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明度范文10篇

時間:2024-03-22 10:06:21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透明度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chuàng)文章,歡迎參考。

貨幣政策透明度思考

摘要:文章通過建立貨幣政策透明度指數,并利用我國金融市場的利率數據進行檢驗,認為我國中央銀行在基準利率調整和準備金率改變等重大政策決策上,貨幣當局更傾向于采用模糊的政策操作方式,由此可能會導致市場預期的混亂,并最終對政策實施效果產生負面影響。因此,我國有必要借鑒西方國家的政策操作經驗,進一步有選擇地增加貨幣政策操作的透明度,并借以最終建立一個簡單透明、效率更高的政策調控框架。

關鍵字:貨幣政策;透明度指數;中央銀行

一、我國人民銀行的貨幣政策透明度:實證檢驗

(一)基于制度設定的透明度量化。通過考察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相關制度設定來研究其透明度狀況,需要對應制度設定的不同方面對貨幣政策透明度進行細分。在與貨幣政策透明度相關的制度設定上,Eijffinger和Geraats(2002)的研究區(qū)分了行政、經濟、程序、政策及操作等五個方面,但這五類透明度實際上存

膨脹反應函數,強調了中央銀行的政策決定及其對經濟的影響等相關信息,即貨幣政策的政策透明度。方程(4)表示中央銀行在貨幣政策操作時所遵循的一種工具規(guī)則,它根據實際經濟結構及中央銀行的損失函數而確定,即為貨幣政策的操作透明度,其中e表示導致中央銀行不能完全控制利率的金融沖擊。

此處借鑒Eijffinger和Geraats的設計思路,對上述每一個方面的透明度都設計若干個問題,并根據對問題的回答及相應賦值來編纂衡量貨幣政策透明度的量化指數。因此可以看出,這種透明度指數設計的基礎為中央銀行的制度設定和實際政策行為表現,即通過考察各國中央銀行的實際制度設定及其實踐中的政策操作方式,得到其貨幣政策透明度的衡量值。在此衡量標準下,中央銀行對所設計問題的回答得分越高,則表明其透明度越高,反之則越低。在此對中國、美國和歐洲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透明度進行量化分析(見表1)。從計算結果可以看出,在此衡量標準下,我國人民銀行與美國、歐洲中央銀行的透明度相差較大,尤其在向市場主體公告政策信息和政策操作的相關細節(jié)等方面,我國與發(fā)達國家中央銀行之間還存在一定的差距。這在實踐中反映為,我國中央銀行在每次貨幣政策會議之后的新聞都使用比較原則的語言,公眾難以從中得出正確的理解和判斷。不僅如此,貨幣政策委員會每次會議時間也并不固定,也未提前告知市場主體和征求公眾意見,而且會議上各位委員的發(fā)言沒有給予公開,這樣不利于公眾更好地把握貨幣政策走向以做出正確的決策(穆良平、程均麗,2004)。

查看全文

WTO透明度原則研究論文

【摘要】透明度原則在國際、地區(qū)以及國內法律體系中扮演著日益重要的角色。在GATT/WTO體制中,該原則已與國民待遇原則、最惠國待遇原則相提并論。GATT第10條的規(guī)定是對透明度原則的明確表述;WTO的若干協(xié)定也在透明度方面為締約方創(chuàng)設了義務。然而,WTO中DSU的一些規(guī)定卻無助于爭端解決程序透明度的提高。但WTO爭端解決機構通過對一些案件的審理,將透明度原則視為國際經濟法的理性基礎和確保WTO創(chuàng)設之國際經貿法律秩序獲得成功的重要因素。應當認為,在各國經貿關系日益密切的當代國際社會,信息公開是常態(tài),不公開是例外。

【英文摘要】Thetransparencyprinciplegraduallyplaysanincreasinglyimportantroleininternational,regionalanddomesticlegalsystems.ItisalsoregardedintheGATWWTOascriticalastheprincipleofnationaltreatmentandtheprincipleofthemostfavored—nationtreatment.Article10oftheGATYstipulatesthetransparencyprincipleexplicitly.SomeagreementsoftheWTOcreatedutiesforthecontractingpartiesinthisareaaswell.However,severalarticlesintheDSUoftheWTOareharmfultoenhancethetransparencyofthedisputesettlementprocedure.Onthecontrary,byreviewingcertaincases,theDSBoftheWTOdeemsthetransparencyprincipleastherationalfoundationofinternationaleconomiclawandthekeyfactorforsafeguardingthelegalorderofinternationaleconomyandtradeestablishedbytheWTO.Itshouldberecognizedthatinthecontemporaryinternationalsocietyinwhicheachcountryhasincreasinglyintimateeconomicandtraderelationswithothers,informationbeingopenedtothepublicisnormal,whilebeingcoveredexceptional.

【關鍵詞】透明度原則;信息公開;可預見性

【英文關鍵詞】thetransparencyprinciple;openinformationtothepublic;predictability

【正文】

引言

查看全文

銀行目標透明度發(fā)展管理

摘要:透明化已經成為世界范圍內中央銀行制度變革的基本趨勢之一。隨著我國中央銀行制度的建立健全,中國人民銀行的目標透明度、操作透明度、知識透明度穩(wěn)步提高。2001年加入WTO和2003年SARs危機積極推動我國的治道變革。目前,中國人民銀行透明度與《貨幣和金融政策透明度良好行為準則:原則宣言》、《貨幣和金融政策透明度良好行為準則輔助文件》等國際標準還有較大差距,是今后我國中央銀行法制建設的重點。

關鍵詞:中國人民銀行透明度;中國人民銀行法;目標透明度;操作透明度;知識透明度

引言

各國中央銀行曾經將私隱性原則(TheprincipleofSe-crecy)視為文化傳統(tǒng)的組成部分,貨幣政策長期籠罩在神秘面紗之后。但是,世界貨幣制度與金融體系在最近二三十年中發(fā)生巨大變化,各國紛紛變革中央銀行制度以滿足對新角色和新功能的要求,“如果說,在中央銀行的悄然變革過程中,有類似巴士底獄革命事件的話,那么,有許多學者和一些中央銀行家發(fā)起的對傳統(tǒng)信念——中央銀行應當是神秘和非透明的——攻擊當之無愧”。一方面.現代經濟學理論有力地證明,中央銀行透明度有助于提升貨幣政策的有效性,另一方面政府信息公開、公民知情權等憲政原理的演進也要求加強中央銀行的透明度建設,透明化蔚為世界范圍內中央銀行制度發(fā)展的基本趨勢之一。

改革開放30年,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逐步建立,隨著我國中央銀行法律制度的建立健全,人民銀行透明度穩(wěn)步提高。2001年加入WTO和2003年SARS危機積極推動我國的治道變革,其中政務公開透明已經凝聚為改革共識,人民銀行透明度法制建設也處于關鍵時期。目前,人民銀行透明度建設仍然存在較多問題,有學者運用指標評分法、市場預期指數法等進行實,正測量,結果顯示人民銀行透明度相對較低[3J。筆者嘗試依據1999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制定的《貨幣和金融政策透明度良好行為準則:原則宣言》(以下簡稱《原則宣言》)和2000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與其他國際組織和機構制定的《貨幣和金融政策透明度良好行為準則輔助文件》(以下簡稱《輔助文件》)的有關規(guī)定,借助哈恩所創(chuàng)立的中央銀行透明度概念性框架,從目標透明度、操作透明度和知識透明度角度梳理人民銀行透明度的發(fā)展和現狀、剖析存在的問題、提出前瞻性的改革建議。

一、中國人民銀行的目標透明度

查看全文

探討透明度原則對我國法改的影響

關鍵詞:“入世”透明度成員方保津措施法制

提要:如何才能有效地監(jiān)督WTO規(guī)則所規(guī)定的最惠國待遙、國民待遇等原則在各成員方之間得以實施呢?解決的途徑就是通過制定和實施透明度原則。中國“入世”后,應采取四個有效的措施來保障透明度原則的實施:一是片現行的有關法律、法規(guī)進行審議并及時予以公布;二是及時公布已生效的有關司法裁決和行政裁決;三是及時將有關的法律法規(guī)和國際條約通知WTO總理事會;四是建立司法審查制度。透明度原則將對我國的法制改革產生深遠影響。

經過十五年的艱苦努力,中國終于敲開了世界貿易組織(WTO)的大門。2001年12月11日,中國正式成為了WTO的成員國。如何有效地遵守和利用WTO的規(guī)則,使我國的法律制度在經濟全球化的大潮中不斷得到完善,從而更好地為我國的經濟服務,這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緊迫的任務;本文擬從法律的角度對我國“人世”(加人WTO)后如何增強透明度加以分析,并探討有效的解決途徑。

一、透明度的法律意義

透明度是WTO的一項重要基本原則。它的含義是指WTO成員方正式實施的有關進出口貿易的政策、法律及條例,以及成員方政府或政府機構與另一成員方政府或政府機構簽訂的影響國際貿易政策的現行協(xié)定,都必須公布。WTO將透明度作為其基本原則的目的在于,防止和消除成員方之間因法律法規(guī)、政策的不公開而給世界貿易帶來的障礙,提高各成員方之間在貿易中的可預見性,更好地促進最惠國待遇、國民待遇以及非歧視等WTO基本原則的實施,監(jiān)督WTO各項規(guī)則的執(zhí)行,從而有效地促進全球貿易自由化。透明度原則主要規(guī)定在《關稅與貿易總協(xié)定》、《服務貿易總協(xié)定》、《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xié)定》等具體協(xié)定中:

從WTO體系中的《關稅與貿易總協(xié)定》,《服務貿易總協(xié)定》、《鑲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xié)定》所規(guī)定的透明度原則來看,透明度原則應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各成員方應及時公布所有有關關稅,貿易、服務、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等方面的法律、條例;二是各成員方應及時公布該國司法機關審理有關關稅、貿易、服務、知識產權等案件的終審裁決或行政裁決;三是各成員方應將該國或地方制定的或與其他成員方簽訂的有關關稅、貿易、服務、知識產權的法律或協(xié)議及時通知理事會,以利于理事會監(jiān)督各成員方對WTO體系內的協(xié)議的執(zhí)行。

查看全文

高校財務信息透明度評價分析

1引言

近年來高校財務信息的開放性仍然是大學事務開放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規(guī)范高校財務部門的信息披露行為,本文構建了高校財務信息透明度指標體系。評估高校財務信息的透明度,規(guī)范高校各部門的信息披露行為,降低財務風險的可能性。國外的研究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是會計準則或高等教育機構的研究。另一方面是財務信息披露方式研究。近年來,國內研究總結了以下幾個方面:一方面,主要研究國外大學財務信息披露的方法。蔣洪慶[1](2014)將內地大學的財務信息披露與他們進行了比較,并對財務信息披露的內容和相關績效進行了比較分析。張俊平[2](2018)通過哈佛,牛津和劍橋三所大學的財務信息披露研究,結論是,中國高校會計信息披露應著重保護所有重要利益相關者的權益。第二個方面是研究我國高校財務信息披露的內容和方法。Sangle[3](2017)認為應加強對高校信息公開激勵機制的研究。徐光華[4](2016)提出了高校財務信息披露制度的主要設計理念。第三個方面主要是對高校財務信息透明度系統(tǒng)建設的研究。李明宇[5](2015)在分析我國高校財務信息披露現狀的基礎上,提出了相應的對策。王小博[6](2013)等從會計確認的過程,計量方法等多方面分析會計核算方法選擇對于最終會計信息披露的影響。本文建立了高校財務信息透明度指標體系,并對各大學財務信息透明度指標進行了權衡。最后,構建了一個全面,完整的大學財務信息透明度評估模型。

2構建大學財務信息透明度指標體系

構建指標體系:本文首先閱讀大量的高校財務信息透明度等方面的研究文獻,設計由4個一級指標(預算、決算透明度、資產和負債的透明度,收入和支出的透明度以及財務報告信息的透明度)和22個二級指標(收入預算,收入預算,財政撥款支出預算表,支出預算表,損益表,收支決算,支出預算表,財政撥款支出報表,資產信息,負債信息,財政補貼收入信息,優(yōu)惠補貼收入信息,營業(yè)收入信息,關聯(lián)單位支付收入信息,營業(yè)收入信息,營業(yè)支出信息,營業(yè)支出信息,關聯(lián)單位補貼支出信息,支付給上級的信息,利息支出信息,資產負債表信息,收入和支出表信息)構成了大學財務信息透明度的評估指標體系。分析層次結構過程由美國運籌研究員沙丹和20世紀70年代提出。特別是,在復雜的目標結構和缺乏必要數據的情況下,量化決策者的經驗判斷更為實際。應用AHP法采集數據,即:專家或業(yè)內人士將每個指標的得分作為輸入樣本。同時專家或業(yè)內人士經驗對每個指標的打分應用AHP法得到指標的綜合評價分數,構建判斷矩陣,通過最大特征向量和一致性檢驗,最后,對樂天的財務風險指標進行排名,哪些指標是具有較高金融風險的指標。取得的成果是高校財務信息透明度需要控制的關鍵因素。使用AHP的決策分析大致可分為以下五個基本步驟:層次結構模型的建立;構造各層次的判斷矩陣;最大特征向量和權重向量;一致性檢驗;各層次總排序權重及排序。第一步,對前面建立的指標體系進行兩兩重要性比較,建立互反判斷矩陣。第二步,計算下層對上層因素影響度以及單排序的權向量。最大特征值1145.4,0λ=歸一化后特征向量)2440.0,2847.0,2403.0,2310.0(0w=。一致性指標。最大特征值5408.9,1λ=歸一化后特征向量0.1480)64,0.1124,.1267,0.187,0.0739,00513,0.166(0.1346,0.w1=。一致性指標。最大特征值2,2λ=歸一化后特征向量。3333)(0.6667,0.w2=,,一致性指標。最大特征值歸一化向量)233,0.04420.1130,0.134,0.0878,.1292,0.142,0.0689,00427,0.130(0.1172,0.w3=一致性指標。最大特征值24λ=,歸一化后特征向量6667.0,3333.0)(4ω=。一致性指標。第三步,計算總排序權重和一致性檢驗。指標層各指標對總目標的影響權重如下表2.7所示。4個一級指標權重預算、決算透明度0.2310、資產負債透明度0.2403、收入支出透明度0.2847和財務報告信息透明度0.2440)和22個二級指標權重(收支預算總表0.1346、收入預算表0.0513、財政撥款支出預算表0.1667、支出預算表0.0739、收入決算表0.1267、收支決算總表0.1864、支出預算表0.1124、財政撥款支出決算表0.1480、資產信息0.6667、負債信息0.3333、上級補助收入信息0.1172、經營收入信息0.0427、事業(yè)收入信息0.1302、附屬單位上繳收入信息0.0689、事業(yè)支出信息0.1434、經營支出信息0.0878、對附屬單位補助支出信息0.1130、上繳上級支出信息0.1233、利息支出信息0.0442、資產負債表信息0.3333、收入支出表信息0.6667)由以上分析得出高校財務信息透明度因子權重的排序結果,完善高校財務信息的透明度。

3結論及建議

本研究通過建立高校財務信息透明度評價指標體系和模型,評價高校財務信息的透明度。高校財務信息的透明度,收入和支出的透明度對高校財務信息的透明度影響最大。預算和決算的透明度,財務報告信息的透明度以及資產和負債的透明度同樣重要。通過分析發(fā)現,這些不足為提高高校財務信息的公共質量提供了依據。對于運用我們提出如下建議。首先,主管部門為主導,高校管理積極配合。主管部門可將大學財務信息透明度指標體系納入具體工作要求,可在試點后加以推廣。將其作為日常工作的要求,高校管理制定相應制度,積極配合落實,在運用并將其高校財務信息透明度指標體系得以完善,不斷提高指標的應用性。高校與主管部門一起推動并保證其實施,將高校自身的指標體系同國家的統(tǒng)一標準相融合,完善指標的權威與科學性。其次,加強考核。主管部門對大學財務信息透明度的評估是推動高校財務信息透明度指標評估和推廣的動力。因此,主管部門在要求各高校公開財務信息的同時,需要對其公開的內容質量進行考核,以確保高校財務信息透明度的真實性、完整性。三是制定財務信息透明度相關法律法規(guī),將高校財務信息透明度提高到法律水平,建立健全提高財務信息透明度的法律制度。并從多角度多方面對該體系進行補充,使之成為高校財務信息透明度公開的充分有力保障。最后,高校財務信息透明度需要有多方面的要求,作為高校的債權人,應該要求高校的財務信息透明,并將其作為重要放貸標準之一。高校財務信息透明度評價體系不僅保證債權人的利益,又可減少高校財務安全隱患。高校財務信息透明度評估體系需要債權人的支持和推動。保證其推廣、實施與完善。作者簡介:曹雨薇,1987年生,碩士研究生,會計師。

查看全文

會計透明度討論分析論文

[摘要]普華永道關于“不透明指數”的研究報告,引發(fā)了本文對會計透明度的進一步討論。會計透明度是一個全面、綜合性的概念,它不僅同時顧及了會計信息自身的質量標準以及實現會計信息質量標準的方式,而且還豐富了會計信息質量標準和實現會計信息質量標準的方式,是一套全面的會計信息質量標準和一個進行會計信息全面質量管理的“工具箱”。本還分析了會計透明度的制度基礎,并以我國證券市場為例,討論了實現高會計透明度的方式。

[關鍵詞]透明度信息披起會計準則

引言

2001年1月,普華永道(priceWaterhouse&Coopers)了一份關于“不透明指數”(TheOpacityIndex)的調查報告。該報告以35個國家(地區(qū))為調查對象,從腐敗、法律、財經政策、會計準則與實務、政府管制等五個方面對不透明指數進行評分和排序。在這份研究報告所調查的35個國家(地區(qū))中,中國被列為透明度最低的國家。中國的“不透明指數”為87,位居35個國家之首,遠遠高于不透明指數最低的新加坡(29)和美國(36)。作為會計研究者,我們還注意到:在普華永道“不透明指數”的分項調查中包括了會計準則與實務(含公司治理與信息披露)的“不透明”研究。根據該報告,中國的“會計不透明指數”為86,僅次于南非(90),會計透明度與其他國家相比有明顯的差距。本文引用該報告,并不表明作者贊同普華永道的研究結論。該項調查至少在受訪者的控制上,存在較大爭議。比如,對中國的調查以普華永道的員工作為主要受訪者,而其他國家的受訪對象為當地人士。盡管如此,我們仍然認為該報告對深入研究會計透明度問題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分析工具。

什么是會計(信息)透明度?它的具體表現形式是什么?如何將會計透明度從抽象的概念轉化為可度量的評價指標?怎樣解釋會計透明度現象和在實踐中把握其度?所有這些都是本文將要研究的問題。我們希望透過會計透明度的研究,能夠對我國未來會計準則制訂和完善、會計信息披露制度的健全提供有益的參考,進而增強我國的會計透明度,促進資本市場的健康發(fā)展。

一、會計透明度概念的提出:從相關性和可靠性到透明度

查看全文

國內財政透明度體制建立探索

財政透明度是民主社會中公眾知情權和政府信息披露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財政透明度主要是指政府向公眾公開政府的結構與職能、財政政策目標、公共部門賬戶、財政籌劃和預算信息的程度。隨著我國經濟的市場化和政府管理法制化的加強,社會公眾對財政收支狀況、財政支出的用途、結構及其效果等更加關注。提高財政透明度,對于強化政府公共受托責任,降低政府成本,以及減少腐敗,建立高效政府,都具有重要意義。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政治的本質和核心”。要保障人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jiān)督權,必須有一個公開、透明的財政。

財政透明度是良好財政管理的一個方面,但財政透明本身不是目的,它是促進效率、保障政府和官員負起責任的一種手段。財政透明度由此受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世界銀行、經合組織(OECD)和許多國家的高度關注,學術機構和研究人員也把它視為宏觀經濟穩(wěn)定、政府良治和財政公平的一個重要前提條件。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國際社會擔心任何國家宏觀經濟的不穩(wěn)定都會迅速對世界經濟產生不良影響。為此,IMF和OECD都制定了財政透明度的最佳準則,作為指導各國財政透明度實踐的指南。

一、財政透明度的理論分析

初始的財政透明度的定義是由GeorgeKopits和JonD.Craig(1998)給出的:向公眾最大限度地公開關于政府的結構和職能,財政政策的意向,公共部門賬戶和財政預測的信息,并且這些信息是可靠的、詳細的、及時的、容易理解并且可以進行比較的,便于選民和金融市場準確地估計政府的財政地位、政府活動的真實成本及收益。這一定義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財政事務部編制的《財政透明度手冊(修訂版)》所采納。

(一)財政信息是一種特殊的公共產品

政府的各項財政統(tǒng)計數據、財政分析預測報告等,都是社會成員能夠免費獲得的公共信息商品。在使用上,財政信息的獲得并不是排他的,而是可以相互兼容的,也就是說,財政信息產品能夠被無限多次地劃分,但無論劃分多少次,被劃分的財政信息產品的內容都不會因此而損耗。財政信息產品數量和質量與財政信息產品的使用頻率和使用目的無關,這就構成了財政信息產品作為社會公共品的基礎之一。

查看全文

貨幣政策動態(tài)透明度論文

一、貨幣政策透明度的量化研究綜述

到目前為止,西方許多學者嘗試對貨幣政策透明度進行量化研究,大致分為下列幾種:

第一種為問卷調查法。早在1998年,Fry和Julius等學者就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貨幣和金融政策透明度良好行為準則》中的相關表述,對世界上94個國家的中央銀行進行了問卷調查,其問卷中的調查指標囊括了中央銀行的制度安排、政策操作等諸多方面的特征,在此基礎上,Fry,Mahadeva&Roger(2000)等學者整理了問卷中與政策解釋相關的十二個問題,將其作為衡量這些中央銀行透明度的指標,并通過對這些問題進行打分賦值,以進行政策透明度的量化研究。

第二種為E&G指標法(Eijffinger&GeraatsIndex)。Eijffinger&Geraats(2002)的研究主要強調了中央銀行在提高政策透明度方面的實際行為(如公開出版物和與政策相關的各種新聞會的狀況等)。其在研究中區(qū)分了關于貨幣政策透明度的五個重要方面,即行政、經濟、程序、政策及操作層面,并且對于每一個方面都設計了三個問題,對每個問題完全肯定的回答將得1分,完全否定的回答將得0分,其他情況則得05分。

利用這種量化方法對美國、加拿大及中國等國家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透明度進行研究,所得結果如下表所示。

表1:世界各國中央銀行透明度的E&G指標

查看全文

貨幣政策透明度及法律保障

一、我國貨幣政策透明度的實踐研究

(一)目標透明度

1.目標模糊,沒有準確說明。綜合來說,幣值穩(wěn)定有兩大目標:對內幣值穩(wěn)定和對外幣值穩(wěn)定,物價穩(wěn)定是前者的主要內容,其主要手段是通過狠抓反通脹和反通縮。人民幣匯率的相對穩(wěn)定是后者的主要內容,而這兩大目標經常會出現沖突,在《中國人民銀行法》中并沒有說明當兩者起沖突時該如何解決或相關解釋,中央銀行應當明確規(guī)定其優(yōu)先選擇。2.貨幣政策目標有雙重性特點。上面已經介紹了幣值穩(wěn)定與經濟增長是我國貨幣政策的目標,但當兩個目標相沖突時,由于央行獨立性較差,容易受政府方面的壓力,致使提升了政策的模糊性,最終導致政策透明度降低。

(二)知識透明度

1.央行沒有完整和及時地對外公布金融統(tǒng)計數據。具體說來,所公布的金融統(tǒng)計數據不夠全面,如公開市場操作方面的信息就存在“保留”,每季度的執(zhí)行報告過于籠統(tǒng),應當將數據細化到月份。公告內容不夠嚴謹,沒有充分說明有關目標的設定,經濟形勢變化的分析和公開市場操作與目標等。2.央行所披露的的信息缺乏針對性、可理解性。從全世界來看,在過去幾十年里,中央銀行著重是在尋求與公眾進行有效交流與溝通的。雖然我國央行以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實施了一些有利于我國國情的改變,向全社會貨幣政策信息,但方式方法存在錯誤,難以讓雙方實現真正的交流和溝通,有效的溝通應該是以目標群體充分理解信息為起點,否則將會大大降低貨幣政策的可信性。

(三)決策透明度

查看全文

探索公司會計透明度監(jiān)管整治路徑

摘要:本文針對我國上市公司財務報告舞弊的狀況,從內而外提出幾點治理途徑和措施,即完善會計準則,提高會計透明度;加強上市公司的外部市場監(jiān)管;健全上市公司的內部治理,旨在打造和諧、透明的會計環(huán)境。

關鍵詞:上市公司會計透明度監(jiān)管內部治理

一、完善會計準則,提高會計透明度

1.改善會計準則的制定過程。在準則制定之前,應向社會公眾公開更多的已有的相關知識,尤其是世界各國和國際準則委員會的成熟經驗、先進做法,以使廣大公眾聯(lián)系切身實際,理解會計準則及其相應的利益關系;在制定過程中,應進一步擴大征求意見稿的對象和范圍,尤其使廣大中小投資者及其利益相關者都能參與進來,建立起公開化、制度化的征求意見體制,以增加準則制定過程的透明化;在頒布實施后,應對其執(zhí)行情況進行跟蹤調查,關注新的準則給社會公眾所帶來的影響,同時,了解準則執(zhí)行中遇到的問題,促進全員參與會計準則的制定。

2.健全會計準則的內容體系。加緊財務會計報告準則的制定、實施,對防范財務報告舞弊行為是基本的前提。在2006年新頒布的會計準則中,已經提出了財務會計報告的基本準則,但要以此為指導,徹底改變我國會計實務的狀況,略顯不足。本文認為,在財務會計報告基本準則中,應明確提出財務會計報告的質量標準——會計透明度。透明度一詞,最早是由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前主席利維特提出的。此后,SEC多次重申高質量會計準則問題,并將透明度作為一個核心概念加以使用。透明度的廣泛關注和研究,成為了繼相關性和可靠性研究的又一發(fā)展。

會計透明度是會計信息質量的全面、綜合的要求,注重以高質量的標準,給信息使用者以充分使用。基于此,我國會計準則中,應當規(guī)定出為保證財務會計報告的質量標準,要在反映準確、真實、全面的財務信息基礎上,來實現會計透明度的基本要求。在這里強調以下兩層含義:要有明確的會計準則為指導并嚴格遵守,以為廣大投資者提供及時、有用的財務信息;保證財務信息在有效的監(jiān)管體系和完善的內部運行環(huán)境中,發(fā)揮作用,實現會計透明度。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