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體使用范文10篇

時間:2024-04-02 13:14:45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新媒體使用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新媒體使用

新媒體在平面設計的使用和創新

新媒體是以手機、平板電腦等為代表的新時期的微型終端通信設備,新媒體的出現給人類帶來了更大的方便,人們生活娛樂均離不開新媒體資源。平面設計是以視覺設計、廣告設計等為內容的課程,在設計過程中,應用新型媒體將產生不同的體驗,提供高質量的信息,并使設計平面動態化,這一時期的平面設計應正確使用新媒體資源,并在設計中進行創新。

一、平面設計與新媒體

平面設計范圍廣泛,從內容上,涉及廣告設計、包裝設計、企業商標設計等。平面設計在發展過程中經歷了從工業化到信息化的過程,設計形態和設計范圍不斷擴展,且每一次技術與媒體的結合都帶來了行業的進步。平面設計的發展最初可以追溯到文字,再到印刷技術,報紙也是平面設計的一項內容。工業革命的到來也標志著平面設計進入了工業時代,使工藝美術運動在早期與技術之間相結合。20世紀初,攝像技術開始流行,照片拼貼和攝像技術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突出了設計的特點之后隨著計算機的出現,平面設計實現了模擬繪畫。在計算機和電視機出現之前,影響技術可以說是一項重點改革,它使視覺藝術領域得以拓展,可以說從工業時代到電子影像時代,實現了質的飛躍。目前,計算機已經成為設計中不可或缺的工具,這一技術在我國快速發展于本世紀初期,計算機與90年代末和本世紀初期逐漸進入人們的視線,并在短短10年左右快速發展為人們生活和工作必備的工具。計算機在平面設計上的應用是廣泛的,數碼革命首先就從平面設計開始,很多電腦硬件軟件最初都是應用于平面設計中。目前比較實用的軟件技術如Photoshop,3DMAX等,都在設計中發揮著不可取代的作用。而隨著新一時期,更新、更便捷的媒體出現,平面設計的特征與設計方法也應隨之內進行適當的調節,總之,在技術上,能夠充分利用當前技術使設計更加便捷,使設計更能夠滿足客戶需求就是平面設計創新的目的,也是設計師的主要任務。

二、新媒體在平面設計中的廣泛使用

平面設計通過視覺構造作品,在設計中,設計師將自身的思維靈感傾注其中,為客戶提供優質的產品。視覺設計分為多個方面,也包含了多方面的內容,可以利用符號、文字、色彩以及圖案等進行合理而巧妙的編排,使之融合在一起,形成完整的作品。平面設計在企業商標設計中具有積極的運用,在網站設計上也具有積極的運用,平面設計目前以計算機技術為核心,以電子數字技術等新時期的技術為輔助,未來新媒體將在平面設計中發揮更廣泛的作用。設計作品的圖形創意、色彩品位、材料質地注重細節,設計師通過靈動的、細膩的或者是多變的意象來設計圖案,也傳遞自己的感情。平面設計的創作手段在新媒體的出現到來之時,創新更加明顯,在設計上融入新的科技,在包裝設計元素上,在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都有平面設計的身影,廣告公司街邊的廣告標語、書籍的裝幀設計、VI設計等,即使是在坐公交車的途中,也隨時可以看到多媒體移動電視設計,平面設計廣告通過新媒體更加廣泛的推廣,并且發揮著娛樂消遣、生活實用以及工作助手等積極作用。新聞資訊能夠第一時間被捕捉,也是新媒體的功勞,與以往的獲得新聞的方式相比,更多的人使用手機等現代化的媒體資源更輕松的獲得一手新聞。平面設計是科技與藝術的結合,商業社會的必需品,也就是為產業所服務的。在設計過程中,藝術創作理念是其源泉。商業社會需要藝術設計與創作理念活動才能產生藝術價值。在藝術和個人設計的范圍內,好的平面設計廣告設計能夠展示出產品的質量與品質,在外在形象和魅力上,給人一種美的享受。平面設計作為一種設計技術,在商業中的作用有時候是隱形的,比如商品銷售過程中,吸引消費者的因素不僅包括質量,很有可能還包括包裝設計,LOGO或圖案的設計均可能會引起消費者的注意,最終轉化為消費行為,這也是品牌力量的效果。在好的品牌中,質量以外的平面設計也做的十分出色,因此很多時候人們是通過商標等平面設計來了解品牌,進而接受品牌。而新媒體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廣泛,也正是這一技術使得平面設計商業價值得以體現。

三、新媒體在平面設計中的發展創新

查看全文

社會新媒體使用管理論文

傳播媒介對社會發展及對人的觀念、行為、生活方式等方面的作用和影響是巨大的,這通常是傳播研究的一個重點。然而,社會的發展變革對傳媒的使用發展的作用和影響也是巨大的,二者之間呈現互動關系。

縱觀當代中國(以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為標志)傳媒的發展歷程,至1958年電視開播,完成了今天被視為傳統媒體發展的歷程。

美國國際商業機器公司(IBM)在1981年8月12日推出該公司的第一部個人電腦IBM5150后,個人電腦為各行各業包括傳媒業帶來革命性的變化。如果可以稱為中國“新媒體時代”的話,那么進入這一新的階段,是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的,其標志就是個人電腦在中國的使用。

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后個人電腦普遍接入互聯網,更將新聞和信息的流通帶入一個全新階段,中國的“新媒體時代”也隨之進入又一新階段,其標志就是中國向全社會開放互聯網接入以及各類數字新媒體開始大量進入民眾家庭。

“新媒體”是一個相對的概念,是與“傳統媒體”比較而言。但“新媒體”有一個本質的特征,就是它是數字化媒體。

因此“新媒體時代”有以下兩個顯著的特點:

查看全文

社會變革與新媒體使用研究論文

中國社會變革與新媒體使用

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閔大洪

傳播媒介對社會發展及對人的觀念、行為、生活方式等方面的作用和影響是巨大的,這通常是傳播研究的一個重點。然而,社會的發展變革對傳媒的使用發展的作用和影響也是巨大的,二者之間呈現互動關系。

縱觀當代中國(以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為標志)傳媒的發展歷程,至1958年電視開播,完成了今天被視為傳統媒體發展的歷程。

美國國際商業機器公司(IBM)在1981年8月12日推出該公司的第一部個人電腦IBM5150后,個人電腦為各行各業包括傳媒業帶來革命性的變化。如果可以稱為中國“新媒體時代”的話,那么進入這一新的階段,是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的,其標志就是個人電腦在中國的使用。

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后個人電腦普遍接入互聯網,更將新聞和信息的流通帶入一個全新階段,中國的“新媒體時代”也隨之進入又一新階段,其標志就是中國向全社會開放互聯網接入以及各類數字新媒體開始大量進入民眾家庭。

查看全文

社會變革與新媒體使用研究論文

中國社會變革與新媒體使用

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閔大洪

傳播媒介對社會發展及對人的觀念、行為、生活方式等方面的作用和影響是巨大的,這通常是傳播研究的一個重點。然而,社會的發展變革對傳媒的使用發展的作用和影響也是巨大的,二者之間呈現互動關系。

縱觀當代中國(以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為標志)傳媒的發展歷程,至1958年電視開播,完成了今天被視為傳統媒體發展的歷程。

美國國際商業機器公司(IBM)在1981年8月12日推出該公司的第一部個人電腦IBM5150后,個人電腦為各行各業包括傳媒業帶來革命性的變化。如果可以稱為中國“新媒體時代”的話,那么進入這一新的階段,是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的,其標志就是個人電腦在中國的使用。

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后個人電腦普遍接入互聯網,更將新聞和信息的流通帶入一個全新階段,中國的“新媒體時代”也隨之進入又一新階段,其標志就是中國向全社會開放互聯網接入以及各類數字新媒體開始大量進入民眾家庭。

查看全文

社會變革與新媒體使用研究論文

中國社會變革與新媒體使用

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閔大洪

傳播媒介對社會發展及對人的觀念、行為、生活方式等方面的作用和影響是巨大的,這通常是傳播研究的一個重點。然而,社會的發展變革對傳媒的使用發展的作用和影響也是巨大的,二者之間呈現互動關系。

縱觀當代中國(以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為標志)傳媒的發展歷程,至1958年電視開播,完成了今天被視為傳統媒體發展的歷程。

美國國際商業機器公司(IBM)在1981年8月12日推出該公司的第一部個人電腦IBM5150后,個人電腦為各行各業包括傳媒業帶來革命性的變化。如果可以稱為中國“新媒體時代”的話,那么進入這一新的階段,是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的,其標志就是個人電腦在中國的使用。

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后個人電腦普遍接入互聯網,更將新聞和信息的流通帶入一個全新階段,中國的“新媒體時代”也隨之進入又一新階段,其標志就是中國向全社會開放互聯網接入以及各類數字新媒體開始大量進入民眾家庭。

查看全文

社會變革與新媒體使用研究論文

縱觀當代中國(以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為標志)傳媒的發展歷程,至1958年電視開播,完成了今天被視為傳統媒體發展的歷程。

美國國際商業機器公司(IBM)在1981年8月12日推出該公司的第一部個人電腦IBM5150后,個人電腦為各行各業包括傳媒業帶來革命性的變化。如果可以稱為中國“新媒體時代”的話,那么進入這一新的階段,是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的,其標志就是個人電腦在中國的使用。

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后個人電腦普遍接入互聯網,更將新聞和信息的流通帶入一個全新階段,中國的“新媒體時代”也隨之進入又一新階段,其標志就是中國向全社會開放互聯網接入以及各類數字新媒體開始大量進入民眾家庭。

“新媒體”是一個相對的概念,是與“傳統媒體”比較而言。但“新媒體”有一個本質的特征,就是它是數字化媒體。

因此“新媒體時代”有以下兩個顯著的特點:

一是各類傳統媒體的數字化步伐加快。報刊書籍等印刷媒體,盡管最后的形態還是以紙介質呈現在受眾面前,但制作全過程已經數字化;傳統攝影正在向數字攝影發展;傳統電影正在向數字電影發展;廣播在經歷了調幅、調頻兩個技術發展階段后,正進入數字音頻廣播新階段;電視也正全面邁向數字高清晰度電視及數字壓縮衛星直播電視。完全數字化后的傳統媒體自然也就演變為“新媒體”,因為它不但將原有的功能發揮到淋漓盡致的地步,而且具備了眾多新的功能,且可以與其他任何數字傳播進行信息交換。

查看全文

社會變革與新媒體使用論文

傳播媒介對社會發展及對人的觀念、行為、生活方式等方面的作用和影響是巨大的,這通常是傳播研究的一個重點。然而,社會的發展變革對傳媒的使用發展的作用和影響也是巨大的,二者之間呈現互動關系。

縱觀當代中國(以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為標志)傳媒的發展歷程,至1958年電視開播,完成了今天被視為傳統媒體發展的歷程。

美國國際商業機器公司(IBM)在1981年8月12日推出該公司的第一部個人電腦IBM5150后,個人電腦為各行各業包括傳媒業帶來革命性的變化。如果可以稱為中國“新媒體時代”的話,那么進入這一新的階段,是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的,其標志就是個人電腦在中國的使用。

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后個人電腦普遍接入互聯網,更將新聞和信息的流通帶入一個全新階段,中國的“新媒體時代”也隨之進入又一新階段,其標志就是中國向全社會開放互聯網接入以及各類數字新媒體開始大量進入民眾家庭。

“新媒體”是一個相對的概念,是與“傳統媒體”比較而言。但“新媒體”有一個本質的特征,就是它是數字化媒體。

因此“新媒體時代”有以下兩個顯著的特點:

查看全文

新媒體社會使用管理論文

傳播媒介對社會發展及對人的觀念、行為、生活方式等方面的作用和影響是巨大的,這通常是傳播研究的一個重點。然而,社會的發展變革對傳媒的使用發展的作用和影響也是巨大的,二者之間呈現互動關系。

縱觀當代中國(以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為標志)傳媒的發展歷程,至1958年電視開播,完成了今天被視為傳統媒體發展的歷程。

美國國際商業機器公司(IBM)在1981年8月12日推出該公司的第一部個人電腦IBM5150后,個人電腦為各行各業包括傳媒業帶來革命性的變化。如果可以稱為中國“新媒體時代”的話,那么進入這一新的階段,是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的,其標志就是個人電腦在中國的使用。

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后個人電腦普遍接入互聯網,更將新聞和信息的流通帶入一個全新階段,中國的“新媒體時代”也隨之進入又一新階段,其標志就是中國向全社會開放互聯網接入以及各類數字新媒體開始大量進入民眾家庭。

“新媒體”是一個相對的概念,是與“傳統媒體”比較而言。但“新媒體”有一個本質的特征,就是它是數字化媒體。

因此“新媒體時代”有以下兩個顯著的特點:

查看全文

高校多媒體教學設備管理與維護

摘要:多媒體教學設備在高等教育教學過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輔助作用,已成為了現代化教學的必備工具。多媒體教學設備的管理和維護工作必須具有高度的專業性和科學性,其管理和維護水平是體現新時代信息化背景下高校教學管理水平的關鍵性指標之一。本文圍繞多媒體教學設備的管理與維護展開了探討,旨在為多媒體教學設備的管理和維護提供參考和幫助。

關鍵詞:管理模式;多媒體設備;管理與維護

隨著信息科學技術的發展,多媒體教學設備在高校教學中得到了普及應用,多媒體教學設備已經成為當前教育領域中使用最為頻繁、最為便利的教學設備[1]。多媒體教學設備的使用讓教學形式更為豐富多彩,大大提升了教師授課的便捷性,也使教學質量有了明顯的提高。如何管理好、維護好多媒體教學設備,保障設備的正常運行,使多媒體設備更好地服務于教學,是設備管理人員的職責和使命。

一、多媒體教學設備基本現狀

(一)公共多媒體教室基本情況

湖南農業大學公共多媒體教室主要分布在第七、九、十3棟教學樓,共有多媒體教室229間。多媒體教室的管理分為技術性管理工作和非技術性管理工作,技術性管理工作由教務處負責,包括管理制度制訂、管理人員考核、設備日常運行、維修、升級改造等工作;非技術性管理工作由后勤管理部門負責,包括門窗、燈、風扇的開關,桌椅維修,衛生打掃,設備安全防盜工作等。

查看全文

農機培訓多媒體教學現狀及措施

1高職農機培訓中多媒體教學使用現狀

在農機培訓中,教師使用多媒體進行教學,通過豐富的教學資源使學生直觀地感受到學習的喜悅,提高培訓效果。但是在運用多媒體培訓過程中也存在多媒體設備沒有及時更新、教師忽視多媒體教學的作用及課件制作技術不熟練等問題。1.1多媒體設備沒有及時更新。多媒體課件能夠將學習內容通過音頻視頻等媒體信息生動地展現。在農機培訓上,教師通過多媒體課件的使用,使原本在書本上顯現的靜態知識像動畫一樣有趣生動呈現,諸多優點使得計算機多媒體得到了廣泛運用。但是部分高職學校由于資金困難,很少對多媒體設備進行相應的更新換代,大多設備較舊,在使用時不能充分發揮可見的功效。1.2教師忽視多媒體教學的作用。“多媒體教學用它的諸多優勢改變了現在的上課方式,在豐富課堂知識的基礎上還提高了教學效率和教學效果”[1]。但在農機教育培訓過程中,部分教師普遍采用傳統大課堂式的教學模式,幾十人甚至更多的學生坐在一間大教室內,利用一塊黑板、一本教材,傳授安全駕駛理論、法律法規以及多種道路交通條件下的安全駕駛技能等。教師往往忽視多媒體教學的作用,沒有將傳統教學與多媒體教學相結合,難以真正實現教學大綱所要求的培訓目標。1.3教師課件制作技術不熟練。近年來,隨著機構改革的不斷深入,農機專業的年輕教師比例低,而老教師的退休、轉行導致農機教師缺乏。一些在職教師專業知識比較單一,動手能力較差,對多媒體課件制作缺乏深入理解和實踐,使得教師在課件制作過程中困難重重。在課件制作過程中,如何將抽象的概念和理論以形象的、易于接受的形式展現給學生,給學生提供多種感官的綜合刺激,增強培訓效果,很大程度上跟教師課件制作技術有關。

2高職農機培訓中多媒體教學使用改進措施

在高職農機培訓中引入多媒體輔助教學,可以解決農機培訓工作中的很多難題。要使得多媒體教學更好地服務于培訓工作,取得期許的培訓效果,就必須加強改進措施。2.1更新多媒體設備,完善教學設施。多媒體課件教學能否發揮作用,首要問題就是設備問題。一個完整的設備,先進的處理系統配合高質量的課件能夠讓課堂效果更好。要讓學生有參與和互動的感受,還要有更多的附加設備。更新多媒體設備,完善教學設施是多媒體教學培訓成功的關鍵。因此,學校要加大資金投入,完善教室硬件設施,開發利用大量模塊式的課件,確保培訓期間學生能隨時隨地進行多媒體課堂教學。2.2農機培訓中重視多媒體教學的使用。多媒體培訓在很大程度上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充實直觀內容、強化直觀效果,使培訓內容具體化和簡單化,學生更易于理解和掌握。多媒體培訓易于營造學生主動參與的教學情境和氛圍,為學生形象思維能力的發揮提供了條件,啟發和拓寬了解決問題的思路,從而增強培訓教學的指導性和操作性。因此,教師在農機培訓中應重視多媒體教學的使用,利用教學模型視頻展示、實物圖片播放等手段,把課程中的重點難點投影到屏幕上讓學生一目了然,提高培訓效果。2.3教師要提高多媒體課件的制作水平。有了完整先進的設備遠遠不夠,在培訓過程中,理念才是最重要的,理念先進,技術才會更好。教師要從根本上認識多媒體課件這一教學工具,它能夠更好地為培訓過程服務。教師制作多媒體課件時要根據教學對象和教學內容的特點,有針對性地選擇多種素材。例如:在講解機械原理的過程中,由于涉及的零部件很多,就可以通過圖形結構形式呈現各種零部件的關系;講述機械原理和交通法規時,播放動漫視頻刺激學生感官,提高學習興趣,達到預定的教學目的和要求。

3總結

高職農機培訓中使用多媒體教學,相對于傳統教學來講,趣味性大大增加。可是還是有一些問題需要考慮,多媒體只是對教學進行輔助,而不能完全取代常規教學。技術本身沒有問題,有問題的是使用技術的人,教師在使用多媒體教學的過程中,要遵循適當原則,這樣才能充分體現多媒體的魅力,取得良好的培訓效果。

查看全文