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腸范文10篇

時間:2024-02-01 15:06:30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灌腸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清潔灌腸病患舒適護理思考

清潔灌腸是通過灌腸導瀉的方法,以清除腸道內的糞便和積氣,從而達到減輕腹脹,清潔腸道的目的,為手術、檢查、分娩作準備。由于清潔灌腸需要對患者多次進行反復灌洗,直到排出清亮無糞渣的灌腸液為止。因此許多患者常常因反復插管、頻繁排便時引起的肛門疼痛以及大量液體進入腸道時產生的腹部脹痛、排便失控等情況而感到痛苦不堪,并直接影響到腸道的清潔效果。

為此,針對清潔灌腸患者常因腹部脹痛、排便失控、肛門疼痛等感到內心痛苦的現象,從“人文”精神出發,為了減少刺激和提高患者舒適程度,在實際操作中注意灌腸技巧、為患者提供有效的心理支持及疼痛緩解方法等護理措施,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心理護理

尊重患者的寒熱習慣與生活避諱,操作時關閉門窗、調節室溫、疏散其他人員,必要時使用屏風阻隔,為患者提供一個安靜、隱蔽的空間,增強患者的安全感。做好護患溝通,提供心理支持:操作前應詳細解釋灌腸目的、操作步驟及需要患者配合的注意事項,對于患者提出的若干問題,應耐心傾聽、認真解答,以消除患者的疑慮。操作中關切的語言、關注的目光及適當的觸撫動作,均可成為患者有效的心理支持。操作后適度的表揚、及時的詢問,可了解患者內心感受,增進護患情感。

2.灌腸技巧

左側臥臀部抬高位:將患者取左側臥位,抬高臀部12cm約30°左右,可使直腸處于較高位置,而結腸和降結腸則處在直腸低位,形成直、結腸之間的壓力差[1],可有利于插管和液體進入乙狀結腸。選擇合適導管:用一次性吸痰管代替肛管。由于一次性吸痰管較肛管長、管腔細,對腸管刺激性小[2],插入深度12~15cm時,可達乙狀結腸中段,避免液體進入直腸引起排便反射,老年人可將深度增加至18cm。直腸癌患者應根據腫瘤生長情況,酌情選擇管徑更細、材質更軟的管道,以防局部出血。置管動作:插管用石蠟油充分濕潤導管,痔瘡患者要用石蠟油濕潤肛門口,先擴肛門再插管[3],置管時動作應輕柔,切忌暴力插管,以免損傷腸黏膜。灌入液的溫度、速度及量:灌腸液溫度適宜,冬季適當加溫,以免溫度過低刺激黏膜引起腸痙攣;灌注速度宜慢,一般不超過40ml/分,有便意時可適當減慢速度或降低壓力。灌注量應根據患者的病情、年齡、體質決定,年老體弱1次灌注量應控制在500~700ml,以免造成患者排便失控,不但沾污能患者身體及床褥,而且影響灌腸效果。

查看全文

保留灌腸輔助治療小兒腹瀉研究論文

論文關鍵詞:腹瀉灌腸護理

論文摘要目的總結灌腸液保留灌腸輔助治療小兒腹瀉的護理,介紹灌腸液的配制及保留灌腸治療小兒腹瀉的方法。方法對符合腹瀉病診斷標準,需要用灌腸液治療的腹瀉患兒,可采用“思密達、云南白藥、慶大霉素、地塞米松”四聯藥物保留灌腸,利用心理護理、操作護理、病情觀察及基礎護理等措施予以指導。結果經護理指導后,需用保留灌腸治療的腹瀉患兒能積極配合治療,取得了顯著的臨床效果。結論指導、幫助腹瀉患兒及其家長配合灌腸液進行灌腸治療非常重要,保留灌腸治療小兒腹瀉臨床效果顯著。

小兒腹瀉是一組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消化道疾病,為世界性公共問題,在我國屬第二位常見病,感染性因素多見。在2003年~2005年的10月~12月,我科收治小兒腹瀉的患兒140例,均符合腹瀉病的診斷標準[1],并排除痢疾,重度營養不良及其它全身性疾病合并癥。

1臨床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將符合條件的140例,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70例,男39例,女31例;發熱30例,嘔吐36例;輕度脫水42例,中、重度脫水28例。對照組70例,男41例,女29例;發熱28例,嘔吐35例;輕度脫水40例,中、重度脫水30例。經統計學處理兩組年齡、病情比較差異無顯著性(P>0.05)。

查看全文

益氣養陰灌腸方治療機械性腸梗阻探索

摘要:目的探討益氣養陰灌腸方治療機械性腸梗阻的療效。方法采用回顧性病例對照研究設計,選擇2013年11月至2020年7月于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住院的機械性腸梗阻患者,用SPSS25.0軟件傾向值匹配評分功能匹配后,得到中藥灌腸組和對照組病例各67例,觀察指標為患者恢復排氣排便時間、恢復流質飲食時間、總計住院天數、抗生素使用天數、抗生素升級情況及患者治療前后實驗室檢查的變化情況。結果治療后,中藥灌腸組患者恢復排氣排便時間、抗生素使用天數及抗生素升級情況、療效評價方面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顯著性(P<0.05);中藥灌腸組在恢復流質飲食時間、住院天數、白細胞計數、中性粒細胞計數及中性粒細胞比值方面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顯著性(P>0.05)。結論在常規治療中配合應用益氣養陰灌腸方有助于縮短患者恢復排氣排便的時間、抗生素使用的天數,減少抗生素升級情況,提高常規治療的臨床療效。

關鍵詞:中藥灌腸;機械性腸梗阻;傾向性匹配評分

機械性腸梗阻(mechanicalintestinalobstruction,MIO)歸屬于中醫的“關格”“腹痛”“腸結”“積聚”范疇,病死率較高[1]。中藥保留灌腸多年來廣泛應用于腸梗阻的臨床治療中,現代研究證實效果顯著[2-6]。目前主流觀點多采取“通因通用”的治療原則,針對肛門停止排氣排便等癥狀,取“六腑以通為用”之義,多選用承氣湯類方劑進行灌腸[7]。但筆者認為,在MIO的急性發作期,由于患者出現劇烈腹痛癥狀,臟腑氣機阻遏,氣血津液運轉嚴重失調,會出現氣陰兩虛、陰陽失調的證候表現;部分慢性腸梗阻患者,平素氣血不足,津液虧虛,在MIO急性發作時其氣陰兩虛癥狀更加明顯。因此,無論急性還是慢性MIO,氣陰兩虛、陰陽失衡的病機更應引起臨床醫師關注。本研究擬通過回顧性病例對照研究分析益氣養陰灌腸方對MIO的治療效果,為選擇中藥灌腸方劑提供依據。

1資料與方法

1.1研究設計

本研究屬于單中心回顧性研究,采用病例對照設計。調閱本院2013年11月至2020年7月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普外科住院病歷系統中自有電子化記錄以來全部機械性腸梗阻住院患者。根據病例納入標準篩選病例,通過調閱患者住院病歷的方式記錄信息。中醫診斷標準:按照《中醫病癥療效診斷標準》[8]《中醫急診學》[9]關于腸結病氣陰兩虛證的診斷依據:腹部脹滿、疼痛,忽急忽緩,惡心嘔吐,大便不通,乏力,面白無華,或有潮熱盜汗,舌淡或紅,苔白,脈細弱或細數。西醫診斷標準:根據《臨床診療指南:外科分冊》[10]《外科學》[11]《胃腸外科學》[12]制訂。①癥狀:腹痛、腹脹、嘔吐并肛門停止排氣排便。②體征:單純梗阻早期患者表情痛苦,嚴重者可出現脫水、虛弱或休克。③查體:腹部可見腹脹、蠕動波,觸診可有壓痛,叩診鼓音,聽診腸鳴音活躍,可聞及氣過水聲及高調金屬音或振水音。絞窄性腸梗阻可表現為腹膜炎體征,有時可有移動性濁音,腹壁壓痛,腸鳴音微弱或消失。④輔助檢查:白細胞計數、血紅蛋白、紅細胞比容、尿比重可增高,血氣分析、血生化、腎功能紊亂。⑤立位腹部X線片可見全腹多發氣液平。納入標準:①符合診斷標準;②完整記錄患者發病時間、入院查體、血常規、生化等入院情況,及治療后首次肛門排氣排便時間、恢復進食時間及輔助檢查等治療轉歸情況。排除標準:①絞窄性腸梗阻、腸套疊、腸壞死、腸扭轉等需急診手術治療的腸梗阻;②血運性腸梗阻、動力性腸梗阻等其他因素引起的腸梗阻;③伴有嚴重的心、肺、肝、腎功能及電解質異常;④腫瘤腹腔內多發轉移,引起腸梗阻;⑤精神異常,查體不合作,無法順利語言溝通;⑥自動出院;⑦掃描記錄內容不完整病歷;⑧曾明確表示不愿將個人住院資料用于科學研究。本研究方案通過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查(倫理編號:JDF-IRB-2020033401),并在實施過程中全程監督。

查看全文

溫生理鹽水灌腸治療早產兒黃疸療效

新生兒黃疸是新生兒科常見病、多發病,尤其早產兒由于其膽紅素獨特的代謝特點和其生理特點,易于出現高膽紅素血癥,甚至膽紅素腦病。故積極干預是減少后遺疾患的關鍵。現選取自2008年10月~2010年8月我院兒科收住的單純早產兒50例作為臨床觀察對象,其中25例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加用溫鹽水灌腸,療效顯著,現報道如下。

1臨床資料

50例患兒均符合單純早產兒診斷標準[1],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25例,男13例,女12例,胎齡30~35周,平均胎齡32.5周,年齡0.5~10小時,平均5.5小時;對照組25例,男13例,女12例,胎齡31~36周,平均胎齡33周,年齡1~9小時,平均6.0小時。兩組性別、胎齡、年齡、出生體重、并發癥、治療前一般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2治療方法

兩組常規早產兒喂養、護理、靜脈輸液,黃疸指標在符合藍光照射標準時均給予藍光照射,黃疸進展快時均給予白蛋白輸注[2]。治療組在上述治療的基礎上于入院第一天即加用溫生理鹽水灌腸,每天一次,連用5天,每次量約30ml,應用6~8F灌腸管,緩慢插入肛管4~6cm,直至胎便排完為止。注意操作時動作輕柔,避免刺激致呼吸暫停,盡量無菌操作。

3觀察指標

查看全文

中藥治療潰爛性結腸炎的臨床意義研究論文

【關鍵詞】中藥:灌腸:潰瘍性結腸炎

摘要:近年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飲食結構、生活習慣的改變,環境的變化,以及診斷技術的不斷進步,我國潰瘍性結腸炎的發病率逐年增高,這種病在歐美國家非常多見,近年來統計的結果幾乎比20世紀末要增加1倍。

成為肛腸科的常見疑難病。大量文獻證明中藥保留灌腸對治療潰瘍性結腸炎有顯著的療效,有利于防止復發和控制病情的發展,使病情緩解直至康復。現將治療體會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

2008年1月至2010年9月我科共收治潰瘍性結腸炎患者48例,年齡在20-50歲,其中女27例,男21例,均有稀便、不成形、伴有粘液,日行4-8次,伴有消瘦,出現上述癥狀2個月以上前來就診,通過結腸鏡檢查確診。

查看全文

直腸給藥法在泌尿系統及男科疾病中的應用

直腸給藥是指通過肛門將藥物送入腸管,通過直腸粘膜的迅速吸收進入大循環

,發揮藥效以治療全身或局部疾病的給藥方法。其主要方法有三:①保留灌腸法,

②直腸點滴法,③栓劑塞入法。近年來,許多學者采用直腸給藥法治療多種急、慢

性疾病和疑難病,取得了較好的療效。本文僅將國內近年有關經直腸給藥治療泌尿

系統及男科疾病概況及直腸給藥的吸收機制,作一綜合分析。

經直腸給藥治療泌尿系統及男科疾病的進展

查看全文

直腸給藥法在泌尿系統及男科疾病中的應用

直腸給藥是指通過肛門將藥物送入腸管,通過直腸粘膜的迅速吸收進入大循環,發揮藥效以治療全身或局部疾病的給藥方法。其主要方法有三:①保留灌腸法,②直腸點滴法,③栓劑塞入法。近年來,許多學者采用直腸給藥法治療多種急、慢性疾病和疑難病,取得了較好的療效。本文僅將國內近年有關經直腸給藥治療泌尿系統及男科疾病概況及直腸給藥的吸收機制,作一綜合分析。

1經直腸給藥治療泌尿系統及男科疾病的進展

1.1急性腎功能衰竭(簡稱急性腎衰)

急性腎衰是一種綜合征。臨床經驗表明,應用以生大黃為主的中藥煎劑保留灌

腸對腎功能衰竭有明顯的治療作用。顏氏[1]用中藥灌腸(大黃、芒硝、桂枝、丹

皮、茯苓、澤瀉、丹參、白茅根),隨證加減,治療急性腎衰26例,對照組16例單

查看全文

小兒腸套疊護理論文

【關鍵詞】小兒腸套疊

小兒腸套疊在臨床上較多見,常發生于2歲以內嬰兒,主要是由于飲食改變、腹瀉等原因引起的腸功能紊亂,致使某一腸管套入鄰近腸管,引起的腸梗阻,如不及早發現、治療將發生腸缺血、壞死,導致穿孔,直接威脅患兒生命。目前,空氣灌腸仍是主要的診治方法[1],由于較方便、安全,快速應用十分廣泛。2005年4月~2006年1月,我院共收治153例小兒腸套疊,由于判斷正確,處理及時,護理得當,均取得滿意效果。現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本組共153例,男90例,女63例,年齡小于4個月的患兒8例,年齡4個月~1歲的患兒80例,1~3歲的患兒55例,3~8歲的患兒10例。誘發因素:本組在夏末秋初發病43例(28%),冬末春初發病40例(26%),發病前有腹瀉病史者41例(27%),改變飲食者26例(17%),暴飲暴食者10例(6%),無明顯誘因76例(57%)。

1.2臨床表現本組病例中有76例發病前有腹瀉病史,腸套疊發生在腹瀉前3天的35例,4~5天的有16例,14例以便血待查收住留觀室,21例在腹瀉基礎上就診時已發生腸套疊,而家長以嘔吐、腹瀉為主訴。所有患兒均有哭吵不安、嘔吐、腹痛、表情痛苦、精神萎靡、嗜睡、面色蒼白、拒乳或飲食差。55例發病無腹瀉史,為突然發病。153例中Ⅰ度脫水91例,Ⅱ度脫水30例,排血水便14例。腹部捫及包塊50例。腹部B超提示腸套疊的有153例。反復發生腸套疊者6例,分別為9、6、3、2次。

2急救與護理

查看全文

結腸炎中醫護理策略分析論文

[關鍵詞]潰瘍性結腸炎;中醫護理;研究進展

[摘要]潰瘍性結腸炎(UC)是大腸黏膜的慢性炎癥和潰瘍性病變,病變常從直腸開始,常呈彌漫性,偶呈節段性分布,多涉及乙狀結腸和降結腸,嚴重者可累及全結腸和末端回腸。以腹痛、腹瀉、黏液膿血便以及里急后重為主要癥狀。本病易反復發作,遷延不愈,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UC是現代醫學病名,祖國傳統中醫學雖無與其完全對等的病名,但據本病的臨床表現當屬中醫的“泄瀉”、“腸辟”、“痢疾”等范疇。現將各項中醫護理的研究進展敘述如下。

一、病因病機

UC的病因發病機制迄今尚未完全明確。現代醫學認為,可能與免疫、遺傳、精神及感染因素有關。隨著免疫學研究的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免疫因素具有重要的致病作用,精神因素和感染因素可能為誘發因素。多數學者認為,潰瘍性結腸炎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潰瘍性結腸炎的發病與機體免疫功能的異常、炎性介質的增多存在著密切的聯系。祖國醫學認為本病病位在腸,與肝、脾、胃、腸等臟腑有關。其病因多由于感受外邪、情志失調,飲食不節,脾胃素虛所致。飲食不節,肝失疏泄,脾失健運,水液聚而為濕,日久蘊結化熱,濕熱與氣血相搏結,壅塞腸道,使腸道傳導失司,腸絡梗阻而發病。本病本虛標實,虛實互見,寒熱錯雜。

二、臨床表現及治療原則

2·1臨床表現患者表現為腹瀉、黏液便、膿血便、腹痛、里急后重,其伴發癥狀為乏力、納呆、消瘦、腸外表現等。

查看全文

高職基礎護理學課程探索與實踐

摘要:為應對病毒肺炎對高校正常開學和課堂教學造成的影響,教育部出臺相關指導意見,要求各高校積極開展在線教學活動,保證疫情防控期間的教學進度和教學質量。基礎護理學是護理專業的核心課程,學好該課程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是學生將來適應臨床實習、勝任臨床護理工作的基礎。為實現“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保證網絡教學期間教學效果,教學團隊依托企業微信+云課堂搭建空中教學主戰場,通過疫情進課堂,助力學生構建學習動機;充分利用思維導圖、資源庫、三維虛擬教學輔助系統等線上平臺優勢開展理論與實踐教學,在“空中教學”實踐中積極探索,克服時空障礙,保證教學活動的良好運行。

關鍵詞:高職;基礎護理學;空中教學

2020年初,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席卷了全國,人們進入了全民抗擊疫情的緊張時期。2月中旬開始,湖北以外地區新增病例出現不斷下降的趨勢,但由于全國確診人數基數龐大,在復工復學過程中,尤其是高校學生數量眾多、跨地區流動性大,防控形式依然嚴峻。因此,教育部印發《關于在疫情防控期間做好普通高等學校在線教學組織與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要求采取政府主導、高校主體、社會參與的方式,共同實施并保障高校在疫情防控期間的在線教學,實現“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濟源職業技術學院積極響應、貫徹落實教育部要求,制定《疫情防控期間網上教學工作實施方案》,全體教師紛紛克服困難啟動線上開課計劃。基礎護理學的專業知識和技能為學生即將到來的臨床實習做鋪墊,因此,教學團隊多次進行視頻會議,認真分析本學期該課程的教學內容,明確教學重難點,依托企業微信+云課堂搭建空中教學主戰場,充分利用微課、思維導圖、資源庫、三維數字教學輔助系統等線上平臺優勢,保障學習效果不打折,學習進度不落下。

一、疫情進課堂,助力學生構建學習動機

要想讓學生學好一門課程,必須使學生有想學的動力,之后才能討論學習效果,尤其在這段不能攜手教室、只能相逢網絡的特殊時期。教學的首要任務應是助力學生構建正確的學習動機、改變被動學習的思想。因此,教師每次課前利用10分鐘簽到時間,結合當下疫情,用“雞湯+時事”引導學生,將身邊的先進事跡講述給學生。例如,在新學期第一課,通過“PPT+視頻”給學生上好“寫在開學前”,講述奮戰在湖北抗擊疫情第一線的濟源職業技術學院護理系教師、全省各地在疫情中主動服務的護理系學生志愿者、在此次疫情中作出重大貢獻的醫務工作者、條件艱苦地區的學生為上網課克服各種苦難等系列正面事跡,為學生布置新學期第一次作業,如,“如果此刻疫情需要,你愿意奔赴一線么?你有能力去么?”看著云課堂上學生的一條條回復,如,“我愿意去”“我想去但不知道能不能去”“我要有扎實的專業知識才能去”,教師深切體會到此次疫情帶給學生心靈的觸動和震撼。作為專業教師,應首先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建立對護理專業的職業認同感,樹立遠大目標,端正學習態度;讓學生充分體會身為一名白衣天使的自豪感,意識到作為當代青年應珍惜青春、不負韶華,不斷學習專業知識,將來才能為祖國、為人民貢獻力量。

二、依托企業微信+云課堂,搭建空中教學主戰場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