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經濟林業生態建設思路

時間:2022-08-22 03:32:58

導語:生態經濟林業生態建設思路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生態經濟林業生態建設思路

摘要:從長遠發展目標不明確、業務流程缺少規范性、整體技術水平有待提升、林業內部之間缺少實施交流等多個方面入手,分析當前林業生態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并提出生態經濟下的林業生態建設思路

關鍵詞:生態經濟;林業生態;建設思路

1生態經濟的界定

“生態”一詞最初起源于西方國家,主要是指人們賴以生存的居住場所,經過時間的發展,逐漸延伸成人們居住的生態環境。而生態經濟則注重經濟學分析,既強調物質財務,同時,也注重精神層級的財富[1]。具體而言,生態經濟是指生態系統承載能力范圍內,運用生態經濟學原理和系統工程方法改變生產和消費方式,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潛力,發展一些經濟發達、生態高效的產業,建設體制合理、社會和諧的文化以及生態健康、景觀適宜的環境。生態經濟是實現經濟騰飛與環境保護、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自然生態與人類生態的高度統一和可持續發展的經濟。

2生態經濟下林業生態建設的特點

生態經濟是綠色經濟,注重綠色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生態經濟下的林業生態建設要重視長遠發展,具有鮮明特點[2]。1)可持續性。生態經濟下的林業生態建設,必須注重可持續性,從長遠眼光重視林業生態建設中的開發與保護。2)因地制宜性。林業生態建設不能囫圇吞棗,要突出區域性,結合區域林業建設的實際與特點來實施。3)融合性。林業生態建設不能純粹停留在自然資源發展層面,要從經濟發展的角度分析,既要注重林業生態的建設與保護,又要重視林業資源的經濟、社會效益的開發。

3當前我國林業生態建設現狀

3.1缺少對林業生態的了解。近幾年來,即便我國林業機構已經加大了林業生態經濟體系的構建力度,投放了大量的經費和成本,并且也獲取了一定的成果,但是由于受到諸多因素的約制,導致林業生態經濟體系在構建過程中,普遍存在諸多問題。這給林業生態經濟的今后發展帶來了影響。由于諸多領域沒有給予林業生態作用高度注重,缺少對林業生態的了解,為了獲取更好的效益,存在大量砍伐樹木的現象,進而給我國林業生態經濟發展帶來了約制。并且,我國在開展林業生態建設工作時,往往過于注重短期效益,沒有制定完善的長期發展標準,進而導致在進行林業生態建設中存在諸多問題。在當前社會經濟全面發展的背景下,過于注重經濟效益,使得人們關注的問題也往往流于表面化,重視眼前效益,忽視長遠發展標準,沒有對生態環境加以科學保護,從而阻礙了林業生態經濟建設工作的落實。3.2林業生態建設管理水平不高。當前,在開展林業生態建設管理工作時,由于沒有結合當前林業發展需求來進行管理,導致管理結果差強人意。具體內容體現在兩個方面。首先,針對林業生態建設中的病蟲害、自然災害等非人為因素問題,林業部門雖然建立了諸多應急對策,但是如果發生業務分離現象,必將會使得部分內容出現重復[3]。并且,不管是面臨其他問題,還是存在自然問題,都要求對林業生態建設方案以及流程加以修正,如果無法實現各項組合的優化和完善,將會引發業務功能不滿足現實要求的現象,進而影響整體林業生態建設的平穩性。其次,在落實林業生態建設工作時,整體技術水平偏低,并且缺少規范的技術支撐,在某種程度上將會給林業發展帶來影響。即便當前我國科學技術得到了快速發展,但是由于我國土地寬廣,各個領域含有的質地將會存在很大差異,現代化技術不能得到全面普及和推廣,進而有些領域將無法應用這些技術,給林業生態建設環節中問題處理增添難度。3.3林業內部之間缺少交流。林業生態建設的完善性和協調性,在某種程度上將會給建設效果帶來直接影響。但是,我國在落實林業生態建設工作時,往往存在獨立性,各個部門不能及時交流,相關數據不能第一時間傳遞和共享,導致各個部門不能對其他部門運營狀況有所認識,使得林業生態建設缺少合理性和規范性,進而給林業生態建設水平的提升帶來影響[4]。由于林業生態建設規模比較大,這給相關工作人員的專業素養提出了嚴格的要求。然而從實際角度來說,大多數工作人員的專業素養有待提升,特別是相關工作人員的工作理念和管理意識比較淡薄,沒有掌握專業的理論知識,掌握知識較為滯后,從而影響工作效率。在開展林業生態建設工作時,部分工作人員沒有結合相關標準來落實,存在違規操作現象,給林業生態建設工作的開展造成約制。

4生態經濟下林業生態建設對策

4.1提升林業生態認識。在實施林業生態經濟體系建設工作時,為了將林業生態經濟自身作用全面發揮,就要給予林業生態經濟高度注重,提升對林業生態發展的了解,明確當前我國林業生態經濟體系發展狀況,合理優化林業生態經濟體系構建措施。并且,在構建林業生態經濟體系的過程中,林業應該對當前我國林業發展狀況有所認識,同時給予大自然充分注重,實現生態環境和經濟環境的結合。在做好生態建設規劃的基礎上,應加強管理力度,做好保護工作,杜絕亂砍亂伐。針對天然林中次生幼林、中林等現象,相關部門應全封閉管理工作。而對于低產林,需要分析其種類和特性,實施針對性改造和優化,從而實現林業生產力的提高。4.2加強科學有效的管理。首先,做好林業生態建設的宣傳工作,讓人們對生態林業建設的必要性有所認識,并且相關部門需要對應的法律體系,降低隨意砍伐樹木的幾率。其次,將現代化管理理念和技術結合到企業,構建完善的管理機制,提升林業生態建設的功能性,在對生態環境實施維護的基礎上,發展地方特色產業,保證生態和經濟的和諧發展。最后,將原始的管理模式進行創新和優化,做好各個部門的交流工作,合理分配相應的工作人員,加強監管,提升管理水平,讓林業生態建設工作順利落實。此外,為了獲取更多的林業生態經濟效益,還要保證林業生態具備較強的平穩性和多樣性。由于我國土地資源繁多,并且各個領域的生態環境以及自然環境存在較大差異。所以,在開展林業生態建設工作時,不可過于局限性,應該從多個角度入手,實施統籌和規劃,以此促進林業建設的穩定發展。根據各個領域的真實狀況,合理設定發展形式,并且把農業、牧業以及漁業等融合到其中,這樣不但可以實現生態系統平穩性的提升,同時還能給林業資源應用和開發提供條件。4.3實現各個部門的充分交流。由于領域的不同,真實狀況也會大不相同。因此,各個領域在落實林業生態建設工作時,需要做好各個部門的交流工作,結合林業生態真實狀況加以客觀分析,根據分析結果,采取相應的建設模式,不可一味的采用同一種建設模式。因此,要想提升林業生態建設模式的規范性,就要秉持因地制宜的原則,根據該領域的氣候環境以及自然條件,種植對應的樹木,并且優化管理模式。在同一個領域中,可以將相同或者相似的領域組織規劃融合到其中,有針對性開展建設工作,從而提升建設質量。推動林業生態的長遠發展,是當前落實林業生態建設工作的核心內容。林業部門應該充分重視林業生態建設,做好林業生態建設的研發、規劃和管理工作,同時建立對應的標準和政策,迎合林業生態長遠發展。在實施林業生態發展時,必須本著可持續發展的眼光,拒絕破環發展。要以戰略眼光看待林業生態的長遠發展,既要加大科學規劃工作,同時加大林業生態標準的制定與出臺,給林業生態發展實現有章可循。此外,具體實施中要開展科學管理,確保林業資源高效利用,推動林業生態建設健康發展。

5結語

生態經濟下的林業生態建設,必須結合當前建設實際,既要著手于封山育林這類基礎管理工作,同時,要放眼長遠發展,推行林業可持續發展建設。

參考文獻

[1]黃亮.生態林業建設及生態林業的發展趨勢[J].農村實用科技信息,2016,(6):36.

[2]葉永軍.當前寧夏林業工作存在問題及發展思路[J].鄉村科技,2017,(3):23.

[3]謝郁春.林業生態修復現狀及對策探討[J].南方農業,2017,(7):21.

[4]高蕊.丹東地區推進林業生態建設的幾點建議[J].南方農業,2017,(8):15.

作者:高見 鄭桂蓮 單位:1.國家林業局林產工業規劃設計院 2.國家林業局調查規劃設計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