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流產范文10篇
時間:2024-03-08 03:46:10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人工流產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減壓人工流產研究論文
【關鍵詞】減壓人工流產
本站自2007年5月至2008年6月實施減壓人工流產術,現將其臨床應用情況總結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選擇在本站門診就診,自愿要求人工流產而無禁忌證的婦女206例,年齡18~48歲,停經40~70d,B超檢查確診宮內早孕,在自愿的情況下將其隨意分成兩組;A組106例、B組100例。
1.2方法人工流產術前常規檢查,兩組均于術前2h在常規消毒下予米索前列醇400μg陰道給藥,術時均予笑氣吸入麻醉,A組采用傳統的金屬吸引管,B組采用可爾依一次性人流(雙腔減壓式)吸引管,在笑氣吸入的同時行人工流產。
1.3鎮痛效果判斷有效:患者表情安靜無痛苦或稍感下腹脹痛,無效:患者下腹疼痛,表情痛苦,呻吟不止。
人工流產計劃生育服務分析
摘要:隨著全面兩孩政策落地,國家提倡一對夫妻生育兩個子女,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由此高齡產婦數量持續增加,人工流產、難產的風險增大。為了更好的促進育齡婦女生殖健康和優生優育,我中心開展計生服務干預效果分析。目的分析高齡產婦人工流產后計劃生育服務干預效果。方法選擇2016-2017年計劃懷孕,有人工流產史>35周歲的孕婦。干預組100例,比較干預后效果。結果干預后效果優于未干預前。結論人工流產后計劃生育服務干預值得推廣,尤其針對高齡產婦人群,提高生活健康質量和人口質量。
關鍵詞:高齡產婦;人工流產;計劃生育
堅持計劃生育基本國策、完善人口服務理念,積極穩妥實施全面兩孩政策,大力推進計劃生育服務管理改革,引導家庭負責任、有計劃地安排生育,調控人口總量、提升人口素質、優化人口結構、引導人口合理分布,促進家庭和諧幸福和人口均衡發展[1]。計劃生育工作面臨新問題和新矛盾,計劃生育工作廣度增加,難度加大。有統計顯示,與10年前相比,城市中高齡產婦人數增加了一倍之多[2]。高齡生產會同時給女性自己和社會帶來諸多問題,人工流產和難產風險也隨著升高,應該引起重視。選擇轄區大于35歲的流產孕婦分組進行計劃生育服務干預,與干預后做比較。提高高齡產婦的優生質量和身心健康。選擇2016年至2017年,計劃懷孕的100名年齡大于35歲有過流產史的產婦。年齡35-42歲,平均(37.45±2.18)。對100名進行干預。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待孕育齡婦女,抽取100名自愿參與為研究對象。年齡35-42歲,平均(37.45+2.18)歲,均有流產史,進行干預前后對比。1.2方法。對干預組進行計劃生育宣教,針對高齡產婦的特殊性進行指導分析。1.2.1微信小組討論,有助于特殊人群的相互交流,方便快捷,不受地點和時間限制。組建小組討論群,宣教者和被宣教者可以參加討論,有問題可以隨時交流。即對于孕婦間相互溝通,共同進步有好的推動作用,又可助于敏感人群的單獨溝通。1.2.2面對面宣教,系統的宣教流產危險和高齡婦女的健康保健知識。可以使高齡人群直觀感受和易于溝通反饋。發放宣傳冊,和印有計劃生育服務單位地址和聯系方式的卡片[3]這樣有計劃的組織孕婦來參觀咨詢,有助于實物操作,利用宣教道具,更易于了解受服務干預者的掌握情況。也有助于發現問題,及時糾正和更改。1.2.3提供優生方法和避孕措施,對于二孩政策的正確認識和分析,加強避孕措施的方式方法宣教。根據自身狀況擇優選擇合適的懷孕時機。例如:避孕套和避孕藥的使用方法和不良反應;懷孕初期的注意事項和保健知識;如何計劃懷二胎、體檢等注意事項。1.2.4對家庭成員進行干預等措施,對于男性提供相應的指導和分析,選擇相互配合的方案。計劃懷二胎不僅是夫妻雙方共同的計劃,也要考慮諸多其他因素,如:第一個孩子因素,夫妻雙方的身體因素,母親流產史因素等,合理現實的安排優生。1.2.5心理咨詢干預。針對對于焦慮和心理負擔較大的婦女,也對于家庭成員提供心理輔導,使用心理學范疇的焦慮自評量表SAS。SAS的主要統計指標為總分。將20個項目的各個得分相加,即得粗分;用粗分乘以1.25以后取整數部份,就得到標準分,或者可以查表作相同的轉換。由此分析干預者的心理問題,更好的加以分析和心理指導。1.3觀察指標。對照干預前后的效果分析,焦慮量表前后對比和使用避孕措施宣教前后對比進行觀察。
2結果
無痛人工流產術護理論文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我院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58例實施無痛人流的患者,將所有患者分為兩組,每組29例,實驗組患者采用時間點位護理管理,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實驗組患者平均年齡為(27.4±8.5)歲,患者平均孕周為(7.9±2.1)周,首次懷孕者18例,多次懷孕這11例;對照組患者平均年齡為(27.6±8.2)歲,患者平均孕周為(7.8±2.3)周,首次懷孕者19例,多次懷孕這10例,兩組患者一般情況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
1.2護理方法
1.2.1咨詢預約日:對于確診為宮內妊娠的患者來說要耐心解答患者的疑問,對于同意進行人工流產的患者要發放相關的指導手冊,幫助患者了解人工流產的相應內容。同時簽署手術知情同意書。護理人員要協助患者做好術前準備,例如術前檢查、術前準備等。護理人員要告知患者術中可能出現的病情改變以及術后可能出現的并發癥等,絕對尊重患者的知情權。
1.2.2術前準備:術前準備主要分為兩個步驟,一個為手術室準備,例如器械準備,急救物品準備等等。另一個為孕婦準備工作,護理人員要對患者的飲食、睡眠進行調節,并要對患者的個人衛生進行檢查,防止其出現影響手術的情況。術前建立靜脈通道,上心電監護。在患者麻醉后要對患者的生命體征進行監測,并調整患者的無意識體位。在患者術后同樣要監測患者生命體征,并要對患者陰道出血情況進行觀察,若患者存在腹痛狀況要即使通知醫師進行檢查。
1.2.3出院護理:患者出院時護理人員要對叮囑患者按時服藥,及時復診。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飲食、休息,并注意保持個人衛生。1.3效果觀察:對兩組患者護理后情況進行調查,包括飲食情況、心理狀況、子宮穿孔、誤吸、人工流產綜合征等。
婦產科無痛人工流產術效果探討
【摘要】目的研究婦產科無痛人工流產術中開展優質護理服務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230例行無痛人工流產術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手術期間均行優質護理服務,觀察所有患者術中鎮痛情況、麻醉效果及陰道出血情況,統計術后不良事件發生情況,調查患者對手術護理的滿意度。結果本組230例無痛人工流產患者,術中鎮痛效果良好,未出現麻醉意外,陰道出血較少。術后不良事件總發生率為2.17%,護理總滿意度為98.70%。結論針對無痛人工流產術患者開展優質護理服務的效果較好,可降低術后不良事件發生率,使患者護理滿意度有效提升,有助于增強護理質量及患者臨床依從性,值得推廣。
【關鍵詞】婦產科;優質護理服務;無痛人工流產術
人工流產屬于避孕失敗后的一種常見補救措施,近年來,無痛人工流產術是臨床中用于終止女性早期妊娠的常用術式,效果顯著。但無痛人工流產術具有一定的創傷性,且大部分患者對麻醉藥物的認知度較低,容易出現緊張、擔憂、恐懼等負性心理,使手術受到相應影響[1]。為確保無痛人工流產術順利開展,減少術中、術后不良事件,需對患者實施優質、全面的護理服務。本文擇取本院婦產科收治并行無痛人工流產術的23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優質護理服務用于患者中,分析應用效果,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18年2月~2019年3月本院婦產科收治并行無痛人工流產術的23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年齡19~40歲,平均年齡(29.6±7.58)歲;按照臨床查體、病史及B超檢查結果確診為早期宮內妊娠;排除存在惡性腫瘤、重要臟器功能性病變等疾病者;妊娠時間最短5周,最長9周,平均妊娠時間(7.60±1.15)周;所有患者對本研究方案知情同意,配合意愿較好。1.2方法。所有患者手術期間均行優質護理服務,具體方法如下。1.2.1術前優質護理。結合人工流產術護理路徑的相關規定,制定全程護理步驟和操作流程;從患者入院起,護理人員向其介紹主治醫師、手術醫師等的基本信息,講解無痛人工流產術的大致流程,讓患者初步了解手術知識、注意事項和術后可能出現的意外問題,并做好相應的思想準備;與此同時,護士在手術之前需對患者開展針對性、個體化的心理疏導,依據患者的年齡、家庭情況、教育程度等施予有效的心理干預措施,消除其不必要的擔憂和恐懼情緒;大部分年輕未婚流產者會擔心個人隱私問題,護士應盡量取得這類患者的信任,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必要時為其提供個人隱私空間,不向無關人員透露患者信息。術前常規簽訂手術同意書,指導做好禁食、禁飲等術前準備。1.2.2術中優質護理。反復核對患者的各項病歷信息,確保無誤;指導患者進入手術室內,輔助其上手術臺,選取合適體位。護理人員配合麻醉師準備相關的麻醉藥物和急救藥品。大部分患者在進入手術室之后,精神容易緊張,護理人員可以主動與之交談,消除其過度擔憂的心理;待患者情緒平穩后,麻醉師予以靜脈藥物,使其意識消失,同時,護理人員將患者頭部偏向一側,避免誤吸、嗆咳等現象出現;手術過程中,護士密切關注患者麻醉深度和各項生命體征,若有異常反應即刻告知麻醉師,并作出應急處理。待孕囊取出之后手術醫師需仔細檢查,明確宮腔中無殘留組織、孕囊完整后結束手術。1.2.3術后優質護理。麻醉師停止給藥后,多數患者可在術后5min左右逐漸恢復意識,護理人員輔助患者整理好衣褲,之后將其推入病房,監測生命體征有無異常,關注有無呼吸不暢、陰道大量出血、腹痛等術后不良事件出現,若患者出現不適癥狀,快速匯報醫師,并配合醫師進行干預處理;若患者無術后異常反應,留置觀察2h后可離院[2-4]。孕婦離院前,護理人員向其進行系統性健康宣教,讓患者掌握必要的避孕知識和防護手段,增強其流產后避孕意識,盡量降低再次流產率;手術后2周內注意休息,不得從事重體力勞動;若陰道出血>10d或出血量大于月經量時,及時到院復診;手術1周內禁止淋浴;日常注意低脂肪、高蛋白飲食,保證補充足夠營養;術后1個月內禁止性生活,以預防陰道炎、盆腔炎等疾病[5-9]。1.3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觀察所有患者術中鎮痛情況、麻醉效果及陰道出血情況,統計術后不良事件發生情況,調查患者對手術護理的滿意度。護理滿意度分為很滿意、較滿意、不滿意三個等級,總滿意度=(很滿意+較滿意)/總例數×100%。
2結果
無痛人工流產術護理研究論文
【關鍵詞】異丙酚;人工流產;護理方法
[摘要]目的:探討無痛人工流產術中的護理方法。方法:136例行人工流產術的患者,隨機分為兩組,用異丙酚靜脈麻醉,采用人工流產電動吸引器完成手術。結果:無痛人工流產手術需要時間短。結論:無痛人工流產術前、術中及術后均需要很好的護理。
[關鍵詞]異丙酚;人工流產;護理方法
人工流產是避孕失敗的一種補救措施,目前電動吸引人工流產術為終止早期妊娠的主要方法。而大多數婦女在手術時覺得疼痛難忍,造成心里創傷,出現焦慮、恐懼,甚至發生人工流產綜合征、虛脫、暈厥等引起人工流產的性恐懼、性冷淡,并影響以后的生活質量。因此,當無痛人工流產技術運用于臨床以后,受到了廣大育齡婦女的普遍關注。我院自2003年1月開始使用異丙酚靜脈推注行人工流產術,臨床觀察效果較好,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人工流產術病患術前護理干預
用手術的方法終止妊娠,稱為人工流產。人工流產手術一般在懷孕14周以前進行,手術方式包括負壓吸引術和鉗刮術等。由于手術會引起疼痛、出血等癥狀,許多患者存在緊張、焦慮[1]等負面情緒。此次研究選擇來筆者所在醫院就診,且需要人工流產的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組,試驗組在給予日常護理的基礎上,增加術前護理干預內容,比較兩組患者術中人工流產綜合征發生率以及術后滿意度,為更好地開展護理工作提供科學依據。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09年10月~2011年10月來筆者所在計劃生育服務中心診治,需要行人工流產術的患者138例為研究對象。
1.2研究方法
按照患者病歷號,將其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試驗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給予術前護理干預。護理干預措施包括:(1)認知干預:向患者解釋說明人工流產術的手術環境、手術過程,手術中可能遇到的問題,術后注意事項等;(2)情緒干預:主動與患者溝通,態度和藹,不歧視未婚先孕患者,耐心聽取患者主訴,給予相應的心理疏導;(3)行為干預:為緩解患者緊張焦慮的情緒,護士應該時時關注患者,及時給予幫助,同時可以在手術等候區播放輕音樂等,舒緩患者的心理壓力[2]等。術中密切觀察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如出現惡心、嘔吐、面色蒼白、胸悶、頭暈、氣喘、大汗淋漓、四肢厥冷、血壓下降、心律不齊、抽搐、暈厥、休克中的一項或者多項,則判定為發生人工流產綜合征;術后出院時,調查患者對此次手術的滿意程度。比較兩組患者術中人工流產綜合征發生率,以及術后滿意度等,評估護理干預的臨床效果。
人工流產后計劃生育干預效果分析
摘要:目的探究人工流產后計劃生育服務干預的效果。方法以2015年6月-2016年12月本院計劃生育服務站接收的450例人工流產婦女為研究對象,根據干預措施的不同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對照組采用常規措施進行干預,實驗組采取計劃生育服務干預措施。一年后對兩組人工流產婦女進行調查,比較患者對相關知識的知曉情況和生殖健康、再次人工流產率情況。結果與對照組74.67%的總知曉率相比,實驗組總知曉率97.78%明顯較高,實驗組再次人工流產率明顯較低,生殖健康評分也顯著高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明顯,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人工流產中,應用計劃生育服務干預,能夠有效地增強患者對相關知識的了解程度、降低再次人工流產率,使患者的生活質量有所提高,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關鍵詞:人工流產;計劃生育服務干預;避孕節育
人工流產是指在妊娠期3個月之內,采取藥物方法或者人工方法使妊娠終止。人工流產后的不良反應和并發癥等都相對較嚴重,對女性健康造成很大的影響[1]。為了女性的身體健康需減少不良反應和并發癥的發生,減少人工流產的發生能從根本上達到最終目的[2]。為探究人工流產后計劃生育服務干預的效果,以450例人工流產婦女為對象進行研究,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以2015年6月-2016年12月本院計劃生育服務站的450例人工流產婦女為研究對象,均符合納入標準和排除標準。根據干預措施的不同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兩組各225例。對照組225例:年齡18~32歲,平均年齡為(27.35±3.54)歲;學歷情況:中學34例,大學及以上163例,文盲28例。實驗組225例:年齡17~34歲,平均年齡為(28.01±3.57)歲;學歷情況:中學35例,大學及以上164例,文盲26例。對比兩組患者年齡、婚姻狀況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組間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人工流產心理護理論文
【摘要】人工流產手術對受術者不僅是身體上的創傷性刺激,而且會產生焦慮、恐懼、不安等心理反應,使手術效果受到影響。認為做好人工流產手術患者的心理護理,有助于手術的順利進行和減少并發癥的發生。
【關鍵詞】人工流產心理護理
人工流產手術簡稱為“人流”,是終止妊娠的有效措施。雖說人工流產手術是較小的手術,但是對于很多意外妊娠者來說還是有很大的心理負擔,多數病人在手術前會有焦慮、恐懼、不安等不良心理,嚴重者有血壓升高,心率加快,上手術床時突然出現四肢發涼、發抖,使手術效果受到影響[1]。還有些病人因精神過于緊張及術中擴張宮頸、負壓吸引引起的疼痛與不適而出現惡心、嘔吐、脈搏細弱或血壓下降等癥狀,甚至出現人流綜合征。因此,對病人實施正確的心理護理,給予適宜的心理疏導,對減少病人術中痛苦和減少手術并發癥具有重要意義。本站2008年2月~2009年8月行人工流產手術640例,現將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本組病人640例,年齡18~40歲,妊娠6~8周,未婚78例,已婚562例。
2病人的心理特征
人工流產后計劃生育服務分析
人工流產是指在妊娠3個月內應用藥物或者人工方法終止妊娠的一種手術,常用來作為避孕失敗意外妊娠的重要補救措施。相關研究顯示[1],我國每年約有1300萬人實施人工流產手術,人工流產率高達62%,顯著高于西方國家。加之,人流手術第一步需行刮宮術,以將母體與胎兒強制性分離,再借助負壓吸取器將胎兒組織分離出來。這一過程極易引發并發癥,對患者的身心造成不同程度的傷害,嚴重威脅其生殖健康,甚至造成終生不孕的等嚴重后果。因此,術后為患者實施針對性的、有效性的生育服務至關重要。本研究分析人工流產后計劃生育服務的干預效果,現報道如下。
1臨床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將2014年6月~2015年10月接診的146例實施人工流產患者,依照隨機數字表法均分為干預組、對照組(各73例),其中干預組已婚37例,未婚36例;年齡24~36歲,平均年齡(30.15±2.79)歲;初中學歷7例,高中19例,中專13例,大專及以上34例。對照組已婚38例,女35例;年齡26~35歲,平均年齡(29.75±2.63)歲;初中學歷8例,高中21例,中專12例,大專及以上32例。對兩組患者婚史、年齡及學歷等方面的臨床資料進行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僅予以常規人工流產服務,內容包括提供術前咨詢、交代流產前后注意事項等。干預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計劃生育服務,方法:①計劃生育服務人員培訓:加強服務人員的上崗培訓與教育,以使其更好地為患者開展計劃生育服務工作。培訓內容包括避孕節育基礎知識、人工流產的方法、最新技術進展、生殖健康及交流與咨詢技巧等。②對女性實施面對面干預:在了解患者實際情況的基礎上開展面對面教育,內容包括:流產后再次非意愿妊娠與重復流產對其生殖健康的重大危害,提高其避孕節育的認知度;詳細向其闡釋意外妊娠的相關因素,并為其選擇較為適合的避孕手段與預防措施;至少向其提供3個月的避孕器具與藥物。為改善服務效果,應采取較為生動、有趣的教授方式,諸如通過現場演示、投影儀播放視頻等形式。③加強對男性的干預:向男性講解正確的避孕方法,定期在社區開展生殖健康或避孕節育知識講座,并有組織地發放健康教育宣傳手冊,內容涉及人工流產危害、計劃生育服務干預效果及正確避孕知識等。
人工流產術后宮頸的研究論文
【關鍵詞】宮頸
宮頸及宮腔粘連是人工流產術后的并發癥之一,主要是由于人工流產時宮頸管粘膜及子宮內膜基底層損傷,愈合時出現宮頸及宮腔粘連,從而出現繼發閉經、月經過少、周期性腹痛或月經紊亂等臨床癥狀[1]。本院近年來對32例宮頸及宮腔粘連患者進行診治,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00年1月至2007年7月,本院共診治宮頸粘連患者23例、宮腔粘連6例、宮頸及宮腔均粘連3例;年齡18~42歲,平均26歲。人工流產次數:首次5例,2次6例,3次及以上21例。其中2次及以上27例患者中,末次人流與倒數第2次人流相距時間≤6個月19例,>6個月8例。癥狀與體征:29例患者表現為閉經、3例月經量較前明顯減少。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周期性下腹疼痛,18例同時有肛門墜脹感、5例周期性下腹痛較為劇烈,疼痛時不能行走,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婦科檢查:4例患者宮頸舉痛明顯、3例后穹隆有觸痛,6例查子宮體飽滿、4例附件區可觸及壓痛包塊,邊界不清,所有患者子宮體均有不同程度的壓痛。
1.2輔助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