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琴伴奏范文10篇

時間:2024-01-27 12:35:42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鋼琴伴奏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鋼琴伴奏

藝術歌曲鋼琴伴奏研究

摘要:舒伯特在藝術歌曲創作過程中,鋼琴伴奏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采用鋼琴伴奏的手法來加深藝術歌曲的魅力和意境,往往需要運用到多種多樣的手法。本文正是基于鋼琴伴奏的各種手法來對舒伯特的藝術歌曲進行深入的研究。

關鍵詞:舒伯特;藝術歌曲;鋼琴伴奏手法

藝術歌曲是指通過樂器進行伴奏,并具有文學作品的相關特點,可以用來獨唱的歌曲。藝術歌曲自出現以來在藝術史上就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舒伯特作為一位優秀的音樂家,其藝術歌曲的創作為整個藝術界都帶來了一股新鮮的力量,從而使藝術音樂的地位得以提升。舒伯特作為藝術歌曲創作的大家,獨具特色,在表現方式上更是別具一格,創作了不少生動立體的音樂形象。在這個過程中,鋼琴伴奏充當了主要角色。總而言之,舒伯特藝術歌曲的鋼琴伴奏手法豐富多彩,在人類音樂史上占據重要地位,舒伯特在音樂界也享有崇高地位。

1舒伯特藝術歌曲鋼琴伴奏之特點

舒伯特被譽為“歌曲之王”,他創造了大量的藝術歌曲,為世界音樂藝術歌曲注入了不少新鮮的血液。與此同時,他還大量地運用鋼琴伴奏的手法,進而改變了鋼琴伴奏的從屬地位,使藝術界對鋼琴伴奏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舒伯特的藝術歌曲中,鋼琴伴奏尤為重要,其藝術歌曲更是因此散發出獨特的魅力,不僅在內容上豐富多彩,在情感方面更是引人深思。舒伯特藝術歌曲的鋼琴伴奏對于演唱歌曲的人而言極為重要,不僅能夠幫助歌唱者更為清晰地掌握歌詞意義和歌曲的意境,還能樹立音樂形象,最終使歌唱者徹底融入歌曲當中,體會其中的情感。前文已經提到,舒伯特的藝術歌曲具有其獨特性,這一點也體現在鋼琴伴奏方面。和許多藝術歌曲不同的是,舒伯特藝術歌曲的鋼琴伴奏是同歌曲的旋律相輔相成的,但在具體作品中又表現為一種相對獨立的形象。舒伯特藝術歌曲是對歌曲旋律的一種補充,通過它和旋律的相互配合,使藝術歌曲更加富有情感,最終將演唱者和聽眾的情感推向高潮。在藝術歌曲當中,鋼琴伴奏充當著不可替代的角色。藝術歌曲中不論是何種歌詞和結構,都必須同鋼琴伴奏的織體相聯系。藝術歌曲極富特色,這主要得益于鋼琴伴奏的特殊性。舒伯特的藝術歌曲就很好地抓住了這一點,在鋼琴伴奏方面下了不少功夫,所以才能進一步突出整體的不同。所以,伴奏和聲樂作為一個整體,在任何時候都有賴于鋼琴伴奏。

2舒伯特藝術歌曲的鋼琴伴奏手法分析

查看全文

藝術歌曲鋼琴伴奏賞析

摘要:舒伯特的藝術歌曲創作在其音樂藝術道路上占據非常重要的地位,舒伯特被稱為“藝術歌曲之王”。他把德國的藝術歌曲與民間歌曲融合起來,掙脫了意法學派的限制與束縛,非常全面而充分地呈現出了藝術歌曲的抒情性。舒伯特在其歌曲創作中,通過多種不同的表達方式體現了時代特點以及對精神家園的追求。舒伯特利用歌德、海涅、莎士比亞的經典詩歌做歌詞,使得音樂與詩歌之間有了完美的搭橋,并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因此,舒伯特的藝術歌曲一方面讓文學詩詞與音樂藝術之間進行了融合滲透,同時也借助詩歌與歌曲來進行情感的表達與抒發,并刻畫了人物的內心世界,最終匯集成一首詩與音樂相結合的藝術歌曲,帶給聽眾多層次的享受。因此,本文將重點對舒伯特藝術歌曲的鋼琴伴奏進行較為深入的賞析。

關鍵詞:舒伯特;藝術歌曲;鋼琴伴奏;賞析

藝術歌曲作為音樂中的一種特殊體裁,其組成包括歌詞、旋律以及鋼琴伴奏三部分。德國早期的浪漫主義作曲家舒伯特是當時藝術歌曲的領頭羊,并因此在世界音樂史上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他把鋼琴伴奏升華到與詩、旋律等同的地位,使得人聲與鋼琴伴奏之間有了非常完美的結合。舒伯特在藝術歌曲創作中的鋼琴伴奏都有其非常獨具特點的表現技法,并進一步強化了鋼琴伴奏在藝術歌曲中的重要作用。

1藝術歌曲鋼琴伴奏的時代背景

在19世紀,德國、奧地利都處于藝術歌曲發展的鼎盛時期,作曲家們紛紛把藝術歌曲與鋼琴伴奏融合起來,并創作了大量的優秀作品。其中,非常出色的作曲家舒伯特就成為當時擁護和推動藝術歌曲與鋼琴伴奏結合起來的音樂家之一。他堅持認為,一首好的藝術歌曲必須有優秀的鋼琴伴奏,并通過實踐證明了好的鋼琴伴奏確實與大型樂隊伴奏一樣重要。因為鋼琴伴奏不僅能調動和激發演唱者的表演力和想象力,同時還能讓藝術歌曲更具感染力。通常情況下,作曲家在確立了所創作歌曲的基本思路后,就會按照歌曲的需要及情感表達的變化增添樂曲背景,然后與和聲體現的需要來確定鋼琴伴奏織體。通過如此設計安排,才能真正讓鋼琴伴奏與歌聲融會貫通,形成完美的音樂藝術體裁。

2鋼琴伴奏對音樂形象的塑造

查看全文

舒伯特藝術歌曲鋼琴伴奏

摘要:舒伯特是世界音樂史上具有極高音樂造詣的才子。他是早期浪漫主義作曲家的重要代表,在藝術歌曲領域取得了極高的音樂成就。藝術歌曲主要呈現出結構短小精悍,旋律豐富優美以及飽滿豐富的情感內涵,在抒情之中表達出作曲家內心的情感與思想。在舒伯特逝世190周年的背景下,本文將主要圍繞舒伯特藝術歌曲的創作特點及其鋼琴伴奏進行分析。

關鍵詞:舒伯特;藝術歌曲;鋼琴伴奏

一、走近舒伯特

舒伯特是18世紀偉大的作曲家,是18世紀早期浪漫主義創作家的首要代表人物,被世人譽為偉大古典主義音樂最后一位音樂巨匠,受到后人的追捧與模仿,也成為不可逾越的傳世經典。遺憾的是天妒英才,舒伯特在31歲的時候就英年早逝,在短短的31年中,他為藝術歌曲領域留下了一筆寶貴的財富,《野玫瑰》《魔王》以及《小夜曲》等藝術歌曲成為曠世之作。

二、舒伯特藝術歌曲的創作特點

舒伯特在他有限的生命中創作了600余首藝術歌曲,在其藝術歌曲創作中,常常將米勒、歌德、海涅等文學家的創作融入其中,作為其藝術歌曲的填詞,其藝術歌曲主要呈現出曲調旋律優美,意境深邃,在靜謐之中體現著意境的悠遠,在旋律創作的過程中綜合考慮曲調與填詞之間的韻律,在保證藝術歌曲藝術特點的同時,又能夠做到朗朗上口。

查看全文

淺析藝術歌曲鋼琴伴奏美學特征

摘要:藝術歌曲側重于歌曲創作的審美性,在普通的伴奏與共性化的伴奏過程中,產生的美學特征也會存在差異,特別在鋼琴伴奏的氛圍下,會形成一種更加完善的藝術性。所以,在藝術歌曲的鋼琴伴奏中,充分把握美學特征,有效利用演奏技巧具有重要意義。基于此,本文探討了藝術歌曲鋼琴伴奏的美學特征,提出了必要的參考。

關鍵詞:藝術歌曲;鋼琴伴奏;美學特征;分析

在一部藝術歌曲演奏中,鋼琴不僅僅起到伴奏的作用,它如同獨唱一樣要體現符合特定藝術特征的詮釋。歌詞好比人類的骨骼,旋律好比豐盈的肌肉,則鋼琴伴奏就像是十分高雅而華美的外衣,三者有機地結合起來,可以充分展現歌曲演奏的藝術魅力。總體而言,藝術歌曲主要具有音韻美、情感美、意境美的美學特點。以下展開具體論述。

一、詩歌的音韻美

藝術歌曲中飽含了歌唱家的文學藝術內涵,也可以理解為朗頌的藝術,在藝術歌曲中,音樂擴展了文學形象,充實了人類的聽覺享受。歌詞對音樂形象加以解釋,同時,將人們對音樂的理解限定于特定的范圍。這要求了創作歌詞的時候應當與音樂表現特點相符,以便二者協調發展,需要歌詞音調的音樂化創作。正如唐朝著名音樂家白居易先生在談及詩歌的時候講到:“韻協則言順,言順則聲易人。”這就是我國古代詩歌創作中體現的美學特征與藝術規律。可見,歌詞創作也是遵循了特定的美學特征。總體來講,歌詞藝術中的音樂美主要來源于語言本身的聲調美感,就是指朗讀中聲調的音長、音高、音色、音量四大基本要素。歌詞的音樂構成主要有:節奏上表現在歌詞的段落劃分,朗讀的抑、揚、頓、挫,字數相等的句式安排,形象上表現在對事物側重語言與音的結合美的描述,從而讓詩歌誦讀中更加清楚明了,在語調變換中體會詩歌抒情的藝術魅力。例如:“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從語氣、語調方面彰顯了堅定不移、英勇壯烈,展現了一種義無反顧的思想。

二、旋律的情感美

查看全文

鋼琴伴奏教學與聲樂伴奏初探

摘要:近年來,在一些高等音樂師范院校中面臨聲樂主修學生普遍較多,鋼琴主修學生普遍較少的現象,聲樂歌唱者對鋼琴伴奏的需求呈現出快速增長的趨勢。鋼琴即興伴奏課是高等音樂師范院校中十分重要且必須掌握的課程,已不是一個新鮮事物,但如何能將鋼琴伴奏課程與聲樂伴奏的需求相結合是目前相對分析較少的領域。本文主要是介紹如何更好的將鋼琴伴奏課程與聲樂伴奏需求更為緊密的結合在一起而進行的橫向教學初探。

關鍵詞:鋼琴伴奏教學;聲樂伴奏需求;橫向教學聯系

一、鋼琴伴奏課程中應用創造性教學模式的必要性

在一些高等音樂師范院校內,每個人的鋼琴彈奏程度參差不齊,并且鋼琴伴奏課程多以集體課為主,每位學生對相關的和聲知識理論的學習和理解也不盡相同,針對目前這一現象,筆者認為應該采取創新式教學的教學模式,將不同程度水平的同學進行劃分。將理解能力稍強的同學安排在一個層面,將理解能力稍差的學生安排在一個層面,從而分批教授,這樣不僅可使得基礎稍差的同學不會感到學不會,還可保證基礎好的同學在上課時針對一些相對較難問題進行有效解決,從而達到一種雙贏,因此,創新式的教學授課模式對于提高鋼琴即興伴奏水平有一定影響。同時,針對鋼琴伴奏課程的學習時間,也應當進行適當的調整,許多鋼琴伴奏中和弦的使用、織體的變化等,都是在平時的鋼琴彈奏基礎中所不斷積累沉淀下來的。在一些高等師范音樂院校中,鋼琴課程的設置時間和鋼琴即興伴奏課程的設置時間相對較短,然而鋼琴即興伴奏所涉及的風格、體裁等較多,在學習時間不充足的情況下,很難充分有效的使學生對鋼琴伴奏的內容有深入的了解和把握。因此增加鋼琴伴奏課的學習時間對于進一步增強鋼琴伴奏的水平是十分重要的。

二、聲樂伴奏的需求與鋼琴伴奏課程結合的必要性

將聲樂伴奏的需求與鋼琴伴奏所學知識進行緊密的結合是當前許多高等音樂師范院校中改革的一個重要方面。眾所周知,鋼琴即興伴奏與聲樂分別屬于器樂與聲樂兩大學科,然而在具體的聲樂教學考核中,聲樂演唱者又必須依賴于鋼琴即興伴奏來進行烘托。因此可想而知,假設聲樂演唱中沒有鋼琴即興伴奏烘托氣氛,聲樂演唱者在情緒上的變化可能達不到推動的效果,聽眾也不能達到一種賞心悅目的感覺。在我國傳統的曲藝、戲曲的聲樂教學中,大多數使用民族樂器進行發聲訓練,然而在現代化的聲樂教學中,使用鋼琴來進行伴奏依舊較為普遍,但兩者不是簡單、機械、死板的結合,而是真正將鋼琴伴奏課程的內容與聲樂伴奏需求做到學有所用,使兩者相互滲透、相互影響,真正的達到鋼琴即興伴奏能夠學以致用。

查看全文

藝術歌曲鋼琴伴奏與教學

摘要:聲樂作品中最受到廣大聽眾喜愛的就是藝術歌曲,而藝術歌曲的完美演繹離不開鋼琴伴奏鋼琴伴奏是表達藝長歌曲內在靈魂的核心要素,在現階段我國藝長歌曲當中,鋼琴伴奏的專業人士還比較少,在鋼琴伴奏教學方面還存在著諸多問題。本文將在此基礎下主要存究探討藝長歌曲的鋼琴伴奏與教學。

關鍵詞:藝長歌曲;鋼琴伴奏;教學

一、引言

鋼琴伴奏作為聲樂伴奏中的一種,尤其是在藝術歌曲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目前,藝長步曲是f樂教學中最主要的教學內容之`,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和重書后起藝長步曲,對藝長步曲的鋼琴伴奏也更為關注。現階段專業學習藝長步曲鋼琴伴奏的人才少之之少,隨著藝長步曲的不斷發夔,鋼琴伴奏人員的需求量也越來越大,藝術歌曲鋼琴伴奏的教學需要得到重視和完善。

二、藝術歌曲的鋼琴伴奏

1、藝長步曲的概述

查看全文

聲樂鋼琴伴奏歌唱性思維研究

[摘要]本文將主要探討聲樂鋼琴伴奏中的歌唱性思維,從歌唱性思維的角度對聲樂鋼琴伴奏者提出藝術認知以及技術層面的分析探討,望能通過本文,將筆者對于鋼琴藝術指導和聲樂結合的經驗分享給廣大同人,提升聲樂鋼琴伴奏的藝術表現力,讓鋼琴能夠更好地演繹出聲樂作品的內涵。

[關鍵詞]聲樂鋼琴伴奏;歌唱性思維;藝術研究

為了更好地完成聲樂伴奏,鋼琴演奏者既要掌握扎實的基本功,也要能夠學會體會作品中的內涵,以歌唱性思維作為鋼琴伴奏的指導,認識到歌唱和伴奏本身是緊密相連的。歌唱性思維指的是鋼琴伴奏中要能夠根據歌曲內涵特征,運用技術與之結合,完成藝術作品的演繹。從這個層面上看,鋼琴演奏不僅僅是詮釋歌曲,也在于通過鋼琴表達實現藝術高度的提升[1]。所以,對于聲樂鋼琴伴奏來說,應當注重培養自身的歌唱性思維能力,提升藝術演奏水平、回歸音樂本質,通過良好的音樂思維習慣,讓聲樂作品的藝術價值得以進一步強調。

一、歌唱性思維的內涵

音樂作為一種和人類的心理活動密切相關的藝術行為,在表現音樂的過程中,能夠形成特定的音樂性思維。音樂性思維表現為音樂化的語言以及情緒等等,在歌唱領域中,歌唱性思維是音樂藝術的特殊屬性。總體來看,歌唱性指的是演唱者能夠優美自由地表達音樂的一種屬性特征,而歌唱性的思維正是建立在歌唱性特征之上而形成的一種藝術表現思維。具體來看,歌唱性思維主要是借助歌唱性這一特征而施展的,演唱者在進行音樂作品演繹時,要站在自己的個人經驗以及藝術處理特征上,賦予音樂作品個人的歌唱性。歌唱性的思維也可以通過伴奏去表達,通過演奏樂器讓樂曲能夠無限度地接近演唱時的情感,將歌曲中的內涵以及如歌如泣的情感特征表達出來[2]。這種對應的解析和表現的過程,統稱為歌唱性思維,從心理學角度去理解歌唱性思維,可以發現歌唱性思維本身也是一種持續性的過程,能夠通過個體對歌曲的感受以及歌曲本身所承載的信息,兩者之間進行復雜的綜合運算,信息通過不斷的碰撞和積累,從而演繹音樂、傳達音樂。歌唱性思維反映的是演奏者和演唱者對于音樂素材的理性認知和藝術表現能力,作為人類文明成果的結晶,音樂的歌唱性思維能夠將樂曲的內涵激發出來,讓音樂真正靈動、活躍,通過演唱者和伴奏者的演繹,將聲樂的內涵以及演唱者的聲音、音樂伴奏進行有機融合。

二、聲樂鋼琴伴奏中歌唱性思維的重要性

查看全文

藝術歌曲鋼琴伴奏教學初探

近年來,隨著我國藝術教育水平發展的提高,高等師范院校音樂專業教學逐步系統化、專業化。聲樂教育專業蓬勃發展的同時,鋼琴伴奏的作用也逐步受到了重視。在聲樂作品的演繹中,準確、精致、具有感染力的鋼琴伴奏對于整首聲樂作品音樂風格的把握、音樂形象的塑造,甚至歌者完成作品的效果都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藝術歌曲是聲樂體裁的一種,是西方音樂文化蓬勃發展時期產生的一個重要音樂品種,歌詞、旋律、鋼琴伴奏高度融合,極富藝術感染力。“情真意切的文學詩歌”“精雕細琢的伴奏藝術”“優美動人的人聲與器樂二重唱”是藝術歌曲的三大典型藝術特征。中國藝術歌曲是指中國音樂家將西方鋼琴音樂的作曲技法與我國文學作品相結合,在不同時期創作的具有藝術性和專業性的歌曲作品。①藝術歌曲的典型特點在中國藝術歌曲中一樣有所體現,沒有了鋼琴伴奏的中國藝術歌曲將是不完整的。在中國藝術歌曲的詮釋表達中,鋼琴伴奏承擔著輔助、渲染、補充等重要功能,與人聲共同完成藝術歌曲的演繹。筆者結合自己多年的藝術指導實踐經驗和鋼琴教學經驗,從以下幾個方面研究中國藝術歌曲鋼琴伴奏教學,力圖將傳統意義上的鋼琴教學和藝術歌曲中鋼琴伴奏的學習結合起來,整理出適用于高師院校音樂專業學生鋼琴伴奏學習的方法。

一、對中國藝術歌曲主要作曲家及代表作品的整理

中國藝術歌曲從20世紀初期到新中國成立后的幾十年,從學堂樂歌時期的蹣跚學步,到后來的蓬勃發展、日益成熟,與之相隨的鋼琴伴奏也走出從幼稚到成熟的歷程。中國作曲家的創作在借鑒德奧等國作曲家的創作技法的同時,也會將中國風格滲透進來。鋼琴伴奏創作較為考究,注重和聲、調性的運用,表現形式多種多樣,大大增加了我國鋼琴伴奏在聲樂作品中的藝術表現力。對這些作品進行梳理和劃分,有助于人們對中國藝術歌曲的彈奏進行更深層次地把握和理解。

(一)按照時間劃分

20世紀初期:第一代作曲家如青主、趙元任、蕭友梅、黎錦暉等,分別創作了《問》《我住長江頭》《教我如何不想他》《聽雨》等藝術歌曲,這一時期的藝術歌曲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五四”時期的精神和人民要求反帝反封建的迫切愿望,鋼琴伴奏的結構較為規整,和聲織體也相對簡單。30至40年代初:這一時期的代表人物有黃自、江定仙、青主、陳田鶴等。黃自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他先后創作了《南鄉子》《點絳唇》《花非花》《卜算子》這些為當今國內音樂學院學生所熟知的早期藝術歌曲,和為音樂會演唱而創作的藝術性獨唱歌曲《春思曲》《思鄉》《玫瑰三愿》《西風的話》等。他創作的藝術歌曲風格典雅,技術手法精湛高超,作品結構規范,句子語法清楚明了,同時鋼琴伴奏部分也和歌曲緊密結合,保持了意境與選詞的一致性。精致優雅,富有詩意,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結束后的藝術歌曲創作:這一時期的代表作曲家及其作品有朱踐耳的《清晰的記憶》、尚德義的《科學的春天來了》、陸在義的《祖國,慈祥的母親》《我愛這土地》、黎英海的《春曉》《楓橋夜泊》等。無論是風格還是題材上都更加多元化,歌曲的意境和鋼琴伴奏的編配方面,都更加豐富、日益繁盛,中國藝術歌曲的創作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二)按照風格劃分

查看全文

聲樂鋼琴伴奏的藝術魅力探討

摘要:在聲樂鋼琴伴奏當中,演唱者與伴奏者之間的默契配合,能夠更好的表達出音樂當中所蘊含的情感。伴奏者和演唱者需要具備扎實的功底,并在音樂當中投入感情,在彼此的相互感染當中,將聲樂鋼琴伴奏的藝術魅力充分的表達出來。在實際的教學當中,聲樂教師應該具備高水平的鋼琴演奏能力,能夠將作品更加生動傳神的表現出來,這是聲樂專業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需要提升的部分,有助于其聲樂的學習。

關鍵詞:聲樂;鋼琴伴奏;藝術魅力

鋼琴伴奏在聲樂演唱當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是整個聲樂作品的有機組成,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代表著聲樂作品的情感和靈魂。演奏者和歌唱者之間的相互配合,以鋼琴作為渲染,烘托出聲樂演唱的藝術魅力。在聲樂教學中,首先需要讓學生了解鋼琴伴奏對于聲樂演唱的重要意義,并在學習體驗的過程中更好的理解聲樂作品,能夠在演奏和演唱當中投入感情,體會其藝術魅力所在。

一、鋼琴演奏對于聲樂演唱的重要意義

鋼琴伴奏是樂隊伴奏之外的聲樂伴奏形式,由于其寬廣的音域和豐富的音色,能夠為聲樂演唱增添更加豐富的色彩,能夠達到不遜色于樂隊伴奏的藝術效果。聲樂鋼琴伴奏能夠增加音樂作品的藝術表現力,需要演唱者和演奏者充分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將鋼琴伴奏的旋律與歌曲巧妙融合在一起。在聲樂教學當中,教師如果能夠以鋼琴伴奏作為輔助教學內容,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詞曲內涵,對聲樂學習有著很大的幫助,其效果要優于聲樂技巧訓練。在聲樂鋼琴伴奏的學習當中,不但聲樂技巧得到有效提升,能夠深入理解作品內涵,能夠在聲樂演唱當中充分表達自己的情感,學生能夠得到更多音樂實踐的機會。如果教師能夠學生的聲樂演唱進行鋼琴伴奏,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增進師生間的藝術交流,對于學生無疑是有效的激勵,而對于聲樂教學同樣具有重要的意義[1]。

二、聲樂鋼琴伴奏現狀

查看全文

藝術歌曲鋼琴伴奏發展研究

摘要:藝術歌曲作為西方音樂體裁在我國發展到今天,已經進入成熟期,作曲家將我國的五聲調式與民族特征融合其中,創作出不少膾炙人口的經典作品。我國藝術歌曲從最初對外國藝術歌曲的模仿到逐漸有了本民族個性并達到探索和創新階段,鋼琴伴奏聲部擔任了重要角色。

關鍵詞:中國;近現代;藝術歌曲;鋼琴伴奏

中國藝術歌曲起源于五四新文化運動,一批既有深厚的中國古典文學底蘊,又從歐美留學歸來的作曲家,在創作中運用西方的作曲手法,從借鑒、模仿到對藝術歌曲民族風格的創新發展,成為中國藝術歌曲的民族化探索的先鋒。如今中國藝術歌曲這一體裁經由百年的發展已經完全具有民族化、本土化特征,并形成了我國特有的藝術形式———“雅歌”。中國藝術歌曲中聲樂、詩詞與鋼琴伴奏的關系為并重型,鋼琴伴奏的功能有造型模仿、結構串聯、意境烘托、刻畫內心等等。更重要的是,在探索中國民族本土化風格方面,采用中國民族調式、和聲織體、模仿民族器樂,以及現代作曲技法的結合上都有所創新。

一、中國近現代藝術歌曲鋼琴伴奏的發展脈絡

1.萌芽時期

20世紀初期我國學堂里經由日本傳來、以西方旋律填詞的歌曲被稱為“學堂樂歌”,是中國藝術歌曲的雛形。“學堂樂歌”分兩類:一類是“選曲填詞”,如:李叔同根據美國通俗歌曲旋律填詞的歌曲《送別》,歌詞情真意切、清新淡雅,詞曲結合自然流暢;另一類是音樂教師們嘗試著自己作詞作曲,如:沈心工的《采蓮曲》《黃河》,李叔同的作品《春游》《早秋》《留別》等。少數配有簡單的鋼琴伴奏,這些作品不論從技術上還是精神上來說,都是我國近代藝術歌曲的重要前提。從“學堂樂歌”的記譜方法來看,一般采用五線譜、簡譜,不再使用傳統的工尺譜。該藝術形式代表了中西方音樂文化的交流與融合,歌詞是五四新文化運動以來萌芽的白話詩。以李叔同為先驅,通過學堂樂歌的音樂形式,我國逐步建立起新型的學校音樂教育。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