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公園旅游文化創新研究

時間:2022-08-20 09:46:32

導語:森林公園旅游文化創新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森林公園旅游文化創新研究

摘要:隨著文旅時代的到來及景區旅游品牌競爭日益激烈,以國家森林公園為代表的旅游景區存在品牌競爭力不強、文旅內涵特點不突出等問題,從而制約了旅游的發展。本文以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為例,探討了文旅品牌建設的現狀及問題,構建了文旅品牌模式,并從品牌建設、科技文化融合、文旅特色功能區搭建等方面提出了旅游文化創新策略。

關鍵詞: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旅游文化;創新策略;旅游文化品牌

一、引言

隨著人們精神文化需求的提升,文化與旅游的融合成為大勢所趨。根據2018年3月13日通過的《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文化部和國家旅游局合并,成立文化和旅游部。這是從國家戰略層面推動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的有力舉措。文旅2.0時代的五大特征之一的主題公園迎來了熱潮。而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作為中國第一個國家森林公園,早年被列為世界地質公園,目前仍集中在傳統觀光游覽領域,存在缺乏旅游文化內涵、品牌競爭力不強等問題,無法滿足當前旅游消費者對旅游產品個性化、多元化的需求,導致競爭力不斷下降。因此,開展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旅游品牌建設、旅游文化產品建設,是當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二、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旅游文化創新的必要性分析

(一)現狀分析。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坐落于湖南省張家界市內,是中國第一個國家森林公園。1992年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因其獨特的石英砂巖大峰林被聯合國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2004年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被列入世界地質公園。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享譽中國乃至世界,連續多年位居張家界十大旅游景點排行榜榜首,主要得益于以下幾點:1.相映成趣、景色秀麗的自然奇景打響了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的品牌,大大增強了其吸引力。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以罕見的石英砂巖峰林峽谷地貌為主體,集黃山之奇、桂林之秀、泰山之雄、華山之險于一體。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現已開辟了六個旅游景區,分別是黃石寨、袁家界、金鞭溪、天子山、楊家界、鷂子寨。其獨特的自然風光無疑是激發旅游消費者出游欲望,并促成出游行為的主力。2.較為完善的登山基礎設施推動了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發展。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中索道、纜車等交通基礎設施完備。其中百龍天梯,以“最高戶外電梯”被載入吉尼斯世界紀錄,是人類智慧和自然美景的完美結合,也是其發展的重要推力。3.較為豐富的人文故事為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增添了新亮點。除了其獨特的自然資源,所處地豐富的湘西民俗文化和具有特色的湘西旅游產品也是其發展的引擎。(二)問題分析。1.文化和旅游融合度較低。旅游與文化密不可分、相互影響,文化能夠推動旅游產業的提升。通過實地走訪調查,調查者發現景區只有介紹植物與文化故事簡介,以及觀山的視覺感受。有些游客既有“360度看一個風景”的說法,看似在夸奇景無處不在,又似在嘆息唯有景而無文化內涵。2.文化品牌塑造不完善。《西游記》家喻戶曉,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的奇峰吸引劇組來此取景,但在游覽時發現公園內唯有一個刻有西游記拍攝點的石碑可供游客拍照留念;《阿凡達》也在此取景,其結果也如出一轍,僅有一個早已飽經風雨的阿凡達雕塑聳立在高山上可供拍照。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一直以來忽略了文化品牌的塑造,尚未通過二次旅游促進其長期發展。3.旅游特色功能不突出。在體驗經濟時代,以一些自然資源或歷史遺產為主的傳統觀光式旅游已不能滿足游客的需求,體驗式旅游已成為現今旅游的主體。顯然,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仍停留在傳統的觀光式旅游上,這是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在張家界旅游景點中競爭力不斷下降的根本原因。4.民族文化挖掘不充分。原本坐落于少數民族聚集地的城市,應該有著豐富多彩的湘西文化。然而,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并沒有充分融合民族特征,沒有發揮出少數民族的特點來促進旅游發展。

三、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旅游文化創新策略

(一)旅游文化模式創新。結合當前文旅2.0時代旅游文化品牌建設的要求及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的特點,筆者擬構建一個集民俗文化、現代科學技術、功能分區于一體的特色旅游文化模式,具體表現在:第一,融合文化品牌———涵蓋土家族、苗族等少數民族文化的演藝展示;第二,融合高科技———利用虛擬現實、智慧導航、人機對話營造科技文化;第三,進行功能分區———根據旅游地的資源分布、土地利用、項目設計及旅游者的需求進行旅游功能分區。(二)旅游文化策略創新。1.打造文旅品牌。(1)利用名人效應提高景點品牌知名度。1979年,人民藝術家吳冠中來到張家界并與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結緣,他的散文作品《養在深閨人未識——失落的風景明珠》讓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開始為人們所知。2012年,吳冠中的銅像永久落戶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2018年4月,吳冠中先生的畫作《張家界寫生》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中國書畫春季拍賣會上公開競拍,拍賣估價在600萬至900萬港元。吳冠中是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的重要名片,大力打造吳冠中結緣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的文化旅游品牌,是充實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旅游文化的重要途徑。(2)利用豐富的植被資源建設品牌體驗區。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植被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達98%,被稱為“自然博物館和天然植物園”。為植被設計個性化且符合其特質的解說牌,印上與該植被簡介相關的二維碼,還可針對中小學開展“親近自然,認識植物”等活動,讓游客增加對植被的了解。另外,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中負氧離子含量高達每立方厘米700多個,在休閑探險的過程中進行一場森林浴也是一種良好的體驗。(3)將山水實景與神話故事結合,形成文旅亮點。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是《西游記———三打白骨精》的取景點,《西游記》給國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利用森林和石峰景觀實景演繹《西游記———三打白骨精》的情節對游客有極大的吸引力,張家界《天門狐仙》就是一個極其成功的案例。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十里畫廊景點以似人似物、似鳥似獸的石景造型而聞名,其中“壽星迎賓”“采藥老人”“向王觀書”“海螺峰”等最為著名,把十里畫廊演繹成一個故事長廊,大力宣傳,打造成一個文化品牌,從而加深游客對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的文化印象。(4)將VR科技與地質景觀結合,提高游客體驗度。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因奇特的石英砂巖大峰林被聯合國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2004年2月被列入世界地質公園。采用虛擬現實技術,讓游客可以在室內就能感受到國家森林公園的壯闊景色,這對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來說是一種極為有利的宣傳方式,同時也可以加深景觀給游客帶來的震撼。作為《阿凡達》電影的一個取景點,利用VR眼鏡、VR動畫等高科技設備,讓游客進入《阿凡達》的虛擬世界,身臨其境,打造一個科技文化旅游品牌。2.加強文化、旅游與高科技的融合。(1)應用智慧導航為游客提供個性化旅游路線。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景點分布范圍廣、數量多,因此游客觀賞景點的路線選擇相對較多。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建設有步行路線、空中纜車路線和地面纜車路線,可以利用智慧導航,結合游客的偏好,設計出在導航環境變化情景下的動態尋徑方法,有助于為游客提供動態、智能化、精準化、一體化的智慧旅游定位服務。(2)增加民族元素展示。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最主要的景觀是自然景觀,民族元素體現甚少。在景區,工作人員可以穿戴傳統服飾為游客提供服務,同時提供張家界當地少數民族傳統飲食,從而增加民族特色文化展示。3.加強旅游功能區頂層設計。以文化為主導將國家森林公園分為觀賞區、體驗區、休閑區、文博區,突出國家森林公園的景區特色和服務特色。(1)體驗區。在景區提供“民族服飾租借+攝影服務”,提供專業攝影工作人員和帶有銼花樣式的民族服飾——銼花藝術是湘西苗族特色的剪紙品種,用于衣褲花邊、鞋花、帽花等處的刺繡底樣,使游客在欣賞景觀的過程中與湘西苗族銼畫進行一場不期而遇的邂逅;提供“民族美食制作+銷售服務”,在景區提供手工制作的民族美食,邀請游客參與到美食的制作中,并將出來制作的產品銷售給游客,增加游客的參與度。(2)文娛區。目前國家森林公園缺少休閑娛樂場所,可以利用公園茶場資源,開展采茶、品茶、茶藝表演等活動;在公園周邊適當增加按摩、足浴等服務,增設一些兒童游樂設施,以滿足游客在旅游期間的不同需求。(3)文博區。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以其獨特的石英砂巖峰林地貌聞名于世,利用公園的配套化設施,通過圖文展板、模型、錄像、標本等形式,結合高科技的聲、光、電立體再現公園歷史、地質演變、動植物資源等科普知識,提高旅游的質量,使游客在休閑探險之余可以獲取更多知識,加深對森林公園的印象。(4)高科技區。景區內各大小景點可以埋藏感應式導游詞講解,利用專門的講解耳機,使游客可以在每個景點聽到專屬的講解詞。此外,可以建設VR體驗館,利用高科技設備,讓游客用不同方式領略公園獨特的地貌帶來的視覺震撼。

四、結語

隨著我國旅游景區的蓬勃發展,傳統單一的觀光式旅游已轉變為豐富刺激的體驗式旅游。要想使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打響國家級森林公園名牌,就必須打造特有的文旅品牌、加強其與高科技的融合、劃分明確的旅游功能區,提升森林公園的競爭力,使其成為世界聞名旅游景區。本文以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為例,探討文旅品牌建設路徑,希望為其他景區提供參考借鑒。

參考文獻:

[1]陳新生.傳統旅游發展模式的轉型與趨勢分析[J].旅游縱覽(下半月),2015(12):51-52.

[2]黃高億.VR技術在桂林旅游產品中的應用研究[J].科技視界,2018(09):73-74.

[3]趙慧文.關于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生態文化建設的思考[J].湖南林業,2009(03):18-19.

[4]國小凡.智慧旅游背景下桂林紅色旅游提升策略研究[J].大眾文藝,2018(20):229-230.

作者:劉 佳 董堅峰 鐘娜婷 唐安琪 郭 瑩 單位:吉首大學旅游與管理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