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性質范文10篇

時間:2024-02-12 17:00:01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基本性質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基本性質

經濟改革基本性質分析論文

進入新世紀之后,作為20世紀最大的政治經濟事件之一的原社會主義國家的“過渡”和“轉軌”問題還是各國經濟學家關注和研究的重大課題。近年來在國際重要的經濟學期刊上發表了一批有關過渡經濟和中國改革的論文,其中有兩篇論文的觀點值得中國經濟學家的高度關注。因為這兩篇論文新提出的如何判別“過渡”或“轉軌”成功與否的全局性標準問題,特別是所涉及的“過渡”的本質問題,關系到對中國經濟改革基本性質的判斷和今后走向的把握。

一、科爾奈:制度“品性”與過渡標準

科爾奈教授是中國經濟學家十分熟悉的。他現在除任匈牙利科學院資深研究員之外,還是美國哈佛大學的經濟學教授,長期駐美研究。90年代以來,科爾奈教授的經濟改革理論已經定型。他認為,所謂“過渡”,就是從社會主義向資本主義轉變。這種過渡的歷史過程的完結,取決于社會主義的經濟特征和政治制度被資本主義的經濟與政治制度所取代的過程。他的這一觀點,系統地反映在他在美國《經濟學展望雜志》2000年冬季號(2000年第一期)上發表的《從社會主義到資本主義變化意味著什么》的長篇論文中。值得注意的是,該期雜志的主題是“千禧年”經濟學的回顧與展望,而這篇論文又是討論“過渡”問題唯一的一篇。因而,這篇文章不僅是對“過渡”問題的宏觀理論總結,而且由作者的身份所決定,實際上也系統地表達了國際經濟學界的一種“改革觀”。科爾奈在這篇論文中并沒有討論“過渡”和“改革”的具體枝節,而是構造了一個從社會主義向資本主義過渡的總體模型。他認為,從各個歷史背景和文化中產生的各種形態的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從其最基本層次分析,都有其共同的特征,可以將其稱為“體制的特殊品性”(TheSystem-SpecificAttributes)。由于這些“品性”,就成為判定社會經濟制度的重要標準。“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制度就是由這些“品性”來支撐和發展的。按照這一思路,科爾奈構造了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各自的“制度模型”:

(1)社會主義制度模型

在馬克思、列寧國有制和準國軟預算約束、弱長期短缺經濟、

主義政黨的統→有制占據支配→官僚行政協調→價格調節;計劃→賣方市場、勞動

查看全文

經濟改革基本性質論文

進入新世紀之后,作為20世紀最大的政治經濟事件之一的原社會主義國家的“過渡”和“轉軌”問題還是各國經濟學家關注和研究的重大課題。近年來在國際重要的經濟學期刊上發表了一批有關過渡經濟和中國改革的論文,其中有兩篇論文的觀點值得中國經濟學家的高度關注。因為這兩篇論文新提出的如何判別“過渡”或“轉軌”成功與否的全局性標準問題,特別是所涉及的“過渡”的本質問題,關系到對中國經濟改革基本性質的判斷和今后走向的把握。

一、科爾奈:制度“品性”與過渡標準

科爾奈教授是中國經濟學家十分熟悉的。他現在除任匈牙利科學院資深研究員之外,還是美國哈佛大學的經濟學教授,長期駐美研究。90年代以來,科爾奈教授的經濟改革理論已經定型。他認為,所謂“過渡”,就是從社會主義向資本主義轉變。這種過渡的歷史過程的完結,取決于社會主義的經濟特征和政治制度被資本主義的經濟與政治制度所取代的過程。他的這一觀點,系統地反映在他在美國《經濟學展望雜志》2000年冬季號(2000年第一期)上發表的《從社會主義到資本主義變化意味著什么》的長篇論文中。值得注意的是,該期雜志的主題是“千禧年”經濟學的回顧與展望,而這篇論文又是討論“過渡”問題唯一的一篇。因而,這篇文章不僅是對“過渡”問題的宏觀理論總結,而且由作者的身份所決定,實際上也系統地表達了國際經濟學界的一種“改革觀”。科爾奈在這篇論文中并沒有討論“過渡”和“改革”的具體枝節,而是構造了一個從社會主義向資本主義過渡的總體模型。他認為,從各個歷史背景和文化中產生的各種形態的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從其最基本層次分析,都有其共同的特征,可以將其稱為“體制的特殊品性”(TheSystem-SpecificAttributes)。由于這些“品性”,就成為判定社會經濟制度的重要標準。“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制度就是由這些“品性”來支撐和發展的。按照這一思路,科爾奈構造了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各自的“制度模型”:

(1)社會主義制度模型

在馬克思、列寧國有制和準國軟預算約束、弱長期短缺經濟、

主義政黨的統→有制占據支配→官僚行政協調→價格調節;計劃→賣方市場、勞動

查看全文

初中數學教案:分式的基本性質(1)

初中數學教案

教學目的

1.使學生理解分式的意義,會求使分式有意義的條件。

2.使學生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質并能用它將分式變形。

教學分析

重點:分式的意義及其基本性質。

查看全文

建筑材料基本性質論文

建筑材料的性質可歸納為:物理性質、力學性質、化學性質、耐久性等。

材料的組成與結構

一、材料的組成

材料的組成是決定材料性質的內在因素之一。主要包括:化學組成和礦物組成。

二、材料的結構

材料的性質與材料內部的結構有密切的關系。材料的結構主要分成:宏觀結構顯微結構微觀結構。

查看全文

初中數學教案:分式的基本性質(2)

初中數學教案

教學目的

1.使學生理解分式的意義,會求使分式有意義的條件。

2.使學生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質并能用它將分式變形。

教學分析

重點:分式的意義及其基本性質。

查看全文

解比例數學教案

解比例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解比例的意義.

2.使學生掌握解比例的方法,會解比例.

教學重點

使學生掌握解比例的方法,學會解比例.

查看全文

思維與理論解析論文

思維與理論都是認識論中的基本范疇。正確理解思維與理論,有利于我們正確認識整個物質世界。

一、對立統一

物質的對立統一性是物質的根本性質。物質在存在和發展的過程中,所有的具體性質都基于物質的對立統一性,都能夠被物質的對立統一性所概括。

物質的對立統一分質的對立統一和量的對立統一,兩種對立統一是同時存在、同時變化的,只是認識的角度不同。物質的質指的是物質的性質,即物質在存在和發展的過程中所遵循的內在規定性。物質的性質分基本性質和特殊性質。物質的基本性質是指物質在存在和發展的過程中不隨時間的持續而改變的性質。基本性質是物質固有的性質,是判斷一存在形式是不是物質的標準。基本性質存在于所有的物質之中,不可產生,不可消滅,也不可轉化,是同一的靜止的客觀存在。基本性質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即這一部分基本性質不可脫離那一部分基本性質而獨自存在。物質的特殊性質是指物質在存在和發展的過程中,隨時間的持續而不斷改變的性質,是區別一物質不是它物質的規定性。特殊性質不可脫離基本性質而獨自存在,基本性質是不同特殊性質統一到一起的原因。特殊性質是對立的存在,表現為可分割,可轉化。但是,特殊性質不可產生,也不可消滅,可轉化是指從這一特殊性質轉化為那一特殊性質。物質的基本性質是所有物質性質統一的原因。物質的特殊性質是物質性質對立的原因。對某一類物質而言,這一類物質共有的相同一的性質是這一類物質的類稱基本性質。類稱基本性質包括基本性質和這一類物質共有的相同一的特殊性質。當我們給某一具體物質定義的時候,就可以只給出這一物質的類稱特殊性質,并指出其歸屬的類。而其歸屬的類稱基本性質則在經典著作中加以定義。在某一類物質中,不同的物質由同一類稱基本性質來統一。如果這一類稱基本性質的內涵很多,那么,這類物質之間性質的統一性就很強。物質的量就是物質的空間。在緊密相鄰的若干物質中,它們共同擁有的大空間為它們的宏觀空間。它們在量上同一于這一宏觀空間。但是,它們每一個物質各自所完全擁有的小空間是不同的。也就是說,它們在微觀空間上是對立的。如果若干物質,它們共同擁有的宏觀空間很小,而各自分別擁有的微觀空間都很大,那么,這些物質量的對立統一性就很強。在這種很強的對立統一性中,宏觀空間和這些微觀空間之和的差即縫隙空間就很小。

統一是基于同一的存在而存在的。在性質方面,統一是利用抽象的同一的基本性質來統一具體的對立的特殊性質的。性質的統一,沒有基本性質的同一,就失去了統一的基礎;沒有特殊性質的對立,就失去了統一的意義,而只能叫同一而非統一。在空間方面,物質的內在對立性導致這一物質所擁有的同一個宏觀空間被這一物質的若干內層物質確定為若干個微觀空間。如果沒有這一宏觀空間,那么,這若干個微觀空間就失去了統一的基礎;如果沒有這若干個微觀空間,那么,這一宏觀空間的叫法是無意義的。因為它是最微觀的空間,當然是暫時的。因此,在性質和空間上都可以歸納為:對立和統一是相互依存的,沒有對立也就沒有統一,沒有統一也就沒有對立,對立統一是在同一的基礎之上的對立統一。

在物質的類稱基本性質中,也包含著物質的特殊性質。這些特殊性質是基于所有物質共有的相同一的基本性質而存在的。而對于其所屬的若干類稱特殊性質而言,它們也由類稱基本性質中所包含的特殊性質來統一的。所以,對于相接近的具體物質而言,其統一也是(物質的特殊性質)對立性的統一。對立性的統一也可以是一個過程。由于空間的接近,可導致兩物質間性質的相互轉化。也就是說,兩物質間的對立性向兩物質的內部轉化。轉化的結果為,兩物質的統一性加強了。這一過程也可以發生在若干物質間。這一過程說明了,加強空間的統一,就可以加強性質的統一。不同物質之間存在著對立性的同一。這種同一是指特殊性質的同一。物質的對立性的同一是就物質的內涵而言的;物質的對立性的統一是就物質的外延而言的。不同物質,擁有同一的基本性質。物質的基本性質之間不存在性質的對立,也就無所謂物質在基本性質上的對立性的同一。

查看全文

思維與理論

思維與理論都是認識論中的基本范疇。正確理解思維與理論,有利于我們正確認識整個物質世界。

一、對立統一

物質的對立統一性是物質的根本性質。物質在存在和發展的過程中,所有的具體性質都基于物質的對立統一性,都能夠被物質的對立統一性所概括。

物質的對立統一分質的對立統一和量的對立統一,兩種對立統一是同時存在、同時變化的,只是認識的角度不同。物質的質指的是物質的性質,即物質在存在和發展的過程中所遵循的內在規定性。物質的性質分基本性質和特殊性質。物質的基本性質是指物質在存在和發展的過程中不隨時間的持續而改變的性質。基本性質是物質固有的性質,是判斷一存在形式是不是物質的標準。基本性質存在于所有的物質之中,不可產生,不可消滅,也不可轉化,是同一的靜止的客觀存在。基本性質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即這一部分基本性質不可脫離那一部分基本性質而獨自存在。物質的特殊性質是指物質在存在和發展的過程中,隨時間的持續而不斷改變的性質,是區別一物質不是它物質的規定性。特殊性質不可脫離基本性質而獨自存在,基本性質是不同特殊性質統一到一起的原因。特殊性質是對立的存在,表現為可分割,可轉化。但是,特殊性質不可產生,也不可消滅,可轉化是指從這一特殊性質轉化為那一特殊性質。物質的基本性質是所有物質性質統一的原因。物質的特殊性質是物質性質對立的原因。對某一類物質而言,這一類物質共有的相同一的性質是這一類物質的類稱基本性質。類稱基本性質包括基本性質和這一類物質共有的相同一的特殊性質。當我們給某一具體物質定義的時候,就可以只給出這一物質的類稱特殊性質,并指出其歸屬的類。而其歸屬的類稱基本性質則在經典著作中加以定義。在某一類物質中,不同的物質由同一類稱基本性質來統一。如果這一類稱基本性質的內涵很多,那么,這類物質之間性質的統一性就很強。物質的量就是物質的空間。在緊密相鄰的若干物質中,它們共同擁有的大空間為它們的宏觀空間。它們在量上同一于這一宏觀空間。但是,它們每一個物質各自所完全擁有的小空間是不同的。也就是說,它們在微觀空間上是對立的。如果若干物質,它們共同擁有的宏觀空間很小,而各自分別擁有的微觀空間都很大,那么,這些物質量的對立統一性就很強。在這種很強的對立統一性中,宏觀空間和這些微觀空間之和的差即縫隙空間就很小。

統一是基于同一的存在而存在的。在性質方面,統一是利用抽象的同一的基本性質來統一具體的對立的特殊性質的。性質的統一,沒有基本性質的同一,就失去了統一的基礎;沒有特殊性質的對立,就失去了統一的意義,而只能叫同一而非統一。在空間方面,物質的內在對立性導致這一物質所擁有的同一個宏觀空間被這一物質的若干內層物質確定為若干個微觀空間。如果沒有這一宏觀空間,那么,這若干個微觀空間就失去了統一的基礎;如果沒有這若干個微觀空間,那么,這一宏觀空間的叫法是無意義的。因為它是最微觀的空間,當然是暫時的。因此,在性質和空間上都可以歸納為:對立和統一是相互依存的,沒有對立也就沒有統一,沒有統一也就沒有對立,對立統一是在同一的基礎之上的對立統一。

在物質的類稱基本性質中,也包含著物質的特殊性質。這些特殊性質是基于所有物質共有的相同一的基本性質而存在的。而對于其所屬的若干類稱特殊性質而言,它們也由類稱基本性質中所包含的特殊性質來統一的。所以,對于相接近的具體物質而言,其統一也是(物質的特殊性質)對立性的統一。對立性的統一也可以是一個過程。由于空間的接近,可導致兩物質間性質的相互轉化。也就是說,兩物質間的對立性向兩物質的內部轉化。轉化的結果為,兩物質的統一性加強了。這一過程也可以發生在若干物質間。這一過程說明了,加強空間的統一,就可以加強性質的統一。不同物質之間存在著對立性的同一。這種同一是指特殊性質的同一。物質的對立性的同一是就物質的內涵而言的;物質的對立性的統一是就物質的外延而言的。不同物質,擁有同一的基本性質。物質的基本性質之間不存在性質的對立,也就無所謂物質在基本性質上的對立性的同一。

查看全文

思維與理論分析論文

一、對立統一

物質的對立統一性是物質的根本性質。物質在存在和發展的過程中,所有的具體性質都基于物質的對立統一性,都能夠被物質的對立統一性所概括。

物質的對立統一分質的對立統一和量的對立統一,兩種對立統一是同時存在、同時變化的,只是認識的角度不同。物質的質指的是物質的性質,即物質在存在和發展的過程中所遵循的內在規定性。物質的性質分基本性質和特殊性質。物質的基本性質是指物質在存在和發展的過程中不隨時間的持續而改變的性質。基本性質是物質固有的性質,是判斷一存在形式是不是物質的標準。基本性質存在于所有的物質之中,不可產生,不可消滅,也不可轉化,是同一的靜止的客觀存在。基本性質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即這一部分基本性質不可脫離那一部分基本性質而獨自存在。物質的特殊性質是指物質在存在和發展的過程中,隨時間的持續而不斷改變的性質,是區別一物質不是它物質的規定性。特殊性質不可脫離基本性質而獨自存在,基本性質是不同特殊性質統一到一起的原因。特殊性質是對立的存在,表現為可分割,可轉化。但是,特殊性質不可產生,也不可消滅,可轉化是指從這一特殊性質轉化為那一特殊性質。物質的基本性質是所有物質性質統一的原因。物質的特殊性質是物質性質對立的原因。對某一類物質而言,這一類物質共有的相同一的性質是這一類物質的類稱基本性質。類稱基本性質包括基本性質和這一類物質共有的相同一的特殊性質。當我們給某一具體物質定義的時候,就可以只給出這一物質的類稱特殊性質,并指出其歸屬的類。而其歸屬的類稱基本性質則在經典著作中加以定義。在某一類物質中,不同的物質由同一類稱基本性質來統一。如果這一類稱基本性質的內涵很多,那么,這類物質之間性質的統一性就很強。物質的量就是物質的空間。在緊密相鄰的若干物質中,它們共同擁有的大空間為它們的宏觀空間。它們在量上同一于這一宏觀空間。但是,它們每一個物質各自所完全擁有的小空間是不同的。也就是說,它們在微觀空間上是對立的。如果若干物質,它們共同擁有的宏觀空間很小,而各自分別擁有的微觀空間都很大,那么,這些物質量的對立統一性就很強。在這種很強的對立統一性中,宏觀空間和這些微觀空間之和的差即縫隙空間就很小。

統一是基于同一的存在而存在的。在性質方面,統一是利用抽象的同一的基本性質來統一具體的對立的特殊性質的。性質的統一,沒有基本性質的同一,就失去了統一的基礎;沒有特殊性質的對立,就失去了統一的意義,而只能叫同一而非統一。在空間方面,物質的內在對立性導致這一物質所擁有的同一個宏觀空間被這一物質的若干內層物質確定為若干個微觀空間。如果沒有這一宏觀空間,那么,這若干個微觀空間就失去了統一的基礎;如果沒有這若干個微觀空間,那么,這一宏觀空間的叫法是無意義的。因為它是最微觀的空間,當然是暫時的。因此,在性質和空間上都可以歸納為:對立和統一是相互依存的,沒有對立也就沒有統一,沒有統一也就沒有對立,對立統一是在同一的基礎之上的對立統一。

在物質的類稱基本性質中,也包含著物質的特殊性質。這些特殊性質是基于所有物質共有的相同一的基本性質而存在的。而對于其所屬的若干類稱特殊性質而言,它們也由類稱基本性質中所包含的特殊性質來統一的。所以,對于相接近的具體物質而言,其統一也是(物質的特殊性質)對立性的統一。對立性的統一也可以是一個過程。由于空間的接近,可導致兩物質間性質的相互轉化。也就是說,兩物質間的對立性向兩物質的內部轉化。轉化的結果為,兩物質的統一性加強了。這一過程也可以發生在若干物質間。這一過程說明了,加強空間的統一,就可以加強性質的統一。不同物質之間存在著對立性的同一。這種同一是指特殊性質的同一。物質的對立性的同一是就物質的內涵而言的;物質的對立性的統一是就物質的外延而言的。不同物質,擁有同一的基本性質。物質的基本性質之間不存在性質的對立,也就無所謂物質在基本性質上的對立性的同一。

二、思維和認識

查看全文

對思維與理論的透析

思維與理論都是認識論中的基本范疇。正確理解思維與理論,有利于我們正確認識整個物質世界。

一、對立統一

物質的對立統一性是物質的根本性質。物質在存在和發展的過程中,所有的具體性質都基于物質的對立統一性,都能夠被物質的對立統一性所概括。

物質的對立統一分質的對立統一和量的對立統一,兩種對立統一是同時存在、同時變化的,只是認識的角度不同。物質的質指的是物質的性質,即物質在存在和發展的過程中所遵循的內在規定性。物質的性質分基本性質和特殊性質。物質的基本性質是指物質在存在和發展的過程中不隨時間的持續而改變的性質。基本性質是物質固有的性質,是判斷一存在形式是不是物質的標準。基本性質存在于所有的物質之中,不可產生,不可消滅,也不可轉化,是同一的靜止的客觀存在。基本性質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即這一部分基本性質不可脫離那一部分基本性質而獨自存在。物質的特殊性質是指物質在存在和發展的過程中,隨時間的持續而不斷改變的性質,是區別一物質不是它物質的規定性。特殊性質不可脫離基本性質而獨自存在,基本性質是不同特殊性質統一到一起的原因。特殊性質是對立的存在,表現為可分割,可轉化。但是,特殊性質不可產生,也不可消滅,可轉化是指從這一特殊性質轉化為那一特殊性質。物質的基本性質是所有物質性質統一的原因。物質的特殊性質是物質性質對立的原因。對某一類物質而言,這一類物質共有的相同一的性質是這一類物質的類稱基本性質。類稱基本性質包括基本性質和這一類物質共有的相同一的特殊性質。當我們給某一具體物質定義的時候,就可以只給出這一物質的類稱特殊性質,并指出其歸屬的類。而其歸屬的類稱基本性質則在經典著作中加以定義。在某一類物質中,不同的物質由同一類稱基本性質來統一。如果這一類稱基本性質的內涵很多,那么,這類物質之間性質的統一性就很強。物質的量就是物質的空間。在緊密相鄰的若干物質中,它們共同擁有的大空間為它們的宏觀空間。它們在量上同一于這一宏觀空間。但是,它們每一個物質各自所完全擁有的小空間是不同的。也就是說,它們在微觀空間上是對立的。如果若干物質,它們共同擁有的宏觀空間很小,而各自分別擁有的微觀空間都很大,那么,這些物質量的對立統一性就很強。在這種很強的對立統一性中,宏觀空間和這些微觀空間之和的差即縫隙空間就很小。

統一是基于同一的存在而存在的。在性質方面,統一是利用抽象的同一的基本性質來統一具體的對立的特殊性質的。性質的統一,沒有基本性質的同一,就失去了統一的基礎;沒有特殊性質的對立,就失去了統一的意義,而只能叫同一而非統一。在空間方面,物質的內在對立性導致這一物質所擁有的同一個宏觀空間被這一物質的若干內層物質確定為若干個微觀空間。如果沒有這一宏觀空間,那么,這若干個微觀空間就失去了統一的基礎;如果沒有這若干個微觀空間,那么,這一宏觀空間的叫法是無意義的。因為它是最微觀的空間,當然是暫時的。因此,在性質和空間上都可以歸納為:對立和統一是相互依存的,沒有對立也就沒有統一,沒有統一也就沒有對立,對立統一是在同一的基礎之上的對立統一。

在物質的類稱基本性質中,也包含著物質的特殊性質。這些特殊性質是基于所有物質共有的相同一的基本性質而存在的。而對于其所屬的若干類稱特殊性質而言,它們也由類稱基本性質中所包含的特殊性質來統一的。所以,對于相接近的具體物質而言,其統一也是(物質的特殊性質)對立性的統一。對立性的統一也可以是一個過程。由于空間的接近,可導致兩物質間性質的相互轉化。也就是說,兩物質間的對立性向兩物質的內部轉化。轉化的結果為,兩物質的統一性加強了。這一過程也可以發生在若干物質間。這一過程說明了,加強空間的統一,就可以加強性質的統一。不同物質之間存在著對立性的同一。這種同一是指特殊性質的同一。物質的對立性的同一是就物質的內涵而言的;物質的對立性的統一是就物質的外延而言的。不同物質,擁有同一的基本性質。物質的基本性質之間不存在性質的對立,也就無所謂物質在基本性質上的對立性的同一。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