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匯改范文10篇
時間:2024-03-08 09:53:31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人民幣匯改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人民幣匯改意義
經國務院批準,自2005年7月21日起,中國開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央行匯率此次調整,最重要的是人民幣匯率機制發生了改變。從單一的盯住美元,到參考一籃子主要貨幣。這是一項重要舉措,意味著人民幣向自由浮動邁出了歷史性的第一步,對中國經濟抵御風險能力的提高有很大幫助,靈活的匯率制度提高了貨幣政策的有效性。
一、人民幣匯改的歷史背景
中國經濟近幾年高速的發展與世界經濟的相對萎靡形成鮮明對比,以美國、日本為代表的發達國家對于中國廉價的加工制造產品表現出了強烈的不滿,他們認為正是由于“中國制造”的低價格才造成了這些國家的持續貿易順差,因此他們提出人民幣應該升值。隨著中國貿易順差的繼續擴大,這種來自于國際方面的升值壓力越來越大。
同時,中國人民銀行為了保持人民幣匯率的穩定,在持續的雙順差條件下,不得不買入外匯,投放人民幣。這不僅對我國的基礎貨幣投放產生了重要的影響,也對人民幣的匯率形成機制產生了扭曲。同時受國際上對人民幣升值預期的影響,大量的熱錢通過各種渠道涌入中國,對我國的金融穩定造成了威脅。所以,人民幣匯率改革勢在必行。
二、人民幣匯改的主要原因
一方面,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將為中國爭取更好的國際環境,人民幣適當的升值有利于減少國際社會對人民幣升值的壓力,減少國際社會對人民幣升值的預期,穩定我國的金融環境。另一方面,人民幣的匯率改革有利于提高我國貨幣政策的獨立性,減少外匯占款對于基礎貨幣投放的影響,央行可以更多的使用貨幣政策調節我國的宏觀經濟,是國民經濟更加健康穩定的運行。
人民幣匯改意義
經國務院批準,自2005年7月21日起,中國開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央行匯率此次調整,最重要的是人民幣匯率機制發生了改變。從單一的盯住美元,到參考一籃子主要貨幣。這是一項重要舉措,意味著人民幣向自由浮動邁出了歷史性的第一步,對中國經濟抵御風險能力的提高有很大幫助,靈活的匯率制度提高了貨幣政策的有效性。
一、人民幣匯改的歷史背景
中國經濟近幾年高速的發展與世界經濟的相對萎靡形成鮮明對比,以美國、日本為代表的發達國家對于中國廉價的加工制造產品表現出了強烈的不滿,他們認為正是由于“中國制造”的低價格才造成了這些國家的持續貿易順差,因此他們提出人民幣應該升值。隨著中國貿易順差的繼續擴大,這種來自于國際方面的升值壓力越來越大。
同時,中國人民銀行為了保持人民幣匯率的穩定,在持續的雙順差條件下,不得不買入外匯,投放人民幣。這不僅對我國的基礎貨幣投放產生了重要的影響,也對人民幣的匯率形成機制產生了扭曲。同時受國際上對人民幣升值預期的影響,大量的熱錢通過各種渠道涌入中國,對我國的金融穩定造成了威脅。所以,人民幣匯率改革勢在必行。
二、人民幣匯改的主要原因
一方面,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將為中國爭取更好的國際環境,人民幣適當的升值有利于減少國際社會對人民幣升值的壓力,減少國際社會對人民幣升值的預期,穩定我國的金融環境。另一方面,人民幣的匯率改革有利于提高我國貨幣政策的獨立性,減少外匯占款對于基礎貨幣投放的影響,央行可以更多的使用貨幣政策調節我國的宏觀經濟,是國民經濟更加健康穩定的運行。
人民幣匯改試析論文
一、人民幣匯改的歷史背景
中國經濟近幾年高速的發展與世界經濟的相對萎靡形成鮮明對比,以美國、日本為代表的發達國家對于中國廉價的加工制造產品表現出了強烈的不滿,他們認為正是由于“中國制造”的低價格才造成了這些國家的持續貿易順差,因此他們提出人民幣應該升值。隨著中國貿易順差的繼續擴大,這種來自于國際方面的升值壓力越來越大。
同時,中國人民銀行為了保持人民幣匯率的穩定,在持續的雙順差條件下,不得不買入外匯,投放人民幣。這不僅對我國的基礎貨幣投放產生了重要的影響,也對人民幣的匯率形成機制產生了扭曲。同時受國際上對人民幣升值預期的影響,大量的熱錢通過各種渠道涌入中國,對我國的金融穩定造成了威脅。所以,人民幣匯率改革勢在必行。
二、人民幣匯改的主要原因
一方面,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將為中國爭取更好的國際環境,人民幣適當的升值有利于減少國際社會對人民幣升值的壓力,減少國際社會對人民幣升值的預期,穩定我國的金融環境。
另一方面,人民幣的匯率改革有利于提高我國貨幣政策的獨立性,減少外匯占款對于基礎貨幣投放的影響,央行可以更多的使用貨幣政策調節我國的宏觀經濟,是國民經濟更加健康穩定的運行。
人民幣匯改研究論文
一、人民幣匯改的歷史背景
中國經濟近幾年高速的發展與世界經濟的相對萎靡形成鮮明對比,以美國、日本為代表的發達國家對于中國廉價的加工制造產品表現出了強烈的不滿,他們認為正是由于“中國制造”的低價格才造成了這些國家的持續貿易順差,因此他們提出人民幣應該升值。隨著中國貿易順差的繼續擴大,這種來自于國際方面的升值壓力越來越大。
同時,中國人民銀行為了保持人民幣匯率的穩定,在持續的雙順差條件下,不得不買入外匯,投放人民幣。這不僅對我國的基礎貨幣投放產生了重要的影響,也對人民幣的匯率形成機制產生了扭曲。同時受國際上對人民幣升值預期的影響,大量的熱錢通過各種渠道涌入中國,對我國的金融穩定造成了威脅。所以,人民幣匯率改革勢在必行。
二、人民幣匯改的主要原因
一方面,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將為中國爭取更好的國際環境,人民幣適當的升值有利于減少國際社會對人民幣升值的壓力,減少國際社會對人民幣升值的預期,穩定我國的金融環境。
另一方面,人民幣的匯率改革有利于提高我國貨幣政策的獨立性,減少外匯占款對于基礎貨幣投放的影響,央行可以更多的使用貨幣政策調節我國的宏觀經濟,是國民經濟更加健康穩定的運行。
人民幣匯改分析論文
一、人民幣匯改的歷史背景
中國經濟近幾年高速的發展與世界經濟的相對萎靡形成鮮明對比,以美國、日本為代表的發達國家對于中國廉價的加工制造產品表現出了強烈的不滿,他們認為正是由于“中國制造”的低價格才造成了這些國家的持續貿易順差,因此他們提出人民幣應該升值。隨著中國貿易順差的繼續擴大,這種來自于國際方面的升值壓力越來越大。
同時,中國人民銀行為了保持人民幣匯率的穩定,在持續的雙順差條件下,不得不買入外匯,投放人民幣。這不僅對我國的基礎貨幣投放產生了重要的影響,也對人民幣的匯率形成機制產生了扭曲。同時受國際上對人民幣升值預期的影響,大量的熱錢通過各種渠道涌入中國,對我國的金融穩定造成了威脅。所以,人民幣匯率改革勢在必行。
二、人民幣匯改的主要原因
一方面,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將為中國爭取更好的國際環境,人民幣適當的升值有利于減少國際社會對人民幣升值的壓力,減少國際社會對人民幣升值的預期,穩定我國的金融環境。
另一方面,人民幣的匯率改革有利于提高我國貨幣政策的獨立性,減少外匯占款對于基礎貨幣投放的影響,央行可以更多的使用貨幣政策調節我國的宏觀經濟,是國民經濟更加健康穩定的運行。
人民幣匯率關聯性研究
摘要:對在岸市場和離岸市場人民幣匯率之間的關聯性進行深入研究,對于中國推進資本賬戶完全開放,防范與跨境人民幣資金異常流動相關的風險,促進兩個市場更好發展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關鍵詞:人民幣匯率;在岸市場;離岸市場;關聯性
一、人民幣離岸和人民幣在岸市場發展概況
1.人民幣離岸市場的發展概況。近幾年來中國人民銀行與多個國家簽署跨境人民幣協議,不僅加快了人民幣國際化的腳步,而且加速了國際離岸人民幣市場的建設。中國香港、倫敦、新加坡、芝加哥等已經是重要的人民幣離岸中心,法蘭克福、巴黎、盧森堡、首爾、東京、悉尼等亦在強化人民幣離岸中心的建設。2.人民幣在岸市場的發展概況。自1994年匯率并軌后,我國境內即期外匯市場基本形成。隨著我國外匯市場日趨成熟,央行先后于2012年4月14日和2014年3月15日對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波幅進行了調整,先是從5‰擴大到1%,而后又將這一波動幅度擴大到2%;2015年8月11日,央行宣布實施中間價市場化改革,將參考上日收盤價,并綜合考慮外匯供求情況,最終確定中間價報價;自2017年起,CFETS貨幣籃子新增11種2016年掛牌人民幣對外匯交易幣種。此次改革使美元的權重下降了15%,有利于積極引導公眾將觀察重點由“美元-人民幣”雙邊匯率轉變為“基于一籃子貨幣”的實際有效匯率,也對人民幣匯率穩定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人民幣離岸和在岸市場匯率關聯性的實證
研究由人民幣離岸市場即期匯率(CNH)與在岸市場即期匯圖1CNH與CNY變化情況率(CNY)變動情況圖可以看出:首先,2015年1月至2017年3月CNH與CNY匯率變化情況基本保持一致,兩個匯率市場有趨同的趨勢,大部分情況下兩者之間的差額較小,可見人民幣離岸匯率和在岸匯率之間必然存在一定的聯系。為了更好地對兩者關聯性進行分析,變量選取人民幣在岸市場即期匯率(CNY)、香港人民幣離岸市場匯率(CNH),遠期匯率方面選擇較有代表的人民幣在岸3月期遠期匯率(CNYF3)和人民幣在岸12月期遠期匯率(CNYF12)。以2015年1月1日至2017年3月31日為實證分析的樣本區間。根據前面基本情況可知,2015年8月11日央行下調中間價使得在岸和離岸市場的匯率出現劇烈波動,因此下面的實證分析將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為2015年1月1日至2015年8月10日,稱之為“匯改前”;第二階段為2015年8月11日至2017年3月31日,稱之為“匯改后”。1.描述性統計通過上表可知:第一,平均值反映了各匯率的總體情況。從平均值來看,一方面,不論是匯改前后都是CNY最低,說明人民幣一直有貶值的壓力。另一方面,各種匯率匯改后的平均值都比匯改前增加了很多,說明了這次匯改的力度之大。第二,標準差反映了匯率的波動情況。從標準差來看,匯改前CNY最穩定,而CNYF12波動程度最高;匯改后CNH最穩定,而CNY波動程度最高。2.時間序列分析在時間序列數據分析中,首先需要討論的是關于時間序列數據的平穩性問題。通過ADF檢驗判斷時間序列的非平穩性,本文所分析的各變量都是一階單整的時間序列。下面將變量分為三組,通過Johansen協整檢驗分別研究兩兩變量之間是否存在著長期穩定的均衡關系。協整檢驗的結果顯示在5%的顯著性水平下,匯改前三個組的變量都存在協整關系,即CNH和CNY、CNYF3、CNYF12之間都存在長期的穩定關系。匯改后CNH和CNY、CNYF3存在長期的穩定關系,而CNH和CNYF12不存在長期的穩定關系。
議匯率對貿易與投資的影響
本文作者:陳清河工作單位:中國人民銀行金昌市中心支行
匯改有利進口金昌市主要外貿企業金川集團是典型的進口型原材料企業,且99%的產品在國內市場,選取其為樣本企業。6年來金昌市進出口額及其在全省的占比逐年增長說明,匯改對大額進口原料行業是有利的。匯改為原材料進口型企業獲取境外資源創造了有利條件。伴隨著人民幣匯率不斷升值,進口原料人民幣成本日益下降,金昌市進口在人民幣升值的大背景下持續高位波動的同時,漲幅更大。經調查,樣本企業作為進口類原材料企業,人民幣升值可承受范圍“沒有上限”,人民幣升值越高,節約成本越多。以2011年進口數據為例,2011年進口額為44.90億美元(人民幣中間價為6.4588),2011年樣本企業共花費290億元人民幣用于進口,2011年樣本企業利潤為42億人民幣。這就意味著人民幣每升值1%,便可節約資金2.90億元人民幣,利潤上升6.90%,該比例隨著匯率的上升呈遞增態勢。
匯改對樣本企業出口影響不大在國外市場占比很小的情況下,匯改對企業出口影響不大。5年來金昌市出口額呈波浪式變化,并未與匯率變動呈現明顯的相關性,主要影響因素還是國際市場產品價格,2006-2011年出口額分別為15578萬美元、15586萬美元、8511萬美元、33382萬美元和也表明人民幣升值對進口型原材料企業出口的影響有限。2011年,樣本企業出口收匯額為28303萬美元,是2009年3.33倍。數據顯示在金融危機影響淡去后,金昌市出口情況明顯好轉??梢娪绊憳颖酒髽I出口的主要因素還是母公司的經營決策和國際市場需求的變化,匯率變化引起的出口額減少非常有限。以樣本企業2011年出口數據2.83億美元計算(人民幣中間價為6.4588),2011年出口貨物收匯18.28億人民幣,占營業收入的1.50%。人民幣每升值1%,少收入出口貨款0.1828億元人民幣。由于樣本企業產品主要為內銷,所以說,人民幣升值對樣本企業出口的影響是存在的,但總體來講,十分有限。
匯改利好對外投資匯改以來尤其是二次匯改以來,金昌市企業境外投資開始持續活躍,2010年6月至2012年5月,發生境外投資外匯登記及增資業務8筆,金額合計20.23億美元,匯出金額合計14.07億美元。而截至2010年5月底,金昌市境外投資總額僅4.91億美元,是存量投資額的4倍多。匯率變化對于境外投資影響與對進口影響正相關,樣本企業匯出額14.07億美元,其中人民幣購匯7.67億美元,按6.4588的人民幣中間價計算,樣本企業購匯用人民幣49.54億元。這就意味著人民幣每升值1%,便可節約資金約0.50億元人民幣,該比例隨著匯率的上升呈遞增狀態。這極大地促進了企業“走出去”的積極性。一次匯改初期,企業順風順水,邁大步前進,大大忽視了風險的防范,2008年以前企業基本未采用金融工具規避或管理匯率風險,許多企業根本不了解外匯掉期、境外NDF等金融衍生產品,更談不上使用。對遠期結售匯,多數企業認為銀行提供的遠期結售匯報價與企業預期和接受能力存在較大差距,辦理成本較高而排斥對其的使用。直到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到來,才讓企業真正認識到金融工具使用所帶來的實惠。調查顯示,2008年樣本企業通過使用外匯金融產品減少匯率損失150萬美元,利用進口押匯、定期存款和遠期售匯組合業務節省付匯成本約3700萬美元。企業積極采取多種措施應對匯改調查顯示,一次匯改后企業被政策推著走,經過了2008年金融危機的洗禮,二次匯改后的企業迎著人民幣升值之風而行,愈走愈勇。2010年伴隨二次匯改推開,企業明確了經營思路,兩條腿走路,國內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齊利用、共發展。一是充分利用金融理財產品。在規避匯率風險的過程中,企業需要從銀行獲取的不僅僅是結算服務,開始追逐融資、避險及理財等多元化的金融產品。二是充分利用ODI,為企業獲取穩定貨源開道。二次匯改后,企業借二次匯改的東風,截至2012年5月海外項目增資8次,投資額達20.23億美元,特別是2011年2月成功收購澳門投資,更名為金川國際登陸港交所主板市場,成為甘肅省第一家在H股上市的企業。三是通過海外設立子公司,開辟出口新途徑,合理規避匯率風險。2009年該集團公司通過對境外設立子公司——美國公司追加投資,啟用了美國公司海外平臺,開始了海外代銷業務。簡單地講,就是國內先將貨物以寄賣方式出口至美國公司,再由美國公司在海外存儲售賣。好處是一方面國內公司提前鎖定收益,另一方面也同時規避了可能的匯率波動風險。2009年該子公司就拉動境內母公司出口額達5866萬美元。四是靈活選擇國內外原料配比,綜合降低企業成本。樣本企業雖然是進口型原材料企業,但自身也進行資源開發。在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導致國際市場疲軟、有色金屬價格下跌的情況下,該企業把握時機,擴大了海外進口量,雖然2009年進口額僅為27.48億美元,但同期原料價格僅為2008年金融危機前的四分之一。可見,靈活選擇國內外原料比例,也是降低企業成本的途徑之一。面臨的問題一是企業不能冷靜面對機遇,盲目擴大進口。從近年來的數字我們很容易看到企業大踏步擴張的步伐,樣本企業原料對外依存度超過50%,這就為企業埋下了隱患,如何能夠獲得持續穩定的貨源成為企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二是樣本企業為資源開發企業,海外投資存在巨大風險。海外投資原本就要面臨東道國政治、文化、經濟等政策風險,況且又是要輸出東道國資源,就更增加了投資所面臨的風險。比如東道國發生政治風波、戰亂等,都有可能造成后期無法取得收益,前期投資無法收回的情況。三是匯率優勢掩蓋了企業真實成本變化情況。由于匯改后人民幣持續升值,從數據可以看到,僅人民幣升值就可以為企業帶來超過20%進口額的成本縮減,企業盲目樂觀,一定程度上阻礙了企業技術改造和產業升級的積極性。建議一是產業升級和技術改造勢在必行。要進一步加大“以質取勝”、“外貿多元化”戰略的實施力度,提高出口產品附加值,盡快提高研發能力、設計能力、制造能力與競爭能力。有效運用稅收、補貼等財政政策手段,加快產業結構調整的步伐,盡快提高產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通過產業升級和技術改造,努力降低換匯成本。二是政策扶持企業“走出去”做大做強。加強外匯政策宣傳,采用政策通報會、媒體宣傳和定期舉辦各類境外投資培訓相結合的方法,使企業及時了解最新的政策。對信用較好的外向型企業,盡量給予政策傾斜,擴大其跨國經營在資源配置上的自主權。三是提高對匯改的認識,而不僅僅停留在價格層面。擴大人民幣兌美元的波動幅度后匯率更具彈性,今后應該更加注重引導企業提高對匯改實質的認識,注重經濟對匯率的控制力。近年來我國與一些貿易伙伴國之間的貨幣互換、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試點等都是匯率改革的深化,要進一步引導企業順勢而為,充分利用市場化的人民幣匯率。
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波動情況分析
摘要:本文首先簡單介紹了美元的加息背景,接著基于超調理論,分析美元加息對人民幣匯率的影響,考慮到影響匯率的影響因素十分復雜,本文還從我國整體經濟形勢,國際資本流動和人民幣“新匯改”三個方面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美聯儲加息;中美匯率;匯率波動;匯率超調理論
一、美聯儲加息背景
美聯儲加息指的是上調美國同業隔夜拆借利率。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美國共進行了五輪加息。平均每次升息幅度大約為30個基點。2008年金融危機席卷全球,隨后美國開始實行了長達七年的量化寬松政策。美國經濟逐步復蘇,2014年初美元指數呈現上升趨勢,2014年10月美聯儲結束第三輪量化寬松貨幣政策。在經濟總體復蘇背景下,2015年12月17日,美聯儲將聯邦基金利率上調25個基點,下限0.25%,上限0.5%,美元指數99.09,啟動新一輪加息周期。這是美聯儲自2006年7月以來近10年的首次加息。2016年12月15日,美聯儲再次加息,上調利率區間至0.5%到0.75%,美元指數達到103.15。2017年3月16日再次加息至0.75%到1.00%區間,美元指數為100.38。預計在2017年下半年還將經歷兩次加息。美國總統特朗普上任已過去了半年多,一方面特朗普宣稱美元太強,另一方面加息又會在短期內造成人民幣下行壓力,在特朗普未來任期內,美聯儲貨幣政策具體會如何調整仍有待觀望。
二、美聯儲升息對中美匯率的影響
美元加息政策給世界經濟,特別是匯率波動帶來的影響不容忽視。2015年上半年由于美國經濟復蘇和美聯儲加息預期強烈,美元升值9.2%,許多貨幣對美元大幅貶值,人民幣匯率面臨階段性的貶值壓力。2015年8月人民幣新匯改,人民幣不再單一盯住美元而是參考一籃子貨幣,美元存在加息可能性。如圖1所示,美元加息預期加上“新匯改”,人民幣瞬時貶值4.86%,市場貶值預期占主導,因而造成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的劇烈波動。2015年12月17日美聯儲宣布加息,導致國際資金進一步從其他國家流向美國,加大其他貨幣貶值的壓力。此后一段時間內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相應貼水,進入貶值通道,此后幾個月內,人民幣匯率穩定小幅貶值。2016年隨著美國經濟數據逐漸改善,美元指數沖破100,全球對美國加息的預期不斷加強,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從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的一年里貶值6.9%。圖12015年至2017年上半年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根據多恩布什的匯率超調理論(M-F-D模型),匯率超調指匯率在受到來自外部沖擊后做出過度調整,在短期的反應超過了其長期穩定均衡值。人民幣受到美元加息的沖擊,短期內使美元相對于人民幣升值,而且相對于長期的均衡匯率水平會有較大幅度的波動。特朗普上臺后采取了系列振興美國經濟的措施,如加大基建、減稅、制造業回流等,市場對于美國經濟前景變得較為樂觀。因此,從短期來看,由于強勢美元政策,人民幣匯率近期貶值壓力仍將存在。在長期,中國經濟增長率仍將遠超美國,決定人民幣匯率走向的還是我國的經濟基本面,預計未來美聯儲升息后,人民幣對美元在進一步貶值后會小幅回調升水至均衡匯率,在匯率走勢圖上呈現倒“V”型。但是考慮到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的實際影響過程及影響因素十分復雜,分析匯率僅考慮美元加息這一因素是不全面的,還要從經濟環境、匯率制度、國際資本流動等多方面進行綜合分析。
人民幣匯率改革對我國外貿進出口影響論文
摘要:對新匯制14個月的表現、人民幣匯率的未來走勢、匯改的貿易效應等進行研究,可以得出結論:我國貿易收支與匯率變動的相關度不高,匯率的變動對貿易收支不具備改善效應,但對貿易條件和產業結構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不管從短期或長期來看,人民幣仍會有較強的升值預期.
關鍵詞:人民幣匯率改革;人民幣升值;China─QEM模型
2005年7月21日,我國拉開了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以下簡稱人民幣匯改)的序幕.為及時了解和掌握人民幣匯率變化的動態走勢及人民幣匯改對我國進出口外貿企業的影響,本文對人民幣新匯制14個月的表現、人民幣匯率變化的未來走勢和人民幣匯改的貿易效應等方面進行了研究,并借助于傳統彈性理論和宏觀經濟計量模型China-QEM模型來分析人民幣匯率變動對進出口企業的影響.
一、人民幣匯改的核心內容及其表現和趨勢分析
(一)2005年人民幣匯改的核心內容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一是改革匯率生成機制.自2005年7月21日起,人民幣開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二是適當釋放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即對人民幣幣值作小幅的升值調整,人民幣對美元升值2.1%.三是適當擴大人民幣匯率的浮動區間.允許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日波幅為上下浮動0.3%;將人民幣與非美元貨幣匯率的浮動區間擴大到3%;擴大銀行自行定價的權限,現匯和現鈔買賣價在基準匯率上下1%-4%以內由銀行自行決定,而且可以一日多價.
(二)人民幣匯改后的表現:匯率彈性開始凸現和貿易順差繼續擴大.人民幣匯改14個月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的基本走勢,基本呈現“大漲小跌”的緩慢盤升走勢的特點:(1)緩慢盤升.從匯率改革至2006年9月21日的291個交易日中,只有2個交易日低于8.11,最低為2005年7月27日的8.1128,比8.11貶值0.03%,最高為2006年9月14日的7.9461,比8.11升2.06%,累計波幅為2%.(2)匯率彈性凸現,實現了雙向浮動.如:對美元,與上一個交易日對比,人民幣在291個交易日中有191個交易日上浮,100個交易日下浮.(3)貿易順差繼續擴大.2005年我國貿易順差高達1019億美元,其中下半年貿易順差達623億美元,比匯改前的上半年貿易順差的396億美元還多226億美元.
近年來人民幣匯率走勢探索
【摘要】人民幣匯率問題一直是我國面臨的棘手問題,爭論不斷,人民幣匯率波動對我國經濟的影響,究竟能否有助于解決通貨膨脹問題,通過對近年來人民幣匯率的波動觀察,以及影響人民幣匯率變化的因素的分析,從而提出面對人民幣匯率變化的態度和相關措施,力求降低由于人民幣匯率變化所帶來的不利影響。
【關鍵詞】人民幣;匯率波動;影響因素
人民幣從開始出現,經歷了半個世紀的風雨飄零,終于在1997年東南亞金融危機中嶄露頭角。從1994年單一盯住美元到2005年人民幣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
一、近年來人民幣匯率大事記及變化情況
2005年7月匯改前,我國根據自身的實際狀況,實行的管理浮動匯率制度,為我國的對外貿易企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環境。盡管國內的貿易結構存在著嚴重的問題,我國的對外貿易發展的同時,但是持續的貿易順差帶來了很多不良影響。自從匯改后美國等西方發達國家則一直將巨額貿易赤字問題歸罪于人民幣匯率問題,不斷的對我國政府施加政治經濟壓力,要求人民幣大幅升值。在經歷了2007年次貸危機及2009年主權債務危機后,西方國家不斷施壓,使得人民幣問題格外受到市場關注,人民幣兌美元的名義匯率持續上升。今年6月19日以來,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已連續升值將近2%。美國財政部部長表示,人民幣依然被低估,不排除被列為匯率操縱國的可能。
二、影響人民幣匯率變化的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