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學畢業論文范文10篇
時間:2024-02-16 15:38:05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金融學畢業論文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金融學本科畢業論文
[摘要]金融學本科畢業論文是對金融本科學生金融相關知識和綜合運用能力的一種檢驗,是對學生學習效果的總考核。論文選題是論文的基礎步驟,直接關系到畢業論文的質量好壞。本文在詳細分析當前金融學本科畢業論文選題中存在的問題的基礎上,對金融本科學生論文選題提出了幾點建議。
[關鍵詞]金融學;本科畢業論文;選題
金融學本科畢業論文是對金融學生所學金融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的全面考核,是培養和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的必不可少的教學環節。在教育部下發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方案(試行)》(教高廳[2004]21號)中,畢業論文作為實踐教學和教學效果的重要內容,成為評估中的關鍵性指標。畢業論文選題是論文寫作的第一步,選題是否恰當,決定著論文的成敗和質量。但在實際教學中,金融學本科生在畢業論文選題時往往不知如何著手,或者由于選題不當導致論文不能如期完成或質量低下,因此探討金融學本科畢業論文選題十分必要。
一、當前金融學本科畢業論文選題中存在的問題
選題即選擇研究課題,是確認研究對象和準備學位論文的前提性和關鍵性步驟,無論進行任何一項研究,都必須首先確定所要研究的問題。選題如同導演選材,正確的選題在很大程度決定著論文的成敗與否,因此我們必須慎重對待題目的選擇,題目選對了,目標找準了,論文就成功一半了。許多本科畢業論文之所以質量不高,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由于選題不當。當前,金融學本科學位論文的選題存在的問題主要有:
(一)思想上不夠重視,選題隨意性強
金融學本科畢業論文
[摘要]金融學本科畢業論文是對金融本科學生金融相關知識和綜合運用能力的一種檢驗,是對學生學習效果的總考核。論文選題是論文的基礎步驟,直接關系到畢業論文的質量好壞。本文在詳細分析當前金融學本科畢業論文選題中存在的問題的基礎上,對金融本科學生論文選題提出了幾點建議。[關鍵詞]金融學;本科畢業論文;選題金融學本科畢業論文是對金融學生所學金融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的全面考核,是培養和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的必不可少的教學環節。在教育部下發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方案(試行)》(教高廳[2004]21號)中,畢業論文作為實踐教學和教學效果的重要內容,成為評估中的關鍵性指標。畢業論文選題是論文寫作的第一步,選題是否恰當,決定著論文的成敗和質量。但在實際教學中,金融學本科生在畢業論文選題時往往不知如何著手,或者由于選題不當導致論文不能如期完成或質量低下,因此探討金融學本科畢業論文選題十分必要。一、當前金融學本科畢業論文選題中存在的問題選題即選擇研究課題,是確認研究對象和準備學位論文的前提性和關鍵性步驟,無論進行任何一項研究,都必須首先確定所要研究的問題。選題如同導演選材,正確的選題在很大程度決定著論文的成敗與否,因此我們必須慎重對待題目的選擇,題目選對了,目標找準了,論文就成功一半了。許多本科畢業論文之所以質量不高,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由于選題不當。當前,金融學本科學位論文的選題存在的問題主要有:(一)思想上不夠重視,選題隨意性強在實際教學中,一方面不少老師存在“重研究生論文,輕本科論文”的思想,對本科論文的指導欠認真,指導次數少,與學生交流少,對學生的選題不重視,往往是讓學生自行選題,而沒有給予相應的指導和建議,或者是擬定的參考選題多年不變,早已失去選擇價值;另一方面,本科學生“重工作,輕論文”,整天忙于應聘、實習、考研,認為自己的學業已經完成,畢業論文只是走過場,因此論文選題很隨意,欠缺思考,只為應付了事。本科論文的開題報告本應是學生初步確定選題和教師對之提出建議的關鍵環節,但在教學中,存在不少學生遲遲不交開題報告甚至論文完成才填寫開題報告的情況,論文開題流于形式。(二)選擇“大而泛”的宏觀性課題,導致寫作中難駕馭宏觀性研究的往往是一領域,一個方向性的問題,根據金融本科生的學識水平和對本科畢業論文篇幅的要求,本科生缺乏研究這樣的選題所必需的專業基礎和研究能力,不僅收集材料存在困難,而且寫出來的東西往往缺乏深度。如“關于我國貨幣政策的目標選擇”、“論金融風險和監管”、“商業銀行業務發展探討”等,就屬于太宏觀、太大的題目,貨幣政策目標包括最終目標、中介目標、近期目標,涉及財政政策、利率、貨幣政策等等問題;金融風險包括信用風險、流動性風險、利率風險、匯率風險、操作風險等等;商業銀行業務包括資產業務、負債業務、表外業務等。就每個具體問題就是一篇文章,所以最好就其中一個問題寫作,如:我國貨幣政策中介目標的選擇(是以利率還是以貨幣供應量作為中間目標)。(三)不注意經濟金融形勢發展變化,選擇已經過時淘汰的題目??論文選題應注重研究課題的實用價值和理論價值,避免選擇已經完全得到解決的常識性問題。當前,我國經濟金融體制正處于不斷的改革和發展之中,金融體系不斷變革,許多新政策、新機構、新工具不斷出現,應該說金融體制改革為金融學生提供了廣闊的論文選題空間。但一些學生不關注經濟發展動態和金融改革創新的動向,對新事物視而不見,在畢業選題時,查找的資料過于陳舊,如2006年還有學生選擇“加入WTO后我國銀行業面臨的機遇與挑戰”、“論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革的必要性”、“引進外資銀行,提高銀行競爭”等早已過時的題目,這反映出學生沒有關注外面世界的變化,抄襲幾年前的文章。(四)選題過于平淡,缺乏創新學術論文講究原創性,人云亦云,乃論文之大忌。當然,對于本科論文過于強調原創性不太現實,要想一整篇文章都有創新是不可能的,但論文中應有自己獨到的東西,否則這種選題沒有意義。有些金融學生論文選題缺乏前沿性、挑戰性,無新意,如“國有商業銀行不良貸款成因分析及對策”、“商業銀行不良資產處置途徑”、“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的防范”、“如何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等,這些問題已經研究了多年,有關論文已很多,當然這些選題并不是不能再寫,而是應從全新的角度或使用新方法去探討和挖掘,否則簡單的重復沒有意義。(五)選題不切合實際,提出一些空而高的口號有些學生在選題中不切合實際,盲目求“新”。如“國有商業銀行跨國經營問題”、“組建跨行業戰略聯盟”、“我國商業銀行金融衍生產品的發展戰略”等。商業銀行國際化無疑是方向,但目前乃至長期不能實現,因為銀行國際化的前提是企業國際化,企業實現跨國經營。目前全球500強,幾乎都是跨國性的,進入我國的就有300家,所以外資銀行紛紛登陸中國占領市場。而我國規模大、跨國性企業不多,進入世界500強的企業更是寥寥無幾,所以銀行談何跨出國門走向世界呢?在我國金融期貨的推出一直審慎,尚在試點中,探討金融衍生產品的發展戰略不符合我國實際。[1][2][][]二、對金融本科學生選題的幾點建議金融本科論文選題是教師和學生互動的教學實踐過程,上述論文選題中存在的問題,應從多方面采取措施解決,基于前文分析,筆者提出以下建議:(一)教師和學生應重視本科論文的寫作本科畢業論文雖然屬于學術論文,但撰寫畢業論文是本科教學過程的一個步驟,不僅是為了傳播學術信息,推進學科的發展,更重要的目的還在于梳理、總結學習成果,反映學生對本學科的基礎理論知識及其他專門知識的掌握程度,因此教師和學生都應予以充分的重視。(二)重視論文開題環節,提倡集體指導選題建議在本科論文選題之前,由專業教師就選題的原則和應注意的問題給學生作專題指導,并就開題報告的規范書寫、論文寫作規范等問題給學生作統一講解,改變過去單個教師“一對多”指導模式,實行集體指導、集中指導,教師組(教研室)共同協商研究本科論文的指導問題,避免由于教師個體的研究水平的局限而降低學生論文選題質量。(三)提高學生獲得學術研究信息的水平,指導學生多方位收集資料,為選題打好基礎我國金融體制改革中,各種新政策、新舉措層出不窮,而金融學生選題陳舊反映出學生對新信息的掌握較欠缺。因此建議:一是教師應指導學生如何通過網絡系統、報刊雜志等渠道收集、整理最新金融信息,關注學術研究發展信息;二是鼓勵金融學生參加教師的研究課題、各種學術研討會;三是經常性地要求學生就新的金融政策展開討論、思考。(四)選題中注意的方面1、注意學術價值和社會實用的結合學術價值是選題的著眼點,學位論文應“為時而著,為事而作”,金融學是應用經濟學的一個分支,金融學研究應講求應用性,即具有社會實用價值。當前,我國金融領域中新問題層出不窮,論文選題應結合我國轉軌經濟的特點和金融體制改革的現實,在借鑒國外做法的基礎上,選擇有學術價值和現實意義的課題研究,揭示金融發展規律,探求真理。2、注意量力而行金融本科學生應從自身學識水平和知識結構的實際出發,選擇熟悉并感興趣、有獲取資料的條件,并估計能在限定時間內完成的論文題目。(1)論文選題“宜小不宜大,宜專不應泛”,可小題大做,勿大題小做。選題過大,會面面俱到,不著邊際,什么問題都談到,什么問題也說不清楚,難以將論題說深說透。選題過窄過小,發揮的空間很小,取得突破性成果十分困難。金融學生要根據自己的科研能力選擇大小適中,難易適中的題目。在實際中,有些選題很好,但受知識、水平、資料有限,難以完成,最好放棄,不要好高騖遠。(2)所選題目要有一定數量與質量水平的文獻資料作為研究基礎。論文的選題應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通過前人文獻資料的掌握,可以了解所選題目應涉及的內容、歷史和現狀,這樣才能找到選題的新視角。因此,擁有大量翔實、豐富的文獻資料有利于高質量金融論文的寫作。3、注意選擇自己熟悉及興趣的問題論文選題應從自己的專長和興趣人手確定選題。熟悉的問題一般就是學生在平時的學習中或實踐中有深切的感受,不斷的專業學習和一貫的信息收集使其準備了厚實的理論基礎,有利于進行深入研究,提高升華的認識,較容易寫得深入、寫出創新點。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感興趣才會深入思考,才能深入鉆研下去,才能形成自己一定的獨到見解,可望成為一篇較高質量的論文。
金融學本科畢業論文
金融學本科畢業論文是對金融學生所學金融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的全面考核,是培養和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的必不可少的教學環節。在教育部下發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方案(試行)》(教高廳[2004]21號)中,畢業論文作為實踐教學和教學效果的重要內容,成為評估中的關鍵性指標。畢業論文選題是論文寫作的第一步,選題是否恰當,決定著論文的成敗和質量。但在實際教學中,金融學本科生在畢業論文選題時往往不知如何著手,或者由于選題不當導致論文不能如期完成或質量低下,因此探討金融學本科畢業論文選題十分必要。
一、當前金融學本科畢業論文選題中存在的問題
選題即選擇研究課題,是確認研究對象和準備學位論文的前提性和關鍵性步驟,無論進行任何一項研究,都必須首先確定所要研究的問題。選題如同導演選材,正確的選題在很大程度決定著論文的成敗與否,因此我們必須慎重對待題目的選擇,題目選對了,目標找準了,論文就成功一半了。許多本科畢業論文之所以質量不高,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由于選題不當。當前,金融學本科學位論文的選題存在的問題主要有:
(一)思想上不夠重視,選題隨意性強
在實際教學中,一方面不少老師存在“重研究生論文,輕本科論文”的思想,對本科論文的指導欠認真,指導次數少,與學生交流少,對學生的選題不重視,往往是讓學生自行選題,而沒有給予相應的指導和建議,或者是擬定的參考選題多年不變,早已失去選擇價值;另一方面,本科學生“重工作,輕論文”,整天忙于應聘、實習、考研,認為自己的學業已經完成,畢業論文只是走過場,因此論文選題很隨意,欠缺思考,只為應付了事。本科論文的開題報告本應是學生初步確定選題和教師對之提出建議的關鍵環節,但在教學中,存在不少學生遲遲不交開題報告甚至論文完成才填寫開題報告的情況,論文開題流于形式。
(二)選擇“大而泛”的宏觀性課題,導致寫作中難駕馭
數學金融學畢業論文
《研究突發事件——數學金融學的重要課題》論文范文由一世教育畢業論文網收集于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只可觀摩不可抄襲,因抄襲研究突發事件——數學金融學的重要課題引起的版權糾紛本站概不負責,若本站對于該文的展示侵犯了您的權利,請通知我們刪除。
繼1997年東南亞金融危機后,1998年美國又發生了長期資本管理(LTCM)基金事件。兩者均由突發事件所引起,造成了震撼全球的金融危機。突發事件在金融領域中具有不容忽視的影響,它是數學金融學的一個重要課題。
從LTCM事件談起
1997年亞洲爆發了震撼全球的金融危機,至今仍余波蕩漾。究其根本原因,可說雖然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而其直接原因卻在于美國的量子基金對泰國外行市場突然襲擊。1998年9月爆發的美國LTCM基金危機事件,震撼美國金融界,波及全世界,這一危機也是由于一個突發事件----俄羅斯政府宣布推遲償還短期國債券所觸發的。
LTCM基金是于1993年建立的“對沖”(hedge)基金,資金額為35億美元,從事各種債券衍生物交易,由華爾街債券投資高手梅里韋瑟(J.W.Meriwether)主持。其合伙人中包括著名的數學金融學家斯科爾斯(M.S.Scholes)和默頓(R.C.Merton),他們參與建立的“期權定價公式”(即布萊克-斯科爾斯公式)為債券衍生物交易者廣泛應用。兩位因此獲得者199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LTCM基金的投資策略是根據數學金融學理論,建立模型,編制程序,運用計算機預測債券價格走向。具體做法是將各種債券歷年的價格輸入計算機,從中找出統計相關規律。投資者將債券分為兩類:第一類是美國的聯邦公券,由美國聯邦政府保證,幾乎沒有風險;第二類是企業或發展中國家征服發行的債券,風險較大。LTCM基金通過統計發現,兩類債券價格的波動基本同步,漲則齊漲,跌則齊跌,且通常兩者間保持一定的平均差價。當通過計算機發現個別債券的市價偏離平均值時,若及時買進或賣出,就可在價格回到平均值時賺取利潤。妙的是在一定范圍內,不管如何價格上漲或下跌,按這種辦法投資都可以獲利。難怪LTCM基金在1994年3月至1997年12月的三年多中,資金增長高達300%。不僅其合伙人和投資者發了大財,各大銀行為能從中分一杯羹,也爭著借錢給他們??率筁TCM基金的運用資金與資本之比竟高達25:1。
天有不測風云!1998年8月俄羅斯政府突然宣布推遲償還短期國債券,這一突發事件觸發了群起拋售第二類債券的狂潮,其價格直線下跌,而且很難找到買主。與此同時,投資者為了保本,紛紛尋求最安全的避風港,將巨額資金轉向購買美國政府擔保的聯邦公債。其價格一路飛升到歷史新高。這種情況與LTCM計算機所依據的兩類債券同步漲跌之統計規律剛好相反,原先的理論,模型和程序全都失靈。LTCM基金下錯了注而損失慘重。雪上加霜的是,他們不但未隨機應變及時撤出資金,而是對自己的理論模型過分自信,反而投入更多的資金以期反敗為勝。就這樣越陷越深。到9月下旬LTCM基金的虧損高達44%而瀕臨破產。其直接涉及金額為1000億美元,而間接牽連的金額竟高達10000億美元!如果任其倒閉,將引起連鎖反應,造成嚴重的信譽危機,后果不堪設想。
金融學課程改革畢業論文
[摘要]普通高等財經院校金融學課程體
系設置要適應復合型理財人才培養目標
的需要。隨著宏觀金融向微觀金融轉變,
現代金融業在經營模式、金融產品創新、
金融服務手段等方面呈現出新的發展態
勢。高等院校要從大眾化教育理念出發,
金融學理論應用畢業論文
摘要:行為金融學的興起揭開了金融學前沿理論的主流---數理金融學正在發生新的飛躍,而實驗經濟學和金融物理學的出現進一步深化了這種變革。國外對金融學的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正日益蓬勃發展,而中國在這方面的努力尚屬初步階段??梢灶A料:中國學者的金融學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其細化研究和綜合研究還有待進一步拓展。
關鍵詞:行為金融學;金融物理學;實驗經濟學;鞅論;流形
自從戈森定律的興起,再加上英國的杰文斯、奧地利門格爾和瑞士的瓦爾拉斯在19世紀70年代掀起“邊際革命”以來,經濟學基礎理論便發生了第二次飛躍。經濟學基礎理論第一次飛躍是由傳統的勞動價值論轉到基數效用價值論的飛躍,第二次飛躍是基數效用論朝著序數效用論的轉換。而序數效用論之萌發也即是人類開始重視心理效用在經濟生活中的體現。
20世紀80年代以來,行為經濟學的發展如火如荼。行為經濟學的興起與蓬勃發展標志著學者對經濟生活中的心理效應的認識的深化和發展。與此同時,作為行為經濟學主要的、成功的運用來看,行為金融學在對主流金融學(又稱標準金融學)的批判與質疑中成長壯大,在股票市場實踐中顯示了強大的力量。行為金融理論認為,證券的市場價格并不只由證券自身包含的一些內在因素所決定,而且還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各參與主體行為的影響,即投資者心理與行為對證券市場的價格決定及其變動具有重大影響。行為金融學的蓬勃發展離不開心理學分析所起的作用。行為金融學融匯了心理學基本原理,其主要表現在信仰(過度自信、樂觀主義和如意算盤、代表性、保守主義、確認偏誤、定位、記憶偏誤)以及偏好(展望理論、模糊規避)在行為金融學的應用。從而,行為金融理論包含兩個關鍵要素:(1)部分投資者由非理性或非標準偏好驅使而做出非理性行為;(2)具有標準偏好的理性投資者無法通過套利活動糾正非理性投資者造成的資產價格偏差。這意味著非理性預期可以長期、實質性地影響金融資產的價格。
從20世紀90年代至今,行為金融學在理論和實證方面的研究都取得了重大進展,從而逐漸為經濟學的主流所接受。自誕生起就被奉為經典的現代金融理論受到的挑戰一直未停過,主要是行為金融學對其理論前提“理性人假設”、“有效市場假說”的挑戰甚為激烈。在對傳統主流經濟(金融)學的批判中,一大批行為經濟(金融)學家成長起來,并獲得了世人的承認。主流金融學的不足主要表現在:主流金融資產定價理論在實踐和解釋金融市場“異象”中遇到了巨大困難。主流金融學--資產定價理論主要包括現代資產組合理論、股票資產定價模型理論及套利定價理論。主流金融學中的資產定價理論是以有效市場假說為隱含前提,建立在數理模型和一系列假設基礎之上,不能較好地說明實際投資過程,作為投資決策的依據在實踐中也存在較大的不足。而行為金融理論對作為主流金融學理論基石的有效市場假說進行了有力的批駁與質疑。
黃樹青在《行為金融學與數理金融學論爭》一文中,提到DeBondt和Thaler(1985)、Statman(1995)、Berstein(1996)、以及Shiller(2000)等行為金融學家在不遺余力地為行為金融學吶喊。而行為金融學與數理金融學爭論的起點是1973年——1974年紐約城市電力公司取消紅利支付導致中小股東揚言采取暴力行動;其爭論的核心是市場有效性---過度反應和滯后反應;其爭論的新發展主要表現在:行為資產定價模型與資本資產定價模型的對立;行為金融組合理論與馬柯維茲資產組合理論的對立;如何看待泡沫與風險補償的對立等。而劉志陽在《國外行為金融理論述評》(載于《經濟學動態》2002年第3期,頁碼:71——75)一文中,首先指出了EMH理論形成過程中,奧斯本和法瑪的貢獻最大。奧斯本提出隨機游走,法瑪在這基礎上提出了有效市場假說。接著指出了行為金融理論的發展歷史可以概括為以下階段:(1)早期階段(2)心理學行為金融階段(3)金融學行為階段。并認為行為金融理論的理論基礎是:(1)期望理論;(2)行為組合理論。同時,指出了投資行為模型應分類為:(1)BSV模型;(2)DHS模型;(3)HS模型;(4)羊群效應。最后提出了行為金融實證檢驗:(1)小公司效應;(2)反向投資策略;(3)動態交易策略;(3)成本平均策略和時間分散化策略。而與此同時,學者衛瓏在《關于中國資本市場問題的研究綜述》(載于《經濟學動態》2002年第3期)一文中總結了國內著名專家學者們諸如樊綱、吳曉求、梁定邦、吳敬璉以及厲以寧等人對中國資本市場(包括股票市場)的看法以及他們對其主要問題的研究。但在這一文中,沒有絲毫跡象表明這些專家學者們運用行為金融學等基礎理論對中國股票市場進行研究,而是總結了這些專家在這方面的定性分析。從中可以保守地推出:至少在中國著名的學者圈子里,引用比較前沿的數量方法來研究中國股票市場的數目不容樂觀。換言之,我們還是將國外金融學前沿理論基本處于引入的初級階段,基本上是對國外的金融學前沿理論做綜述而簡單介紹之,將其運用到中國資本市場(包括股票市場)的分析很少,做綜合分析的就更少。目前,國內學者引入金融學前沿方法對中國股票市場研究的主要有:張本祥(《非線性動力學的理論及其應用——資本市場非線性分析》;吉林出版社2001年11月第1版);孫博文(《中國股市波動的混沌吸引子的測定與計算》[J],哈爾濱理工大學學報,2001,5);金學偉(《用分形理論看當前股市》)等。
金融學混業經營研究畢業論文
提要:我國金融業目前實行的是分業經營制度,在我國加入WTO后,金融業將面臨越來越大的外部壓力。在全球主要國家紛紛轉向金融混業經營的大環境下,我國現有的分業經營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不適應我國金融業的快速發展壯大的要求。在這種形式下,有必要對我國實行金融混業經營制度的可行性進行研究探討。
本文首先從金融分業經營和混業經營的對比開始,分析了這兩種經營制度各自的優勢和不足之處,強調了混業經營制度對金融業發展的好處。然后介紹了在實行金融混業經營的世界各國主要存在的三種經營模式,為我國實行金融混業經營給出了參考范例。接下來對我國現行的金融經營制度進行了分析,并給出了最適合我國實際情況的混業經營模式。最后,就實行金融混業經營的過程中必須強調的金融監管問題,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幾年來,關于我國金融業應該實行分業還是混業經營的問題被廣泛討論。我國現行的金融機構分業經營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我國金融機構的快速發展壯大,而目前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和地區,都實行的是金融業的混業經營,在金融業全面開放的壓力以及世界各國的大環境下,管理機構開始認真研究我國實行金融混業經營的可行性和步驟。實際上我國金融業的分業經營制度也出現了一些松動,中國金融業從政策上、管理上向混業經營轉變的趨勢已十分明顯。在中央制定的“十一五規劃”第三十三章《加快金融體制改革》一篇中,就明確提出要“完善金融機構規范運作的基本制度,穩步推進金融業綜合經營試點”。這更說明了我國穩步推進金融混業經營的決心。
金融業主要是由銀行業、證券業和保險業三個行業組成,其經營模式一般分為分業經營和混業經營。其中,分業經營是指金融機構不同時經營銀行、證券和保險業務,一個經營者只在一個行業內經營自身的金融產品。而混業經營則是經營者同時經營多種金融產品,形成橫跨多個行業的綜合性金融機構。本文試圖從分業經營和混業經營的比較開始,探討我國實行金融混業經營的必要性及途徑問題。
一、分業經營與混業經營的比較。
從金融經營體制設計的角度分析,分業經營與混業經營各有利弊,不同的經濟金融環境、不同的經營監管條件,決定了不同的經營體制。沒有一種體制能將金融業經營的效率性和穩定性完全統一,所以分業和混業并非絕對對錯的關系,只是哪種更適合當前的條件需求。也正是這種情況,才導致了我國金融業經營體制從混業到分業再到混業的演變。
債券溢價金融學解釋畢業論文
關鍵詞:巨災風險債券;溢價之謎;行為金融
Abstract:Asanewfinancialinstrument,theriskpremiumofCATbondhasbeenmuchhigherthanthatoftraditionalbondswithsamecreditratingsinceitsissue.Althoughmean-varianceanalysistestifiedtheexistenceoftheCATbondpremiumpuzzle,thestudiesbasedontheclassicaltheorycannotexplainthecauseforthehighpremiumofCATbondperfectly.Thepapertriestoresolvethepuzzlesuccessfullybyusingthebehavioralfinancetheory.ItdiscussessomepsychologicaldynamicsandbehaviorsofinvestorsthatplayakeyroleinthepremiumpuzzleofCATbond.Theresultshowsthatrisk-aversion,fixedcostofeducation,ambiguityaversionandherdeffectcausethepremiumpuzzleofCATbond.ThisdiscoverynotonlyprovidesaveryimportantempiricalfoundationtoexplainthehighpremiumofCATbondininternationalCATbondmarket,butalsoprovidesthecluestoissuingCATbondscientificallyinChina.
Keywords:theCATbond;premiumpuzzle;behavioralfinance
巨災風險債券是一種收益率與巨型災害緊密聯系的新型金融投資工具,它賦予了保險公司在巨災事故發生后抵御破產風險的能力。巨災風險債券的高溢價問題自1997年成功發行以來就一直存在。國內外學者對巨災債券溢價的成因及合理性做了一定的研究論證。傳統的均值方差分析方法已證實溢價之謎的存在,但從傳統理論出發的研究并不能充分解釋溢價之謎成因。
運用心理學及行為學等方面的知識,本文發現投資者的某些行為跡象可以對巨災風險債券溢價問題的解釋做較好補充。
一、巨災風險債券“溢價之謎”
淺談金融學本科畢業論文選題
[摘要]金融學本科畢業論文是對金融本科學生金融相關知識和綜合運用能力的一種檢驗,是對學生學習效果的總考核。論文選題是論文的基礎步驟,直接關系到畢業論文的質量好壞。本文在詳細分析當前金融學本科畢業論文選題中存在的問題的基礎上,對金融本科學生論文選題提出了幾點建議。
[關鍵詞]金融學;本科畢業論文;選題
金融學本科畢業論文是對金融學生所學金融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的全面考核,是培養和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的必不可少的教學環節。在教育部下發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方案(試行)》中,畢業論文作為實踐教學和教學效果的重要內容,成為評估中的關鍵性指標。畢業論文選題是論文寫作的第一步,選題是否恰當,決定著論文的成敗和質量。但在實際教學中,金融學本科生在畢業論文選題時往往不知如何著手,或者由于選題不當導致論文不能如期完成或質量低下,因此探討金融學本科畢業論文選題十分必要。
一、當前金融學本科畢業論文選題中存在的問題
選題即選擇研究課題,是確認研究對象和準備學位論文的前提性和關鍵性步驟,無論進行任何一項研究,都必須首先確定所要研究的問題。選題如同導演選材,正確的選題在很大程度決定著論文的成敗與否,因此我們必須慎重對待題目的選擇,題目選對了,目標找準了,論文就成功一半了。許多本科畢業論文之所以質量不高,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由于選題不當。當前,金融學本科學位論文的選題存在的問題主要有:
(一)思想上不夠重視,選題隨意性強
金融學研究教育探討論文
摘要:當前在世界范圍內的金融學研究出現了數學形式主義的傾向,雖然數學具有科學性和嚴謹性的優勢,但該種形式主義傾向對于金融學研究的危害性和抑制性極大。通過對2006級金融學研究生論文的抽樣進行分析,提出當前金融學研究生論文中存在的問題及嚴重的數學形式主義傾向,并針對其產生的巨大危害提出金融學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方案及措施。
關鍵詞:金融學研究方法;研究生教育;缺陷
一、當前金融學研究方法的特點及局限性
金融學的研究方法多樣,包括實證分析與規范分析結合、數量經濟模型分析、計量經濟模型分析、案例分析以及制度分析等等,正因為這些方法及工具的存在,金融學才具有了科學性及嚴謹性。但當前從世界范圍看,在整個20世紀中,金融學作為一門學科已呈現出急劇的狹窄化和形式化。在20世紀20年代之前,90%以上的文章采用的是文字描述的方式來解釋世界及現象;到了20世紀90年代初,代數、積分、計量經濟學以及博弈論等在一些國際權威刊物上發表的文章已超過了90%。一些極度崇尚數學的金融學家們認為,通過建立相對于現實世界簡化的模型,然后再對模型進行分析和討論,來呈現這種精確性和嚴謹性,而不再去過多的考慮該模型對于現實世界的預測和解釋能力,這使金融學逐漸成為一門“純技術學科”,更加關注數學建模的完美性,而不再是研究解決實際問題的應用學科了。
但金融學并非是應用數學的一個分支,其最終目標應該是為了解釋真實世界的現象及結果。一些一流的美國金融學雜志對于這種數學形式主義的發展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他們對于大量來自各國的論文采用是否有數學模型作低成本的篩選,這使數學形式主義成為一種金融學及經濟學的學術標準、一種范式和一種時尚。
這種數學形式主義的風潮蔓延到世界各地,包括中國。中國最優秀的經濟類學術期刊《經濟研究》,是廣大經濟學和金融學研究人員的研究坐標,但縱觀近些年發表的文章,充斥著大量的數學模型及推演,即使有些文章的結論是不正確的或者僅僅是為了新模型的引用生拉硬拽的套在中國的數據上,也是可以容忍的。這讓很多長年從事金融學和經濟學研究的學者們產生困惑,他們認為,經濟及金融學說史以及對于現實經濟歷史的學習已不再重要,研究上不再關注理論的來龍去脈及發展,一篇精美的數學文章就足以代替了。這種數學形式主義的蔓延危害極大,所謂過猶不及,其發展不僅會極大的抑制研究人員及學者們的創造力及新思想的誕生,也會對在校研究生們的研究理念、思想和行為產生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