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種植范文10篇
時間:2024-03-02 13:29:09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農業種植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農業種植土壤硝態氮淋失
長期以來,過量施用氮肥在我國己成為相當普遍的問題,特別是一些集約化種植體系,對環境污染的壓力日趨嚴重。據中國農業科學院土壤肥料研究所調查,中國氮肥利用率結果僅為30%一40%121,約20%一50%主要以硝態氮形式經土壤淋溶進入地下水,在大水漫灌或劇烈降雨時,特別是土壤中氮素超過作物需求量時,硝態氮淋洗會大量增加,引起地下水硝酸鹽污染[s]。硝態氮的淋溶被認為是農田氮素損失的主要途徑之一I4]。硝態氮淋失一方面降低了化肥的利用率,另一方面對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污染埋下了隱患。因此,研究稍態氮的遷移轉換特征有著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在國內,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氮素去向及有效利用率研究lsl。部分研究者l0]分別對我國北方地區14個縣、甘肅不同生態區以及滇池流域等地區因施用農用氮肥造成的地下水氮素污染分別進行了調查和研究。
20世紀70年代國外就有利用’SN識別污染來源的報道,同時結合其他的同位素來研究稍酸鹽的循環、遷移、混合等過程。MeLay和or吧enl71研究指出,較嚴重的地下水硝酸鹽污染主要與化肥施用量較高的蔬菜種植有關,蔬菜種植區的地下水硝酸鹽含量明顯高于糧食作物種植區或城市區域。國外在對土壤稍態氮淋失已進行了較長時間的研究,在土壤硝化作用、硝態氮淋失條件、硝態氮移動力學與數學模型以及硝態氮淋失的防治和對策等方面都進行了系統的研究l8]。土壤稍態氮遷移轉化規律越來越受到國內外學者的)泛關注19川。不同種植條件下土壤稍態氮的滲漏特征呈現不同變化趨勢,主要受降雨灌溉和施肥量的影響。研究表明,土壤硝態氮淋失量與降雨量密切相關,隨著雨量增多和雨強增大,氮素的淋失量和遷移強度也相應增加。這部分硝態氮是很難被作物吸收利用的,最終只能引起農田氮素的大量淋失,對土壤及地下水環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對于不同的施肥種類,通常土壤中不同形態氮的淋溶損失強度由大到小依次為:硝態氮、亞硝態氮、按態氮、有機氮。滲漏水中氮的濃度與土壤中氮素的淋失量隨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51。農業集約化種植程度高,施肥頻率高,施肥量大,這些因素都加重了農田氮素的損失,也對地下水的污染造成了很大的威脅。為了評估農業集約化種植氮素流失途徑及其行為特征,特別是評估硝態氮淋溶損失對地下水污染的影響程度和范圍,為防治水污染、制定流域最佳管理措施提供科學依據,本文通過田間定位監測分析,闡明了硝態氮在土壤中的遷移轉化規律,分析了土壤硝態氮變化趨勢,建立了土壤硝態氮濃度和地下水稍態氮濃度響應關系,為農業集約化種植區防治農業非點源污染和優化田間管理措施提供了科學依據。
1材料與方法
1.1研究區的選擇
本研究選取江陰市典型農業集約化種植區為研究對象。江陰市2000年后農業生產中年化肥使用總量達56000多t,農藥使用總量達1000多t,每畝耕地平均年投入量分別比上世紀50年代增加8倍和20倍。近年來由于人類活動的干擾,如大量無公害蔬菜基地、花卉基地和水果基地的建設,農業耕作方式的改變,化肥使用量的增加等使得地下水硝酸鹽的污染問題日益凸顯,地下水硝酸鹽污染不僅直接導致部分農田土壤環境質量下降,而且土壤質量的惡化又直接影響到農產品質量,最終影響人們的健康和生活質量。本文選取了3種不同農業種植條件下的農田為研究對象,分別為磺土鎮葡萄種植園、西石橋鎮東支蔬菜基地、西石橋鎮常規種植區。在研究區域3種不同種植方式采樣點,分布著3種不同的水稻土。綜合考慮土壤質地和種植作物,劃分5個土壤剖面,布置3個地下水觀測井,分別位于葡萄種植園、東支蔬菜基地、常規種植區的實驗農田內。3種土樣的分層按照平均分層法分為:0一20、20一40、40一60、60一80、80一100cm總共為5層。葡萄種植園和蔬菜基地采用集約化統一管理,常規種植區按當地農事習慣施肥和灌溉。
1.2土壤基本性質測定
淺析農業種植業發展策略
摘要: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發展,農業種植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農業現代化和科學種田的時代正在到來。近年來,國家陸續出臺了多項扶持農業發展的政策,使農業發展的水平顯著提高。不過,由于農民素質不高、傳統農業生產的思想也影響了農業現代化的發展速度,對農村的經濟發展產生了阻礙作用。所以,農業推廣不僅能把先進的生產技術傳授給農民,也能提高農民自身素質,并且在農業種植業中進行農業推廣,可以促進農業種植業的發展。
關鍵詞:農業種植業;發展;策略
農業種植業的發展離不開科學技術的進步,在農業種植業的發展過程中,農業推廣起著重要的作用。近年來,隨著國家對農業投入的力度不斷加大,農業推廣機構不斷完善,在促進農村經濟建設和提高農業生產方面效果顯著。從省、市到縣、鄉也建立了更多的農業推廣機構,參與農業推廣的人員也越來越多,專職的農業推廣技術人員在農業生產中發揮著關鍵的職責,其把農業生產技術和先進的農業生產科技成果送到了田間地頭,有力地促進了農業種植業的發展,為農業增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農業種植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1農民自身素質不高。隨著經濟的騰飛,農民的思想觀念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很多農民尤其是年輕一代農民涌向了城市、城鎮,他們認為打工的收入要比種地的收入多,因而,種地的積極性不高。而留守在農村的是一些老弱人員,其普遍文化素質不高,所以,在接受新知識、新信息、新技術方面能力有限,更缺乏市場競爭意識,只是得過且過按照傳統的方式進行田地的耕作,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農業科技推廣的有效進行,使農民不能有效地利用科學知識來指導農業種植業的生產,阻礙了農業現代化的腳步[1]。1.2在農業種植中沒有完全發揮農業推廣的作用。農業推廣主要為農民帶來科學種田的技術,不過,由于農業推廣體制是計劃經濟下的產物,在發展的過程中曾經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但是隨著經濟體制的改革、農民思想觀念的變化,越來越多的農民認為非農收入要比農業的效益高,因而在農業生產上采用新技術的積極性降低,這也使得農業推廣體制的作用不能完全發揮,使農業推廣陷入尷尬的境地[2]。
2農業種植業的發展策略
以種植業為例淺談農業保險
摘要: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業的發展對于我國來說至關重要,這關系到了我國的生存大計,然而農業的生產經常會因自然災害,如洪水、地震、泥石流等風險遭受到很大的損害(尤其是種植業),因此農業保險的重要性盡然可知。努力發展好農業保險一直是我國的重要政策,農業保險有為農民的收入提供穩定性,可規避農業生產中的風險,促進社會公平與穩定的作用。我國在農業保險上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是與其他的一些發達國家相比來說,我國農業保險存在的保費收入少,覆蓋面窄,管理制度不健全,接受率低等問題,本文針對這些問題及農業保險的發展作了闡述。
關鍵詞:種植業保險;巨災保險;問題;發展方向
以甘肅的經濟舉例來談,農業是它的首要經濟基礎,同時它是自然災害頻發,災情面積極廣的省份,甘肅種植業的發展好與壞直接決定著他的農民收入水平,穩定性以及經濟的發展。種植業面臨著很多不確定的風險因素,自然災害,意外事故,市場風險,技術風險等。現如今甘肅的種植業保險存在著很多問題有待去解決,農民對保險的認知度不高,種植業保險覆蓋面窄,政府政策不健全,農業生產面臨著風險不分散等問題,2004年年底,農業保險保費收入僅僅達到1.67億元。從這個小例子可看出我國的農業保險的經營模式以及發展并不全面,所以在我看來農業保險的制度的完善刻不容緩。自我國農業保險恢復設立以來,我國的農業發展遵循著產品生命周期的道路,幼稚,發展,緩慢發展,停滯。據我國保險監督委員會發表統計2010年,全國的農業保險的保費收入為135.68億元,比2009年增長了1.89億元,其中種植業保險保費收入占據農業保險大部分比例,約為79.54%,這說明我國的政策是取得一定進步,但是我國農業保險保費收入僅為農業生產總值的0.04%,占全國財產保險保費收入較低比例?,F如今的大經濟環境下我國農業保險面臨的困境有如下幾個方面:
1.農民對投保農業保險的投保意識不強
據統計,“十二五”期末,我國農村人口已達到6.9億,農業對我國的經濟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而這些人口中只有很少一部分比例投保保險,1992到2004年農業保險保費收入下降了4.21億元,到2004年,人均保費還不足0.5元。一旦風險不可避免,農民的收入會受到很大損失,農民將生活在水深火熱中,不利于社會穩定。而農業保險收入低的根本原因是農業保險保費費率高,農民的收入水平不支持他去投保一份保險。
2.信息不對稱,易發生逆向選擇
農業技術推廣對農業種植業的影響
近年來,農業結構不斷調整,農業技術不斷推廣,為農業發展創造了有利的條件,種植業也隨之升級,顯現出區域化特征,實現了農業結構升級優化,促進了農業種植業的現代化發展。因此,有必要研究農業技術推廣對提升農業種植業的作用,有利于加快農業技術推廣的步伐,是發展農業技術、經濟的有效方式。
1農業技術推廣與農業種植業的關系
農農業技術推廣與農業種植業的發展有著密切聯系,通過農業技術推廣,可促進農業種植業的飛速發展,提升農業種植產量,提高農民素質。在農業技術推廣過程中,農民能夠獲得學習新知識、了解新農業科技的平臺,打破傳統農業種植思想,促使農業種植業逐漸向著信息化、科技化的方向發展。
2農業技術推廣對提升農業種植業的作用
2.1推動農業現代化發展。我國作為農業大國,農業不僅是人們生活的保障,還是我國的基礎產業、經濟產業,因此,大力發展農業,推動農業發展至關重要,農業技術推廣在農業種植業中的重要作用就是促進農業發展,利用技術優勢優化農業種植業的結構,為農業的現代化發展助力,由此可見,農業技術推廣對農業種植業的現代化發展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1]?,F階段,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斷完善、發展,傳統農業已無法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需要,發展現代化農業勢在必行。想要發展現代化農業,就需要實現機械化生產,利用機械提高種植業的生產效率?;诖?,推廣農業技術,有助于促進農業種植業發展,推動農業現代化發展,同時還可以提升農民的綜合素質,發揮農民的主體作用,為農業的現代化發展提供支撐,解決傳統農業存在的局限。2.2調整產業結構,滿足多元化需求。目前,物質生活水平大幅提升,溫飽問題已經基本解決,在部分地區還實現了生態農業發展以及種植業一條龍服務,優化了產業結構,滿足了多元化需求。部分地區實現了農作物生產銷售一體化,塑造了品牌,擴大了規模,通過包裝加工,將農產品運輸到各個地區,實現了自營自銷,不僅能夠滿足人們的多樣化需求,還可以盡可能縮短中間環節,避免中間商掙差價,既可以降低成本、提高利潤,還可以為消費者提供更加新鮮優質的產品,實現了產業結構升級優化。此外,通過生態生產,可以在發展種植業的過程中,同時發展牧漁業,優化產業結構,在保障農業種植效率與質量的情況下,發展現代化農業,為現代化農業的發展提供技術保障??偠灾r業技術推廣具有重要的作用,不僅可以調整產業結構,滿足消費者的多樣化需求,還可以提高農產品的質量,促進種植業健康發展。2.3提升生產效率與質量農業技術推廣與農業相輔相成,通過農業推廣可以促進農業種植業快速發展,還可以為農業種植業提供技術指導,在農業種植業的支撐下,農業技術推廣又能夠進一步發展,實現現代化發展,提高生產效率與質量。由此可見,農業技術推廣在農業種植業中的重要作用就是提升農業種植業的生產效率與質量[2]。眾所周知,種植者最為關心的問題就是種植質量與產量,尤其在中國這樣的人口大國,雖然土地幅員遼闊但是人口眾多,人均耕種面積不容樂觀,為滿足人們的糧食需求,解決溫飽問題,就需要提高土地的利用率,提高種植的產量與質量。隨著農業技術的發展推廣,提高種植產量與質量成為可能,在科學技術的幫助下,我國實現了可持續發展,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機械化生產、袁隆平院士提出的雜交水稻技術就是其中的顯著代表,由此可見,農業技術推廣的顯著作用就是提升生產效率與質量,促進種植業快速發展。
3農業技術推廣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農業技術推廣在農業種植業的作用
摘要:在現代化農業不斷發展的背景下,農業種植業的生產技術及生產模式等得到了一定的創新與改革,在提高農作物種植產量及質量的同時,推動了區域經濟的快速發展。農業技術推廣對農業種植業產能提升及結構轉型升級等方面發揮著關鍵性的積極作用。主要分析了農業技術推廣對提升農業種植業的作用。
關鍵詞:農業技術推廣;農業種植業;作用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傳統農業技術早已無法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為打破傳統農業在氣候、環境等方面的局限性,促進農業種植業的現代化發展,必須重視及做好農業技術推廣工作,轉變農業種植業發展理念,實現最新科研成果與實踐活動的相互結合,建立健全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完善技術服務機制,實現種植結構優化升級。
1農業技術推廣對提升農業種植業的作用
1.1提高作物產量與質量
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的有序展開,能夠推動農業種植業的進一步發展,為農業種植生產提供現代化的專業技術指導,從而為農業現代化發展奠定基礎條件,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及農作物質量。農業種植業從業者關注的核心在于作物的產量與質量。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導致農業用地數量不斷減少,因此為保證社會糧食安全與穩定供應,對農作物產量與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須提高現有耕地的有效利用率。而開展高效的農業技術推廣工作,能夠基于先進的技術手段,利用農業機械種植農作物,這樣不僅能夠解決勞動力緊缺等對農業生產造成的影響,降低勞動難度與勞動量,減少人員與資源等方面的投入,還能夠最大程度上提高農作物種植的產量及質量,實現最新科研成果的轉化,從而造福社會大眾[1]。
農業技術推廣在農業種植業的作用
摘要:農業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基礎,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農業技術水平也在不斷提升。有效的農業技術推廣,對當代農業種植產業的發展有極為珍貴的價值。本文基于對農業技術推廣概念的闡述,以德州市德城區農業技術推廣為研究對象,從提升產量品質、調整產業結構、推動產業發展3個角度,分析了農業技術推廣對農業種植業的影響。最后,針對提高農業技術推廣在農業種植業發展中的價值,提出一些建議。
關鍵詞:農業技術;推廣;農業;種植業
社會的不斷發展與農業種植業的持續發展息息相關。在當代科技不斷進步的大環境下,大量先進的農業技術逐步應用到各個地區,為了進一步提高我國農業種植業的發展水平,農業技術推廣工作至關重要。尤其是針對農業機械化、種植產業科學化比較落后的中西部地區,更需要持續不斷采用科學的方式進行農業技術推廣,在種植產業中切實發揮農業技術的價值。
1農業技術推廣的基本概念
我國是傳統農業大國,廣袤的版圖上,無數勞動人民在土地上發展種植產業。隨著時代不斷向前推進,傳統農業種植方式和自然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農業的進一步發展。因此,當代農業技術的推廣,對推動各個地區農業種植產業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農業技術推廣,即將現代科學農業種植技術、管理理念、發展思維普及到相關地區的過程。從廣義的角度來講,農業技術推廣是幫助各個地區形成有特色的農業產業、持續改善人民生活治療的重要事業。當前,我國各個地區農業種植產業發展水平存在差異,尤其在現代農業技術的普及方面差異較大,比較典型的表現就是中西部地區相較于東部地區,農業機械化水平普遍較低。而且,部分地區農民依然按照傳統落后的方式進行種植,種植效率低、品質差,農民收入也不可觀[1]。因此,有必要從種植意識、管理方式和直接的技術資源等角度,針對這部分地區進行現代農業技術推廣。另外,針對農業現代化程度比較高的地區,依然要合理開展農業技術推廣工作,保證農業種植業高水平發展。
2農業技術推廣對于農業種植的影響
農業推廣在農業種植業發展的重要性
摘要:農業種植業發展離不開技術創新及推廣,應在農業結構戰略調整的指導下,積極開展農業推廣工作。對農業推廣在農業種植業發展中的重要性進行了分析,進而提出了幾點農業推廣的應用對策,具體包括新品種推廣、新農藥推廣、新技術推廣等,以期為農業種植業的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農業推廣;農業種植業;重要性;應用
1農業推廣在農業種植業發展中的重要性
根據廣西種植業“十三五”發展規劃,為同步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在2016—2020年期間,廣西積極推動農業種植業的現代化發展,保持農產品產量、農民收入以及農業增加值持續較快增長。回顧廣西地區農業種植業發展取得的成就,在“十三五”期間轉方式、調結構的總體引導下,廣西已經初步建立了現代特色農業的發展框架,糧食總產量連續3年穩定在1500萬t以上,產量保持全國第一。通過建設7個國家級現代農業示范區、30個自治區級現代特色農業示范區,不斷推進廣西特色現代農業發展,特別是在科技創新應用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一批新技術、新品種、新成果在農業種植業實踐中得到了廣泛應用。從廣西農業種植業的發展經驗來看,農業推廣的重要性主要體現在以下3個方面:①在農業種植業發展過程中具有主導作用,通過新技術的推廣,為農業種植業現代化發展提供方向,依靠先進的技術手段提高農業生產力。②有利于促進農作物產量和品種豐富度的提升,通過推廣新品種,對傳統品種進行改良,取代劣質品種,不斷提高農業種植業的產品質量,從而形成地區競爭力。③有利于帶動農民增收、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在廣西的許多地區,農業種植業是當地農民的主要收入來源,通過提高農業推廣工作效率,可以使產品質量、服務水平、生產效率得到提升,實現農民增收目標,改善當地農民的生產生活條件[1]。
2農業推廣在農業種植業發展中的應用對策
2.1新品種的推廣。在農業推廣工作中,新品種的推廣可以改變農業種植業的產品結構,及時淘汰劣質農作物品種,推動農作物產品的多元化發展,從而滿足市場消費者的多層次需求。在新品種的推廣中應合理確定主要推廣品種,結合農業種植業的特色發展需求,加強特色優質品種的推廣。比如在水稻新品種推廣方面,廣西水稻新品種主要包括桂育系列桂育8號、野香優系列野香優莉絲、野香優絲苗、豐田優系列豐田伏泰香占、又香優系列又香優絲苗;在玉米新品種方面,主要包括桂單166、綠海系列綠海733、正大系列正大808、809、迪卡系列迪卡009、011等;還有甘蔗新品種的推廣,包括桂糖03-2287品種、桂糖29號、32號、桂糖02-1156、桂輻98-296、桂糖07-994品種等。這些新品種不僅適應于當地種植條件,而且在產品性狀、培育方式等方面都具有一定優勢,有利于增加產量、提高農業種植業收入。目前新品種的推廣已經受到當地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在相關產業領域也非常關注于新品種的培育和推廣。比如具有代表性的廣西柑橘產業,截至2018年,廣西柑橘產值已經突破1000億元大關,是繼蔗糖產業之后又一個千億規模產業。目前,廣西柑橘種植面積達到46.67萬hm2,產量超過700萬t,是國內最大的沃柑、金桔和沙糖桔產區。2.2新農藥的推廣。新農藥的推廣也是農業推廣工作中的重點內容,但往往容易被忽視,由此導致目前國內農藥同質化現象較為嚴重,必須積極探索新農藥推廣工作的突破口。在推廣過程中,首先應確保農藥產品定位與農作物的經濟價值相匹配,比如對于收入500元/667m2以上的農作物,可以作為新農藥品種研發及推廣的主要對象,而對低收入農作物進行推廣則會增加農民的經濟負擔,進而導致推廣效果不佳。在推廣過程中,還要與合適的經銷商進行合作。目前,經銷商仍然是新農藥產品推廣的主要渠道,而且在此方面工作經驗豐富,有利于提升新農藥產品的推廣效果。其次,在新農藥產品推廣過程中,應建立一整套的推廣服務機制。對于從事農業種植業生產的新農藥客戶而言,其主要關心農藥產品的使用效果及經濟成本,在確保經濟成本合理性的基礎上,應通過提供良好的推廣服務,幫助其掌握新農藥的使用方法,從而真正發揮新農藥的產品優勢。最后,應根據農業種植業的生態發展要求,加快環境友好型新農藥的推廣,兼顧藥效與環境效益,從而為農業種植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支持。
農業種植結構調整思考
中共中央《關于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把農業節水列入其中,可見節水農業的重要性。隨著我區城市化、工業化建設進程的加快,農業用水與工業、生活用水的矛盾日益突出,在用水緊張的時候往往會出現生活保水、工業限水、農業讓水的情況,由此給農業生產帶來的影響不可低估。充分合理地利用海島珍貴的水資源,節約農業用水,保持農業的綜合生產能力,必須加快發展節水型農業,不斷推進“水改旱”種植結構調整步伐,這對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海島現代農業可持續發展無疑有著重大的現實意義。
一、我區農業種植業的用水條件與種植結構現狀
(一)農業用水條件
我區現有耕地面積12.46萬畝,其中水田8.68萬畝(不包括臨城),20*年水稻種植面積在50010畝,一畝單季晚稻用水量在600方左右,種植水稻年總用水量為3000萬方,其中需要水庫蓄水灌溉的約為1500萬方,占全區農業總水庫蓄水用量2850萬方的52.6%。全區總蓄水量6128萬方,人均淡水資源擁有量僅為全省的四分之一,農業遭受旱災的頻率較高,靠天收成的現象較為嚴重。隨著全區工業經濟的快速發展,工農業用水的矛盾日益突出。20*年,很多鄉鎮出現了農業生產給生活和工業生產讓水的情況,使農業生產大面積受旱減產。為此,加快“水改旱”種植結構調整步伐,發展節水、高效、生態農業,已是刻不容緩。
(二)農業種植結構現狀
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我區進行水田種植結構調整,水稻從早晚稻二季逐步改成單季晚稻,水稻復種面積從1990年的23.5萬畝減少到20*年的5萬畝。目前,全區已調整了34660畝,占現有86783畝水田的39.93%,通過“水改旱”種植結構調整每年可節省農業用水為250萬立方左右。
農業種植結構調整思考
中共中央《關于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把農業節水列入其中,可見節水農業的重要性。隨著我區城市化、工業化建設進程的加快,農業用水與工業、生活用水的矛盾日益突出,在用水緊張的時候往往會出現生活保水、工業限水、農業讓水的情況,由此給農業生產帶來的影響不可低估。充分合理地利用海島珍貴的水資源,節約農業用水,保持農業的綜合生產能力,必須加快發展節水型農業,不斷推進“水改旱”種植結構調整步伐,這對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海島現代農業可持續發展無疑有著重大的現實意義。
一、我區農業種植業的用水條件與種植結構現狀
(一)農業用水條件
我區現有耕地面積12.46萬畝,其中水田8.68萬畝(不包括臨城),20*年水稻種植面積在50010畝,一畝單季晚稻用水量在600方左右,種植水稻年總用水量為3000萬方,其中需要水庫蓄水灌溉的約為1500萬方,占全區農業總水庫蓄水用量2850萬方的52.6%。全區總蓄水量6128萬方,人均淡水資源擁有量僅為全省的四分之一,農業遭受旱災的頻率較高,靠天收成的現象較為嚴重。隨著全區工業經濟的快速發展,工農業用水的矛盾日益突出。20*年,很多鄉鎮出現了農業生產給生活和工業生產讓水的情況,使農業生產大面積受旱減產。為此,加快“水改旱”種植結構調整步伐,發展節水、高效、生態農業,已是刻不容緩。
(二)農業種植結構現狀
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我區進行水田種植結構調整,水稻從早晚稻二季逐步改成單季晚稻,水稻復種面積從1990年的23.5萬畝減少到20*年的5萬畝。目前,全區已調整了34660畝,占現有86783畝水田的39.93%,通過“水改旱”種植結構調整每年可節省農業用水為250萬立方左右。
農業種植中農技推廣的對策
摘要:現代農業隨著社會發展和科學技術的發展取得了很大的發展,同時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促進了農業種植中農業技術的推廣與應用,所以在農業種植中科學合理地推廣農業技術,充分發揮農業技術在農業種植中的作用,將農業技術成果和農業新產品積極轉化為農業種植的主要力量,以此來促進現代化農業種植的整體水平,實現農業產業結構優化與整合,促進現代化農業種植的實現。本文簡單分析了農業種植中農業技術的推廣現狀、推廣農業技術對農業種植的作用并提出了相應對策促進農業種植中農業技術的推廣,提高農業種植水平,促進農村種植業的現代化發展。
關鍵詞:農業種植;農業技術;推廣;作用;對策
1農業種植中農業技術推廣現狀
農業技術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而不斷地改進與更新,以便更好地為農業種植服務,現在對于農業技術的推廣首先需要技術推廣人員與農民進行及時有效地溝通與互動,及時準確地掌握農業技術在農業種植中的應用情況,并及時調整農業技術推廣方式。農業種植業的發展由于我國地域環境及區域氣候、土壤條件的不同而存在著差異,所以在農業種植中農業技術推廣與應用的具體方式也具有差異性和針對性,站在農民的角度,農業種植中農業技術推廣就是為了提高農民的農業種植技術水平和農業種植知識,促進農民將農業技術廣泛應用于農業種植過程中以有效地促進農村經濟的良好發展。以往農民從事農業種植活動多采用傳統的種植方法,農業種植水平無法得到有效提升,所以在農業種植中推廣農業技術首先要使農民接受先進的、科學的農業技術種植知識,以實現對農業種植中農業技術的有效推廣。
2農業種植中農技推廣的作用
2.1促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滿足市場發展需求。社會經濟的發展促使我國農業種植業及畜牧業等逐漸向大規模和產業化方向發展,同時不斷優化農業種植業的產業結構以滿足市場需求。在部分相對比較發達的地區,通過在農業種植中推廣農業技術,促使農業種植產品的產量和品質不斷提升,提高了農業種植效率,將農業種植業推向規?;彤a業化,促進形成農業的生產、加工、銷售一體化結構體系并實現品牌效應,減少農產品生產成本的同時增加了農產品在市場中的比重,也滿足了人們對農產品的整體需求,另外,在農業種植中農業技術推廣也有利于促進農業向生態化發展,緩解生態環境污染問題,有利于農業的健康持續發展。2.2促進農業實現現代化發展。伴隨社會市場經濟和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傳統的農業種植已經無法快速地滿足現代社會市場的發展和人們的日常生活需求,因此,必須將傳統的農業種植模式轉變為新型農業種植模式,而在農業種植中農業技術推廣對促進農業發展具有十分積極的作用,如農業種植中的播種、田間管理、收割以及后期農產品的生產加工、包裝等多個環節應用現代機械設備進行操作,可以大大地提高農業生產的效率,故而在農業種植中農業技術推廣不僅提供先進科學的農業種植技術與管理技術,還能在推廣過程中促進農業種植結構的優化與調整,促進農業實現現代化發展。2.3提高農業種植質量和種植產量。盡管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但是人口數量多,因此人均耕地面積相對較少,所以,提高農業種植質量和種植產量以有效滿足人們日常對糧食及糧食產品的需求是農業種植的中心目標,而農業技術是伴隨科技和社會發展而來的一項新型農業生產技術,應用于農業種植中可以為種植業提供先進的種植技術及農作物生長期間的管理技術,提高農業種植的總體水平,有利于提高農業種植的質量和種植產量,同時也有利于提高農業土地資源的利用效率,可以有效促進農業種植業的健康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