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林富民范文10篇
時間:2024-04-01 00:23:27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興林富民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林業興林富民研究論文
林業站,在林業系統是一個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名字,然而,正是這個普通的名字,擔負起了興林富民的重任,為林業生態建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成為中國興林富民的堅強基石。
20年,在歷史長河只是短暫一瞬。然而,國家林業局林業工作站管理總站卻用20年時間,高擎興林富民的大旗,奏響林業生態建設強音,把綠色文明播撒在華夏大地上。
沐雨露春風,走出不斷發展壯大之路
20年沐雨櫛風,20年開拓奮進。我國林業站扛起了植樹造林、綠化祖國的重擔,走出了一條由小到大、由弱變強的發展之路。截至2007年底,全國建立了236個地(市)級和1891個縣級林業工作站管理站,建立鄉鎮林業工作站27028個,在崗干部職工143430人,全國形成了較為完善的林業工作站管理體系和網絡。
1989年,對于林業站來說,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
原林業部提出林業站建設剛性指標,要求5年規劃3年完成,到1990年底全面完成第一期規劃建站任務,并于當年成立了林業工作站管理總站,專門從事全國基層林業站的建設與管理工作;12月16日,國務院總理辦公會議作出關于加強農村基層林業站建設的決定,把林業站建設推向新階段。
林業興林富民管理論文
林業站,在林業系統是一個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名字,然而,正是這個普通的名字,擔負起了興林富民的重任,為林業生態建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成為中國興林富民的堅強基石。
20年,在歷史長河只是短暫一瞬。然而,國家林業局林業工作站管理總站卻用20年時間,高擎興林富民的大旗,奏響林業生態建設強音,把綠色文明播撒在華夏大地上。
沐雨露春風,走出不斷發展壯大之路
20年沐雨櫛風,20年開拓奮進。我國林業站扛起了植樹造林、綠化祖國的重擔,走出了一條由小到大、由弱變強的發展之路。截至2007年底,全國建立了236個地(市)級和1891個縣級林業工作站管理站,建立鄉鎮林業工作站27028個,在崗干部職工143430人,全國形成了較為完善的林業工作站管理體系和網絡。
1989年,對于林業站來說,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
原林業部提出林業站建設剛性指標,要求5年規劃3年完成,到1990年底全面完成第一期規劃建站任務,并于當年成立了林業工作站管理總站,專門從事全國基層林業站的建設與管理工作;12月16日,國務院總理辦公會議作出關于加強農村基層林業站建設的決定,把林業站建設推向新階段。
市長在興林富民現場會發言
同志們:
2010年以來,市政府每年都召開一次全市興林富民工作現場會。今天又在天臺召開,這既充分說明了市政府對興林富民工作的高度重視,又說明各地在推進興林富民工作中也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績,都有各自的亮點。這次會議的主要任務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深入貫徹市委1號文件精神,總結回顧前階段全市實施興林富民工作所取得的成績與存在的問題,分析林業產業發展面臨的新形勢和新任務,進一步統一思想,明確今年的工作目標與任務,為破解“三農”難題、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做出新的貢獻。上午,大家參觀了滿圓春農林開發有限公司的無患子生產基地和加工車間,天臺縣政府等介紹了興林富民工作經驗和思路,等一下李躍程副市長還要作重要講話,各地要學習借鑒,認真貫徹落實。下面,我根據會議的安排就具體工作講二方面的意見。
一、對前階段興林富民工作的簡要回顧
2009年初,省里作出了實施百鄉千村興林富民示范工程的決策,我市積極行動,相應提出了實施十鄉百村興林富民示范工程行動計劃與實施方案。通過各地前三年來的實施,興林富民工程建設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是高效林業基地面積增加,區域特色明顯。高效林業基地面積從實施前的40萬畝增加到65萬畝,并呈現出明顯的區域特色。如以仙居、黃巖、臨海為主的低山丘陵楊梅產業帶,以天臺、仙居、臨海、黃巖為主的竹產業帶,以靈江、橙江、椒江兩岸的早熟溫州蜜柑、本地早和玉環楚門文旦、溫嶺高橙、三門齊橙為特色的柑桔產業帶,以臨海、天臺、三門為主的茶葉產業帶,以天臺、三門、溫嶺為主的梨產業帶,等等。
二是基礎設施建設得到加強,集約經營水平逐步提高。已達到省級興林富民示范村鎮建設標準的10個鄉鎮、65個村,共投入建設資金7500多萬元,主要用于品種改良、低效林改造、基地道路、水利設施、觀光休閑配套基礎設施等建設,新建林區道路及操作道233公里,有效地改善了生產條件,提高了生產效率。
興林富民重任管理論文
林業站,在林業系統是一個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名字,然而,正是這個普通的名字,擔負起了興林富民的重任,為林業生態建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成為中國興林富民的堅強基石。
20年,在歷史長河只是短暫一瞬。然而,國家林業局林業工作站管理總站卻用20年時間,高擎興林富民的大旗,奏響林業生態建設強音,把綠色文明播撒在華夏大地上。
沐雨露春風,走出不斷發展壯大之路
20年沐雨櫛風,20年開拓奮進。我國林業站扛起了植樹造林、綠化祖國的重擔,走出了一條由小到大、由弱變強的發展之路。截至2007年底,全國建立了236個地(市)級和1891個縣級林業工作站管理站,建立鄉鎮林業工作站27028個,在崗干部職工143430人,全國形成了較為完善的林業工作站管理體系和網絡。
1989年,對于林業站來說,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
原林業部提出林業站建設剛性指標,要求5年規劃3年完成,到1990年底全面完成第一期規劃建站任務,并于當年成立了林業工作站管理總站,專門從事全國基層林業站的建設與管理工作;12月16日,國務院總理辦公會議作出關于加強農村基層林業站建設的決定,把林業站建設推向新階段。
創新林業經營機制 加快興林富民步伐
##是我國南方48個重點林區縣(市)之一。全市森林總蓄積量2140萬立方米,居全省第一位森林覆蓋率83.2%。竹林面積76.8萬畝,居全省第二位;農民人均擁有毛竹林4.2畝,居全國首位。2000年10月,我市被授予“中國筍竹之鄉”稱號。近年來,我市始終把林竹產業作為我市三大特色主導產業之一,重點加以扶持發展,按照“生態林管嚴、商品林放活”的工作思路,努力創新林業經營機制,加快興林富民步伐,促進了我市林業經濟的快速、健康發展。2003年,全市實現林業總產值15億元,比增19%;全市農民人均林業收入達1913元,占農民人均純收入的47.6%。
一、從創新管理體制入手,為林業可持續發展提供動力基礎
1、全面推行集體林木材流通體制改革。一是實行按竹材加工終端產品計征林業規費。即對進入加工企業的本市竹材由源頭征收林業規費改由竹材加工企業按加工終端產品征收。二是試行筍竹產品市內運輸“綠色通道”工程。即在實行筍竹加工終端產品征收林業規費的前提下,允許筍竹原料、半成品在進入市內各加工企業時自由流通,不再辦理運輸憑證,并取消這部分竹材中間環節的一切檢查和收費。三是放開竹材經營、加工“兩證”辦理。竹材加工許可證改“報批制”為“報備制”,允許新辦竹材加工企業先上項目后辦有關手續;鼓勵竹農進行毛竹就地初加工,對于竹材加工半成品(竹膠板、竹地板坯料)加工點,竹炭加工不再辦理加工許可證。
2、進一步深化竹政管理改革。積極探索并建立市場經濟條件下商品林宏觀管理制度和實現形式,使我市竹業管理方式從以微觀管理為主轉變為宏觀管理為主,從全面管死向管嚴一塊、放活一塊轉變,從管理每一塊山、每一棵樹向抓重點、搞示范、出精品、上規模轉變,促進了全市竹業經濟的發展。
3、加快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我市在已基本完成集體林經營體制改革基礎上,明確把開展集體林經營體制改革“回頭看”、進一步鞏固提高改革成果,做好林權發(換)證等作為林權制度改革工作重點,全面啟動我市進一步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工作,取得了較明顯的成績。這項改革做到了“山定權、樹定根、人定心”,受到了林農的擁護,進一步調動了廣大林農保護和培育森林資源的積極性,優化了我市林業經營體制。
二、從加強投資導向入手,為林業可持續發展提供投入保證
林業當好新農村建設調研報告
1、充分認識林業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
林業是一項重要的公益事業和基礎產業,與“三農”關系密切,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這一新的重大歷史任務面前,大有可為,大有作為。充分發揮林業的多種功能,對于改善農業生產條件,有效增加農民收入,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推進新農村建設具有獨特作用。主要表現為:
第一,發展林業是加快農村生產發展的重要內容。農村生產發展是新農村建設的首要目標,要實現這一目標,必須大力發展林業。主要原因有三個:一是林業是農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農村是林業的主戰場,農民是林業的主力軍,通過大力發展林業,可以拓展農村經濟的發展空間,發揮出巨大的綜合效益;二是發展林業有利于保障農業穩產高產。因為林木具有調節氣候、涵養水源、保持水土、防風固沙等功能,在改善農村生產環境方面具有獨特效能。據實地觀測,農田防護林能使糧食平均增產15-20%;三是發展林業有利于保證糧食安全。通過大力發展果品,不僅豐富人們的果盤子,改善飲食結構,而且還可減輕農產品的生產壓力。
第二,發展林業是實現農民生活寬裕的有效途徑。農民增收,是生活寬裕的前提條件,而林業在促進農民增收方面可以發揮獨特作用。一是林業產業的效益日益顯著。在我市林果集中產區,人均果品收入超2000元的戶,戶均收入超萬元的村,俯拾皆是。我市滄縣的樸寺村、黃驊的孔店村就是靠發展小棗和冬棗致富的典型村,人均收入高達近萬元。林果產業的快速發展,已經成為我市推動農民收入增長的重要因素;二是林業重點工程的實施,直接增加了農民收入。農民通過參加退耕還林、防沙治沙、海防林等重點工程,可獲得錢款和苗木補助,從而成為農民增收的重要組成部分。
第三,發展林業是促進鄉風文明、實現村容整潔的關鍵措施。鄉風文明、村容整潔,是農村社會發展向現代化邁進的一個重要標志,也是農民生活質量提高的重要體現。發展林業,一是可綠化美化農村生態環境和人居環境。通過構筑農田林網,搞好村屯四旁綠化、庭院綠化,能使農民的家居環境、村莊環境、自然環境和諧優美;二是可以提高農民的生態道德意識。通過倡導森林文化、弘揚生態文明,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既能提高農民的自身修養,又有助于農民改變傳統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觀念,形成自覺植綠、愛綠、護綠、興綠的新風尚。通過發展林業產業,可以為鄉風文明、村容整潔提供物質保障,有力推動農村的綠化美化與和諧穩定。
第四,發展林業是推動農村管理民主的重要手段。管理民主是通過民主決策和民主監督,使農民獲得參與農村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事務的權利。當前,推進集體林產權制度改革是林業建設的一項重要工作。搞好這項改革,還林、還利于民,由農民自己管理和經營好這一重要生產資料,不僅能落實好農民的各項合法權利,還能提高農民的法律意識、民主意識和參政議政意識,是推進農村民主管理的重要途徑。
毛竹產業開發改造會上講話
今天全縣毛竹產業開發現場會在鄉召開。此,謹讓我代表鄉廣大干部群眾對參會的各位領導、同志們表示熱烈的歡迎和衷心的感謝。
年我鄉在村實施“興林富民示范村”創建工作。如今,根據縣“十一五”規劃要求和縣林業局的統一部署。村三畝田下200多畝毛竹撫育基地已初具規模,毛竹產業逐步走向產業化、標準化、規范化,極大地促進了農民增收,并帶動了全鄉各村毛竹產業發展。現將我鄉發展毛竹產業的有關情況作一簡要匯報:
一、主要成效
經過全鄉上下的共同努力,近年來。興林富民”毛竹示范基地已初具規模,并逐步形成了以為中心的毛竹產業帶;竹制品開發初見成效,形成了竹衣夾、竹簽、竹工藝品、竹筍干等多個品種的產品;產業化經營初步形成,毛竹產業已成為我鄉經濟的重要支柱和農民增收的主要途徑。
建立標準化示范基地,一是提高了毛竹林產出效益。通過興林富民示范村創建。以點帶面帶動了全鄉的毛竹低產林改造。原來只有0.2元/斤的老、弱竹全部達到0.33元/斤以上;冬筍的產量從原來的50斤/畝增加到現在150斤/畝,每畝增加農民收入500多元。這對于我鄉農村經濟的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增加了農民收入,活躍農村市場經濟,另方面轉變了傳統的農業經營習慣,還就地安置了農村剩余勞動力,穩定了農村社會秩序。
墾復撫育200畝,二是樹立了一批興林富民的典型。興林富民”示范點在村實施后帶動了全村毛竹墾復撫育的又一輪熱潮。全村完成一般撫育450畝。擴鞭20畝,新規劃發展200畝。現在毛竹價格每百斤達30元,上半年全村毛竹銷售收入50余萬元,全年人均收入可達2800元。村民鮑士米全家六口人,共有竹林面積24畝,經墾復撫育,增加了產量、提高了效益。目前為止,采挖冬筍400多公斤、春筍1000多公斤,光竹筍一項收入就有4000多元,再加上毛竹收入1.8萬元,平均畝產達1000元。
毛竹產業經濟發展工作意見
各鎮鄉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縣府各部門:
毛竹是重要的經濟竹種,具有生長期短、再生性強、收益期長的特點,用途十分廣泛,生態價值和經濟價值較高。我縣發展毛竹產業已有一定的基礎。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加快毛竹產業的發展不僅是開發山區資源、實現林農增收,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而且對改善生態環境,推進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建設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毛竹產業既是富民產業,又是生態產業。為加快毛竹產業發展,特提出如下意見:
一、加快毛竹產業發展的指導思想和工作目標
加快毛竹產業發展的指導思想: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緊緊圍繞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這個主題,以林農增收、林業增效為目標,堅持生態保護與開發利用并重,資源培育與加工增值并舉,依靠科技進步,提升經營水平,改善生產設施,提高綜合效益,加速推進毛竹產業發展。
加快毛竹產業發展的目標:經過五年努力,全縣毛竹面積達到18萬畝,其中筍材兩用林8萬畝;年產竹材300萬根,年產鮮筍5萬噸;竹材加工率達到80%;年銷售收入千萬元以上加工企業5家,其中億元企業2家,竹業總產值3億元以上。
二、加快毛竹產業發展的工作重點
在視察黑龍江大興安嶺林區時的講話
通過這兩天的考察,與大家交談,特別是剛才聽了××同志的匯報,對大興安嶺林區全面工作有了進一步的了解,我感到很滿意,很高興。借此機會,講三點意見。
一、要充分肯定黑龍江大興安嶺林區取得的成績
作為國家重點林區,大興安嶺開發建設42年來,累計生產木材1.2億立方米,上繳利稅45.2億元,為支援國家經濟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大家長期工作生活在“高寒禁區”,克服了很多困難,很不容易,經過這么多年的不懈努力,初步建設起功能比較完備的新林區。你們提出的“實施生態戰略,發展特色經濟,建設社會主義新林區”的思路很好,我完全贊同。你們提出的“寧可少要gdp,也要保護大森林”,“決不以犧牲生態為代價換取一時的經濟增長”這些觀點很正確,認識很深刻,針對性很強,符合林區的發展實際。
近年來,大興安嶺緊緊抓住實施天然林保護工程的歷史機遇,做了大量工作,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都取得了顯著成就。我在伊春講過,林業和林區的發展,應該體現在富民上、體現在職工增收上。你們全區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58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552元,在崗職工年均工資9273元,分別比2000年增長58.9%、34%、54.4%。這是你們正確處理興林和富民關系的結果。實踐證明,興林是手段,富民是目的;只有興林才能帶動富民,只有富民才能更好地興林。
上述這些成績的取得,是地委、行署、集團公司正確領導的結果,與廣大干部群眾的共同努力是分不開的,希望你們要再接再厲,把工作做得更好。
二、要更加關心支持黑龍江大興安嶺林區
年林業工作總結及工作計劃
上半年以來,我市林業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上級有關部門的關心支持下,圍繞“促農提升,助民增收,幫村建設,推進統籌”的總體思路,以林業各項工作“力爭衢州第一,爭創全省一流”為目標,突出“興林富民”主旨,真抓實干,狠抓落實,達到了預期的各項工作目標,為圓滿完成全年工作任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務夯實了基礎。
一、堅持生態為先,統籌城鄉綠化
去冬今春全市共完成山地更新造林面積12100畝,其中跡地更新面積7700畝,人工造林面積4400畝;完成長防林國債項目人工造林2200畝;完成低效針葉林闊葉化改造1萬畝;完成環城生態景觀林造林、補植5080畝,封育改造3000畝;建設林緣生物防火林帶100公里(20米寬50公里,10-20米寬50公里);完成50個村的村莊綠化;建設義務植樹基地110個,折合造林面積1100畝;營造農田林網45公里;完成四旁植樹135萬株;城市新增綠地面積9.8萬平方米,新建綠色通道55公里。
1、早字當頭,爭取贏得工作主動。從去年7月底就開始部署今春綠化造林的相關工作。各地早部署,早動員,搶抓進度,春節前基本完成了造林山場的清理等準備工作。春節過后,各鄉鎮抓住晴雨相間的有利時機,迅速掀起綠化造林熱潮,在一個月時間內基本完成了造林任務。
2、健全制度,確保跡地及時更新。我市已多年堅持“采造掛鉤”制度不動搖,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我們進一步細化和完善“采造掛鉤”制度,將其延伸到村、隊、戶,并出臺了嚴格的考核制度,確保了今年7600畝的跡地更新任務如期完成。
3、嚴格把關,切實提高造林質量。在項目造林招投標前,對供苗圃地苗木進行現場評價,并將評價結果作為評標的重要內容,確保優質苗上山;大力推廣容器苗造林,重點工程造林容器苗使用率達60%以上,松類造林容器苗使用率95%以上;嚴格執行苗木“三證一簽”制度,證簽不全的,一律不享受造林補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