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法范文10篇

時間:2024-02-09 03:52:36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減法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加減法口算教案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118—119頁復習第1—4題。

教學要求:

1、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和掌握萬以內加減法口算的方法,能正確、熟練地進行口算。

2、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間的關系,并能熟練地應用這種關系求加減法算式中的未知數x。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查看全文

初中數學教案:分式的加減法(3異分母分式加減法)

初中數學教案

教學目的

1、使學生了解異分母的分式加減法法則。

2、使學生能夠熟練地進行異分母的分式的加減運算

教學分析

重點:異分母分式的加減運算。

查看全文

100以內數的加法和減法復習課

教學目標

(一)通過對學過的100以內數的加法和減法題比較歸類,總結出計算的規律,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二)培養學生分析、綜合能力.

(三)養成認真負責、一絲不茍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掌握100以內數的加法和減法計算法則,熟練地進行口算和筆算.

查看全文

小學數學教案:《10的加減法》

設計說明:

《10的加減法》是在學生已經比較熟練地掌握10的組成,并且通過一圖四式的練習,初步認識了加減法的含義和加減法算式之間的聯系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10的加減法》是以后學習20以內進位加和退位減的重要基礎。因此在教學中,教師重視學生學習的過程,設計學生喜歡的小鴨吃兩盤魚這一情境,激發學生探究的愿望,放手讓學生自己去觀察、分析、思考、操作,得出10的加減法的所有算式。

教學內容背景材料: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一年級上冊第66頁。

教學目標:

1.通過動手操作,小組合作學習,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激發學生積極探索新知和學好數學的愿望。

查看全文

二次根式加減法教案

教學建議

本節的重點有兩個:

⒈同類二次根式的概念

⒉二次根式加減運算的方法

本節的主要內容是講解二次根式的加減法,而二次根式的加減法的關鍵是把二次根式化為最簡二次根式,再把同類二次根式合并.二次根式的加減法運算實質是合并同類二次根式,前提是要充分了解同類二次根式的概念,因此同類二次根式的概念是本節的一個重點.

本節的難點二次根式的加減法運算

查看全文

異分母分數加減法教案

教學內容:小學數學義務教育課本第十一冊第121-123頁。

教學目標:

1、理解異分母分數加減法必須先通分的道理,掌握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

2、能正確計算異分母分數加減法。

3、讓學生體驗數學中的“化歸”方法。

教學重點:掌握計算法則,熟練計算。

查看全文

求另一個加數的減法應用題

教學目標

(一)使學生初步學會解答求另一個加數的減法應用題.

(二)使學生知道簡單應用題的結構和解題步驟.理解“求另一個加數的減法應用題”的數量關系,培養學生認真審題的學習習慣.

(三)通過比較例4和例5兩種應用題的異同點,初步培養學生的觀察和分析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求另一個加數的減法應用題的解題方法.

查看全文

語文減法思維教學論文

早在1978年,呂叔湘先生就指出:“10年的時間,2700多課時,用來學本國語文卻是大多數不過關,豈非咄咄怪事!”如今十幾年過去了,這個問題解決了沒有呢?依我看,情況還是沒有多大變化。

然而令人感到奇怪的是,這十幾年間,語文教學改革一直十分活躍,一些新理論、新觀點、新教法層出不窮,為什么情況還是無大變化呢?我思之再三,覺得問題就出在這十幾年來,我們改革語文教學用的是“加法思維”,即不斷地給語文教學累加上去許多新的負載,使本來簡單的問題復雜化了。

有人提出,語文教學要發展智力、培養能力。發展智力、培養能力要不要呢?自然是要的。不去發展智力、培養能力,學生將來怎么去建設四個現代化呢?有人提出,語文教學要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發散思維能力要不要呢?自然是要的。沒有發散思維能力,學生將來怎么進行創造性的勞動呢?有人提出,語文教學要培養學生認識事物的能力,要讓學生認識事物之間的聯系,認識事物的發展與變化。認識事物的能力要不要呢?自然是要的。不去培養學生認識事物的能力,學生將來怎么能確立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呢?還有人提出,語文教學要培養學生認識美、愛好美和創造美的能力。審美能力要不要呢?自然是要的。不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怎么能使學生具有高尚的情操,鼓舞學生為實現共產主義理想和創造一切美好的事物而奮發向上呢?

無疑,這么一些提法都是正確的,都是要在語文教學中好好落實的。于是一項一項地累加上去,語文教學的頭緒便越來越復雜,任務也越來越重。無怪乎有些教師不無感慨地說:“語文教學是個筐,什么都能往里裝”。然而,頭緒越是復雜,任務越是繁重,語文教學的目標便越不明確。誠如張志公先生所說:“說法越多,花樣越多,頭緒越復雜,目的越不明確,結果是教者辛辛苦苦,學者迷迷糊糊,鬧到畢業,還是不通。”事實正是如此。我們在1991年曾對部分畢業班學生的語文學習狀況作過調查,其結果是不能令人滿意的。學生寫字姿勢大都不正確,根據抽樣調查,語文畢業考試試卷的書寫工整率僅達17%;在25篇作文中,光病句就達104個,平均每人4.16個。2500個常用字的回生率高達29.1%.距要求相距甚遠,實際上還是沒有“過關”。

語文教學的時間是個常數,語文教師的精力也是有一定限度的。頭緒越復雜,教師的精力分配便越分散。語文教學要跟著潮流走,于是每當一個新的說法提出來,教師便要兢兢業業地去鉆研這些新概念,去體現這些新精神,這么一來,課堂中那些事倍功半的教學活動多了起來,那些華而不實、形式主義的東西多了起來,從而擠掉了學生對課文本身的誦讀、理解、揣摩和語言文字的訓練、運用,如此進行語文教學,其效率怎么能高得起來呢?

近來在報上讀到這么一則消息,說的是華中理工大學最近作出的一項決定:95級的專科生、本科生、碩士生和博士生入學后,都要參加中國語文水平考試。未通過考試者,再以選修、自學的形式進行學習,然后參加以后每年一次的語文考試,畢業前通過考試者才授予學位。該校校長楊叔子意味深長地說:“作為一名中國大學生,為什么不通過四級英語考試拿不到學位,而中文不過關,作文不通,錯別字成堆,卻可以拿學位,這怎么解釋?”從校方作出的這個決定中我們可看到這樣一個事實,那就是盡管不少人已經成為理工科的本科生、專科生、碩士生、博士生,語文卻仍然不過關。本來就應該在中小學解決的問題,為什么還要讓大學去補這個課呢?這不是很值得我們從事小學語文教學工作的同志去深思嗎?

查看全文

語文減法思維管理論文

早在1978年,呂叔湘先生就指出:“10年的時間,2700多課時,用來學本國語文卻是大多數不過關,豈非咄咄怪事!”如今十幾年過去了,這個問題解決了沒有呢?依我看,情況還是沒有多大變化。

然而令人感到奇怪的是,這十幾年間,語文教學改革一直十分活躍,一些新理論、新觀點、新教法層出不窮,為什么情況還是無大變化呢?我思之再三,覺得問題就出在這十幾年來,我們改革語文教學用的是“加法思維”,即不斷地給語文教學累加上去許多新的負載,使本來簡單的問題復雜化了。

有人提出,語文教學要發展智力、培養能力。發展智力、培養能力要不要呢?自然是要的。不去發展智力、培養能力,學生將來怎么去建設四個現代化呢?有人提出,語文教學要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發散思維能力要不要呢?自然是要的。沒有發散思維能力,學生將來怎么進行創造性的勞動呢?有人提出,語文教學要培養學生認識事物的能力,要讓學生認識事物之間的聯系,認識事物的發展與變化。認識事物的能力要不要呢?自然是要的。不去培養學生認識事物的能力,學生將來怎么能確立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呢?還有人提出,語文教學要培養學生認識美、愛好美和創造美的能力。審美能力要不要呢?自然是要的。不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怎么能使學生具有高尚的情操,鼓舞學生為實現共產主義理想和創造一切美好的事物而奮發向上呢?

無疑,這么一些提法都是正確的,都是要在語文教學中好好落實的。于是一項一項地累加上去,語文教學的頭緒便越來越復雜,任務也越來越重。無怪乎有些教師不無感慨地說:“語文教學是個筐,什么都能往里裝”。然而,頭緒越是復雜,任務越是繁重,語文教學的目標便越不明確。誠如張志公先生所說:“說法越多,花樣越多,頭緒越復雜,目的越不明確,結果是教者辛辛苦苦,學者迷迷糊糊,鬧到畢業,還是不通。”事實正是如此。我們在1991年曾對部分畢業班學生的語文學習狀況作過調查,其結果是不能令人滿意的。學生寫字姿勢大都不正確,根據抽樣調查,語文畢業考試試卷的書寫工整率僅達17%;在25篇作文中,光病句就達104個,平均每人4.16個。2500個常用字的回生率高達29.1%.距要求相距甚遠,實際上還是沒有“過關”。

語文教學的時間是個常數,語文教師的精力也是有一定限度的。頭緒越復雜,教師的精力分配便越分散。語文教學要跟著潮流走,于是每當一個新的說法提出來,教師便要兢兢業業地去鉆研這些新概念,去體現這些新精神,這么一來,課堂中那些事倍功半的教學活動多了起來,那些華而不實、形式主義的東西多了起來,從而擠掉了學生對課文本身的誦讀、理解、揣摩和語言文字的訓練、運用,如此進行語文教學,其效率怎么能高得起來呢?

近來在報上讀到這么一則消息,說的是華中理工大學最近作出的一項決定:95級的專科生、本科生、碩士生和博士生入學后,都要參加中國語文水平考試。未通過考試者,再以選修、自學的形式進行學習,然后參加以后每年一次的語文考試,畢業前通過考試者才授予學位。該校校長楊叔子意味深長地說:“作為一名中國大學生,為什么不通過四級英語考試拿不到學位,而中文不過關,作文不通,錯別字成堆,卻可以拿學位,這怎么解釋?”從校方作出的這個決定中我們可看到這樣一個事實,那就是盡管不少人已經成為理工科的本科生、專科生、碩士生、博士生,語文卻仍然不過關。本來就應該在中小學解決的問題,為什么還要讓大學去補這個課呢?這不是很值得我們從事小學語文教學工作的同志去深思嗎?

查看全文

運用“加減法”著力破“七難”的報告

余杭區各級黨組織以“群眾滿意”為著眼點,做好查找問題、解決問題的“加減法”,著力解決群眾關注的“七難”問題,積極探索“使群眾得利益”的有效途徑。

一、以群眾呼聲為第一信號,做好查找問題的“加法”。近年來,該區每年投入巨額資金,下大力氣解決困難群眾就業、就學、就醫以及農村危房危橋改造、經濟適用房建設等“七難”問題,2003年社會公共支出達5.5億元,2004年達6.08億元。針對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社會經濟發展中出現的新情況,該區以群眾的呼聲為第一信號,認真查找影響群眾生產生活的熱點難點問題。一是深入基層查找問題。區四套班子領導每年都帶領有關部門領導,深入農村、社區、企業和農戶開展“十查民生”活動,即:查失地農民保障、查農村危房改造、查拆遷安置、點信訪問題解決、查低保落實、查五保戶集中供養、查新型農民合作醫療報銷、查拖欠民工工資、查村務公開、查平安余杭創建等情況,通過“駐村入戶進企到社區”,傾聽民聲,了解民意,體察民情。二是緊貼中心查找問題。針對重點工程難點多、敏感度高、群眾關注的實際,該區確定了100余項經濟建設、基礎設施、社會事業等方面的續建或新建重大建設項目,通過落實四套班子成員專門聯系,選派區級部門中青年干部到重點項目掛職鍛煉,開展對重點項目的定期走訪、調研和督查等措施,查找并幫助解決項目推進中遇到的問題。三是創新載體查找問題。結合開展先進性教育活動,各單位黨組織根據自身工作實際,開展各類載體活動,擴大征求意見的對象,提高查找問題的廣度。如區財政局組織開展“百名黨員訪企業”活動,到一線重點骨干企業和相對困難企業送政策、解疑難,做到邊服務基層邊查找問題。區行政服務中心開展“千名業主評中心”活動,所有前來辦事的業主,都可以對服務中心的服務工作做出評價或提出意見,做到邊接受監督邊查找問題。

二、以群眾滿意為評判標準,做好解決問題的“減法”。該區規定,對查找出來的問題,具備解決條件的,要馬上解決;通過努力能夠解決的,要限期解決;應該解決但受客觀條件限制一時解決不了的問題,要向群眾說明情況,采取措施逐步解決;承諾解決的問題,必須說到做到,堅決兌現。一是明確責任,擬定解決問題的方案。對查找到的問題,采取歸口認領、分頭落實的辦法,按責任分工處理、解決。如在先進性教育活動中,對區委常委會征求到的90條意見建議,各區委常委在分管工作范圍內,逐條制定整改方案,在區委理論學習中心組會議上逐條進行匯報交流。二是立行立改,落實解決問題的措施。對查找到的問題,分輕重緩急,從群眾意見最集中的問題改起,從群眾最盼望的事情做起,從群眾最關心的方面辦起。如,針對部分老同志提出“臨平城區老干部活動中心場地設施不足”的問題,區委區政府及時進行了研究,決定對老干部活動中心進行易地遷建,并明確了選址和建設方案。三是群眾評判,確保問題妥善解決。為提高解決問題的實效,該區把群眾是否滿意作為問題是否得到最終解決的評判標準。一方面,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經常性與黨外人士開展交流,在一定范圍內公布整改方案,讓群眾知道改什么、怎么改、什么時候改,以聽取群眾意見,吸納群眾建議。另一方面,對解決問題的結果,通過新聞媒體、電子信函、電話傳真等方式,及時向群眾通報,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著落”。對已經解決并獲得群眾滿意的問題,實行辦畢核銷,逐項減少,做好“減法”。

三、以群眾得利益為目標,探索建立長效機制的“等式”。在查找問題、解決問題中,該區注重把整改措施制度化,把整改成果長效化,積極探索“使群眾得利益”的長效工作機制。一是做好服務“三農”,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以“培訓農民、提高農民、轉移農民、致富農民”為目標,著力做好“三農”工作。專門成立區農業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專題研究農業農村工作;加大社區股份制改造,建立新型農村集體資產產權制度和經營運作模式,整合土地、資金等生產要素;抓好“百千萬”工程,繼續開展農民素質培訓教育,建立十大培訓基地;啟動新一輪33個集體經濟相對薄弱村的組合式幫扶,強化“造血功能”;開拓農副產品市場,加大技術攻關,延伸產業鏈,促使農業增產、農民增收。二是加強機關效能建設,增強為群眾服務水平。去年,該區本著“以勤政、廉政、優政為準,以便民、利民、惠民為本”的理念,切實抓好機關效能建設,取得明顯成效。今年,該區專門成立效能辦,作為長設機構抓機關效能建設。下一步,將進一步深化完善行政服務中心、三級聯動便民服務體系、滿意單位不滿意單位評選等好的經驗和做法,減少文山會海,推行電子政務,實行機關無紙化辦公,堅持不懈地做好改進作風、服務基層、服務群眾的工作。三是開展“五不讓”活動,檢驗“使群眾得實惠”的成效。進一步貫徹以人為本的執政理念,大力開展幫扶困難群眾“五不讓”活動,即不讓一名學生因貧失學、不讓一個困難家庭失去基本生活保障、不讓一個農村困難家庭居住危房、不讓一個困難家庭的勞動力失業、不讓一個病危群眾得不到基本醫療救治,并將“五不讓”活動取得的成果,作為檢驗“使群眾得利益”工作取得的成效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