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陰性范文10篇

時間:2024-02-29 02:45:20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耐陰性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園林植物耐陰性研究論文

摘要:從環境指標、形態指標、生理指標及解剖特征4個方面綜述了園林植物耐陰性的研究進展。

關鍵詞:耐陰性;光能利用;解剖構造;量子效率;色素含量

綠色植物對城市生態環境的改善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論文而植物生態效益的大小決定于葉面積的總數和葉面積指數,這就迫使人們在有限的城市用地之中,注重植物立體化的配置,建立穩定而多樣化的園林植物復層種植結構,從空間上尋找綠量。形成這種復層結構和良好的共生關系,會受到諸多生態因子的制約。光是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來保證其生存的首要因子。目前城市中一些綠地多處于建筑包圍之中,使50%以上綠地處于陰蔽環境中;室內植物的廣泛應用也對耐陰植物材料提出更高要求。因此,耐陰植物的研究已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

國內對農作物、林木、花卉、牧草的耐陰性有較系統的研究。在園林植物方面,蘇雪痕教授最早對杭州園林植物群落中的一些種群在不同光照下的生長發育狀況及光合作用特性進行了研究,提出了園林植物耐陰性及群落配置理論[1]。廣州市園林科研所、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研究所先后對廣州常見的32種室內植物,就其在不同光照環境下的生長量、單位葉面積干鮮質量、葉面積及葉的解剖結構、光合性質作了深入研究,并且對一些植物耐陰程度進行了等級劃分[2]。

對植物耐陰性的研究是和光合作用研究密切聯系的,國內外學者在光對植物的形態,葉片解剖構造,葉綠體數目、大小,葉內色素含量的影響和光學性質、光譜組成對光合器官的作用及植物CO2氣體交換等方面進行了深入地研究[3-10]。

1植物耐陰性及其機理

查看全文

園林植物耐陰性管理論文

摘要:從環境指標、形態指標、生理指標及解剖特征4個方面綜述了園林植物耐陰性的研究進展。

關鍵詞:耐陰性;光能利用;解剖構造;量子效率;色素含量

綠色植物對城市生態環境的改善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論文而植物生態效益的大小決定于葉面積的總數和葉面積指數,這就迫使人們在有限的城市用地之中,注重植物立體化的配置,建立穩定而多樣化的園林植物復層種植結構,從空間上尋找綠量。形成這種復層結構和良好的共生關系,會受到諸多生態因子的制約。光是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來保證其生存的首要因子。目前城市中一些綠地多處于建筑包圍之中,使50%以上綠地處于陰蔽環境中;室內植物的廣泛應用也對耐陰植物材料提出更高要求。因此,耐陰植物的研究已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

國內對農作物、林木、花卉、牧草的耐陰性有較系統的研究。在園林植物方面,蘇雪痕教授最早對杭州園林植物群落中的一些種群在不同光照下的生長發育狀況及光合作用特性進行了研究,提出了園林植物耐陰性及群落配置理論[1]。廣州市園林科研所、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研究所先后對廣州常見的32種室內植物,就其在不同光照環境下的生長量、單位葉面積干鮮質量、葉面積及葉的解剖結構、光合性質作了深入研究,并且對一些植物耐陰程度進行了等級劃分[2]。

對植物耐陰性的研究是和光合作用研究密切聯系的,國內外學者在光對植物的形態,葉片解剖構造,葉綠體數目、大小,葉內色素含量的影響和光學性質、光譜組成對光合器官的作用及植物CO2氣體交換等方面進行了深入地研究[3-10]。

1植物耐陰性及其機理

查看全文

園林植物耐陰性研究論文

摘要:從環境指標、形態指標、生理指標及解剖特征4個方面綜述了園林植物耐陰性的研究進展。

關鍵詞:耐陰性;光能利用;解剖構造;量子效率;色素含量

綠色植物對城市生態環境的改善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論文而植物生態效益的大小決定于葉面積的總數和葉面積指數,這就迫使人們在有限的城市用地之中,注重植物立體化的配置,建立穩定而多樣化的園林植物復層種植結構,從空間上尋找綠量。形成這種復層結構和良好的共生關系,會受到諸多生態因子的制約。光是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來保證其生存的首要因子。目前城市中一些綠地多處于建筑包圍之中,使50%以上綠地處于陰蔽環境中;室內植物的廣泛應用也對耐陰植物材料提出更高要求。因此,耐陰植物的研究已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

國內對農作物、林木、花卉、牧草的耐陰性有較系統的研究。在園林植物方面,蘇雪痕教授最早對杭州園林植物群落中的一些種群在不同光照下的生長發育狀況及光合作用特性進行了研究,提出了園林植物耐陰性及群落配置理論[1]。廣州市園林科研所、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研究所先后對廣州常見的32種室內植物,就其在不同光照環境下的生長量、單位葉面積干鮮質量、葉面積及葉的解剖結構、光合性質作了深入研究,并且對一些植物耐陰程度進行了等級劃分[2]。

對植物耐陰性的研究是和光合作用研究密切聯系的,國內外學者在光對植物的形態,葉片解剖構造,葉綠體數目、大小,葉內色素含量的影響和光學性質、光譜組成對光合器官的作用及植物CO2氣體交換等方面進行了深入地研究[3-10]。

1植物耐陰性及其機理

查看全文

園林植物耐陰性研究論文

摘要:從環境指標、形態指標、生理指標及解剖特征4個方面綜述了園林植物耐陰性的研究進展。

關鍵詞:耐陰性;光能利用;解剖構造;量子效率;色素含量

綠色植物對城市生態環境的改善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論文而植物生態效益的大小決定于葉面積的總數和葉面積指數,這就迫使人們在有限的城市用地之中,注重植物立體化的配置,建立穩定而多樣化的園林植物復層種植結構,從空間上尋找綠量。形成這種復層結構和良好的共生關系,會受到諸多生態因子的制約。光是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來保證其生存的首要因子。目前城市中一些綠地多處于建筑包圍之中,使50%以上綠地處于陰蔽環境中;室內植物的廣泛應用也對耐陰植物材料提出更高要求。因此,耐陰植物的研究已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

國內對農作物、林木、花卉、牧草的耐陰性有較系統的研究。在園林植物方面,蘇雪痕教授最早對杭州園林植物群落中的一些種群在不同光照下的生長發育狀況及光合作用特性進行了研究,提出了園林植物耐陰性及群落配置理論[1]。廣州市園林科研所、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研究所先后對廣州常見的32種室內植物,就其在不同光照環境下的生長量、單位葉面積干鮮質量、葉面積及葉的解剖結構、光合性質作了深入研究,并且對一些植物耐陰程度進行了等級劃分[2]。

對植物耐陰性的研究是和光合作用研究密切聯系的,國內外學者在光對植物的形態,葉片解剖構造,葉綠體數目、大小,葉內色素含量的影響和光學性質、光譜組成對光合器官的作用及植物CO2氣體交換等方面進行了深入地研究[3-10]。

1植物耐陰性及其機理

查看全文

甲氧西林葡萄球菌研究論文

[摘要]目的:比較分析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儀器檢測與紙片擴散檢測的檢出率。方法:采用KB紙片擴散法,全自動微生物分析儀法,并以瓊脂稀釋法為標準對臨床分離的63株葡萄球菌進行檢測,比較3種方法的檢出率。結果:對63株葡萄球菌(凝固酶陽性50株,凝固酶陰性13株)3種方法檢出率分別為60.3%、57.1%、50.8%。含4%氯化鈉(NaCl)MH平板藥敏紙片擴散法和VITEK32型自動微生物鑒定系統法差異無顯著性(P>0.05),與瓊脂稀釋法差異無顯著性(P>0.05),而儀器法與瓊脂稀釋法差異無顯著性(P>0.05)。結論:KB紙片擴散法,儀器法和作為MRS檢測推薦方法的含鹽瓊脂平板稀釋法對MRS的檢出率,三者差異均無顯著性,儀器法與KB紙片擴散法均可用于臨床常規實驗室MRS的檢測。

[關鍵詞]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紙片擴散法;儀器法;瓊脂稀釋法

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Staphylococcus,MRS)所致院內感染已成為全球范圍內一個越來越嚴重的問題[1],有效預防和控制其感染的關鍵是及時準確地檢出MRS,為臨床合理選擇抗生素提供依據[2],因而快捷、準確的檢測方法對快速采取有效的感染控制措施和MRS感染流行病學調查十分重要。MRS的檢測方法有苯唑西林紙片擴散法、肉湯稀釋法、瓊脂擴散法、Etest法、儀器法及PCR技術檢測mecA基因等[3],我們將臨床分離的63株葡萄球菌用含4%氯化鈉(NaCl)MH平板苯唑西林紙片擴散法和VITEK32型自動微生物鑒定儀法進行檢測比較,并以含6μg/ml苯唑西林的瓊脂稀釋法為標準,評價其準確性。

1材料與方法

1.1材料

1.1.1菌株及其來源自2006年1月至2006年5月從江醫二附院臨床患者的痰、血、尿、膿液、前列腺液及陰道分泌物等標本,經常規分離得到63株葡萄球菌,包括凝固酶陽性葡萄球菌50株,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CNS)13株。另MRS陽性參考菌株ATCC(R)43300,MRS陰性金黃色葡萄球菌ATCC25923,購自衛生部臨檢中心。

查看全文

喹諾酮類藥物藥學干預方法分析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呼吸內科未實施藥學干預2718例為對照組。其中男1521例、女1197例;年齡53.2±2.7歲。選取2014年2月~2016年1月呼吸內科實施藥學干預患者2819例為研究組。其中男1683例、女1136例;年齡54.8±3.1歲。1.2方法。對照組未實施藥學干預,觀察組實施藥學干預,按照《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中對喹諾酮類藥物使用要求,如:適應癥、禁忌癥、療程、給藥途徑和藥量等,制作成手冊并發放到臨床內科。醫院藥房負責發放抗生素藥物的藥師要對臨床處方進行核對、審核,如果發現該處方存在抗生素不合理使用情況,及時與臨床醫師溝通、解決。每個月隨機抽取使用喹諾酮類藥物的臨床處方進行分析,確認是否合理使用抗生素。每個月對內科喹諾酮類藥物使用情況進行總結,請經驗豐富的臨床醫師和藥師開展合理用抗生素講座,強化臨床醫師合理使用喹諾酮類藥物的意識。1.3臨床觀察指標。觀察對比兩組喹諾酮類藥物不合理用藥情況及主要的革蘭陰性菌對喹諾酮類藥物耐藥情況。1.4統計學處理。數據采用SPSS22.0統計學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例(百分率)表示,行字2檢驗。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喹諾酮類藥物臨床使用情況比較。對照組不合理用藥發生率為21.85%、不合理用量發生率為18.32%、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9.28%,顯著高于觀察組的11.03%、7.34%和7.06%,兩組比較差異顯著(P<0.05)。見表1。2.2兩組主要革蘭陰性菌對喹諾酮類藥物耐藥情況比較。藥學干預實施前,肺炎克雷伯菌耐藥率21.60%、大腸埃希菌耐藥率26.20%、銅綠假單胞菌26.20%、鮑曼不動桿菌19.79%,實施后,肺炎克雷伯菌耐藥率10.71%、大腸埃希菌耐藥率18.23%、銅綠假單胞菌10.43%、鮑曼不動桿菌11.21%,藥學干預實施后主要的革蘭陰性菌對喹諾酮類藥物耐藥率均顯著低于實施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討論

喹諾酮類藥物用于治療泌尿系統、胃腸道以及關節軟組織感染等疾病效果非常好,現已發展至第四代喹諾酮類抗生素,包括:加替沙星、莫西沙星、吉米沙星和普盧利沙星[3]。喹諾酮類藥物抗菌譜廣泛,對革蘭陰性菌和陽性菌都有抑制效果,抑菌原理是抑制細菌核酸合成[4]。然而隨著喹諾酮類藥物使用率的上升,耐喹諾酮類藥物的細菌發生率也逐漸上升,且部分患者服用該類藥物后出現各種不良反應,如:惡心、嘔吐、心悸等,有研究認為該藥物還潛在性損傷患者皮膚、神經,長期不合理用藥會損傷患者組織健康[5]。藥學干預是對藥物使用情況,應用藥學知識制定預見性干預措施[6]。本研究回顧性分析我院實施喹諾酮類藥物臨床藥學干預前后不合理用藥情況,可見:臨床藥學干預實施后喹諾酮類藥物臨床使用不合理事件(包括:不合理用藥、不合理用量、不良反應)顯著低于實施前(P<0.05)。臨床藥學干預實施后主要的革蘭陰性菌(包括:肺炎克雷伯菌、大腸埃希菌、銅綠假單胞菌、鮑曼不動桿菌)對喹諾酮類藥物耐藥率均顯著低于實施前(P<0.05)。針對我院內科喹諾酮類藥物使用情況制定針對性藥學干預方案,通過發放喹諾酮類藥物使用原則手冊、抽查處方用藥情況、臨床藥房發放藥前核對處方、堅持舉辦合理使用抗菌藥物藥講座、對多次指正不改正的臨床醫師進行批評等辦法,有效降低我院內科臨床使用喹諾酮類藥物不合理事件發生情況,同時降低臨床耐藥菌的發生率。

查看全文

多重耐藥性結核病臨床分析與探討

結核病防治知識

摘要:為探討多重耐藥性結核病(MDR-TB)的臨床治療。本文采用新的化療方案治療了MDR-TB32例。結果總有效率達87.5%。說明本所采用的治療MDR-TB化療方案是行之有效的。

中圖分類號:R521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8486(2000)02-0106-02

本組多重耐藥性結核病(MDR-TB)病例選自我所住院病人中資料比較完整的32例,通過對該組病例的治療與臨床觀察,現將其總結如下。

1臨床資料

查看全文

藥學監管論文:肺部感染的藥學監管綜述

本文作者:李莉顧萬紅工作單位:甘肅省中醫院藥學部

患者入院后給予鹽酸莫西沙星抗感染及保肝、祛痰等對癥治療并繼續予硝苯地平緩釋片(Ⅱ)、酒石酸美托洛爾片、潑尼龍片等藥物治療基礎疾病?;颊?011年11月17日夜間出現寒戰,高熱,考慮陽性球菌感染可能性大,遂加用注射用鹽酸萬古霉素。11月18日血培養結果回報: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菌落數大于15個。11月22日因腎功能不全停用注射用鹽酸萬古霉素,改為注射用夫西地酸鈉,患者感染控制尚可。11月27日患者病情穩定停用莫西沙星。后又因發生黃疸停用注射用夫西地酸鈉,并給予保肝藥物治療。經上述治療,患者病情穩定,無發熱,精神,飲食,睡眠可,于2011年12月16日出院。基于肺部感染相關指南,評價初始抗感染方案該患者為老年人,合并多種基礎病且既往多次住院,有銅綠假單孢菌感染危險因素,根據2007年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社區獲得性肺炎診斷和治療指南》[1]可選用的藥物有:1)具有抗假單孢菌活性的內酰胺類抗生素聯合靜脈注射大環內酯類,必要時還可同時聯用氨基糖苷類;2)具有抗假單孢菌活性的內酰胺類抗生素聯合靜脈注射喹諾酮類;3)靜脈注射環丙沙星或左旋氧氟沙星聯合氨基糖苷類。綜合考慮患者既往有頭孢類抗生素過敏史,應盡量避免使用頭孢類抗生素?;颊咴诩痹\使用鹽酸莫西沙星氯化鈉抗感染并對癥治療后,有所好轉,入院查體,體溫為36℃,所以初始抗感染繼續給予鹽酸莫西沙星氯化鈉。2011年11月17日夜間患者出現寒戰,高熱,考慮陽性球菌感染可能性大。根據我國2010年度衛生部全國細菌耐藥監測網報告[2]:在年齡>65歲的老年患者中,進入分離菌株數前10位的革蘭氏陽性菌有:金黃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屎腸球菌、糞腸球菌。MRSA和MRCNS的分離率分別為69.9%和83.3%;未發現耐萬古霉素、替考拉寧和利奈唑胺葡萄球菌屬,腸球菌屬對萬古霉素和替考拉寧的耐藥率均<6.2%?;谝陨戏治霎斎找归g經驗性給予注射用鹽酸萬古霉素。次日血培養結果回報: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患者體溫有下降趨勢,故繼續原方案治療。綜上所述評價此階段患者抗感染方案合理,藥物選擇適宜。

萬古霉素血藥濃度監測長期以來的報道顯示,萬古霉素的腎毒性和耳毒性,可通過監測藥物濃度進行干預,以降低毒性。早期普遍認為萬古霉素血清谷濃度≤10μg/mL,較安全且能達到治療效果,>30μg/mL,可出現腎、聽力損害等副作用。近年來,萬古霉素在治療葡萄球菌、特別是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A)感染時出現部分臨床治療失敗病例,同時藥物敏感監測顯示,盡管萬古霉素對MRSA仍在敏感范圍之內,但其最小抑菌濃度(MIC)逐年上升,形成所謂“MIC漂移”現象。因此,人們開始重新審視萬古霉素常規治療劑量能否達到理想治療濃度,以及萬古霉素在感染組織中能否達到有效治療濃度。2009年美國多家學會聯合制定了《成人萬古霉素治療與監測實踐指南》[3],指出萬古霉素血清谷濃度是監測療效最準確而實用的方法。萬古霉素峰濃度監測并不能降低腎毒性發生率。對于接受較大劑量萬古霉素來維持谷濃度在15~20mg/L的患者,或正同時接受其他腎毒性藥物治療的患者,最適合監測血清萬古霉素谷濃度來降低腎臟毒性。對于血流動力學穩定的患者應進行每周一次的谷濃度監測。而對于血流動力學不穩定的患者,建議進行連續監測(在某些情況下甚至需要每日監測)谷濃度。目前甘肅省中醫院尚未開展血藥濃度監測工作,為了監測萬古霉素療效,降低腎毒性的發生,采用1g,ivgtt.q12h給藥,嚴格控制滴注速度大于60min,密切觀察患者體溫、白細胞、C-反應蛋白等感染指標及其他生命體征,并嚴密監測腎功能。萬古霉素相關的腎損害萬古霉素主要以原型從腎小球濾過,經近端腎小管的重吸收和分泌而排泄,還有少部分由肝代謝,有腎毒性。國外多項前瞻性研究已證明,由于萬古霉素藥物純度的提高,腎毒性的發生率是很低的,平均發生率是5%,而且即使發生,病情也較輕。高齡、長期治療、高谷濃度(30~65mg/L)等,是發生萬古霉素腎毒性的危險因素[4]。本例中患者為老年患者并合并多種基礎疾病,長期使用多種藥物治療,易發生腎損害,在治療過程中監測了患者腎功能?;颊呷朐貉◆?8.3umol/L,根據Cockcroft公式計算內生肌酐清除率Ccr為91.34ml/min,提示患者腎功能正常。2011年11月18日復查血肌酐50.8umol/L。11月22日(使用萬古霉素第5天)實驗室檢查回報:血肌酐94.6umol/L,計算Ccr為46.64ml/min,提示患者腎功能中度損害。期間未加用其他藥物,感染控制尚可,無法用患者本身疾病進展解釋,根據《成人萬古霉素治療與監測實踐指南》若患者經過數天萬古霉素治療后,多次監測(至少2~3次連續監測)顯示,血清肌酐濃度增高(絕對增加值大于0.5mg/dL或超過基礎水平50%以上)且沒有其他原因解釋時,應視為發生了與萬古霉素相關的腎毒性[3]。綜合考慮患者繼續使用此藥會加重腎損害,且患者體溫明顯下降,基本在38℃以下,故當日停用注射用鹽酸萬古霉素,換用注射用夫西地酸鈉以覆蓋陽性球菌,并繼續嚴密監測腎功能,之后患者血肌酐逐漸下降,2011年12月16日復查血肌酐:60.3umol/L,計算Ccr為73.17ml/min,提示患者腎功能已恢復正常。

抗生素相關的肝損傷患者入院時肝酶輕度升高(AST73.5U/L、ALT43.2U/L),已給予注射用還原型谷胱甘肽、復方甘草酸苷片保肝治療。2011年11月30日查體發現患者雙側鞏膜黃染。急查血生化回示:ALT103.0U/L、AST47.8U/L、總膽紅素136.5umol/L、直接膽紅素98.5umol/L。此時,患者已停用其他抗感染藥物,從2011年11月22日開始單獨使用注射用夫西地酸鈉治療。夫西地酸主要經肝臟代謝,幾乎完全由膽汁排泄。由于其代謝和排泄特性,《中國醫師藥師臨床用藥指南》注意事項中提示:黃疸第19期李莉等:基于1例老年肺部感染患者探討其藥學監護特點153及肝功能不全者應慎用;用藥前后以及用藥過程中應監測血清膽紅素濃度以及肝功能[5]。曾有報道個別病人用藥后出現可逆行黃疸,若黃疸持續不退,需停用夫西地酸,則血清膽紅素會回復正常[6]??紤]患者肝損傷可能與夫西地酸鈉相關,當日停用夫西地酸鈉,并給予注射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1000mg,iv.qd保肝、退黃治療,次日遵消化科意見改用多烯磷脂酰注射液465mg,iv.qd。經上述治療,患者肝酶,膽紅素逐漸下降,2011年12月16日復查結果示:ALT94.7U/L、AST46.6U/L、總膽紅素25.5umol/L、直接膽紅素18.4umol/L,提示患者肝酶、膽紅素等指標明顯下降,在恢復過程中。也有報道莫西沙星肝損害主要是膽汁瘀積型或肝細胞-膽汁瘀積混合型,發生率均高于肝細胞型。癥狀一般在3~10d內出現,也有個例報告遲發性肝毒性作用,一般發生在停止莫西沙星治療后5~30d[7]?;颊唿S疸發生在停用莫西沙星4d后,且肝損傷表現為肝細胞-膽汁瘀積混合型。故本例患者肝損傷不除外與莫西沙星相關。

老年人這一特殊群體,有著特殊的生理特點:機體老化、功能障礙。一般患有多種疾病,且癥狀常不典型不明顯,病情可突然變化,在用藥過程中由于多種疾病的存在使藥物的體內過程復雜化。易發生變態反應、肝、腎功能損害等不良反應。臨床藥師應根據患者的生理狀況、用藥相互作用、臨床特殊癥狀等,利用藥學信息優勢,對其進行全程的藥學監護和及時的用藥分析指導,以保障患者用藥安全。

查看全文

垂體瘤患者術后藥學監護分析

手術切除是目前治療垂體瘤的首選方法,90%的垂體瘤可經鼻碟入路切除[1]。此類手術為II類切口(清潔-污染手術),手術部位存在大量人體寄殖菌群,手術時可能污染手術部位引致感染[2]。既往報道中往往關注顱內感染,但對手術入路局部的感染關注較少,磁共振成像(MRI)檢查往往不能明確感染病灶,造成局部感染蔓延至顱內,增加治療難度,延長治療時間。筆者報道1例臨床藥師協助制訂抗感染治療方案,及時治療使得蝶竇腔的局部感染未造成嚴重的顱內感染,患者恢復較快,為垂體瘤術后抗感染治療的臨床合理用藥提供參考。

1病例概況

患者,男,74歲,身高170cm,體質量80kg,體質量指數27.7kg•(m2)-1。因視力模糊1年,頭痛3個月,加重2周于2016年10月18日入院?;颊咧饕砸暳σ曇皳p害/內分泌癥狀為著,輔助檢查頭顱MRI后診斷明確為垂體瘤卒中,行術中MRI導航下內鏡下經鼻蝶入路鞍區病變切除術,術中明確腦脊液漏,術后給予腰大池引流。患者體格檢查無異常,術前檢查無異常。有高血壓病、糖尿病史多年,具體用藥不詳,無規則服藥。術后患者出現持續高熱、感染性休克,多次腦脊液微生物培養未見致病菌、血培養、肺部CT及胸部X線片、尿便常規均未見異常,后行內鏡下探查術發現手術入路處見少量膿血性分泌物,微生物培養為嗜麥芽窄食單胞菌,經針對性全身抗菌藥物治療、局部清除感染灶后,患者體溫、感染指標恢復正常。

2治療經過與藥學監護

2.1主要治療經過。患者圍手術期預防用藥為頭孢曲松2g,術前30min開始給藥,術后24h停藥,術后入神經外科監護室。由于術中明確腦脊液漏,加用利奈唑胺600mg,q12h,同時嚴格臥床7d,給予腰大池引流。術后第2天患者出現高熱39.5℃,腰大池引流出血性腦脊液,白細胞、中性粒細胞、C-反應蛋白高??紤]繼發顱內感染可能性大,醫生根據經驗加用覆蓋革蘭陰性菌的廣譜抗菌藥物美羅培南1g,q8h,并在第4天后給予每日腰穿及椎管內注射抗菌藥物阿米卡星或萬古霉素,未見明顯療效。腦脊液培養始終為陰性。患者持續高熱,連續2次痰培養見光滑念珠菌及嗜麥芽窄食單胞菌,藥師建議加用抗真菌治療方案。術后第10天,患者出現感染性休克,最高體溫39.1℃,血常規檢查白細胞40.88×109•L-1、中性粒細胞比例0.82、C-反應蛋白165mg•L-1,降鈣素原(發光法)38.9ng•mL-1,經補液擴容抑酸后恢復,但仍持續高熱?;颊叻尾緾T、胸部X線片、聽診無異常,腦脊液、尿、血培養均為陰性,因長期發熱感染源未能確定,經耳鼻喉科會診后考慮鼻腔局部感染可能性大,鼻內鏡檢查并取標本送檢回報為嗜麥芽窄單胞菌,臨床藥師建議根據藥敏試驗結果調整抗感染治療方案。之后患者體溫逐日下降,血常規逐漸恢復正常,治療有效?;颊呖咕幬镏委煼桨敢姳?。2.2藥學監護要點。2.2.1抗感染治療方案的調整和藥學監護要點。手術后第10天,微生物科報告患者痰培養和鼻腔填塞物培養均為嗜麥芽窄食單胞菌,對復方磺胺甲唑、米諾環素和左氧氟沙星敏感。藥師根據《中國嗜麥芽窄食單胞菌感染診治和防控專家共識》,建議抗感染治療方案調整為:頭孢哌酮/舒巴坦鈉3g,q8h;米諾環素50mg,q6h;卡泊芬凈50mg,qd;利奈唑胺600mg,q12h?;颊呤褂脧V譜抗菌藥物抗感染,應注意監護二重感染。其中頭孢哌酮/舒巴坦鈉易引起抗菌藥物相關性腹瀉、肝功能異常等情況;米諾環素可能造成皮疹等變態反應,且應避免與抗酸藥、鈣鹽、鐵鹽等同服;利奈唑胺可能引起血小板降低。藥學查房中觀察患者是否有腹瀉、腹脹等情況,尿量、顏色等,常規監測患者肝功能、腎功能、血常規等實驗室指標。2.2.2抗真菌治療方案。因患者術中腦脊液漏,感染風險高,抗感染的初始方案為廣譜全覆蓋強效抗菌藥物:利奈唑胺600mg,q12h,美羅培南1g,q8h。但治療效果不佳,患者持續高熱,痰培養見光滑念珠菌。藥師建議加用抗真菌藥,醫生根據經驗選擇氟康唑0.4g,qd。藥師審核醫囑后認為:一般情況下,氟康唑對光滑念珠菌敏感性較差,且高齡患者肝腎功能不良,易引發不良反應,如經濟許可,應首選棘白霉素類抗真菌藥卡泊芬凈。醫生采納藥師建議,次日醫囑更改為卡泊芬凈50mg,qd。

3討論

查看全文

原菌耐藥分析論文

【摘要】目的了解本院婦產科常見感染病原菌的菌種構成比及耐藥情況,為臨床提供選擇有效抗生素,指導臨床針對性、合理性使用抗生素。方法根據微生物檢驗標準化要求選用(梅里埃廠家)API鑒定系統,選用(天金章公司)微量細菌定量MIC測試盒。根據藥敏試驗法規的標準判定結果。結果臨床分離出表皮葡萄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埃希菌,多數來自宮頸分泌物。對青霉素、紅霉素、先鋒必等耐藥率100%,對氧氟沙星、阿米卡星等耐藥0%。結論表皮葡萄球菌是婦產科感染最常見的致病菌之一,由此及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埃希菌引起的婦產科疾病,選擇有效的抗生素,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關鍵詞】婦產科感染;病原菌;耐藥

婦產科感染,尤其是對甲氨西林等抗葡萄球菌抗生素耐藥的金黃色和表皮葡萄球菌,目前已成為葡萄球菌醫院感染的主要問題。通過對本院396份患者標本的臨床分離,以了解金黃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大腸埃希菌的耐藥情況。

1材料與方法

1.1材料

1.1.1標本來源2005年1月1日~12月30日來自本院婦產科病房的患者標本,即宮頸分泌物、眼睛分泌物、傷口分泌物等396份。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