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安全范文10篇

時間:2024-03-07 20:23:54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人才安全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人才安全

規范人才流動 確保國家重要人才安全

1.“牽引力”———各國人才短缺引發人才爭奪

高級人才的嚴重告急已成為世界各國共同存在的問題。據美國全國科學基金會統計,2000年,化學、生物、物理等學科的科學家和工程師缺少45萬,2006年將缺少67萬,而其通過國內培養只能滿足需求的1/3左右。日本信息工程方面的熟練技術人員缺口也高達20萬。歐盟國家的失業率雖然高達10%左右,但專業人才卻嚴重供不應求,西歐地區2000年僅信息技術人才就缺員123萬,其中德國的計算機和電信部門有7.5萬崗位空缺;法國信息產業方面缺少1萬名工程師;英國2000年對高級專門人才的需求達24萬人,而其國內每年只能培養1.6萬人。因此,世界各國都把爭奪人才,尤其是高科技人才置于重要的戰略地位。面對如此態勢,發展中國家,特別是我國的優秀人才,已成為發達國家的重點爭奪對象。

來自國內金融和國防部門的消息令人焦慮。據有關人士透露,加入WTO后,國有銀行中掌握政府間資源和客戶資源的人才,特別是位于重要崗位、有一定職務者,是境外機構挖掘的重點對象,其中一些人才已被挖走。承擔我國高技術武器裝備科研試驗任務的國防科研試驗部隊,近年來在人才隊伍建設中也遇到了不少困難。不僅引進的人才滿足不了需要,而且存在高級人才流失較為嚴重的現象。據悉,某研究所,十幾年前在美國培訓的一批計算機軟件人才,如今幾乎全部流失。北京市經委曾對工業系統的150戶大型國有企業的人力資源狀況進行調查顯示,國企1982年以后引進的、具有大學以上學歷人員的流失率高達64%,大多數流向外資、合資企業。中國銀行副行長孫昌基曾透露:中國銀行近3年辭職的職工多達4403人,其中有62.4%的優秀人才被外資銀行及其他金融機構挖走。另據中國人民銀行統計,從1999年至2000年,四大國有商業銀行有4.13萬人辭職,流失的均是外語水平高、有良好客戶關系且熟悉我國金融政策的人才。

外資企業和國外研發機構也在我國內“搶奪”人才,朗訊、IBM、摩托羅拉等跨國公司紛紛在我國設立研發機構,采用各種手段,比如,“前程”+“錢圖”、優厚科研經費+優越科研環境、尊重人的人性化管理+個性化管理、穩定的職業保障等措施吸引、乃至“引誘”中國人才,利用中國的高科技人才為其服務。

2.“推動力”———我國落后的人才管理

沿襲計劃經濟時代落后的人才管理體制、機制及管理措施,進一步強化了那些為了求得良好發展平臺的人才流動的動機。

查看全文

人才流動與人才安全分析論文

1.“牽引力”———各國人才短缺引發人才爭奪

高級人才的嚴重告急已成為世界各國共同存在的問題。據美國全國科學基金會統計,2000年,化學、生物、物理等學科的科學家和工程師缺少45萬,2006年將缺少67萬,而其通過國內培養只能滿足需求的1/3左右。日本信息工程方面的熟練技術人員缺口也高達20萬。歐盟國家的失業率雖然高達10%左右,但專業人才卻嚴重供不應求,西歐地區2000年僅信息技術人才就缺員123萬,其中德國的計算機和電信部門有7.5萬崗位空缺;法國信息產業方面缺少1萬名工程師;英國2000年對高級專門人才的需求達24萬人,而其國內每年只能培養1.6萬人。因此,世界各國都把爭奪人才,尤其是高科技人才置于重要的戰略地位。面對如此態勢,發展中國家,特別是我國的優秀人才,已成為發達國家的重點爭奪對象。

來自國內金融和國防部門的消息令人焦慮。據有關人士透露,加入WTO后,國有銀行中掌握政府間資源和客戶資源的人才,特別是位于重要崗位、有一定職務者,是境外機構挖掘的重點對象,其中一些人才已被挖走。承擔我國高技術武器裝備科研試驗任務的國防科研試驗部隊,近年來在人才隊伍建設中也遇到了不少困難。不僅引進的人才滿足不了需要,而且存在高級人才流失較為嚴重的現象。據悉,某研究所,十幾年前在美國培訓的一批計算機軟件人才,如今幾乎全部流失。北京市經委曾對工業系統的150戶大型國有企業的人力資源狀況進行調查顯示,國企1982年以后引進的、具有大學以上學歷人員的流失率高達64%,大多數流向外資、合資企業。中國銀行副行長孫昌基曾透露:中國銀行近3年辭職的職工多達4403人,其中有62.4%的優秀人才被外資銀行及其他金融機構挖走。另據中國人民銀行統計,從1999年至2000年,四大國有商業銀行有4.13萬人辭職,流失的均是外語水平高、有良好客戶關系且熟悉我國金融政策的人才。

外資企業和國外研發機構也在我國內“搶奪”人才,朗訊、IBM、摩托羅拉等跨國公司紛紛在我國設立研發機構,采用各種手段,比如,“前程”+“錢圖”、優厚科研經費+優越科研環境、尊重人的人性化管理+個性化管理、穩定的職業保障等措施吸引、乃至“引誘”中國人才,利用中國的高科技人才為其服務。

2.“推動力”———我國落后的人才管理

沿襲計劃經濟時代落后的人才管理體制、機制及管理措施,進一步強化了那些為了求得良好發展平臺的人才流動的動機。

查看全文

信息安全人才培養研究

摘要:近年來,由于信息安全問題層出不窮,對國家和個人都造成了嚴重損失,社會上對信息安全專業人才的需求逐年遞增。我國在該領域的人才培養缺口非常大,而高校在專業人才的培養方面又存在很多亟待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信息安全;人才培養;校企合作

一、信息安全的重要性

2017年5月爆發了覆蓋全球范圍的WannaCry勒索病毒攻擊,國內很多企事業單位均未能幸免,包括銀行、石油、地鐵、公安和醫院等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攻擊,尤其是校園網最為嚴重,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近年來類似的案例呈遞增趨勢,網絡信息安全形勢非常嚴峻。現時,我國的信息安全已經上升到了國家戰略的高度,親自掛帥成立了網信辦,明確指出信息安全是國家大力發展的方向。2015年教育部將“網絡空間安全”設置為一級學科,要求高校加強“網絡空間安全”的學科建設,做好人才培養工作。凡此種種,已足見網絡信息安全的重要性。

二、信息安全態勢及問題分析

(一)可能面臨的安全威脅。目前,計算機系統可能面臨的安全威脅主要有:木馬程序或特種木馬、蠕蟲病毒、SQL注入與跨站攻擊、網頁篡改、漏洞利用、非授權訪問控制、攻擊滲透或專業的敵對組織的攻擊滲透以及違規外聯等。正所謂“無知者無畏”,正是由于使用者缺乏安全意識和安全知識,才讓這些威脅有機可乘。(二)近年來信息安全和泄密事件回顧。維基解密的阿桑奇曾經說過:“給我一臺電腦,我可以晃動整個地球。”近年來信息安全事件頻發,造成的損失無法估量。例如,2010年7月,“維基泄密”網站公布了長達20萬頁的9.2萬份美國軍方機密報告。類似的案例還有2005年中國殲十泄密案、2007年中國核潛艇泄密案、2008年奧運會民航數據泄密事件、2009-2011中國統計數據泄密案、2016年美國大選的黑客攻擊事件,等等。據權威部門統計,2016年僅遼寧一個省份在對28家機關、事業單位的安全檢查和70家單位的滲透測試中,共發現高危漏洞986個,平均每單位發現30余個,其中包括省廳級門戶、重要的基礎信息系統等,70家被測試的單位中有38家已被成功滲透進入。經實際調查發現,并非相關單位的資金、設備投入不夠,相反,大部分單位在信息安全上的投入都很大,在購置設備、安全改造等方面不遺余力,究其原因,主要還是專業管理人才的缺失。(三)安全問題分析。信息安全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管理層面:主要是重建設輕管理、重使用輕防護、重內網安全輕外網防護,安全意識亟待進一步提高。2.技術層面:系統防風險能力弱、系統安全運維能力不足。3.人才儲備方面:信息安全專業人才匱乏,各地各企事業單位可謂“一才難求”。4.資金保障方面:缺乏信息安全資金保障的長效機制。

查看全文

信息安全技術人才校企聯合培養模式

【摘要】新一代信息技術、數字經濟快速迭展,云計算、移動互聯、物聯網、工業控制系統等新業態、新技術不斷涌現,對職業教育培養信息安全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提出了新要求。論文結合信息安全產業發展,系統分析信息安全技術應用專業人才需求和教育體系建設,提出信息安全技術應用人才校企聯合培養的模式建議。

【關鍵詞】信息安全;校企合作;人才培養

1引言

新一代信息技術、數字經濟快速迭展,云計算、移動互聯、物聯網、工業控制系統等新業態、新技術不斷涌現,對職業教育培養信息安全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提出了新要求。教育部辦公廳2020年《關于征求對新版職業教育專業目錄意見的函》,高職專業目錄更名新增“信息安全技術應用”專業,本科層次專業目錄更名新增“信息安全技術”專業。信息安全技術應用專業人才培養倍受關注。

2新增信息安全技術應用專業基礎背景

2.1網絡安全產業發展

查看全文

經濟安全管理人才資源思考

摘要:隨著經濟全球化迅速發展和我國開放不斷擴大,越來越多的經濟領域融入到經濟全球化的潮流之中。縱觀世界經濟發展,知識經濟的特征日趨明顯,人才資源已經成為經濟發展最為關鍵、最具有決定性意義的因素,人才安全已上升為經濟安全的核心內容。我國人才資源相對短缺,而且面臨著嚴重的流失。因此,加強人才管理,防止人才流失,是維護國家經濟安全應當著力解決的重要問題。

關鍵詞:人才資源;管理;經濟安全

一、人才安全是經濟安全的核心要素

從理論上講,經濟的安全程度與經濟的發展水平成正比,經濟越發展,安全系數就會越高,而經濟的發展程度歸根到底是由生產力的發展水平決定的。總的來說,構成生產力的基本要素有兩個方面:物的要素和人的要素。物的要素主要是指生產工具、生產資料、生產技術等;人的要素主要是指處于物質生產第一線的勞動者、科學技術工作者和經營管理者等。上述兩方面的要素在物質生產過程中相互結合共同起作用。在一般情況下,物的要素是生產力中的基礎因素,不可或缺;而人的要素是生產力中的主體性因素,對生產力發展具有決定性作用。物的要素只有被人所掌握才能形成現實的生產力。關于人的因素在生產力中的地位,列寧早有明確的論斷:“全人類的首要的生產力就是工人,勞動者。”也說過:“世間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個可寶貴的。”這說明人的因素是生產力發展的首要因素。從生產過程來看,提高生產能力要解決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有效組織生產,把物的要素和人的要素有效結合起來,充分發揮物的基礎作用和人的主導作用,充分調動生產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二是依托科學技術的進步,改進生產工具和生產工藝,提高生產效率。因此,優秀的管理人才、科技人才以及市場營銷人才對經濟的發展起著關鍵的作用。

在經濟發展的不同時期,實物資本、貨幣資本和人才資本的作用是不一樣的。在農業社會和工業經濟的初期階段,經濟的增長主要靠實物資本。在工業經濟時期,主要依靠貨幣資本。在知識經濟時期,人才資本是經濟增長的決定性因素。按著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舒爾茨的觀點,人力資源是推動社會進步的決定性因素,是國民財富的最終基礎。中國科學院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組組長、首席科學家牛文元也認為,人力資本能力建設是制約中國發展的瓶頸,是可持續發展最關鍵和最核心的問題。

目前,以人才培養、引進和使用為主要內容的人才安全正日益引起世界各國的高度關注,并上升為國家發展戰略的核心內容。所謂人才安全,“是指一個國家、用人單位人才隊伍在國際、國內人才市場的競爭中不會引起無序或過度流失而使國家建設和經濟建設發展受到損害和威脅”。[1]人才安全作為一個國際化的普遍性問題,是由知識經濟的時代特征決定的。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和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人才在經濟競爭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世界范圍的人才爭奪發展到了更為廣泛更為普遍化的程度,成為國家與國家之間競爭的焦點。這是因為在當今時代,國家“人才系統與經濟系統的協調發展是經濟社會良性發展的內在要求”。[2]中國入世后,隨著外國資本、外國企業和外國人才中介機構的涌入,我國面臨的人才競爭將更加激烈,這對于我國的人才安全是一個嚴峻的考驗。

查看全文

安全生產人才比對問題分析

1數據來源

1.1調研范圍

考慮到經濟發展水平對安全生產人才建設工作的影響,選取經濟發達地區的東部省份A省(2011年人均GDP為5.92萬元)和經濟相對較為落后的中部省份B省(2011年人均GDP為2.87萬元)進行調研。

1.2調研對象及內容

對兩省安全生產監管監察單位、企業和安全生產專業服務機構截止2012年底的安全生產人才的數量、年齡分布、學歷分布、職稱分布等情況進行調研。安全生產人才主要包括[1]:安全生產監管監察人才、安全生產科技人才、企業安全生產管理人才、安全生產高技能人才和安全生產專業服務人才。由于安全生產科技人才和安全生產高技能人才的統計口徑、統計對象等不夠明確,無法進行量化統計分析。因此,本文僅對兩省的安全生產監管監察人才、安全生產管理人才和安全生產專業服務人才的分布情況進行統計分析。

1.3調研方式方法

查看全文

安全工程人才培養模式探索

摘要:隨著社會發展的需要和國家宏觀發展戰略的需求,安全工程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是當前社會安全生產、持續、健康發展的有效途徑之一,在分析傳統安全工程創業人才培養現狀基礎上,提出了創新型人才定位,安全工程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內容,對實現創新型人才培養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關鍵詞:安全工程專業;創新型人才;人才培養模式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圍繞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推進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論斷、新要求[1]。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先進的技術、裝備在各行各業的大量使用,以及我國迅速發展所需的生產力的提高,生產過程中的安全隱患數量增加,重特大生產事故不斷發生,環境危害、職業危害問題日益突出,因此安全工程專業人才的培養是保障安全生產、行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有效途徑之一。

一、安全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現狀分析

安全工程專業起源于早期的礦井通風專業,1992年才在安全科學技術學科下分為安全工程、安全學、職業衛生工程等5個學科,而各高校開始安全工程專業人才的培養也幾乎是在2000年以后,尤其2004年開始我國相關高校開辦了安全工程本科專業,并且均具有各自的專業背景,包括軍工、化工、石油、礦業、土木、交通、能源、環境、經濟等[2]。截止目前,我國開辦安全工程專業的高校150余所,各高校基于專業背景不同,所培養的安全工程專業人才方向有所不同,例如排名前幾位的中國礦業大學、重慶大學、中南大學、北京科技大學、東北大學、遼寧工程技術大學等均以礦業安全為主,所開設的專業基礎課程包括礦井通風、礦井水災、礦井火災、安全評價等以礦山災害與防治為主,因此導致我國安全工程專業人才培養過于集中專業性,近幾年受煤炭行業、冶金行業、建材行業的形勢影響,畢業生就業時很少選擇到相對偏遠、環境較差的煤炭、礦山等行業就業,因此對專業基礎課的學習興趣大大降低。同時各行各業對安全工程專業人才的需求量不斷增加,這就要求逐漸形成集化工、機械、建筑、消防等領域安全科學及技術于一體的工業安全人才。因此傳統的“一專多能”培養模式也不再適用于安全工程專業,不僅在培養模式上需要進行創新,且培養的人才類型也應轉變為適應當前社會需求的創新型人才,即切合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又是社會持續、綠色、安全發展的需要。

二、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查看全文

采礦人才煤礦安全素質培養研究

摘要:我國煤礦生產安全事故發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煤礦生產一線的工作人員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基礎知識薄弱和安全生產意識不強。對此,我國制定了一系列與煤礦安全生產相關的法律法規,保障煤礦可以依法進行安全生產。因此,煤礦企業從業人員要自覺的學法規、知法規、守法規,在崗位生產作業中嚴格執行法規的各項規定。為了培養滿足煤礦生產需求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高職采礦類專業應把煤礦安全法規素質作為重要內容,融入教學過程中。

關鍵詞:煤礦安全法規;采礦人才;專業知識結構;安全素質

2019年11月1日,應急管理部召開《關于高危行業領域安全技能提升行動計劃的實施意見》新聞會,指出“人員素質依然是煤礦行業的短板”“煤礦行業要基本實現變招工為招生,推動加強煤礦企業與對口學校的校企聯合,推進訂單式培養、委托培養、聯合辦學、定向專業培養等,持續提高變招工為招生的比例,到2021年底,力爭煤礦企業要基本實現變招工為招生。”我國煤礦地質條件復雜多樣,瓦斯、煤塵、水、火、沖擊地壓及有毒有害氣體、頂板災害經常威脅著煤礦安全生產,甚至引起重大生產安全事故,為此我國制定了一系列關于煤礦安全生產的法律、法規、規章、規程、行業標準等。我國煤礦生產安全事故發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煤礦生產一線的工作人員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基礎知識薄弱和煤礦安全生產意識不強,我國使現有的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得不到有效的落實,從而導致煤礦生產安全事故不斷發生[1-2]。為了提高煤礦從業人員安全素質,防止和減少傷亡事故,原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頒布了《煤礦安全培訓規定》。高職采礦類專業人才是為區域煤炭行業發展,培養適應煤礦生產、建設、管理、服務一線需要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3]。人才培養的首要目標是高素質,安全素質的培養尤為重要。然而,大多數煤炭高職院校采礦類專業,在現有同質化的學分制教學模式下,只看重考試結果和碎片化的知識學習,不注重專業動手能力和專業素質的培養,進而形成“重知識、輕實踐、缺素質”的教學過程,其結果很難培養出具備現代化煤礦生產安全素質的學生。高職教育中,素質是靈魂、知識是肉體、技能是骨架,三者缺一不可,協調組合才是有用人才,因此,研究高職采礦人才的煤礦安全法規素質培養,對高職采礦類專業人才培養的具有重要的意義。

1煤礦生產一線人員的安全素質要求特點

我國煤礦地質、煤層賦存條件、水文地質、煤層特性等條件差異大。煤礦的生產條件和工作環境特殊,工作場所環境變化大,生產安全事故始終影響和制約著煤礦的生產建設[4]。為加強煤礦安全生產,我國制定了一系列與煤礦安全生產相關的法律法規,煤礦依法進行安全生產。90年代初我國煤礦安全法律法規快速制定起來。從2000年至今,我國煤礦安全法律法規體系已基本形成,如:全國人大及其常務委員會頒布的關于安全生產的法律;國務院頒布的關于安全生產的行政法規;省(自治區、直轄市)級人大及其常務委員會頒布的關于安全生產的地方性法規;國務院有關部委、省級人民政府頒布的關于安全生產的規章和地方規章,見表1。煤礦從業人員要自覺的學法規、知法規、守法規,在崗位生產作業中嚴格執行法規的各項規定。《煤礦安全培訓規定》要求煤礦企業依法對從業人員進行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提高從業人員的安全生產意識和能力。煤礦企業應當對其他從業人員進行安全培訓,保證其具備必要的安全生產知識、技能和事故應急處理能力。《煤礦安全規程》規定煤礦企業的從業人員必須遵守煤礦安全生產規章制度、作業規程和操作規程,嚴禁違章指揮、違章作業。《煤礦安全技術操作規程》是煤礦各工種職工進行生產活動的準則,遵守操作規程,可有效提高效率和工程質量,避免違章作業,減少人身、設備和財產損失,保障安全生產工作的正常進行。

2高職采礦人才的安全素質培養現狀

查看全文

網絡信息安全人才建設研究

【摘要】在網絡大發展的時代,網絡信息安全成為阻礙其發展的重要因素,本文對網絡信息安全的背景和意義進行了分析,同時對網絡信息安全人才建設、關注信息安全、網絡信息安全防護策略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網絡;信息安全;人才建設

一、網絡信息安全的背景和意義

當前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大力推進了全球信息化、網絡化的進程。信息化、網絡化時代的到來,也徹底改變了人們的生產與生活。信息安全本身包括的范圍很大。大到國家軍事政治等機密安全,小到如防范商業企業機密泄露、防范青少年對不良信息的瀏覽、個人信息的泄露等。網絡環境下的信息安全體系是保證信息安全的關鍵,包括計算機安全操作系統、各種安全協議、安全機制(數字簽名、信息認證、數據加密等),直至安全系統,其中任何一個安全漏洞便可以威脅全局安全。信息安全服務至少應該包括支持信息網絡安全服務的基本理論,以及基于新一代信息網絡體系結構的網絡安全服務體系結構。

1、網絡不良信息目前網絡不良信息的多元化趨勢已經非常明顯,除了已經被各大媒體曝光的各種情色類的視頻、圖片、文學等“低俗內容”之外,網絡不良信息中還存在著賭博、造假、詐騙等各類違反法律和違反道德的內容。

2、個人信息保護近日,最高人民法院通報《關于審理利用信息網絡侵害人身權益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首次明確了個人信息保護的范圍,從操作層面上對利用信息網絡進行人身權益侵害案件的受理和審判提供了可操作的有力依據。新規定的公布,為良莠不齊的網絡個人信息傳播提供了一定意義上的法律約束。根據《規定》內容,電信業務經營者、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應當制定用戶個人信息收集、使用規則,并在其經營或者服務場所、網站等予以公布。此次《規定》已經為網絡個人信息泄露造成的人身權益侵害提供了可供操作的法律武器。但個人信息的保護圈該如何劃定?什么信息可采集,什么信息不可采集?信息該由誰采集?采集到的信息該如何保管?使用后是否該立即刪除?若發生信息泄露事件該如何追責?相關處罰該以何標準進行?等等,這些有關個人信息保護的法理問題還需要上位法的進一步規定。

查看全文

人才安全是經濟安全核心要素論文

摘要:隨著經濟全球化迅速發展和我國開放不斷擴大,越來越多的經濟領域融入到經濟全球化的潮流之中。縱觀世界經濟發展,知識經濟的特征日趨明顯,人才資源已經成為經濟發展最為關鍵、最具有決定性意義的因素,人才安全已上升為經濟安全的核心內容。我國人才資源相對短缺,而且面臨著嚴重的流失。因此,加強人才管理,防止人才流失,是維護國家經濟安全應當著力解決的重要問題。

關鍵詞:人才資源;管理;經濟安全

一、人才安全是經濟安全的核心要素

從理論上講,經濟的安全程度與經濟的發展水平成正比,經濟越發展,安全系數就會越高,而經濟的發展程度歸根到底是由生產力的發展水平決定的。總的來說,構成生產力的基本要素有兩個方面:物的要素和人的要素。物的要素主要是指生產工具、生產資料、生產技術等;人的要素主要是指處于物質生產第一線的勞動者、科學技術工作者和經營管理者等。上述兩方面的要素在物質生產過程中相互結合共同起作用。在一般情況下,物的要素是生產力中的基礎因素,不可或缺;而人的要素是生產力中的主體性因素,對生產力發展具有決定性作用。物的要素只有被人所掌握才能形成現實的生產力。關于人的因素在生產力中的地位,列寧早有明確的論斷:“全人類的首要的生產力就是工人,勞動者。”也說過:“世間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個可寶貴的。”這說明人的因素是生產力發展的首要因素。從生產過程來看,提高生產能力要解決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有效組織生產,把物的要素和人的要素有效結合起來,充分發揮物的基礎作用和人的主導作用,充分調動生產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二是依托科學技術的進步,改進生產工具和生產工藝,提高生產效率。因此,優秀的管理人才、科技人才以及市場營銷人才對經濟的發展起著關鍵的作用。

在經濟發展的不同時期,實物資本、貨幣資本和人才資本的作用是不一樣的。在農業社會和工業經濟的初期階段,經濟的增長主要靠實物資本。在工業經濟時期,主要依靠貨幣資本。在知識經濟時期,人才資本是經濟增長的決定性因素。按著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舒爾茨的觀點,人力資源是推動社會進步的決定性因素,是國民財富的最終基礎。中國科學院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組組長、首席科學家牛文元也認為,人力資本能力建設是制約中國發展的瓶頸,是可持續發展最關鍵和最核心的問題。

目前,以人才培養、引進和使用為主要內容的人才安全正日益引起世界各國的高度關注,并上升為國家發展戰略的核心內容。所謂人才安全,“是指一個國家、用人單位人才隊伍在國際、國內人才市場的競爭中不會引起無序或過度流失而使國家建設和經濟建設發展受到損害和威脅”。[1]人才安全作為一個國際化的普遍性問題,是由知識經濟的時代特征決定的。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和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人才在經濟競爭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世界范圍的人才爭奪發展到了更為廣泛更為普遍化的程度,成為國家與國家之間競爭的焦點。這是因為在當今時代,國家“人才系統與經濟系統的協調發展是經濟社會良性發展的內在要求”。[2]中國入世后,隨著外國資本、外國企業和外國人才中介機構的涌入,我國面臨的人才競爭將更加激烈,這對于我國的人才安全是一個嚴峻的考驗。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