愛講話的人,對愁眉苦臉者難以接受。受傳統文化的影響,法國人不僅愛冒險,而且喜歡浪漫的經歷。

第三,渴求自由,紀律較差。在世界上法國人是最著名的“自由主義者”。“自由、平等、博愛”不僅被法國憲法定為本國的國家箴言,而且在國徽上明文寫出。他們雖然講究法制,但是一般紀律較差,不大喜歡集體行動與法國人打交道,約會必須事先約定,并且準時赴約,但是也要對他們可能的姍姍來遲事先有所準備。

第四,自尊心強,偏愛“國貨”。法國的時裝、美食和藝術是世人有口皆碑的,再此影響之下,法國人擁有極強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在他們看來,世間的一切都是法國最棒。與法國人交談時,如能講幾句法語,一定會使對方熱情有加。

查看全文

赴法國培訓團考察報告

應法國職業培訓協會和法國建筑業聯合會的邀請,中國建設職業培訓與勞動保險培訓考察團一行11人于2002年1l月29日至12月17日赴法國進行培訓考察。現將培訓考察情況報告如下:

培訓考察團在法國巴黎先后走訪了法國勞工部社會保險部、法國建筑業聯合會、法國職業培訓協會和法國成人職業培訓中心,受到有關方面友好熱情地接待。有關方面的官員詳細介紹了職業培訓和社會保障方面的情況、政策法規、組織機構、運作機制、資金來源與籌集方式和管理經驗,并實地參觀考察了巴黎成人職業培訓中心,參觀了一些建筑工地和城市規劃建設以及古建筑保護等。培訓考察團全體同志,不僅了解到很多情況,學到了一些較先進管理知識,同時也親自感受到了法國在社會保障制度、職業培訓制度方面以及在市場管理、人的管理方面完備的法律體系和法律意識.團員們深感開闊了眼界,拓寬了視野,觸動了傳統的封閉式的思維模式,拓展了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思維觀念,感到收獲很大。

法國是目前世界上社會保障體系和職業培訓體系比較完善的國家之一,也是世界上最早實行社會保障的國家。學習借鑒國外的經驗,對推動我國建設事業的發展,搞好職業技能培訓,促進建筑業勞動保險工作的發展,提高管理水平和從業人員素質,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各項工作的新局面都具有積極的借鑒指導作用。

一、法國基本概況

法國是世界上經濟比較發達的國家之一。二次世界大戰后被稱之為“光榮30年”的大建設、大發展,實現了現代化。目前國內生產總值僅次于美國、日本和德國,居世界第四位,2001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為22156美元.行政區劃為22個大區、96個省(另有4個海外省),面積55.16平方公理,人口5908萬人。

法國的建筑業十分發達,實力比較雄厚,在歐州10大建筑集團中,法國占了4家,2001年這四家的營業額達到316億美元,建筑業真正成為法國的支柱產業之一.在建筑業中,拉法熱一科佩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水泥生產企業之一,波利埃和紹松公司是法國最大的建筑材料批發商之一。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