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范文10篇
時間:2024-02-24 10:38:41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林黛玉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林黛玉的藝術形象透析
【摘要】曹雪芹在《紅樓夢》中把林黛玉塑造成了一個獨具靈性、異常聰穎而偏有多難命運的“可憐人”形象。作者傾注在這個形象身上的審美情趣,不僅在于同情她的不幸,更在于顯示前衛的女權理想與封建倫理的對撞,讓弱者的自我毀滅來激發讀者思維的火花,呼喚女性的覺醒。林黛玉的悲劇是一個時代的悲劇。她的個性具有前衛性,具有號召力,具有啟蒙性的社會意義。
【關鍵詞】林黛玉;“可憐人”;前衛性時代悲劇
《紅樓夢》是我國清朝帶有濃重悲劇色彩的宏篇巨著,篇中的每一個角色都隱含著悲劇性特征,其中林黛玉是一個代表:曹雪芹將其塑造成一個獨具靈性、異常聰穎而偏有多難命運的讓人憐愛的少女形象。
1林黛玉的藝術形象悲劇色彩非常濃重
凄涼的身世造成她自矜自重、警惕戒備、孤高自許的獨特個性。她出身在一個走向衰弱的封建官宦家庭,卻由于母親去世的早,沒能受到封建禮教、婦德等方面的熏陶和訓練。她接受了封建文化的教育,卻因身體贏弱,功課上得不到嚴格的要求。至于封建禮教和世俗功利等社會知識對她的影響顯然非常有限了。這也是她保持著純真的個性的原因。但是這樣的個性使她在寄居的聲勢顯赫卻又充滿著仇恨、傾軋、爭奪、勢利的榮國府中“步步小心、時時在意,不肯輕易多說一句話,多行一步路。”林黛玉不得不小心提防自己的行為是否和別人合拍以及特別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與做法了,這是黛玉“自尊、自愛”的表現。這讓我們深切地體會到寄人籬下的生活是那樣的的無奈和凄涼,更能讓讀者感到黛玉的可憐、可敬。
林黛玉纖弱多病讓人憐愛。故事中對于她的病有多處描述。如其母亡故時黛玉舊癥復發;如寶黛初次見面,寶玉送黛玉“顰顰”二字;而林聽到寶玉將與寶釵成婚的消息時更是怨急攻心,在極度的悲哀中迷了心智,于是有了與寶玉相對傻笑的一段等等,讓人們對她的纖纖弱質有清晰的印象。在《紅樓夢》中,曹雪芹并未花費太多筆墨描寫林黛玉的外在美,卻給人留下了非常精致的美麗形象。小說寫林黛玉的出世,用“仙草化身”讓讀者體會她的超凡脫俗,想像她的得天地精華的清秀非凡之美。在人們的審美觀念中,自然即是美,草木俱有天然韻致,不用說,一株得到天地精華、甘露滋養的“仙草”是何等的美麗!在安排林黛玉出場時,曹雪芹沒有直接正面來描繪她的秀美,而是運用側面描寫的方法,借助于鳳姐夸贊和寶玉的感受來表現林黛玉的絕代美麗。鳳姐心直口快,一見黛玉就驚嘆到:“天下竟有這樣標致的人兒!我今日才算看見了!”在賈寶玉的眼里,林黛玉是“兩彎似蹙非蹙籠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嬌喘微微。嫻靜似嬌花照水,行動如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可以說這既是寶玉的視覺眼光和心理活動傳達出來的,又是作者想要表現的美麗。“這個妹妹我曾見過的”,從賈寶玉的美學意識來看,這是他的美人標準,也就是說這是曹雪芹心中的美學意識。
詮釋林黛玉悲劇形象色彩探討
【摘要】曹雪芹在《紅樓夢》中把林黛玉塑造成了一個獨具靈性、異常聰穎而偏有多難命運的“可憐人”形象。作者傾注在這個形象身上的審美情趣,不僅在于同情她的不幸,更在于顯示前衛的女權理想與封建倫理的對撞,讓弱者的自我毀滅來激發讀者思維的火花,呼喚女性的覺醒。林黛玉的悲劇是一個時代的悲劇。她的個性具有前衛性,具有號召力,具有啟蒙性的社會意義。
【關鍵詞】林黛玉;“可憐人”;前衛性時代悲劇
《紅樓夢》是我國清朝帶有濃重悲劇色彩的宏篇巨著,篇中的每一個角色都隱含著悲劇性特征,其中林黛玉是一個代表:曹雪芹將其塑造成一個獨具靈性、異常聰穎而偏有多難命運的讓人憐愛的少女形象。
1林黛玉的藝術形象悲劇色彩非常濃重
凄涼的身世造成她自矜自重、警惕戒備、孤高自許的獨特個性。她出身在一個走向衰弱的封建官宦家庭,卻由于母親去世的早,沒能受到封建禮教、婦德等方面的熏陶和訓練。她接受了封建文化的教育,卻因身體贏弱,功課上得不到嚴格的要求。至于封建禮教和世俗功利等社會知識對她的影響顯然非常有限了。這也是她保持著純真的個性的原因。但是這樣的個性使她在寄居的聲勢顯赫卻又充滿著仇恨、傾軋、爭奪、勢利的榮國府中“步步小心、時時在意,不肯輕易多說一句話,多行一步路。”林黛玉不得不小心提防自己的行為是否和別人合拍以及特別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與做法了,這是黛玉“自尊、自愛”的表現。這讓我們深切地體會到寄人籬下的生活是那樣的的無奈和凄涼,更能讓讀者感到黛玉的可憐、可敬。
林黛玉纖弱多病讓人憐愛。故事中對于她的病有多處描述。如其母亡故時黛玉舊癥復發;如寶黛初次見面,寶玉送黛玉“顰顰”二字;而林聽到寶玉將與寶釵成婚的消息時更是怨急攻心,在極度的悲哀中迷了心智,于是有了與寶玉相對傻笑的一段等等,讓人們對她的纖纖弱質有清晰的印象。在《紅樓夢》中,曹雪芹并未花費太多筆墨描寫林黛玉的外在美,卻給人留下了非常精致的美麗形象。小說寫林黛玉的出世,用“仙草化身”讓讀者體會她的超凡脫俗,想像她的得天地精華的清秀非凡之美。在人們的審美觀念中,自然即是美,草木俱有天然韻致,不用說,一株得到天地精華、甘露滋養的“仙草”是何等的美麗!在安排林黛玉出場時,曹雪芹沒有直接正面來描繪她的秀美,而是運用側面描寫的方法,借助于鳳姐夸贊和寶玉的感受來表現林黛玉的絕代美麗。鳳姐心直口快,一見黛玉就驚嘆到:“天下竟有這樣標致的人兒!我今日才算看見了!”在賈寶玉的眼里,林黛玉是“兩彎似蹙非蹙籠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嬌喘微微。嫻靜似嬌花照水,行動如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可以說這既是寶玉的視覺眼光和心理活動傳達出來的,又是作者想要表現的美麗。“這個妹妹我曾見過的”,從賈寶玉的美學意識來看,這是他的美人標準,也就是說這是曹雪芹心中的美學意識。
音樂小品--賈寶玉和林黛玉之苦命鴛鴦
音樂小品--賈寶玉和林黛玉之苦命鴛鴦
(葬花吟音樂起,林黛玉滿面愁容上,做撿拾落花狀。音樂漸漸低弱,林黛玉輕嘆一口氣,直起身來,面向觀眾。)
林黛玉:sars病毒傳染快,我的心情也變壞,寶玉山西去出差,一個多月不回來。哎(嘆氣)!不知他有沒有口罩戴?!(稍停頓片刻,自怨自艾)想我林黛玉,和寶玉兩小無猜,青梅竹馬,只說是木石前盟,結一段美好姻緣,卻不知寶玉心意到底如何?每每多疑傷感,得了這一身之病,如今,他又出門在外,怎不讓我多了許多牽掛?(憂郁、嘆氣,低頭做撿拾落花狀)
賈寶玉(戴口罩,心事重重的上):出差整整四十天,回家先到瀟湘館,聽說妹妹在葬花,我到花園來看她。想見她又怕見她,不見她又想見她。咳!(抬頭)哦,到了,花園門緊閉,待我敲門來。咚,咚,咚,林妹妹……
林黛玉(從貓眼里往外一看):誰啊?我不認識你。
賈寶玉(摘下口罩):林妹妹,我是寶玉。
分析林黛玉孤獨的原因論文
摘要:感情豐富而敏感的黛玉,和寶玉青梅竹馬,情趣相投,于是把寶玉作為唯一的感情寄托,寶玉引黛玉為平生知已,他對黛玉的感情,也不可謂不真,但是他的感情,遠遠達不到和黛玉相對等的深度和純度。在脂硯齋暗示的“情榜”上,寶玉是“情不情”,以有情心對待不情無情之人事,在不能兩全的情況下,他選擇的是怠慢“情情”的黛玉。當專情遭遇泛愛,感受更多的大概就是委屈和孤獨。
關鍵詞:專情;泛愛;孤獨
十有八九的人會說林黛玉小心眼兒。可是,林黛玉真的小心眼兒嗎?從黛玉初進賈府的隨份從時可以看到黛玉性格中并沒有多少逆反的因素。凹晶館月夜談心,也說明對于環境和人生,黛玉想的甚至比豪闊爽直的湘云更加寬遠。
日常小事,透露出黛玉的和善和大方。原本伺候賈母的紫鵑,也和黛玉情同姐妹,這種平等的情意,在賈府的丫鬟和小姐之間,是少有的。但是,下人們對黛玉“小性兒”的評價從何而來,的確令人費解。也許,來自生性中的不喜籠絡結黨吧。也許,來自于黛玉常出酸言醋語。
然而,我們考查這些含酸帶刺兒的話語時,便會發現,這些話皆源自對寶玉的真情。黛玉出醋語的密度和寶玉的移情嫌疑度數成正比。所以,黛玉的小心眼兒,出自對寶玉的緊張,源自寶玉給她的不安全感。
黛玉的眼里,只有寶玉。黛玉和男性的交往,簡單至極。和賈雨村,雖有師徒之名,未見師徒之誼,除了封建社會的禮教間隔,兩人的情性非為一類也是重要原因。而賈璉,也只是護送黛玉往返,除此未見一語。薛蟠,只是在馬道婆施法術賈府大亂時才得見到黛玉美色,平時連見到一面的可能都沒有。北靜王水溶,清貴非凡,但在黛玉的眼里,也只是個“臭男人”。
論林黛玉本是茶樹精靈下凡
我國天才的文學大師并茶道大師曹雪芹,竟在一部《紅樓夢》里寫下了述茶詠茶文字凡余處。其中大半篇幅寫的是閨閣人物的茶情和茶風,即賈、史、王、薛四大封建家庭,特別是寧榮二府里里外外的女性角色,包括皇妃貴姝,太太小姐,婆媳姨姪,姑嫂妯娌,以及聽命于她們的那些道婆尼姑,伶俚歌婢,老嫗村婦,丫環侍女之茶飲生活,表現出了她們各具個性的閨閣茶情。其篇幅之浩繁,細節之精微,蘊意之深閎,文采之班斕,則可謂精絕無論矣。(公務員之家,全國公務員公同的天地)
而在閨閣茶道文化的所有描述之中,我覺得尤其精絕無倫的,則是關于林黛玉的來歷之措述。那是通過一僧一道的一番對話,由一位老僧之口述說出來的。云——
此事說來好笑,竟是千古未聞的罕事。只因西方靈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絳珠草一株,時有赤霞宮神瑛侍者,日以甘霞灌溉,這絳珠草始得久延歲月。后來既受天地精華,復得雨露滋養,遂得脫腳草胎木質,得行人形,只修成個女體,終日游于離恨天上。饑則食蜜青果為膳,渴則飲灌愁海水為湯。只因未酬那灌溉之德,故甚至五內,便郁結著一段纏綿不盡之意。恰近日這神瑛侍者,凡心偶熾,乘昌明太平盛世,意欲下凡造歷幻緣,已在警幻仙子案前掛了號,警幻亦曾問及灌溉之情未償,趁此倒可了結。那絳珠仙子道:“他是甘露之惠,我亦無此水可還。他既下世為人,我也去下世為人,但把我所有一生的眼淚還他,也償還得過他了”。因此一事,就勾出許多風流冤家,陪他們去了結此案。
上述這番話里,若是僅僅從字面上看去,那可找不到一個“茶”字。那么,我卻何以竟說這段文字,乃是作者述茶詠茶的最其精絕之作呢,須知,曹雪芹的述茶詠茶之筆法,大抵有兩種:一種是實寫,亦即彰明之筆法,讓人們一眼看上去,就無不一目了角,知道他這是在寫茶。此類筆法這里自然無須贅述。雖一種呢,則是虛寫,亦即隱曲之筆法,即于字里行間用些“夢”“幻”之類字眼,將其茶的真事實情隱去,乍看之下,叫你一時竟或看不出來他那是在寫茶,頌茶。譬如,上述那段關于林黛玉的來歷之說,亦即絳珠(仙)草之說,即若然也。
不過,盡管采取隱曲之筆法,而我們只須仔細咀嚼,仔細賞鑒,仔細梳理其所隱曲的來龍去脈,則我們依然堪以悟得其隱曲的本然之意。這樣一來我們就會發現:曹雪芹筆下的那棵絳珠(仙)草,其所實指的對象之物,乃茶樹耳。正如那塊頑石在一旦通靈之后,立刻幻化而成石頭精靈一樣,這棵茶樹在一地通靈之后,遂亦“脫了草胎木質”,幻化而成了茶樹精靈,并且更與那個施驚天動地它的石頭精靈一道下凡,同歷幻緣,終于演繹而成了《紅樓茶》書中的一對男女主人公。
說到這里,我想不防暫把話題拉到中國古代古代神話上來——
影視劇人物形象鑒賞教學方法
摘要:《影視鑒賞》是各高校開設的公共藝術限定性選修課,在這門課程中的中國(內地)電視劇鑒賞部分的講授過程中,我們應注重對電視劇中的人物剖析。結合電視劇《紅樓夢》中林黛玉這一人物形象為例,《影視鑒賞》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關注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可采用啟發式教學方式,從文藝心理學的視角出發對中國(內地)電視劇中的人物進行剖析,對戲里的人物及戲外的同類型人物予以探析,在尋找差異的過程中從更高的層面來解讀“影視”這一被大眾廣為接受的文化現象,以達到拓展大學生知識面,提高大學生藝術修養的目標。
關鍵詞:影視劇人物形象;鑒賞;教學方法
一、《影視鑒賞》教學中對人物形象的鑒賞
《影視鑒賞》教學中,在鑒賞影視劇中情節、品味影視劇語言的基礎上,不應忽影視人物形象的鑒賞,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從以下三方面引導學生進行鑒賞:
(一)欣賞影視劇中的人物形象,教師要讓學生關注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
以電視劇《紅樓夢》中林黛玉這一人物進行剖析為例,教學中教師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首先,教師課前給學生預習課件,課件部分布置學生看一段電視劇《紅樓夢》的視頻,教師提出相關問題,例如林黛玉的主要性格特征是什么?專家學者在影視評論上發表的關于電視劇《紅樓夢》中林黛玉這一人物的看法有哪些?引導學生收集相關材料,總結出林黛玉的主要性格特征,為課上鑒賞電視劇《紅樓夢》這部作品中林黛玉這一人物打下基礎。其次,教師課上組織學生分組討論,讓學生們結合所收集的材料各抒己見,領會同一人物性格的多側面,不同的人物有不同的性格特征。同時教師要關注所教影視作品評論的前沿動態,可以引導學生從文藝心理學的視角出發對中國(內地)電視劇中的人物形象進行剖析。例如學生們關注到,近幾年來網絡等各種現代傳媒對古典名著中的經典形象的再認識、再評價問題比較耐人尋味。我們看到新版《水滸傳》中的潘金蓮賢良得不得了,《西游記》之翻版《大話西游》中的唐僧俗得不能再俗,而網絡版的《紅樓夢》中的林黛玉則小性的要命。經過現代人的再認識,經典形象已被闡釋的五花八門、大變特變,教師可以針對這一現象提問學生,對此現象該如何認識評價呢?再次把分析的焦點放在《紅樓夢》中的林黛玉身上,因為對林黛玉的爭議由來已久。教師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將收集到的關于《紅樓夢》中林黛玉這一人物的資料,專家學者在影視評論上發表的相關看法,每組選派代表以ppt的形式上臺進行講解。有的學生講到,一直以來,對林黛玉的評價就褒貶不一,不過傳統上還是褒多貶少,即便是貶,也多是一種抬高式的貶、一種變相的褒。可近幾年來,情況卻有了很大變化,各種媒體尤其是網絡媒體的調查數據越來越顯示出林黛玉人氣指數的下滑,尤其不受男性的歡迎,相比之下,薛寶釵的受歡迎指數卻在明顯飆升,人們在講述這種情感偏向的理由時確實也頭頭是道、句句有理。總之,林黛玉在人們心目中的形象已絕非一成不變了,人們在評價她時滲入了更為自我、更為現代的因素,這使經典林黛玉形象碎裂翻版為各式各樣的現代版形象。教師順勢引導學生,在深入思考這一問題時發現,表面上這是對傳統經典形象的反叛、顛覆,而實際上卻不然,它是現代人借反叛和顛覆來確證自我的一種方式,現代人賦經典形象一種調侃、嘲笑、荒誕的言行方式為的是借經典形象之尸還自我之魂,以作心靈的獨白,說出自己內心深處也許是最真實但由于種種原因不能在現實生活中加以直白痛快的表露的想法,他們的評價也不是對經典藝術形象林黛玉的評價,而是對他們生存于其中的現實的評價,評價的是自己以及與自己發生現實關系的相關人等,這就內在的決定了人們對于林黛玉的認識問題會出現矛盾。
職校語文課堂提問優化
一、分解難問題,由淺至深提問
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也會由于一時找不到合適的語言而難以將內容清楚地表述出來,進而影響學生理解。在這種情形之下,教師不應急于求成,而要將問題化難為易,由淺到深地提問,對此,教師應從學生的具體情況出發,分解難問題,將其轉換成若干個有趣的小問題進行提問,逐步引導學生思考。這樣由易到難、由淺到深的提問方式,使原本比較復雜、困難的內容逐步被簡化,學生在此過程中,對于作者的寫作目的和文章主旨也有基本了解,從而取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二、切換角度,使問題生動形象
從目前的教學情況來看,仍然存在提問過于標準和統一的現象,這對于學生發散思維非常不利。在語文課堂上,教師應結合生活實際,注意歷史與現實的異同之處,變換角度和說法,提出形象、生動、新穎的問題,激起學生的興趣,啟發學生思考。例如,在《林黛玉進賈府》這一課中,主要是對林黛玉的性格特征進行分析,此時,老師如果設置這樣一個問題:“通過閱讀本文,在你的眼中,林黛玉是一個怎樣的人呢?”可想而知,這個問題過于寬泛而且比較老套,很難達到預期的效果,鑒于此,教師可從其他角度進行切入,創設有趣的情境:如果你是林黛玉,進賈府時,面對賈母等人的熱情招待,你會怎么做呢?這個問題與前者相比之下,更能引起學生的興趣,然后各抒己見,最后,教師再帶領學生一起尋找描述林黛玉動作和語言的關鍵詞匯,展開對其性格特征的探討,通過這樣的一種提問方式,學生對文章內容和思想也更加深刻,學生更能理解那個時代的特點,更能準確地抓住林黛玉的性格特征,進而體會到作者在刻畫林黛玉人物形象時的巧妙之處。
三、抓住實質,課堂提問具體明確
從目前職校的語文教學情況來看,我們不得不承認,目前教學注重形式,卻忽略了實質,這是普遍存在的問題。對此,教師應當在這些方面有所改進和突破,摒棄過去注重教學進度和教學目標的做法,從著眼于學生未來的發展來看待語文課堂上的提問環節,注重對學生思考和分析問題能力的培養。因此,教師在提問時,應當保證提出的問題具體明確,在有一定深度的前提下,便于學生理解和分析。例如,在《紀念劉和珍君》一課中,老師提問:“對于‘有寫一點東西的必要了’這一句話,你認為作者為什么要這樣寫?”這個問題顯然比較突兀,學生一時很難理解,甚至不知道如何回答,最終導致課堂冷場。如果老師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對于‘有寫一點東西的必要了’這句話,你認為作者當時是一種什么心情?這和下面敘事又有什么聯系呢?”不難看出,這個問題更加具體,能夠使學生充分發揮他們的想象,來表達自己的觀點,不僅如此,學生能夠很好地理清文章思路,并理解作者寫這句話的意圖。語文教學一直是職校教學改革的重點,隨著新的教學改革的深入,過于單一、籠統、寬泛、平白直敘的提問方式已經被淘汰。在新形勢下,教師必須反思傳統課堂提問方式的缺陷,然后作出相應的調整與改變,強化課堂提問技巧。課堂教學中的教師提問既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曾經指出“:教學過程是一種提出問題與解決問題的持續不斷的活動。”語文課堂本是精彩的課堂,課堂提問的方式應該靈活多樣、不拘一格,更不應該簡單呆板、一成不變。同時,學生的頭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要被點燃的火把。好的提問能點燃學生頭腦中的火把,使之放射出光彩奪目的火焰。什么樣的問題才能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教師如何把握提問的契機?怎樣的問題才能不斷指引著學生走向成功的彼岸?等等。如何高效、扎實地上好每節課還需要我們教師不斷地思考,不斷地探索,不斷地尋求答案,這些都是我們所要不斷追求的。這是教師的使命,也是課堂教學追求的理想境界。
名著讀后感:紅樓夢的讀后感六
《紅樓夢》以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為背景,以圍繞事關賈府家事利益的賈寶玉人生道路而展開的一場封建道路與叛逆者之間的激烈斗爭為情節主線,以賈寶玉和林黛玉這對叛逆者的悲劇為主要內容,通過對以賈府為代表的封建家族沒落過程的生動描述,而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社會種種黑暗和腐朽,進一步指出了封建社會已經到了"運終權盡"的末世,并走向覆滅的歷史趨勢.
《紅樓夢》以上層貴族社會為中心圖畫,極其真實地,生動地描寫了十八世紀上半葉中國末期封建社會的全部生活.全書規模宏偉,結構嚴謹,人物生動,語言優美,此外還有一些明顯的藝術特點,值得后人品味,鑒賞.
小說作者充分運用了我國書法,繪畫,詩詞,歌賦,音樂等各類文學藝術的一切優秀傳統手法,展示了一部社會人生悲劇.如賈寶玉,林黛玉共讀西廂,黛玉葬花,寶釵撲蝶,晴雯補裘,寶琴立雪,黛玉焚稿等等,還表現在人物塑造上,如林黛玉飄然的身影,詩化的眉眼,智慧的神情,深意的微笑,動人的低泣,脫俗的情趣,瀟灑的文采……這一切,都是作者憑借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厚藝術素養培育出來的,從而使她在十二釵的群芳中始終蕩漾著充滿詩情畫意的特殊韻味,飄散著東方文化的芬芳.
曹雪芹在《紅樓夢》中真實地再現了人物的復雜性,使我們讀來猶如作品中的人物同生活中的人物一樣真實可信,《紅樓夢》中的賈寶玉"說不得賢,說不得愚,說不得善,說不得惡,說不得正大光明,說不得混帳惡賴,說不得聰明才俊,說不得庸俗平凡",令人徒加評論.不僅賈寶玉,林黛玉這對寄托了作者人格美,精神美,理想美的主人公是如此,甚至連王熙鳳這樣惡名昭著的人物,也沒有將她寫得"全是壞",而是在"可惡"之中交織著某些"可愛",從而表現出種種矛盾復雜的實際情形,形成性格"迷人的真實".
(
作者善于通過那些看來十分平凡的,日常生活的藝術描寫,揭示出它所蘊藏的不尋常的審美意義,甚至連一些不成文的,史無記載的社會習慣和細節,在紅樓夢里都有具體生動的描繪.
讀紅樓夢體會感言
《紅樓夢》,一部含笑的悲劇。《紅樓夢》不只描寫了一個封建貴族家庭由榮華走向衰敗的三代生活,而且還大膽地控訴了封建貴族階級的無恥和墮落,指出他們的種種虛偽、欺詐、貪婪、腐朽和罪惡。它不單指出這一家族的必然崩潰和死亡,同時也暗示了這一家族所屬的階級和社會的必然崩潰和死亡。曹雪芹筆觸下所創造和熱愛的主人公是那些敢于反判那個垂死的封建貴族階級的貳臣逆子;所同情悼惜的是那些封建制度下的犧牲者;所批判和否定的是封建社會的虛偽道德和不合理的社會制度。一邊是木石前盟,一邊又是金玉姻緣。
一邊是封建社會下必須追求的功名光環,一邊是心馳神往的自由之身。曹雪芹筆下的《紅樓夢》為我們展現了這場無聲的較量。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悲劇愛情故事濃縮了這場較量的全部硝煙,“一個是閬苑仙葩,一個是美玉無瑕”,“質本潔來還潔去”,在面對封建禮教下的種種迫害和冷漠,甚至以生命的付出為代價,質本潔的追求始終不棄。我們感嘆賈、林兩人愛情的悲劇的時候,看到了造成悲劇的一個重要因素:林黛玉的清高的個性,她的個性與當時的世俗格格不入,無法與社會“融合”,她的自卑情結正是她自尊的體現,也是她悲劇的開始。
《紅樓夢》中她葬花的一段情節,是她的個性體現的焦點所在。她的自卑、自尊、自憐在她的《葬花詞》中袒露無遺:“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明媚鮮妍能幾時,一朝漂泊難尋覓。花開易見落難尋,階前愁煞葬花人,獨把花鋤偷灑淚,灑上空枝見血痕。”“愿儂此日生雙翼,隨花飛到天盡頭。天盡頭!何處有香丘?未若錦囊收艷骨,一捧凈土掩風流。質本潔來還潔去,強于污淖陷渠溝。爾今死去儂收葬,未卜儂身何日喪?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
一個世俗之人無法明白她的思緒,“爾今死去儂收葬,未卜儂身何日喪?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面對落花,她想到自己死后的情景,無法釋懷,又潸潸淚下。在封建禮教前,她的自卑激發了她的自尊,當寶玉挨打后,工于心計、精于世故的薛寶釵送來了藥丸,而且還用訓教的口氣規勸寶玉改邪歸正。但作為封建禮教的叛逆者寶玉的支持人——善良孤傲的林黛玉卻只是一味地哭,把眼睛都哭成了桃兒一般,她的哭不是軟弱,她以哭這種獨特的情感體驗來真誠聲援寶玉,默默對抗封建禮教,因此只有他們二人的心才貼得最近,愛得最深。
“嫻靜似嬌花照水,行動如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作者通過賈寶玉的眼睛為我們描繪了一個聰明多才、美貌體弱的病態美人。這么一個柔弱的女子,無視世俗的傳統規律,反其道而行之。在經受了無數摧殘之后,生命盡頭到來之際,封建社會的猙獰面目加速了她的香消玉隕。看過《紅樓夢》,我們不會忘記黛玉臨死前的那個場景,病危之際,紫鵑四處求人,卻沒人肯幫。為避免晦氣,賈母把寶玉的婚事也轉到別處去辦理。一面是成親的喜慶景象,一面是死前的哀怨凄婉,“天盡頭!何處有香丘?”無怪乎黛玉的葬花吟誦。什么地方有一個干凈的、理想的地方,究竟什么地方有我自己的理想的地方,是香丘呢,我現在所處的現實社會都是污濁不堪的,我要找一個自己的理想的地方,黛玉至死不放棄對自由的追求。我們為之揪心,為之憤懣,一對追求自由的青年男女在封建的枷鎖之下生離死別。“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黛玉就這樣在寶玉的婚慶鑼鼓聲中離開了人世。帶著她的那份甜蜜走了。甜在何處?甜在這個人不接受世界,世界不接受人的世界上獲得理解和親愛,在孤獨無依的世界上,寶玉是她心中永遠的溫暖;在情愛無傍的世界上,寶玉是她心中永遠的傷痛。雖然最后她成為了那些封建制度下的犧牲者。
“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假假真真,讓人琢磨不透《紅樓夢》中的一切,林黛玉作為靈魂人物,她與常人不同,她就是她,一叢清高孤傲的、孤芳自賞的空谷幽蘭。林黛玉的自卑情結是命運所賜,也以此寫成了她的命運。
賈寶玉的人文主義精神論文
摘要:人文主義關注的核心是“人”,賈寶玉性格的核心是平等待人,尊重個性,主張各人按照自己的意志自由生活,在其身上閃耀著人文主義的優秀品質。賈寶玉在和女孩子們的交往中,特別是和女奴們的交往中,他一貫從內心表現出對她們的尊重。寶黛愛情是建立在有著共同人文思想和自由傾向堅實基礎上的。
關鍵詞:平等待人尊重個性共同的人文思想封建禮樂的虛偽
人文主義關注的核心是“人”,《紅樓夢》寫出了封建社會對人的奴役與壓迫,從小說中,我們可以看出那不是什么“君仁臣良父慈子孝”的世界,而是一個殘忍的社會,在那里每一個人都得不到幸福。而《紅樓夢》中一號主人公賈寶玉性格的核心是平等待人,尊重個性,主張各人按照自己的意志自由生活,在其身上閃耀著人文主義的優秀品質。
賈寶玉憎惡世俗男性,親近和尊重處于被壓迫地位的女性,他極力抗拒封建家族為他安排的傳統生活道路,對封建士子的最高理想功名利祿、封妻蔭子,十分厭惡,全然否定,這實質上是對自己出身的貴族階級的否定。他只企求過隨心所欲、聽其自然,即在大觀園女兒國中斗草簪花、低吟悄唱、自由自在的生活。
一、賈寶玉人文主義思想的形成不是偶然的。
賈寶玉人文主義思想和他的叛逆性格的形成不是偶然的,小說描寫了造成他思想性格的生活環境。一方面,以男子為中心的貴族社會是那樣虛偽、丑惡和腐朽無能。他也曾被送到家塾去讀四書、五經,但家塾的內容和風氣是那樣的腐朽敗壞。他很少接觸做官的父親,畏之如虎,敬而遠之;另一方面,家長從小把他交給一群奶娘丫鬟,丫鬟們的深摯純潔、自由不羈的品格感染著他,她們所遭到的種種不幸也啟發著他,賈寶玉在這樣的環境里,逐漸形成自己思想感情的愛憎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