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旅游范文10篇

時間:2024-03-10 12:25:09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森林旅游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森林旅游

集體林權改制下森林旅游效益

中共中央國務院于2008年6月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意見》,提出正式在全國范圍內全面推進和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此前,2003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林業發展的決定》和《農村土地承包法》實施后,福建、江西等省進行了以“明晰產權,放活經營權,落實處置權,保障收益權”為主要內容的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大膽探索,并取得了顯著成效。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核心內容是,在堅持集體林地所有權不變的前提下,依法將林地承包經營權和林木所有權,通過家庭承包的方式落實到本集體經濟組織的農戶,確立農民作為林地承包經營權的主體地位。森林生態旅游的迅速興起,讓各界對森林有了新的認識。森林原有的功能,在被逐漸淡化,如僅僅提供木材,而其生態功能、保健功能、文化功能的需求越來越旺盛。森林生態旅游越來越為人們所關注,已成為世界旅游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和現代林業必不可少的重要內容。集體林權制度的改革進一步優化了森林生態旅游的效益影響,森林生態旅游迎來了重大發展契機。

一、我國森林生態旅游的發展歷程

(一)國內森林生態旅游的萌芽和產生

改革開放伊始,我國提出要大力發展旅游業,在政府的支持下,旅游業取得了迅猛的發展,旅游外匯收入年平均增長率為15.2%,伴隨著旅游業的這種良好發展勢頭,生態旅游開始興起和發展。國內第一個森林公園---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建立于1982年9月,它的建立被看作國內森林生態旅游產生的標志。

(二)森林生態旅游的高速發展和規范管理

國家旅游局將1999年定為“環境生態年”,此后,江蘇,浙江,福建以及黑龍江等省都舉辦了森林生態旅游節,其中2009年5月在溫州舉辦的2009中國森林旅游節,歷屆規模最大,以此為契機,高速發展生態旅游,并且出臺一系列法律法規規范管理生態旅游。2000年以后國內森林生態旅游發展迅速,森林旅游收入呈明顯上升趨勢,并有加速傾向。截至2010年底,我國共建立各級森林公園2583處,其中國家級森林公園746處,范圍遍布除臺港澳的31個省(區、市),以國家級森林公園為龍頭、省級和縣(市)級森林公園協同發展的森林公園保護管理體系初步形成并日趨完善。

查看全文

林區森林旅游狀況與策略

米泉林場林區地處天山山脈中部,東西寬26公里,南北長23公里,東部以馬牙山山脊為界與阜康林區(天池)接壤,西部至大石頭溝與水磨溝區相臨,南部以克孜勒塔斯山為界,與大坂城區為鄰。林區總面積4萬公頃,林業用地2.87萬公頃,森林覆蓋率67.98%。米泉林區與烏魯木齊市近在咫尺,既是首府烏魯木齊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又是烏市廣大市民旅游休閑的理想之地。

1森林旅游開發的優勢

1.1區域優勢米泉林區東距天池90公里,南距烏魯木齊市15公里,西北距昌吉市38公里,西南與烏魯木齊環山旅游公路、環城外高速、216國道、吐—烏—大—奇高等級公路、烏—奎高速公路相連,開展森林生態旅游的區域位置十分優越。

1.2資源優勢米泉林區層巒疊翠,巍峨的博格達雪山高聳入云。其森林結構清晰,以灌木林為主體,輔以云杉、樺樹等樹種,構成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河谷縱向發育,谷內各種林木、草地和田園密密匝匝、層層疊疊、有序分布。四大溝系內有近20余萬株古榆樹群,田園、菜園、果園和特色回族農家樂成為新疆典型的鄉村旅游、森林生態徒步旅游資源的縮影,峽門子、石人溝、蝴蝶谷等景點早為周邊居民津津樂道。

1.3特色組合優勢米泉林場天山森林公園景區之一的峽門子旅游景區主要呈現出縱向溝谷、東西延展的基本空間形式。目前,峽門子景區周邊的原生態回族民俗文化休閑度假區被譽為新疆鄉村旅游的發源地,也是米東區乃至烏魯木齊市鄉村旅游發展的核心區。影視文化與休閑體驗區(七劍天匯山莊、影視城)、河谷田園風光與古榆樹群、地質科普窗口(天山褶皺斷裂帶)等構成獨具特色的旅游景觀。

1.4政策優勢自治區第八次黨代會首次把堅持“環保優先、生態立區”以及遵循“資源開發可持續、生態環境可持續”寫入報告中,充分說明自治區黨委對生態環境的高度重視,為山區林場加快森林生態旅游發展提供了可靠的政策支持。

查看全文

探索適合的森林旅游環境與舒適的森林生態旅游

摘要:隨著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的逐步提高,森林生態旅游成為人們工作以外重要的娛樂休閑生活去處的選擇。在森林生態環境中獲得舒適的生態旅游,在舒適的生態旅游中尋求和諧的生態環境,以達到生態旅游人與生態旅游環境和諧的效果。

關鍵詞:適宜;森林旅游環境;舒適;森林生態旅游

一、森林生態旅游環境中的太陽輻射

1.太陽輻射與人體健康。(1)紅外光譜區與人體健康。研究表明,太陽輻射中的紅外光譜區放射的紅外輻射對人體皮膚有刺激作用,紅外輻射因波長不同產生的生物作用不同,長波紅外輻射被皮膚表層吸收,短波紅外輻射被皮膚深層吸收。人體皮膚接受長波紅外輻射后,可引起塊狀紅斑,停止照射后立即消失。過強的紅外輻射,可穿透并損傷視網膜,引起白內障,因此,觀察日全蝕時必須戴護目鏡。較長時間接受紅外輻射照射,會引起眼結膜、角膜疼痛發炎,反復多次接受紅外輻射,皮膚容易出現色素沉著。當然,適量的紅外輻射可以消毒、殺菌和取暖。(2)可見光光譜區與人體健康。紅色具有溫暖、興奮作用,使人精神振奮,神經反應迅速,肌肉張力增強,但持續感知紅色,使人很快疲勞;藍、紫色具有涼爽和降低機體神經反應,使人鎮靜的作用;黃色能促進心和肺的活動,增加機體抵抗力;綠是生命之色,綠色光不含對眼睛有害的光線,對人體神經系統、大腦皮層和眼睛視網膜最適合,多看綠色可以保護眼睛。(3)紫外線光譜區與人體健康。紫外光輻射按波長可分為三段:A段,波長0.32μm~0.4μm,一般情況下對人體影響不大,當它與某些醫用化學物質相互作用時可產生光毒性、光過敏性、光致癌性的增強;B段,波長0.275μm~0.32μm范圍內,可抗佝僂病;C段,波長0.2μm~0.275μm范圍內的輻射,對機體細胞有強烈的破壞作用,可以用來消毒、殺菌,也可以透入活組織,破壞分子的化學鍵,對生物組織具有極大的破壞作用,并可引起突變,使人致癌。(4)林內光照特點與人體健康。經過林冠層后,林內的光照強度比空曠地弱,光質以綠光為主,因而對人體神經系統、大腦皮層和眼睛視網膜都有較好的保健作用。

2.森林游憩光照生態類型。(1)強光型的森林生態旅游。如登山、狩獵、漂流、探險、游覽觀光、繪畫、攝影等,往往需要在大晴天進行,或者只有在陽光充足的條件下,游憩效果最好。(2)弱光型的森林生態旅游。如森林浴、負離子吸呼、療養(靜養)、林中漫步、乘車等,需在光線較弱的林內進行。(3)無光型森林生態旅游。像觀鳥、露營等活動則需在無光(夜晚)進行。(4)中間型森林生態旅游。此類旅游對光的需求不高,光照可強可弱,如劃船、垂釣、游泳、野餐、林區科考等。

3.森林生態旅游對光照生態類型的選擇。在實際森林游憩活動中,人們往往通過對出游季節、天氣、林地和出發時間等的選擇而達到對光照的選擇。如強光型的游憩活動往往選擇在夏季、晴天、林中空地或林分郁閉度較低的林內開展,而弱光型的活動選擇在春秋、陰天、林分郁閉度較高的林中進行。

查看全文

森林生態旅游協議書

省林業局森林生態旅游景區項目租賃協議書

為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旅游興省”戰略和關于“把森林旅游業真正發展成為森工經濟的支柱產業”的規劃,積極打造方正國有林區森林生態旅游產業,拉動方正國有林區世紀經濟社會發展,按照省政府黑政字號文件“建設原始森林探險、冷水漂流、冰雪運動、狩獵觀鳥、療養休閑、避暑保健、森林小火車觀賞、民族風情等一批獨具特色的森林旅游項目”的要求,從我局森林旅游區位優勢、資源優勢、特色優勢出發,遵循市場經濟條件下產業運作規律,經林業局批準,把項目租賃給進行經營。本著誠信合作,發展林區經濟為宗旨,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經黑龍江省方正林業局甲方與

乙方共同協商,達成協議如下:(公務員之家,全國公務員公同的天地)

一、經營項目名稱:。

二、經營單位:

三、經營使用年限:所使方正林業局經營地域權為年——年。

查看全文

森林旅游工作調研報告

自19*年建立我省第一個森林公園?嵩山國家森林公園以來,經過林業系統近20年的艱苦努力,我省森林旅游事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在全省林業生態建設和旅游產業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隨著我國新時期林業建設指導思想、主要任務的轉變以及旅游業的發展變化,森林旅游面臨著更為良好的發展機遇和外部條件。根據廳黨組安排,從今年4月份開始,我處組織開展了森林旅游調研活動,旨在總結經驗、查找問題、研究對策、提出措施,以此推動我省森林旅游步入健康、持續發展的軌道。

一、森林旅游發展狀況與取得的主要成績

(一)基本形成了相對完善森林旅游建設管理體系

1、森林旅游景區布局趨于合理。截止目前,共建立國家森林公園23處,省級森林公園53處,經營面積近21萬公頃;*年后,在部分國家級和省級自然保護區實驗區內建立了10處生態旅游區,全省森林旅游景區已達到*處,涉及16個省轄市。基本涵蓋了省內各種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森林、地質地貌、水文、天象等自然景觀以及大量的歷史遺跡、人文景觀,成為全省自然景觀資源分布最為集中、規模最大的旅游目的地,在全省旅游產業發展中占據著十分重要的位置。

2、森林旅游行業管理不斷加強。在*、*年兩次機構改革中,都明確了省林業廳“指導森林公園建設和管理;指導和宏觀管理森林旅游”的職能;省、市兩級林業主管部門均設立了管理機構,按照原林業部頒布的《森林公園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不斷加大管理與指導力度;按照統一管理、統一規劃的原則,加強森林旅游景區經營管理機構建設,對以國有林場為基礎建立森林公園的,嚴格實行“一個單位,兩塊牌子”管理體制,基本形成了政府主導,林業系統管理為主,有關部門、單位,集體、個人共同參與建設經營的森林旅游建設管理體系。森林旅游法制化建設取得一定進展,省人大通過的《河南省林地保護管理條例》、《河南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辦法》,都涉及了森林公園、森林旅游的內容。*年以來,省林業廳把森林旅游納入全省林業重點工作,統籌安排,重點扶持,多次召開專題會議,積極引導,強力推動,森林旅游發展進入快速發展階段。

(二)開發建設取得較大進展,森林旅游的形象、地位得到確立

查看全文

森林公園旅游文化創新研究

摘要:隨著文旅時代的到來及景區旅游品牌競爭日益激烈,以國家森林公園為代表的旅游景區存在品牌競爭力不強、文旅內涵特點不突出等問題,從而制約了旅游的發展。本文以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為例,探討了文旅品牌建設的現狀及問題,構建了文旅品牌模式,并從品牌建設、科技文化融合、文旅特色功能區搭建等方面提出了旅游文化創新策略。

關鍵詞: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旅游文化;創新策略;旅游文化品牌

一、引言

隨著人們精神文化需求的提升,文化與旅游的融合成為大勢所趨。根據2018年3月13日通過的《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文化部和國家旅游局合并,成立文化和旅游部。這是從國家戰略層面推動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的有力舉措。文旅2.0時代的五大特征之一的主題公園迎來了熱潮。而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作為中國第一個國家森林公園,早年被列為世界地質公園,目前仍集中在傳統觀光游覽領域,存在缺乏旅游文化內涵、品牌競爭力不強等問題,無法滿足當前旅游消費者對旅游產品個性化、多元化的需求,導致競爭力不斷下降。因此,開展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旅游品牌建設、旅游文化產品建設,是當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二、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旅游文化創新的必要性分析

(一)現狀分析。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坐落于湖南省張家界市內,是中國第一個國家森林公園。1992年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因其獨特的石英砂巖大峰林被聯合國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2004年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被列入世界地質公園。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享譽中國乃至世界,連續多年位居張家界十大旅游景點排行榜榜首,主要得益于以下幾點:1.相映成趣、景色秀麗的自然奇景打響了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的品牌,大大增強了其吸引力。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以罕見的石英砂巖峰林峽谷地貌為主體,集黃山之奇、桂林之秀、泰山之雄、華山之險于一體。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現已開辟了六個旅游景區,分別是黃石寨、袁家界、金鞭溪、天子山、楊家界、鷂子寨。其獨特的自然風光無疑是激發旅游消費者出游欲望,并促成出游行為的主力。2.較為完善的登山基礎設施推動了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發展。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中索道、纜車等交通基礎設施完備。其中百龍天梯,以“最高戶外電梯”被載入吉尼斯世界紀錄,是人類智慧和自然美景的完美結合,也是其發展的重要推力。3.較為豐富的人文故事為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增添了新亮點。除了其獨特的自然資源,所處地豐富的湘西民俗文化和具有特色的湘西旅游產品也是其發展的引擎。(二)問題分析。1.文化和旅游融合度較低。旅游與文化密不可分、相互影響,文化能夠推動旅游產業的提升。通過實地走訪調查,調查者發現景區只有介紹植物與文化故事簡介,以及觀山的視覺感受。有些游客既有“360度看一個風景”的說法,看似在夸奇景無處不在,又似在嘆息唯有景而無文化內涵。2.文化品牌塑造不完善。《西游記》家喻戶曉,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的奇峰吸引劇組來此取景,但在游覽時發現公園內唯有一個刻有西游記拍攝點的石碑可供游客拍照留念;《阿凡達》也在此取景,其結果也如出一轍,僅有一個早已飽經風雨的阿凡達雕塑聳立在高山上可供拍照。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一直以來忽略了文化品牌的塑造,尚未通過二次旅游促進其長期發展。3.旅游特色功能不突出。在體驗經濟時代,以一些自然資源或歷史遺產為主的傳統觀光式旅游已不能滿足游客的需求,體驗式旅游已成為現今旅游的主體。顯然,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仍停留在傳統的觀光式旅游上,這是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在張家界旅游景點中競爭力不斷下降的根本原因。4.民族文化挖掘不充分。原本坐落于少數民族聚集地的城市,應該有著豐富多彩的湘西文化。然而,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并沒有充分融合民族特征,沒有發揮出少數民族的特點來促進旅游發展。

查看全文

長白森林旅游評價特點及效益

長白森林旅游的特點

東南與朝鮮一市五郡隔江相望。國境線總長260.5公里,全縣面積2497.6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高達85%。是國家級全幅員森林旅游區,素有“長白林海“”天然氧吧“”物種儲庫”之稱。這里,山川相趣,鐘靈毓秀,萬寶并儲,獨秀人世,是吉林省東南邊陲的一顆璀璨奪目的綠寶石。長白縣是我國的一個典形火山地貌區域。由于地勢、地貌、氣候、土壤、植被等綜合因素的多變,呈現出從溫帶到寒帶4個不同的垂直自然景觀帶。境內群山起伏,溝壑縱橫,這里有東北一絕的望天鵝峽谷區;有宏大神奇的長白山天然公園;有唐渤海時期的城池遺址;有第一任知府張鳳臺命名的“靈光塔”;有春秋戰國時期的古墓群遺存;還有那古樸的風土民情、獨特的異國風光。這里,自然資源豐富,開發潛力大,全縣有野生動物50種;珍禽200多種;魚類30多種;野生植物1200多種,其中:可供食用152種,藥用的890種,工業用的153種,供觀賞的130多種。薇菜、蕨菜、刺嫩芽、山芹菜、各種紅白參以及木制產品等在國內外市場頗有盛譽,也是出口換匯的主要產品。現在全縣已探明的礦產資源有金、銅、鐵、硅藻土、高嶺石、煤、明礬石等27種,具有很高的開采價值。原始神秘的自然景觀和底蘊厚重的人文景觀賦予長白縣得天獨厚的旅游資源,為此自2002年長白縣委、縣政府立足“環山、沿江、跨國”旅游的優勢,遵循“高起點規則,高標準建設,高效能管理”的原則,努力構建現代口岸城、地質礦產城、多元旅游城和特色醫藥城。縣城建設已接近國家衛生城“暢、綠、凈、亮、美”的標準。食、住、行、游、購、娛等旅游要素產業發展迅速,基本構筑了長白山天池南坡旅游線、望天鵝景區生態游旅游線、縣城近郊景區度假旅游線、西部特產旅游線、鴨綠江源頭漂流游旅游線、赴朝鮮邊境跨國游旅游線,形成了集邊境風貌、朝鮮族風俗和異國風情為一體的旅游網絡。

林區獨特風光旅游

長白屬國家級森林全幅員旅游區,素稱“鴨綠江源頭第一縣,長白山腳下第一站”,被譽為“天然氧吧”、“綠色立體寶庫”,長白以環山、沿江、跨國為基本框架的觀光度假旅游共分五大部分:天池南坡風景區是國家AAAA級風景名勝區,是長白山唯一可以乘車到達天池邊的景區。這一景區上行時可在800米至2690米海拔區間領略原始森林的博大與深邃,盡情觀賞一日四季、奇秀無比的針闊混交林帶、針葉林帶、岳樺林帶和高山苔原帶四個梯次鮮明的垂直景觀帶。越過高山苔原帶,令人魂牽夢繞的長白山天池便呈現于眼前。天池面積9.82平方公里,最大深度373米,是我國最深的淡水湖。天池是中朝界湖和圖門江、松花江、鴨綠江三江發源地。這一景區下行時,可盡情欣賞處于海拔2000米的高山花園,雍容華貴的高山杜鵑,芳香怡人的高山罌粟,晶瑩剔透的冰凌花等等,還有長白山獨有的不老草和極具觀賞價值的僅有兩寸高的袖珍石松,所有這些數不清的山花野草,為沉寂凄涼的高山苔原注入了勃勃生機。處于岳樺林帶底部的鴨綠江大峽谷,南北長10公里,東西寬200米,最大深度170米。佇立峽谷岸邊,幽谷之風盡收眼底,峽谷之內綠樹掩映,怪石林立,百態千姿,氣勢恢弘,猶如蒼天賜予人間的長幅瑰麗畫卷。

長白森林旅游效益

長白森林旅游活動的開展,對長白旅游事業的發展,推動長白森林旅游的開發,做了一個大膽的嘗試,通過幾年的開發經驗證明,森林旅游業是一個有發展前途的綜合性事業,它的存在和開發意義是深遠的,它打破了森林傳統的經營模式,由森林單純生產型,走向了開放式科學經營,對森林的立體開發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通過森林生態旅游,有力的促進森林資源的保護和科學經營,使林業經營方向科學化、指導化邁進一大步,對保護生態環境平衡,起到積極推動作用,長白山的植被地帶性分布規律,是世界上保留完整原始森林頂級群落的一個縮影。它不僅給游人增加游覽風景,也增加科普知識普及一課,同時它為森林學、生態等林業科研提供了教學和研究基地。長白森林旅游在科學的指導下,使森林生態系中各因子在自然狀態下活躍起來,在獲得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同時保護了林內各科森林資源,許多沒有開發而且價值較高的植物得到保存和開發。

查看全文

森林旅游資源發展調查匯報

我國現已建成各級森林公園2277處,2012年全國森林公園旅游人數近3億人次,創社會綜合產值達1400億元。在為經濟社會發展做出重要貢獻的同時,森林公園有力促進了我國生態建設和自然保護事業的發展,并成為我國傳播生態文化,弘揚生態文明的重要陣地。

隨著人們對環境意識的認識,生態旅游得到越來越多人的青睞。人們紛紛開始到野外的景區、公園賞景、游玩。這給森林旅游帶來了良好的發展機遇,可以說大眾化的生態旅游活動已經興起。

市森林旅游資源得天獨厚,近年來依靠文化遺產和觀光旅游業的發展,森林生態旅游逐步發展壯大,發展森林生態旅游具有巨大的潛力和凸出的優勢。

1、市森林旅游的現狀

1.1森林旅游資源豐富。市森林旅游資源十分豐富,植物種類達1300多種。五女峰國家級森林公園和老嶺省級自然保護區及大寓山、七星山市級園林公園在此鑲嵌。“自然神韻曉月嶺,森林風光五女峰”。鴨綠江沿線旅游圣地,不僅展現有冰川運動造就的美麗而神秘的“島嶼風光”、“奇山峭壁”、“江鯉魚”,而且有兩岸異國風情,有參天古樹、奇花異草和周圍的森林組成的美麗迷人的風景。綠色森林,清新怡人的空氣,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和野生動植物等吸引眾多的旅游者。

1.2森林旅游產業迅猛發展。近年來,成為推動我市經濟發展的新的增長點。森林旅游成為林業發展后續產業的主打項目之一。在森林旅游方面,五女峰國家森林公園進行了三期擴建接待環境大大改善。森林旅行社、賓館、度假村、旅游車等接待設施日趨完善,高素質的導游隊伍和多條旅游線路已經有序運行。可以說,的森林旅游業已經形成規模。

查看全文

森林生態旅游發展計劃

“森林可以沒有人類,而人類卻離不開森林”。作為以森林資源和森林景觀為主體,以保護自然,教育旅游者認識自然和促進當地社會經濟發展為目的的森林生態旅游,隨著世界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受到世界各國的關注和重視,愈來愈多的旅游者希望通過森林生態旅游來實現回歸自然,返樸歸真的夢想,已成為世界旅游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最新的國際流行色,并將在二十一世紀中有更大、更快的發展。

云南地處低緯度高原,森林生態旅游資源得天獨厚,其富聚度居全國首位。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林業發展的決定》(中發〔2003〕9號)和省委、省政府《關于加速林業發展的決定》(云發〔2004〕9號)兩個文件,建設完備的森林生態體系和發達的林業產業體系,發展八大林產業,做大、做強森林生態旅游業,把云南建成“亞洲最著名的生態旅游目的地”。我們依據省委、省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快旅游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云南旅游發展倍增計劃(2004-2010年)》和云南省林業廳《關于開展全省林業產業發展規劃編制工作的通知》,結合云南森林生態旅游業的實際,緊緊圍繞把云南得天獨厚的森林生態旅游資源轉化為森林生態旅游產業的思路,組織編寫了《云南森林生態旅游產業發展規劃》。

《規劃》的編寫工作,是在云南省林業廳的直接領導下,由云南省林業廳技能站主持,組織西南林學院生態旅游系等單位完成。在《規劃》編制過程中,得到了省政府研究室、省發改委、省文化廳、省旅游局、省財政廳、昆明理工大學等部門、領導、專家教授的指導、支持,提出了許多真知卓識的寶貴意見。在此一并表示感謝。由于編撰人員水平有限,時間倉促,《規劃》難免有疏漏不當之處。敬請批評、指正。

1.森林生態旅游的內涵及國內外發展概況

1.1森林生態旅游的內涵

森林生態旅游,是讓游人置身于相對古樸、原始的自然環境中,盡情觀賞和享受旖旎的自然風光和野生動植物,領略大自然神韻的同時,肩負著保護自然環境和維系當地人民生活雙重責任的游樂活動。即游人既欣賞自然美景又關注生態環境,通過觀光、科考、探險等一系列旅游活動,認識了解自然,同時增強保護自然生態環境、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意識,教育旅游者及當地居民更多地認識自然環境,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旅游活動。而我國的森林生態旅游,既包括在林區內依托森林風景資源發生的以旅游為主要目的,多種形式的野游活動,也包括登山漂流、跋涉探險、狩獵垂釣、野營科普、康體休閑、療養保健等活動。

查看全文

森林旅游產業存在問題及發展對策

摘要:以可持續發展理論為指導,全面分析了洮南市森林旅游產業發展現狀,旅游產業存在問題,并在次基礎上提出了發展對策,以期推進洮南市森林旅游產業可持續健康發展。

關鍵詞:森林旅游;產業;存在問題;發展對策

1森林旅游產業發展現狀

2001年四海湖景區初步建成,正式向游人開放。2013年6月洮南市四海明珠度假村開工建設。四海明珠度假村現租用疏林地5.7hm2(租賃期為30年),目前已投入建設資金500多萬元(自籌),目前,已建成冬季滑雪、滑冰、滑沙、雪地摩托、冰車、雪中飛碟等冰雪項目;夏季淺灘嬉戲、水上樂園、游泳、垂釣、狩獵、騎馬、真人CS等娛樂休閑項目,還建有特色餐廳、五所獨立小憩房舍和辦公大廳等場所。這是洮南市唯一一家旅游產業景區,填補了洮南市空白。建設一年內共接待游客近3萬余人次,解決了30多人的再就業,拉動了當地旅游業的發展,收到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2森林旅游產業存在問題

2.1生態環境脆弱,旅游季節性明顯。洮南市處于農牧交錯地帶的半干旱半濕潤氣候,降水量小,蒸發量大,氣候干燥,風沙大,“五一”旅游黃金節則容易遭遇風沙;由于地處高緯度地區,旅游淡旺季明顯,每年“十一”后即進入長達半年多的漫長淡季,這給生態旅游業的發展帶來極大的困境。2.2森林旅游品牌開發不足。洮南市雖有特色森林旅游資源,但并未開發出特色的旅游品牌,重點旅游景區間缺乏能夠吸引游客長久停留的旅游產品。2.3配套設施不健全,景區景點可進入性差。長期以來,洮南市旅游發展資金投入相對不足,與旅游業發展較好的市(縣)相比,差距較大。在目前的旅游服務體系中,吃、住、行、游、購、娛等旅游綜合配套程度不高,旅游交通問題尤其突出,如道路等級水平偏低、條件差。與旅游業配套的相關產業也較落后,旅游營銷、服務接待、旅游人員培訓、旅游商品開發與銷售等方面與洮南市旅游業發展需要差距較大。2.4旅游開發與生態環境保護形勢嚴峻。洮南市為生態環境脆弱地區,如進行強度較高的旅游開發,將對部分自然景觀及其生態環境構成嚴重威脅,區域性環境污染、生態退化和其他經濟類資源不適當開發也將對旅游資源、旅游生態環境帶來突出的負面影響。2.5旅游管理水平亟待提高。旅游管理機構設立較晚,部分景區景點管理體制不順,如四海湖、老道溝等。旅游從業人員中受過專業訓練、懂業務、會管理、精外語的管理人才和專業人才較缺乏。旅游教育發展相對滯后,遠遠不能滿足社會需求和行業發展要求。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