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解困范文10篇

時間:2024-01-26 07:38:45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扶貧解困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鎮扶貧解困活動的意見

為認真貫徹落實縣扶貧開發領導小組《關于下*2009年度“扶貧解困民生工程”目標任務的通知》(*開發〔2009〕2號)精神,為更好的維護和保障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切實改善困難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鎮政府決定,在全鎮開展“扶貧解困民生工程”活動,現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深刻認識開展“扶貧解困民生工程”活動的重大意義

開展“扶貧解困民生工程”活動,是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具體體現,是堅持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的內在要求。為此,各村(社區居)民委員會、鎮級各單位要切實肩負發展的歷史使命,把實現扶貧解困作為執政追求,把改善民生作為首要任務,扎實推進民生工程的落實,確保我鎮扶貧解困目標任務的393人貧困人口改善生產生活條件。

二、認真落實“扶貧解困民生工程”活動的目標任務

這次開展“扶貧解困民生工程”活動,要堅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全面構建和諧社會統攬扶貧解困工作,切實改善我鎮扶貧解困目標任務的393人貧困人口的生產、生活條件,實現脫貧致富。重點幫助鎮低收入家庭、重點優撫對象困難家庭解決因失業下崗、家庭成員患重病等造成就業、就醫、入學等方面的困難,通過實施就業(自謀職業)、勞務輸出、項目、就醫、助學、生活等扶持,使我鎮低收入家庭走上致富之路。

三、找準措施確保“扶貧解困民生工程”活動取得成效

查看全文

鄉鎮扶貧解困工作總結

鎮扶貧解困工作根據《縣扶貧開發領導小組關于切實抓好2014年度扶貧解困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結合我鎮實際,以低收入貧困戶為對象,以增收為核心,以科技扶貧、產業扶貧和勞務技能傳授扶貧為重點,著力提高貧困人口的綜合素質,逐步改善貧困戶的生產生活條件,不斷提高貧困農民的致富能力。一年以來,我鎮的扶貧解困工作已經取得了階段性成效。下面就開展的主要工作簡要總結如下:

一、目標任務

2014年,我鎮目標擬為扶持農村貧困人口740人。

二、完成情況

今年以來,鎮農技、畜牧、勞保等部門組織各村村民參加各類實用技術培訓,勞務輸出200余人;在村實施整村推進項目種植核桃900余畝;村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工程1處;同時在村新建通村公路3公里。經驗收,我鎮規劃扶持貧困人口改善生產生活條件740人,實際完成740人,占目標任務100%。

三、工作措施

查看全文

扶貧解困工作意見

為認真抓好我鎮2014年度扶貧解困工作,促進扶貧開發工作進程,確保縣下達的目標任務全面完成,就2014年扶貧解困工作擬定以下實施意見。

一、切實加強領導、落實工作責任

扶貧解困工作集中體現了黨委、政府對貧困地區、貧困群眾的親切關懷。抓好扶貧工作,既是檢驗我鎮扶貧開發工作的開展情況和基本標準與尺度,也是檢驗我鎮深入學習科學發展觀的重要體現,又是維護好貧困群眾利益的重要舉措。為促進工作順利開展,確保上級下達我鎮扶持農村貧困人口目標任務的實現,鎮黨委、政府及時調整鎮2014年扶貧解困工作領導組。并落實專人負責,以保證工作按計劃推進,確保全年目標任務的實現。

二、狠抓落實、完善措施保證工作任務的圓滿完成

1、深入調查,健全完善扶貧農村貧困人口的基礎臺帳,為制定科學的幫扶措施提供條件。各村要結合本地實際搞好摸底調查工作,集中精力對全村家庭年均收入在2300元以下(低收入人口)的農戶進行認真摸底,按照鎮黨委、政府下達的指標任務健全基本臺帳,并按時將臺帳報鎮經發辦匯總上報。

2、完善措施,狠抓落實。扶貧解困工作,只有采取行之有效的工作措施,才能使工作真正落到實處,才能使貧困人口能真正的脫貧,并走上致富道路。在具體工作上,我們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一是要立足長遠,從提高農村貧困群眾的生產、生活水平著手,要因地制宜地幫助貧困群眾制定產業發展規劃,并幫助貧困群眾調整好產業結構,建立穩定的增收渠道;二是要對貧困人口做好農業實用技能和外出務工技能培訓,積極引導和組織有勞力的貧困人口外出務工或就地非農轉移就業;三是積極配合縣級相關部門在安排各項扶貧惠民項目和資金時,有選擇地將水利、公路、住房改造和產業發展等項目及資金重點安排在以解決扶貧農村貧困人口居住的地區,集中力量,整合資源,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加快扶貧開發進程,從根本上解決農村貧困(低收入)人口的生產、生活條件;四是加大扶貧開發的宣傳力度,使全社會都來關心幫助貧困人口,形成一個良好的社會氛圍,使扶貧解困工作形成人人關心,人人支持,人人參與的良好局面。

查看全文

鄉扶貧解困民生工程的意見

根據*州市扶貧開發辦公室《關于下*2009年度“民生工程”農村扶貧解困目標任務的通知》(*市開發辦[2009]2號)和*縣扶貧開發領導小組(*開發[2009]2號)文件精神,結合2007年我縣貧困戶建檔立卡的農村貧困戶人口數量的分布情況,為進一步推進全鄉扶貧開發工作,努力提高貧困人口的自我發展能力,做到貧困人口穩定解決溫飽、實現脫貧致富,現將2009年度“扶貧解困民生工程”目標任務分解下*各村委會,望認真抓好落實,并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切實加強領導

“扶貧解困民生工程”是為維護和保障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切實改善貧困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的一個重要舉措。今年“扶貧解困民生工程”將納入全鄉年度目標考核,各村、有關單位要高度重視,為切實加強對此項工作的領導,鄉政府成立“扶貧解困民生工程”實施領導小組:組長鄉人民政府鄉長王霞,副組長鄉人民政府副鄉長侯立,成員由財政所、民政辦、各村委會主任組成。辦公室設在財政所,由何波同志兼任。要定期、不定期地深入基層、深入貧困戶家中,及時研究解決工作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二、認真落實任務

各村委會、機關單位干部職工要認真按照鄉政府確定的目標任務對號入座,要將扶貧任務、人員、幫扶措施落到實處,確保按時按質按量完成任務。

三、進一步落實定點扶貧制度

查看全文

農業局扶貧解困實施意見

根據*縣扶貧開發領導小組*開發〔2009〕2號文件精神,為扎實開展“扶貧解困民生工程”工作,經認真調查研究,商聯系鄉金檀鄉黨委、政府意見,結合我局實際,特提出2009年“扶貧解困民生工程”實施意見。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立足當地的資源條件,結合農戶貧困原因,針對性地制定扶貧措施,著力增強貧困農戶的“造血”功能,使家庭人均純收入較上年有較大增長,全面實現脫貧致富目標。

二、目標任務

全局黨員干部職工共22人,幫扶30戶,幫扶人口73人,人均純收入在上年基礎上增加370元以上。

三、主要措施

查看全文

科技局扶貧解困實施意見

各股、室、所:

為認真貫徹《關于落實縣委、縣政府“扶貧解困行動”的實施意見》文件精神,切實維護和保障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改善貧困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經局黨組會議研究決定,對開展該項活動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指導思想

要堅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密切黨同人民群眾血肉聯系為核心,以推進我縣“十二大惠民行動”工作為載體,在親民、富民、惠民、助民、安民的實踐中培育優良作風,嚴格按照《關于落實縣委、縣政府“扶貧解困行動”的實施意見》文件精神的有關要求,扎實有效地推進*縣富民強縣、全面小康的進程。

二、目標任務

堅持把群眾需要作為工作的第一目標,積極深入一線了解民情、搭建平臺聽取民意、整合力量化解民訴等措施,真情貼心親民。以建設組織有力、發展加快、村容美化、村風文明、社會穩定、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為目標,積極實施“扶貧解困行動”,合理分配勞動力資源,實現三分之一的農戶從事農畜牧生產,依靠優勢產業促進農民增收。大力改改善基礎設施條件,培養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新型農民,力爭*到80%以上農戶實現“四通四改”(通電、通水、通光、通電話;改井、改廁、改灶、改圈),90%以上農戶創建星級文明戶,90%以上農民成為有文、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堅持把群眾滿意作為第一追求,全力推進新農村建設,深化“十二大惠民行動”,建設惠民幫扶中心,扎實開展便民、為民服務,切實抓好科技富民興村、完善科技服務平臺等工作,將惠民政策落到實處。

查看全文

計劃生育扶貧解困工作方案

近年來,我縣連續遭受特大洪災和旱災,近日又遭受罕見的冰雪霜凍災害,給廣大群眾的生產生活帶來了嚴重影響,加之受物價上漲因素的影響,造成部分群眾生活困難。為切實改善貧困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推進和諧計生建設,結合人口計生部門工作實際,特擬定如下具體實施方案:

一、認真開展調查摸底工作。各鄉、鎮計生辦要迅速組織人員對轄區內計劃生育家庭開展調查摸底,重點對計劃生育困難家庭、農村計劃生育獎勵扶助家庭、計劃生育手術后遺癥、并發癥對象、留守兒童、貧困失學兒童等全面調查摸底,準確掌握情況,逐一登記造冊,并將摸底情況報縣人口計生委聯系片區的領導。

二、切實落實幫扶解困措施。深入落實人口和計劃生育利益導向政策,為廣大的計劃生育家庭造福。

一是落實獨生子女父母獎勵金,及時兌現20*年的獨生子女父母獎勵金,要確保兌現率*到100%,認真組織開展20*年度的獎勵對象調查工作。

二是認真組織開展農村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和獨生子女傷殘、死亡家庭扶助工作。按照群眾審議、張榜公布、逐級審核、社會監督等工作程序,實行扶助政策公開、扶助對象公開、發放程序公開、扶助監管制度公開,確保對象確認率控制在0.5‰以內。

三是繼續開展“三結合”工作,切實從計劃生育家庭最迫切、最關心、最容易見到成效的事情抓起,在資金、物質上讓幫扶對象得到實惠,為各幫扶單位參與新農村建設搭建平臺,變單戶幫扶為成片幫扶,真正做到帶動一片,致富一方。

查看全文

一幫一扶貧解困工作情況匯報

市“一幫一”扶貧解困辦公室:

年初以來,我們市直機關工委按照“市總工會”“一幫一”扶貧解困工作部署,全面落實《工委機關“一幫一”活動實施方案》,以強化機制、提高水平,增強幫扶的實效性為目標,上下協調,積極抓好項目落實,進一步推動了“一幫一”扶貧解困工作的順利開展。現將幫扶情況匯報如下:

一、領導重視,納入目標

工委領導班子對“一幫一”扶貧解困工作高度重視,工委常務副書記楊士學同志要求工委每位包扶干部都要從講政治、講大局,從貫徹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去認識,從切實維護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原創:努力構建和協社會的角度去抓好幫扶工作。一是把“一幫一”扶貧解困工作擺上工委重要工作位置。按照市委、市政府“一幫一”扶貧解困工作任務的要求,為認真抓好工作落實。工委專門成立了領導小組,工委常務副書記楊士學同志親自掛帥擔任組長,機關工會具體負責抓好日常工作,并指定專人抓好具體落實工作。每年機關工委領導班子都要專門召開會議,認真研究部署“一幫一”扶貧解困工作各項任務,并逐人部署落實。一年來,工委領導班子先后4次書記辦公會,研究解決“一幫一”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和實際問題,保證了這項工作的順利進行。二是發動工委黨員干部積極參與到“一幫一”活動中來。工委除幾名處級領導干部外,還發動全機關黨員干部參與到“一幫一”扶貧解困工作中來,在工委上下真正形成了“多幫一”的工作態勢。每當節假日都要動員全工委黨員干部集中走訪,在開展支部學習交流和各項活動過程中見縫插針,及時安排、隨時部署、搞好宣傳、抓好推動、明確目標,使機關工委黨員干部都能從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視,從行動上自覺落實,都能把此項工作作為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維護社會穩定,促進經濟發展,推動我市“富民興佳”新跨越戰略目標早日實現的高度來積極參與這項工作。三是切實把“一幫一”扶貧解困工作納入工委工作目標。按照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工委在部署全年工作時,就把此項工作逐一列入工委全年工作大目標之中,并與市委鑒定了責任狀。為抓好落實,工委按照戰線和分工,每位主管書記與所分管的部門形成合力,共同完成好所承擔的包扶任務。工委還專門制定了《市直機關工委2005年度工作目標責任狀》,實行季小結、半年初結、年終總結等兌標考評機制,以此,確保“一幫一”扶貧解困工作得到真正落實。

二、采取措施,抓好落實

我們按照“一幫一”工作年度計劃,精心組織,認真謀劃、采取措施、狠抓落實。一是加強聯絡。為達到真幫實助,我們對鍬廠4名特困職工幫扶過程中,積極與特困職工建立了聯系卡和聯系電話。實現了有問必答、有求必應、有難必幫,多方聯絡、及時溝通。二是堅持走訪。我們把堅持走訪作為幫扶工作的一項制度,實行定期與不定期相結合的方式走訪慰問,通過走訪慰問,及時準確地了解掌握了特困職工的實際困難情況和就業再就業情況。工委領導班子還經常采取抽查、檢查的方式跟蹤問效每個幫扶黨員干部的幫扶效果,通過跟蹤走訪不斷推動扶貧解困工作是否取得實實在在效果。一年來,工委黨員干部走訪慰問活動達到了30次。三是真幫實助。在幫扶實踐中我們感到,幫錢幫物不如幫助他們尋找就業門路,從根本上實現脫貧致富。為此,我們一方面向被幫扶戶“輸血”,送錢送物;另一方面幫助他們尋找脫貧致富門路,提供就業崗位,就業信息。今年初,機關工委領導帶隊,13名黨員干部都參加了慰問走訪所幫扶的特困職工活動,深入到他們的家中和工作崗位,虛寒問暖,捐現金1800元,解決4名下崗特困職工治病、子女上學等方面實際困難,原創:還購買大米、面粉共500斤,豆油100斤。還為4名特困職工購買了羽絨服上衣,使4名下崗特困職工很受感動。今年在慶“七一”黨的生日活動期間,工委領導帶隊,分兩組走訪了4名下崗特困職工,再次為4名下崗特困職工每人捐現金200元,共計800元。最近,為認真落實好市委、市政府開展送溫暖獻愛心活動,工委13名黨員干部捐款950元,購買米、面、油、肉、魚,親自送到特困職工家中,還捐棉衣棉被48件。一年來,機關工委13名黨員干部在“一幫一”扶貧解困和送溫暖、獻愛心活動中,共累計捐款3550元。載止到目前,我們所幫扶的4名特困下崗職工,都有了就業崗位,每月都能保證有較穩定的工資收入,他們當中一人在大福源做清掃員,一人在社區做保安員,2人在市場賣水果,他們都擺脫了困境,樹立了創業信心。思想比較穩定,家庭生活有了保障。

查看全文

城市一幫一扶貧解困工作經驗材料

**在向市場經濟轉軌過程中,國有企業多、困難職工多、下崗職工多的問題十分突出。在“一幫一”工作的實踐中我們體會到,抓好再就業既是扶貧解困工作的核心內容,也是貧困職工脫貧的根本出路。為此,在實施第二輪城市“一幫一”扶貧解困工程中,我們既解燃眉之急、又施治本之策,注重從根本上抓幫扶。2004年以來,我們組織全市152個幫扶單位的17877名干部與166家困難企業的16026名特困職工結成幫扶對子,開展了以促進困難職工再就業為重點的創業幫扶活動。全市涌現出創業小老板1482人,實現再就業10150人,有再就業能力的特困職工脫貧率達37%,實現了以創業促就業、以就業促解困,為我市深化改革、加快發展和保持穩定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一、定方向,把幫扶工作的重心及時轉移到幫創結合上來

第一輪城市“一幫一”扶貧解困工作結束后,我們就及時總結經驗,認識到搞好扶貧解困,既要幫一時之需,更要解長遠之難。大多數困難職工之所以貧困,主要病根在于生活無門路、就業無出路,只有把“治窮”與“治愚”、“輸血”與“造血”結合起來,才能從根本上解決脫貧問題。為此,在開展第二輪“一幫一”工作中,我們就及時地把幫扶工作的重心轉移到通過搞好創業帶動就業、通過就業實現扶貧解困上來。一是在工作思路上實現重心轉移。市委在安排第二輪城市“一幫一”扶貧解困工程時明確提出,第二輪城市“一幫一”工作要緊密結合全市民眾創業來進行,要把幫助下崗職工著手創業,實現再就業作為工作重點,圍繞“一幫一”解困、“一幫一”就業、“一幫一”創業三位一體來開展扶貧解困工作,及時把全市“一幫一”工作的重心轉移到幫助困難職工實現創業和再就業上來。二是在運行機制上確保重心轉移。我們把創業行動納入全市“一幫一”工作領導小組的重要日程,在安排和部署工作時,做到創業行動與“一幫一”活動一起部署、一起檢查、一起考核。在此基礎上,還把這項工作列入每年全市的重點專項工作中實施重點推進,市委、政府、人大、政協的領導分別參與推進,并建立了督辦檢查、信息反饋、聯合辦公、工作獎懲等十項推進制度,從而為創業再就業和“一幫一”工作的有機結合提供了強有力的組織保證。三是在幫扶活動上突出重心轉移。為了真正實現幫扶工作的重心轉移,我們在開展各種幫扶活動時堅持在送溫暖的同時送出路,即在對困難職工一事一幫、一時一幫、一難一幫、一急一幫的同時,大力開展了“送政策、送崗位、送信息、送資金、送服務”活動。據不完全統計,第二輪“一幫一”工作開展以來,全市各幫扶單位共為幫扶對象送各類創業信息條、送創業門路個、送就業崗位個,送創業資金萬元,使一大批困難職工實現了脫貧致富。在幫扶活動中,各級領導干部及時把幫扶的重點轉移到幫助幫扶對象通過創業和就業實現脫貧上來。市人大主任王國學同志為了扶持其幫扶對象郭志剛創業,不僅妥善幫助化解了債務問題,而且為其出謀劃策,籌措資金幫助他辦起小賣店、開起了小飯店,使全家從根本上實現了脫貧。

二、重引導,營造幫扶對象自我創業、主動就業的濃厚氛圍

為了解決幫扶對象普遍存在的創業和再就業的心理障礙,我們采取“四引”的辦法,積極引導困難職工走上主動創業、積極就業的軌道上來。一是觀念引領。觀念一變天地寬。我們把轉變觀念作為促進困難職工脫困的第一位任務放在首位來抓,采取教育、座談、示范等多種形式引導困難職工從“我要救濟”轉變到“我要創業”上來。在引導困難職工轉變觀念上,我們著重引導其破除小事不愿干、苦事不肯干的舊習,確立只要快脫困、能致富就什么都能干的艱苦創業的觀念;破除計劃經濟形成的依賴思想,確立自己的夢自己圓,在市場經濟中實現自我發展的自立自強觀念;破除只有端“鐵飯碗”才算就業的傳統認識,樹立臨時就業、階段就業、彈性就業等靈活就業也是就業的觀念。通過觀念的轉變,使一大批幫扶對象走向自我解困、自我脫貧之路。市工商局干部徐明陽包扶對象劉月蘭生活十分困難,但其兒子下崗后只想找好工作,苦、臟、累的工作不肯干,在徐明陽多次深入細心的思想工作下,劉月蘭的兒子終于放下架子,走上了蹬三輪車的脫貧之路。二是輿論引導。我們結合“一幫一”扶貧解困工作中如何引導職工創業和再就業,采取多種形式,加大了思想動員和輿論宣傳力度,營造了鼓勵、引導職工創業和再就業的濃厚輿論氛圍。全市各級各類新聞媒體充分發揮輿論導向作用,通過開辟《創業再就業行動訪談錄》等專欄分別對創業和再就業作了系列報導。全年編發稿件126篇,市“一幫一”辦公室制作了全市職工創業再就業行動專題片,廣泛進行宣傳。通過開展“‘一幫一’創業再就業行動怎么干”大討論,組織創業再就業明星進行巡回演講等多種行之有效的宣傳教育和思想發動,在全市形成了創業光榮的濃厚輿論氛圍,進一步激發了被幫扶特困職工創業再就業的欲望,有力地推動了“一幫一”扶貧解困工作的開展。三是典型引路。為了使幫扶對象學有榜樣、趕有目標,我們在去年年初和今年4月份,通過層層選拔,推選出全市“十佳創業明星”、“十佳創業帶頭人”和“創業十佳民營經濟先進集體”,并召開了專場事跡報告會,讓創業明星進行現身說法,并通過電臺、電視、報紙等煤體廣泛宣傳,在全市引起強烈反響。特困職工宋麗霞下崗后,接連遇到愛人去世、外債沉重、女兒上學費用大等困難,在社會家庭生活的重壓下,曾經有過絕望的感覺。在先進事跡的感召下,他先是干起了食雜店,又創辦了超市,現在每年利潤多達幾萬元,徹底擺脫了貧困。四是成果引示。為了使更多的困難職工走上自我解困之路,我們大力宣傳和展示“一幫一”幫扶特困職工成果,市創業辦公室和分項創業辦公室先后利用**市三江國際旅游節、國際貿易洽談會及國慶節時機,舉辦了創業成果展、職工創業“百家店”成果信息展示會、下崗職工創業精品項目產品展銷、職工創業展銷大廳等7次展銷活動,吸引幫扶干部、特困職工4萬多人進行參觀和購物。許多幫扶對象通過創業成果展示,加入了主動創業解困的行列。市規劃局黨委副書記邵樹陽領著幫扶的一建公司下崗職工張景吉觀看了創業成果展,使張景吉深受觸發,在邵樹陽的資助下,他考取了鍋爐上崗證,找到了一份燒鍋爐的工作,生活有了保障。 三、幫創業,為困難職工創業和再就業拓展空間

為了使困難職工能夠創業、有業可創、有業可就,我們采取多種方式大力拓展困難職工的創業和再就業空間。一是項目上幫。在特困職工創業再就業中,有的特困職工有技能,卻苦于無資金、無項目,有的幫扶單位有資金無項目,有的特困職工有項目無資金,針對這些問題,我們通過多途徑、多渠道廣泛征集創業項目,還與全總開通了創業項目網,定期不定期的收集全總提供的信息,目前已收集適合特困職工創業再就業,具有發展前景的項目2233個,包括工業、種植、養殖、三產服務等行業。省和佳市物價局幫扶佳市第二建筑公司60名特困職工準備投入資金幫助二建特困職工再就業,苦于不知項目,市“一幫一”辦公室得知情況后,從項目庫中選擇了養殖、種植食用菌、小加工業、社區服務等7項,供他們參考,最后確立了在樺川縣星發牧業養殖場投資20萬元,安置21名特困職工在養殖場養豬,每月收入500元,使這些特困職工實現了再就業。二是技能上幫。城市特困職工下崗后,往往因為缺少必要的知識技能,無法實現再就業,致使生活長期處于貧困狀態。幫助他們掌握必要的生產技術,提高知識文化水平,逐步走上自力更生的脫貧道路,是扶貧解困的根本。為此,我們大力加強了再就業和創業培訓工作,建立了市級創業培訓和再就業基地34個,勞動預備制定點培訓基地33個,建立了以創業培訓中心、再就業培訓基地、就業訓練中心、技工學校為主,社會各類培訓機構為輔的培訓體系。同時,為了使特困職工創業技能和實踐相結合,進一步提高創業人員的實際創業能力,我們組織各幫扶單位創建了創業孵化基地,組織經過SYB培訓的人員到孵化基地進行實踐學習,目前經過SYB培訓的353名創業人員,分別到孵化基地進行了孵化,全市涌現出創業小老板1482人。三是渠道上幫。我們積極組織幫扶單位和個人為困難職工創業和再就業尋找渠道。在拓展市內創業和再就業渠道的基礎上,我們還把幫扶的視野拓展到市外。我市佳紡原銷售公司經理王振華自砸國企“鐵飯碗”,縱身商海,埠外創業,創辦了華宇物流集團,在物流領域中創造了從零起步到國內100強中第2的業績。我們借助這一渠道,引導有條件的企業和困難職工走埠外創業和再就業之路,目前我市在埠外創業的物流企業已達100多家,有近萬名特困和下崗職工通過埠外就業實現了脫貧。

查看全文

獨家原創:扶貧解困工程經驗交流材料

困難家庭牽動著黨和政府的心,也牽動著普通老百姓的心,如何扶貧解困,讓困難家庭富起來,過上與正常家庭一樣的生活,是每個單位和有能力人責無旁貸、義不容辭的任務。根據市委、市政府在全市范圍內實施第三輪城市“一幫一”扶貧解困工程的要求,按照XX局的統一部署,我處與XX單位困難職工李國成家庭結成了幫扶對子。兩年來,我處領導始終如一地重視這項工作,認真做好幫扶工作,全體干部職工也抱著極大的熱情參與其中,作出了各自的貢獻。經過我處認真細致熱情的幫扶,困難職工李國成家庭生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已初步解決溫飽問題,正向好的方面發展,逐步走上脫貧致富路。我處幫扶困難職工李國成家庭的基本做法和經驗主要如下:

一、領導重視、全員參與,形成幫扶熱潮

自“一幫一”扶貧解困工程開展以來,我處黨總支非常重視,成立了XX處“一幫一”扶貧解困工程領導小組,多次召開會議,學習相關文件,研究部署“一幫一”扶貧解困工程工作,要求全處干部職工積極參與“一幫一”扶貧解困工作中,真心實意地解決扶貧對象的實際困難,在具體幫扶工作中,做好實際工作,認真填寫“一幫一”扶貧工作跟蹤問效登記表。由于領導重視,積極部署,廣泛宣傳,我處形成全員參與、共同幫扶的熱潮。

二、有的放矢,又好又快做幫扶工作

我處領導小組經常到幫扶對象家庭走訪慰問,與他們觸膝交談,了解幫扶對象的生活狀況和實際困難,并根據他們的具體情況,采取在生活上扶貧、精神上扶志、能力上扶持、經濟上扶業的方式。在給予物質幫助的同時,有針對性地確定幫扶對象創業項目,邀請相關項目的專業人員為幫扶對象講解理論知識,作技術業務上的指導。通過有的放矢的努力,使幫扶工作得到又好又快發展,初步實現了幫扶工作的目的任務。

三、授之以魚,又授之以漁,李國成家庭逐步脫貧致富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