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攤范文10篇

時間:2024-01-25 15:42:54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分攤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論企業破產損失分攤

一、國有和非國有企業破產所有者損失承擔的不對稱性

在市場經濟中,部分企業的破產是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和必然結果。那么,企業破產的損失應該由誰承擔?市場機制要求誰投資誰承擔,但事實上,一般投資者只承擔了一部分,即凈資本部分,其余部分由信用機構和其他施信企業所承擔。由于我國的信用機構絕大部分都是國家所有,國有企業又必占據相當的比例,結果企業破產的損失,有相當一部分是由國家承擔的。

(一)空殼企業的破產損失分攤

設企業資產的構成中,自有資本的平均比重為e,信用機構的債權所占的平均比重為r,企業間的相互信用所占平均比重為S;國有企業資產占全部企業的比重為w。則若一國有空殼企業(指無產可破或扣除所欠工資和稅款外沒有剩余財產的企業)破產,國家作為破產企業所有者承擔的資產損失比例L。由下述公式表示:

Lg=e+r+w×s=1-s+w×s…(1)

根據《1999年中國統計年鑒》432-435負與624頁,1998年全國工業的自有資本平均比重為e=36.26%,國有企業(以下均指工業企業)的e=35.93%,r=34.4%(其中工業長期貸款按短期貸款的比例計算),全國企業間信用占資產的平均比重為s=1-e-r=29·34%,s=67.84%(比值W為所有者權益之比)。假定信用機構均為國家所有(實際上國家占99%),國家承擔的空殼國企破產的平均損失為Lg=35.93%+34.4%+67.84%x×29.34%=90.23%;而非國有空殼企業破產其所有者的平均損失僅為其自有資本部分ef(根據上述數據可算出為36.59%),顯然,eg+r+w×s>ef,即一個國有空殼企業破產作為所有者的國家所承擔的損失無論從理論還是從現實上看都大大多于非國有空殼企業所有者所承擔的損失。

查看全文

芻議間接成本分攤依據的選擇

摘要:醫院要進一步降低醫療服務成本,提高服務效率和質量,就更加重視成本核算。間接成本分攤是醫院成本核算中最主要的一項工作。雖然間接成本分攤方法有許多,但結果仍不理想。本文對間接成本分攤依據的選擇進行探討。

關鍵詞:醫院;間接成本;分攤;原則

醫院成本核算就是將一定時期內醫院實際發生的各項費用加以記錄、匯集、計算、分析和評價,按照醫療服務的不同項目、不同階段、不同范圍計算出醫療成本水平,考核成本計劃完成的一種經濟管理活動。醫院實行成本核算的目的主要有控制成本、制定收費標準、按績效分配、經營決策、實現成本補償的尺度等。醫院成本核算是建立在科室成本核算的基礎上,間接成本分攤是醫院科室成本核算中最主要的一項工作。雖然人們創造了直接法、順序法、交互法等諸多分攤方法,但結果仍不理想,甚至還會招致許多抱怨,究其原因,是間接成本分攤基礎的選擇上出現了偏差所致。

間接成本是指無法直接將某項資源消耗計量到某科室或部門,需要由2個或2以上的科室或部門共同承擔的成本,包括職工教育費用、科研費、房屋設備折舊費、水電費等。間接成本分攤是將間接成本分配給成本對象的過程。醫院總成本分解成科室成本和服務項目成本是通過一系列成本費用的歸集和分配完成的,間接成本首先在醫療服務成本和藥品經營成本之間分攤。醫療服務間接成本又在科室之間分攤,最后再將科室成本分解成服務項目成本。通過成本的分攤,我們可以確定醫院各科室或部門的經營效率,能夠正確計量醫療服務的成本,實行有效的激勵機制。間接成本分攤依據選擇得恰當與否直接影響到科室成本及服務成本的高低,關系到醫院、科室、個人和患者的利益,醫院必須認真對待,選擇恰當的分攤方法。我認為間接成本分攤方法的選擇應堅持以下幾項原則。

一、合理性原則

間接成本分攤至少涉及兩部門——成本攤入部門和攤出部門。所謂合理性是指成本分攤方法要盡量使兩部門均能接受。為使醫院各個部門在成本核算與管理工作上目標趨于一致,就需要建立起一種平等協商的機制,由成本攤入、攤出方及有關職能部門共同商討一個合理的成本方案。在實踐中可采用人頭數、服務量、床位數、固定比例等分攤方法。如對其他醫療組的病人住到本病區對水、電、房屋折舊、公用材料,均采用按實際占用總床日分攤;對某一病區,各科室按使用面積和重置價值來分攤整個病區房屋折舊等。

查看全文

保險分攤探析管理論文

[摘要]在財產保險實務中如果出現重復保險,保險人通常采用比例分攤的方式來體現保險合同各方的公平原則。但是在責任保險中,因為沒有保險金額,只有賠償限額,而且有些責任保險單的賠償限額巨大甚至是無限的,如果按照《保險法》的規定處理責任保險的重復保險分攤,必然在保險實務上出現公平問題,在司法實踐中引起爭議。只有在法律上明確規定和在保險合同中特別約定分攤方式,才能在最大程度上解決分攤爭議。

[關鍵詞]責任保險;重復保險;重復保險的分攤

我國《保險法》第41條規定,重復保險是指投保人對同一保險標的、同一保險利益、同一保險事故分別與兩個以上保險人訂立保險合同的保險。重復保險的成立,必須是在保險標的發生損失時存在兩份或兩份以上補償性保險合同,而且所有保險合同的保險金額總和必須超過保險價值,各保險人賠償金額的總和不得超過保險價值。《保險法》第41條第2款還明確規定,除合同另有約定外,各保險人按照其保險金額與保險金額總和的比例承擔賠償責任。

《保險法》中對重復保險做出規定的目的是為了避免被保險人在兩份或兩份以上保險單中重復得到超過損失額的賠償,以維護保險人與被保險人、保險人與保險人之間的公平原則,并通過重復保險的分攤來確保保險損失補償目的的實現。根據我國《保險法》關于重復保險的規定精神,可以看出我國保險界在實踐中是按比例責任進行分攤的,這種分攤方式在普通財產保險中被廣泛使用,但是在責任保險中,因為沒有保險金額,只有賠償限額,而且有些責任保險單的賠償限額巨大甚至是無限的,這就產生了責任保險中的重復保險分攤的公平問題,如果按照《保險法》的規定處理責任保險的重復保險分攤,必然在保險實務和司法實踐中引起爭議。

一、常規的重復保險分攤辦法引起的公平問題

我國《保險法》并沒有對責任保險的重復保險分攤制定特別的規定,實務中我們只能根據《保險法》的規定來辦理。常規的分攤辦法主要有限額比例、順序責任和平均責任分攤法,鑒于責任保險中只有賠償限額而沒有保險金額或保險價值的特殊性,如果用常規的分攤辦法對責任保險的重復保險進行分攤,每—種分攤法都有其合理性,但都會產生不公平和爭議。

查看全文

公立醫院成本核算人力成本分攤探討

摘要:人力成本作為公立醫院成本核算中一項重要內容,對成本核算的準確性有重大影響。近年來,公立醫院人力成本已經超越藥品成本占比,躍居成為公立醫院第一大支出。國家相關部門出臺公立醫院薪酬制度改革的有關指導意見,提出要穩步提高醫務人員的薪酬水平,意味著醫院人力成本將進一步提升。然而,很多公立醫院仍然沒有轉變成本管理理念,人員管理僵化,使得醫院的人力成本歸集與分攤出現較多問題,導致公立醫院存在病種成本核算與醫療服務定價等方面的問題。文章就公立醫院人力成本的歸集與分攤做出初步探討,以期幫助醫院提升成本核算準確性,提高管理水平。

關鍵詞:公立醫院;人力成本;分攤模式

一、公立醫院成本核算中人力成本歸集與分攤的重要性

醫院成本核算是依據醫院管理和決策的需要,對醫療服務過程中的各項耗費進行分類、記錄、歸集、分配和分析報告,提供相關成本數據的一項經濟管理活動。醫院一般應以科室、診次和床日為核算對象。三級醫院及其他有條件的醫院還應以醫療服務項目,病種為核算對象進行成本核算。目前,由于國家沒有統一的標準和強制性規定,科室數據可得率和數量質量并未達到科室全成本核算的基本要求,人員經費、固定資產折舊等七大類支出數據不完全可得且質量較低,影響科室成本數據的歸集。因此,很多醫院雖然開展了科室成本核算,但尚未開展項目成本核算和病種成本核算,科室成本核算中存在較多問題。其中,人力成本是醫院成本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公立醫院人力成本已經超越藥品成本占比,躍居成為公立醫院第一大支出。根據國家關于公立醫院薪酬制度改革的要求,公立醫院要建立動態調整機制,穩步提高醫務人員薪酬水平;要統籌考慮編制內外人員薪酬待遇,推動公立醫院編制內外人員同崗同薪同待遇,醫院的人員經費占比將會繼續上升??梢娙肆Τ杀镜挠行w集與分攤對醫院的成本核算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

二、醫院成本核算中人力成本歸集與分攤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

依據《醫院財務會計制度》的要求,醫院的支出項目按照其經濟內容可以劃分為人員經費、衛生材料費、藥品費、固定資產折舊費、無形資產攤銷費、提取醫療風險基金及其他費用七大類支出。其中,人員經費是指醫院業務發生的工資福利支出、對個人和家庭的補助支出。在醫院成本項目中,人力資源在醫療機構中是最為重要的資源,作為成本核算中的重點和難點問題,人力資源成本具有再生性、增值性、多重性、社會性及時效性等特點。(一)成本核算中人力成本歸集與分攤的現狀。在醫院成本核算過程中,人員經費要求按核算科室對全院人員進行定位,將員工發生的各項工資福利性支出直接計入該核算科室的成本。成本精準的歸集和分攤,是進行人力資源成本核算的關鍵,只有對員工進行科學的分類才能確保成本的精準分攤,從而保障醫院成本、科室成本和人員成本的核算質量。但是,很多醫院的人力成本管理仍然停留在事務性管理的階段,人力資源成本管理過于僵化,導致醫院人力成本的歸集與分攤不準確、不科學,成本核算中存在較多問題。例如,醫院的考勤模式僅能滿足管理要求,只提供出勤天數、出勤方式等簡單的數據統計,且準確性較差,遠遠不能滿足全成本核算下對人力工時成本的精細化要求。(二)成本核算中人力成本歸集與分攤存在的問題。1.員工分類不細化。目前,人力成本的核算對象為醫院各個科室,在核算過程中,僅將醫院員工進行會計分類進行成本歸集,分別為直接醫療人員、醫療技術人員、醫療輔助人員及行政后勤管理人員。在粗放型的人力成本核算模式中,上述四類員工按照其考勤科室歸屬其人力成本。這種歸集方式嚴重影響了成本核算的準確性。2.住院與門診無法分開核算。目前,大部分醫院無法將住院與門診的費用分開核算。其中,人力成本難以歸集是主要因素。由于出診醫生的流動性大、統計難度大等特點,很多醫院都是由病區統一進行考勤管理,造成在成本核算系統中醫生的人力成本全都自動歸屬于病區,在核算診次成本時人力成本缺失。3.具有雙重性質的科室人力成本無法準確歸屬。醫院中有部分科室既有治療性項目又有診斷性項目,具有臨床服務類科室與醫療技術類科室雙重性質。這類科室的人員經費在成本核算系統中無法準確歸集與分攤。4.部分特殊身份人員的成本歸屬不清。醫院中有臨床醫生又擔任管理層干部的雙重身份人員、科室輪轉人員及退休返聘人員等情況,但受到科室考勤管理規定的限制,人員經費未能得到準確歸集。

查看全文

利潤貢獻度中成本分攤研究論文

摘要:作為商業銀行管理信息系統應用的主要領域之一,利潤貢獻度分析在銀行經營管理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作為利潤貢獻度分析的一個重要環節,成本分攤是指將特定會計期間內發生的各項成本,向成本分析對象(客戶、產品、機構等)進行分攤,以充分反映其應承擔的成本信息。建立什么樣的成本分攤模型?選擇什么樣的成本分攤方法?本文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利潤貢獻度;成本分攤;模型

信息是有價值的資源,只有在得到充分開發時才能發揮它的效用。信息化是現代企業管理要求的核心之一,近年來金融危機的發生和巴塞爾Ⅱ(BaselⅡ)新協議的出臺·促使國內商業銀行越來越重視管理信息系統(ManagementInformationSystem,簡稱MIS)建設。MIS是1961年在美國由J.D.Godllagher首先提出的,其主要內容是,鎖定企業整體目標,運用對企業及其環境的信息收集、整理、存儲、傳遞、加工和提供,以輔助和支持企業的管理與決策。特別是能根據企業的目前狀態和相應的功能標準,來控制企業行為,運用歷史數據及有關模型預測企業的未來。

對于商業銀行來講,建設準確高效全行集中的管理信息系統是全面提升內部經營管理決策、滿足外部監管和全面嚴格信息披露的重要舉措,其主要應用領域包括利潤貢獻度分析、風險管理、資產負債管理等幾大主題。而作為管理信息系統應用的主要領域之一,利潤貢獻度分析在銀行經營管理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作為利潤貢獻度分析的一個重要環節,成本分攤是指將特定會計期間內發生的各項成本,向成本分析對象(客戶、產品、機構等)進行分攤,以充分反映其應承擔的成本信息。銀行成本主要是期間費用,銀行成本的分攤主要是期間費用的分攤,各項費用依據其與業務的相關性,可劃分為直接成本和間接成本。其中直接成本是指直接用于產品銷售或業務活動的費用支出,如業務宣傳費、業務招待費、廣告費等;間接成本是指那些雖然沒有直接用于產品銷售或業務活動,但間接支持產品或業務活動正常運轉的費用支出,如租金、水電費等。

目前國際領先銀行主要采用作業成本法(ActivityBasedCosting,簡稱ABC),但縱觀國內商業銀行,業務流程在網點層面基本沒有實現標準化,且缺乏實施作業成本法所必需的大量基礎數據。因此現階段,在商業銀行成本分攤尚處于從無到有的轉變過程之中,商業銀行在考慮成本分攤問題時,應簡化操作過程,實事求是的制定實施方案,其關鍵點在于成本中心的認定,成本分攤思路的制定以及成本分攤方法的選擇。

查看全文

利潤貢獻度中成本分攤研究論文

摘要:作為商業銀行管理信息系統應用的主要領域之一,利潤貢獻度分析在銀行經營管理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作為利潤貢獻度分析的一個重要環節,成本分攤是指將特定會計期間內發生的各項成本,向成本分析對象(客戶、產品、機構等)進行分攤,以充分反映其應承擔的成本信息。建立什么樣的成本分攤模型?選擇什么樣的成本分攤方法?本文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利潤貢獻度;成本分攤;模型

信息是有價值的資源,只有在得到充分開發時才能發揮它的效用。信息化是現代企業管理要求的核心之一,近年來金融危機的發生和巴塞爾Ⅱ(BaselⅡ)新協議的出臺·促使國內商業銀行越來越重視管理信息系統(ManagementInformationSystem,簡稱MIS)建設。MIS是1961年在美國由J.D.Godllagher首先提出的,其主要內容是,鎖定企業整體目標,運用對企業及其環境的信息收集、整理、存儲、傳遞、加工和提供,以輔助和支持企業的管理與決策。特別是能根據企業的目前狀態和相應的功能標準,來控制企業行為,運用歷史數據及有關模型預測企業的未來。

對于商業銀行來講,建設準確高效全行集中的管理信息系統是全面提升內部經營管理決策、滿足外部監管和全面嚴格信息披露的重要舉措,其主要應用領域包括利潤貢獻度分析、風險管理、資產負債管理等幾大主題。而作為管理信息系統應用的主要領域之一,利潤貢獻度分析在銀行經營管理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作為利潤貢獻度分析的一個重要環節,成本分攤是指將特定會計期間內發生的各項成本,向成本分析對象(客戶、產品、機構等)進行分攤,以充分反映其應承擔的成本信息。銀行成本主要是期間費用,銀行成本的分攤主要是期間費用的分攤,各項費用依據其與業務的相關性,可劃分為直接成本和間接成本。其中直接成本是指直接用于產品銷售或業務活動的費用支出,如業務宣傳費、業務招待費、廣告費等;間接成本是指那些雖然沒有直接用于產品銷售或業務活動,但間接支持產品或業務活動正常運轉的費用支出,如租金、水電費等。

目前國際領先銀行主要采用作業成本法(ActivityBasedCosting,簡稱ABC),但縱觀國內商業銀行,業務流程在網點層面基本沒有實現標準化,且缺乏實施作業成本法所必需的大量基礎數據。因此現階段,在商業銀行成本分攤尚處于從無到有的轉變過程之中,商業銀行在考慮成本分攤問題時,應簡化操作過程,實事求是的制定實施方案,其關鍵點在于成本中心的認定,成本分攤思路的制定以及成本分攤方法的選擇。

查看全文

推廣全成本多級分攤技術發展醫院論文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引言;醫院全成本核算管理思路;成本核算系統的構成;小結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各醫院希望能增加在新的市場經濟下自身的競爭力、醫院成本核算是其中一個重要的手段、業務科室分為不同的核算類型、公共成本及各級科室的成本按照多種分攤原則進行分類、成本核算系統使用SQL2000數據庫、基礎數據管理、實現對業務科室信息、員工信息、成本項目代碼、成本分攤方案、各種數據字典的維護、成本數據歸集管理、數據的歸集可以通過醫院信息系統(HIS)進行自動數據采集、成本收益分析、績效分配、進行勞務費分配、成本核算系統是一個數據量大、綜合性強的信息系統等,具體請詳見。

摘要:新的醫改方案出臺,醫療市場的競爭將日益激烈,醫院通過改善醫院內部的管理來提高經濟效益。醫院成本核算是一個重要的手段,醫院全成本多級分攤技術應該是最具前途和影響力,也最能適合醫院全面成本經營管理的需要。

關鍵詞:醫院成本核算

0引言

隨著新的醫改方案出臺,醫療市場的競爭將日益激烈,各醫院希望能增加在新的市場經濟下自身的競爭力。因此,在加強市場營銷工作的同時,醫院也越來越關注通過改善醫院內部的管理來提高經濟效益。醫院成本核算是其中一個重要的手段,通過對國內醫院情況的調查,筆者認為,醫院全成本多級分攤技術應該是最具前途和影響力,也最能適合醫院全面成本經營管理的需要。

1醫院全成本核算管理思路

查看全文

談論水利投資分攤合作建議

1問題的提出

綜合性水利樞紐往往具有防洪、發電、灌溉、航運等多種效益,分別為各個不同部門服務,在計算投資和年費用時,應該在有關部門之間進行合理分配,以便能與各個部門所取得的經濟效益相適應。解決好綜合利用水利工程各受益部門之間的投資費用分攤問題,有助于選擇經濟合理的開發方式和建設規模,提高項目經濟評價分析的全面準確性。傳統上,對綜合利用水利樞紐進行投資分攤,一般需將總投資劃分為兩大部分:一是把總投資劃分為專用工程投資和公用工程投資;二是把總投資劃分為可分投資和剩余投資。這些方法很少考慮到各部門之間的合作情況,而合作對策模型不僅能彌補這一缺陷,還能從各部門相互競爭的角度來分析問題,因此較為合理。

2合作對策模型

2.1多人合作對策的特征函數

定義:記合作對策局中人的集合為I={1,2,…,n},對局中人的每個子集S,函數值v(S)表述為:當S中的局中人成為一個聯盟時,不管S外的局中人采取什么策略,聯盟S通過協調其成員的策略保證能達到的最大贏得值。這樣的v(S)稱為n人對策的特征函數,并滿足:①v()=0(是空集);②v(x1∪x2)≥v(x1)+v(x2),x1∩x2=(x1、x2∈I)。滿足上述兩個條件,就稱由v確定一個以I為局中集的對策,或者說v確定一個對策。條件②稱為超加性,反映了兩個較小聯盟合并之和構成的新聯盟,其效益不應小于原來兩較小聯盟效益之和。條件②并不是必需的,一般的文獻并不要求它成立,因為合作對策的絕大部分內容并不依賴于超加性,對策的贏得取決于實際上形成了哪些聯盟,而不是由各單個局中人的贏得組成。這些單個局中人贏得只取決于各局中人所采取的策略,在這些對策中,v有可能不是超加的。合作對策是指各合作部門合作收益的分配結果,并用以下分攤向量表示:φ[v]=(φ1[v],φ2[v],…,φn[n])。其中φi[v]表示局中人的所得,{i}對于合作聯盟S的貢獻為Ci(s)=v(s)-v(s-{i})。

2.2夏普利值法

查看全文

水利建設項目費用分攤探析

1費用分攤的原則與方法

1.1費用分攤的原則。投資分攤要以“效益與費用相匹配”為原則,做到公平合理,同時爭取投資效益可以最大化。(1)首先確定各功能的專用投資,然后在對剔除各專用投資后的共用投資進行分攤,故各功能分攤的投資為專用投資和分攤的共用投資之和。(2)某工程設施僅為個別幾個功能服務時,可以先將某幾個功能視為整體進行總費用分攤,然后再將分得的投資按這幾個受益對象進行分攤。(3)各功能分攤的投資費用應不大于其替代方案的投資,應小于其帶來的效益,效益采用各功能在國民經濟評價中的效益現值。(4)某些功能因為項目建成后受到損害,通過補救達到原有效果所需費用由造成損失的受益功能承擔。1.2費用分攤方法。1.2.1指標分攤系數法。此方法按各功能利用建設項目的某些設計指標作為計算分攤系數的依據。先在防洪和興利部門間按庫容分攤,然后在各興利部門間用水量進行分攤,也可用庫容分攤。按庫容分攤時,需明確各部門對庫容的要求,還需注意各部門使用庫容的情況,不同的考慮及處理方法分攤成果也會不同。該方法可明確反映各功能的用水特點。1.2.2最優等效替代方案分攤法。此方法一般用于具有水利發電任務的綜合水利項目。最優等效替代工程是指單獨興建具有多目標開發水利工程某效益項目指標的工程,能取代該效益項目,并在經濟上是最優的。此方法分攤的不是共用工程費用,而是按比例分攤全部費用。此方法常用于某些受益部門經濟效益不易計算的情況,作為其他費用分攤計算結果的參證。1.2.3按各功能獲得效益現值的比例分攤。由于興建綜合利用水力工程的基本目的,最終為實現預期經濟效益,因此采用按各功能可獲得效益現值的比例分攤,有一定合理性,但也存在一些矛盾。例如,當工程同時有工業及農業用水時,因工業產生的效益較大,而會分擔較多的費用,導致分析結果偏離實際情況。1.2.4SCRB法SCRB法又稱可分離費用。—剩余效益法分攤法,是將節省費用看作剩余效益。首先從總工程中分離各功能的專用投資,然后將共用工程投資按各功能的剩余效益來分攤。專用投資與剩余效益分攤后的共有投資之和即為受益功能的投資費用額度。該方法在我國較少采用,因其工作量較大,所需數據量也較大。1.2.5主次地位分攤法。當樞紐的任務地位明顯,且主要功能分得的效益占比較大時,可采用此方法。該方法相對簡單,但由于很多項目雖主次地位明確,但次要功能不承擔共用工程投資,存在很大局限性。水利建設項目投資分攤可采取多種方法進行分攤計算,然后對成果按照費用分攤原則進行比對驗證,也可采用多種方法平均值作為推薦的投資分攤成果。

2實例分析

玉龍喀什水利樞紐工程是一座綜合利用任務的水利工程,具有生態、防洪、灌溉和發電等任務。該項目靜態總投資72.97億元。其中發電專用工程投資11.12億元,則其余共用投資61.85億元在生態、灌溉、防洪和發電功能之間分攤。發電專用工程投資計算結果如表1。徐毅:綜合利用水利建設項目費用分攤探析2.1按庫容分攤據規劃本工程生態調節庫容2.57億m3(50年淤積),灌溉調節庫容2.10億m3(50年淤積),防洪庫容0.05億m3(50年淤積),無發電調節庫容。按防洪庫容占總庫容的比例計算,防洪庫容分攤比例為1.06%,其余各部門分攤比例為98.94%,其余各部門分攤方法如下。2.1.1按庫容比例分攤經計算全部投資防洪分攤系數為0.90%,生態分攤系數46.15%,灌溉分攤系數為37.71%,發電分攤系數為15.23%。2.1.2按多年平均供水量分攤據規劃本項目多年生態水量12.31億m3,多年平均灌溉供水量9.69億m3,多年平均發電用水量14.04億m3。經計算全部投資防洪投資分攤系數為0.90%,生態分攤系數為28.65%,灌溉分攤系數為22.55%,發電分攤系數為47.91%。2.1.3按增供水量分攤據規劃本項目新增生態水量1.78億m3,新增灌溉供水水量0.98億m3,無新增發電水量。經計算全部投資中防洪分攤系數為0.90%,生態分攤系數為54.14%,灌溉供水分攤系數為29.73%,發電分攤系數為15.23%。2.2按效益年值分攤靜態總投資按國民經濟評價各功能效益折算年值的比例分攤本項目靜態總投資。經計算本項目防洪、生態、灌溉和發電效益年值為0.09億,2.63億,4.85億,1.02億元,投資分攤系數分別為1.02%,30.60%,56.47%,11.90%。2.3按各功能主次地位分攤靜態總投資據規劃本項目任務排序按各功能主次地位分攤本項目靜態總投資。生態、灌溉、防洪和發電投資分攤系數分別為40%,30%,20%,10%。

3結語

(1)目前常用的費用分攤方法各有優缺點,至今未有公認的、普遍適用于各種綜合利用水利工程的費用分攤計算方法,而采用不同方法得到的結果可能相差較大[3]。因此,為了合理分配國家資金,在滿足國民經濟各部門要求的條件下,充分發揮經濟效益,正確地計算各部門費用,合理的費用分攤結果尤為重要。(2)綜合利用水利工程在規劃設計階段,應結合項目實際選擇多種方法進行測算,對各功能分攤確定一個合理的變化范圍,以供有關投資者和政府部門決策參考。

查看全文

行政后勤類成本在醫院成本核算的分攤

1行政后勤類成本的現狀

1.1行政后勤類成本的特點

隨著成本核算的發展,行政后勤成本已經逐步轉化成臨床科室直接成本,如為臨床科室專項服務所產生的成本,已經設立明細科目,直接計入相應科室,如為骨科組織的??浦R講座,在本次講座中產生的費用,可以通過財務記賬直接計入科室勞務成本。但是某些大型活動,如全院的義診服務活動產生的成本性支出,則無法直接計入臨床科室,需要進行分攤和轉移處理。除去專項業務產生的成本,行政后勤類成本主要有三個主要部分:一是人力成本,如行政、后勤科室人員的工資、補貼、福利費等;二是能源、固定資產折舊、辦公消耗性支出等;三是行政事業類支出。行政事業類支出是著力轉化為臨床科室直接成本的陣地,但是人力成本、能源、固定資產折舊、辦公消耗無法直接進入臨床科室,現階段只能通過層級轉移向臨床科室轉移。

1.2行政后勤類成本的管理方法

現階段成本核算無法準確衡量后勤服務類科室收益,所以無法準確以收益的手段核算行政后勤類科室的工作效率,只能通過與績效考核相結合的辦法來考量后勤服務類科室,績效考核雖然能提高后勤服務類科室辦事效率,但是無法準確界定成本責任,無法取得節能降耗的作用。行政后勤類管理成本在現行全成本核算管理辦法中一般通過兩種途徑進入臨床科室,一種是通過職工人數平均法、收入比重法、成本比重法等方法,將部分無法直接進入科室的事業費支出分攤到臨床科室[3];另一種通過層級轉移的方法,由行政后勤類科室向醫療輔助、醫療技術、臨床服務逐級轉移到臨床科室。即使通過分攤、轉移的手段進入到臨床科室,但是臨床科室的工作人員對此類成本也是束手無策,無法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

1.3行政后勤類成本在成本核算中的地位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