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狀鑒別范文10篇

時間:2024-04-02 03:26:16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性狀鑒別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性狀鑒別

中藥材半顯微性狀鑒定論文

【摘要】:目的:尋找出一種適合基層使用的簡單?方便的鑒別藥材的方法。方法:通過不同儀器下觀察藥物的實驗,以對藥材的分辨率,觀察的清晰度為指標,以不同的儀器?底色的不同?光線的強度差別為主要考察因素,探索半顯微性狀鑒別最佳方法及條件。結果:體視顯微鏡觀察最清楚,掃描儀也能比較清楚地觀察,放大鏡觀察的結果就不太理想,且底色與藥材的對比度不同對實驗結果也有影響。結論:此種方法簡便易行,對操作人員的專業知識要求不高,是一種很好的適用于基層的藥材鑒別方法。

【關鍵詞】:半顯微性狀鑒定放大鏡掃描儀體視顯微鏡

傳統中藥作為中國寶貴資源,在臨床治病及養生保健方面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由于藥物療效與藥材的質量關系密切,因此對藥材進行鑒別而保證藥物療效就非常重要。現已被廣泛應用的藥材鑒定方法有顯微鑒定,性狀鑒定等。顯微鑒定是利用顯微技術對中藥的細胞?組織?構造特征進行顯微觀察與分析,以確定其品種和質量的一種鑒定方法;性狀鑒定是一種傳統的鑒別方法,是通過眼觀?手摸?鼻聞?口嘗?水試?火試等十分簡便的鑒定方法,來鑒別藥材的外觀性狀。本文則建立了一種介于性狀和顯微鑒別方法之間的另一類鑒別方法,它是借助放大鏡?掃描儀?體式顯微鏡等儀器觀察中藥材細微的外觀性狀,可稱它為半顯微性狀鑒定。“半顯微“是指它對中藥表面特征的放大是界于肉眼和生物顯微鏡之間,例如它可以把一個蘇子放大到一個乒乓球大小,非常清楚地顯示其表面的紋理,但它還不能看清楚植物細胞的形態,所以它還是屬于“性狀鑒別”范疇。但由于它是借助儀器對藥材表面的肉眼看不清的特征進行觀察,這也與傳統的性狀鑒定有較大的區別。半顯微性狀鑒別法主要用于細小的果實種子類?扁平的中藥飲片?葉類及花類藥材的觀察。對于形體大而厚的藥材的整體觀察則不適用,但亦可用于觀察其表面細微處的特征。按照這種方法所用到的儀器不同,可分為放大鏡半顯微形狀鑒定,掃描儀半顯微形狀鑒定,體視顯微鏡半顯微性狀鑒定。

1放大鏡半顯微性狀鑒定

放大鏡法就是利用一般的放大鏡來觀察藥材,此種方法簡便易行,放大鏡又方便攜帶,所以是鑒別藥材形狀的一種經常使用的基本方法。但缺點是放大鏡的分辨率不是很高,對于一些藥材的更為細微的特征,放大鏡的效果就不是很理想。而且利用放大鏡所得的觀察結果很難記錄下來,除非親自觀察,否則很難從觀察者的描述中得到很深的印象。

2掃描儀半顯微性狀鑒定

查看全文

生藥學實驗內容及考試改革

摘要:根據生藥學實驗教學的特點及目標,結合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及學生的學習反饋,分析當前生藥學實驗教學及考試的現狀和不足,通過建立完善生藥圖庫、補充藥材和偽品標本來增加生藥學實驗內容,對考試內容進行調整,組織競賽,豐富考試形式,并修改實驗講義,以期提高教學質量,增強學生辨別生藥的真假與優劣的能力,提高綜合素質。

關鍵詞:生藥學實驗;教學內容;考試

《生藥學》是指以生藥為主要研究對象,對生藥的名稱、基源、生產、采制、鑒別、化學成分、醫療用途、資源開發與利用和新藥創制等進行研究的學科[1]。《生藥學》實驗課的目的在于訓練學生掌握生藥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準確識別、鑒別生藥基源的種類,辨別生藥的真假與優劣,同時培養嚴格的科學態度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2]。藥材的真偽和優劣是中藥產業質量控制的源頭,沒有藥材質量的保證,下游的質量控制都將是空中樓閣。因此,對生藥學教學進行改革,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出具有實際鑒別經驗的中藥從業人員,是生藥學教師要共同應對的課題。現結合生藥學學科的特點和學校現有的實驗條件,對生藥學實驗課的內容及考試的改革談一些體會。

1該校生藥學實驗教學及考試現狀

筆者學校生藥學實驗共36學時,學生實驗內容主要為學習常用生藥的原植物鑒別、性狀鑒別、顯微鑒別和理化鑒別方法,現有顯微數碼互動實驗室,教師通過主控臺傳輸實施教學,同時可監視學生端顯微鏡下圖象或電腦屏幕,用以指導學生操作,并將任一學生顯微鏡觀察到的典型結構進行處理并傳輸到每一位學生的計算機屏幕上進行教學示范。教師與學生通過師生對講模式進行一對一語音交流或短信交流,使師生間的交流更直觀有效,達到真正的互動效果,顯微鑒別的教學效果得以大大提高。并且實驗考試要求學生識別3種未知藥材混合粉末,計入考試成績,學生對此非常重視,學習效果良好。但目前筆者學校生藥學實驗課程仍存在一些不足。(1)實驗內容分布不均。生藥學課程目標是要求學生至少應具備原植物鑒別、性狀鑒別、顯微鑒別、理化鑒別四大鑒別能力[3]。但實際上,因學時限制和條件限制,所開設內容信息量不夠大,顯微鑒別重視程度較高,而不同程度地忽視了對學生原植物鑒別、性狀鑒別、理化鑒別能力的培養。(2)藥材標本量不足。藥材的標本量不能滿足學習要求,缺乏足夠量的偽品標本,同時此項內容未納入考試內容,學生的重視程度明顯不夠。(3)實驗學時數不足。性狀鑒別和顯微鑒別都需要學生花費大量時間去練習鞏固,由于學時數的局限,藥材性狀鑒別的訓練時間嚴重不足,雖然對顯微鑒別的教學實踐有所側重,但依然需要加強。(4)實驗課考試內容較單一。要客觀衡量學生的實際藥材鑒別能力,需要建立合理的實驗課考試制度。以前實驗課考試內容比較單一,不夠全面,成績主要是以實驗報告和期末顯微鑒別考試為主,實驗課平時成績為輔。而實驗報告基本以板書為模板,加上實驗報告要求的繪圖內容,實驗報告的內容往往大同小異,僅僅靠實驗報告的成績,并不能真正衡量出學生的實驗水平,對于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掌握情況更不能體現出來。而期末粉末顯微鑒別則側重于顯微鑒別,無法評價學生的藥材性狀鑒別能力。

2改革方法

查看全文

高等農業院校生藥學課程改革探究

摘要:依據生藥學學科的發展動態,結合吉林農業大學中藥材學院藥用植物栽培的研究特色,筆者將強調學生全方位參與的BOPPPS教學模式[引入(bridge-in)、目標(objective)、前測(pre-assess-ment)、參與學習(participatory-learning)、后測(post-assessment)和總結(summary)]引入到生藥學課程的教學全過程,分別舉例設計生藥學課程總論部分“生藥真實性鑒別”中的“性狀鑒別”和各論部分中的“人參”藥材的授課方案,旨在使學生全方位參與并及時反饋,教師能通過分解教學過程找出教學盲點,提升教學效果。

關鍵詞:生藥學;BOPPPS;教學改革;性狀鑒別;人參

吉林農業大學于1958年創建了“藥用植物”專業,是我國最早開設“中藥學”相關專業的高等農業院校。生藥學課程是吉林農業大學中藥材學院動物藥學和植物科學與技術等多個專業的必修課程,是一門涵蓋多學科知識的綜合性應用學科,無論是對學生的專業實踐技能培訓,還是繼續深入科學研究都至關重要。然而,由于生藥學課程綜合了藥用植物學、動物學、中藥資源學、中藥鑒定學、中藥炮制學、天然藥物化學、藥理學和中藥學等多學科的知識點,而且隨著藥理學和生物信息學等相關學科的快速發展,現代生藥學的內涵不斷擴大[1],因此生藥學課程的教學目標早已不能局限于培養學生的識藥辨藥能力,而需要培養適合時代需要的生藥學人才[2]。目前,國內大學多推行從“以教師為中心”向“以學生為中心”轉變的教學模式改革,常采用循問教學模式(PBL)、團隊教學模式(TBL)、案例教學模式(CBL)等形式[3]。筆者也曾應用PBL教學法對生藥學課程改革進行了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4],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熱情仍舊不高,還需要更有效地將“被動接受”角色轉換成“主動參與”。針對此問題,筆者借鑒了北美高校推崇的“以學生為主體的模塊化教學模式”BOPPPS[引入(bridge-in)、目標(objective)、前測(pre-assessment)、參與學習(par-ticipatory-learning)、后測(post-assessment)和總結(summary)],將繁雜的生藥學教學內容切割為數個小單元,使每個小教學單元包含:1)引入,吸引興趣;2)目標,擬達到的目標;3)前測,檢測基礎知識;4)參與學習,多途徑參與學習;5)后測,檢測是否達到教學目的;6)總結,總結知識點[5]。筆者依據生藥學課程教學內容特點,分別以總論部分“生藥真實性鑒別”中的“性狀鑒別”和各論部分中的“人參”藥材為例,將應用BOPPPS教學模式安排的教學活動及設計的授課方案介紹如下,以期為其他農業院校生藥學課程的教學改革提供參考。

1BOPPPS模式在生藥學總論部分教學中的應用

生藥學總論部分在生藥學課程整體知識結構中至關重要,涵蓋了生藥學的基本理論和研究技術方法,屬于提綱挈領的知識內容。學生通過總論部分的學習,能了解學科的發展動態和亟待解決的問題,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并增強學習信心。1.1導入。生藥學的研究內容與人們的日常生活聯系非常緊密,教師可依據個人的生活經驗,聯系與授課內容相關的具體實例,如某年“3•15”晚會曾現場演示如何快速鑒別名貴的“藏紅花”?為何買到的某些“大黃”不具有瀉下作用?如何避免受騙,可以快速、簡便地辨別某些貴重中藥?以這樣的開篇吸引學生注意力,隨后引出可以通過聯系各藥材的“性狀鑒別”特征,準確分辨“偽品”和“劣質品”藥材。1.2目標。大學課程的核心目標不應該是單純的知識傳遞,課程教學目標的設置應有效支撐學生后續課程學習,超越“了解+記憶+理解”的低階教學目標,應包含多維度、深層次的教學目標,如批判性思維、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價值塑造,等等[6]。性狀鑒別是生藥五大鑒別內容中最重要的部分,也是最常用的鑒別方法。因此,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定位為掌握性狀鑒定的10項內容及其順序,熟悉老藥工的經驗術語,如防風的“蚯蚓頭”、大黃的“星點”、何首烏的“云錦花紋”等,以及某些特殊藥材加水或火燒后產生的特殊現象,如牛黃的“掛甲”等。最后,學生可以通過眼觀、手摸、鼻聞、口嘗等方法快速鑒別某些特征藥材。1.3前測。學習“性狀鑒別”之前,先以PPT展示圖片結合提問方式考察學生對藥材的了解,如列舉以形狀、顏色、特殊氣味等命名的生藥,然后通過觀察藥材圖片,引導學生以藥用植物分類特征術語討論各藥材的外觀特征,并根據學生的反饋調整授課內容及重點。1.4參與學習。理論課堂與實驗教學相結合更有利于學生學習、感受生藥,因此,課堂講授以PPT圖片展示、視頻播放結合藥材標本演示,把枯燥的文字鑒別特征生動形象地展示出來,給學生們直觀、深刻的印象。例如:視頻播放海金沙點燃后產生的閃光及爆鳴聲;現場演示紅花加水后水溶液呈現黃色;讓學生們感受三七“銅皮鐵骨”的質地特征;口嘗甘草的甜味、黃芪的豆腥味、黃連的苦味,等等。在輕松的課堂氣氛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加學習效果。1.5后測。講授知識點后,預留幾分鐘時間以提問的方式評估教學效果,如用PPT給出一個“正品”和其常見的“偽品”生藥圖片,請學生分辨真偽,檢驗其是否能聯系“性狀鑒別”特征中相應的經驗術語進行分析,及時將所學的理論知識得到應用,教師觀察是否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標。1.6總結。歸納本節課知識點,教師引導學生對藥材性狀特征進行總結,從形狀、大小、顏色、表面特征、質地、斷面特征、氣味和水試、火試特征進行完整的描述,再強化、突出重點鑒別特征,達到從宏觀水平熟練鑒別出“正品”藥材的目的。此外,提出問題“如何從微觀水平鑒別真偽”?因為藥材市場上很多都是破碎的、不完整的生藥,可能沒有明顯的外觀鑒別特征,從而引出下節課“生藥真實性鑒別”的“顯微鑒別”。

2BOPPPS模式在生藥學各論部分教學中的應用

查看全文

水黃連研究論文

1材料與儀器

水黃連采于廣西南寧市石門森林公園,海拔100m,經作者鑒定。YD-1508輪轉式石蠟切片機(浙江金華科迪儀器設備有限公司);SonyDSC-100數碼相機(索尼公司);KQ3200超聲波清洗器(昆山市超聲儀器有限公司);電子顯微鏡(上海興行實業有限公司)。

2方法與結果

取部分所采材料藥用部位按常規石蠟制片法制作石蠟切片;按《中國藥典》2005版薄層色譜法進行定性鑒別研究。

2.1原植物多年生草本。根莖短,須根細長,黃棕色。莖有縱棱。葉為2~3回羽狀復葉;葉柄基部有縱溝,具膜質耳狀鞘,葉愈向上葉柄愈短;小葉片線狀長圓形,全緣或先端2~3裂,邊緣反卷。圓錐花序頂生;苞片及小苞片褐色,膜質;花黃色;萼片4;雄蕊10~20,花藥線狀長圓形,具小箭頭;雌蕊6~12。瘦果小,卵狀圓形,無柄,灰褐色,宿存柱頭短,呈箭頭狀。花期5~6月。果期6~8月。見圖1。

圖1水黃連原植物(示花期)(略)

查看全文

中藥飲片鑒別保障用藥安全論文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材料與方法;結果;討論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中藥飲片的真偽,直接影響到臨床療效的發揮及患者的用藥安全、牛黃、性狀鑒別、體輕,質酥脆,易分層剝離,斷面金黃色,可見細密的同心層紋,有的夾有白心、發現迅速溶解,顯鮮明的金黃色,久置后變為綠色、何首烏、正品何首烏為蓼科植物何首烏(PolygonummultiflorumThunb)的干燥根、偽品偽品制何首烏為0.7~1.0cm不等的厚片、偽品百合科植物龍血樹脂或稱索科特拉血竭、扁柏木片,黃棕色,縱向紋理多彎曲,具香氣,味微苦、對常見中藥飲片牛黃、何首烏、血竭、檀香、大黃的正、偽品進行較為清晰的區分、中藥為中華民族的康復保健、防病治病起到了重要作用等,具體請詳見。

[摘要]目的:通過列舉幾種常見中藥飲片的鑒別方法,指導臨床合理用藥,提高醫療質量,保障患者用藥安全有效。方法:對常見中藥飲片牛黃、何首烏、血竭、檀香、大黃正、偽品的性狀鑒別和理化鑒別進行了比較。結果:切實掌握常見中藥的鑒別要點,有助于提高醫院用藥水平。結論:提高中藥飲片的鑒別技術對于保障患者用藥安全十分重要。

[關鍵詞]中藥;飲片;鑒別

中藥飲片的真偽,直接影響到臨床療效的發揮及患者的用藥安全,因此熟練掌握中藥飲片的鑒別方法,特別是鑒別要點,有助于快速、準確地與偽品區分,從而保證藥品的質量與臨床用藥的安全,具有非常現實的意義。本文列舉了幾種常見中藥飲片的鑒別要點,對于臨床用藥具有指導意義。

1材料與方法

1.1牛黃

查看全文

決明子的生藥學分析論文

1材料

分別收集了四川、陜西、重慶等產地的決明CassiaobtusifoliaL.原植物和種子,以及廣西、成都中醫藥大學苗圃的小決明CassiatoraL.原植物和種子。藥用植物和藥材均由成都中醫藥大學盧先明教授鑒定。

2方法與結果

2.1原植物鑒定

2.1.1決明

CassiaobtusifoliaL.一年生半灌木狀草本,高1~2m。偶數羽狀復葉互生,有小葉2~4對,在下面兩小葉之間的葉軸上有針刺狀暗紅色腺體;小葉倒卵形,長1.5~6.5cm,寬0.8~3cm,先端圓形有小突尖。花成對腋生;小花梗長1~2.3cm;萼片5,分離;花瓣5,黃色,倒卵形,長約12mm,具短爪;發育雄蕊7。莢果條形,長15~24cm。種子多數,菱狀方形,淡褐色或綠棕色,有光澤,兩側面各有一條線形的淺色斜凹紋。花期7~9月,果期9~11月。全國大部分地區有栽培。生于村邊、路旁、山坡等地。

查看全文

生藥學實驗教學設計研究

1生藥學實驗教學改革的必要性

傳統的生藥學實驗包括生藥的性狀鑒別、生藥組織切片的顯微鑒別、生藥及中成藥的粉末顯微鑒別、生藥理化性質的鑒別等四個方面。①性狀鑒別。按教學大綱要求將需要掌握、熟悉的生藥材,利用生藥標本,根據理論課所講的各類生藥性狀鑒別要點,識別各類生藥材。②生藥組織切片的顯微鑒別。選擇典型的根及根莖類藥材、皮類及葉類藥材等代表性生藥,利用生物顯微鏡進行組織切片觀察,掌握各類藥材組織切片的顯微特征。③藥材及中成藥粉末顯微鑒別。利用生物顯微鏡,以花粉粒、草酸鈣簇晶、石細胞、淀粉粒、腺毛、非腺毛、剛毛等顯微特征對代表性生藥材進行顯微觀察,利用顯微特征要點鑒別藥材;利用中成藥中各組成生藥材的專屬顯微特征進行顯微鑒別,從而掌握顯微鑒別在中成藥鑒別中的應用。④藥材的理化鑒別。利用藥材本身的特征性成分或選擇適當的溶劑提取特征性成分,利用其理化性質進行鑒別,如顯色反應、沉淀反應、薄層色譜、紫外光譜的鑒別,掌握常用的理化鑒別技術[2]。目前生藥學實驗大多以定性實驗為主,定量實驗較少。生藥學實驗的教學內容主要是驗證性實驗,操作簡單,這些實驗雖能加深學生對理論的理解、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但在整個實驗過程中學生只是定性地對生藥進行認識及鑒別,對于社會需求的生藥質量控制及其品質評價所需求的定量考察,目前的實驗設計不完善且層次不夠。為了培養學生對生藥質量控制和品質評價的能力,筆者在傳統生藥學實驗基礎上,對于針對性強的實驗,優選出最基礎和具有代表性的實驗部分;對可實現定量操作的實驗內容,進行定量的實驗設計研究,實現真正定量化的生藥質量控制。

2定量化的實驗教學設計

2.1各類中藥的生藥學鑒定實驗設計。分別以根及根莖類生藥、花類中藥,選取具有代表性的生藥如大黃、金銀花等,對其性狀及其顯微特征進行定性及定量實驗。性狀鑒定是用感觀鑒定中藥是否與規定的中藥標準或與標準品相符合。主要進行中藥品種、純度鑒定或初步評價中藥品質的優劣。本次實驗的重點是觀察供試品的形狀、表面、斷面等特征。通過對單味藥系統地觀察和描述,確定并掌握其主要性狀鑒定特征。顯微鑒定法就是利用顯微鏡、顯微技術等對生藥進行分析鑒定的方法,確定中藥的真偽、純度、品質從而建立鑒別標準。顯微定量是根據顯微特征的專屬性和穩定性,對藥材某一專屬特征進行計量分析,從而鑒定藥材的真偽、優劣的方法[3-4]。通過顯微特征常數的大小來判斷藥材質量的優劣,可以作為一種中藥材的質量標準來應用[5-6]。根據以上原理,用于本實驗教學設計的定量設計實驗。以根及根莖類生藥大黃為例,具體實驗設計如下:①大黃飲片性狀鑒別,觀察大黃飲片,并記錄主要特征。②大黃飲片粉末顯微鑒別及顯微特征常數的定量計算。將大黃用粉碎機粉碎,過篩;取完全過篩的大黃粉末,精密稱定,用水合氯醛多次研磨水飛;將水飛后的粉末轉移至25mL容量瓶中,加入甘油10mL,最后用實驗用水合氯醛試液定容;充分搖勻后精密吸取0.02mL樣品液,平行制片5張,于顯微鏡下觀察顯微特征物并繪圖;根據“之”字形方法,進行大黃簇晶的計數,計算出大黃中簇晶的顯微特征常數(即每克大黃中簇晶的個數)。計算方法如下:測定樣品中定量藥材的顯微特征常數:按比例制備定量藥材的混懸液,裝片觀察計數,用公式計算:P=(X×V)/(V1×W)P:藥材顯微特征常數(個/mg);X:每片蓋玻片下藥材顯微特征數(個);V:定量藥材混懸液總體積(mL);V1:蓋玻片下藥材混懸液體積(mL);W:藥材稱取量。③實驗要求:大黃飲片的性狀特征;大黃粉末的顯微特征(繪圖并寫出主要粉末顯微特征-草酸鈣簇晶等);計算出大黃中簇晶的顯微特征常數。通過此次實驗,讓學生在掌握傳統的性狀鑒定、顯微鑒定方法基礎上,對生藥的顯微特征常數進行計算,通過顯微特征常數的大小來判斷藥材質量的優劣,達到對生藥定量的質量控制。2.2理化鑒定的實驗設計。生藥有效成分的含量是其質量的關鍵,故應加強生藥理化鑒別的內容,尤其是增加定量實驗的內容。目前采用薄層色譜鑒別,高效液相的方法來檢測,這樣更有利于提升生藥質量標準的整體水平。本部分理化鑒定的實驗教學設計,除了加強基礎的定性理化鑒定實驗理化鑒定外,把紫外光譜、薄層色譜、高效液相方法等鑒定技術引用到生藥學實驗中來增加定量實驗的內容。具體實驗設計為:雞血藤的黃酮類成分的薄層色譜鑒定;利用高效液相對金銀花中綠原酸的含量進行測定,利用揮發油提取裝置對小茴香中的揮發油進行提取并計算小茴香中揮發油的含量。通過定量實驗教學設計,對生藥中的化學成分進行定量研究,豐富生藥學實驗的理化鑒定體系。2.3中成藥中生藥含量測定實驗設計。利用顯微定量法對含代表中藥并且具有專屬顯微特征物的中成藥進行了投藥量測定。當已知原藥材的顯微特征常數時,通過顯微定量法可以準確測出復方中藥材的用藥比例量,方法簡便易行,結果穩定可靠,為中成藥的質量控制提供新的技術手段[7-8]。在中成藥的生藥學鑒定實驗設計中,一方面加強基礎實驗操作訓練。利用中成藥中各組成生藥材的專屬顯微特征進行顯微鑒別觀察,從而掌握顯微鑒別在中成藥鑒別中的應用。二是設計定量實驗。對含代表性并且具有專屬顯微特征物的中成藥中的各生藥組成成分進行投藥量測定,當已知原藥材的顯微特征常數時,通過顯微定量法可以準確測出復方中藥材的用藥比例量。如梔子金花丸中,根據金銀花所具有的專屬顯微特征物花粉粒,首先計算出金銀花中花粉粒的顯微特征常數,再根據在梔子金花丸中花粉粒個數,從而計算出梔子金花丸中金銀花的含量。利用顯微定量法對含代表中藥并且具有專屬顯微特征物的中成藥進行投藥量測定,為中成藥的質量控制提供新的技術手段。

3教學效果

3.1培養學生的科研知識及實踐創新能力。通過在傳統生藥學實驗基礎上,優選出最基礎的和具有代表性的實驗部分,對可實現定量操作的實驗內容,進行定量的實驗設計。學生在掌握傳統的性狀鑒定、顯微鑒定方法基礎上,對生藥的顯微特征常數進行計算,通過顯微特征常數的大小來判斷藥材質量的優劣,達到對生藥定量的質量控制。對于理化鑒定的實驗教學設計,除了加強基礎的定性理化鑒定實驗理化鑒定,把紫外光譜、高效液相方法等鑒定技術引用到生藥學實驗中來增加定量實驗的內容,對生藥中的化學成分進行定量研究。在中成藥的生藥學鑒定實驗設計中,不僅利用中成藥中各組成生藥材的專屬顯微特征進行顯微鑒別觀察,而且對含代表性并且具有專屬顯微特征物的中成藥中的各生藥組成成分進行了投藥量測定,準確測出復方中藥材的用藥比例量。這些定量化的實驗教學設計,使生藥學實驗內容設計變得豐富,讓學生在掌握基礎知識技能的基礎上,掌握前沿科學知識,使學生所掌握的知識與社會需要銜接;培養學生對生藥質量的定量質量控制及品質評價的能力,為今后從事生藥的質量控制和開發創新利用,奠定扎實的知識及實踐創新能力基礎。3.2培養學生的整體思維設計及科研能力。在定量化的實驗教學設計中,以解決實際問題為指導,以實現定量化的生藥質量控制為目標,設計安排實驗。在整個實驗過程中,學生首先獲取實驗設計目的:比如在中成藥中生藥含量測定實驗設計中,實驗目的是對含代表性并且具有專屬顯微特征物的中成藥中的各生藥組成成分進行投藥量測定,當已知原藥材的顯微特征常數時,通過顯微定量法可以準確測出復方中藥材的用藥比例量,進而對中成藥的質量判斷提供依據。然后計劃、統籌安排具體實驗步驟,最終目的得到定量控制實驗結果,從而對生藥質量及品質做出最終評價。這是一個思考、領悟、認知的過程,整個過程學生作為實驗的主體,發揮了主觀能動性,通過對實踐的指導作用,理論聯系實際、應用于實際,使學習更加具有實用性和目的性,在激發學生對實際藥品質量控制研究的興趣的同時,培養了學生的整體思維能力及對研究實際問題的綜合能力。最后的實驗報告,會形成一個小課題式組織思路,實驗設計的目的、原理、解決的實際問題、采取的實驗方式及步驟、最終實驗數據及分析結果與討論等內容。讓學生對整個實驗設計過程進行總結、思考,在掌握理論知識的同時鍛煉了科研能力及論文的寫作能力,最終為畢業實習和實際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礎[9]。

查看全文

菊三七性狀鑒別論文

摘要:目的對多民族常用的植物藥菊三七進行生藥學鑒定,為其鑒別及應用提供科學依據。方法采用原植物、性狀、顯微鑒別方法。結果菊三七在原植物、性狀、顯微等方面具有專屬性的特征。結論通過原植物、性狀、顯微能夠很好地鑒定菊三七。

關鍵詞:菊三七;性狀鑒別;顯微鑒別

菊三七,為菊科植物菊三七Gynurasegetum(Lour.)Merr.[G.japonica(Thun)Juel.;G.pinnatifida(L.)DC.]的根。侗族、壯族、畬族、拉祜族、彝族、苗族、阿昌族、土家族中均藥用。《本草綱目》于“三七”條云:“近傳一種草,春生苗,夏高三、四尺。葉似菊艾而勁厚,有歧尖。莖有赤棱。夏秋開黃花,蕊如金絲,盤紐可愛,而氣不香,花干則吐蕊如苦荬絮。根葉味甘,治金瘡折傷出血及上下血病,甚效,云是三七,而根大如牛蒡根,……”。《云南中草藥》:“甘、苦、溫,有毒。止血散瘀,消腫止痛。主治跌打損傷,風濕痛,癰腫,皮炎,無名腫毒,外傷出血”。《草木便方》:“活血,續接骨。治內傷積血,痞塊,心腹疼痛”。《滇南本草》:“味甘,微苦。無毒。入足、手陽明經,兼入血分,治跌打損傷。生用破血,炙用補血,主治止血、散血、箭傷杖撲、跌打損傷,包敷患處,即可痊愈”。《天寶本草》:“治婦女血滯,腰腳痛,男子遺精,痢疾”。

彝族傳統用于治療乳腺炎、咽峽炎、扁桃體炎、外傷出血、跌打損傷、骨折、蛇蟲咬傷、干瘡(疥瘡)。

作者在對常用民族植物藥菊三七進行了生藥學鑒定,以期為其鑒別及應用提供一定的科學依據。

一、材料與儀器

查看全文

牛黃的鑒別分析論文

1牛黃的性狀鑒別

1.1天然牛黃的性狀鑒別天然牛黃來源于牛科動物牛BostaurusdomesticusGmelin干燥的膽結石。主產于華北、東北、西北等地。分別稱京牛黃、東牛黃、西牛黃。取自膽囊的牛黃習稱“膽黃”。取自膽管或者肝管的牛黃習稱“管黃”。由于宰殺牛后未檢查,牛黃在膽囊內的時間過長,膽汁滲入黃內而成習稱“吃膽牛黃”。

1.1.1膽黃形狀:多呈卵形,不規則形,三角形或四方形。大小不一,直徑0.6~3.3cm;表面:黃紅色或棕黃色,細膩而稍有光澤,有的外部掛有一層黑色光亮的薄膜,習稱“烏金衣”。有的粗糙具疣狀突起。有的具有裂紋;質地:體輕,質松脆易碎;斷面:金黃色,有排列整齊的同心層紋;氣味:氣清香,味先苦而后微甜,入口有清涼竄透感,嚼之不粘牙。

1.1.2管黃形狀:多呈短管狀,長約3cm,直徑0.5~1.5cm;表面:紅棕或黃棕色,有的呈棕褐色,表面不平或有橫曲紋,有裂紋及小突起;斷面:斷面有較少的層紋,有的中空,色較深;氣味:同膽黃。

1.1.3膽牛黃多成暗紅棕色或者黑色。質較硬,不松脆,斷面似膠狀,顯黑色或者墨綠色,同心性層紋不明顯或隱約可見。無清香氣,味苦。

1.2人工培植牛黃的性狀鑒別由于牛黃產量稀少,近年來河北等省,生產人工培植牛黃。銷于全國并出口。人工培植牛黃是在牛膽囊內,放置異物,再注入易感菌,促使膽囊發炎,造成病理變化而促使膽結石形成。現又用注射法和用人工模擬膽囊和體外循環等新技術,在牛體內進行培育牛黃的研究,克服了手術育黃的弊端。其主要成分、藥理作用和功能主治與牛黃基本相同。

查看全文

光白英果實的性狀及顯微特征論文

摘要:目的為進一步研究開發利用該植物資源提供依據。方法應用性狀鑒別、顯微鑒別、化學成分預試、薄層色譜鑒別、紫外光譜掃描進行研究。結果詳細描述了該生藥的性狀及顯微特征;薄層板上斑點明顯;化學成分預試初步檢出其含有皂苷類、生物堿類等化學成分。結論為該藥鑒別以及進一步開發利用提供了科學依據。

關鍵詞:光白英果實;性狀鑒別;顯微鑒別;理化鑒別

光白英為茄科(Solanaceae)植物光白英Solanumboreali-sinenseC.Y.WuetS.C.Huang的干燥果實,產于我國東北、河北、內蒙古和新疆北部(石河子、福海、米泉、奇臺、瑪納斯等地),前蘇聯西伯利亞亦有分布,喜生于海拔900~1070m的河岸、渠邊、荒地。而同為茄科植物歐白英SolanumdulcamaraL.為傳統的維吾爾藥(歐白英始載于公元1868年阿富汗人米爾·穆罕默德·玉蘇甫著《藥物大全》中),具有清熱解毒、祛風利濕、消腫化瘀等作用,常用于治療感冒發熱、風濕、疼痛、中風等癥,外用治癰癤腫毒等皮膚病。光白英與歐白英同科同屬,但至今未見國內外對其化學成分和生物活性研究的報道。光白英在新疆的自然資源豐富,為了充分利用該植物資源,揭示光白英藥用的物質基礎,從中尋找有生物活性及藥用前導的天然產物,本研究對光白英果實的性狀、顯微、化學成分、薄層色譜、紫外光譜等方面進行了研究,為進一步研究開發利用這一資源提供科學依據。

一、材料與儀器

1.1材料

光白英果實采自新疆米泉鐵廠溝,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藥物研究所張彥福研究員鑒定,為茄科植物光白英Solanumboreali-sinenseC.Y.WuetS.C.Huang的果實,自然晾干備用。標本存放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藥物研究所標本室。所用試劑均為分析純。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