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林范文10篇

時間:2024-03-12 18:27:13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生態林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生態林

生態園林設計

一、建設生態園林

當前各國現代園林發展的趨勢是向著自然化、森林化、人文化方向發展,而園林設計的中心就是人在自然中生活,自然更貼近人。認識到植物生態環境的存在與發展是人類文明的標志,這樣以研究人類與自然間的相互作用及動態平衡為出發點的生態園林設計思想便開始逐步形成并迅速擴張。生態園林主要是指以生態學原理(如互惠共生、化學互感、生態位、物種多樣性和競爭等作用)為指導而建設的綠地系統。在此系統中,喬木、灌木、草本和藤本植物被因地制宜地配置在一個群落中,種群間相互協調,有復合的層次和相宜的季相色彩,其不同生態特征的植物能各得其所,從而可以充分利用陽光、空氣、養分和水分土地空間等環境資源,彼此之間形成一種和諧有序、穩定的關系,進而塑造一個人類、動物、植物和諧共生、互動的生態環境。隨著城市園林建設的迅速發展,植物對城市生態環境的作用讓人們有了進一步認識。建設生態園林是園林發展的必然方向,即在園林建設當中,模仿自然生態景觀,通過藝術加工,創造出既美麗又具有降塵、降噪、放出氧氣等多種生態功能的園林景觀。一些具體的做法,如在園林中減少小品、道路、廣場等,以植物造景為主,增加群落景觀在園林中的應用。

建設生態園林以植物造景為主,木本植物為骨干的生物群,由喬木、灌木、草本、低等植物、動物和微生物以及所在地區的氣候、土壤條件綜合而成的微觀人工植物群落,又包括植物的相互聯系的生態網絡,涵蓋了宏觀城市系統,發揮了吸碳吐氧、調節溫度與濕度、消噪除塵、殺菌保健、吸收有害氣體、防風固沙、水土保持、發揮綠地水循環、防震避災等生態功能。

二、園林規劃設計

(一)園林綠化應考慮綠化的功能

不論是廠區綠化、校園環境、公園綠化,還是街道綠化,其主要功能均不同。

查看全文

森林資源生態保護

1加強林業部門對林業生態公益功能的經營管理

1.1森林分類經營與林業可持續發展

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是世界各國都十分重視的戰略問題。我國林業部門也根據這一戰略分別制定了國家及各省區的21世紀林業行動計劃。實現林業可持續發展與林業分類經營有密切的聯系。林地資源的稀缺性,決定了林業可持續發展不可能通過無限制擴大經營范圍來實現,只有通過對林地資源充分有效的利用,提高林地生產力水平才是林業可持續發展的根本方向。

1.2林業分類經營

實現林業分類經營,基本指導思想是根據森林主體功能的發揮來經營森林。商品林追求的是投資的經濟效果,其經營行為完全是一種商品生產行為。商品生產行為主要受市場經濟規律約束。因此,對于商品林經營不宜采取太多行政手段去管理,也不宜采用嚴格的計劃去控制,而應由企業根據市場做出選擇。生態公益林則以森林生態公益功能的發揮為主要經營目的,而生態公益功能則不可能直接體現為經營者的經濟效益。因此,必須通過宏觀調控,以總體功能最佳為指導,協調經營行為,理順經營與受益、投入與產出的關系,才能保證其經營走上良性發展道路。林業分類經營其實質是林業經營的集約化與細分化。通過分類經營,可使經營對象整體功能發揮最佳,實現高效經營,使有限的資源得到充分利用,這即有利林業的可持續發展,同時對協調社會經濟的發展,正確處理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經濟發展與資源利用等都是十分必要的。

2加強森林病蟲害的防治

查看全文

生態經濟林業生態建設思路

摘要:從長遠發展目標不明確、業務流程缺少規范性、整體技術水平有待提升、林業內部之間缺少實施交流等多個方面入手,分析當前林業生態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并提出生態經濟下的林業生態建設思路。

關鍵詞:生態經濟;林業生態;建設思路

1生態經濟的界定

“生態”一詞最初起源于西方國家,主要是指人們賴以生存的居住場所,經過時間的發展,逐漸延伸成人們居住的生態環境。而生態經濟則注重經濟學分析,既強調物質財務,同時,也注重精神層級的財富[1]。具體而言,生態經濟是指生態系統承載能力范圍內,運用生態經濟學原理和系統工程方法改變生產和消費方式,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潛力,發展一些經濟發達、生態高效的產業,建設體制合理、社會和諧的文化以及生態健康、景觀適宜的環境。生態經濟是實現經濟騰飛與環境保護、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自然生態與人類生態的高度統一和可持續發展的經濟。

2生態經濟下林業生態建設的特點

生態經濟是綠色經濟,注重綠色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生態經濟下的林業生態建設要重視長遠發展,具有鮮明特點[2]。1)可持續性。生態經濟下的林業生態建設,必須注重可持續性,從長遠眼光重視林業生態建設中的開發與保護。2)因地制宜性。林業生態建設不能囫圇吞棗,要突出區域性,結合區域林業建設的實際與特點來實施。3)融合性。林業生態建設不能純粹停留在自然資源發展層面,要從經濟發展的角度分析,既要注重林業生態的建設與保護,又要重視林業資源的經濟、社會效益的開發。

查看全文

林業生態工程生態經濟概念與原則

1林業生態工程以及生態工程

林業生態工程的主要實施對象是人工林的生態經濟系統,它是基于自然界法則的生態系統,和天然森林生態系統有一定差異,它屬于經營集約,投入的勞動較對,還與一些食用菌種植以及生物法的污水處理差異很大。而生態工程,主要實踐在生態經濟系統中的。其產生是有一定的科學理論依據的,也有一定的社會原因,是信息論以及系統論等現代化的生態學和基礎理論發展所產生的一種理論,它會受環境污染、資源枯竭等社會問題所影響。

2生態經濟的概念

它會受到社會經濟規律的影響和制約,并會遵循一定的自然法則。通過這種人工的生態經濟系統能使林業生態工程中的使用價值以及價值都能得以體現。在林業生態工程的實施過程中。會有一些生態功能的商品機制以及生態機制,這兩者都是人類勞動所產生的,也是生產社會中的實用價值,生態機制產生的價值,這種載體為生態價值;而商品機制所產生的價值,這種載體為商品價值。人工林所產生的自然環境、資源價值和生態經濟價值都是在林業生態工程價值當中的,其中自然環境和自然資源價值量都是由勞動時間來決定的,生態系統價值在組建的過程中就缺乏一定的平均機制,而且所有的人工林生態經濟系統都有所不同,在定義其價值量的時候還是要依據林區的實際情況來定,主要還是根據勞動時間來定,并不是社會所需的平均勞動時間。人工林的生態經濟系統價值以及使用價值是由林業生態工程來來體現的,這不光表現在自然環境和資源上,還會表現在自然的環境和價值中,也直接體現在生態經濟系統上。其中,使用價值一般都表現在林產品和林木等一些產品上,這些都具有商品的使用價值,能起到改善土壤、調節氣候、美化環境以及防風沙等實用的使用價值,是企業生態產品不能替代的。而林業生態工程在實施的時候,林產品的生態能力和產出價值都是要耗費人工勞動的,這樣才能形成林業生態工程特有的生態經濟效益。在這其中不光有經濟效益產生,還會有一定的生態規律,這也能產生經濟效益,但其要經過一定的生產過程。

3生態經濟的原則

3.1整體性原則

查看全文

林業生態工程生態效益經濟計量探討

摘要:經濟計量(林業生態工程生態效益)是指把林業生態工程所產生的所有有益效能實現貨幣計量。森林生態系統中林業生態工程是一項主要構成部分,林業生態工程具有顯著的特點,如明確經營目標等。因此,對生態效能(林業生態工程)進行經濟計量,是對生態效能(森林生態系統)經濟計量的基礎,能夠提高生態效能(森林生態系統)經濟計量的效果和效率。另外,對于林業生態工程來說,經濟計量生態效益能夠促使自身更好的循環和發展,具有重大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關鍵詞:林業生態工程;生態效益;經濟計量;經濟特性

林業生態工程在如今大環境下(社會和經濟高速發展)不管是規模還是數量都不斷提升,社會各界越來越關注林業生態工程的生態效益,同時提高生態效益是林業工程發展的基礎。為了促使社會經濟穩定的、可持續性的發展,對森林經濟體系加強建設、對林業生態工程重點發展是重要措施。林業生態工程具有明確的目標,對其經濟計量,能夠提高結論的科學性和準確性,對其生態效能進行科學的經濟計量,能夠更好地開發和利用森林資源,能夠促使社會經濟更好地、可持續性地發展。另外,生態效益科學的經濟計量能夠合理建設和科學發展林業生態工程,能夠推動我國林業經濟全面發展。

1生態效益(林業生態工程)的經濟特性

自然環境中必不可少的是森林資源,森林資源也是自然環境的一個重要構成部分,對于自然環境來說能夠調節和調整氣候和環境、能夠維護生物多樣性。另外,森林資源的使用價值較多,具有較大的綜合效能。建設林業生態工程的基礎就是森林工程的綜合效能,作用是調節自然環境。生態效能(林業生態工程)是通過經濟效益充分體現出來的。生態效益(林業生態工程)具有以下經濟特性。

1.1林業生態工程的一項

查看全文

保護生態林業模式創新分析

隨著全球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的經濟發展也進入了高速發展階段,經濟發展的發展帶動著城鎮的發展,隨著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的環境問題、能源資源問題、醫療衛生條件和交通設施方面的問題日益成為人們重點關注的重要問題,其中,自然生態環境及人類共生的問題是人類一直拯待解決探討的問題。那么能起到保護生態任務的當屬林業,林業的方面的保護最終能被落實的單位還是鄉鎮等基層林業工作站,因此可以說基層林業站在保護生態林業方面起著尤為重要的作用。關鍵是如何更好的發揮基層工作站在生態林業保護方面的作用,本文主要從基層林業工作站對環境保護的作用,以及從基層林業站目前運行現狀和對基層林業站進行創新模式來概述,從而推動基層林業站的職能,實現對生態林業的保護。

1基層林業站的發展現狀

基層林業站的職能主要是為了保護森林資源和植樹造林,從而保護原始生態不被破壞。我國林業部從1987年以來就不斷推動著基層林業站的數量和林業工人的數量。目前在全國范圍內,基層林業站的管理服務均用網絡聯系在一起,方便了全國基層林業站之間的聯系和溝通。近些年比較我國比較注重生態環境的保護,實施了退耕還林、植樹種草等一系列林業生態的重點工程。隨著林業政策的改變,基層林業站的職能也變得較為多樣性,需要提供一些新的服務,例如,要承擔起對林業生態環境的管理、監督和服務工作。總之,基層林業站在保護林業生態方面要積極宣傳好林業方針政策、林業法律法規,對森林資源進行保護管理,對一些林業保護技術進行推廣,做好林業經濟的發展規劃。

2基層林業站在保護生態林業方面存在的職能問題

基層林業站是國家林業局中最小最基層的林業局,其主要服務的范圍比較廣,主要是進行森林病蟲害和森林火災進行防治,對農民的退耕還林情況進行定期的督促檢查,最重要的是管理好森林資源,對一些退耕的土地進行并指導林農造林更新,同時調查不同區域合適栽種的樹種,對林農進行育種撫苗指導來服務生態建設的林業生產活動。但是,目前基層林業站通常會因為自身實力不足而不能很好的勝任其職能。基層林業站的職能定位不準確,卻一直在擴展職能范圍,忽視了職能強度,這就導致基層林業站的職能不能更好的發揮,影響了職能的發揮和工作效率。

3基層林業站在保護生態林業方面進行創新的工作模式

查看全文

生態公益林建設現狀綜述

摘要從尤溪縣生態公益林建設現狀入手,深入剖析了尤溪縣生態公益林建設存在的問題,提出要從科學規劃、改善林分質量、創新管護機制、完善補償金管理制度、科學利用等方面推進尤溪縣生態公益林建設可持續發展的對策。

關鍵詞生態公益林建設;現狀;問題;對策;福建尤溪

根據森林功能的不同,一般將森林分為生態公益林和商品林2類。生態公益林是指以維護生態環境、保持生態平衡、保護生物多樣性等滿足人類社會的生態需求和可持續發展為主體功能,以提供森林生態和社會服務產品為主要經營目的森林,包括防護林和特種用途林。生態公益林在改善生態環境、抵御自然災害、維系國土生態安全、保障經濟社會持續發展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1-2]。但是,隨著集體商品林產權制度改革不斷完善,生態公益林的收益與商品林收益差距拉大,林權單位對生態公益林管理工作抵觸情緒越來越大,盜砍濫伐等破壞生態公益林現象屢禁不止,給生態公益林長期保護造成一定困難和壓力[3-4]。為此,必須加快推進生態公益林管理機制改革和創新,調動林權單位保護管理生態公益林積極性,確保生態公益林安全。針對尤溪縣生態公益林建設情況及存在的問題的進行探討,并提出幾項對策,以期對該縣生態公益林建設起到參考作用。

1尤溪縣生態公益林建設現狀

尤溪縣位于福建省中部,土地總面積34.13萬hm2,林業用地面積27.87萬hm2,其中生態公益林面積7.0萬hm2,占林業用地面積25.1%。生態公益林主要由自然保護小區、江河兩岸、水庫四周、城鎮周邊、國道高速公路兩側的森林以及高山陡坡和部分生態脆弱地帶的疏林地、灌木林地等組成。生態公益林按級別劃分:國家級公益林面積5.36萬hm2占76.57%,省級公益林面積1.64萬hm2占23.43%;按地類構成劃分:有林地面積6.38萬hm2占91.13%,疏林地面積200hm2占0.3%,灌木林地面積3500hm2占5.0%,未成造林地面積800hm2占1.14%,宜林地面積1700hm2占2.43%。自2001年開展生態公益林區劃界定工作以來,尤溪縣生態公益林建設呈現良好發展勢頭,產生顯著生態效益,生態公益林區內自然生境逐漸恢復,造就許多優美的森林景觀,野生動物隨處可見,森林資源總量和質量穩步提升。但由于前期對公益林建設目的和意義認識不足,導致生態公益林規劃、建設相對滯后,生態公益林生態區位功能不完善、管護主體不明確、補償利用機制不健全等諸多弊端,以上問題在工作中必須加以重視和解決,以促進生態公益林建設可持續發展。

2存在的問題

查看全文

生態公益林改革調研報告

一、生態公益林基本情況

全縣生態公益林萬畝,其中集體部分萬畝,涉及個行政村。生態公益林的山林性質多種多樣,有的山林屬純集體的,有的山林責任承包的,也有自留山和插花山,全縣生態公益林的林權性質表現較大的區域性特點,西北的生態公益林的山林屬于以證歸戶、責任山承包較多,而且自留山都被承認,純集體(未落實到戶)的生態公益林較少,而東南的生態公益林的林權為純集體的較多,而以證歸戶或責任山承包經營的較少,而且大部分村的自留山在林改時未被承認,存在“有證無山”現象。在集體林地林木產權制度改革時,西北的鄉鎮各村大部分都是采取以證歸戶、協議轉讓的改革方式較多,招標轉讓的較少,而東南的大部分村在林改時,采取公開招標拍賣的形式較多,由于各村生態公益林的林權歸屬及山林性質不同,因此各地現行的生態公益林管護方式也各異。

二、生態公益林現行的管護情況

由于各村情林情不同,各地對保護生態公益林采取管護模式也不同,主要有以下幾種形式。

(一)管護形式

1、分戶管護。生態公益林在區劃前屬于責任山的村,這些村在管護生態公益林時所采取的管護模式大部分都是以責任山歸戶管護為主,而且管護費歸責任山戶所有,村集體只提留一小部分,甚至不提留,全歸責任山主。如在湘店、桃溪、民主、下壩等鄉鎮的部分村就是采取這種形式。

查看全文

生態環保中林業作用

1、我國生態環境保護面臨的形勢

1.1我國局部地區環境日趨惡化。我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這些年來雖然環境治理和保護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由于我國每年生態環境惡化趨勢未得到有效控制,水土流失已達到367萬km3,我省每年平均輸入黃河的泥沙量達3.66億t。全國沙漠化面積達153.3萬km3,嚴重影響了農林牧業的生產,人口與土地矛盾日益尖銳。

1.2大氣污染形勢嚴峻。目前我國以城市為中心的大氣污染問題仍在加劇,并不斷向周邊擴展,尤其以人口密集的工業地區最為嚴重由于我國能源結構主要以煤為主,近期廢氣中SO2的排放量增長,工業粉塵排放量增長,大氣污染形勢非常嚴峻。

1.3自然災害頻繁。據初步統計我國每年農作物受災面積達2000—4000萬km2,因災害減產糧食200多億,倒塌房屋300多萬間。每年災害受到影響的人口已超過2億,每年因各種自然災害造成直接經濟損失高達500—600億元。近年來自然災害發生次數增多危害加重,已嚴重影響國民經濟的持續發展,也影響到社會的安定團結。

2、林業在生態環境保護中的作用

綜上所述,在我國社會和國民經濟飛速發展的同時,我國生態環境呈幾何速度惡化,自然生態系統被污染和嚴重過度索取,大量自然資源都面臨著短缺和后續乏力,其中林業資源也是其中之一。按常理來說,作為可再生資源的林業,只要統籌科學、開發合理,是可以持續為我國經濟建設做出貢獻的。但是,我國森林產業的現實狀況是:森林生態系統退化速度比建設速度快,局部好轉,總體惡化。林業生態環境建設的主體缺位、供體錯位,載體即林地和林木發展跟不上經濟發展需求。林業生態環境惡化造成了每年數百億的經濟損失,傳統的林業經濟模式已經無法適用于現代社會經濟發展。改變勢在必行。林業主要以森林為主要資源,森林是一種復雜的復合生態體系,是地球生態環境的重要組成,是人類氧氣的制造者和二氧化碳的凈化器,也是生態鏈中重要的一環。林業生態環境的保護和建設主要也是對森林資源而言的,林業的生態建設是指針對人類社會面對的越來越嚴重的的生態問題和環境危機而提出的一種保護、恢復和建設生態林業系統的規劃和措施。而從某種意義上講,人類社會現在面臨的環境與發展的困境,實際上是人類長期錯誤對待大自然的結果,生態問題和環境危機嚴峻形勢迫使人類去思考如何與自然相處,去思考人類的命運和地球的前途。林業是所有生態建設的主體。同時其又可以是規模巨大的生態經濟循環系統。林業生產的物質產品絕大部分都是可降解再生的綠色能源,在節能減排目標中具有不可估量、不能替代的重大意義和作用。林業又是生態文化的源泉。必須在科學發展觀指導下樹立正確的森林經營理念,體現在人與環境、資源與生態、經濟與自然的協調和統一的發展,通過科學、政策、技術和不斷進步的管理措施,通過不斷地適應尋找到適合我國社會自身發展情況的道路。以期達到林業資源的多方面發展、和諧發展和可持續發展。

查看全文

生態公益林砍伐方案

為切實加快生態公益林林分結構性調整,認真做好公益林經營管理工作,充分發揮生態公益林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切實維護林權所有者的合法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等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結合我縣實際,特制定本方案。

一、我縣生態公益林現狀

我縣自年建立生態公益林以來,國家、省下達生態公益林補償面積為68.86萬畝,并已區劃界定,其中國家級生態公益林54.65萬畝,省級生態公益林14.21萬畝,分布在我縣22個鄉鎮146個行政村和1個國有林場。過來,通過對生態公益林采取強化管護、落實責任等措施,取得了初步成效。生態脆弱地段的森林植被得到一定恢復,水土流失逐步得到遏制,重點生態區位的生態安全得到了相應的保障,其森林生態功能正逐步提高。同時,通過多年來的生態公益林管理,部分公益林存在林分過密、衰老、生態保護功能衰退等一系列問題。據此,擬通過對生態公益林實行撫育間伐,以提高其生態防護功效,確保全縣生態公益林保護管理工作順利開展。

二、采伐目標及依據

(一)采伐目標:遵循森林自然演替規律,實施公益林采伐,持續性地對全縣國家二、三級生態公益林和省級生態公益林進行有計劃的結構性改造調整。通過天然更新和人工培植相結合的措施,建設成樹種結構合理、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穩定的森林生態系統。

(二)采伐依據:(1)《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2)《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實施條例》;(3)《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保護區條例》;(4)《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林業發展的決定》(中發〔2003〕9號);(5)《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意見》(中發〔2012〕10號);(6)《懷化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懷化市公益林管理暫行辦法〉和〈懷化市商品林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懷政辦發〔2012〕22號)等法律法規和規章。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